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24
第第

Upload: inez-logan

Post on 01-Jan-2016

2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一章 绪论. 你 想 过 吗 ?. 如果没有土,世界将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土,明天将会怎么样?. What’s the soil ?!. 第一节 什么是土壤. 一、土壤的概念 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了生存条件和发展的环境,并抚育着整个地球的生命系统。 土壤的定义是: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土壤 简明定义: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Page 2: 第一章  绪论

• 如果没有土,世界将会怎么样?

• 如果没有土,明天将会怎么样?

What’s

the soil?!

你 想 过 吗 ?

Page 3: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土壤一、土壤的概念 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产

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了生存条件和发展的环境,并抚育着整个地球的生命系统。

土壤的定义是: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土壤简明定义: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Page 4: 第一章  绪论

红壤严重流失后形成的红色沙漠

Page 5: 第一章  绪论

二、土壤的物质组成 组成土壤固相的基本物质主要有矿物质、有

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等,土壤的固相主要由土壤矿物和土壤有机质组成。

Page 6: 第一章  绪论

三、土壤的性质

• 物理性质—决定土壤中物质的运转和能量的转化 主要包括质地和结构性、通气透水性、持水

性、水分移动性、温度和热量传递、耕作性。• 化学性质 主要包括土壤胶体组成与特性、土壤溶液组

成、腐殖质形成与分解、离子吸附与交换、土壤酸碱反应、土壤氧化还原反应等。

• 生物学性质 主要包括土壤生物的组成、养分元素和污染

物质的生物化学转化与循环等。

Page 7: 第一章  绪论

四、土壤剖面

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成为土壤发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称之为土壤剖面。

典型的土壤剖面可划分为三个基本层: A 层:位于地表最上端,腐殖质在这一层聚集; B 层:黏粒在这一层淀积,称为淀积层; C 层:有不同程度的风化物构成,称为母质层。

Page 8: 第一章  绪论

A层:淋溶层淋溶层

B层:淀积层淀积层

C层:风化层或风化层或 母质层母质层

Page 9: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土壤在农业和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

• 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Page 10: 第一章  绪论

一、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中,人类消耗的约 80%以上的热量, 75 %以上的蛋白质和大部分的纤维都直接来源自土壤。

土壤 植物性生产 动物性生产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Page 11: 第一章  绪论

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1. 营养库的作用2. 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 雨水涵养作用4. 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Page 12: 第一章  绪论

二、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Page 13: 第一章  绪论

• 土壤是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及气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 土壤是岩石经过长时间的风化过程和成土作用的产物。

• 土壤与大气间进行着频繁的水、气和热的交流。• 土壤不仅是高等动植物和人类生存的基地,也是

地下微生物的栖息场所。• 土壤是除江、河、湖外最能保持淡水的介质。

Page 14: 第一章  绪论

三、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 土壤资源的再生性与质量的可变性

• 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Page 15: 第一章  绪论

表 1.2中国土壤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及其与世界和部分国家比较 ( “ ”摘自 土壤学 ,黄昌勇主编)

人均占有量

土地类型

中国的总

占有量(%) 世界 中国 美国 巴西 印度

中国人均占有量与世

界人均量比率(%)

土地总面积(hm2) 2.77 0.91 3.92 6.28 0.43 32.9

耕地与园地面积(hm2) 6.8 0.31 0.10 0.80 0.56 0.22 32.3

永久草地面积(hm2) 9.0 0.66 0.27 1.01 1.22 0.02 40.9

森林和林地面积(hm2) 0.84 0.13 1.11 4.15 0.09 15.5

Page 16: 第一章  绪论

• 20 世纪科学与技术迅速进步, 但“人口—粮食—资源—环境”仍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难题,科学工作者责任越来越重大。

Page 17: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土壤学的发展及研究内容• 一、土壤学的发展• 土壤学(Soil science):广义的土壤科学• 可分为:发生土壤学(Pedology)

农业土壤学 (Edaphology)

环境土壤学( Environmentail soil)

Page 18: 第一章  绪论

19世纪土壤学科的诞生: 农业化学土壤学派 : ( 德 ) 李比希 (1803-1873)

农业地质土壤学派 : ( 德 ) 法鲁等 (19世纪后半叶 )

土壤发生学派 :( 俄 ) 道库恰耶夫 (1846-1902)

现代土壤学派:(美)理查斯

Page 19: 第一章  绪论

土壤学科发展的驱动力

前 60年 : 作物生产 ---独轮驱动

60年代后 : 作物生产和环境质量保护 ---双轮驱动

Page 20: 第一章  绪论

二、土壤学的研究内容

根据历届土壤学会,较成熟的分支学科有:

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学土壤矿物学

土壤肥力学水土保持土壤发生分类和制图土壤技术

Page 21: 第一章  绪论

三、土壤学的研究方法

Page 22: 第一章  绪论

• 宏观和微观研究• 动态与静态研究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野外调查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 综合交叉研究•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Page 23: 第一章  绪论

四、土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现代土壤科学,无论是从自身的学科基础理论的创新,还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其复杂性日益增加,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基础土壤的研究方面,必须与地学、生物学、数学、化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结合,来发展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学等基础分支学科。在应用方面,现代土壤学在持续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区域治理、全球变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土壤学与农学、环境学、生态学、气象学、区域自然地理以及社会经济学等多学科之间的合作。

Page 24: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小结

• 1 、重点理解土壤的重性,树立爱土意识 .

• 2 、掌握土壤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 3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学科体系,领会学习土壤的方法和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