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38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4-1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4-2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4-3 第第第第第第第

Upload: cruz-raymond

Post on 02-Jan-2016

13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1 清廷治臺與臺灣的開墾 4-2 開港後臺灣政經文化的發展 4-3 外力衝擊與建省. 4-1 清廷治臺與臺灣的開墾. 清領前期 ( 1683 ~ 1858 ) 的 政治演變. 府廳縣建制. 消極治臺. 康熙 22 ( 1683 )年, 施琅 攻克臺灣, 鄭克塽 降清引發棄留爭議 施琅上呈 〈 臺灣棄留利害疏 〉 , 康熙 接受建議保留臺灣. 棄留爭議. 4-1 清廷治臺與臺灣的開墾. 清領前期 ( 1683 ~ 1858 ) 的 政治演變. 府廳縣建制. 治臺政策 消極被動 ,為避免駐臺部隊作亂採取諸多措施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4-1 清廷治臺與臺灣的開墾4-2 開港後臺灣政經文化的發展4-3 外力衝擊與建省

Page 2: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1 清廷治臺與臺灣的開墾

棄留爭議

消極治臺

府廳縣建制

•康熙 22 ( 1683 )年,施琅攻克臺灣,鄭克塽降清引發棄留爭議•施琅上呈〈臺灣棄留利害疏〉,康熙接受建議保留臺灣

Page 3: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1 清廷治臺與臺灣的開墾

消極治臺

府廳縣建制

•治臺政策消極被動,為避免駐臺部隊作亂採取諸多措施•只許單身男子入臺,不准攜家帶眷•對原住民,採放任政策

棄留爭議

Page 4: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1 清廷治臺與臺灣的開墾

消極治臺

府廳縣建制

棄留爭議

•康熙 23 ( 1684 )年,臺灣府設臺灣、鳳山、諸羅三縣•朱一貴事件後,增設彰化縣、淡水廳,澎湖改設廳•林爽文事件後,清廷始知有蛤仔難;劃淡水廳東北部為噶瑪蘭廳

Page 5: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林爽文 + 朱一貴 03:35

Page 6: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1 清廷治臺與臺灣的開墾

Page 7: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1 清廷治臺與臺灣的開墾

土地拓墾土地拓墾

• 清廷在西部山腳劃界線(土牛溝、土牛紅線、界碑),分隔漢人與山地原住民,減少衝突

• 拓墾方向:沿海而內陸,南而北,進入東北,再進入東部

Page 8: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土地的開拓 01:25

Page 9: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1 清廷治臺與臺灣的開墾

土地拓墾土地拓墾

第一階段南部山地及中、北部平原為主

第一階段南部山地及中、北部平原為主

第二階段集中北部平原與臺北盆地

第二階段集中北部平原與臺北盆地

第三階段進入中部山區與東部沿海

第三階段進入中部山區與東部沿海

官府

番社頭目

大租戶(墾戶)

小租戶(佃戶)

現耕佃農

墾地執照

租稅耕地權

番大租

耕地

大租

耕地

小租

Page 10: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1 清廷治臺與臺灣的開墾

水利設施水利設施

• 灌溉方式有水潭、水陂、水圳• 臺灣三大水利工程: - 瑠公圳、八堡圳、曹公圳

Page 11: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1 清廷治臺與臺灣的開墾

水利設施水利設施

• 水圳灌溉面積多達幾千甲,區內稻米年可二熟,單位面積生產量提高,助於貿易,人口增加

• 平埔族對土地所有權逐漸喪失並漢化

• 游耕粗放農作,轉為定耕犁耕的稻作

Page 12: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重要的水利建設 00:52

Page 13: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1 清廷治臺與臺灣的開墾

商業活動商業活動

• 清領臺灣後,解除明鄭海禁,頒布嚴禁漢人無照渡臺禁令,僅開放鹿耳門與廈門港對渡

• 兩岸區域分工:進口日常用品,出口稻米

• 一府二鹿三艋舺• 行郊:類似今日的同業公會或進出口商, 不僅具經濟功能,也具有相當大的社會功能

Page 14: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行郊組織 01:31

Page 15: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2 開港後臺灣政經文化的發展

通商港口開放通商港口開放

通商背景通商背景 •交通樞紐、戰略位置•鴉片戰後列強發現臺灣商機

臺灣開港臺灣開港•咸豐 8 年( 1858 ),英法聯軍之役中戰敗簽訂天津條約•開放安平(臺南)、滬尾(淡水),副港打狗(高雄)、雞籠(基隆)等通商口岸

外商洋行外商洋行 •外國商人在通商口岸設立的商行稱為洋行•怡和、德記、寶順、和記等,顯示臺灣已是開放的商業島

Page 16: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新帝國主義與台灣開港通商 03:05

Page 17: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2 開港後臺灣政經文化的發展

貿易商品貿易商品

開港前 開港後

•與中國本土區域分工•輸入日常用品,輸出

稻米為大宗

•鴉片成為合法商品,占臺灣每年進口總值的 57%•輸出以茶(烏龍、包種茶)、蔗糖、樟腦為大宗•茶佔出口總值一半以上•臺北大稻埕因茶葉而繁榮一時•中部霧峰林家與樟腦業•南部陳福謙、陳中和與糖業

Page 18: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2 開港後臺灣政經文化的發展

開港的歷史意義開港的歷史意義

政經重心北移政經重心北移

•茶葉以臺北盆地周邊及桃竹丘陵為主要產區,集中在大稻埕加工後,由淡水出口•淡水、基隆的經貿額,超越南部的安平、打狗•牡丹社事件後,增設臺北府;建省後,省城設於臺北

Page 19: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2 開港後臺灣政經文化的發展

開港的歷史意義開港的歷史意義

貿易括及海外貿易括及海外

•開港通商後,進出口遍及歐、美、澳,不再侷限於兩岸•出口量大增,成長迅速

Page 20: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2 開港後臺灣政經文化的發展

開港的歷史意義開港的歷史意義

西方文化傳入西方文化傳入 •西方文化透過傳教士傳入,以醫療與教育為主•馬偕建醫院、辦學堂•馬雅各於府城創辦第一所西醫院,開啟醫療傳教先聲•甘為霖辦「訓瞽堂」•巴克禮創辦 5 臺南神學院、《臺灣府城會報》、長榮中學等•蘭大衛夫婦與其創辦基督教醫院

Page 21: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社會文明的變遷 - 馬偕 07:41

Page 22: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社會文明的變遷 - 馬雅各 02:50

Page 23: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2 開港後臺灣政經文化的發展

開港的歷史意義開港的歷史意義

貿易型態改變貿易型態改變

•大稻埕(茶葉集散地)、大嵙崁(提煉樟腦)因應貿易發展變化而興起•通商口岸設立洋行,取代傳統河港如鹿港、艋舺等

的角色•豪紳與買辦崛起

Page 24: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2 開港後臺灣政經文化的發展

開港的歷史意義開港的歷史意義

開港後的社會影響開港後的社會影響

•貿易增加工作機會與提昇生活品質•大量輸入的鴉片造成社會不良影響

Page 25: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2 開港後臺灣政經文化的發展

社會組織社會組織 •清初限制男子攜眷來臺,形成男多女少的移墾社會,羅漢腳充斥也成為社會問題•有唐山公,無唐山媽

同鄉群居同鄉群居•漢人移民臺灣後,群居同一村莊,常沿用

原鄉地名•漳州人:聚居於內陸平原務農•泉州人:沿海地區,從事航海經商•客家人:深入內部居丘陵地

Page 26: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消極治台與漢人社會的形成 01:09

Page 27: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2 開港後臺灣政經文化的發展

社會組織社會組織

祭祀組織祭祀組織•透過廟宇神明,從事信仰活動和組織•漳州的開漳聖王;泉州的保生大帝;客

家的三山國王和義民爺•祭祀圈與信仰圈

祭祀組織祭祀組織 •唐山祖•開臺祖

Page 28: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2 開港後臺灣政經文化的發展

民變與分類械鬥民變與分類械鬥

民變民變 •吏治不良、軍紀不佳、社會福利差,公權力不張等皆為原因•朱一貴事件、林爽文事件、戴潮春事件

分類械鬥分類械鬥•主因是來自官府控制力的薄弱,遇到問題尋求同鄉共姓自保•祖籍(泉漳械鬥、閩粵械鬥)、姓氏

(蘇黃械鬥)、職業(西皮、福祿械鬥)

Page 29: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分類械鬥 03:05

Page 30: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2 開港後臺灣政經文化的發展

文教發展文教發展

Page 31: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3 外力衝擊與建省

牡丹社事件

沈葆楨1874 ~ 1875

丁日昌1876

•同治 10 年( 1871 )琉球船隻船員於恆春被牡丹社原住民殺害,日本以此為藉口出兵•沈葆楨應戰,簽訂北京專約,割琉球賠款

Page 32: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牡丹社事件 04:47

Page 33: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3 外力衝擊與建省

牡丹社事件

沈葆楨1874 ~ 1875

丁日昌1876

•治臺政策轉積極•沈葆楨認為「臺地向稱饒沃,久為他族所垂涎」、「臺灣海外孤懸,七省以為門戶」•強海防、廢禁令、修砲台,增臺北府與臺灣府

Page 34: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3 外力衝擊與建省

牡丹社事件

沈葆楨1874 ~ 1875

丁日昌1876

•嚴懲貪官汙吏、撫綏生番•北區種茶,南區種咖啡•架設安平至旗後的電報線

Page 35: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3 外力衝擊與建省

•光緒 10 年( 1884 ),中法戰爭,清廷派劉銘傳以巡撫身分督辦軍務•光緒 11 年( 1885 ),臺灣建

省,劉銘傳為首任巡撫•提出「變西法、罷科舉、開西校、譯西書」的主張•在臺灣主政六年,對臺灣的財經、

政治、交通、國防、教育各方面,都有廣泛大膽的改革與建設

Page 36: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清法戰爭與台灣 10:20

Page 37: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4-3 外力衝擊與建省

劉銘傳的建設1884 ~ 1891

劉銘傳的建設1884 ~ 1891

財經財經• 設「清賦總局」,清理田賦、丈量土地

• 重定稅則,設「官銀局」

教育教育• 大稻埕設西學堂• 設立電報學堂、番學堂• 獎勵留學

政治政治• 省會設臺中(臺灣

府)平衡地方發展• 征討綏撫原住民設「全臺撫墾總局」

國防國防• 設「機械局」,

建「軍械所」• 使臺灣防務自主 交通交通

• 設郵政總局• 架設兩岸電報線• 興建鐵路

Page 38: 第四章    清領時期的臺灣

台灣建省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