謙卑守望,關愛同 行 - news.ccc.cuhk.edu.hk ·...

12
零一四 年六月號 謙卑守望,關愛同行 候任院長陳偉光教授 陳偉光教授 簡介 陳偉光教授是位作曲家及指揮,作品以管弦樂居多,至今已完成二百多份作品,包括 歌劇、管弦樂、室內樂、器樂獨奏曲、合唱及獨唱歌曲等,其中不少已出版及灌錄成 唱片。陳教授於崇基畢業後,留校任助教,兩年後分別獲「英國文化協會獎學金」及 「英聯邦獎學金」,負笈英國深造,專研作曲。他於一九八八年完成約克大學博士學 位,翌年便回崇基音樂系,一直任教至今。多年來,陳偉光教授積極參與學院行政工 作,如擔任學院院務委員、通識教育主任及崇基學院副院長等要職。 江燕妮(2001/新傳) 眼前的他步履輕盈,笑容 可親;說話時旋律高低 起迭,舉手投足蘊藏節 奏,可以想像他站在台 上,指揮棒一揮,萬 籟就醒了過來...... 他,就是將於八月 一日接任崇基學院 院長的陳偉光教 授(1983/音樂)。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Sep-2019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謙卑守望,關愛同 行 - news.ccc.cuhk.edu.hk · 苦練了整整一個月,最終他轉系成功。滿以為前面是康莊大 道,沒想到這是條絕不好走的荊途。

二零一四年六月號

謙卑守望,關愛同行 — 候任院長陳偉光教授

陳偉光教授簡介

陳偉光教授是位作曲家及指揮,作品以管弦樂居多,至今已完成二百多份作品,包括

歌劇、管弦樂、室內樂、器樂獨奏曲、合唱及獨唱歌曲等,其中不少已出版及灌錄成

唱片。陳教授於崇基畢業後,留校任助教,兩年後分別獲「英國文化協會獎學金」及

「英聯邦獎學金」,負笈英國深造,專研作曲。他於一九八八年完成約克大學博士學

位,翌年便回崇基音樂系,一直任教至今。多年來,陳偉光教授積極參與學院行政工

作,如擔任學院院務委員、通識教育主任及崇基學院副院長等要職。

江燕妮(2001/新傳)

眼前的他步履輕盈,笑容可親;說話時旋律高低起迭,舉手投足蘊藏節奏,可以想像他站在台上,指揮棒一揮,萬籟就醒了過來......

他,就是將於八月一日接任崇基學院院長的陳偉光教授(1983/音樂)。

Page 2: 謙卑守望,關愛同 行 - news.ccc.cuhk.edu.hk · 苦練了整整一個月,最終他轉系成功。滿以為前面是康莊大 道,沒想到這是條絕不好走的荊途。

緣來有方 叩門得應陳偉光教授生於傳統家庭,家境不算富裕。「那是個貧

乏的年代,父母與當年不少人一樣也是從內地來港,父親原

是個則師,來港後無法一展所長,便到製衣廠去工作。由於

家境所限,兒時我從未接受過正統的音樂訓練,十八歲前連

鋼琴也不怎麼懂得彈,只對流行曲、爵士樂、結他音樂等感

興趣。正式投入音樂,已是我二十歲後的事了。」

二十出頭,不正是大學的黃金歲月麼?雖對音樂感興

趣,陳教授卻沒有在升讀大學時選修音樂。「當時沒細想

要唸甚麼科,自小崇拜兄長,他選讀市場學麼,那就跟隨他

吧。」一年級時,發現不對勁,原來自己對市場學不感興

趣,音樂才是他的最愛。為了試驗自己,一年級時已選修音

樂系最艱深嚴肅的那幾門課,沒被嚇退之餘還意外發現原來

自己擁有一雙靈敏的耳朵,他解釋:「只要聽過那些樂曲,

我都能在鋼琴上很自然地彈奏出來,我也不太懂得如何去形

容這種感覺。」

憑着這種不懂得形容的感覺,陳教授當年毅然「叩門」

轉投崇基音樂系。雖然他在聆聽、作曲和理論方面表現不

俗,但鋼琴演奏能力始終較遜。「音樂系學生自小對標準曲

目滾瓜爛熟,自己則只認得『豆豉』、五線譜;要認真演奏

繁複的樂章,談何容易。」要叩門得應,他除了努力練習

三首指定傳統曲目外,還交了第四首自己重新編排的作品。

苦練了整整一個月,最終他轉系成功。滿以為前面是康莊大

道,沒想到這是條絕不好走的荊途。

與音樂 結怨? 結緣!「中學階段成績好,是校內的領袖生;大學一年級,發

現自己的最大興趣,歡天喜地去轉系;大學二年級,可說是

惡夢開始,隨後十多個年頭,也在自信心危機下度過。」雖

說學無前後,但較人遲十數載才唸音樂,陳教授也曾懷疑自

己窮一生之力也趕不上:「自己還在起跑線,人家已跑到老

遠,無論怎樣努力總好像望塵莫及,因為我錯失的是不能追

回的時間。」氣餒過後總得咬緊牙關熬過去,他還是把握時

間練琴。「我要鬼鬼祟祟地溜進琴房,練習同學們兒時已熟

練的樂章。通宵達旦練完琴,也要環顧四週無人才敢出來。

練足三年,依然不足夠。」在崇基的日子,除了休息或參與

團契會待在宿舍神學樓外,他其餘時間也往音樂系跑,不分

晝夜的練習。學海無涯,藝術造詣亦然:「往後的日子,從

早到晚也在練琴,動輒便是十數小時,總是不肯放過自己。

過程痛苦,看不到出路。」

有苦,也有樂。當年他的崇基歲月也不全是苦練和自

我懷疑,歌唱就是陳教授的另一片天空。大學四年級時,

著名音樂學者趙如蘭教授把其父親著名語言學家及作曲家

趙元任博士未曾曝光的作品整理發表,陳教授的歌唱老師

遂推薦他在崇基週會上獻唱,他回憶說:「那刻的感受很

深,年輕人發表大師級的作品呢!」無論是苦是樂,也是

人生經歷的重要部分,他總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後來

陳教授負笈英國,縱然曾經歷不同音樂風格的衝擊,但柳

暗花明,最後他僅以三年時間便完成博士學位︰「這簡直

是莫大的祝福。人生便是如此,過程可以很艱難,也可以

有很意想不到的收穫!」

萬物有時 醞釀有時每個音符,每闋旋律,都須仔細琢磨,是心血與時間的

結晶。陳教授對追逐時間,體會至深:「生命有序,作曲也

如是,需要『時間』去醞釀至成熟,不是偶然發生,也不能

催生的。」時機一到,便會發生。回想這段音樂之旅,他總

不能忘記三件看似毫無關聯的事︰家中舊鋼琴、奇怪老人和

教會音樂。

兒時因着姐姐學琴,耳濡目染下陳教授也聽過不少古

典樂章:「縱然家境困難,母親也要讓姐姐學琴,家中還置

了台『三手』舊鋼琴。那鋼琴音色不準,我們便自己動手調

音,久而久之也就摸熟了鋼琴結構。」直至中三,他遇上了

音樂上首位啟蒙老師 ─ 一位曾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流落上海

的奧地利音樂家。「他生活潦倒,脾性奇怪且對學生極之嚴

厲,酒醉時還會揮棍打人呢!但老人家在鋼琴前魅力非凡,

十指在黑白鍵間游走,身體隨節奏起勁擺動,我看着好不神

往。聽完他彈奏,我便徑自跟着做,連樂譜也不看,好玩非

常。」

在教會長大,頌唱聖詩乃信仰生活的重要部分。「教會

有很好的音樂,我早已對音樂產生無法形容的親切感。記得

十七歲時,有位老牧師吩咐我為週五的崇拜彈琴,雖然當時

創作的生涯,讓我重新認識了人生,重設了價值與優次; 合唱的天地,帶我走進情感的世界,感悟今昔的無奈, 細味詩詞文字的情懷,聆聽宇宙人生的呼喚。

2 心 懷 母 校

Page 3: 謙卑守望,關愛同 行 - news.ccc.cuhk.edu.hk · 苦練了整整一個月,最終他轉系成功。滿以為前面是康莊大 道,沒想到這是條絕不好走的荊途。

接任崇基院長,心裏只有一句話,也是二十多年前結婚時我跟太太一起選的那詩句:「因祂以厚恩待我」。

只懂看簡譜,也得硬着頭皮把聖詩的五線譜內容全換成數字

簡譜去彈奏。後來才知道,自創的數字簡譜竟與中國古樂譜

同出一轍。」歲月如梭,數十年後的今天,他仍舊為教會作

歌編曲,每週如是給上帝交習作。

常常喜樂 凡事謝恩回望過去,作曲家的人生轉捩點自是崇基音樂系的取

錄。他說:「我很感激崇基,她的包容讓我展開了不一樣的

音樂之旅,過了充滿祝福和恩典的一生。」若然當年未能轉

系成功,陳偉光的人生又會怎樣被改寫﹖

不論景況如何,家庭總是居首。這位候任院長十分重視

家庭生活:「除了音樂,我也很喜歡買菜煮飯燙衣服,尤愛

逛街巿,與檔販們聊聊天。」當然,最佳的聊天傾訴對象還

是太太。他倆兒時已在教會認識,自小青梅竹馬:「她很體

貼,我們是最好的朋友,她也是我的輔導員,每天晚上我也

要跟她傾訴一番才可以進睡。」說時臉上一臉溫柔。愛,過

了多少年,也是永不止息。

在音樂、家庭上蒙受祝福多年,陳教授希望自己能盡一

分力,扶掖崇基學子一把。

只有祝福 生命如光未來帶領崇基,陳偉光教授希望學院能成為學生個人成

長的好地方,人與人間有更多的互動。「過去廿幾年,遇到

不少同學,分享了他們感人的故事。校園這麼大,不少學生

都是靜靜的來,悄悄的走,我很希望告訴他們,學院很是關

心他們每一個的。」他續道,人們習慣把生活填得滿滿的,

滴水不漏般才算充實。然而,密麻麻一定好嗎?可以刪除些

甚麼嗎?留白,不也別有一番美態麼?他希望將來能給學生

更多的思考空間,讓他們停下來,想一想自己的人生。

陳偉光教授謙稱,自己是個不太有計劃的人,只因深信

上帝的帶領。「也許幾年後回望,我並沒有甚麼豐功偉績,

但我深信只要良善心謙,擁抱美好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也就

會有好的格調,散發馨香的氣味,留下佳美的腳蹤,那便足

夠了。」他暫時沒有刻意想太多鴻圖大計,反會思考如何讓

校園生活多一點關愛和意義。

過去艱難曾幾許,他也沒多想,只憑一股勁的闖過去。

人生遇到挫折也許是件好事,他訴說:「迷茫、挫敗、沮

喪,不就是很難能可貴的經驗麼?積累這些經驗也是一種

成就,當他人遇上困難時,自己便可以第一身經驗與之分

享。」好事壞事,背後總有好的用意。幸與不幸,都由己而

已。想法正面便樣樣稱心滿意,執意悲觀則事事衝着自己而

來。「每件事情我也當作是最後一次去辦,老老實實地去

幹,傾情盡義地生活。」陳教授指,這份精神聽來阿Q,但

確實助他度過了不少難關。

人生問題大部分也沒法子解決,唯一可做的就是改變

自己的心態。未圓湖畔,陳偉光教授將懷着一顆謙卑關愛的

心,與學院、同學、校友同行。

情 繫 同 窗 3

Page 4: 謙卑守望,關愛同 行 - news.ccc.cuhk.edu.hk · 苦練了整整一個月,最終他轉系成功。滿以為前面是康莊大 道,沒想到這是條絕不好走的荊途。

十載相看情不盡 — 梁元生院長的崇基回憶

董就雄(2001/中文)

走過十年,回看那一幕幕未圓湖畔的鱗波片影,梁元生教授(1972/歷史)

在卸任崇基學院院長前,細說種種回憶。

4 心 懷 母 校

Page 5: 謙卑守望,關愛同 行 - news.ccc.cuhk.edu.hk · 苦練了整整一個月,最終他轉系成功。滿以為前面是康莊大 道,沒想到這是條絕不好走的荊途。

訪問前,心裏總渴望體味梁院長文章中「對影獨酌,

猶幸有書」的光景;甫步進偌大的院長室,果然看見圖書滿

室,書香四溢。想院長日理萬機,猶不冷落這些知己良朋,

不覺由衷景佩。

「孫猴子的洞天福地,太上老君的烈火煉爐」

這是零四年梁院長履新時在週會致辭中對崇基的精彩

描述,猜想崇基學生在他看來泰半是孫猴子吧。回望十年,

梁院長心目中的崇基精神又是如何﹖這傳統又怎樣在這群活

力充沛的年輕人身上體現?「幾十年前大學學位不多,加上

三所老書院的歷史較長,很能塑造各書院學生的特性,例如

新亞重視傳統文化、聯合比較唯用,其學生便有這些特點。

崇基有基督教背景,秉持真理、自由、服務的辦學精神,學

生自受薰染。」院長續謂,追求真理是一種對學術的執着,

昔日崇基着重外文,比較西化,重視化學等理科更是一大特

色,「在一些人眼中,我們是教會學校,卻推崇科學,聽來

有點弔詭!」

追求真理之外,關愛社群亦是崇基十分重視的目標。每

年暑假,崇基都安排學生到本港社會服務機構和學校、內地

及一些東南亞國家服務數週,提高學生對弱勢社群的認識,

讓他們回饋社會。「我們的想法是所有下一代領袖一定要服

務民間,從中學會如何將知識應用得最好,並檢視從中學到

甚麼,這是一個自我反思過程。」

「崇基是一個萬花筒」崇基給予學生造夢的自由,七、八年前推出了「圓夢

計劃」,為學生實現各種天馬行空的夢想。這是梁院長上

任兩三年後的事,當時他留意到牛津大學有此等計劃,很有

創意,適逢有校董捐了一筆錢,於是大家就開始一起圓夢。

計劃使不少學生夙願得償,如出版攝影、烹飪的書等。「有

些夢想令我印象很深,例如一位同學向我們申請多要零點一

秒,原來他是游泳選手,只要再快零點一秒便合資格參加國

際大型賽事,所以他希望到美國加州訓練。我們十分欣賞這

個構想,於是批出了資助。雖然他結果也未能突破那零點一

秒,但崇基給了他圓夢的機會。」那校董的捐款還另設一個

創意獎,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有學生提交設計中文大學地

底運輸系統的創意計劃,極有前瞻性,我們估計若真的付諸

實施,要花費三億元。這可真是難圓的夢,但崇基就是一個

讓學生追求夢想之所,即使計劃未必可行,亦要讓這些夢想

自由飛翔。

每位師生的兩個身份 回顧十年院長歲月,也自然論及書院制。梁院長曾形

容,每位中大老師和同學都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學科的身

份,屬於大學八個學院中的一個學系,另一個是書院的身

份。作為「中大人」,學生和學院及學科的關係非常密切,

學科教導學生專業知識,幫助他們在學問、學業,以及學術

研究上追求進步,追求卓越。但在課堂以外,學生在校園裡

的生命成長、生活素質、起居作息,大部份都在書院教育的

範圍內,尤其是由香港境外來到中大唸書的同學都住在宿舍

之中,校園生活、書院舉辦的各種活動和計劃,遂與他們息

息相關。院長指出,這些同學更多時是以「崇基人」身份在

校園內出現和生活的。當問及對現時已成立的新書院的觀感

時,院長說:「多元制書院容易塑造各書院自己的特色;有

些書院規模不大,學生與書院間較能建立互信,互動的機會

也多。這都是好處。」

他鄉若故鄉 近來年不少內地學生離鄉別井來香港讀書,他們抱着

希冀而來,欲圓好夢而返,但有時難免會遇到語言差異、學

習壓力、文化衝擊等問題。「他們有的未懂得處理出門在外

的自由度問題,有的對英文課聽而生畏,這都很常見。」崇

基在幫助他們適應上做了不少工作,院長續道:「我們是唯

一一所書院在校牧室下特設一個行政人員職位專責內地生事

務的。」不論學生背景如何,未圓湖畔總是一個起步點和導

航室,引導他們探索生命的奇妙旅程。

情 繫 同 窗 5

Page 6: 謙卑守望,關愛同 行 - news.ccc.cuhk.edu.hk · 苦練了整整一個月,最終他轉系成功。滿以為前面是康莊大 道,沒想到這是條絕不好走的荊途。

「天有陰晴,總不會顏色常藍」〈院長的話〉中「人生未圓,是有憾焉」一句頗見感

慨,院長十年間也遇到些憾事。其中較難忘的一件事是未

能挽救一位同學的學業,最終他更被大學逐出校門。這同學

本來成績優異,後來卻因為沉迷於電腦遊戲,屢欠功課,成

績急降。院長約他見面時,學業成績已十分差,再不改善便

要被終止學業。於是院長相約他的父母商討,又幫助他找心

理輔導。「我代他向幾位教授求情,讓他延期繳交論文。那

時我本打算和太太去旅行,但也決定取消行程,留下來督促

鼓勵他。」結果這位同學交了論文,但有些科目仍不合格。

幾經波折,總算勉強能留在中大。院長建議他休學一學期,

以澄清思慮,為再續學業做好準備。「一學期後的一個週會

上,這學生第一位舉手發問,只見他信心十足,問題也問得

很好,我心懷安慰。豈知在他畢業年卻傳來他被終止學籍的

消息。」

「你問我遺憾,其實未能盡如人意本屬平常。舉個例

說,今年我因為要到上海參加一個重要會議,所以缺席『傅

元國盃』的閉幕禮也是遺憾。因為之前九年我都有出席,難

免叫人可惜。」人生一半給了崇基,卻因為某年缺席某件學

生盛事而心有戚戚,如此真情投入,能不叫人動容﹖

「夜夜明鏡清光」 說完遺憾,也談談樂事。院長語氣也變得興奮:「我

最開心的是學生能在週會中發問!這是很好的鍛煉。」他認

為能對着眾人發問,已是富勇氣的象徵;能提出好問題,更

是善思辯的表現。「有些學生三年來都有提問,可看到他們

的進步,他們第一年通常喜歡引經據典;第二年不再引經據

典,但所問仍未夠深度;第三年則往往能切入要害。」

另外,崇基學生屢獲著名獎學金也是讓院長高興的事,

「例如有同學獲選為港區『羅德學人』(Rhodes Scholar),

註:本文大部份副題取自崇基學院網站〈院長的話〉,梁元生院長的《施榆集》、零四年上任時的週會講辭。

是很叫人鼓舞的。崇基學生獲得獎學金的比率頗高,看到他

們的斐然成就,令人十分欣慰。」羅德獎學金是國際知名獎

學金,香港名額每年只有一個,得獎者可獲一百萬元資助,

赴英國牛津大學入讀研究院或第二個學士學位課程。

信仰與研究的匯一梁院長是基督徒,服務於崇基學院;同時又是中大歷史

系講座教授,研究興趣之一是近現代中國的基督教史。那麼

學者與教徒身份會否衝突?「當我研究哲學、文學時,多不

涉信仰;但當走進中國基督教史的世界時,我又發現能專心

研究所信奉的宗教極好,不會衝突之餘更是一種幸福,在追

求學問中能同時回應心靈的需求。」這不期然令人想起院長

「在一些人眼中,我們是教會學校,卻推崇科學,聽來有點

弔詭」那句話,他正是身體力行,履踐這種在一些人眼中是

弔詭的路向,這是與崇基精神的遙相呼應。

「施榆之思雨」大學生時代的梁院長曾是《崇基學生報》「文藝版」

編輯,熱愛寫作,筆名施榆。他出版過散文集《施榆集》,

其序說,此集原擬名為《思雨集》,「蓋因寫文章猶如下雨

天,靈感與文思一到時筆如雨下……」書中分為「生活」、

「時節」、「親情」、「社會」、「國家」、「文化」、

「人物」、「品書」諸篇,單從篇名已見其胸襟視野。他說

《施榆集》是生活記憶,還想寫一本《過渡集》談九七,再

寫一本《未圓集》寫崇基。《未圓集》當是大家最引頸以盼

的,此盼暫未圓,但或許仍可從〈院長的話〉中想望其梗

概:「在我看來,崇基雖然有湖曰『未圓』,但在不少師生

眼中,此地方此校園,所提供的生活樂趣與文化氛圍,雖非

絕對幸福,但也絕少憾事。」

6 心 懷 母 校

Page 7: 謙卑守望,關愛同 行 - news.ccc.cuhk.edu.hk · 苦練了整整一個月,最終他轉系成功。滿以為前面是康莊大 道,沒想到這是條絕不好走的荊途。

學院消息

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 黃林秀蓮訪問學人 陳雪梅教授

崇 基 學 院 自一 九 八 二 年 創 辦「黃林秀蓮訪問學人計劃」以來,每年均邀請知名學人到訪。今年,學院邀得美國科學院院士、修斯研究員及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植物細胞與分子生物學Furuta講座教授陳雪梅教授,出任二零一三年至一四年度黃林秀蓮訪問學人。陳教授已於三月十一至十五日訪問崇基,出席多個崇基師生聚會並公開演講,包括週會演講、校園生活午餐會演講及吐露夜話等。

今年計劃其中一項焦點活動是三月十五日早上舉行之週年教育研討會,主題為「命運與選擇 ─ 生命與宇宙的秩序」。除陳教授外,研討會的嘉賓講者還包括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周敬流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朱明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姜里文教授則擔任研討會主持。

陳偉光教授獲委任為 下任崇基學院院長

現任崇基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之任期將於二零一四年七月卅一日屆滿。由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出任主席之新院長遴選委員會,負責就下任院長人選向大學校董會作出推薦,委員會成員包括崇基校董會主席郭志樑先生和六名學院院務委員。

經過三場諮詢會、收集提名、面見被提名人和遴選委員會會議等多個階段的諮詢程序和遴選工作後,遴選委員會於三月十二日的會議上決議向大學校董會推薦現任崇基學院副院長、音樂系教授及一九八三年崇基音樂系校友陳偉光教授為下一任崇基學院院長。

在呈交大學校董會審議及通過前,六位院務委員安排陳偉光教授於三月二十一日晚上在謝昭杰室與崇基教職員、學生及校友見面,分享他對學院發展的計劃及願景,並接受與會者提問。

大學校董會於二零一四年四月八日的會議中,正式通過委任陳偉光教授為下任崇基學院院長,由本年八月一日生效,任期為四年。

有關陳教授的履歷及其他資料,請參閱他的個人網頁:http://victorchan.hk。

崇基校董及前成員獲頒 中大榮譽院士銜

香港中文大學第十三屆榮譽院士頒授典禮於二零一四年五月十二日在利希慎音樂廳舉行,共七位對中大及社會有卓越貢獻的傑出人士獲頒榮譽院士殊榮,當中包括崇基校董梁鳳儀博士及崇基前成員陳鎮榮先生。

梁鳳儀博士為一九七零年崇基歷史系畢業生,現為崇基校董。她是成功企業家,在媒體業、金融、公關、廣告及市場推廣界擁有逾三十年經驗;她亦是知名作家,著作逾百部。多年來她對母校崇基及中大多次巨額捐貲以成立獎學金及支持不同發展項目;同時她亦積極服務社會,現擔任

全國政協委員和香港中華總商會常務董事等要職。

陳 鎮 榮 先 生 退 休 前 為 中 大 財 務長,任內對大學發展貢獻良多,不但協助大學克服政府削減撥款的難關,更讓大學儲備大幅增長;近年亦致力協助籌建新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大學職務以外,陳先生熱心參與公共服務,現任或曾任之公職包括

香港退休金計劃協會執行委員會創會成員、香港交通安全會執行委員會司庫及成員等。

二零一四年級社嵐社 惜別週會及畢業聚餐

本年四月十一日之惜別週會上,崇基學院二零一四年級社嵐社社長代表畢業班向學院致送一幅集合眾多畢業生面孔之紀念印畫,以答謝母校多年的培育。是次週會亦為梁元生教授任期內的最後一次週會,級社向院長致送紀念毛筆一對。

此外,嵐社於五月二十一日晚在尖沙咀富豪九龍酒店芊妍廳舉行畢業聚餐,場面熱鬧,畢業生與崇基的師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晚上。

情 繫 同 窗 7

Page 8: 謙卑守望,關愛同 行 - news.ccc.cuhk.edu.hk · 苦練了整整一個月,最終他轉系成功。滿以為前面是康莊大 道,沒想到這是條絕不好走的荊途。

學院消息

「中國銅鏡 ─ 麥繼強教授 藏品精選」展覽

由崇基學院主辦的「中國銅鏡 ─ 麥繼強教授藏品精選」展覽,於三月二十五日至五月二日期間在崇基學院行政樓大堂展覽廳舉行。展品乃中大生物系退休教授、崇基創校元老麥健增教授之子麥繼強教授珍藏的六十多面銅鏡。該批銅鏡展品由戰國橫跨至清代,從中可反映中國歷朝歷代工藝的特色。麥繼強教授在中大作育英才三十年,愛好文化藝術,藏品涉獵各類中國藝術與文物,對收藏中國古董尤其有深入研究。

展覽開幕典禮於三月二十七日下午舉行,主禮嘉賓為崇基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藝術促進委員會主席鄺可怡教授及麥繼強教授。

洽蕙藝文計劃 訪問藝術家 ─ Mrs. Anita Feng

承蒙洽蕙堂贊助及推動,崇基學院、聯合書院及伍宜孫書院一同邀請美國藝術家 Mrs. Anita Feng 擔任洽蕙藝文計劃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訪問藝術家,她於二零一四年三月廿六日至四月十四日到訪三間書院。

M r s. A n i t a F e n g 於一九八九年在布朗大學取得藝術碩士銜,主修創意寫作(詩)。她兼具三項不同之專業於一身,既是獲得不少寫作大獎之詩人,同時是專門製作佛像之陶瓷藝術家,此外亦是有近四十年修禪經驗之 禪 學 老 師 , 出 版 詩 集 有Internal Strategies 及 Sadie & Mendel。

Mrs. Anita Feng 訪校期間教授了兩班共四課的「陶泥藝術工作坊 ─ 如何開發創意思維」,並主講兩場分別題為「追尋真正的和諧 ─ 一個北京男孩如何遇上他的美國妻子」、「禪學西遊 ─ 禪學與西方文化之相遇及轉化」的講座。

教職員聯誼會周年晚會崇基學院教職員聯誼會四月二十五日晚上舉辦周年晚

會,邀請崇基同仁於學期末共度一個輕鬆的晚上。除豐富美食、精彩節目及抽獎外,教職員聯誼會更藉聚餐歡送四位榮休的資深會員,包括數學系劉家成教授、市場學系蘇麗文教授、生物醫學學院韋妙宜教授及崇基學院校牧伍渭文牧師,祝願他們退休生活愉快。

吐露夜話 崇基學院學生生活委員會與文質堂及應林堂宿生會於三

月二十四日晚上,在文質堂宿舍大廳合辦本學年第四次吐露夜話。崇基學院院長 梁 元 生 教 授 以「崇基十載情誼」為題,與七十多位同學及教職員暢談他自二零零四年起擔任院長的十年苦與樂,同時也分享他在學時的趣事及對崇基的感情。

「一城雙記:張燦輝攝影與 劉漢澄油畫」展覽

由崇基學院主辦之「一城雙記:張燦輝攝影與劉漢澄油畫」展覽,於五月七日至三十日期間在崇基學院行政樓大堂展覽廳舉行。開幕典禮於五月七日下午舉行,崇基學院院長

梁元生教授、藝術促進委員會主席鄺可怡教授、藝術家張燦輝教授及劉漢澄小姐為主禮嘉賓。

在展覽中,本學院資深導師張燦輝教授(1974/哲學)與戶外寫生畫家劉漢澄小

姐以相同的景點各自捕捉香港城市景觀。兩人分別透過鏡頭和油彩,探索香港城市空間的動態與張力。在這過程中,兩位藝術家的不同視角,引伸出攝影與繪畫之間獨特的對話。

崇基教職員獲頒中大長期服務獎香港中文大學二零一三年度長期服務獎頒授典禮於四月

九日舉行,九位崇基教職員獲中大頒授長期服務獎(二十五年),包括音樂系張惠玲教授、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馮通教授、統計學系梁沛霖教授、社會工作學系倪錫欽教授、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黃健康教授、大學保健處郭園醫生、崇基學院院務室鍾秀芳女士、崇基學院院務室簡月珍女士及崇基學院文質堂蔣玉霞女士。

8 心 懷 母 校

Page 9: 謙卑守望,關愛同 行 - news.ccc.cuhk.edu.hk · 苦練了整整一個月,最終他轉系成功。滿以為前面是康莊大 道,沒想到這是條絕不好走的荊途。

第卅六屆傅元國盃圓滿結束第卅六屆傅元國盃自二月六日開幕以來,得到十所宿舍

及走讀生舍堂的同學積極參與,在十個星期內全情投入十項比賽,包括各類球賽、足毽、拔河、競技及牌藝等,比賽過程十分激烈精彩。本屆各項賽事已圓滿結束,閉幕典禮於四月十七日在夏鼎基運動場舉行。署理院長陳偉光教授、學生輔導長高永雄教授、校牧許開明牧師主禮,學生宿舍及走讀生舍堂舍監、學院教職員及各舍堂同學亦到場支持。最後,總冠軍由應林文質隊奪得,何善衡夫人宿舍隊及五高五低隊則分居亞季軍。

崇基人獲殊榮兩位崇基教員榮獲二零一三年社會科學院模範教學獎,

他們分別為政治與行政學系講師李家翹博士及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陶兆銘教授。頒獎典禮於本年三月八日舉行,由本院校友、現任規劃署署長凌嘉勤先生(1980/地理)擔任主禮嘉賓。

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兼細胞及發育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姜里文教授,憑其「植物胞吐作用的分子機理研究」研究項目,榮獲國家教育部頒發二零一三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之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本學院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三年級學生李欣蔚,聯同其隊員贏得香港運輸物流學會學生日二零一四報告比賽冠軍。

崇基物理系二年級朱文逸同學獲頒二零一四年創新科技獎學金。此項獎學金計劃由香港青年協會主辦,創新科技署支持及滙豐銀行贊助,獎項將資助朱同學來年下學期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參與交換課程。

二零一四年度香港中文大學校友評議會傑出服務獎之得獎名單已於早前公佈,崇基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二年級鍾益秀同學獲頒授傑出校內服務獎。中大評議會常務委員會由二零零四年起,頒發「香港中文大學校友評議會傑出服務及創意學生獎」予中大傑出本科生,鼓勵同學多元發展。

崇基物理系二年級陸萃雯同學獲英國文化協會本年度「科學一叮」香港區決賽季軍。是項比賽於二零零九年開始在香港舉辦,參賽者需在限時三分鐘內,發揮才智和創意,就自選的科學題目發表演說,吸引專家評判團以及沒有科學基礎的觀眾。

同仁謹致賀忱!

「生命頌」李冰紀念聲樂會由崇基學院贊助之「生命頌」李冰紀念聲樂會於四月

廿六日晚上七時三十分在崇基學院禮拜堂舉行,演唱者包括李冰女士門下及好友,音樂總監則為陳永華教授(1979/音樂)。李冰女士是本港著名聲樂家。一九六五年崇基學院音樂系成立,李女士同年起即成為該系兼任教員,數十年來桃李滿門。她亦是學院前校牧李景雄牧師的妻子。

學長計劃講座學長計劃委員會於三月十三日黃昏於校友室舉辦講座,

邀得潘智海校友(1980/人事管理)以「能力 ≠ 成功 ─ 一個另類的職場求生秘笈講座」為題,與學弟妹分享新入職的畢業生該如何建立及善用人際關係,好好裝備自己以準備將來面對實際的工作情況。曾麗玲校友(2009/工商管理)更特地回母校與約二十位的學生及年青校友分享其工作四年多的經歷及體會。

服務學習計劃研討會崇基學院服務學習中心於三月廿二日在康本國際學術

園舉辦「服務學習計劃研討會」,透過不同環節讓與會的大專師生、中學師生和社工等,交流服務學習的知識和經驗。 當天的「服務學習計劃博覽」,展出十五所參與中學的服務學習模式及學生的學習體驗。

情 繫 同 窗 9

Page 10: 謙卑守望,關愛同 行 - news.ccc.cuhk.edu.hk · 苦練了整整一個月,最終他轉系成功。滿以為前面是康莊大 道,沒想到這是條絕不好走的荊途。

學院消息

崇基學院海外網上學長計劃 2013/2014年度學長名單 學長姓名 畢業/修業年份 主修 國家 學長姓名 畢業/修業年份 主修 國家

1 區結成博士 1982 生物 美國

2 陳力民先生 1969 社會工作 加拿大

3 陳儀珍女士 1974 生物 美國

4 陳燕清女士 1990 經濟學 加拿大

5 周振華博士 1987 生物 美國

6 朱子茵女士 1987 生物 加拿大

7 靳杰強博士 1966 物理 美國

8 郭始熙博士 1967 化學 美國

9 羅建文先生 1987 數學 加拿大

10 李張綺蓮女士 1968 社會工作 美國

11 李祖霖先生 1972 歷史 美國

12 梁羅秋好女士 1967 化學 美國

13 李兆汝先生 1969 地理 加拿大

14 李樹章先生 1970 生物 加拿大

15 梁景怡女士 1973 社會工作 加拿大

16 彭梁學齡女士 1973 歷史 加拿大

17 蘇 霖先生 1975 物理 美國

18 余甘雨先生 1981 市場學 加拿大

19 余沛民博士 1969 物理 加拿大

20 余子平博士 1966 化學 加拿大

崇基校友會東龍洲、蒲台島之旅崇基學院校友會於三月二十九日舉辦「東龍洲、蒲台島

地質探索之旅」,約六十五位崇基校友與親友參加。是次活動邀得陳龍生教授(1978/地理)為顧問。陳教授為學院學長計劃擔任學長多年,現任教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陳教授向參加者講解東龍洲、蒲台島之岩石地質環境及地質歷史,一同觀察嶙峋怪石,考察蒲台島上估計有三千年歷史、獲列為香港法定古蹟的蒲台島石刻,並於蒲台島品嚐海鮮午餐。

校友講座 —「老馬回巢: 與陳德霖校友夜話」

活動由校友會與明華堂宿生會合辦,邀得學院傑出校友、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先生(1976/社會學)於五月七日回母校在明華堂大廳與崇基師生交流,談談他在崇基的青蔥歲月,明華堂生活的點滴及工作上的挑戰。同學們把握機會向陳校友提問,氣氛熱鬧。夜話後明華堂宿生會更準備了糖水給參加者享用。

校友會周年會員大會崇基校友會將於七月舉行周年會員大會,邀請校友踴躍

出席。詳情如下:

日期 : 二零一四年七月十一日(星期五)時間 : 晚上七時正地點 : 中環干諾道中廿一至廿二號 華商會所大廈八樓華商會所餐費 : 每位港幣二百五十元報名及查詢: 崇基院務室麥小姐(3943 6449)

正社(1964年)、暉社(1974年) 畢業五十、四十周年母校重聚活動

時光飛逝,今年正值崇基學院正社(1964年)同學畢業五十周年及暉社(1974年)畢業四十周年。正社與暉社的校友計劃於本年十月舉行重聚活動,有關重聚活動詳情,請參閱《崇基校友》二零一四年三月號,或聯絡崇基院務室梁小姐 (電話:3943 6194;電郵:[email protected])。

10 心 懷 母 校

Page 11: 謙卑守望,關愛同 行 - news.ccc.cuhk.edu.hk · 苦練了整整一個月,最終他轉系成功。滿以為前面是康莊大 道,沒想到這是條絕不好走的荊途。

天涯若比鄰整理:陳以衎(1972/哲學)陳碧儀(1990/工管)林金輝(2000/政政)

今年二月十四日恰巧是西方情人節及農曆一月十五的元宵佳節,也是鄧榮煜(1971/社會學)榮升祖父的大日子。日籍媳婦為他添了首位男孫,取名「日升」,源出詩經:如月之(永)恒,如日之(高)升,意喻日後運程興盛,發展順利,前途無限,如日升中天一樣。英文名是"Koki",就是「日升」

日文讀法的拼音,即光明和希望之意。生肖屬火馬年的孫兒,性格活潑。出生時重六磅一,經一家人悉心照顧下,兩個月後現已增磅至十磅三。校友會仝人祝賀鄧家弄璋之喜!

陳德霖(1976/社會學)最近獲委續任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期五年。政府認為他有能力帶領香港維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保持貨幣和金融體系穩定。陳校友曾任金管局助理總裁及副總裁、渣打集團亞洲區副主席、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等,財金管理及公共行政經驗豐富,並於二零零九年十月起出任金管局總裁。

政府早前委任劉燕卿(1973/社會學)為新任申訴專員,任期五年。劉校友將會以豐富公共行政經驗及優秀領導管理才能,為市民提供獨立和公正的申訴渠道。日前幾位崇基老朋友與她晚飯慶祝相聚,祝願她新工作順利。

中大副校長、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香港教育研究所副所長侯傑泰(1978/化學),獲美國教育研究協會評選為二零一四年度院士。該會於一九一六年創立,是美國最大規模的教育研究專業機構,現時該會五百五十七位院士均為對教育研究有重大貢獻的學者。侯校友的研究範疇包括教育心理學、道德發展、研究方法學、青少年自殺問題和教學語言等。他是著名的教育研究結構方程模式專家,曾於主要國際學術期刊發表百多篇文章,又於內地舉辦了逾一百次全國應用統計培訓班,致力提高內地社會科學及教育研究的統計分析水平。

音樂系校友會以及系會於三月十三日及十八日,在中文大學許讓成樓舉行兩場升學及就業座談會,邀請了多位校友回校分享。白得雲(1987/音樂)、劉君豪(2002/音樂) 、林蘭芝(2004/音樂)、鄺展維(2007/音樂)、顏俊暐和何靜文與學弟妹們分享最新歐美各地的升學資訊,王偉儀(1984/音樂)、胡銘堯(2000/音樂)丶李浩然(2003/音樂)、陳雋騫則與學弟妹們暢談有關藝術行政、教育、及創意工業的就業資訊及經驗。

禤彥勳(2009/物理)發明音樂感應手帶,助聽障者在聽不到音樂情況下,也能跳節拍強勁的街舞。禤校友曾把音樂感應手帶給聽障舞者團體使用,更希望改良後能推出市場。除了音樂感應手帶,禤校友中學時已發明加強腿部屈曲支撐能力的機械義肢,曾在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及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等比賽獲獎。兩度為殘障者發明用品的禤彥勳慨嘆政府的支持不足,創新發明之路在香港並不易行。現正在香港大學修讀物理學碩士課程的他,希望日後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及投身科研工作。

香港藝術發展局四月廿五日晚假文化中心大劇院頒發「二零一三香港藝術發展獎」,以表揚對香港文化藝術界有卓越表現及貢獻的藝術工作者、團體、學校及商業機構。獲頒年度藝術家獎的崇基校友包括湯禎兆(1990/中文)(藝術評論) 和陳慶恩(1992/音樂)(音樂) 。

情 繫 同 窗 11

Page 12: 謙卑守望,關愛同 行 - news.ccc.cuhk.edu.hk · 苦練了整整一個月,最終他轉系成功。滿以為前面是康莊大 道,沒想到這是條絕不好走的荊途。

年輕校友張敏頌(2012/經濟)不幸於英國時間一月二十一日中午被一輛貨車撞倒,送院搶救數小時後身亡。張校友畢業後,曾於美聯物業任見習行政人員,去年中前往英國華威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課程。意外發生於午飯時間,她在學校附近遭無情的車禍奪去寶貴的性命,其家人及朋友無不感到痛心。喪禮已於三月十六日假紅磡世界殯儀館景行堂舉行。校友會仝人對張校友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由伍卓賢(1999/音樂)發起的SIU2 (網頁:http://www.flowermusic.hk/Siu2),是中西樂共融(fusion)組合,多年來以獨特曲風積極創作,並以歷史悠久的笙為首,與三弦、古箏、鋼琴、低音結他與爵士鼓等中西樂器合奏演出。伍校友在組合中負責作曲、笙及電管風琴。SIU2與香港中樂團菁英演奏家組成的HKCO4U繼去年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行的「香港週」演出大獲好評後,將於六月七日假粵劇殿堂的北角新光戲院再擦火花,「撞」出叫人耳目一新的旋律。

金聖華(1962/英文)的新作《笑語千山外》即將出版。該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敘述她在中港台及歐美各地與友人至親的情誼,涉及地與人、地與書、地與文之間的淵源;第二部分為小品,記錄了歷年旅遊或居留世界各地的瞬息感悟和片刻經歷。

黃壽林教授於一九五六至七七年間在崇基任教,先後成立社會學及社會工作學系和心理學系,退休後定居美國加州三藩市灣區小鎮Hercules。多年來,黃教授在灣區的弟子、朋友、以至在香港、美加各地的校友都經常相約前往探望。

黃教授現已年屆九十七,且抱病多年,行動不便,多位校友希望為這份亦師亦友的情意留下一點見證,遂設立網頁http://www.oaacuhk-nc.org/SLWong/ ,除整理了老師的生平、寫作、詩詞、歷年傳媒專訪剪報、相片外,還設有《留言》頁。各位認識黃壽林教授的校友,如有些往事堪作一記的,請到《留言》網頁與大家分享。來文以中、英或中英混合均可,但求達意,一律歡迎。

陳芊憓(2012/中文)生於灣仔的中產家庭,卻與全港最窮的深水埗結下不解緣。現為自由工作者的陳校友居於深水埗約二百呎的唐樓單位,她運用所學知識,發起「文學深水埗導賞團」,親自擔任導賞員,向公眾講解深水埗的歷史風情。另外她又拍攝了《同話深水埗─麗生辦館》紀錄片,從位於白田邨因重建而結業的麗生辦館,思考個人與社區、社區與社會之間的聯繫。陳校友認為深水埗是個很有活力和感染力的地方,獨特的店舖除了平價貨物,還滿載社區的人情味。近年市區重建卻令深水埗逐漸變樣,充滿懷舊色彩的唐樓陸續被封,只剩下人去樓空、貼滿封條的蕭條景象。

中大北加州崇基校友會三月於當地南灣明宛酒樓召開第一次董事會,商討會務發展。校友們共聚一堂,熱情交流後道別而歸。

曾任崇基學生會幹事會幹事長、現居於溫哥華的海外學長余子平(1966/化學)四月初回港與學弟妹晚餐飯聚。余校友退休後與友人一起創辦植苗基金,協助內地農村的貧困學童,鼓勵他們努力自強,繼續學業。此外他還擔任加拿大防癌協會的義工。他希望運用所學與人分享,服務社會,既可充實人生,又加深認識自己。

中英劇團與多個社福機構合辦「耆英大匯演 2014」,四月份在葵青劇院演出多個劇目,當中與耆康會雋藝劇社合作的《施家有喜》,周國紹(1972/工管)飾演施老爺。周在大學時代曾代表中大劇社參加學聯戲劇節,從此埋下戲劇的種子。雖然周校友加入劇社只有兩年,但他對表演充滿信心,因本身經營銷售及市場推廣生意,習慣面向群眾,更曾參與拍攝政府宣傳廣告及學生電影作品。他認為演戲最有趣之處,在於投入角色之中,從而體會截然不同的人生。

12 心 懷 母 校

出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校友會

編輯委員:陳以衎(1972/哲學) 陳碧儀(1990/工管) 林金輝(2000/政政) 鍾啟然(2000/翻譯) 江燕妮(2001/新傳) 董就雄(2001/中文) 鄭映雪(2001/新傳) 鄭穎茵(2006/中文)

責任編輯:鍾啟然、江燕妮

版頭設計/題字:靳杰強(1966/物理)

聯絡統籌:梁頌茵 (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院務室)地址: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行政樓電話:(852)39436449傳真:(852)26035440電郵:[email protected]設計承印:思捷概念(28976270)

崇基校友網上版:

[ 來稿本編委會可作刪改 ] 版權所有 二零一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