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20
1 壹、 背景 本園位於宜蘭縣與花蓮縣的縣界,緊臨大濁水溪,為原住民部落之國小附設幼稚 園,設立於民國 87 年;家長多從事運輸業、礦業、打零工等工作,距鄉政中心約半小 時車程,聯外交通為蘇花公路及北迴鐵路,自成一個小型生活圈,學生多數為泰雅族, 由於地處山區,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部落礦產豐富,經濟來源以採礦、開砂石車及 農作物種植為主,因此石礦、枇杷也成為重要資源。 本園秉持著本校宗旨健康、成長、感恩、希望的目標,由愛出發,不斷自省教師 要做到用細心呵護.讓幼兒身心健康;用熱情教學.讓幼兒快樂成長;用愛與關懷.讓 幼兒知福感恩;用對的策略.讓幼兒擁抱希望,透過省思與對話不斷改善教育環境,來 培育我們的下一代,期盼給孩子一個快樂、安全、健康、舒適的學習環境,透過遊戲與 做中學,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與主動學習,建立自信、熱情與創造性思考的能力。 教學團隊自省目標 問題解決策略 幼兒身心健康 願景目標 發現問題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腦力激盪 問題分析 可行性策略 省思回饋 教學團隊自省目標 問題解決策略 幼兒身心健康 幼兒知足感恩 幼兒擁抱希望 願景目標 發現問題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腦力激盪 問題分析 可行性策略 執行策略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一、動機 96 年當時班級課程使用坊間教材,最感到傷腦筋的問題就是班級常規的掌控與生活 教育的實施。因為原住民幼兒具有活潑、樂天、探索力強的特質,如以傳統教學方式, 初期會遇到一些困擾,如感覺幼兒坐不住、不專心學習…等。省思其原因為教師用不適 合的課程如非其生活經驗的主題,來帶領幼兒成長。張孝筠、孫良誠(2006)研究發現 國民教育幼兒班大量使用坊間教材,讓幼兒失去自主遊戲與學習的機會。教師完全依賴 教材,是阻礙教師自行發展課程的主因,現成教材多為記憶背誦之學習方式,易影響幼 兒的創造與獨立思考能力。因此本團隊基於愛孩子的心開始思考與檢視我們所建構的學 習環境,並提出數點思考的問題: (一)要如何建構適性且符合澳花幼兒需求的課程? (二)什麼知識對幼兒來說是最有價值? (三)如何讓幼兒能符合未來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 (四)如何建立幼兒學習熱情與信心? 二、問題與需求分析 本團隊在上述問題的思考下,透過腦力激盪對話進行問題分析,本園運用 SWOT 析來為影響課程關鍵要素進行分析,包括學習者、教學團隊、社區資源,透過問題的分 析,以瞭解其內部的優勢與劣勢,外部的機會與威脅,釐清狀況與問題,並減少威脅的 影響且掌握未來的機會,訂定對幼兒最有利的可行性策略(一)SWOT 分析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Aug-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1

壹、 背景

本園位於宜蘭縣與花蓮縣的縣界,緊臨大濁水溪,為原住民部落之國小附設幼稚

園,設立於民國 87 年;家長多從事運輸業、礦業、打零工等工作,距鄉政中心約半小

時車程,聯外交通為蘇花公路及北迴鐵路,自成一個小型生活圈,學生多數為泰雅族,

由於地處山區,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部落礦產豐富,經濟來源以採礦、開砂石車及

農作物種植為主,因此石礦、枇杷也成為重要資源。

本園秉持著本校宗旨健康、成長、感恩、希望的目標,由愛出發,不斷自省教師

要做到用細心呵護.讓幼兒身心健康;用熱情教學.讓幼兒快樂成長;用愛與關懷.讓

幼兒知福感恩;用對的策略.讓幼兒擁抱希望,透過省思與對話不斷改善教育環境,來

培育我們的下一代,期盼給孩子一個快樂、安全、健康、舒適的學習環境,透過遊戲與

做中學,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與主動學習,建立自信、熱情與創造性思考的能力。

教學團隊自省目標 問題解決策略

幼兒身心健康幼兒快樂成長幼兒知足感恩幼兒擁抱希望

願景目標

發現問題 團隊對話文獻探討腦力激盪

問題分析

可行性策略執行策略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教學團隊自省目標 問題解決策略

幼兒身心健康幼兒快樂成長幼兒知足感恩幼兒擁抱希望

願景目標

發現問題 團隊對話文獻探討腦力激盪

問題分析

可行性策略執行策略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一、動機

96 年當時班級課程使用坊間教材,最感到傷腦筋的問題就是班級常規的掌控與生活

教育的實施。因為原住民幼兒具有活潑、樂天、探索力強的特質,如以傳統教學方式,

初期會遇到一些困擾,如感覺幼兒坐不住、不專心學習…等。省思其原因為教師用不適

合的課程如非其生活經驗的主題,來帶領幼兒成長。張孝筠、孫良誠(2006)研究發現

國民教育幼兒班大量使用坊間教材,讓幼兒失去自主遊戲與學習的機會。教師完全依賴

教材,是阻礙教師自行發展課程的主因,現成教材多為記憶背誦之學習方式,易影響幼

兒的創造與獨立思考能力。因此本團隊基於愛孩子的心開始思考與檢視我們所建構的學

習環境,並提出數點思考的問題:

(一)要如何建構適性且符合澳花幼兒需求的課程?

(二)什麼知識對幼兒來說是最有價值?

(三)如何讓幼兒能符合未來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

(四)如何建立幼兒學習熱情與信心?

二、問題與需求分析

本團隊在上述問題的思考下,透過腦力激盪對話進行問題分析,本園運用 SWOT 分

析來為影響課程關鍵要素進行分析,包括學習者、教學團隊、社區資源,透過問題的分

析,以瞭解其內部的優勢與劣勢,外部的機會與威脅,釐清狀況與問題,並減少威脅的

影響且掌握未來的機會,訂定對幼兒最有利的可行性策略。

(一)SWOT 分析

Page 2: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2

內部環境 外部環境

Strength:優勢 Weakness:劣勢 Opportunity:機會 Threat:威脅

幼兒

競爭

◎聰明活潑好動

◎學習力、好奇心

◎單純、無心機

◎ 體 育 舞 蹈 音 樂

天賦

◎體能狀況優秀

◎大自然為教室

◎泰雅家族制度

◎缺乏學習熱情與

自信

◎國中後就學不易

◎家庭支持度較薄

◎較缺示範與學習

楷模

◎入學前基本知識

不足

◎政府投注較多

資源

◎學校為社區教

育中心

◎礦場、砂石車

為家長經濟來源

◎未來人才需求

專業化

◎地處偏遠

◎政府補助政策

◎自成封閉式生

活圈

◎父母職業觀

◎未來職場競爭

激烈化

◎家長太依賴學

校教育

教學

團隊

◎具愛孩子的心

◎想為孩子創造

出優質學習環境

◎教學經驗豐富

◎團隊合作共識

◎團隊成員少,人力

不足

◎資源有限

◎兼辦行政工作。

◎當代對幼教逐

漸重視

◎社區家長肯定

◎國幼班輔導機

制的協助

◎地處偏遠◎少

子化因素

◎新政策不斷推

出行政業務繁重

社區

資源

◎學校與家長會

相處融洽,獲認同

及支持。

◎自然教材豐富

◎社區認同園所

教育理念。

◎社區居民謀生不

易,經濟狀況不佳,

收入較差,無法有效

提供學校經費資源。

◎家長自信心不

足,不敢參與教學

◎交通將會便捷

(蘇花替)

◎產業型態改變

採礦產業可能轉

為觀光礦產

◎未形成社區總

體營造之共識

◎經濟資源缺乏

◎缺乏多產業面

貌的經濟環境

(二)需求分析

澳花附幼的幼兒,可能會因地處偏遠,未能適應傳統教學,易造成學習成就低落,

喪失學習熱情與自信心,且使用坊間教材的教學,缺乏思考的機會,未能適應未來的競

爭環境,教育部為了因應全球經濟時代潮流的改變,於 2002 年發布《創造力教育白皮

書》,內容寫到:廿一世紀是劇變的的時代,資訊科技迅速發展與流通,社會多元化的

腳步也越來越快,人類正面臨「第三次產業革命」-一個以「腦力」決勝負的「知識經

濟時代」。此時,不論是創新思考、批判思考或解決問題之能力,皆是未來世界公民的

重要基礎能力(教育部,2002)因此,課程目標須提高幼兒未來競爭力、感受學習的成

就與熱情,創造自我信心的提高,透過遊戲培養問題解決能力,以下為需求分析圖:

參、 主要依據理論

在釐清問題與確立目標後,本團隊開始擬定可行性策略,透過不斷對話與文獻書籍

外部需求

◇科技發展快速◇知識經濟時代

內部需求

◇學習成就◇學習熱情◇學習自信心

◇改善課程◇提高幼兒學習與競爭

動機目標

問題分析

◇地處偏遠◇課程缺乏思考的機會◇學習成就低落◇不知學習動機◇缺乏學習熱情◇喪失自信心

課程調整

遊戲中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改善課程提升幼兒學習熱情、未來競爭力

目標

外部需求

◇科技發展快速◇知識經濟時代

內部需求

◇學習成就◇學習熱情◇學習自信心

◇改善課程◇提高幼兒學習與競爭

動機目標

問題分析

◇地處偏遠◇課程缺乏思考的機會◇學習成就低落◇不知學習動機◇缺乏學習熱情◇喪失自信心

課程調整

遊戲中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改善課程提升幼兒學習熱情、未來競爭力

目標

Page 3: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3

支持創造力的學習氛圍

創造力相關技能

腦力激盪等技能

領域相關技能

遊戲領域技能

工作任務動機

幼兒創造力

遊戲的內驅力

支持創造力的學習氛圍

創造力相關技能

腦力激盪等技能

領域相關技能

遊戲領域技能

工作任務動機

幼兒創造力

遊戲的內驅力

課程

遊戲

發展遊戲與玩具

創造性問題解決

教師依幼兒興趣提供素材與資源

教師透過討論協助解決問題

引發興趣建構

探索

發現問題

新課程產生

主題架構下

幼兒

領域知識課程

可行性方案

課程

遊戲

發展遊戲與玩具

創造性問題解決

教師依幼兒興趣提供素材與資源

教師透過討論協助解決問題

引發興趣建構

探索

發現問題

新課程產生

主題架構下

幼兒

領域知識課程

可行性方案

的閱讀下,我們釐清了我們的教

育哲學、課程理念,在每年課程

發展中,不斷的試行、省思與改

善。歸結出我們課程將以進步主

義、建構理論、Amabile 的「成

分模式」(Componential model)

理論與 Van Hoorn 等人提出遊

戲與課程連結的解釋。作為課程

的基本理論,以下就成分模式與遊戲與課程連結進行概述:

一、進步主義

進步主義者不主張使用固定學科或經典名著做為課程內容,主張教育內容應該與學

生的周遭社會以及生活經驗有相關連結,學生應該學會從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中去得到

學習;認為課程的本質是跨學科的,並重視學科與教材在教學活動中所產生的結果與知

識。對進步主義而言,學校應該教學生如何批判思考而不是思考什麼;教師的角色,是

學習的輔助者或學習者商議的對象;學習則是學習者主動參與、發現和經驗他們所生存

的世界(簡楚瑛,2009)。

二、建構理論

在建構主義對教學建議上認為課程應該給學生通過問題解決的體驗來發現新知識

的機會,需提供複雜的學習體驗,以整合知識,並以不同的視角,來檢視知識,須提供

教師與學生合作思考的機會,學生須學會成為自我調解的學生,以便能擔任設計自己學

習經歷的主動角色,並能參與真實體驗中的學習,以便能適應實踐的社會。(吳慶麟譯,

2008)

三、「成分模式」理論

Amabile 從產品的角度出發,提

出了創意表現的「成分模式」

(Componential model),Amabile

(1997)的創造力理論核心要素包括

工作動機、領域相關技能及創造力相

關技能。

因此,本園首先建立支持創造力

發展的班級氛圍,以愛與關懷的環

境、教師的鼓勵、尊重幼兒決定、足

夠資源的提供,並引導具挑戰性的工

作,讓幼兒在遊戲這個領域盡情發

揮,而以創造力核心要素來說,幼兒

在遊戲領域中,能很快具有足夠的遊

戲知識;在動機方面,遊戲是幼兒的

天性,在遊戲中,幼兒的動機是充滿

能量的,遊戲的最重要特徵就是出自

於孩子的內在動機(intrinsic

(修改自 Amabile, T. M.,1998)

團隊增能與問題解決模式校長兼園長

教務主任總務主任

幼教教師

問題解決中心(每週行政會議)

幼教主任

發現問題

文獻探討

專業對話

腦力激盪

形成可行性策略

解決問題

未解決問題

省思回饋

團隊運作流程

Page 4: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4

motivation),遊戲對幼兒而言,具有強烈內在動機,此特徵有助於幼兒創造力發展;而

在創造力相關技能方面,以腦力激盪討論模式,發展幼兒擴散性與聚斂性思考。

四、遊戲與課程

Van Hoorn 等人提出兩種遊戲與課程連結的解釋。一種是「遊戲產生的課程」,亦

即,教師觀察幼兒遊戲時的興趣與主題,提供機會來加深與加廣幼兒的學習。另一種是

「課程產生的遊戲」,此時,教師扮演一個更直接的角色,從觀察幼兒遊戲中,規劃擬

似可以引發幼兒自發遊戲的材料與技巧(引自蔡其蓁,2003)。本團隊之遊戲課程為聯

結此兩種模式,成為遊戲與課程的循環,即以幼兒經驗為基礎的主題課程下,規劃可以

引發幼兒自發性遊戲的材料與技巧,教師引導幼兒建構遊戲或玩具並提供所需材料與技

巧,由「課程生成遊戲」,於完成後,幼兒進行遊戲與探索並發現問題,形成「遊戲產

生課程」,透過腦力激盪討論發展可行性策略,歸納出最佳解決策略,尋求解決問題,

並再進行遊戲與探索,檢驗問題是否解決,再次「課程生成遊戲」並發現新問題時,再

次「遊戲產生課程」,形成課程與遊戲的循環。其架構如上圖:

肆、 成長軌跡

96學年度 97學年度 98學年度 99學年度

獵槍日記 精彩覺”輪”-遊

戲中的問題解決

防災教育-地震、颱

風、水災、火災

泰玩美!遊思考.

戲問題

觀察幼兒於角落活

動中問題解決能力

歷程發展

觀察幼兒主導課程

下單軸線問題解決

能力歷程發展

觀察教師主導課程

下幼兒問題解決能

力歷程發展

觀察幼兒主導課程

下多軸線問題解決

能力歷程發展

發現幼兒在遊戲中

的創造力,無須特別

教導,是自然而然地

產生,這是否意味

著,人類天生就有解

決問題的能力,亦

或,當幼兒成為這個

領域的專家時,基於

內在需求動力,不斷

尋求新方法、新改

變,以求滿足其內在

需求呢?

在幼兒主導下的遊

戲課程,教師辦演

著引導者與資源提

供者角色,從中可

看到幼兒問題解決

能力深度展現,其

程度已超躍一般對

幼兒能力理解範

圍,為本園遊戲中

培養問題解決理

念,提供厚實的證

據。

從幼兒生活經驗中

發展主題,並以確立

之學習目標引導幼

兒學習,建立幼兒自

我保護與問題解決

能力,幼兒透過遊戲

體驗,瞭解社會認知

概念,並主動發展解

決問題思考與能

力,反思回饋運用於

生活中。

多軸線問題解決能

力歷程中幼兒主導

多個活動,主動發

現問題,並於當下

進行問題解決策略

的試行,並可馬上

得到回饋,產生學

習,或由教師引導

腦力激盪的討論,

提出可行性策略,

成為後續課程的延

伸。

完全由幼兒主導遊

戲,可看到幼兒在人

際關係與產品創作

之問題解決之發

展,但教育是為了讓

幼兒經驗與社會認

在幼兒主導,教師

引導的遊戲課程

中,幼兒呈現高度

創造力,但亦招致

學習廣度不足之疑

慮,故將再加深課

幼兒能因災害情況

不同而做出不同思

考與因應策略,透過

腦力激盪尋求問題

解決策略,形成遊戲

中產生問題,再透過

課程也可如同皮亞

傑所說的遇到衝突

後產生同化與調適

進而達成平衡,而

我們一直關注於衝

突後調適,而忽略

Page 5: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5

遊戲創意產生流程圖

想法

組裝

試玩操作

思考

回饋

舊經驗(生活、電視)

嘗試修正 新創意

試驗

改良發想

成人與同儕

替代品的尋找

知做聯結,故思考加

入教師引導的遊戲

課程。

程規劃能力,讓幼

兒學習更有系統性

與效率性。

腦力激盪尋求可能

策略,透過實驗遊戲

做反饋與修政。

了衝突後同化可與

社會認知系做連

結。

1.在遊戲中幼兒具

有天生的解決問題

的能力

2.嘗試是學習的起

3.建構遊戲的樂趣

在於玩戲劇遊戲

4.思考遊戲中教師

的功能與角色

1.真實性問題有助

於創造力

2.動機對幼兒學習

的重要性。

3.單軸線的活動發

展尚無法滿足不同

需求之幼兒

4.課程尚缺乏完整

性。

5.幼兒對話是思維

的表徵

1.幼兒生活經驗與學

習成效有密切相關

2.自我保護能力與領

域知識密切相關。

3.期望幼兒遇災害要

鎮靜以對,需讓幼兒

對問題情境有足夠

的瞭解與練習。

4.幼兒遊戲中的問題

解決策略源自於舊

經驗

1.多軸線活動滿足

幼兒不同需求

2. 發現教學適用

同化與調適進而達

成平衡

3.幼兒經驗與知識

來源的關係

4. 對幼兒來說最

有價值知識是能解

決生活問題的知識

一、96 學年度-獵槍日記(角落遊戲觀察)

以非參與者、個案研究、錄影觀察的方式,觀察小皓在積木角製作獵槍的過程,發

現小皓會用錯誤嘗試的方法,不斷改善其獵槍,其歷程如下:

(一)幼兒操作積木過程

1.舊經驗

2.錯誤嘗試(以插插看的方式嘗試)

3.試玩操作(對著他人假裝射擊)

4.回饋(看別人作品)

5.修改

6.創造力

(二)遊戲互動方面

1.內化規則: 三人共玩,沒有發生強奪事件,有其共同認知的遊戲規則

2.友誼:將作品或零件送給他人,幫好朋友爭

取資訊

3.資源爭奪:要求;尋求支持;脅迫

4.強迫服從:不要幫他做;不要跟他玩

5.炫耀:你不會做

6.合作:我們來合體

7.分享:送作品給其他人玩

8.拒絕:借哥哥玩,不要啦!走開啦

◎發現幼兒在遊戲中不論是創作作品或人際互動都具有天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二、97 學年度-精彩覺”輪”-遊戲中問題解決歷程(課程改善初探)

(一)課程發展流程

Page 6: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6

領域基礎專業發展階段

主題方向的確立

問題解決階段 成果階段

生活中的車

製作遊戲車

受傷事件

煞車製作

靠板掉落事件

成果發表與討論

發展我們的遊戲車

車子的知識

設計工具使用製作

人身保護交通規則車子改造

腳煞車插鐵釘壓棍子

加強抗力改良釘法改變硬力

分享與回饋

擴散性思考 聚斂性思考

領域基礎專業發展階段

主題方向的確立

問題解決階段 成果階段

生活中的車

製作遊戲車

受傷事件

煞車製作

靠板掉落事件

成果發表與討論

發展我們的遊戲車

車子的知識

設計工具使用製作

人身保護交通規則車子改造

腳煞車插鐵釘壓棍子

加強抗力改良釘法改變硬力

分享與回饋

擴散性思考 聚斂性思考

(二)課程蘊釀期後與幼兒討論如何做出好玩的車子,在送餐車的啟發下,開始設計與

製作我們的遊戲車,並透過討論,不斷改進其好玩因素。

(三)發現問題:不久後兩個問題產生,一是幼兒被遊戲車撞到,一是遊戲車離心力太

大,幼兒常摔出,回到教室後,教師以悲傷的口吻訴説事件的經過,告訴幼兒,老師的

工作是保護孩子,不可以讓幼兒受

傷,提議不要再進行車子的主題,幼

兒卻有不一樣的意見。

(四)可行性方法:幼兒決議要繼續

進行車子主題,想提出更安全的玩

法,於是進行腦力激盪的討論,幼兒

提出了車子改造、交通規則、人身保

護三大方向,投票決定最佳策略並執

行與回饋。

(五)特殊解決歷程:過程中最人驚

訝的是煞車系統的建立,當時教師亦不知要如何建立煞車,而幼兒卻可以

提出數種可行性的煞車系統如 10 號:「你要煞車就可以用很大的鐵釘跟鐵

槌用力的打下去,它碰到地板你就可以煞車了」、

11 號提出:「你可以跳車啊」;13 號提出:「你可以

在板子的前面裝一個板子,再裝一個長長的棍子,

如果你快撞到的時候你就可以往下推,就可以煞車

了(倒 T 形)」;10 號又提出:「像手煞車一樣,在

板子挖一個洞棍子插下去」等…

三、98 學年度-防災教育-以地震為例(課程改善再探)

(一)探索幼兒舊經驗

◇詢問幼兒地震時如何因應

14 你可以跑去托兒所

7 可以躲在桌子底下

1 地震來我們還在看電視,我們會跑出去

18 要跑外面比較安全啊!大地震來比較不

會打到我們啊

18 有大地震來的時候可以趕快跑出去 1 跑

去山上的洞裡面

◇詢問幼兒地震時的現象與影響

7 你家裡會搖一搖東西會掉下來

10 家裡有地震,電視機會掉下來

13 你家裡的磁磚會掉下來

24 地板會裂開,我看新聞報導就有看過

27 很多地震過來,摩托車就會昏倒了

19 摩托車會跌倒了啦

13 家裡很多東西會掉下來,屋頂會掉下來

遊戲安全討論

可以跳的輪胎

護欄

交通警察

紅綠燈

人車分道

交通規則 人身安全車子改造

喇叭

安全帽

裝軟墊

煞車系統

盔甲 護膝

跳下來煞

腳煞

彈跳功能

禁止標誌

紅綠衣服

草皮與馬路

插棍子

裝手煞車

前面加煞車板

大燈

斑馬線

紅綠旗

遊戲安全討論

可以跳的輪胎

護欄

交通警察

紅綠燈

人車分道

交通規則 人身安全車子改造

喇叭

安全帽

裝軟墊

煞車系統

盔甲 護膝

跳下來煞

腳煞

彈跳功能

禁止標誌

紅綠衣服

草皮與馬路

插棍子

裝手煞車

前面加煞車板

大燈

斑馬線

紅綠旗

Page 7: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7

18 大地震來的時候可以跑到屋頂

30 打電話給 119

16 地震在動,落石在動,整個馬路都在動

18 家裡會破掉、會裂開。

(二)課程發展

由模型中觀察地震時產生

的徵兆

由水瓶觀察地震時產生的徵

以塑膠板說明板塊與造山

運動

幼兒進行火山噴發的遊戲 逃生標誌的認識 由積木下的人偶觀察躲那

裡最安全

說明地震上下與左右的運

地震震級體驗;發現站越高

越會跌倒

逃生演練遊戲

(三)省思

本村位於南澳地震群,部落中房屋結構不良且有時幼兒會獨自在家,培養幼兒自救能力

非常重要,因此讓幼兒瞭解可能情況,能判斷解決方法,尋求最佳策略,才能保護自己

且提高存活的機率。

伍、 課程發展-泰玩美!遊思考.戲問題(課程改善初步成果)

一、課程緣起

開學初,在一次幼兒欣賞國小部的泰雅舞蹈表演後,幼兒們在

爭論自己是不是原住民(其實兩位都是),教師思考到,文化認同的重

要性,幼兒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的文化,不知道自己的特色,

將容易造成文化差異下的衝突,亦引發了我們的興趣,於是詢問幼兒

「什麼是原住民?」瞭解幼兒對原住民的舊經驗,釐清什麼是原住民?

原住民在哪裏?等問題。也因而開啟了本學期方案「泰玩美!遊思考.

Page 8: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8

戲問題」,從文化中發展遊戲;從遊戲中學習問題解決;從問題解決中獲得知識。以下

為討論實錄:(前面數字為座號)

3:有戴頭的那個(頭巾頭飾)

2:哥哥姊姊跳舞的有戴腳的(綁腿)

20:女生跳舞的衣服

15:有戴帽子的

14:Tayal 就是原住民

10:你插耳環就是原住民

24:戴紅色藍色的項鍊的就是原住民

2:哥哥姐姐跳的舞就是原住民

★什麼是原住民會做的事

6:原住民會跳舞

3:原住民是手打叉叉跳舞的

10:原住民會打獵

5:原住民會用射箭也會打獵

6:原住民會射山豬

1:原住民會抬山豬

6:會射飛鼠

☆教師省思:由討論中,可以發現到,幼兒對原住民的印象,集中於人的外觀、

特徵與特殊行為上,屬於可常見的具體表徵,可了解幼兒在生活中可接觸到與原住民相

關體驗,形成其舊經驗發展的認知基模,對原住民已有基礎的認識,但對文化與「我」

尚未建立聯結,在教學團隊的討論後,與幼兒一齊決定了本學期的課程,將以文化認同

之原住民課程為主題。透過遊戲與體驗,讓幼兒了解到自己的文化,了解自己是誰,建

立自信與光榮,進而建立愛鄉愛土愛自己的情操。

二、課程目標

1.知道族群差異與自己文化之獨特性。 2.培養建構自我知識的能力 。

3.體驗藝術創作技巧與美的感受。 4.提昇幼兒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 。

5.享受團隊合作與解決問題的樂趣。 6.發展正面的自我形象及信心。

三、課程預定計劃

在確定主題後,本隊以腦力激盪的方式,建

構主題的預定課程地圖,課程地圖可指引教師對

主題的認識,對可發展方向與學習範疇有初步的

概念,並顯示出教師對主題的舊經驗基模,與關

注的議題。

四、課程發展歷程

本學期課程方案「泰玩美!遊思考.戲問

題」,經基礎領域的探索與學習後,找出幼

兒的遊戲需求,幼兒發展出蓋房子、織布、

狩獵遊戲。蓋房子遊戲中,幼兒學習到,正

方體、三角體與縣構成面概念,與木工技

巧;織布遊戲中幼兒學習到經緯線概念、布

的功能與耐心與細心;狩獵遊戲中學習到虎

克定律、獵物的種類、力與反作用力等,皆

為在遊戲中發現問題,透過腦力激盪,進而

解決問題,形成學習經驗,進而成為從環境中主動建構自我知識。

五、 課程基礎領域階段

由傳說、老明信片帶領幼兒進入泰雅傳統文化的世界

泰雅部落風情

誰是原住民

泰雅在那裡

泰雅住宅

泰雅傳說

泰雅風俗

泰雅文物

基礎領域階段 學習活動目標-泰雅部落

蓋房子

織布

狩獵

問題解決階段

1.如何蓋2.用什材料3.困難點4.解決辦法

1.如何織2.用什材料3.困難點4.解決辦法

1.如何玩2.用什方式3.困難點4.解決辦法

成果階段-表現性任務如何讓爸爸媽媽知道我們學到什麼

泰雅部落風情

誰是原住民

泰雅在那裡

泰雅住宅

泰雅傳說

泰雅風俗

泰雅文物

基礎領域階段 學習活動目標-泰雅部落

蓋房子

織布

狩獵

問題解決階段

1.如何蓋2.用什材料3.困難點4.解決辦法

1.如何織2.用什材料3.困難點4.解決辦法

1.如何玩2.用什方式3.困難點4.解決辦法

成果階段-表現性任務如何讓爸爸媽媽知道我們學到什麼

泰雅族

由來

半豎穴式木屋

娛樂

文化

禮儀

食物

神話

考古

居住地 燒耕

採集

狩獵

住宅

平地竹屋

警戒台

穀倉

獵刀獵槍獵狗陷阱

小米旱稻玉米薯芋

野菜馬告刺悤

樂器

口簧琴

木鼓獵人笛

木琴

遊戲

陀螺

竹槍

歌舞

生育命名婚姻喪葬祭祀

語言

組織

風俗

紋面缺齒

耳珠

獵首

gaga

山豬飛鼠山羊山羌

服飾

織布貝衣頭巾綁腿串珠

遷徙史

泰雅族

由來

半豎穴式木屋

娛樂

文化

禮儀

食物

神話

考古

居住地 燒耕

採集

狩獵

住宅

平地竹屋

警戒台

穀倉

獵刀獵槍獵狗陷阱

小米旱稻玉米薯芋

野菜馬告刺悤

樂器

口簧琴

木鼓獵人笛

木琴

遊戲

陀螺

竹槍

歌舞

生育命名婚姻喪葬祭祀

語言

組織

風俗

紋面缺齒

耳珠

獵首

gaga

山豬飛鼠山羊山羌

服飾

織布貝衣頭巾綁腿串珠

遷徙史

Page 9: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9

泰雅老明信片 ppt 分享 傳說-彩虹橋的故事 巨石與紋面傳說

(一)尋找泰雅

在數周的教室內的課程,我們希望所介紹這

些原住民的物品與活動能與現實生活聯結,因此

詢問幼兒那裡可以看到泰雅族的東西,以了解幼

兒生活中的泰雅,並為後續的參觀活動作準備。

在討論結束後,我們與幼兒將其討論歸納成討論

脈絡地圖,如下圖所示:

☆教師省思:從幼兒討論脈絡地圖中,可發

現幼兒的舊經驗基模中,幼兒認知「那裡有泰雅

的東西?」集中於我家及我家附近,都是幼兒生

活中最常去的地方,從部落、學校、南澳、及和

平火車站,延伸到花蓮,人物則集中於小朋友的爺爺奶奶,於是我們將從學校→部落→

南澳進行參觀,並邀請小朋友的爺爺奶奶入園分享。

校園中的泰雅 校長室的泰雅 部落中的泰雅 南澳鄉的泰雅

(二)老祖先的智慧

在進行一系列的資料搜尋與參觀活動後,幼兒對泰雅文物非常感興趣,因此教師針對老

祖先的智慧進行介紹

紋面 建築 獵首笛 原民刀

六、 遊戲需求目標形成

Page 10: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10

在介紹這麼多泰雅文物與生活後,從幼兒的活動與討論

中可得知,幼兒關於泰雅文化的基礎領域知識亦學習到

相當程度,課程將進入第二階段,以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為主要目標,以幼兒興趣為導向,透過做中學,去探究

更多的知識系統,因此詢問幼兒,接下來「我們要怎麼

玩?」

☆教師省思:幼兒的討論中希望發展出泰雅族的生

活情境遊戲,布置教室成為泰雅部落,幼兒在情境中男

獵女織,體現傳統中歡樂的泰雅生活,因此我們將發展

三條基本遊戲主題軸線-蓋房子、織布與打獵。

七、 課程主題活動分析

在決定將發展三條遊戲主題後,教師必須為遊戲進行主題活動概念分析,以瞭解幼

兒在這個活動中,可能學到什麼概念或技能,以利後續活動的引導,亦方便教師決定什

麼時機,可以引導幼兒經驗與知識系統的連結。

1. 以蓋房子為例

領域知識發展 領域技能發展 思維技能發展 情意發展

1.點線面構成

2.房屋結構

3.正方體概念

4.三角體概念

5.防水結構

6.祖先蓋房子方

法與禁忌

7.門窗結構

8.數與量

9.測量

1.釘鐵釘技巧

2.鎖螺絲技巧

3.木頭接合方法

4.鋸子使用技巧

5.鎖竹子技巧

6.綁繩法

7.電鑽操作技巧

1.自我表達能力

2.對美的欣賞能力

3.自我價值觀的建立

4.溝通與協調的能力

5.領導能力的培養

6.培養積極互動能力

6. 培養創造性思考

能力

7.培養邏輯思考能力

8.培養批判思考能力

1.享受團隊合作的

樂趣

2.享受問題解決後

的成就感

3.維持愉悅的心情

4.滿足學習欲望

5.滿足追求真理的

企圖心

八、 蓋房子領域學習

在本村,許多幼兒的家還是為木造或鋼造建築為主,教師亦不知幼兒對木造建築結

構的了解程度,因此提出了第一個問題:我們要怎麼在教室蓋房子?以了解幼兒舊經

驗,及課程將如何開展,前面號碼為座號,後面()教師補充。

(一)問題:991018 我們要怎麼在教室蓋房子

9 拿樓上的娃娃家就好了(提出替代方案) 3 可以在美勞角做做看吸管的房子,先做

一個家再用黏膠黏(實驗試行) 5 可以用木板做家裡(阿迪用紙板四邊圍起來,眾

人驚喜) 1 用積木角的數塊,用陀螺的數塊蓋上去(替代材料) 7 可以用竹子做,

(門)先不要擋,其他的用(蓋出三角屋頂) 9 用鐵蓋房子(平屋頂似貨櫃屋)(不同

材質;部落中有貨櫃屋) 14 先用三角形再用正方形合體就是房子了(說明形狀)

3 去山上找木頭在我們學校去蓋房子(尋找材料來源) 7 去爺爺樹那裡去找樹嘛(尋

找材料) 23 拿釘子打家裡(提供方法) 3 用櫃子拿釘子打(提供材料與方法)

4 先把竹子用成一片一片的再釘起來就可以了(不同材質) 1 用水泥蓋房子(不同材

質) 3 先用木頭釘四角,再用塑膠袋包起來就好了啊(木框塑膠袋牆)

將教室角落轉化變成泰雅

部落。男生打獵、女生織

布照顧baby

蓋房子

織布

打獵

Page 11: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11

6 用紙箱做(替代方案) 5 紙箱不行下雨了怎麼辦(提出可能問題)

5 可以用石頭做成家裡(另一個解決辦法)1 先把它用一個長方形再用一個三角形

3 先用一個正方形再用一個尖尖(三角形)再把石頭黏在旁邊(整合所說,加入新原素)

6 你找一個箱子房再放在裡面,旁邊再開一個門(為前面所說加入新原素)

4 蓋鐵皮屋(替代方案) 1 問 15 的爸爸嘛(尋求協助)

☆教師省思:從幼兒的討論中可發現,幼兒對立體構型具有基礎概念,已有正方體、

三角體的概念,理解到兩者組合,即可成為房子,並可發現有具有批判思考的能力,如

6 號提出用紙箱做,5 號針對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提出「紙箱不行下雨了怎麼辦?」,並提

出解決策略:「可以用石頭做成家裡」,還可看出幼兒會受同儕鷹架的影響,整合其他人

意見,提出自己的見解,展現聚斂性思考能力,可以發現一個現象,在真實性問題下,

幼兒因有需求動機,且在無壓力下的氛圍討論下,最能激發出幼兒的思考能力,再次印

證 Amabile 的「成分模式」理論,並可發現幼兒談到許多材質,理解到多種材質的運用,

在方法上,則是先運用簡易材料製作模型,以嘗試、實驗的精神來進行試試看。

紙板模擬 竹筷架構建構 竹筷線成面建構 紙箱模擬

(三)收集資訊

在之前已有介紹泰雅傳統竹屋 ppt 的資料,分享中幼兒有提出,他家隔壁是用木頭

蓋的房子,於是我們決定去找一找部落中還有那些木造房屋,它是怎麼蓋的。進行觀察

社區傳統建築的活動。

(四)製作竹屋

接著就進入我們的蓋房子活動,先讓幼兒繪製他們希望的房子,在繪製過程中發現幼兒

可運用實物建構 3D 立方體,但在 2D 的紙上尚無法繪製出 3D 立方體,以下為竹屋的建

構歷程。

1.計劃 2.工具使用方法、安全規則 3.工具練習-協助操作

Page 12: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12

4.比一比方式複製一單位 5.數量計算 6. 基礎完成

問題:正方體構造基礎完成,我們總共用掉 12 支木頭,可是問題是-接下來怎麼辦?教

師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請我們最聰

明的幼兒來想想辦法:

991103 我們的房子接下來要怎麼做討論

後製作成脈絡地圖,發現幼兒討論到架

構、材質、接合方法及門的設計,充份

表現出幼兒的問題解決能力,其中屋頂

架構設計有 7 種可行性方法,窗戶架構

設計有 3 種可行性方法,牆壁設計有 2

種可行性方法,門雖然只有 3 號提出一

種方法,但這是蓋鐵皮屋最常用的方

法,令教師思索她是如何想到的,還是

她具有敏銳的觀察力。這些方法都將是

後續製作的依據,我們將繼續蓋我們的泰雅房子。

10.組合操作 11.窗戶架構製作 12.架構完成

接著要進行牆壁的製作,我們需要竹子的材料,10 號幼兒提到他家旁邊有許多竹

子,在經過家長同意後,我們前往採集竹子。採集回來的竹子需經處理後方可成為可用

壁材,因此必須知道壁材所需長度,而當初房子高度是隨意量出成為一單位,此時則帶

入公分概念,介紹工程用捲尺,量出是 152 公分,並以此做為我們切鋸標準。

13.採竹趣 14.捲尺測量 15 剖竹拉竹

Page 13: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13

152 公分長的壁板竹片完成了,幼兒開始要鎖上竹片,從鎖木頭的舊經驗來看,教

師認為會進行非常順利,因為教師添購了適合幼兒使用的小電鑽,但事實上卻遭遇更大

的問題,竹片皮太滑太硬了,每一次都會滑掉,沒辦法鎖上,幼兒發揮其探究與實驗精

神,主動解決這個問題,其方式就是不斷嘗試,先用電鑽的十字起子挖洞,再鎖螺絲,

發現比較不會滑掉且容易成功,但竹皮還是太硬要挖很久,於是幼兒發展第二策略,是

將竹子背面用螺絲鎖洞,再翻過來,從正面鎖螺絲,教師發現後,隔天提供鑽木頭的電

鑽頭,幼兒嘗試用第三種策略,將竹子背面鑽洞再鎖螺絲,但發現還是會有問題-洞的

位置會挖錯,於是進行第四種策略,先劃線再挖洞再鎖螺絲,終於成功解決此問題。

16.問題:竹片皮太滑太硬

嘗試改善策略 1:挖小洞再鎖螺絲

嘗試改善策略 2:背面挖小洞再鎖螺絲

嘗試改善策略 3:背面用鑽木頭的電鑽頭挖洞再鎖螺絲,最後是標上記號

17.屋頂怎麼辦?

在竹材牆壁完成後遇到一個問題,屋頂太高了要怎麼鎖?幼兒建議要爬

上去鎖,但教師認為太危險,因此詢問幼兒該怎麼辦?由於織布角亦正

進行織布活動,展示了許多本村耆老羅老師的織布,幼兒提出用大塊織

布來做屋頂,因此我們竹屋終於初步完成。

九、 織布領域學習

織布對泰雅族的女性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從小母親就會帶領學習織布的技

能,在傳統上,必須織布技能達到一定程度,才能進行紋面,據幼兒恩慧奶奶的敘述,

在她小時候就必需強制學習織布,織不好會被母親用棍子打,所以她練出一身織布好手

藝,現在雖然年紀大了,但還是想作織布(兒子們禁止她做,因為一旦開始做,就會不

眠不休地做,擔心她的身體受不了),現在的年輕人,已很少願意花時間在學織布,因

此,許多幼兒的媽媽,並不會做織布,技藝已逐漸流失,幼兒願意發展織布主題活動,

令教師非常的高興,但如何發展,卻是一大問題,因為教師也不會織布,無法教幼兒織

布,因此先詢問幼兒「編織是什麼?」以了解幼兒的舊經驗基模,前面號碼為座號。

(一)編織是什麼?

991112 什麼叫編織

6 用織布機做頭帶與綁腿

1 我們松羅泰雅生活館有

2 我奶奶也有

19 泰雅會織布

7 編織就是織布

1 拿一個棍子、推織布的地方

7 編織可以做祖靈的圖案放在桌子

10 可以做泰雅的衣服

16 用織布機

☆教師省思:從討論中,發現幼兒對織布的概念,比教師還好,理解到織布的功能、

用什麼織、用什麼材料、有誰會、那裡可以看到,可見得在生活中幼兒有看過長輩在織

Page 14: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14

布,並且理解什麼是織布,於是我們問了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要學編織?」想要知道,

是否理解為什麼要學織布。

(二)為什麼要學編織?

6 我們才會變成泰雅的美女

19 不會編織不能去彩虹橋

1 如果不會編織就不能做衣服給小朋友穿

5 如果衣服破掉會織布的人就可以修理

6 不會織布人家會說你懶惰

9 因為她們想要紋面

☆教師省思:從討論中可發現,幼兒理解為什麼要織布的原因,也知道傳統上會織

布的人才是美女;才能去彩虹橋;才不會下地獄;才能做衣服;才能紋面;才不會說你

懶惰,把正負面原因,都說清楚了。隨後於角落時間發展製作頭帶遊戲,開始為織布活

動,展開序幕。

(三)問題一:我們不會編織怎麼辦?

9 我姑姑會

11 我哥哥會

5 恩慧的奶奶會,叫她教我們

1 你用美勞角的線用兩種顏色

3 拿紙把它折一折

1 去南澳看泰雅的編織

7 我奶奶會做打包帶籃子

3 我的姨婆會做皮包

23 我的奶奶會做

24 用織布機叫老闆買

☆教師省思:從討論中,可歸納出幼兒提供四種方法來解決這問題,1. 找會織布

的人來教 2.去有織布的地方看 3.買織布的機器來織 4.自己試試看,這四個方案構成後續

課程的發展。

(四)解決策略

1.找會的人教

在「找會的人教」的策略上,我們詢問 23 的奶奶-羅老師,入

園協助我們,羅老師是一位地方耆老,是部落中的托兒所退休老

師,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織布更是他的專長,曾經獲得南澳鄉織

布競賽首獎,在我們邀請下,她非常高興的答應了,她覺得能為泰雅技藝的傳承盡一點

心力,是很棒的事情。

2.去有織布的地方看

在「去有織布的地方看」這個策略上,我們選擇去恩慧家跟奶奶對談,看

看奶奶的織布機、織布的作品。恩慧家就在學校附近,於是我們就以走路

的方式前往她家,進去時,奶奶正在做勾針編織製作圍巾,家中的棉被、

椅墊、桌巾,都是奶奶親手製作出來,奶奶很熱情地招待我們,並把他的

作品都搬出來,並跟我們分享小時候學織布的經驗,帶領我們去看它的大

型織布機,幼兒也詢問了許多的問題,這次的探索之旅,滿載而歸。

3.買機器

幼兒第三個策略是要買機器來做織布,在教師四處詢問後,發現有

賣玩具織布機,於是購回讓幼兒使用,並自製織帶機讓幼兒使用,

由於織布機非常簡單,幼兒很快就學會了。

4. 試試看

在「試試看」這個策略,幼兒嘗試了許多的織法,從一開始的紙編,

了解奇數偶數的概念、經緯線的概念,接著運用板子自製編織機,

Page 15: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15

進行織帶遊戲。

(五)經驗與知識系統連結

在經過這些的歷程活動後,幼兒擁有豐富的學習體驗,這些體驗都有內化為自己的

知識,織布角幼兒都發展出自己的經驗說明,可敘述其織布的認知系統,而這些珍貴與

經驗,還可以與社會知識系統連結,因此我們進行了織布中的科學:

放大模型:說明經緯線 概念延伸-檢視衣服 傳統織布介紹

(六)問題與解決

在整個織布過程中,教師觀察到幼兒最常遇到的問題,是織錯了、

打結了,幼兒都能從不斷嘗試中解決問題,因此詢問幼兒「織布會遇到

什麼問題?」

☆教師省思:從幼兒討論中,可發現最大的問題是「順序織錯了」,

幼兒會嘗試解決問題,但卻造成打結的現象,此時,幼兒會進行求助,

並發現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依原本的順序退回去,他們叫「倒

退」,另外一個問題是織布需維持相同動作一段時間與很多耐心,幼兒會覺得累,解決

辦法就是跟別人一起做,用輪流的方式,減少疲累感。

十、 狩獵領域學習

在確定幼兒的興趣與方向後,教學團隊思索著如何進行這個主題,首先我們要了解

「打獵」對幼兒意義為何?其舊經驗基模如何為打獵下定義,因此,詢問幼兒,什麼是

打獵?

(一)舊經驗提取-什麼是打獵?

☆教師省思:從中可發現幼兒對狩獵,已具有相當的概念與興趣,知道怎麼抓的方法,

狩獵前要做什麼準備,及山上有什麼獵物。了解打獵要準備的東西後,教師規劃介紹瓦

納的功能與原理,自製了瓦納的模型來為幼兒介紹,並提問「為什麼瓦那(陷阱)可以

抓動物?」讓幼兒猜測可以抓到動物的可能原因,透過幼兒的腦力激盪,相互鷹架與學

習,接著教師再介紹地心引力與彈力對瓦納的影響,隨後幼兒進行瓦納的練習,還利用

繩子開始進行狩獵遊戲,由一人當山豬;一人當獵人,並設下陷阱,山豬誤踩而被捉到。

瓦那模型操作 瓦那原理說明 瓦那原理遊戲

Page 16: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16

*尋求專家教學

由於教師並沒有打獵經驗,所有的資料都是從文獻與網際網路獲得,因此必需引進

專家為幼兒展示打獵的真實情況,於是我們邀請部落藝術家林牧師來為我們介紹泰雅狩

獵。

竹雞陷阱 山豬陷阱 小鳥陷阱

在經過幼兒舊經驗的探取與基礎狩獵領域知識的發展後,我們希望可以知道幼兒針

對狩獵想怎麼玩,因此詢問幼兒打獵要怎麼玩?

6 用積木角的積木做成獵槍,因為如果你用

真的的話就會刺到人家的眼睛

5 用積木做刀子

3 可以用厚紙板做槍

15 要用美勞角的厚紙板來做刀

6 你可以用我們畫圖的紙做成槍

10 用紙張做成弓箭

5 用竹子做弓箭

3 用紙箱做成槍

15 可以玩瓦那放在路上的遊戲

3 書面紙做成刀

9 可以用板子做槍

6 用木板用鋸子來切刀子跟槍

3 可以用塑膠罐做弓箭做槍

☆教師省思:從中可看到,幼兒希望製作槍、刀、弓箭和玩放瓦那的遊戲,其中每

一種作品,都可運用多種材料來完成,有厚紙板、木板、積木、PP 板、竹子、塑膠罐等。

接著幼兒便迫不及待地,在角落時間製作出他們所設計與開發的物品。

製作弓箭 製作槍 製作刀 射箭練習

由於班上正好有厚紙板、積木,幼兒發揮他們的創意製作出許多刀和槍,其中最特

別的是 9 號幼兒,它將紙張捲成圓筒狀,綁上繩子,製作成弓箭,已製作出外型,但尚

無法拿來射箭,只能進行想像遊戲,因此詢問幼兒我們要怎麼做可以射的弓箭?

昨天 9 很棒有做出弓箭,可是用紙捲起來做,不能真的射,怎麼辦?請小朋友想一想要

怎麼做可以射的弓箭?

6 用紙板來剪

15 要假裝用筷子做山豬,再拿弓箭,用假

的弓箭射牠

6 可以用紙箱來做弓箭

5 是用一個竹子再用一個線中間有一個洞

3 你畫在紙上再拿木板比比看再割下來

9 你可以砍伊吉夠(桑樹)的木頭來做成弓

1 你先拿一個木頭做箭中間再擺一個木頭

就可以射山豬了

6 可以用我們的書本來用

13 可以用紙張做

3 你可以先找一個木頭來做

Page 17: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17

弓箭為什麼射不遠?

箭太大

拉的力量大小

瞄準位置

弓快斷掉

繩子沒有綁緊

繩子不一樣

箭太重

虎克定律

拋物線原理

地心引力原理

體積與空間關係

弓箭為什麼射不遠?

箭太大

拉的力量大小

瞄準位置

弓快斷掉

繩子沒有綁緊

繩子不一樣

箭太重

虎克定律

拋物線原理

地心引力原理

體積與空間關係

☆教師省思:在今天的討論中,幼兒提出

不一樣的做法,最特別的是 5 號提出「用一個

竹子再用一個線中間有一個洞」,用竹子綁線

作弓箭,教師還可以理解,但為什麼中間要有

一個洞呢?另教師百思不得其解,於角落時間

拿出竹子、電鑽和繩子請五號幼兒,製作出他

理想的弓箭。製作完成後,原來中間的洞,是

要成為「箭」發射的軌道,有可能是從玩具弓

箭得到的想法。還有一件是教師覺得很有趣的

事情,在綁繩子的時候,由於幼兒還不會綁繩

子,教師協助幫忙綁,就詢問幼兒要怎麼綁,

幼兒說明要綁鬆鬆的,可是在教師的認知中,

弓應該呈現半圓形,繩子是拉緊的,所以心中

想著「就給你試試看吧!」,結果卻是出乎意

料之外,弓箭真的可以射,原來竹子被拉緊後,已達最高彈力的臨界點,無法再拉;綁

鬆鬆的話,竹箭才可以再拉緊,而有動力的產生,成功後,這個弓箭模式,成為其他幼

兒模仿製作的方法。教師觀察中發現到幼兒在挑竹片時會先彎一彎竹片,看看有沒有彈

力;幾個射的比較遠的幼兒都是朝 45 度角射。幼兒從經驗中歸納出自己的科學知識,

在實驗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並內化成為知識,於是教師認為可以讓幼兒經驗與

社會認知系統的知識做連接,讓幼兒瞭解自己所發現的科學知識是什麼,因此進行經驗

與知識名詞連接課程。

陸、 實施成效

一、課程目標達成度方面

1.知道族群差異與自己文化之獨特性。→對幼兒提問「我們怎麼知道他是原住民?」幼

兒提出血緣、服飾、刀具等特徵,顯示幼兒理解如何由特徵來分辨族群。

2.培養建構自我知識的能力。→幼兒由製作弓箭的歷程中,主動發現竹子的彈性會影響

到射箭的遠近,因此製作前會先彎彎竹子,測試其彈力,將問題解決的經驗同化成自我

的知識。

3.體驗藝術創作技巧與美的感受。→幼兒能享受雕刻的樂趣,並能在成果發表上充份表

達作品特色。

4.提昇幼兒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幼兒能透過不斷嘗試解決問題,也能以腦力激盪的

方式,針對問題,發展出可行性策略。

5.享受團隊合作與解決問題的樂趣。→幼兒能依興趣組成合作團隊,以愉快的心情進行

織布、射箭、蓋房子,

6.發展正面的自我形象及信心。→幼兒會利用任何可運用時間進行活動,並會向家人述

說在校活動與很棒的事情。

Page 18: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18

能分辨族群差異 建構自我知識-由挑選竹子的經

驗成為知識

體驗創作與美的感受-能觀察

紋面花紋並表現於雕刻上

發展正面的自我形

象及信心-成果的喜

享受團隊合作與解決問題的樂趣

-織布延伸成為衣服製作

創造性問題解決-開發出搖控

車山豬狩獵遊戲

二、問題解決能力提升方面

(一)表現性任務

任務 爸爸媽媽都不知道我們學到什麼,我們要怎麼讓他們知道?

信、效度

證據

◎幼兒討論 ◎解決歷程記錄 ◎父母的回饋

◎幼兒作品 ◎教師觀察記錄

達成任

務標準

1.能說出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

2.能挑選出最喜歡的作品,並說出作品如何做、特色與功用

3.能決定如何呈現學習成果

4.能參與環境的佈置與規劃

5. 家長回饋與笑容

1.討論:我們怎麼讓爸爸媽媽知道我們很棒(學會了什麼?)

1 可以跳舞給爸爸媽媽看

3 看我們會織布

14 叫爸爸媽媽來我們可以拿弓箭跟手槍給

他們看

5 玩玩具給爸爸媽媽看

3 用紙畫山豬貼在教室 10 可以做弓箭給爸

爸媽媽看

29 我們可以做獵首笛給爸爸媽媽看

24 可以幫爸爸掃地

4 我們可以畫山刀、山豬、山羊和弓箭放

在牆壁上給爸爸媽媽看有一個人是泰雅

9 我們可以畫山豬、山羊、白鼻心畫好掛

在天花板上面

3 可以讓爸爸媽媽看我們做木雕

10 我們可以畫打獵的山豬給妹妹嚇,我們

先畫好回去假裝玩的

29 我們可以擦桌子給爸爸媽媽看

3 可以給爸爸媽媽看我們會吹獵首笛

Page 19: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19

將討論規納為脈絡地圖後,可發現

幼兒主要可行性策略為邀請父母

入園,因此請幼兒分組規劃教室布

置與活動內容,幼兒規劃出挑最愛

的作品走秀,展示如何玩,及說出

最喜歡的原因,並希望能跳舞給父

母看。

2.歷程

製作布置作品及未完成作品 幼兒布置教室

作品走秀練習 表演前準備

作品走秀表演

泰雅舞蹈表演

(二)幼兒自我回饋

請幼兒敘述與畫出這學期我學會什麼,怎麼學會,要怎麼做,以察覺幼兒之後設認知

我們怎麼讓爸爸媽媽

知道我們很棒

跳舞織布

幫爸爸掃地

玩弓箭

玩槍

畫山豬貼教室

畫臭鼬畫山羊

做木雕

玩玩具

畫山刀畫山豬回去假裝玩

擦桌子

可以夾的瓦那

吹獵首笛

畫白鼻心

邀請爸媽來看

製作

畫圖回家

我們怎麼讓爸爸媽媽

知道我們很棒

跳舞織布

幫爸爸掃地

玩弓箭

玩槍

畫山豬貼教室

畫臭鼬畫山羊

做木雕

玩玩具

畫山刀畫山豬回去假裝玩

擦桌子

可以夾的瓦那

吹獵首笛

畫白鼻心

邀請爸媽來看

製作

畫圖回家

我們怎麼讓爸爸媽媽

知道我們很棒

跳舞織布

幫爸爸掃地

玩弓箭

玩槍

畫山豬貼教室

畫臭鼬畫山羊

做木雕

玩玩具

畫山刀畫山豬回去假裝玩

擦桌子

可以夾的瓦那

吹獵首笛

畫白鼻心

邀請爸媽來看

製作

畫圖回家

Page 20: 團隊對話 文獻探討 幼兒知足感恩 腦力激盪 幼兒擁抱希望 省思回饋 問題分析 省思 …–¹案全文.pdf · 省思回饋 省思回饋 貳、 方案動機與需求分析

20

(三)意見的可行性、發言次數

由於每次討論都有進行記錄,因此對發言的可行性與發言次數進行分析。

1. 發言次數:發現中班幼兒期初甚少發言,到了期末已可和大班幼兒一樣參與討論

2. 意見的可行性:期初與期末有顯著差異

三、課程改善啟動後成效

1.招生數:本園從 96 年度課程改善啟動後,即年年招生滿額,不受少子化因素影響

2.家長回饋:家長回饋數增多,並以正向鼓勵居多。

3.家長參與度:未改善前,家長參與班級活動都需準備贈品以吸引家長參加,改善後則

維持至少有 15 人以上且不需贈品。

4.社區融合度:課程改善後常常會進入社區,社區都願意主動提供資源如參觀、參與教

學、提供物品……

柒、 省思與展望

一、省思

(一)什麼知識最有價值?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幼兒生活經驗中所能運用的知識 。

(二)知識的來源是什麼? >知識系統源自於數千年來人們問題解決成果的經驗累

積 。

(三)教育不只傳遞知識,更要讓幼兒體驗知識形成的歷程。

(四)學習動機是有意義學習成功與否的最大因素。

(五)對幼兒來說,製作的作品要可以拿來「玩」,作品才有生命力。

(六)腦力激盪式的討論強調延緩批判、歡迎自由聯想、意見越多越好;延緩批判主要

是防止成人有目地的批判,阻礙意見的產生,但在幼兒的討論中會直覺性批判,發現並

不影響意見的產生,還可以促進解決方案的可行性 。

(七)幼兒問題解決的體驗越豐富,有助於未來的問題解決可行性策略的形成。

二、展望

(一)持續培養幼兒問題解決能力(多想、多看、多聽)

(二)營造愛與關懷的學習環境 (付出、尊重、關懷、自理)

(三)激發幼兒持續學習的動力-玩趣

(四)提升幼兒自信心與學習熱情;體驗問題解決的歷程,作為未來生活的準備

(五)培養幼兒有自己的釣竿(問題解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