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tnºpe^·oà 2nkehvÊ -...

5
休閒運動對中老年人健康促進之效益 張靜惠/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人口老化是全球所關心的議題,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 7%以上,即進入高齡化社會。臺灣早在 1993 年已成為高齡化社會國家之一。中老年人從 事合宜的休閒運動可以達到身體健康、降低疾病發生率、提高生活品質、生活滿意及個人成 長等利益,故中老年人從事休閒運動,提高「正向健康」品質努力,達到降低疾病發生率與 提高健康生活品質。參與休閒運動可在自由休閒時間內,自由選擇參與動態身體活動的方式, 滿足個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交與自我實現方面的需求。對於參與有益身心休閒運動的中老年 人,往往活得多采多姿,也幫助其在人生的另一個階段,實現多重的目標。因此鼓勵老年人 從事休閒活動及選擇適合自己的休閒活動是有其必要性。 關鍵詞:中老年人、休閒運動、效益 壹、前言 隨著科技的發達、經濟條件的改善及醫設備的進步,使得人壽命斷增長,聯合國 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定義 65 歲人口佔總人口率達 7 % ,即進 入高齡化社會。依照這個標準,臺灣 65 歲以上人口早在 1993 年即已達到 7.1 % ,開始成 為高齡化社會國家之一。臺灣已正式進入老年國家的行列, 2006 底, 65 歲以上的老年 人口占總人口比10.00 % ;且因出生的影響,人口化速甚快,化指1993 28.24 %,急速增至 2006 55.17 % (內政部戶政司,2007)。依據政院 推估,至 2021 年老年人口將達 386 萬餘人,占總人口的 16.63 % ,至 2031 年老年人口 將達到 556 萬,占總人口之 23.34 % ;而 2027 時臺灣地區的人口成長將由正成長轉 為負成長,人口結構圖也將由字塔型轉成保齡球瓶形,再逐漸轉型成倒三角型發展(行 政院經建會,2006)。高齡化社會與人口結構快速轉型,無疑會帶給社會極大之衝擊,如何 因應臺灣地區人口化之趨勢及改善高齡化社會的議題,實為國家未發展中無法忽視的一 大課題。 內政部統計處(2005)老人狀況調查摘要分析指出,老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動為: 1.從事休閒娛樂活動(14.18 %)2.從事養生保健活動(12.12 %);3.照顧孫子女(10.55 %)4. 與朋友聚會聊天(24.72 %)。由此可見休閒幾乎成為老年人生活的全部。現代人較以往的人長壽,除重視醫保健之外,也重視休閒娛活動,追求快及自我實現。臺灣社會人口 的高齡化及生活的休閒化,中老年的人口逐漸增加,而休閒幾乎是老年人生活的全部,有運 動才有健康的身體。因此,中老年人如何透過休閒運動的效益適應成功老化,並鼓勵其從事 促進健康的休閒運動乃是當務之急。 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 第三期ISBN:978-986-01-0206-2 89 休閒運動對中老年人健康促進之效益 89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Oct-2019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休閒運動對中老年人健康促進之效益

    張靜惠/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摘 要

    人口老化是全球所關心的議題,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7%以上,即進入高齡化社會。臺灣早在 1993 年已成為高齡化社會國家之一。中老年人從事合宜的休閒運動可以達到身體健康、降低疾病發生率、提高生活品質、生活滿意及個人成

    長等利益,故中老年人從事休閒運動,提高「正向健康」品質努力,達到降低疾病發生率與

    提高健康生活品質。參與休閒運動可在自由休閒時間內,自由選擇參與動態身體活動的方式,

    滿足個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交與自我實現方面的需求。對於參與有益身心休閒運動的中老年

    人,往往活得多采多姿,也幫助其在人生的另一個階段,實現多重的目標。因此鼓勵老年人

    從事休閒活動及選擇適合自己的休閒活動是有其必要性。

    關鍵詞:中老年人、休閒運動、效益

    壹、前言

    隨著科技的發達、經濟條件的改善及醫療設備的進步,使得人類壽命不斷增長,聯合國

    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定義 65 歲人口佔總人口率達 7 % ,即進入高齡化社會。依照這個標準,臺灣 65 歲以上人口早在 1993 年即已達到 7.1 % ,開始成為高齡化社會國家之一。臺灣已正式進入老年國家的行列, 2006 年底,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的 10.00 % ;且因出生率下降的影響,人口老化速度甚快,老化指數由 1993 年之 28.24 %,急速增至 2006 年之 55.17 % (內政部戶政司,2007)。依據行政院推估,至 2021 年老年人口將達 386 萬餘人,占總人口的 16.63 % ,至 2031 年老年人口將達到 556 萬,占總人口之 23.34 % ;而 2027 年時臺灣地區的人口成長率將由正成長轉為負成長,人口結構圖也將由金字塔型轉成保齡球瓶形狀,再逐漸轉型成倒三角型發展(行

    政院經建會,2006)。高齡化社會與人口結構快速轉型,無疑會帶給社會極大之衝擊,如何因應臺灣地區人口老化之趨勢及改善高齡化社會的議題,實為國家未來發展中無法忽視的一

    大課題。 內政部統計處(2005)老人狀況調查摘要分析指出,老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動為:

    1.從事休閒娛樂活動(14.18 %);2.從事養生保健活動(12.12 %);3.照顧孫子女(10.55 %);4.與朋友聚會聊天(24.72 %)。由此可見休閒幾乎成為老年人生活的全部。現代老人較以往的老人長壽,除重視醫療保健之外,也重視休閒娛樂活動,追求快樂及自我實現。臺灣社會人口

    的高齡化及生活的休閒化,中老年的人口逐漸增加,而休閒幾乎是老年人生活的全部,有運

    動才有健康的身體。因此,中老年人如何透過休閒運動的效益適應成功老化,並鼓勵其從事

    促進健康的休閒運動乃是當務之急。

    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 第三期ISBN:978-986-01-0206-2

    89

    休閒運動對中老年人健康促進之效益

    89

  • 貳、中老年人及其適合的休閒運動

    行政院衛生署在統計資料中,將 45 歲至 65 歲稱之為「中年人」。同時世界衛生組織(WHO)對老年人的定義係指 65 歲(含)以上的人稱「老年人口」。因此中老年人係將其年齡訂為 45 歲以上的成人。

    適合年輕人的休閒運動不一定適合中老年人,陳在頤(1993)指出適合老年人的休閒活動依序為太極拳、香功、爬山、弈棋、散步、慢跑、其他:游泳、高爾夫、外丹功、槌球、

    網球等。除弈棋外,大致為運動性項目。尚憶薇(1999)將中老年人之休閒運動分述如下:一、韻律運動:規律性運動能增加中老年人健康狀態,藉著韻律節奏的引導,能紓解情緒,

    並能增加肌力、心肺耐力,如元極舞、呼拉舞、社交舞、方塊舞、有氧運動等;二、水中運

    動:水中跑步,水中有氧、水中球類,中老年人靠著水中的浮力,可以降低身體與地面的衝

    擊性,但所花費的力氣與功效卻比在陸地上多,適合腰、膝、臀、腳有病的中老年人;三、

    慢跑-走路-慢跑-走路,這是最不受場地限制的運動,中老年人可依自己的狀況而調整快、慢與長度;四、球類活動:高爾夫、槌球等以個人運動為主,中老年人較不適合從事與他人肢

    體接觸之競爭運動。相建華、田振華(1999)將老人的健身運動分為:一、傳統養身健身法:八段錦、氣功、太極拳、武術等;二、現代的健身運動:健身跑、游泳、球類、自然力鍛鍊、

    輕器械鍛鍊、老年健美操,保健操、老年迪斯可舞等;三、健身運動療疾康復鍛鍊法,針對

    患有某種疾病而選擇的運動法,散步、按摩等。陳鴻雁(2000)調查臺灣地區55歲以上中老年人,參與休閒運動之種類以散步最多,其次為慢跑及爬山。

    綜合上述,中老年人的休閒運動多以個人運動為主,因為中老年人較不適合從事與他人

    肢體接觸之競爭運動,或青少年較競爭刺激之運動。適合中老年人的休閒運動歸納如下:一、

    養生類︰八段錦、氣功、太極拳、武術、元極舞等;二、體適能類︰游泳、水中有氧、有氧

    運動、走路、體操、爬山、慢跑等;三、社交類︰槌球、網球、社交舞、跳舞、高爾夫等。

    參、休閒運動的效益

    休閒運動是指在閒暇時,從事適當的規律性的健身運動,不包含職業、競技運動,或靜

    態的社交性、藝術性、音樂性等等的休閒活動。而其意義在於自由休閒時間內,自由選擇參

    與動態身體活動的方式,滿足個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交與自我實現方面的需求。張少熙(2003)指出休閒運動效益被視為休閒運動者在休閒運動參與過程中,其休閒運動需求與渴望,獲得

    滿足而產生的利益。就個人而言,不僅可促進身體健康、穩定情緒、擴大生活視野、改善人

    際關係、亦可豐富精神生活、激發創造力、促進自我實現。對社會而言,可改善社會風氣、

    促進經濟進步、增進社會和諧、創造祥和的社會。畢璐鑾、陳仲杰(2006) 從事休閒運動能放鬆身心、忘卻煩惱,進而滿足成就感、增進人際關係、達到健康與娛樂的功能,並養成運

    動習慣,滿足身心需要及創造優質的生活品質。歸納國內學者的觀點,將休閒運動效益分為

    四個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社交與自我實現等四個效益,與 Maslow 的需求層次理論相呼應:一、生理效益:包含調節身心平衡,使身心健全、鍛鍊肌力與耐力、減少體脂肪,使身

    材健美、增進心臟與肺臟的功能及增進身體的柔軟度,使筋骨更靈活等。二、心理效益:包

    含逃避繁雜的環境、學習並增進活動的技巧、獲得滿足的感覺、 使心情愉快、得到與日常生

    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 第三期ISBN:978-986-01-0206-2

    90

    休閒運動對中老年人健康促進之效益

    90

  • 活不同的情境與體驗及認識朋友等。三、社交效益:包含紓解生活中的壓力與憂慮、增進人

    際之間的感情、了解同伴的想法及觀念、為他人服務、有自我覺察的機會、學習到與同伴互

    助合作的技巧、接近大自然、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及享受在自然環境中活動的樂趣等。四、

    自我實現效益:包含找到心靈慰藉、欣賞及創造真善美的事物、擴展興趣領域,充實生活、

    得到表現自我的機會、得到自我反省的機會及拓展知識等(張少熙,2003)。 本文所稱之休閒運動效益是指個人在自由時間狀態下,從事動態性的身體活動或運動,

    藉以滿足個體生理、心理、社交與自我實現所獲得的利益而言。

    肆、休閒運動對中老年人健康促進之效益

    根據文獻發現,中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的衰退,除了醫療與飲食的節制外,適宜的運動

    不但能改善各種生理機能、延緩老化,更能預防老人好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相關研究

    整理如表ㄧ: 表一 休閒運動對中老年人健康促進的效益

    研究者 年代 休閒運動對中老年人健康促進的效益 鍾維倫 2000 針對老年人運動與情緒的研究指出,規律的運動,特別是重量訓練,能促進

    老年人常保心情愉快。當年齡老化,人們的肌肉會漸漸衰退,多做重量運動

    則可以強化肌肉力量,對抗肌肉衰退的現象。同時心理上的改善會伴隨著體

    能的改善,溫和而不激烈的運動,能帶來最大的心情愉悅。 蔡碧女 2001 認為休閒運動在生理上能提高基本生存及適應的能力;在藝術上能將生活藝

    術化,讓生活得到調劑;在心理上,能抒發情緒、培養正向積極的人生觀;

    在社會關係上能滿足人類社交群居的需求。 張耀中 2002 認為規律的運動能促進老年人常保心情愉快,不但能滿足老年人喜歡從事休

    閒運動的需求,同時有助於培養終生從事休閒運動的興趣與習慣,學習休閒

    運動的能力,並使休閒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以提昇生活品質。 蕭淑芬 2002 指出中老年人規律的運動,可以減少醫療就診次數,降低醫療資源的支出。呂美鈴 2003 指出身體活動對老年人有許多的利益,如有增強肌肉骨骼,後天免役系統調

    節,降低高血壓、血糖,預防跌倒,預防心血管疾病等益處,因此老年人,

    如能適當從事身體活動,對老年人健康狀況必有幫助。 李世國 2003 研究結果指出,慢跑運動可以提昇中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下肢肌力,相信能

    預防中老年人跌倒的發生。 吳貴琍 2004 研究顯示太極拳對提高中老年人的抗氧化能力以及消除個體氧化壓力具有

    明顯功效。這些研究中大都指出中老年人在身體活動、運動及休閒運動中所

    獲得的生理效益。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休閒運動對中老年人所帶來的效益包括:攝氧量增加、肌力增加、肌纖維變

    粗、促進心血管系統功能、改善身體組成、增加平衡能力、減少跌倒風險等益處,並對心理

    的調適、社會適應、提高生活品質及減少醫療支出亦有很大的幫助。因此,鼓勵中老年人從

    事休閒運動實具有其必要性。

    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 第三期ISBN:978-986-01-0206-2

    91

    休閒運動對中老年人健康促進之效益

    91

  • 伍、結語

    休閒運動對中老年人確實有其意義與價值,休閒運動對中老年人健康促進之效益歸納

    為:一、休閒運動能增進中老年人的體適能,提高生活適應能力;二、休閒運動對個人、家

    庭及社會皆具有效益。就個人而言休閒運動提供中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交及自我實現的效

    益;就家庭而言中老年人藉由休閒運動使家庭成員有更多的時間相處與深入瞭解機會,使家

    庭關係更為堅固與和諧;就社會而言中老年人藉由休閒運動提昇社會適應能力,減少社會問

    題;三、參與休閒運動可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充實生活有幸福感;四、中老年人從

    事休閒運動可延緩老化達成成功老化的目的,並可預防疾病減少醫療支出,進而節省社會成

    本的付出。此外,適度運動可以促進人體健康和預防疾病,不足或過度的身體活動皆不利於

    健康,中老年人從事休閒運動時,除選擇適合自己的休閒運動,增進其健康促進之效益,而

    參與時的注意事項及傷害之預防,亦是須加注意的。

    參考文獻

    內政部戶政司(2007)。民國 95 年重要人口指標。 內政部統計處(2005)。民國 94 年老人狀況調查結果摘要分析。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6)。中華民國臺灣 95 年至 140 年人口推計。 李世國(2003)。有無規律慢跑運動中老年人平衡能力與下肢肌力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美鈴(2003)。老年人健康狀況、身體活動與功能性體適能相關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貴琍(2004)。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抗氧化能力的影響。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桃園縣。 尚憶薇(1999)。推廣臺灣老年休閒活動-以 YMCA 的老年人休閒活動設計為借鏡。中華體育,

    14(1),77-84。 相建華、田振華(1999)。老人健身鍛煉法。北京:金盾出版社。 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

    刊,3(2),1-36。 張少熙(2003)。臺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少熙(2004)。臺北市民參與休閒運動歷程模式之研究。臺北市︰漢文。 陳在頤(1993)。老年時期的休閒活動。國民體育季刊,22(4),39-45。 張嘉洲(2006)。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效益之研究—以新竹地區太極氣功十八式運動

    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臺北市。 陳鴻雁(2000)。臺灣地區五十五歲以上老年人休閒運動行為之研究。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八十

    九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頁 59-63)。雲林縣︰雲林科技大學。 畢璐鑾、陳仲杰(2006)。從事休閒運動之動機因素。大專體育,83,140-147。 張耀中(2002)。臺中市中老年人退休教師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 第三期ISBN:978-986-01-0206-2

    92

    休閒運動對中老年人健康促進之效益

    92

  • 黃坤得、黃瓊慧(2001)。參與休閒運動對中老年人身體及生活上的效益。大專體育,57,61-67。

    蔡碧女(2001)。老人休閒運動之研究-以元極舞為例。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蕭淑芬(2002)。中老年人運動行為與醫療就診記錄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 第三期ISBN:978-986-01-0206-2

    93

    休閒運動對中老年人健康促進之效益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