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外籍勞工政策與最低 工資制度之關連性¹´度... ·...

120
國際上外籍勞工政策與最低 (基本) 工資制度之關連性 委託單位: 勞動部 計畫主持人: 黃仁德 協同主持人: 鍾建屏 研究員: 王緁妶 ※本研究報告僅供參考用,不代表本部意見。 ※非經本部書面同意,不得對外發表。 中華民國 104 6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Oct-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國際上外籍勞工政策與最低 (基本) 工資制度之關連性

    委託單位: 勞動部

    計畫主持人: 黃仁德

    協同主持人: 鍾建屏

    研究員: 王緁妶

    ※本研究報告僅供參考用,不代表本部意見。 ※非經本部書面同意,不得對外發表。

    中華民國 104 年 6 月

  • I  

    目 錄

    表 次 ...................................................................................................................... III

    圖 次 ........................................................................................................................ 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 ................................................................................................. 4

    第二章 我國的外籍勞工政策與基本工資制度 ....................................................... 6

    第一節 我國的外籍勞工市場概況 ................................................................... 6

    第二節 我國的外籍勞工政策 ......................................................................... 12

    一、外籍勞工的引進政策 ......................................................................... 12 二、外籍勞工的配額政策 ......................................................................... 15 三、外籍勞工的聘僱政策 ......................................................................... 16 四、外籍勞工的管理政策 ......................................................................... 17

    第三節 我國的基本工資制度與外籍勞工薪資的議定方式 ......................... 19

    一、我國的基本工資制度 ......................................................................... 19 二、我國外籍勞工薪資的議定方式 ......................................................... 20

    第四節 結語 ..................................................................................................... 22

    第三章 亞洲國家的外籍勞工政策與最低工資制度 ............................................... 24

    第一節 新加坡的外籍勞工政策與工資制度 ................................................. 24

    一、新加坡的勞動市場現況及外籍勞工政策 ......................................... 24 二、新加坡的工資下限制度與外籍勞工薪資的議定 ............................. 30

    第二節 香港的外籍勞工政策與工資制度 ..................................................... 33

    一、香港的勞動市場現況及外籍勞工政策 ............................................. 33 二、香港的最低工資制度與外籍勞工薪資的議定方式 ......................... 36

    第三節 韓國的外籍勞工政策與工資制度 ..................................................... 37

    一、韓國的勞動市場現況與外籍勞工政策 ............................................. 37 二、韓國的最低工資制度與外籍勞工薪資的議定方式 ......................... 40

    第四節 日本的外籍勞工政策與工資制度 ..................................................... 42

    一、日本的勞動市場現況及外籍勞工政策 ............................................. 42

  • II  

    二、日本的最低工資制度與外籍勞工薪資的議定 ................................. 45

    第五節 外籍勞工政策與外籍勞工薪資的議定方式的比較 ........................... 48

    第六節 結語 ....................................................................................................... 51

    第四章 亞洲國家的家事外勞聘僱政策及勞動條件 ............................................... 53

    第一節 新加坡與香港的家事外勞聘僱政策及勞動條件 ............................. 53

    一、新加坡的家事外勞聘僱政策與現況 ................................................. 53 二、香港的家事外勞聘僱政策與現況 ..................................................... 56

    第二節 我國的家事外勞聘僱政策及勞動條件 ............................................. 58

    一、我國的家事外勞現況 ......................................................................... 58 二、我國家事外勞的聘僱政策及勞動條件 ............................................. 61 三、家事外勞的勞動權益及相關法律規定 ............................................. 66

    第三節 結語 ..................................................................................................... 67

    第五章 外籍勞工工資與基本工資關連性的探討 ................................................... 69

    第一節 經濟層面的分析 ................................................................................. 69

    一、製造業與營造業工資與生產力的變化 ............................................. 69 二、製造業與營造業的勞健保費用變化 ................................................. 75 三、製造業與營造業的外勞膳宿費用扣抵變化 ..................................... 78

    第二節 法律與國際政治層面的分析 ............................................................. 81

    一、法律層面的分析 ................................................................................. 81 二、國際政治層面的分析 ......................................................................... 84

    第三節 貿易與社會層面的分析 ..................................................................... 85

    一、貿易層面的分析 ................................................................................. 85 二、社會層面的分析 ................................................................................. 86

    第四節 結語 ..................................................................................................... 8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88 一、研究結論 ............................................................................................. 88 二、政策建議 ............................................................................................. 92

    參考文獻 ..................................................................................................................... 94

    附錄.............................................................................................................................. 98

  • III  

    表 次

    表 2-1: 我國不同產業的外勞人數及其占總外勞人數的比例──2010 至 2014 年 . 8 

    表 2-2: 我國不同國籍的外勞人數及其占總外勞人數的比例──2010 至 2014 年 . 9 

    表 2-3: 我國不同國籍的產業及社福外籍勞工人數──2010 至 2014 年 ............... 10 

    表 2-4: 事業類外籍勞工薪資結構 ............................................................................ 11 

    表 2-5: 家庭看護工外籍勞工薪資結構 .................................................................... 12 

    表 2-6: 我國外勞政策的時間歷程與重要紀事 ........................................................ 14 

    表 2-7: 我國中央及地方政府相關單位負責外勞管理工作概況 ............................ 19 

    表 2-8: 我國歷年基本工資的調整 ............................................................................ 21 

    表 3-1: 新加坡的就業人數與外籍勞工人數──2009 至 2014 年 ........................... 26 

    表 3-2: 新加坡外籍勞工的准證類別 ........................................................................ 27 

    表 3-3: 新加坡 S 准證與工作准證的類別及外籍勞工稅 ........................................ 28 

    表 3-4: S 准證與工作准證涵蓋行業的外勞僱用比例及勞工稅──2013 至 2014 年

    ...................................................................................................................................... 29 

    表 3-5: 新加坡各行業別勞工人數與薪資──2013 至 2014 年 ............................... 33 

    表 3-6: 香港各行業的就業人數──2008 至 2014 年 ............................................... 34 

    表 3-7: 韓國的最低工資──2006 至 2014 年 ........................................................... 42 

    表 3-8: 日本就業人數統計──2002 至 2014 年 ....................................................... 45 

    表 3-9: 日本各都道府縣的最低工資──2008 至 2014 年 ....................................... 46 

    表 3-9: 日本各都道府縣的最低工資──2008 至 2014 年 (續) .............................. 47 

    表 3-10: 亞洲主要勞工輸入國最低工資制度的比較 .............................................. 49 

    表 3-11: 亞洲主要勞工輸入國外勞政策的比較 ...................................................... 51 

    表 4-1: 新加坡外籍勞工人數──2009 至 2014 年 ................................................... 54 

    表 4-2: 新加坡家事外勞的每月與每日徵稅 ............................................................ 56 

    表 4-3: 香港歷年外籍家庭傭工最低工資下限的調整──2005 至 2014 年 ........... 57 

    表 4-4: 我國社福外籍勞工人數──2000 至 2014 年 ............................................... 59 

    表 4-5: 2014 年我國不同國籍家事外勞僱用概況──依性別、年齡分 .................. 60 

    表 4-6: 我國不同國籍家事外勞僱用概況──2010 至 2014 年 ............................... 60 

  • IV  

    表 4-7: 台灣、香港及新加坡聘用家事外勞成本比較 ............................................ 65 

    表 4-8: 本國與外國籍家事類工作者勞動條件比較 ................................................ 66 

    表 5-1: 我國基本工資調整前後的比較──製造業 .................................................. 71 

    表 5-2: 我國基本工資調整前後的比較──營造業 .................................................. 72 

    表 5-3: 我國製造業外籍勞工的受僱人數、平均工時及平均薪資 ........................ 73 

    表 5-4: 我國營造業外籍勞工的受僱人數、平均工時及平均薪資 ........................ 74 

    表 5-5: 我國製造業的勞動生產力及單位產出勞動成本變化──2013 至 2014 年

    ...................................................................................................................................... 75 

    表 5-6: 我國製造業與營造業雇主的勞保負擔──2013 至 2014 年 ....................... 77 

    表 5-7: 我國全民健康保險的投保金額分級表 ........................................................ 78 

    表 5-8: 我國製造業雇主提供外勞的膳宿情形 ........................................................ 79 

    表 5-9: 我國營造業雇主提供外勞的膳宿情形 ........................................................ 79 

    表 5-10: 國際勞工組織 (ILO) 有關外籍勞工議題的法規與其權利內容 ............ 82 

  • V  

    圖 次

    圖 3-1: 新加坡加薪補貼計畫以及延續性加薪補貼計畫實例 ................................ 32

  •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依據國際勞工組織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 對「外籍勞工」

    所下的定義為: 「凡不具有該國國籍,而於該國就業工作之勞工」(第九十九號「移

    民就業公約」),而就字義上看來,「外籍勞工」是兼具「外籍」與「勞工」身分

    的人。因此,若由字面上意義來看,「外籍勞工」包含範圍相當廣,舉凡外商企

    業的外籍經理人、外籍教師、營建業的外籍工人、家中的外籍看護等都包含在這

    個範圍內,故廣義「外籍勞工」定義是泛指所有在台灣受僱工作又不具中華民國

    國籍的人。

    我國「就業服務法」第五章「外國人之聘僱與管理」即在規範在台工作之外

    國人,該法將外籍勞工依其從事的工作內容區分為白領及藍領外勞,所謂白領外

    勞係指從事專門、技術性工作之專業人員,而藍領外勞則指從事較多體力勞動、

    幫傭、看護等工作的勞動人員;該法並對白領及藍領外勞的招募方式、在台工作

    年限、轉換雇主等給予不同的待遇及規範。對於白領外勞,民間一般則多以「外

    籍人士」稱之,與目前一般所指的「外籍勞工」不同。我國的「外籍勞工」大部

    分來自經濟條件較差的東南亞國家,來台後負擔較粗重的工作或幫傭、監護工等

    行業,居留時間有限且不得轉換雇主的藍領外勞。藍領外勞中,家庭聘僱的外籍

    幫傭、外籍監護工、及看護機構所僱用的監護工,勞動部將其歸類為社會服務或

    個人服務業勞工,因此從事此類家事勞動工作者的外籍勞工亦稱為家事外勞或社

    福外勞。

    外籍勞工的引進能夠補充勞工輸入國的人力資源空缺,對促進該國的經濟及

    生產具有正面的效益;但在負面衝擊上,外籍勞工的引進勢必會衝擊到本國勞工

    的就業權益,因此一個健全的外籍勞工政策必須能夠兼顧經濟發展與本國勞工就

    業權益的保障,方能使政策順利推行。關於外勞的引進問題,必須分為外勞引進

  • 2  

    的原則與引進產業及人數兩方面作探討。我國引進外勞乃依補充、避免變相移民、

    以及限業限量等原則來進行。根據補充原則,企業唯有在缺工嚴重與本國勞工不

    願意參與下,方可僱用外勞,以避免對本國勞工的就業造成衝擊。

    外勞與本國勞工之間是互補或替代呢?Johnson (1980) 及 Hamermesh 與

    Bean (1998) 指出,外勞對本國勞工的就業與工資之影響極其微小,甚至連非技

    術性外勞與非技術性本國勞工之間的替代關係也是相當微弱,而非技術性外勞與

    其他生產要素在生產上的關係,也多呈現不一致的估計結果。徐美等人 (1997)

    及黃仁德、姜樹翰 (1998) 認為是互補關係,甚至外勞引進可以增加本國就業;

    但單驥 (1996) 則認為外勞會替代本國勞工。林師模等人 (2009) 則提出在勞動

    不足的情形下,引進外籍勞工能填補原來的勞動缺口,同時又能提高產業產值,

    增加國內勞工的就業機會,引進外籍勞工並不一定會對國內勞工產生替代效果;

    相反的,在某些層面而言,反而是具有互補的效果。惟當外籍勞工引進數量超過

    某一數量時,產值可能不再提高,此時多餘的外籍勞工就有可能會對國內勞工的

    就業產生排擠效果。

    近年來,隨著外籍勞工引進數量的增加,使得外籍勞工與基本工資的關係越

    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基本工資 (即最低工資,在我國稱為基本工資) 訂定的目

    的主要是為了保障勞工基本生活所需以及弱勢勞工的權益。在外籍勞工的政策中,

    一項最受到關注議題就是外籍勞工工資是否應排除適用基本工資 (即外籍勞工

    工資與基本工資「脫鉤」)。根據我國勞動基準法第 21 條規定,工資由勞雇雙方

    議定之,但不得低於基本工資。是故,凡受僱於適用該法行業之勞工,不論屬於

    本國籍或外國籍,雇主給付之工資均不得低於基本工資。我國外勞適用基本工資

    的做法除了是因為平等原則外,更是為了遵守國際勞工組織 (ILO) 的章程。依

    照國際勞工公約第 111 號規定,外國勞工應依國民待遇原則。因此,有人認為基

    本工資的調升,最大的受惠者可能不是本國勞工,而是外籍勞工。

    根據 2013 年南非總工會的資料,在國際勞工組織 (ILO) 的 185 個會員國

  • 3  

    中,有將近 90%採行最低工資制度。此外,在 ILO 的全球性工資報告 (Global

    Wage Report) 資料庫中,也可找到 139 個國家的最低工資數據資料。採行最低工

    資制度的國家中,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澳洲等

    國家,本、外勞均一體適用該國最低工資之規定。

    外勞可否不適用基本工資,此一議題一直有人提出,但一直到最近政府才正

    視這個的問題。當然,這與我國工資負成長與基本工資調升使得產業勞動成本增

    加有關。加上在產業大規模外移到中國等開發中國家後,我國又大量引進外勞,

    那麼我國勞工的就業機會何在呢?工資成長的機會何在呢?在這樣的疑問下,若

    要進一步地要使外勞與基本工資脫鉤,使其工資低於我國的基本工資與勞工的平

    均工資,是不是會使我國的勞動市場更加惡化呢? 果真如此,相信絕非國人所樂

    見的。

    在經濟理論中,支持外勞引進與本國勞動市場是區隔的,有人力資本理論

    (human capital theory) 與雙元勞動市場理論 (dual-labor market theory)。前者如

    Becker (1960) 認為教育程度可以使勞工的工資呈現差異。又如 Spencer (1974)

    認為文憑可以作為業者尋找勞工的重要訊號 (signal),因其可以區別出勞工的差

    異。因此,只要本國勞工教育程度高於外勞,則其工資與就業就不會受到外勞的

    影響。換句話說,外勞與本國勞工會自然地被教育程度所區隔開來,勞動市場是

    一個可以區隔的市場,可將其分為主要 (primary) 與次要 (secondary) 勞動市場。

    主要市場的特點是工作穩定、工資優渥、工作環境良好、升遷管道多、以及工作

    組織健全;次要市場則是工作流動性大、工資低、無升遷機會、以及工作環境較

    差。Piore (1986) 認為這樣的區隔很適用在外勞身上,因為外勞多來自於開發中

    國家,多從事本國勞工不願意進入的次要勞動市場工作,正好可以補充本國經濟

    的需要。

    以上的論點要能夠成立,除了政府對於外勞引進的嚴格把關外,基本工資適

    用於外勞也扮演了防火牆的角色。因為若雇主寧願以基本工資僱用外勞,乃意謂

  • 4  

    在基本工資下,在本國勞動市場無法僱用到所需要的勞工。若將這樣的防火牆拿

    掉,除非能確保外勞與本國勞工是可以被隔離的,否則國內將出現大量的「非志

    願性失業」 (non-voluntary unemployment)。因為若外勞的工資可以低於基本工資,

    而本國勞工卻受限於基本工資的規定,即使願意接受更低的工資就業也不可得。

    若因此造成大量失業,社會成本將很高,故鬆綁基本工資與外勞的問題需要審慎

    處理。當然,外勞若要與基本工資脫鉤還有來自於國外的壓力,如國際勞工組織

    可能的譴責與外勞輸出國的抗議與制裁,這對於國際空間不大的我國來說,的確

    需要審慎為之。

    外籍勞工工資是否應該排除適用基本工資,以降低雇主營運成本,而有助於

    國內企業競爭力之提升,已成為國內一個常見的爭論性財經議題。為釐清這個爭

    議,有必要對於排除外籍勞工適用基本工資,雇主是否真能受益?國際上代表性

    國家或地區 (例如,新加坡、香港、日本、韓國等) 的外籍勞工政策以及外籍勞

    工薪資與最低工資的關連性;亞洲主要勞工輸入國的家事外勞聘僱政策及勞動條

    件;及外籍勞工工資如排除適用基本工資的因應對策等議題進行深入的研究。

    第二節 研究內容

    本計畫將分成以下幾個部分來進行探討。首先,以新加坡、香港、日本、韓

    國為目標國家,分析並瞭解這些國家 (地區) 外籍勞工政策及薪資的議定方式;

    其次,針對我國引進外籍勞工的政策進行分析,以瞭解政府對於外勞引進的基本

    構想與原則,同時分析我國基本工資制度與外籍勞工薪資的議定方式;第三,比

    較我國與亞洲主要勞工輸入國的家事外勞聘僱政策及勞動條件;第四,從國際、

    法律、經濟、政治、及貿易各層面,分析外籍勞工工資與最低 (基本) 工資之間

    的關連性;最後,根據研究結果以及參考這些國家 (地區) 作法提出具體可行的

    政策建議。

    本研究計畫的完成,預期可以得到以下的成果:

  • 5  

    1. 瞭解新加坡、香港、日本、及韓國這些國家 (地區) 之外籍勞工政策及薪

    資議定的方式。

    2. 瞭解外籍勞工薪資與新加坡、香港、日本、及韓國等國家 (地區) 最低 (基

    本) 工資的關連性。

    3. 瞭解在國際、法律、經濟、政治、及貿易各層面上,外籍勞工工資與最低

    (基本) 工資之間的關連性。

    4. 瞭解我國與目標國家 (地區) 引進外籍勞工工資與基本 (最低) 工資連結

    的作法及實施情形。

    5. 比較亞洲主要勞工輸入國與我國家事外勞薪資差異,並瞭解我國與亞洲

    主要勞工輸入國的家事外勞聘僱政策及勞動條件。

    6.  瞭解亞洲主要勞工輸入國外籍勞工政策與該國勞動力供需的關連。

  • 6  

    第二章 我國的外籍勞工政策與基本工資制度

    在 1980 末期到 1990 年初,為因應我國經濟快速成長、工資大漲、以及缺工

    率升高,加上產業發展與公共建設需要,我國遂在 1989 年首度開放外籍勞工到

    台工作。對於外勞政策,我國是採取補充而非替代原則,亦即外勞是支援本國勞

    工所不願意從事的工作,在不影響國內經濟發展與社會安定下引進。外籍勞工的

    引進除了考量本國勞動市場的需求外,亦需符合國際情勢與國際組織的相關規範,

    注重外籍勞工工資、福利的平等、自由等基本人權。

    為了保障勞工生活,我國於 1968 年開始訂定基本工資。根據我國的法律,

    適用基本工資之行業的外籍勞工薪資必須比照基本工資規定,因此基本工資與外

    籍勞工的僱用費用明顯直接相關。由於基本工資與外勞薪資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

    的關係,故基本工資的調升對於外勞薪資的提高必然有正面的效果,也必然增加

    雇主的外勞僱用成本。基本工資的調漲使得基本工資與目前許多地區的平均工資

    拉近,甚至接近許多年青人的起薪,因此有愈來愈多的人建議外勞薪資不應再受

    到基本工資的保障,即所謂的「脫鉤」。本章除了針對我國目前的外籍勞工政策

    進行分析外,也將介紹我國的基本工資制度與外籍勞工薪資的議定方式。

    第一節 我國的外籍勞工市場概況

    我國於 1990 年正式開始引進外籍勞工,依據勞動部的分類,外籍勞工在我

    國從事工作的行業類別可分為兩大類──產業類及社福類,產業外籍勞工

    (foreign workers in productive industries) 從事行業包括農、林、漁、牧業 (船員)、

    製造業 (重大投資)、營造業 (重大公共工程) 等;社福外籍勞工 (foreign workers

    in social welfare) 包括看護工及家庭幫傭。1990 年,我國合法的外籍勞工總人數

    只有 2,999 人,但是到了 2000 年年底時,外籍勞工總人數已經激增至 326,515 人。

    截至 2015 年 2 月底止,我國合法的外籍勞工總人數已經達到 557,774 人,其中

  • 7  

    產業外籍勞工人數為 333,747 人,占總外籍勞工人數比例為 59.84%;社福外籍勞

    工人數為 224,027 人,占總外籍勞工人數比例為 40.16%。若再依國籍別進一步區

    分,產業外勞中,越南籍外勞人數最多,達到 131,644 人,占產業外勞人數比例

    為 39.44%;其次是菲律賓籍外勞,人數達到 88,023 人,占產業外勞人數比例為

    26.37%。社福外勞中,印尼籍外勞人數最多,達到 177,799 人,占社福外勞人數

    比例為 79.36%;其次是菲律賓籍外勞,人數達到 25,429 人,占社福外勞人數比

    例為 11.35%。1

    表 2-1 為我國不同產業的外勞人數及其占總外勞人數的比例。截至 2014 年

    年底止,我國外籍勞工以製造業僱用人數最多 (316,409 人),占總外勞人數的比

    例達到 57.36%;其次是外籍看護工 (217,858 人),比例為 39.50%;第三是農、

    林、漁、牧業 (10,316 人),比例為 1.87%;第四為營造業 (4,860 人),比例為 0.88%;

    最後則是家庭幫傭 (2,153 人),比例為 0.39%。表 2-1 顯示,從 2010 至 2014 年,

    占我國僱用外勞總人數的比例製造業逐年提升 (從 47.99%提升至 57.36%),外籍

    看護工及家庭幫傭卻逐年遞減 (外籍看護工從 48.42%下降至 39.50%;家庭幫傭

    從 0.60%下降至 0.39%)。

    若以外籍勞工的國籍區分,我國政府於 1992 年開放引進外籍勞工時,最初

    僅開放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四個外籍勞工來源國。1999 年因我國

    與菲律賓的航權爭議以及為抑制陳情菲國外籍勞工逃跑率,我國與越南簽訂協議

    引進該國外籍勞工;2002 年為抗議總統過境印尼遭拒以及降低印勞逃跑率而凍

    結印尼外籍勞工;最後更自 2004 年起引進蒙古外籍勞工,並與蒙古互設辦事處。

    目前我國總計共有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及蒙古等六個外籍勞

    工來源國。表 2-2 為我國不同國籍的外勞人數及其占總外勞人數的比例。截至

    2014 年年底止,我國外籍勞工的來源國中,最多來自於印尼,總人數達到 229,491

    人;其次是越南,總人數為 150,632 人;第三是菲律賓,總人數為 111,533 人;

                                                           1 參閱勞動部,《勞動統計月報》。

  • 8  

    最後則是泰國,總人數為 59,933 人。表 2-2 也顯示,2010 至 2013 年,來自印尼

    外勞比例逐年提升 (從 41.18%提升至 43.59%),2014 年方見下滑 (從 43.59%下

    降至 41.61%);來自越南外勞比例則是緩步提升 (從 21.08%提升至 27.31%)。

    若長期觀察不同國籍外勞人數的變化,以印尼籍外勞成長速度最為驚人,從

    1994 年的 6,020 人激增至 2014 年的 229,491 人,20 年間成長近 22 萬 3 千人,

    成長率高達 3,712.14%;馬來西亞外勞人數減少幅度大,從 1994 年的 2,344 人

    銳減至 2014 年的 4 人;菲律賓籍外勞人數變動最大,從 1994 年的 38,473 人增

    長至 1998 年最多的 114,255 人,隨後開始下降至 2002 年的 69,426 人,2014 年

    回升至 111,533 人;越南外勞則從 1999 年開始引進,當時引進人數僅有 131 人,

    至 2014 年止,人數已經迅速成長至 150,632 人,16 年間成長近 15 萬人;蒙古

    外勞自 2004 年起才開放引進我國,當年引進 59 人,2005 年時即達到最多人數

    79 人,此後逐年遞減,截至 2014 年底僅剩 3 名。

    表 2-1: 我國不同產業的外勞人數及其占總外勞人數的比例──2010 至 2014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不同產業類的外勞人數 (人)

    製造業 182,192 215,271 230,604 265,741 316,409營造業 3,608 3,865 2,968 3,390 4,860農、林、漁、牧業 (船員) 7,745 8,670 9,313 9,788 10,316

    外籍看護工 183,826 195,726 200,530 208,081 217,858家庭幫傭 2,282 2,128 2,164 2,134 2,153總計 379,653 425,660 445,579 489,134 551,596

    不同產業類外勞人數占總外勞人數的比例 (%)

    製造業 47.99 50.57 51.75 54.33 57.36營造業 0.95 0.91 0.67 0.69 0.88農、林、漁、牧業 (船員) 2.04 2.04 2.09 2.00 1.87

    外籍看護工 48.42 45.98 45.00 42.54 39.50家庭幫傭 0.60 0.50 0.49 0.44 0.39總計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資料來源: 勞動部,《勞動統計月報》。

  • 9  

    表 2-2: 我國不同國籍的外勞人數及其占總外勞人數的比例──2010 至 2014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不同來源國的外勞人數 (人)

    印尼 156,332 175,409 191,127 213,234 229,491馬來西亞 10 3 4 4 4菲律賓 77,538 82,841 86,786 89,024 111,533泰國 65,742 71,763 67,611 61,709 59,933越南 80,030 95,643 100,050 125,162 150,632蒙古 1 1 1 1 3總計 379,653 425,660 445,579 489,134 551,596

    不同來源國外勞人數占總外勞人數的比例 (人) 印尼 41.18 41.21 42.89 43.59 41.61馬來西亞 0.00 0.00 0.00 0.00 0.00菲律賓 20.42 19.46 19.48 18.20 20.22泰國 17.32 16.86 15.17 12.62 10.87越南 21.08 22.47 22.45 25.59 27.31蒙古 0.00 0.00 0.00 0.00 0.00總計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註: 在不同來源國外勞人數占總外勞人數的比例,因來自馬來西亞及其他國家的外勞人數很少,

    所以比例接近於 0。

    資料來源: 勞動部,《勞動統計月報》。

    根據上述各來源國外籍勞工在我國人數的統計資料,可發現印尼籍勞工獨大

    社福類外籍勞工市場,顯示出國人較偏好此類印尼籍勞工,該國勞工目前占社福

    類外籍勞工比例最高,已經取代早期菲律賓籍勞工在我國工作之角色。越南籍外

    勞人數占總外勞人數的比例有增加的趨勢,從 2010 年的 21.08%增長至 2014 年

    的 27.31%;另觀察蒙古籍勞工在台人數之增減數據,該國勞工從開放引進迄今

    不過 10 年,其在台人數 2005 年最高曾達到 79 人,現今卻只有少數蒙古籍勞工

    (僅剩 3 人)。

    接著,我們進一步分析外勞在我國產業與社福外勞分佈情形。表 2-3 顯示,

    截至 2014 年年底,印尼社福外籍勞工人數 (174,584 人) 為其產業外籍勞工人數

    (54,907 人) 的 3.18 倍,凸顯出印尼外勞大部分就業於看護工及家庭幫傭等社會

    工作服務業,而且每年持續成長;菲律賓外勞則以產業外勞為主,產業外籍勞工

  • 10  

    人數 (86,749 人) 為社福外籍勞工人數 (24,784 人) 的 3.5 倍,產業外籍勞工人

    數逐年增加,但社福外籍勞工人數卻逐年微幅下滑,但 2014 年則有小幅回升的

    跡象;泰國外勞主要是從事製造業與營造業的產業外籍勞工,自 2011 年開始,

    泰國產業外籍勞工人數出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從 2011 年的 70,695 人下滑至 2014

    年的 59,267 人);至於越南外勞則與菲律賓外勞類似,主要就業於製造業與營造

    業及社會工作服務業,該國產業外籍勞工人數 (130,658 人) 為社福外籍勞工人

    數 (19,974 人) 為的 6.54 倍,產業外籍勞工人數逐年快速的增加,但社福外籍勞

    工人數卻逐年呈現下滑的趨勢。

    表 2-3: 我國不同國籍的產業及社福外籍勞工人數 ──2010 至 2014 年 單位: 人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來源國 (產業外籍勞工人數)

    印尼 21,313 27,329 33,724 45,919 54,907馬來西亞 10 3 4 4 4菲律賓 54,218 59,824 63,865 67,442 86,749泰國 64,516 70,695 66,741 60,964 59,267越南 53,488 69,955 78,551 104,590 130,658總計 193,545 227,806 242,885 278,919 331,585

    來源國 (社福外籍勞工人數) 印尼 135,019 148,080 157,403 167,315 174,584馬來西亞 0 0 0 0 0菲律賓 23,320 23,017 22,921 21,582 24,784泰國 1,226 1,068 870 745 666越南 26,542 25,688 21,499 20,572 19,974蒙古 1 1 1 1 3總計 186,108 197,854 202,694 210,215 220,011

    資料來源: 勞動部,《勞動統計月報》。

    目前我國外籍勞工薪資結構的概況,根據《103 年外籍勞工工作及生活關懷

    調查報告》,2014 年 5 月事業類 (勞動部核准僱用之製造業及營造業) 外籍勞工

    平均薪資為 25,412 元,其中 76.1%屬於經常性薪資,計 19,346 元,加班費 5,025

  • 11  

    元,其他非經常性薪資為 1,041 元。若觀察各國籍外籍勞工平均薪資,以菲律賓

    籍外籍勞工平均薪資 26,266 元最高,主要係經常性薪資 19,577 元及其他非經常

    性薪資 1,294 元較其他國籍高;而加班費則以泰國籍 5,434 元最高,菲律賓籍

    5,395 元居次。按行業別觀察,製造業外籍勞工平均薪資為 25,423 元高於營造業

    之 24,657 元,其中 76.1%屬於經常性薪資,計 19,344 元,加班費為 5,035 元,

    其他非經常性薪資為 1,044 元。按性別觀察,女性外籍勞工平均薪資為 25,504 元,

    高於男性的 25,372 元。

    2014 年 5 月,我國外勞家庭看護工平均薪資為 18,115 元,明顯低於事業類

    外籍勞工的平均薪資,其中 88.0%屬經常性薪資計 15,943 元,加班費及其他非經

    常性薪資分別為 2,038 元及 133 元,也明顯低於事業類外籍勞工。目前家庭類勞

    工並未適用勞動基準法之規範,若依國籍別觀察,以泰國籍家庭看護工的平均薪

    資為最高,達 20,913 元,主要係經常性薪資 17,982 元及其他非經常性薪資 989

    元較其他國籍高;而加班費則以印尼籍的 2,092 元最高,泰國籍的 1,942 元居次。

    表 2-4: 事業類外籍勞工薪資結構

    單位: 新台幣

    國籍 平均薪資 經常性薪資

    (占平均薪資比例) 加班費 其他 印尼 24,945 19,154 (76.8%) 4,879 911

    菲律賓 26,266 19,577 (74.5%) 5,395 1,294 泰國 25,819 19,362 (75.0%) 5,434 1,022 越南 24,805 19,254 (77.6%) 4,620 930

    行業別 平均薪資 經常性薪資

    (占平均薪資比例) 加班費 其他 製造業 25,423 19,344 (76.1%) 5,035 1,044 營造業 24,657 19,464 (78.9%) 4,358 834 全部 25,412 19,346 (76.1%) 5,025 1,041

    註: 其他係指非每月給付受雇員工之工作報酬,包括年終獎金、非按月發放之工作獎金、員工

    紅利、節慶獎金、及差旅費、誤餐費等。

    資料來源: 勞動部,《103年外籍勞工工作及生活關懷調查報告》。

  • 12  

    表 2-5: 家庭看護工外籍勞工薪資結構 單位: 新台幣

    國籍 平均薪資 經常性薪資

    (占平均薪資比例) 加班費 其他

    印尼 18,140 15,933 (87.8%) 2,092 116

    菲律賓 17,844 15,900 (87.8%) 1,713 231

    泰國 20,913 17,982 (86.0%) 1,942 989

    越南 18,083 16,087 (89.0%) 1,830 166

    全部 18,115 15,943 (88%) 2,038 133 註: 其他係指非每月給付受雇員工之工作報酬,包括年終獎金、非按月發放之工作獎金、員工

    紅利、節慶獎金、及差旅費、誤餐費等。

    資料來源: 同表2-4。

    第二節 我國的外籍勞工政策

    自 1980 年代以降,隨著我國經濟成長,許多傳統產業面臨缺工問題,為了

    解決這樣的困境,政府乃於 1989 年起開始引進外勞,並希望堅守補充原則,以

    避免對國內勞動市場與本國勞工的就業衝擊。台灣外籍勞工的發展階段可以

    1990 年為分界,區分為開放前與開放後。在開放引進低技術外籍勞工前,台灣已

    經存在相當數量的非法外籍勞工問題,當時外籍勞工藉由觀光的名義,實際來台

    非法從事工作,凸顯出隨著台灣經濟發展的提升與生活品質的改善,導致本國勞

    工多不願意從事低階工作,而致勞工的短缺。國內企業對於外籍勞工的迫切需求,

    導致外籍勞工開放必要性的議題成為當時社會關注的焦點。本節將介紹我國的外

    籍勞工政策,包括我國外籍勞工的引進政策、配額政策、聘僱政策、及管理政策。

    一、外籍勞工的引進政策

    我國對於外勞的引進是以限量與審核的方式進行,並透過動態管理的方式,

    依照總體失業率、缺工率、就業變化、以及產業需要來加以調整。我國於 1990 年

    前禁止輸入低技術勞工,且嚴格限制其他類別的外籍勞工引進,但由於產業結構

    的改變導致對於外籍勞工的需求增加。因此,政府乃於推動十四項重要建設時,

  • 13  

    特別以專案方式正式引進第一批低技術外勞,以彌補國內勞動力的短缺。我國政

    府在開始採行開放外籍勞工政策時,便設計一套管制機制,使得我國初期引進外

    籍勞工人數成長較為緩慢,而且大多集中在 3K〔即日文 Kitana (骯髒)、Kiken (危

    險)、及 Kitsu (辛苦)〕產業以及其他本國勞工就業意願較低的傳統產業。

    表 2-6 為我國外勞政策推出的時間歷程與重要紀事。表 2-6 顯示,我國在

    1989 年 10 月訂頒「十四項重要工程人力需求因應措施方案」後即開始引進外

    籍勞工來解決國內基層勞力短缺問題。當時政策的制定秉持三項原則: 補充性原

    則、總量管制原則、及限業限量原則,而所引進外勞的行業則限制在政府評估後

    而認為缺工的行業,然後根據各行業從事勞動的人數以及本外勞配置比率,准許

    該行業的招募名額 (衛民、許繼峰,2011;吳惠林,2006)。

    政府在維持有條件的開放態度下,為使外勞的引進與管理有明確法律依據,

    乃於「就業服務法」中增列外國人之聘僱與管理專章,並於 1992 年 7 月發布「外

    國人聘僱及許可管理辦法」。自此,我國對於外勞的引進與管理進入法制化階段,

    而政府開放引進的行業與職類也逐漸增加,包括 1992 年 8 月開放引進外籍幫傭

    與看護工;同年 8 月開放引進養護機構看護工、外籍船員;同年 9 月第二次對產

    業及營造業開放引進外勞,範圍包括重要外銷行業、與產業發展具重要關聯性行

    業、或為工作性質辛苦缺工嚴重但對產業發展仍具重要性之行業,計 68 種行業;

    1993 年 1 月和 5 月又陸續開放 11 種行業可以引進外勞。自 1995 年起,以重大

    投資製造業專案引進的基層外勞與外籍監護工人數大幅增加。究其原因,一方面

    是透過核給外勞名額,提高企業投資意願,一方面則藉由引進外籍看護工減輕國

    內婦女的家務責任,以提高婦女的勞動參與率 (辛炳隆,2007)。

  • 14  

    表 2-6: 我國外勞政策的時間歷程與重要紀事

    時間 重要紀事 1988 至 1989 年 政府及學界等開始研議制定就業服務法,作為規範引進與聘僱外籍勞工之

    法規依據,俾減低外勞對國內經濟及社會等方面的負面影響。 1989 年 10 月 訂定「十四項重要建設工程人力需求因應措施方案」。 1991 年 10 月 訂定「因應當前人力短缺暫行措施」。 1992 年 4 月 立法院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

    勞動部訂頒「違反就業服務法罰鍰案件處理要點」、訂頒「外國人聘僱許

    可及管理辦法」,但已於 2004 年 1 月 13 日廢止,另訂頒「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訂頒「就業安定費繳納辦法」,但已於1997 年 3 月26 日廢止,由修訂之「就業安定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取代。

    1992 年 4 月 開放家庭聘僱外籍家庭監護工。 1992 年 7 月 發布「外國人聘僱及許可管理辦法」。 1992 年 8 月 開放養護機構聘僱外籍監護工、家庭幫傭、漁船船主申請聘僱外籍船

    員。 1992 年 9 月 開放68種行業申請外勞,如成衣服飾品製造業、紙漿造紙業、粉末冶金

    業、輪胎製造業。 1993 年 5 月 開放陶瓷、水泥、染整、石材、鋼鐵沖剪等六行業申請外勞 1993 年 8 月 新廠及擴充設備案開放申請外勞。 1993 年 9 月 針對重大投資營造業開放申請外勞。 1994 年 8 月 開放 5,000 名外勞配額供經濟部加工出口區及科學園區、10,000 名供三 K

    行業以專業方式申請。 1994 年 10 月 針對二億元以上重大投資製造業開放申請引進外勞。 1995 年 5 月 開放織布等七行業專案引進方案。 1995 年 11 月 提供 8,000 個外籍幫傭名額供申請。 1999 年 11 月 開放傳統製造業、非傳統製造業引進外勞。 2006 年 1 月 開放 20,000 名外籍勞工配額給製造業具有特定製程產業 (3K) 引進,並

    取消 5 千萬資本額限制。 2006 年 6 月 勞動部通過製造業具有特定製程產業 (3K) 業者申請引進外勞核配,核配

    外勞人數共計 12,425 人。 2009 年 3 月 面臨全球金融風暴及國內內需產業緊縮、失業率持續攀高,勞動部決議限

    縮製造業和重大公共工程之外勞聘用空間。 2010 年 10 月 勞動部通過調整產業外勞政策,外勞核配比例由原本的 15%、18%、及 23%

    三級制,改為 10%、15%、20%、25%、及 35%五級制;自由貿易港區的外勞比例為 40%。此外千人以上的大企業外勞核配比例採累進刪減 1%至 3%之遞減原則。

    2012 年 9 月 取消千人以上企業刪減外籍勞工核配比例 1%至 3%。 2013 年 3 月 實施外加就業安定費提高外籍勞工配額機制:雇主可附加核配比例 5%以

    下、超過 5%至 10%以下及超過 10%至 15%以下,分別外加就業安定費3,000 元、5,000 元、7,000 元。

    2013 年 3 月 外籍看護工得由勞動部審查通過的居家服務單位,依本、外勞 1:1 比例聘僱,並搭配本國照顧服務員,指派至被看護者家庭從事長期照顧工作,外

    籍看護工外展看護服務費用由使用者自費負擔。 2014 年 3 月 養殖面積每二分之一公頃,得聘僱外國人一人,但不得超過雇主僱用國內

    勞工人數之三分之二。 資料來源: 賴瓊美 (2012) 及本研究整理。

  • 15  

    在外籍勞工來源國政策規範上,依據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八條第六項規定,勞

    動部得對從事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規定工作之外國人規定其

    「國別」及「數額」。爰此,相較於其他白領外國人並無國籍限制,我國外籍勞

    工政策已對外勞國籍別設下第一道限制。趙守博 (1992) 表示,政府選擇外籍勞

    工來源國之標準有四大項,其中僅有「勞工素質」這一項和外籍勞工市場機制有

    關,其餘三項標準為「強化雙邊外交關係」、「來台外籍勞工密切配合我國政策」、

    及「對我國政府及民眾友好」,則皆從我國的政治及外交層面考量。外籍勞工引

    進與否牽涉兩國雙邊談判及協定簽署,台灣為爭取國際地位之提升,執政者更將

    外籍勞工政策與外交政策緊密結合,外交部從一開始即主導來源國名單之決定,

    希望藉由外籍勞工的引進推廣我國的外交關係,蒙古籍勞工的開放即為一例。為

    與蒙古國拓展外交關係,政府於 2004 年引進該國勞工,使得兩國最終達成互設

    辦事處的外交目標。

    二、外籍勞工的配額政策

    在申請外勞資格核定及工作規範政策上,依據「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

    一項及「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工作資格及

    審查標準」第三條至第四條規定,外籍勞工在台工作之項目限於海洋漁撈、家庭

    幫傭、家庭或機構看護、製造、營造等工作;另按「就業服務法」第四十二條規

    定,國人聘僱外國人工作,不得妨礙本國人之就業機會,為保障國民工作權,同

    法第四十八條第六項規定,勞動部得對在台工作之外籍勞工規定其「數額」。因

    此,為防止企業或雇主依賴廉價勞動力而停止產業升級,並保障國民工作權,勞

    動部對產業外籍勞工之引進即設有「限業限額」之規定;另社福外籍勞工中之家

    庭幫傭已由原本的「配額制」轉變為「積點制」,而外籍看護工則依工作場所之

    不同分為機構看護工及家庭看護工,前者人數合計不可超過本國看護工人數,後

  • 16  

    者則自一開始即採用「資格核配」原則,並無限額之規定。

    儘管如此,政府對家庭幫傭及家庭看護工的申請標準卻相對嚴格,其中家庭

    幫傭的申請要件更是嚴苛,雇主須提出家中有多胞胎 (三胞胎以上) 或 16 點以

    上之點數等證明,始可依規辦理招募;家庭看護工的申請則須滿足「巴氏量表」

    所規定被看護者應為特定重度身心障礙者或需全日 24 小時照護者,且需全天候

    照護標準之量表分數應低於 60 分,2 致一般有聘僱需求之家庭難以達到標準,

    等同於設下無形的限額門檻。

    三、外籍勞工的聘僱政策

    在外籍勞工的聘僱政策上,為減輕外籍勞工來台前所背負高額仲介費的經濟

    壓力,以及讓雇主聘僱外籍勞工有更多元的管道,透過「雇主直接聘僱機制」及

    「國對國直接引進機制」,而非單純只能透過仲介公司的引進,逐漸達成直接引

    進外籍勞工的目標,雇主亦可省下登記及介紹費。但是我國目前尚未採取國對國

    直接引進機制,僅實行條件式雇主直接聘僱機制。2007 年 12 月底,勞動部成立

    「直接聘僱聯合服務中心」,藉由與各外籍勞工來源國、外交部等相關單位合作,

    期簡化直接聘僱外籍勞工的行政作業程序及流程,以協助雇主自行招募原聘僱之

    外籍勞工。

    2007 年成立的直聘中心,目的是用來協助雇主無須透過仲介公司,可直接

    再次招募同一外籍勞工,減少對國內仲介公司辦理費用之支出,以降低外籍勞工

    來台的經濟負擔。後為擴大雇主辦理直接聘僱的範圍並替雇主節省介紹費,亦為

    外勞節省國外仲介費及國內仲介公司收取之服務費,勞動部於 2012 年 1 月 1 日

    起建置「直接聘僱跨國選工管理服務網路系統」,透過網路與各外籍勞工來源國

    的人力資料庫結合,依雇主 (廠商) 所需之外勞招募條件,於網路系統媒合選工,

                                                           2 巴氏量表評估的項目包括進食、行動能力、如廁、洗澡、穿衣脫襪…等十大項,每一項再評估生活能力狀況後給分,總分 100 分。簡單來說,就是依照具備生活能力的程度給分數,分數愈高者,生活能力愈佳,愈低時,表示愈需要被照顧。2015 年 3 月 5 日之前須低於 35 分才能符合申請外勞照顧的資格,目前則是 60 分以下就可以符合申請條件。

  • 17  

    挑選符合雇主需求的外籍勞工來台工作 (勞動部,2011)。

    在尚未全面採取雇主直接聘僱機制前,為防止外籍勞工遭受高額仲介費的剝

    削,勞動部特訂定「私立就業服務機構收費項目及金額標準」,規定我國仲介業

    者須依所訂之書面契約內載明的服務項目,且須有提供服務之事實,方得收取服

    務費用,且不得預先收取。收取項目及金額則依上述標準第六條規定,第一年、

    第二年、及第三年所收取之服務費每月分別不得超過新台幣 1,800 元、1,700 元、

    及 1,500 元,如果外籍勞工在台工作期滿 3 年且未發生逃跑情事,則仲介業者最

    高可收取新台幣 6 萬元的服務費。另國內仲介業者如有收受標準以外之費用,

    則勞動部將依規處以 10 倍至 20 倍罰鍰、停業、或廢止許可等處分,以保障外

    籍勞工免受高額仲介費的剝削。3

    為加強仲介公司的管理,並規範國內、外仲介公司應善盡選工及關懷義務,

    勞動部於 2013 年 1 月 4 日修正「私立就業服務機構許可及管理辦法」,明定國內

    仲介引進服務之外籍勞工行蹤不明達一定人數及比例者,將不准設立分公司,許

    可證效期屆滿者,將不再給予重新設立許可,以使其退出仲介市場。

    勞動部本於職責訂定前揭服務費之收費項目及金額標準,且亦於「雇主聘僱

    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第二十七條及第二十七條之一規定外籍勞工應備妥其母

    國政府所驗證之入台工作費用及工資切結書,方得申請入台的工作簽證,並於外

    籍勞工入台後 3 日內,由縣 (市) 政府派員前往外籍勞工工作地點針對前揭文件

    實施檢查,目的均是在於保障外籍勞工在台的勞動權益及避免高額仲介費的剝削。

    四、外籍勞工的管理政策

    我國開放引進與聘僱外勞的政策目標為保障國人的就業權、防範外勞成為變

    相移民、避免外勞造成社會問題、不得妨礙我國產業升級、限制外勞輸出國家、

                                                           3 為遏止仲介公司超收費用,勞動部於 2012 年 3 月 27 日修正「勞動部辦理私立就業服務機構及

    就業服務專業人員違反就業服務法停業及廢止案件裁量基準」,仲介公司超收費用無論有無返還,

    第 1 次違反者即處停業 3 個月、第 2 次停業 6 個月、第 3 次以上每次停業 9 個月,且每次超收費

    用於作成停業處分前未返還者,再停業 3 個月,以有效遏止仲介公司超收費用情事。

  • 18  

    及非法外勞不予就地合法化。在管理外勞的政策上,政府為了有效管理外勞入境

    後的工作與生活適應,在 2000 年即訂頒加強外勞管理工作的相關辦法或要點,

    並在各縣市政府增聘外勞查察員與諮詢員以執行事項工作。隨著近年來我國外籍

    勞工人數持續增加,外勞管理工作變得益加重要。勞動部基於保障本國人就業機

    會以及維護外勞的基本權益,也與縣市政府分工合作,積極建構外勞管理輔導體

    系。

    在台灣,外勞自境外入境得以合法在台工作,其入境簽證、勞動權益、生活

    適應與管理等涉及有關單位的業務範疇如表 2-7 所示。目前外籍勞工的管理政策

    推動工作項目包括加強外籍勞工生活管理、編製法令宣導資料、申訴服務、庇護

    收容、及加強查察非法外勞等。近年來,勞動部推出了許多外勞管理的政策,例

    如,透過外勞協商對話機制並檢討外勞政策;擴大辦理外勞直接聘僱措施;強化

    外勞申訴與保護措施,落實外勞仲介評鑑與管理,以保障勞雇雙方權益,並列為

    施政重點加以推動。

    為加強維護外籍勞工合法權益,協助外籍勞工儘速適應在台灣的工作環境,

    勞動部補助各直轄市及縣 (市) 政府設置外籍勞工諮詢服務中心,聘用通曉外籍

    勞工母語人員提供外籍勞工法令、心理諮商、工作適應、勞資爭議等申訴諮詢服

    務,並提供法律訴訟費用補助及轉介法律扶助資源。外籍勞工倘有法令諮詢或遭

    受雇主片面解除契約、不當對待、扣留財物、未支付薪資、或性侵害等違法情事,

    可逕向當地直轄市或縣 (市) 政府或所屬之外籍勞工諮詢服務中心提出申訴及

    諮詢。

    馬財專 (2008,2010)、成之約等人 (2002) 皆強調應重視及建立良好的外勞

    管理制度,尤其地方政府在外勞管理上扮演一重要角色,由地方貫徹執行中央的

    政策法令,方能有效減低外勞管理與逃脫行踨不明的問題。為有效防止可能的各

    種後遺症,更有賴於周延與健全的外勞行政管理制度及組織,建構完善的外勞管

    理體系與制度,尤其是政府機關之立法、執法、及管理能力的發揮 (成之約,2006)。

  • 19  

    張婷儀 (2008) 與陳映慈 (2009) 從外勞查察員的觀點出發,探討國內外勞查察

    政策的執行過程與工作績效,發現外勞查察政策受到法令規章、政策資源、及與

    其他機關的溝通協調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故建議應朝向強化政策資源分配、重視

    外勞查察員職前訓練、及定期舉辦座談會等項,以健全外勞管理制度。

    表 2-7: 我國中央及地方政府相關單位負責外勞管理工作概況

    負責單位 有關外勞管理業務內容 外交部 根據勞動部核發之招募許可,發給外國人入境簽證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 根據勞動部核發之招募許可,發給外國人外僑居留證 (Alien Resident

    Card),並協助負責外國人在台生活的管理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

    各縣市專勤隊 違反入出國及移民相關規定之查察、收容、強制出境,以及負責外國

    人違法逾期居留或違法工作的查緝 內政部海巡署 得依據就業服務法第 62 條規定指派人員攜帶證明文件,至外國人

    工作之場所或可疑有外國人違法工作之場所實施檢查,對於前項之

    檢查,雇主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內政部警政署、各縣市

    政府警察局 同上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負責制定外國人聘僱之許可及管理事項,以及就業安定基金之外勞管理事務經費之規劃、補助與控管

    直轄市、各地縣市政府 負責執行外勞管理工作,如外勞入國通報訪查、生活計畫管理、協處勞資爭議案件、辦理返國終止聘僱關係之驗證、裁罰違反就業服務法

    案件、舉辦法令研習會與休閒育樂活動、受理外勞健康檢查管理等業

    資料來源: 吳育仁 (2008)。

    第三節 我國的基本工資制度與外籍勞工薪資的議定方式

    一、我國的基本工資制度

    最低工資 (我國稱為基本工資) 乃是一種人為的「制度工資」(institutional

    wage),是一種政府干預勞動市場的工具,政府透過最低工資的調整來干預勞動

    市場工資機能的運作,以法律或行政命令規定雇主工資給付的最低金額,以保障

    勞工之最低或基本生活的需求,並防範雇主對勞工的剝削,以保障勞動工權益。

    為了保障勞工生活,我國行政院於 1968 發布「基本工資暫行辦法」,將基本工資

    調整為每月 600 元,其間經歷 1965 至 1974 年的黃金時期,此 10 年間的年均經

    濟成長率超過 10%,故基本工資也隨之調整。1980 年 4 月 29 日起將基本工資調

  • 20  

    整為每月 3,300 元,之後每 1 至 2 年調整 1 次基本工資,以配合經濟情勢的快速

    轉變,至 1997 年基本工資已調升為每月 15,840 元。此後,經歷了近 10 年 (1997

    至 2007 年) 基本工資並未調整,2007 年 7 月 1 日起,才又將基本工資月薪由每

    月 15,840 元調高為 17,280 元,時薪更是大幅由原來的 66 元調高到 95 元。

    2011 年 1 月 1 日起,基本工資月薪調高為 17,880 元,時薪小漲至新台幣 98

    元;2012 年 1 月 1 日起,月薪又進一步調整為 18,780 元,時薪漲至新台幣 103

    元;2013 年 1 月 1 日起,時薪進一步調漲至新台幣 109 元,4 月 1 日起,月薪調

    整至 19,047 元;2014 年 1 月 1 日起,時薪進一步漲至新台幣 115 元;7 月 1 日

    起月薪調整為 19,273 元。2014 年 8 月 29 日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決議,2015 年

    7 月 1 日起,基本工資月薪調漲至 20,008 元,時薪為 120 元 (表 2-8)。

    二、我國外籍勞工薪資的議定方式

    外籍勞工的引進除了考量本國勞動市場的需求外,亦須符合國際情勢與國際

    組織的相關規範,尤其是外籍勞工待遇的平等、自由等基本人權,才得以見容於

    國際社會。根據我國的法律,僱用外籍勞工的事業單位必須依據「就業服務法」、

    「外國人聘僱許可及管理辦法」、及「就業安定費繳納辦法」 (繳納標準依據基本

    工資),來繳納相關費用 (如就業安定費),且適用基本工資之行業的外籍勞工薪

    資必須比照基本工資規定,因此基本工資與外籍勞工的僱用費用明顯直接相關。

    我國勞動基準法的基本工資條款,明訂勞工基於基本生活需求,必須獲得最

    低的月薪或時薪金額。由於受限國際勞工組織第 97 號、第 111 號公約,以及國

    際經貿組織 WTO 規範成員對於外籍勞工之僱用不得有歧視的現象存在 (包括薪

    資的歧視),因此各國外勞的薪資也將受到該國最低薪資法的保障。我國現行法

    令明文記載,除了家事外勞外 (家庭僱用之外籍看護工的薪資並未適用我國勞動

    基準法,因此家庭僱用之外籍看護工的薪資是由勞雇雙方自行約定),產業內的

    本國與外籍勞工將一體適用基本工資,若基本工資調漲,對於僱用較多外籍勞工

    之雇主的勞動成本勢必提高,而增加經營壓力。

  • 21  

    我國家庭僱用之外籍看護工至今仍未納入勞動基準法的保障,使得我國家庭

    僱用之外籍看護工的經常性薪資低於目前的基本工資,但由於此類外勞的食宿費

    用大多由雇主負擔而未包括於薪資中,故目前各界對於家庭僱用之外籍看護的工

    資調整仍有不同的意見。

    表 2-8: 我國歷年基本工資的調整

    單位: 新台幣

    調整時間 年/月/日

    每月基本工資 每小時基本工資 水準 調幅 (%) 水準 調幅 (%)

    1956 300 ─ 1.250 ─

    1964 450 50.00 1.875 50.00 1968 600 33.33 2.500 33.33

    1978/12/1 2,400 300.00 10.000 300.00 1980/5/1 3,300 37.50 13.750 37.50 1983/5/1 5,700 72.73 23.750 72.73 1984/7/1 6,150 7.89 25.625 7.89 1986/11/1 6,900 12.20 28.750 12.20 1988/7/1 8,130 17.83 33.875 17.83 1989/7/1 8,820 8.49 36.750 8.49 1990/8/1 9,750 10.54 40.625 10.54 1991/8/1 11,040 13.23 46.000 13.23 1992/8/1 12,365 12.00 51.520 12.00

    1993/8/16 13,350 7.97 55.625 7.97 1994/8/20 14,010 4.94 58.375 4.94 1995/8/1 14,880 6.21 62.000 6.21 1996/9/1 15,360 3.23 64.000 3.23

    1997/10/16 15,840 3.13 66.000 3.13 2007/7/1 17,280 9.09 95.000 43.94 2011/1/1 17,880 3.47 98.000 3.16 2012/1/1 18,780 5.03 103.000 5.10 2013/4/1 19,047 1.42 109.000 5.83 2014/7/1 19,273 1.19 115.000 5.50 2015/7/1 20,008 3.81 120.000 3.81

    註: 2007 年 7 月 1 日起,我國政府開始正式訂定時薪制的基本工資,將時薪訂為 95 元。表中 2007年 7 月 1 日之前每小時基本工資的計算,是以每月基本工資除以 240 小時而得。

    資料來源: 本研究根據勞動部資料彙整而得。

  • 22  

    隨著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與中國大陸的崛起,我國企業大量移往中國大陸,除

    造成我國失業的問題外,更使實質工資呈現負成長。這使得過去政府的外勞引進

    政策受到批評,認為此舉不但造成了社會治安問題,也搶奪了本國勞工的就業機

    會,助長了失業問題。另一方面,基本工資的調漲使得基本工資與目前許多地區

    的平均工資拉近,甚至接近許多年青人的起薪,因此有愈來愈多的人建議外勞薪

    資不應再受到基本工資的保障。然而,無論是外勞引進的問題抑或是外勞工資與

    基本工資脫勾的問題,都需要十分謹慎的加以評估才能下定論。

    第四節 結語

    我國的外籍勞工大部分來自經濟條件較差的東南亞國家,來台主要從事較粗

    重的產業類工作或家庭幫傭、看護工等行業,可分為產業類及社福類外籍勞工。

    產業類外籍勞工中,以從事製造業比重最高;社福類外籍勞工中,則以看護工所

    占的比重最高。若依外勞來源國區分,印尼籍外籍勞工人數最多。若進一步依不

    同類別外勞來源國區分,菲律賓籍外籍勞工占產業類外勞人數的比例最高;印尼

    籍外籍勞工占社福類外勞人數的比例最高。

    我國於 1968 年開始訂定基本工資,初期只有訂定月薪基本工資。2007 年 7

    月 1 日起才開始訂定時薪制基本工資。在我國外籍勞工薪資的議定上,我國現行

    法令明文記載產業內的本國與外國勞工將一體適用基本工資,因此基本工資與外

    籍勞工的僱用費用明顯直接相關。但是,我國家庭僱用的外籍看護工至今仍未納

    入勞動基準法的保障,使得我國家庭僱用之外籍看護工的經常性薪資低於目前的

    基本工資。

    我國對於外勞的引進是以限量與審核的方式進行,並透過動態管理的方式,

    依照總體失業率、缺工率、就業變化、以及產業需要來加以調整。在申請外勞資

    格核定及工作規範政策上,外籍勞工在台工作之項目限於海洋漁撈、家庭幫傭、

  • 23  

    家庭或機構看護、製造、及營造等工作。此外,為防止企業或雇主依賴廉價外勞

    而停止產業升級,並保障國民工作權,勞動部對產業外籍勞工的引進即設有「限

    業限額」的規定,社福外籍勞工中的家庭幫傭已由原本的「配額制」轉變為「積

    點制」。

    在外籍勞工的聘僱政策上,為減輕外籍勞工來台前所背負高額仲介費的經濟

    壓力,以及讓雇主聘僱外籍勞工有更多元的管道,希望藉由透過 「雇主直接聘

    僱機制」及「國對國直接引進機制」,逐漸達成直接引進外籍勞工的目標。但我

    國目前尚未採取國對國直接引進機制,僅實行條件式雇主直接聘僱機制。在管理

    外勞的政策上,政府為了有效管理外勞入境後的工作與生活適應,除訂定及頒布

    加強外勞管理工作的相關辦法或要點外,並在各縣市政府增聘外勞查察員與諮詢

    員以執行事項工作,來維護外勞的基本權益,同時也與縣市政府分工合作,積極

    建構外勞管理輔導體系。

  • 24  

    第三章 亞洲國家的外籍勞工政策與最低工資制度

    勞動要素的移動是一種全球化的普遍現象,移動的方向往往是由經濟發展程

    度較低的國家移往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外籍勞工的引進對一國的勞動市場

    以及國家整體經濟具有相當重大的影響。一方面是外籍勞工的引進能夠補充勞動

    輸入國的人力資源短缺,有助於促進該國的經濟及生產活動;但是另一方面,外

    籍勞工的引進勢必會衝擊到勞動輸入國勞工的就業權益。因此,一個健全的外籍

    勞工政策除了能夠保障當地勞工的就業權益外,也應同時能兼顧經濟發展,方能

    使政策順利執行。

    由於外籍勞工來自於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其權益並沒有像本

    國勞工可以受到完善的保障,因此常出現外籍勞工權益受到傷害的現象。隨著外

    籍勞工人數不斷的增加,世界各國也紛紛注意到外籍勞工的權益問題。由於規範

    外籍勞工的政策往往亦需考量到本國勞工的保護,而各國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產

    業結構、勞動市場也互異,因此國際勞工組織透過公約與建議書的方式,建構出

    一套保障外籍勞工權益的規範。各國為顧及勞動人權的保障,對於外籍勞工的權

    益及政策的擬定方面,各有不同的作法,本章將針對亞洲主要勞動輸入國 (包括

    新加坡、香港、韓國、及日本) 的勞動市場現況以及外籍勞工政策與工資制度予

    以介紹。

    第一節 新加坡的外籍勞工政策與工資制度

    一、新加坡的勞動市場現況及外籍勞工政策

    新加坡自 1966 年代開始引進外籍勞工,4 並於 1966 年頒布「外國工人雇傭

    法案」,該法案的主要宗旨為新加坡建立可調控的外籍勞工資源庫,以調節勞動

    市場,來緩解新加坡勞動力成長緩慢以及人口老化的問題。新加坡對引進外籍勞

                                                           4 新加坡不論是藍領或白領工作者,均統稱為外籍勞工。

  • 25  

    工採取相當寬鬆、積極的措施,其中包括歡迎資本雄厚與高教育的移民、寬鬆的

    多國公司外遣人員進駐措施,以及積極引進低技術、低工資的外勞等。新加坡政

    府的人力政策係鼓勵海外優秀人才到新加坡工作,並藉由獎勵措施來提升企業的

    生產力。5 新加坡政府引進外籍勞工的主要目的在於補充新加坡所缺乏的專業技

    術性勞工,以及缺工率較高的非技術性勞工。新加坡的外籍勞工與本國勞工一樣

    受到「就業法案」(Employment Act, EA) 的保障,6 但雇主在聘僱外籍勞工時可

    以不受到公積金制度 (Central Provident Fund, CPF) 的約束。7

    根據新加坡人力部 (Ministry of Manpower, MOM) 的統計,新加坡引進的外

    籍勞工人數近年來逐年快速成長。表 3-1 顯示,2009 至 2014 年,新加坡外籍勞

    工人數從 105.35 萬人成長至 135.57 萬人,成長幅度高達 26.87%。但若仔細比對

    新加坡外籍勞工人數與總就業人數資料,外籍勞工人數占總就業人數比重雖然從

    2009 年的 35.23%逐年上升至 2013 年的 37.83%,但是由於新加坡政府於 2013 年

    9 月起開始實施限縮外籍勞工僱用的政策,使得 2014 年的外籍勞工人數占總就

    業人數比例微幅下降至 37.41%。截至 2014 年年底,新加坡的總就業人數為 362.39

    萬人,其中 37.41%為外籍勞工,人數達到 135.57 萬人;在外籍勞工中,外籍家

    庭幫傭占總外勞人數比例約為 16.4%,人數達到 22.25 萬人,營造業外勞人數占

    總外勞人數比例約為 27.2%,人數達到 36.87 萬人,排除從事家庭幫傭及營造業

    外的外籍勞工人數占總外勞人數比例約為 56.4%,人數達到 76.45 萬人。

                                                           5 新加坡企業所僱用海外之人才 (含 P1、P2、及 PEP 之就業准證持有者),其相關支應之費用 (如仲介費、雇員、及其家屬之搬遷費等) 可適用「招募海外人才進一步租稅扣抵計畫 (further tax deduction for overseas talent recruitment scheme)」,以增加雇主聘用海外優秀人才的誘因。 6 「就業法案」適用於所有與雇主簽訂聘僱合約的雇員 (不分國籍),除了: (1) 基本薪資超過 4,500新幣的管理或行政階級;(2) 海事行業雇員;(3) 家政服務人員;及 (4) 法定機構或政府機構的雇員。 7 新加坡的公積金制度是雇主及員工都必須提撥占一定薪資比例金額的強制性社會安全儲蓄方案,主要在照顧員工退休時的財務需求、醫療保健與保險、房屋所有權、及投資等領域的需求。

    詳細資料請見公積金制度網站,http://mycpf.cpf.gov.sg/Employers。

  • 26  

    表 3-1: 新加坡的就業人數與外籍勞工人數──2009 至 2014 年 單位: 人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就業人數 2,990,000 3,105,900 3,228,500 3,357,600 3,493,800 3,623,900外勞人數 1,053,500 1,113,200 1,197,900 1,268,300 1,321,600 1,355,700外籍家庭幫傭人數 196,100 201,400 206,300 209,600 214,500 222,500營造業外勞人數 269,100 272,900 292,500 327,400 359,000 368,700排除家庭幫傭與營

    造業的外勞人數 588,300 638,900 699,100 731,300 748,100 764,500

    外勞人數佔就業人

    數比例 (%) 35.23 35.84 37.10 37.77 37.83 37.41

    資料來源: 新加坡人力部網站,http://www.mom.gov.sg/statistics-publications/others/statistics/Pages/ForeignWorkforceNumbers.aspx、http://stats.mom.gov.sg/Pages/Employment-Summary-Table.aspx。

    新加坡是以不同的准證 (permit) 來區分不同類型的外籍勞工,表 3-2 為新

    加坡外籍勞工准證類別。依據新加坡的准證制度,准證共分為三種類別,包括就

    業准證 (employment pass, EP)、S 准證 (S pass)、及工作准證 (work permit, WP)。

    其中就業准證是指需具備有合格之學歷及專業技能的外國專業人士、經理、及管

    理階層人員,固定月收入需達 3,300 新幣以上。早期新加坡人力部將就業准證依

    固定月收入高低進一步區分為 P1、P2、及 Q1 等 3 種類別,2014 年 3 月 11 日

    起,新加坡人力部將上述三種准證合併為單一的就業准證;S 准證是核發給中等

    技能的外籍勞工,其固定月收入須達 2,200 新幣以上;工作准證則是適用於固定

    月收入低於 2,200 新幣的外籍勞工。一般而言,新加坡持有工作准證的外籍勞工,

    除馬來西亞外,主要來自東亞來源區 (香港、澳門、韓國、及台灣)、非傳統來源

    區 (印度、斯里蘭卡、泰國、孟加拉、緬甸、及菲律賓)、及中國大陸。

    申請准證時必須要有一名本地擔保人,通常由雇主擔任,准證的有效期限須

    視新加坡人力部審查結果個別認定。新加坡人力部會定期諮詢國內產業單位,並

    公布「策略性與技能需求清單」(strategic and skills-in-demand list),讓海外求職者

    能瞭解其是否符合新加坡人力的需求。此外,新加坡人力部設置有「自我評估工

    具」(self-assessment tool) 的線上服務系統,讓海外求職者在申請來新加坡工作前,

  • 27  

    可初步評估自己可能取得的准證類別及相關資訊。

    表 3-2: 新加坡外籍勞工的准證類別

    准證類別 核發條件 就業准證

    (employment pass) 對外國專業人士、經理、及管理階層人員,固定月收入需

    達 3,300 新幣以上,且需具備有合格的學歷及專業技能。

    S 准證 (S pass) 適用於中等技能的外籍勞工,其固定月收入須達 2,200 新幣以上,S 準證申請人將透過積分系統評估,考量多項標準,包括薪資、學歷、技能、工作類型、及工作經驗。

    工作准證

    (work permit) 適用於固定月收入低於 2,200 新幣的外籍勞工。外籍受雇者年齡需滿 16 歲且不超過 50 歲,馬來西亞籍員工則不可超過 58 歲。

    註 1: 持工作准證之外勞除受雇於企業外,亦包含受雇於一般家庭的幫傭 (foreign domestic worker)及作月婆 (confinement nanny)。

    註 2: 早期新加坡人力部是將就業准證區分為 P1、P2、及 Q1,P1 是核發給固定月收入達 8,000新幣以上,且具備合格的學歷及專業技能的外籍勞工;P2 是核發給固定月收入達 4,500 新幣以上,8,000 元新幣以下,且具備合格的學歷及專業技能的外籍勞工;Q1 是核發給固定月收入達 3,300 新幣以上,且具備合格的學歷及專業技能的外籍勞工。2014 年 3 月 11 日起,新加坡人力部將上述 3 種准證合併為單一就業准證。

    資料來源: 新加坡人力部,http://beta.mom.gov.sg/passes-and-permits。

    新加坡人力部依據外籍勞工的工作收入 (所得) 高低來核發不同的准證,而

    工作收入 (所得) 是依個人月薪為標準,核發的單位為勞動部工作准證局、內政

    部移民局的就業准證組、及內政部移民局的簽證組。新加坡政府為了避免企業雇

    主過度依賴外籍勞工,排擠國內民眾的就業機會,其對於不同產業別的雇主課徵

    不同稅率的勞工稅,並同時使用累進稅率的方式,以期降低對於外籍勞工的依賴

    程度,以保障國內勞工的工作權。有關准證之相關申請標準及對應的外籍勞工稅,

    詳如表 3-3。表 3-3 顯示,新加坡對於雇主聘僱外籍勞工並沒有配額限制,僅針

    對 S 准證與工作准證依據不同產業類別的聘僱比例,以及外籍勞工的類別來訂

    定不同的勞工稅率,亦即使用相關的定價機制來調節外籍勞工數量。

  • 28  

    表 3-3: 新加坡 S 准證與工作准證的類別及外籍勞工稅

    業別 外籍勞工相關規定 外勞類別

    勞工稅 (新幣)

    每月 每日

    S 准證 服務業 聘僱外勞比例 10% ─ 315 10.36 10% < 聘僱外勞比例 15% ─ 500 18.09

    其他產業 聘僱外勞比例 10% ─ 315 10.36 10% < 聘僱外勞比例 20% ─ 500 18.09

    工作准證

    建築業

    馬來西亞籍 & NAS 高技術型 300 9.87

    基本技術型 500 18.09

    NTS & PRC

    (MYE)

    高技術型 300 9.87

    基本技術型 550 18.09

    NTS & PRC

    (MYE 豁免)

    高技術型 700 23.02

    基本技術型 950 31.24

    製造業

    聘僱外勞比例 25% 技術型 250 8.22

    非技術型 370 12.17

    25% < 聘僱外勞比例 50% 技術型 350 11.54

    非技術型 470 15.46

    50% < 聘僱外勞比例 60% 技術型 550 18.09

    非技術型 650 21.37

    海洋業 每 1 名本地全職勞工對 5 名持有工作准

    證的外籍勞工 (外勞聘僱比例 83.3%)

    技術型 300 9.87

    非技術型 400 13.16

    加工業

    每 1 名本地全職勞工對 7

    名持有工作准證的外籍勞

    工 (外勞聘僱比例 87.5%)

    MYE 技術型 300 9.87

    非技術型 450 14.80

    MYE 豁免技術型 600 19.73

    非技術型 750 24.66

    服務業

    聘僱外勞比例 10% 技術型 300 9.87

    非技術型 420 13.81

    10% < 聘僱外勞比例 25% 技術型 400 13.16

    非技術型 550 18.09

    25% < 聘僱外勞比例 40% 技術型 600 19.73

    非技術型 700 23.02 註: 1. NAS 意謂外籍勞工來自北亞 (North Asian Sources),包括香港、澳門、南韓、及台灣。

    2. NTS 意謂外籍勞工來自非傳統來源國 (Non-traditional Sources),包括印度、斯里蘭卡、泰國、孟加拉、緬甸、及菲律賓。

    3. PRC 意謂外籍勞工來自中國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4. 新加坡建築業與加工業在僱用 NTS 及中國大陸地區的外籍勞工時,須適用「人力年度權利資格

    (Man-Year Entitlements, MYE)」,亦即雇主將依據外籍勞工工作的價值,取得一定的外籍勞工配額。然而,若該區之勞工在新加坡具有該部門 2 年以上的相關工作經驗,則可不必適用此配額,此即為 MYE 豁免 (MYE wavier)。

    資料來源: 同表 3-2。

  • 29  

    2013 年 2 月 25 日,新加坡公布財政預算案時宣布,為重組經濟及推動經

    濟成長,並進一步降低企業對外勞的依賴,新加坡人力部除調整 S 准證的每月固

    定底薪外,也將繼續緊縮就業准證的發放,並從 2013 至 2015 年逐步調升外勞稅

    及調降外勞比例上限。表 3-4 顯示,在調降僱用外勞的上限比例上,S 准證服務

    業第二類別僱用外勞上限比例,由 2013 年 7 月前的 10~20%調降至 10~15%;工

    作准證服務業第三類別僱用外勞上限比例,由 2013 年 7 月前的 25~45%調降至

    25~40%。此外,在外籍勞工稅的課徵上,S 准證及工作准證所涵蓋之產業的外籍

    勞工稅,皆有逐步上調的趨勢,只是調漲幅度有所差異,每年調漲區間介於

    15~100 新幣。

    表 3-4: S 准證與工作准證所涵蓋行業的外勞僱用比例及勞工稅──2013 至 2014 年 單位: 新幣

    2013 年 7 月 2014 年 7 月 2015 年 7 月

    外勞比

    勞工稅 外勞比

    勞工稅 外勞比

    勞工稅 技術型

    非技術型

    技術型

    非技術型

    技術型

    非技術型

    S

    服務業 10% 300 10% 315 10% 330 10~15% 450 10~15% 550 10~15% 650

    其他

    產業

    10% 300 10% 315 10% 330 10~20% 450 10~20% 500 10~20% 650

    基本

    型 87.5%

    300 450

    87.5%

    300 550

    87.5%

    300 600

    MYE

    豁免 600 750 700 950 750 1,050

    製造業 25% 250 350 25% 250 370 25% 250 400

    25~50% 350 450 25~50% 350 470 25~50% 350 500

    50~60% 550 50~60% 550 650 50~60% 550 700 海洋業 83.3% 250 350 83.3% 300 400 83.3% 350 500

    基本

    型 87.5%

    250 350

    87.5%

    300 450

    87.5%

    300 500

    MYE

    豁免 550 600 750 600 800

    服務業 10% 300 400 10% 300 420 10% 300 450

    10-25% 400 500 10-25% 400 550 10-25% 400 600

    25-40% 600 25-40% 600 700 25-40% 600 800 資料來源: 同表 3-2。

  • 30  

    二、新加坡的工資下限制度與外籍勞工薪資的議定

    新加坡並沒有訂定適用最低工資制度的法令,但是卻存有一套相當具有彈性

    的工資制度。在這個制度中,工資水準的調整主要是由全國工資委員會 (National

    Wage Council) 向政府提出建言,政府會依其建言針對工資水準作進一步的考量

    與適度的調整。全國工資委員會主要是由政府、雇主、及工會代表三方所組成,

    其權責主要是對於每年度的工資提出建言,以作為政府、雇主、及工會制訂工資

    時的考量,並期望能提高勞動生產力與市場效率,除了使新加坡人力資源獲得更

    健全的發展外,也期望能進一步促進經濟成長。全國工資委員會針對新加坡的經

    濟成長、就業與失業情況、物價膨脹率、國際競爭情形、及世界情勢等因素觀察

    後再提出建言,故其建言雖然沒有法律上的強制力,但也多能獲得各界廣泛的採

    納。

    由於新加坡沒有最低工資的制度,但在引進外籍專業人才時,新加坡政府採

    取差異化的每月工資下限門檻,來區分工作准證類別。1988 年新加坡政府對「外

    國工人雇傭法案」進行修改,修改的主要目的為限制新加坡企業僱用過多國外廉

    價的外籍勞工,而壓低本地勞工的工資,規定僱用外籍勞工的月工資要與本地勞

    工的工資下限持平,並制定了限制僱用外籍勞工的措施。8

    新加坡是世界上少數沒有最低工資制度的國家,這也使得其國內的低階勞工

    工資相對低廉,進而引發各界輿論呼籲新加坡政府採行最低工資制度。新加坡的

    財政部長尚達曼 (Tharman Shanmugaratnam) 曾以歐美國家為例,指出採行最低

    工資制度不但可能造成失業率上升,甚至會加重低階勞工的失業問題。因此,新

    加坡的全國職工總會 (National Trades Union Congress, NTUC) 在 2012 年開始推

    行累進工資模型 (progressive wage model, PWM),主要依據員工的工作職責設定

    基礎工資,再根據其技術水準提升情形來增加工資。現階段累進工資模型僅針對

                                                           8 2007 年 5 月 22 日,新加坡國會審議通過「外國工人雇傭法案」修正案,並將法案更名為「外國人力雇傭法案」。

  • 31  

    工資普遍較低的產業,且適用對象僅針對新加坡本地員工。9

    2013 年,新加坡政府通過財政預算規模達 53 億新幣的「過渡時期三年援助

    配套」計畫,來幫助企業進行重組,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加薪補貼計畫」 (wage

    credit scheme) 以及「延續性加薪補貼計畫」 (extension of the wage credit scheme)。

    在這兩個加薪補貼計畫中,為鼓勵新加坡企業與員工分享生產力提高所取得的回

    報,新加坡政府將在 2013 至 2015 年間補貼企業支付月薪不滿 4,000 新幣之新加

    坡籍員工累積調薪額度的 40%,以及 2016 至 2017 年調薪額度的 20% (涵蓋

    2015 年調薪的薪資額度)。10

    圖 3-1 為新加坡加薪補貼計畫以及延續性加薪補貼計畫的實例說明。如圖 3-

    1 所示,若雇主 A 在 2013 年將新加坡籍員工甲月薪調高 200 新幣,2014 年調高

    300 新幣,2015 年調高 100 新幣,依據加薪補貼計畫,新加坡政府將補助這三年

    累積調薪額度的 40% 給雇主 A。換句話說,2013 至 2015 年,新加坡政府每月

    補貼的薪資額度分別為 80 (20040%)、200 (50040%)、及 240 (60040%)

    新幣,年補貼額度分別為 960、2,400、及 2,880 新幣。若 2016 及 2017 年雇主 A

    又分別調高甲的月薪 200 及 500 新幣。依據延續性加薪補貼計畫,2016 至 2017

    年,新加坡政府每月補貼的薪資額度分別為 60 及 160 新幣 (2015 年的調薪額度

    依 20% 比例給予補助),年補貼額度分別為 720 及 1,440 新幣。

                                                           9 2015 年 4 月 28 日,新加坡國家公園局 (NPARKS)、人力部 (MOM)、以及勞動力發展局 (WDA) 發表聯合新聞稿表示,約 3,000 名新加坡園丁於 2016 年中起薪將自目前平均 1,000 新幣提高約 3成至 1,300 新幣以上。星國政府係接受園藝業勞資政工作小組建議,為從事園景維護工作人員實施累進工資模型,除提高薪津,亦希望改善園丁職業發展途徑,以吸引及留住具有技能的員工。 10 參閱新加坡財政部內地稅務局 (Inland Revenue Authority of Singapore, IRAS),http://www.iras.gov.sg/irasHome/wcs.aspx。

  • 32  

    200 200 200 200 200

    300 300 300 300

    100 100 100200 200

    5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調薪額度

    時間

    mth/80$200$40

    mth/200$500$40

    mth/240$600$40

    mth/60$300$20

    mth/160$800$20

    960$mths1280$

    400,2$mths12200$

    880,2$mths12240$

    720$mths1260$

    440,1$mths12160$

    圖 3-1: 新加坡加薪補貼計畫以及延續性加薪補貼計畫實例

    表 3-5 列舉了新加坡外籍勞工相對集中之製造業、營造業、及服務業在 2013

    年與 2014 年的從業人數及薪資的變化。表 3-5 顯示,在不同的行業類別中,服

    務業的從業人數最多,接著為製造業,接續下來才是營造業及其他行業;製造業

    是薪資最高的行業,接續是服務業及營造業。若比較 2013 與 2014 年,除了營造

    業薪資衰退外,其他行業薪資皆有微幅成長。

  • 33  

    表 3-5: 新加坡各行業別勞工人數與薪資──2013 至 2014 年 單位: 人,新幣

    2013 年 2014 年 行業類別 人數 每月薪資 人數 每月薪資 製造業 540,300 3,638 536,000 3,727 營造業 477,100 3,150 491,400 3,128 服務業 2,450,000 3,196 2,569,700 3,250

    其他行業 26,500 3,500 26,900 3,600 註: 薪資金額不含公積金。 資料來源: 新加坡人力部,《新加坡勞動力統計》(Labour Force In Singapore),

    http://stats.mom.gov.sg/Pages/Employment-Distribution-and-Employment-Level-by-Industry.aspx。

    第二節 香港的外籍勞工政策與工資制度

    一、香港的勞動市場現況及外籍勞工政策

    香港政府為解決國內公共建設缺工問題,自 1996 年 2 月 1 日開始引進低技

    術產業外籍勞工。香港政府成立由勞、資、政三方代表組成的勞工顧問委員會,

    由勞工處處長擔任主席,其成員包括雇主代表及員工代表各 6 名,受理雇主產

    業外勞的申請案。該委員會除提供申請案意見、衡量各行業工資水平外,亦進行

    個案審查工作。香港政府對於輸入外勞的政策宗旨,是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

    保障本地勞工的就業機會,亦即只有具備香港需要而又缺乏的技能、知識或具經

    驗的人才,才符合到香港工作的資格 (高愛娣,2007)。

    香港引進產業外勞及家庭幫傭並無總量上的限制。針對產業外勞部分除排除

    特定的職位類別 (例如,售貨員、侍應生、初級廚師、收銀員等) 外,任何行業

    皆可提出,惟依個案情形提供配額。至於雇主如需引進產業外勞,需向勞工處申

    請配額。勞工顧問委員會會依個案申請的對象、提供的薪資條件、及實際求職人

    數決定個別申請案外勞的核配人數。

    之後,香港政府進一步將輸入外地勞工政策改為補充勞工計畫,意即會在優

    先保障國內勞工就業權益及薪資與福利前提下,才能引進外籍勞工。補充勞工計

  • 34  

    畫並無就個別行業明訂輸入勞工的配額,但明訂輸入的外籍勞工其薪資不得低於

    本地勞工擔任相關類似職位每月薪資的中位數。此外,為解決紡織及製衣業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