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ct100ep3

33
1 「台灣昆蟲驚豔一百」 EP3《台灣 昆蟲小宇宙》 剪輯腳本 動畫以反黑標示 Take No. 影像(Video) 聲音(Audio) 備註 首部曲 「台灣 昆蟲驚 豔一百」 片頭 △ 開場意象:部份置換 EP3 精華。數量多、 顏色多、80 年代後的現代感。 △ 動畫:首部曲:『台灣昆蟲驚豔一百』的 開場動畫 OS :台灣!福爾摩沙!孤島高山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生態資源、 加上大陸邊陲門戶的特殊性,使她成了各國自然學家、航海家 與軍事家的角力舞台。 「台灣昆蟲驚豔 100」講的是島上活躍的昆蟲,如何影響著統 治者佈局的故事;講的是台灣多樣的昆蟲,如何左右著常民的 經濟活動;講的是我們的科學家,如何透過昆蟲研究,為後代 奠定更寬廣的知識基石! PART 1 蝴蝶志工的紫色旅行 影像 聲音 備註 1-1 △ 溶入第三集名稱:『台灣昆蟲小宇宙△ 台灣美麗的生態景色 100 年跨年畫面 △ 繁華的都市風景與自然景色交錯呈現 △ 人類與自然相處 OS:台灣島嶼,自海面升起,已過五百萬年,而島上人民,才 正要慶祝台灣第一百歲的生日。時光的流逝,承載著島上的人 與昆蟲,各自生成不同的小宇宙。 有時候,他們互相競爭,開展了演化與文明,大多數的時間, 他們在面積 3 6 千平方公里的島上共存共榮,互依互存。

Upload: seaweed-lee

Post on 13-Mar-2016

2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insect100ep3

TRANSCRIPT

1

「台灣昆蟲驚豔一百」

EP3《台灣‧.昆蟲小宇宙》 剪輯腳本 動畫以反黑標示

Take No. 影像(Video) 聲音(Audio) 備註

首部曲

「台灣

昆蟲驚

豔一百」  片頭

△ 開場意象:部份置換 EP3精華。數量多、顏色多、80年代後的現代感。

△ 動畫:首部曲:『台灣昆蟲驚豔一百』的

開場動畫

OS:台灣!福爾摩沙!孤島高山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生態資源、加上大陸邊陲門戶的特殊性,使她成了各國自然學家、航海家

與軍事家的角力舞台。 「台灣昆蟲‧驚豔 100」講的是島上活躍的昆蟲,如何影響著統治者佈局的故事;講的是台灣多樣的昆蟲,如何左右著常民的

經濟活動;講的是我們的科學家,如何透過昆蟲研究,為後代

奠定更寬廣的知識基石!

PART 1 蝴蝶志工的紫色旅行

影像 聲音 備註

1-1 △ 溶入第三集名稱:『台灣‧昆蟲小宇宙』 △ 台灣美麗的生態景色 △ 100年跨年畫面 △ 繁華的都市風景與自然景色交錯呈現 △ 人類與自然相處

OS:台灣島嶼,自海面升起,已過五百萬年,而島上人民,才正要慶祝台灣第一百歲的生日。時光的流逝,承載著島上的人

與昆蟲,各自生成不同的小宇宙。 有時候,他們互相競爭,開展了演化與文明,大多數的時間,

他們在面積 3萬 6千平方公里的島上共存共榮,互依互存。

2

1-2 △ 台北繁華的街景 △ 大自然的風景 △ 主持人石老師在都市與生態間穿梭 △ 動畫:紫斑蝶的旅行,越冬篇。

OS:昆蟲學家石正人博士,常穿梭於這兩個小宇宙。 在都市裡,他是昆蟲學博士;在自然裡,他是昆蟲學研究者。 在人與昆蟲的小宇宙裡,有許多未知的謎題,石教授從人類小

宇宙出發,前往一場紫色的旅行。

2-1 △ 動畫:紫斑蝶從北部南下到台南、高雄、

屏東、台東,在台東大武發亮

△ 趙仁方和石老師在越冬蝶谷中爬坡與行走

△ 紫斑蝶的生態環境 △ 紫斑蝶飛行時的特寫

△ 蝴蝶志工開車進入蝶谷 △ 志工們開始架設標放的器材與帳篷 △ 志工內在帳篷進行標記

OS:由紫斑蝶構成的紫色旅行,在南北兩端長途飛行,一直是科學家難解的遷移路徑。 長年研究紫斑蝶遷移的趙仁方博士,在每年冬天會來到大武山

區,找尋前來越冬的紫斑蝶。 紫斑蝶在翅膀背面擁有紫色斑紋,在飛行時會產生紫色幻影, 是遷移性的昆蟲,會隨著季節在台灣全島旅行。但蝴蝶的飛行

路線不固定,使得調查者難以追蹤完整的路線,需投入大量的

人力和時間。 還好,趙博士的研究之路並不孤單, 有一群共同奮鬥的朋友—蝴蝶志工, 與他一起解開紫斑蝶遷移之謎。

3

2-2 △ 紫斑蝶在渡冬蝶谷中飛舞 △ 各種紫斑蝶、青斑蝶的特寫

△ 紫斑蝶群聚停留在樹林間休息 △ 動畫:太陽下山,紫斑蝶往上飛到樹的中

層躲避寒冷;清晨,紫斑蝶往下飛到樹的

低層找食物。

△ 動畫:解釋一般遷移性的動物的往返行

為,以北極燕鷗與抹香鯨為例。比較紫斑

蝶的飛行路線分散,難以追蹤起始兩地。

OS:這已經是志工們第 7次在大武山上過年了,因為越冬時的紫斑蝶,會聚集在台東大武山區,大武山區地形封閉,形成安

全且食物充沛的越冬蝶谷。 目前世界上只有墨西哥和台灣擁有大規模的越冬型蝶谷。不同

於墨西哥只有單一的帝王蝶,存在於台東、屏東與高雄的紫蝶

幽谷,除了四種紫斑蝶外,尚有小紋青斑蝶和淡紋青斑蝶等,

是世界難得一見的混棲型蝶谷。 紫斑蝶在樹林間短暫停留,形成一串串的蝴蝶樹。 牠們順著陽光,在溫暖的樹叢間活動,夜晚牠們飛到樹林最溫

暖的中層高度,抵抗寒冷;天快亮時,再下降到樹的下層,避

免被太陽直接照射,開始尋找食物,準備即將遠行的能量。 因為紫斑蝶的遷移行為不像集體移動的候鳥,也不像方向明確

的鯨魚,候鳥或鯨魚能在起始兩地往返,容易追蹤研究。 但是紫斑蝶順著溫度與食物飛行,雖然南遷北移,但遷移過程

歷經兩個以上的不同世代,而且牠們路徑隨性,成為科學家難

解的謎。

4

2-3 △ 標放的長竿在越冬蝶谷裡揮舞 △ 將捕捉到的紫斑蝶拿進帳棚內 △ 蝴蝶志工們併坐在帳篷內,測量翅長和記

錄數據 △ 標放工作中,帳篷內外的空景 △ 石老師拿著長竿捕捉紫斑蝶 △ 石老師將紫斑蝶傳遞給帳篷內的志工們 △ 帳篷內充滿紫斑蝶

OS:「標記再捕研究」是瞭解紫斑蝶遷移路徑的調查方式,趙博士與蝴蝶志工分工合作,有人拉長竿子,在樹叢間努力的捕捉

蝴蝶;有人在臨時搭設的帳篷內等待,將一隻隻抓到的蝴蝶測

量紀錄,並且用奇異筆寫下獨特的標記,再小心的釋放回大自

然,等待紫斑蝶北上時再捕捉,可以用來追蹤遷移路線。 那天午後,石教授在這段紫色旅行的越冬小站,也成為蝴蝶志

工的一員。 石老師:蝴蝶來!

2-4 △ 動畫:天氣變化,短日照結束,變成長日

照,春天來臨。 △ 動畫:紫斑蝶起身振翅準備離開越冬蝶谷

△ 趙博士和蝴蝶志工們收拾行囊 △ 發動車子開始北上追蝶

OS:冬天漸漸要結束了,靈敏的紫斑蝶,深刻感受到陽光的變化,當一天中的日照時間長於黑夜時,代表春天來臨,紫斑蝶

會陸續離開台東蝶谷,往北部飛去,找尋適合的繁殖地。 趙博士的追蝶任務,啓動了。

5

3-1 △ 動畫:紫斑蝶的旅行。遷移篇。 △ 動畫:蝴蝶飛行路線從南部往中部再往北

部飛,中繼站「雲林林內」發亮 △ 林內鄉紫斑蝶季告示牌 △ 高速公路旁有食草,吸引許多紫斑蝶 △ 高速公路上的車子呼嘯而去 △ 輪子壓過地面的特寫畫面 △ 紫斑蝶飛舞

OS:雲林林內鄉,是紫斑蝶往北遷移的必經休息站,在每年清明節前後,等待繁殖下一代的紫斑蝶,正準備過境。 但承載返鄉車輛的國道三號,恰好與蝶道垂直交接。 呼嘯而去高速車輛,對紫斑蝶的生命造成威脅。人類與昆蟲該

如何解決難關,讓彼此安全的回家呢?

6

3-2 △ 石老師著裝,爬上高速公路高橋。

△ 石老師在高橋上主持,介紹高架柵欄 △ 觸口路段的環境 △ 紫斑蝶飛過高架柵欄

△ 高工局歷年來的資料畫面 △ 高速公路橋下滿滿的人潮 △ 遊客穿梭在各個生態教學的攤位

△ 雲林林內鄉長的訪問 △ 遊客接受採訪 △ 成功國小舉辦紫斑蝶園遊會 △ 石老師參與園遊會的活動 △ 許多親子團認真研究蝴蝶 △ 紫蝶玩偶在林內鄉鎮走動

OS:昆蟲學家石博士,在高速公路局的協助下,他爬上國道高橋,一探究竟。 石老師:柵欄,長久以來,是人類設置用來保護自己的裝置,

但在這裡我們看到另一個不一樣的用途。這裡是高工局在國道

三號觸口段 252K,所設置的安全防護網,高有 4.2公尺,長達1010公尺,主要是用來保護往北遷移的紫斑蝶。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為了生態保育所付出的努力。 OS:在研究人員與公部門的努力下,自民國 97年開始,高架柵欄每年約護送 20萬隻紫斑蝶過國道,讓紫斑蝶的生命得以延續。 每年清明節連假,林內鄉舉辦紫斑蝶季活動,更讓林內鄉成為

紫斑蝶生態教學的最佳示範地。 林內鄉長:台灣的紫斑蝶很榮幸的地方,是牠們一般會沿

著山路在遷徙,我們看不到,林內這個地方剛好是一個隘

口,牠們集中飛躍過去。 遊客:跟我太太還有女兒,來看紫斑蝶,來三四次了。 遊客:在坪頂還有這邊都有看到啊! OS:轉個念頭,讓路給小小紫斑蝶過馬路,竟然帶給林內鄉這麼大的感動,平時寧靜的小鎮,因為紫斑蝶的旅行而熱鬧起來。

7

3-3 △ 志工的車子開進林內蝶谷 △ 趙博士在蝶谷內停車 △ 蝴蝶志工們拿著工具下車,準備標放 △ 林內蝶谷空景 △ 在空中飛舞的紫斑蝶 △ 蝴蝶志工們拿著長竿,在遷移中的蝶谷不

停奔跑追逐蝴蝶 △ 趙博士拿著長竿看著志工們微笑 △ 動畫:MB0123再捕捉的動畫

△ 動畫:紫斑蝶遷移地圖 △ 紫斑蝶生態畫面 △ 志工相互幫忙,來回不停的奔跑,一起捕

捉遷移中的紫斑蝶

OS:趙博士的追蝶任務也來到雲林縣林內鄉,準備攔截標示過的紫斑蝶,但再捕到的機率極低,每年在台東標記三至四萬的

紫斑蝶,在飛往北部的各個棲息地中,只能再捕捉不到十隻的

稀少數量。 在 2005 年的春天,有一隻從台東標記 MB0123 的紫斑蝶,在苗

栗縣竹南鎮被捕捉到,小小紫斑蝶,從台東大武到苗栗竹南,

至少飛行 300 多公里。

這些珍貴的再捕獲資料,在許多生態學者與志工的努力下, 目前瞭解紫斑蝶在南下越冬後,會從高雄茂林與台東大武陸續

北上,西部的紫斑蝶多在雲林林內短暫停留,再繼續往北飛行。

在遷移過程中,紫斑蝶若遇到適合的環境,會在原地停留,繁

衍後代。

8

3-4 △ 志工們接受訪問 △ 志工煮咖啡,將咖啡分給大家 △ 趙博士和志工們聚在一起喝咖啡 △ 志工們為紫斑蝶拍照,相互討論 △ 志工報告今日再捕捉紫斑蝶的進度

△ 石老師參與志工活動的畫面 △ 志工們協助標放中,開心的留下回憶

△ 志工與紫斑蝶相處的點滴 △ 飛舞的螢火蟲 △ 雌光螢特寫

OS:志工們犧牲假日,在台灣各個角落揮舞長竿,紫斑蝶的遷移之謎,就在每一次的標記再捕捉中,漸漸拼湊出謎底。 志工 a:這裡的志工都很熱心,像今天有北部、南部,像我是從東部來的。 志工 b:捕蝴蝶的比較辛苦,我煮咖啡,幫大家加油一下 OS:分工合作的志工們,在與趙博士追蝶旅程中,已不知不覺的與紫斑蝶建立革命情感,是一種與大自然相處的選擇,是一

種不求回報卻實在的快樂。 石老師:蝴蝶志工是解開遷移之謎最不可或缺的幕後功臣。民

國一百年的台灣,人與昆蟲彼此交流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片段,

無論在多樣性島嶼或每個人的心中,一個新共處的小宇宙透出

亮點,悄悄的在每個角落發光。

9

PART 2 照亮馬祖的雌光螢

影像 聲音 備註

4-1 △ 台灣百年來的建設畫面 △ 天色漸黑,天空呈現霓色的藍 △ 螢火蟲微距單隻走動,爬上樹梢後飛走 △ 很多螢火蟲不停的飛

△ 兩個研究人員在夜間行走,尋找螢火蟲 △ 研究人員在室內觀察螢火蟲 △ 實驗室的眾多布丁盒裡,飼養陸生、水生、

半水生的螢火蟲 △ 何健鎔在實驗室裡與助理們討論 △ 何博士在室內撰寫報告,查找資料 △ 何博士在野外觀察採集 △ 動畫:草地上有閃爍的雌光螢 △ 雌光螢在草地上的特寫 △ 動畫:雌光螢們在草地上彎起來像笑臉 △ 飛機切過畫面,從台灣飛到馬祖

OS:百年島嶼,見證台灣經濟奇蹟, 開發過後,文明大幅擴張了人類過往所使用的土地, 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相互競爭,擠壓昆蟲賴以生存的棲息地, 從暮色中甦醒的螢火蟲,在建設與光害中漸漸失去了光亮。 OS:在這樣艱困的環境下,昆蟲學家擔任起重要的保姆角色,他們在夜間訪查,瞭解螢火蟲的棲息環境,也在實驗室透過儀

器,研究各種螢火蟲的生態習性, OS:在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從事螢火蟲研究的何健鎔博士,自民國 83年開始,徹底調查台灣螢火蟲的種類。在台灣 61種螢火蟲中,何博士已親自鑑定與飼養過 42種,而讓何博士更驚喜的是,在民國一百年的夏天,台灣竟然發現了全世界獨一無

二的新種螢火蟲, 他們是臥躺在草地上的星星,雌光螢。 遠居離島,螢火蟲的新物種就住在國境之北—馬祖

10

5-1 △ 馬祖生態陸地到海洋 △ 海蝕地形 △ 燕鷗飛翔 △ 國境之北的小花草邊緣地 △ 海浪滾滾,海岸風貌 △ 石老師在船上看海 △ 石老師下船

OS:馬祖列島大部份由花崗岩組成,覆蓋稀薄的表土,歷經千萬年的海蝕風化,呈現層次分明的節理。 爬滿島嶼的野花,沿著海濱飛翔的燕鷗,海島獨特的土質與氣

候,是雌光螢的家。 OS:時值初夏,正是雌光螢一年一次的繁殖季,昆蟲學家石正人博士,遠渡馬祖與何健鎔博士會合,前往雌光螢的棲息環境,

一睹新物種的風采。

5-2 △ 石老師和何健鎔從離島山坡走上來,邊走

邊談話 △ 馬祖生態風景

△ 動畫:雌光螢的雌蟲與雄蟲在草地上 △ 動畫:雌光螢的雌蟲發光 △ 螢火蟲在草叢發光

何健鎔:根據我們調查,這全島地區,只不過 100-200隻而已。 石老師:這個物種很脆弱? 何健鎔:是!所以雌光螢更需要我們去保護。 OS:雌光螢既脆弱又特殊,因為牠的雌蟲終身呈現「蠕蟲狀」,並且不會飛翔,在草地以及地底下生活,移動範圍很小,只能

等待生殖季節來臨,翹起尾巴,發出光亮吸引雄蟲,繁衍後代。 只有雌蟲會發光的螢火蟲稱為雌光螢,除了特殊的蠕蟲狀外,

雌光螢和一般螢火蟲最大的差別,是牠們求偶時的亮光。

11

5-3 △ 動畫:螢火蟲的發光原理。 △ 動畫:發光器內部介紹(腦、神經、氣管、

螢光酵素)

△ 動畫:發光器外部介紹(透明細胞、發光

細胞、反射細胞)。

一般螢火蟲,通常是雄性在黑夜裡發出一閃一閃的光,吸引雌

蟲注意,有些種類的雌蟲會回應雄蟲,這樣的發光原理和汽車

大燈相同。 螢火蟲能用腦下達開燈的命令,經由神經傳導訊息,結合氣管

送來的氧氣,與體內的螢光酵素產生化學產物,讓發光器發光。 在螢火蟲的發光器裡,有透明層、發光細胞和反射層。發光細

胞像是汽車的燈泡,利用反射層將光全面反射,再從透明層發

射出來,發出幾乎不具熱能又明亮的冷光,在黑夜中閃爍。

5-4 △ 動畫:雌光螢交配說明 △ 整片草地上有很多雌光螢在發亮。右上角

有時鐘在倒數,從七點到八點。這個過程

中,很多雄的雌光螢飛下去交配,一交配

亮點就消失,有一隻沒有被交配到,八點

一到,腦下達命令後,把屁股發亮關掉。

△ 母蟲是躲進隱蔽處, 母蟲先彎曲護住所有的卵,腦下達命令以後,身體每一節的發

光細胞都在運作,然後發出一排亮眼的光 △ 雌光螢生態照片

OS:而雌光螢的光不閃爍,由蠕蟲狀的雌蟲發出持續的亮點,吸引雄蟲。這樣的光有時間限制,每天大約發光 30至 60分,在這接近一個小時內,雄蟲必須把握時間飛進草叢,與雌蟲交

配,交配時燈光會立即熄滅。 若沒有交配的雌蟲,在時間過後會關閉燈光,等待明天再亮。 交配後的雌蟲,會躲進遮蔽的土壤內產卵,隨即圍繞身體,產

生護卵行為,並發出警戒的燈光,讓每一個體節均發出亮點。 他是身上最多發光器的螢火蟲—雌光螢。

12

5-5 △ 雌光螢生態照片:母蟲產卵、卵、幼蟲 △ 石老師和何健鎔在雌光螢的棲息地 △ 兩人尋找馬陸 △ 何和石蹲下來,手上有馬陸在爬

△ 兩人在棲息地中討論雌光螢生態環境

OS:一年一個世代的雌光螢,從卵開始孵化,必須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完成整個生活史。 何健鎔:這裡是北竿雌光螢很重要的棲息地,在這個棲息底可

以在樹底下看到一些節肢動物,這都是雌光螢和其他螢火蟲喜

歡吃的,特別是雌光螢只吃馬陸,我們可以來找找看。 何健鎔:喔!這裡有一隻小隻的! 何健鎔:那馬祖雌光螢出現的時間剛好是霧季,大概是三四月

的時候開始起霧,霧季的時候他的溼度比較高。

6-1 △ 戰爭資料畫面 △ 開鑿北海坑道的資料畫面 △ 石老師走過坦克、碉堡等馬祖景點 △ 石老師走進北海坑道

△ 石老師主持

OS:民國 47年,八二三砲戰,使得金門與馬祖從此成為保衛台灣的軍事戰地。馬祖雖然從未參與過戰爭,仍以備戰狀態持續

40年之久,昔日由阿兵哥徒手鑿出的北海坑道,成為今日難得一見的觀光景點,戰車、碉堡、坑道,侷限了過去島民的生活

範圍,也意外留下雌光螢一個不受干擾的棲息環境。 石老師:在反攻大陸的年代,馬祖全島上下居民一心,他們的

團結礙於情勢所迫,現在的團結則是因為螢火蟲,兩個新種雌

光螢的發現,讓這個戰地的生態保育,帶來新曙光。

13

7-1 △ 塘歧國小外觀 △ 陳秀梅老師和小朋友在課堂互動 △ 小朋友們上台發表 △ 陳秀梅老師訪問

△ 陳秀梅帶小朋友在白天調查雌光螢

△ 陳秀梅翻小朋友的筆記、小朋友的素描 △ 馬祖離島風景

OS:這樣的曙光,從校園開始發亮,在塘歧國小教書的陳秀梅老師,從小在馬祖長大,卻直到民國 97年,才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與雌光螢相見。 陳秀梅:那天晚上,雷雨過後停電,我就在中正公園旁邊的凹

處,看到一閃一閃會發亮的昆蟲,當下還不知道那是什麼昆蟲,

但是很好奇,幾個人就下去,結果發現一大片,就非常非常的

驚訝。 OS:從此之後,秀梅老師常在課堂中介紹雌光螢。下課後,更帶著小朋友實地走訪野外,尋找正在發亮的雌光螢。 陳秀梅:我倒是沒有想過,跟學生分享的時候,學生是很興奮

的,常常說老師哪裡有螢火蟲,帶我去看!帶我去看! OS:秀梅老師積極推廣雌光螢生態教育,在學生的心中,撒下小小種子,小朋友寫下認真的筆記、繪製精美的插畫,像重新

認識從未留意過的鄰居,也重新認識馬祖這塊土地。

7-2 △ 蔡錫煉在馬路邊尋找雌光螢,作基礎生物

調查

△ 動畫:蔡先生在夜晚遇見滿地的雌光螢 △ 動畫:蔡先生小心的拾起一隻雌光螢觀

看,眼神從興奮轉成疑惑。

OS:同樣的雌光螢,對於從事基礎生態調查的蔡先生,有不同意義,在馬祖建設局服務的蔡錫煉來自台灣彰化,常常開著車

子,四處走訪雌光螢的棲息環境,累積詳盡的生態資料。 有次黑夜調查,竟然看見滿是星星的地毯,那是他的和雌光螢

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但從調查人員的眼睛來看,馬祖的雌光螢,

似乎和台灣的雌光螢有點不同。

14

8-1 △ 蔡錫煉接受訪問

△ 一台飛機飛來馬祖 △ 何博士和助理在馬祖調查、採集

△ 何博士從樹幹中拿出溫濕度監測器 △ 何博士解釋監測儀器對瞭解環境的幫助

蔡錫煉:整個棲地來看,明顯覺得他不像大場雌光螢那種生活

形態。 OS:蔡先生立刻將這些觀察資料,請教螢火蟲專家何健鎔博士。 闊別 20年,曾在馬祖當兵的何博士,為了鑑定馬祖的雌光螢,再度踏上馬祖這塊土地。他帶著助理定期前往馬祖,全面調查

雌光螢的生活史。 何健鎔:這個是長期監測溫濕度的監測器,我們長期放在公園

監測,已經放在這裡超過一年了。他每 1.5小時會記一次,一天溫濕度的變化,可以儲存在這裡。

8-2 △ 何博士在實驗室內鑑定、寫報告、和助理

們討論 △ 動畫:大場、北竿、黃緣雌光螢比較。 △ 動畫:雄蟲外觀比較 △ 動畫:雄蟲生殖器比較

△ 動畫:雌蟲頭部比較

OS:何健鎔發現,馬祖境內有兩種雌光螢,在外觀與內部構造上,與在台灣的雌光螢有非常細微的不同。 以雌光螢的雄蟲的外觀來說,這三個雌光螢,有的是翅膀是全

黑,有的則有細細的黃色邊緣; 如果更進一步解剖雄蟲的生殖器,會發現生殖器的結構也有所

不同。 若放大雌蟲的頭部構造,有非常細小的下唇鬚、小顎鬚和觸角,

而這些器官在三種雌光螢身上,無論位置與節數,都有非常細

微的差異。

15

8-3 △ 北竿雌光螢、黃緣雌光螢的生態畫面

△ 雌光螢新種發表記者會 △ 眾多媒體採訪何健鎔

△ 何博士提醒雌光螢在生態的意義

OS:這兩個螢火蟲,在民國一百年獲得正名,他們是北竿雌光螢、與東莒黃緣雌光螢,牠們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新物種。 連江縣政府並來到台灣舉辦新種發表記者會,吸引大批媒體前

來採訪。歷時三年,何博士分享發表新物種的喜悅,也提出最

深切的叮嚀。 何健鎔:希望雌光螢能在這個土地上,永續的永遠的存活下去,

不要因為人為的干擾和破壞,影響到他的生存。

9-1 △ 雌光螢研討會 △ 雌光螢生態導覽 △ 雌光螢生態畫面 △ 雌光螢發光畫面 △ 陳秀梅、蔡錫煉、何健鎔採訪精華 △ 馬祖風景區的人潮

△ 紅火蟻特寫 △ 實驗室飼養的多蟻后紅火蟻族群

OS:雌光螢的光照亮了馬祖,讓科學家為他瘋狂,也讓馬祖人為自己的家園環境感到驕傲。 昆蟲學家石教授在馬祖見證了新物種對人與環境造成的影響, 雌光螢凝聚馬祖人的生態意識,提醒保留棲息環境的重要,像

一個必備的奶瓶和搖籃,保障下一代的孩子擁有更好的生活環

境。 而台灣,在近年來也出現了一個全新物種,但他卻不是原本生

活的老鄰居,而是從國外入侵的生物旅客,正在本島威脅著本

土環境。

16

PART 3 紅火蟻入侵

場次 影部 聲部 備註

S10-1 △ 飛機下降至地面 △ 過去開幕時的桃園國際機場 △ 現在的桃園機場

OS:東經 120度,北緯 23度,成為台灣在地球村裡的一個住址。70年代的各項重大建設,加速台灣走入世界的步伐,民國 68年桃園國際機場啓用後,世界的大門已經被打開,進入一個國家

並非難事,這當然也包含了其他遠道而來的生物旅客。

S10-2

△ 動畫:一個個複雜的蟻室浮出來,一隻隻

紅火蟻爬出來。 △ 動畫:許多蟻室構成巨大火蟻巢,像天空

之城般旋轉。

OS:這些從古老年代就擁有強大擴張族群能力的生物,在現代化交通工具的幫助下,他們的小宇宙正在世界各地逐步擴張。

S10-3 △ 火蟻侵入台灣、危害嚴重環境的剪報

△ 人類被火蟻叮咬後的資料畫面 △ 紅火蟻生態照

OS:民國 92年起,陸續發生一連串紅火蟻咬傷人的案例,從農地、都市,甚至校園,都無一倖免。 被咬傷的民眾,皮膚迅速紅腫,浮起濃皰,嚴重者更引起全身

過敏,休克送醫。這前所未見的生物,讓政府和昆蟲學家們, 開始積極的研究對策。

17

11-1 △ 桃園大園農地 △ 石老師在草地來回觀察紅火蟻 △ 石老師在桃園機場外主持 △ 飛機場貨運卸貨、棧板車子來回穿梭(忙

碌的運輸漸漸成為模糊背景)

△ 動畫:世界地圖被翻開,南美洲有紅火蟻 △ 動畫:北美、澳洲紐西蘭、台灣、中國陸

續浮出紅火蟻的小旗子 △ 國際貨運卸貨,登陸台灣

OS:從事昆蟲研究的主持人石博士,在紅火蟻入侵台灣後,身負國家重任,自 93年起積極投入這個強勢物種的調查與研究。 石老師:這裡是桃園機場的外圍,也是台灣第一次發現紅火蟻

的地方,如果沒有人員的攜帶,紅火蟻不可能從美洲大陸入侵

到台灣來,所以推測紅火蟻很可能是跟著航空貨運的棧板,入

侵到台灣。 OS:翻開紅火蟻的生態紀錄,他原生於南美阿根廷北部,西元1930年,首度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發現紅火蟻,西元兩千年之後,紅火蟻又陸續在紐西蘭、澳洲,甚至是台灣、中國出現。 夾帶在貨運的細縫中,紅火蟻從地球的另一端,來到台灣。

S11-2 △ 動畫:有幾隻火蟻從後方衝向鏡頭,在鏡

頭前張開大顎揮舞,然後離去 △ 動畫:在機場旁有收割後整理的農地,裡

頭有許多石塊遮蔽物,許多火蟻鑽進農地。

△ 動畫:一隻雌蟻快速的將自己的翅膀扯

掉,鑽進石塊縫隙,開始挖洞入內產卵,

卵快速的變化(簡單快速呈現 1-4齡),變成很多後代開始擴增巢位

△ 動畫:地底的巢變的巨大

總是集體行動的紅火蟻,來到台灣後,首先尋覓適合築巢的環

境,建立起自己的家園。位於桃園機場旁的大園鄉,周圍都是

空曠的農地,提供良好的築巢環境,吸引了大批火蟻進駐。 具有生育能力的蟻后,是火蟻家族中最重要的一個角色,只要

有一隻火蟻蟻后,便能在一天內生產數百到數千顆卵。而這些

新成員,他們將不停的擴張巢穴,讓蟻后產生更多的後代。 一個新巢只需要 4個月,就可以形成高約 15公分,直徑約 40公分的巨大火蟻巢。

18

S11-3 △ 石老師在火蟻巢旁主持

△ 火蟻丘生態環境 △ 火蟻丘特寫 △ 火蟻攻擊青蛙,青蛙翻跳 △ 火蟻攻擊蚯蚓、蟋蟀和眾多生物 △ 模擬戲劇:火蟻在農地攻擊農民,旁人見

狀打電話,通報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

石老師:不要小看這個小小蟻丘,這只是冰山的一角,冰山下

比較大喔!在這個小小的火蟻巢,我們看到地上隆起約 25公分而已,但是地底下可能超過 50公分,所以這裡面住著一個龐大的螞蟻兵團,數量可能超過 10萬隻。 OS:強大的火蟻兵團讓島上生態失去平衡,長久以來,台灣從未出現過紅火蟻,因此沒有演化出與紅火蟻抗衡的天敵,紅火

蟻意外成為台灣生態的強勢勁敵,擊敗眾多本土生物,甚至威

脅到人類,是急需消滅的外來入侵種。 農地提供紅火蟻良好的居住環境,因此被咬傷的案例,通常是

習慣以赤腳農耕的農民們。

S12-1 △ 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接到通報,研究人員

開始應變措施 △ 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的大門 △ 紅火蟻國際研討會 △ 老師們到澳洲參訪紅火蟻防治

OS:在首例紅火蟻案件後的隔年,昆蟲學界與國家政府立即成立國家火蟻防治中心,追查民眾所通報的案例,鎖定紅火蟻已

擴散的區域。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舉辦大型研討會,邀請國際學者,一同商

討對策。更遠赴澳洲,與同是外來紅火蟻受害的國家,積極研

究,如何在保障生態環境下,控制已入紅火蟻的數量,讓未來

能防範於未然。

19

S12-2 △ 火蟻巢被掀開裡面有一大堆的火蟻 △ 多蟻后和很多的卵,(用箭頭標示出蟻后

1,蟻后 2,蟻后 3)

△ 職蟻不停的搬動卵 △ 淹水後,職蟻圍成一個螞蟻球漂浮,載著

卵離開 △ 互相用觸角溝通、搖動屁股螫針,很多隻

搬食物、餵食幼蟲

OS:紅火蟻為社會性的昆蟲,是群體生活、分工互助的團體。和一般的蟻巢不同,火蟻巢內除了單蟻后的族群外,還有三四

隻以上的蟻后,稱作多蟻后族群,他們和平共處,並不停的產

卵。 只要巢內遇到威脅,負責維護安危的職蟻,便會快速的搬動卵、

幼蟲、蛹到安全的地方,即使是巢內淹水,職蟻們也會聚集起

來,載著幼蟲及蟻后離開。 社會性昆蟲的生存之道,是犧牲小我、保護蟻后、擴大族群數

量。職蟻們會努力的餵養幼蟲,讓具生殖能力的雌蟻與雄蟻安

全長大。

S12-3 △ 高速公路橋下 △ 人為開發後的土地 △ 紅火蟻在巢中的特寫 △ 動畫:巢穴中有很多火蟻 △ 動畫:連續下雨天,高速公路的橋下空地

有很多火蟻巢,放晴後蟻巢的頂端鑽出帶

翅公蟻。 △ 動畫:帶翅公蟻爬到樹葉上振翅,準備試

飛。

OS:這個致命的小昆蟲得以在台灣散佈,是因為人類的開發活動,恰巧提供他們適合的生活環境,像是開發後的空曠地,尚

未有其他螞蟻族群進入,是他們優先搶下的天堂。 當第一批紅火蟻在地底築下巢穴,便開始等待適合交配的時間。 通常在連續下雨過後,終於放晴的隔天,空氣中還有微微的溼

度,許多蟻巢便開始有了動靜,帶有翅膀的雄蟻和雌蟻爬出巢

外,準備飛翔。

20

S12-4 △ 動畫:帶翅公蟻開始往上飛,飛到距離地

面的 200m左右,形成一片火蟻雲上下飄動。帶翅雌蟻也往上飛,衝進剛剛的那片

大雲,在裡面進行交配。

△ 動畫:以愛心示意已經交配成功,交配後

的雌蟻往下飛,單蟻后族群飛到遠處,脫

掉翅膀開始挖洞鑽進去;多蟻后直接鑽進

去蟻巢中開始產卵,工蟻們都在旁邊服侍。 △ 動畫:用巢數增加代表範圍擴大 △ 動畫:刮颱風淹水讓火蟻巢越漂越遠,推

土機代表人的園藝活動。 △ 動畫:台灣地圖從桃園擴散 △ 一堆紅火蟻聚集的畫面

OS:雄蟻們會先成群的往上飛,形成一朵浮動的雲,之後,雌蟻們會鑽入這朵雲中,開始進行交配,這樣的交配行為,稱為

「婚飛」。 OS:交配後的雄蟻們會立即死亡,交配後的雌蟻有些是單蟻后的族群,會飛到遠處產卵,成為新巢中的蟻后;如果是多蟻后

的品種,就會在有蟻巢的地方降落,直接走進去接受巢內職蟻

的協助,專心產卵,不用像單蟻后必須身兼撫養的責任。 OS:火蟻巢的範圍漸漸的擴散開來。若遇到颱風天災,或是人類的園藝行為,火蟻巢會被帶往到更遠的地方。 紅火蟻的範圍從桃園大園開始,四處蔓延,對於一日能生產數

千顆卵的蟻后,我們有什麼對策嗎?

S13-1 △ 火蟻防治隊在倉庫內著裝準備出發 △ 鐵門緩緩開啟拿好器材與裝備走出來, △ 眾人開會 △ 背好撒佈器、坐上沙灘車,揚長離去 △ 石老師在防治隊前主持

班長:飛龍!今天通報很嚴重,我派你過去,螞蟻很多要詳細

一點! 石老師:這裡桃園縣蘆竹鄉,是台灣第一次發現紅火蟻的地方,

當地農民成立防治隊,在國家紅火蟻的監督下進行撲滅工作。

21

S13-2 △ 一輛輛防治隊開車經過,開始噴灑餌劑,

餌劑從天而降 △ 火蟻丘旁很多的餌料 △ 火蟻把藥搬進巢內,火蟻搬藥的特寫 △ 石老師在蟻巢旁主持

OS:防治隊所噴灑的餌劑,是紅火蟻所喜歡的玉米屑、加有藥劑的大豆油混合而成。 石老師:昆蟲學家設計出一種餌料,把他混拌低毒而慢性的農

藥,當火蟻的工蟻出來,看到好吃的東西就想搬回去孝敬他的

媽媽,所以蟻后一直吃,持續吃這種餌料以後就會中毒死亡,

如果蟻后死亡,整個蟻巢就會崩潰,這樣就可以達到防治火蟻

的目的。

S13-3 △ 動畫:兩個職蟻將毒餌和食物各自帶回巢

內,咬碎後餵給兩個四齡幼蟲吃,等四齡

幼蟲回吐食糜。

△ 動畫:一隻吃餌劑的幼蟲,身體被困住了

無法脫皮長大,像是氣球快要吹爆然後死

亡。另一隻吃食物的幼蟲脫皮長大。

△ 動畫:職蟻餵食有毒的食糜給蟻后,蟻后

身上開始有有毒的賀爾蒙,產下有毒的卵。 △ 動畫:火蟻的人口分布圖逐漸減少 △ 動畫:空地裡的巢也越來越少。

OS:被火蟻搬進蟻巢的餌劑,利用紅火蟻必須分工進食的原理,將巢穴內的後代逐一殲滅。整個巢內的火蟻要進食,必須由職

蟻將食物帶回巢內,先餵給最大的四齡幼蟲消化,因為整個巢

中只有四齡幼蟲擁有堅硬的大顎,可以消化固體食物,進而吐

出液體狀的食糜,再由職蟻分食給其他幼蟲。 當這個有毒的餌劑被消化成有毒的食糜,所有被餵食的幼蟲立

即開始中毒,他們將無法脫皮,進而死亡。 當蟻后吃了這些有毒的食糜,身上便帶有毒素,往後無論他生

了多少數量的卵,這些後代都將無法脫皮而死亡。 整個蟻巢將漸漸沒有活下來的後代,蟻后將中毒或是無後代供

養而死。 大約 6個月的時間,整座蟻巢便徹底瓦解,

22

S14-1 △ 楊景程和研究團隊在野外採集火蟻

△ 楊博士和助理從車上拿出實驗用器材,兩

人開始找尋蟻巢,作取巢的標準程序,挖

出很多巢裝進採集盒,把採集盒拿上車

△ 楊博士解釋如何挖到蟻后

△ 楊博士將蟻巢搬回實驗室作業 △ 在實驗室內分離火蟻和土 △ 室內飼養很多紅火蟻

△ 楊博士解釋生物條碼的研究方式

OS:入侵台灣的紅火蟻,雖然在餌劑防治下已獲得控制,但是紅火蟻驚人的生殖能力,仍每分每秒威脅著台灣的生態環境。 新生代科學家—楊景程博士,參與台灣七年來與紅火蟻對抗的過程,他以生物科技的角度思考,若能採取主動的方式,直接

消滅紅火蟻的生殖能力,便能徹底鏟除入侵台灣的紅火蟻。 楊博士以採集巢座的方式,全方位蒐集入侵全世界的紅火蟻, 他必須先解開紅火蟻體內的基因密碼,進而控制主宰生殖力的

蟻后。 楊景程:陽光從這個地方照過來的時候,蟻后通常都躲在另外

一邊,因為他不喜歡熱的地方,所以我們要從陽光的另外一邊

開始挖起,這樣才有機會挖到蟻后。 OS:楊景程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將巢座的蟻后與火蟻家族搬進研究室裡實驗,在楊博士與各國昆蟲學者的努力下,耗時五

年,陸續蒐集了台灣、中國、香港、澳洲、紐西蘭、美國地區

的紅火蟻。 楊景程:我們在全世界各個的火蟻族群裡,總共採集了 2214巢的紅火蟻,從每一巢取一隻,來看生物條碼的特徵,在不同個

體生物之間,他們生物條碼的相似度。

23

S14-2 △ 楊博士觀察火蟻 △ 楊博士操作生物科技實驗 △ 楊博士將火蟻放進離心管裡,蓋上機器蓋

子,機器運轉 △ 動畫:(在管中)螞蟻和珠珠們被強力的旋

轉,螞蟻的身體被撞碎,飛出好多的超小

碎屑繼續旋轉,像在外太空一樣的飛。 △ 動畫:超小碎屑們變成變成基因訊息

(ATCG),ATCG像駭客任務的電腦碼一樣,變成科技感不停流動的訊息

△ 動畫:單隻螞蟻,身上有非常多的基因訊

息,像是一個個專屬的條碼 △ 動畫:一隻隻螞蟻被機器檢測,身上的條

碼被掃過,顯示出「USA」、「HK」、「TW」、「CHN」(可貼國旗)

在控制蟻后的生殖行為前,楊博士必須先釐清紅火蟻的入侵來

源,建立紅火蟻的完整的基因資料庫,才能在各個入侵國家中,

有效根治火蟻族群。 紅火蟻身上所蘊涵的基因密碼,代表著各式各樣的訊息, 在楊博士的實驗中,特別關注於幾組基因密碼,這些密碼在每

隻螞蟻身上,有著不同的排列組合,透過實驗,就像是刷條碼

一般,可以知道這隻螞蟻的原產地。 楊景程:比較遺傳相似度之後,我們發現這些區域,都和美國

的形式條碼最為接近的,所以我們推演的路徑,第一次是從美

國來到台灣,第二次是從美國到中國,第三次是從美國來到澳

洲。而不是從南美洲來的。

S14-3 △ 動畫:單隻螞蟻,身上散出一圈基因定序

密碼,其中的是性別基因發亮。

△ 動畫:蟻后產下雄性卵 △ 動畫:婚飛時都不成功,天上都是骷髏頭,

代表交配失敗。

OS:釐清入侵來源後,楊博士與他的研究團隊開始密集關注紅火蟻的性別基因,他控制的蟻后的性別基因,使牠只能產下雄

性的卵。 這些雄蟲可以正常交配,卻不具生殖能力,即使婚飛交配後,

也無法讓其他雌蟻受孕,無法產生新的下一代,紅火蟻自然也

就無法擴增族群了

24

S14-4 △ 石老師在機場外草地走路 △ 石老師主持

石:為了防治火蟻,我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到目前已經快十年,所以未來的成功還有待更多的努力, 比如生物技術的投入,生物技術如何應用在昆蟲上呢?我們帶

各位去看看!

25

PART4 螢光蠶蛋白質工廠

場次 影部 聲部 備註 S15-1

△ 台灣生態大景 △ 台灣農業大景、耕種工具 △ 林園舊工廠與南科新工廠對照 △ 生物科技產業內的工作狀態 △ 研究生物科技的學術單位 △ 石老師從科技建築中走出來,講完口白

後,手拿出一個小工廠模型 △ 動畫:老師手中出現蛋白質工廠

OS:台灣,豐富的生態資源,餵養島上居民從農業走向工業, 昔日煙囪林立的工廠,已化為光潔精密的高科技產業。 科學家們透過精密的科學儀器,突破觀察生物的角度,在看

不見的小宇宙裡,探索生物科技的奧祕。 石老師:走過了昆蟲烽火、昆蟲好友以後,到了 21世紀,生物科技大爆發的時代,昆蟲與人類的關係,已經到了令人

驚艷的程度,你可以想像的到,一個小小的昆蟲,也可以是

一座工廠嗎?

S15-2 △ 動畫:進入到蛋白質工廠內部,正在生產

蛋白質。 △ 動畫:工廠內的工人手拿兩張基因訂單進

去機器,出來各種形狀與顏色的蛋白質,

然後往上飄,充滿工廠。 △ 小朋友爬行 △ 小朋友吃雞肉 △ 大人吃雞肉 △ 大人長強壯肌肉

OS:科學家進入最極致的細胞內部,發現細胞內運作的機制,像是一座穩定的蛋白質生產工廠。 細胞中的蛋白質工廠,接收人體所需的訂單出貨,這些訂單

就是基因。當基因訂單對工廠下達指令後,便會生產許多不

同的蛋白質。 OS:當人類活動時,身體內所有的蛋白質工廠會認真工作,讓生命得以成長。當人類攝取食物時,食物會在體內轉換成

能量,能量將促使這些工廠開始運作,這些蛋白質將充滿在

身體內部,或形成外在的骨骼與肌肉。

26

S15-3 △ 動畫:一座蛋白質工廠到數以億萬的蛋白

質工廠,密密麻麻的工廠作為媽媽的外框 △ 動畫:人產生一個後代、小老鼠產生數個

後代、蠶產生數百個工廠 △ 三種生物的產生後代的數量相比,最後昆

蟲勝利

OS:存在在細胞內的蛋白質工廠,結合體內數以億萬的細胞, 讓生命體像是一棟看得到的蛋白質大工廠。 以人類來說,需要花 10幾年的時間,才能夠衍生一個蛋白質大工廠,以小白鼠來說,則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衍生五隻

以上的工廠,而昆蟲,只需要幾個禮拜的時間,就能衍生數

百個小工廠!而這些工廠們將製造驚人的蛋白質產量。

S16-1 △ 趙裕展和研究團隊在研究室的忙碌狀態 △ 動畫:基因重組的桿狀病毒比喻為紙箱內

裝進兩個基因訂單 △ 桿狀病毒登場,不停的動 △ 趙裕展老師介紹桿狀病毒感染家蠶的原理

OS:趙裕展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專門在研究昆蟲體內這座蛋白質工廠,他們發現有一種新訂單,能控制工廠生產新的

蛋白質,那就是基因重組的桿狀病毒。 趙裕展:昆蟲病毒其實種類很多,那我們是開發出各式各樣

的應用,我們讓家蠶在桿狀病毒感染以後,做基因工程蛋

白,他們會生產出大量蛋白質出來,那我們抽取以後就可以

作成很多種疫苗,經濟價值很高。

S16-2

△ 動畫:桿狀病毒車子開進蛋白質工廠內,

工人將紙箱內的特殊訂單取出,開始大量

製作不屬於體內的蛋白質

OS:基因重組的桿狀病毒,像是一台改裝的小貨車,能裝進人類想要生產的基因後,再開進這座蠶寶寶的體內工廠裡,

貨車上的基因會給工廠一張特製的新訂單,讓蠶的身體信以

為真,並快速的生產不屬於體內的蛋白質。

S16-3

△ 開燈特寫家蠶 △ 關燈特寫家蠶變成螢光色 △ 螢光色家蠶的特寫

OS:蛋白質,無論用肉眼或是顯微鏡,都無法觀察,趙博士另外在訂單加上一個會發亮的基因,當蠶體在完全發亮的同

時,也就表示目前已經生產特製的蛋白質了。

27

S17-1 △ 動畫:家蠶與小豬登場,家蠶身上飄出很

多東西給小豬接收 △ 動畫:家蠶蛋白質工廠的科學家出場:盧

美君、趙裕展、林育如,六個關卡從底下

浮現

OS:由蠶寶寶所生產的蛋白質,將會作成豬瘟疫苗,讓小豬免於疾病。 需要結合三位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在昆蟲體內的小宇宙裡完

成任務。

S17-2 △ 動畫:六道關卡繞圈後開始闖關 △ 第一關闖關動畫:(苗栗農業試驗所):蛋白質的蠶種選拔

△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內的工作環境 △ 蠶種保存庫裡忙碌的工作景象忙碌的樣子 △ 蠶種保存的工作畫面 △ 蠶種豐富的特寫 △ 盧美君進入蠶種保存庫裡,解說挑選蠶種

的標準

OS: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擁有完整的蠶種保存庫, 自日據時代以來,這個倉庫中保存了近 136個蠶種。 蠶蜂課課長盧美君,是提供優良家蠶品種的裁判,她必須從

眾多蠶種中挑選最適合品種。 盧美君:我們在刪選的策略優勢上,是先將這 136個來自不同國家,歷年蒐集的品種先作篩選,像篩選到的原源種產量

較高,再和其他高的作雜交。 我們必須養出一個健康的家蠶,不僅產量高好養,而且重要

疾病沒有發生在蠶裡,這樣未來作畜用疫苗時,才能通過國

家級的標準。

28

S17-3 △ 家蠶種源的保存方式 △ 種源庫裡一藍又一籃滿滿的蠶隻

△ 盧美君解釋與趙裕展老師合作的方式

△ 五齡幼蟲特寫

OS:蠶種保存庫在蠶絲業興盛時,是以培養高產量蠶絲的蠶種為主,在生物科技時代後,開始培養能生產高蛋白質的蠶

種。 盧美君:我們生物科技的部份大概是民國 95年,跟中研院趙裕展老師合作,希望利用趙老師發展的家蠶桿狀病毒的系

統,把家蠶當作分子牧場,生產有用的蛋白。 OS:以桑葉為食的家蠶,在成長過程中只需要少數的桑葉,便能生產大量的蛋白質。當蠶體成長到最大隻的五齡幼蟲

時,便將這些蛋白質小工廠運送至趙裕展博士的實驗室。

S18-1 △ 第二關闖關動畫:(台北中研院):趙裕展團隊準備基因改裝的桿狀病毒

△ 趙裕展的助理準備待注射的家蠶 △ 石老師與趙博士在實驗室裡討論 △ 電腦螢幕上有基因工程家蠶的畫面 △ 動畫:箱子打開基因訂單飛出來,比喻未

基因重組前的桿狀病毒 △ 助理用針筒抽出已組裝的桿狀病毒

OS:當家蠶送到趙裕展博士的實驗室時,趙博士與他的工作團隊,已經準備好基因重組的桿狀病毒了。 趙裕展博士正和主持人石教授解釋,基因重組的桿狀病毒,

將如何給蛋白質工廠一份特製的新訂單。為了讓石教授理

解,趙博士決定帶石教授進入虛擬的世界,一睹蛋白質工廠

運作的奧妙。 首先,先看桿狀病毒裡到底裝了哪些東西, 成為基因重組的桿狀病毒?

29

S18-2 △ 趙老師和石老師走進虛擬攝影棚 △ 趙老師向石老師解釋家蠶蛋白質工廠需要

剪接兩種基因

△ 趙老師解說為什麼要生產豬瘟基因 △ 趙老師解說豬瘟病毒製成疫苗,能夠提供

給豬隻免疫功能 △ 趙老師模擬拉出豬瘟病毒的基因

△ 趙老師解說病毒蛋白基因不會致病,而能

提供免疫的原理

△ 動畫:病毒蛋白基因在體內所造成的免疫

反應

趙裕展:你看助理手上的針筒,裡面裝的是組裝完畢的桿狀

病毒。 石老師:那裡面到底剪接了什麼基因呢? 趙裕展:在這個 CASE裡,我們剪接了兩種不同生物來的基因,第一個,我們剪接了豬瘟蛋白基因。 趙:豬瘟是由豬瘟病毒感染引起,豬感染後會死亡,造成豬

農嚴重的損失。我們要先把這個罪魁禍首揪出來,讓我把豬

瘟病毒拉出來!我們要利用病毒反將病毒一軍!我們剪接

了病毒一部分的基因,這個基因可以產生病毒蛋白,將這個

病毒蛋白基因打到豬裡,豬就會具有免疫力! 石:把病毒打到豬的身體裡?這不是反而讓豬生病嗎? 趙:只有蛋白基因而沒有病毒,就像只剩一隻手的壞人,是

不能做壞事的!把這個病毒的蛋白,打到豬的身體裡,殘缺

的病毒沒有毒性,也不能做壞事。 趙:免疫細胞就像警察,會分辨不屬於身體的外來者,下次

再有豬瘟病毒入侵身體時,免疫細胞就會逮捕他們,所以病

毒蛋白基因,能夠讓小豬擁有免疫力。

30

S18-3 △ 趙老師解說為什麼要加入螢光基因 △ 趙老師和石老師模擬置身在海底,身邊被

發光的水母包圍 △ 趙老師解說螢光蛋白能識別,讓基因工程

的執行程度可以追蹤 △ 石老師被一隻發光中的水母吸引 △ 趙老師將那隻發光水母拿走,準備模擬拿

曲螢光蛋白基因 △ 趙老師模擬螢光蛋白基因拉出來 △ 趙老師模擬剪接基因進桿狀病毒中 △ 動畫:基因重組後的桿狀病毒變形成車子 △ 動畫:基因重組的桿狀病毒裝進針筒裡

石:疑?那你之前說的第二個基因是什麼呢? 趙:為了能清楚看到基因有沒有插進桿狀病毒,所以需要一

個第二個可以辨認的基因,在這裡,神奇的水母就發揮功用

了! 石:水母?爲什麼是水母?他有什麼特別的嗎? 趙:看!因為水母身上具有螢光蛋白,經過紫外線會發亮!

這些光芒都是水母特有的螢光蛋白喔!水母蛋白就像是會

發光的基因標籤,插入桿狀病毒裡會發亮,便可以追蹤桿狀

病毒的感染進度。 趙:所以我們水母會發光的「螢光基因」拉出來,加上能夠

免疫的「豬瘟蛋白基因」拉出來,將他們剪接在一起,然後

放進桿狀病毒中,桿狀病毒就像是高效率的貨車,能夠將基

因裝進家蠶身體裡,然後家蠶就可以產生基因工程的蛋白疫

苗了!

S19-1 △ 第三關闖關動畫:(台北中研院):將桿狀病毒注入家蠶內

△ 助理對家蠶注入基因重組的桿狀病毒 △ 動畫:蛋白質工廠接到基因重組的桿狀病

毒所送來的訂單,開始大量生產特製的蛋

白質。 △ 趙博士與石老師蹲著看蠶,討論要進入蠶

體小宇宙的冒險計畫

OS:當基因重組的桿狀病毒注入家蠶後, 家蠶身體內的蛋白質工廠便開始運作, 趙博士告訴石教授,他們將進入蠶的體內冒險,看家蠶體內

的變化。

31

S19-2 △ 動畫:縮小隧道不停發亮,暗示趙博士與

石老師已經開始縮小 △ 趙博士和趙老師走進大蠶的旁邊 △ 兩人被蠶的氣孔噴氣 △ 兩人從氣孔走進蠶的體內 △ 兩人在蠶的氣管系裡行走 △ 動畫:蠶體透視圖,顯示出人和蠶的幻想

比例,科學家們正在蠶體裡冒險

△ 趙博士解釋桿狀病毒在蠶體內的變化 △ 動畫:桿狀病毒脫殼,釋出一團染色體進

入細胞核,細胞核內的蛋白質工廠收到特

製訂單,開始生產豬瘟疫苗蛋白、水母螢

光蛋白 △ 動畫:水母螢光蛋白使得蠶體內的細胞一

個一個發亮 △ 老師和趙老師在蠶體內部都發亮之後,抵

抗不住強光,用手遮住眼睛

△ 整隻蠶的內部全身發光

石:哇!好大的一隻家蠶啊! 趙:是我們變小了!近看很驚人吧! 石:哇你看那個氣孔! 趙:家蠶在呼吸,讓我們從氣孔走進去吧! 石:好! 趙:你看! 石:哇!這裡好像迷宮! 趙:這裡是家蠶的呼吸系統,所以牠們的空氣是從這裡流通

進來,就像我們的中央空調一樣。 趙:你看!有好多桿狀病毒,正往細胞核前進呢!他們自己

會認知細胞核,所以進去以後會繁殖後代,然後會幫我們製

造很多蛋白質出來,那些蛋白質可以當疫苗。 趙:你看!發亮了!病毒正在作成螢光蛋白呢! 石:哇!越來越多!! 趙:啊!!! 石:啊!!!

動畫修正: 兩人在蠶體內

的背景,會加

作流動、呼吸

的感覺

32

S19-3 △ 整隻蠶寶寶全身發光 △ 趙博士的助理將棘剪開,擠出蛋白質,裝

進冰盒裡冷凍

OS:大約三天的時間,基因重組的桿狀病毒便感染家蠶全身。 家蠶體內的小工廠,已生產滿滿的特製蛋白質,科學家將蛋

白質擠出,蒐集成一管管的體液,再送往製作疫苗的地方。

S20-1 △ 第五關闖關動畫:(台北家畜衛生試驗所):將家蠶體內的蛋白質製成疫苗

△ 家畜衛生試驗所門口 △ 林育如在實驗室裡操作實驗 △ 林博士解說疫苗製作的方法 △ 疫苗實驗過程 △ 林育如與研究團隊穿著無塵衣操作冷凍乾

燥機器 △ 疫苗分裝

OS:位在淡水的家畜衛生試驗所,是將蛋白質製造成疫苗的地方,林育如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將這些家蠶體液製作成

豬瘟疫苗。 林育如:當我們拿到家蠶生產的體液之後,首先我們要先知

道裡頭有多少家蠶的抗原。 OS:為了得到疫苗裡所需要的抗原,林博士先將這些的家蠶體體液加入福馬林,將剩餘的桿狀病毒殺死,估計體液中的

蛋白質含量後,再加入適當的藥劑,作成疫苗製劑。 在無塵室內,林育如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穿著無塵衣,小

心翼翼的將疫苗製劑冷凍乾燥,無菌包裝,製成一瓶瓶的豬

瘟疫苗。

S20-2 △ 第六關闖關動畫:(養豬場):豬瘟疫苗使用 △ 養豬場內充滿著各個大小的豬隻 △ 工作人員加裝疫苗,注射豬瘟疫苗給豬 △ 林博士拿出製作完畢的豬瘟疫苗

OS:在豬圈裡集體生活的小豬們,只要施打豬瘟疫苗,就可以保障豬肉的健康,一隻家蠶所生產的豬瘟疫苗,可以施打

6隻的小豬,這樣高效率的疫苗,衛生且成本低廉,目前正在申請許可證中,等待量產。

33

S21-1 △ 回顧盧美君的蠶種挑選、趙裕展的基因重

組的桿狀病毒、林育如的豬瘟疫苗

△ 三位科學家再度出現,六關結束

OS:蛋白質工廠,結合了台灣百年的優良蠶業,創新的昆蟲生物科技,和民生飲食息息相關的家畜。 穿越表皮,昆蟲體內的小宇宙,在百年之際達到了一個跨領

域合作的里程碑,在科學家的專業領域裡,正各自做著不同

的努力。

S final △ 「台灣昆蟲,驚艷一百」三集精華 △ 主持人石老師作總 Ending

石老師:走過台灣百年,蟲與人寫下無數篇愛恨情仇。 昆蟲可以不斷變形,燎起疾病與作物防疫作戰的烽火; 昆蟲也可以利用牠們的美麗與辛勞餵養著台灣的經濟; 更可以和科學家們攜手合作,共創一個全新的小宇宙。 這百年來,我們看到每一個世代的昆蟲學家勇於接受挑戰, 為台灣昆蟲學研究開拓全新的願景。 下一個一百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