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73
劳劳劳 劳劳劳 劳劳劳 劳劳劳 劳劳 劳劳 ( ( ) ) 华华华华华华 华华华 华华华华华华 华华华

Upload: tessa

Post on 07-Jan-2016

13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华东政法学院 董保华. 私法的公法化. 公法. 私 法. 公法的私法化. 公法. 私法. 诸 法 合 体. 私法. 民法. 社会法. 劳动 法. 行政法. 公法. 劳动法的逻辑体系. 法律责任 程序保护——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劳动动与与社社会会保保障障法法

(( 三三 )) 华东政法学院 董保华华东政法学院 董保华

Page 2: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私 法 公法

公法私法

私法的公法化

公法的私法化

Page 3: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诸法合体

私法

公法

民法

行政法

劳动 法社会法

Page 4: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法的逻辑体系 法律责任 程序保护—— 法律关系—— 调整模式—— 内容与形式—— 原则——调整对象——

Page 5: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第五章 劳动法的原则第五章 劳动法的原则

Page 6: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法的原则是从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中概括出来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指导思想,它是把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和内容、形式联系起来的重要环节。

Page 7: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法的原则劳动法的原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具体原则

劳动法的调整原则

( P78)

Page 8: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 平等 财产关系 隶属 人身

劳动 实现:促进就业 行政关系 保护:社会保险 劳动监察

劳动法的调整对

Page 9: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法的原则劳动法的原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具体原则

劳动法的调整原则劳动法的调整原则

Page 10: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法的调整原则劳动法的调整原则

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原则

劳动条件的基准化原则

劳动执法的规范化原则

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原则

( P86)

Page 11: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 平等 财产关系 隶属 人身

劳动 实现:促进就业 行政关系 保护:社会保险 劳动监察

劳动法的调整对

Page 12: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 合同化• 基准化• 社会化• 规范化

劳动行劳动行政关系政关系

劳动法的调整原则

Page 13: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合同化 平等 财产

基准化 隶属 人身

劳动关系

Page 14: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调整劳动关系

基准化——工时、休假 , 工资 , 劳动 安全卫生 , 女工、未成 年工保护等等

企业的用人自主权 –劳动力需求自主劳动者择业 自主权 –劳动力供给自主

合同化——劳动合同、集体合同

Page 15: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调整劳动行政关系:

社社会化—促进就业 社会保险规范化一劳动仲裁

    劳动监察    法律责任

Page 16: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合同化—劳动合同,集体合同

劳动法主要内容

基准化—工时、休假,工资,劳动安全    卫生,女工、未成年工保护

社会化—促进就业,社会保险规范化-劳动仲裁,劳动监察    法律责任

调整劳动行政关系

调整劳动关系

Page 17: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法的原则劳动法的原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具体原则

劳动法的调整原则

Page 18: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法的调整原则劳动法的调整原则

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原则

劳动条件的基准化原则

劳动执法的规范化原则

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原则

私法性质

公法性质

Page 19: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公:保护劳动者保护弱者倾斜立法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Page 20: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现代劳动法: 弱者理论

传统劳动法: 主人理论

保护劳动者:劳动法基本原则争鸣劳动法基本原则争鸣

社会本位与国家本位的区别

Page 21: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

•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

据宪法制定本法。

Page 22: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讨论: 如何

理解保护劳动者的原则 ?

( P84)

吕刚
现实中,很多工伤事故,是由于民事侵权造成的。这就产生了工伤责任和民事责任竞合的问题。这个问题经常导致很多纠纷得不到妥善解决。从一般的法理上和我国现有的法规来看,涉及到第三人侵权的案件,受害者有选择权。他既可以追究第三人的民事侵权责任,也可以向企业申请工伤待遇。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不重复计发原则。一般来说,工伤保险实际上是雇主责任险的性质。按保险法的基本法理,出险后,当事人要么选者民事赔偿、要么要求保险金给付。当民事赔偿不足是,才可以要求保险金的给付。工伤保险也是如此。按现行规定基本遵循“不重复受益”原则。 基准补偿原则。如果,民事赔偿高于工伤待遇给付,那么法律对此予以确认,不加干涉。如果民事赔偿低于工伤待遇,则可以要求企业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补足差额。这反映出工伤保险是我国“基准法”规范的特点。劳动条件的基准化原则是“保护劳动者原则”在调整方法上形成的原则。基准化是根据劳动关系所具有的隶属性和人身性的特征,国家制定劳动标准,明确劳动的基本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的任务是双重的:一方面,劳动关系具有隶属关系的特点,要求法律充分保障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另一方面,劳动关系又具有人身关系的特征,劳动力和其物质载体----劳动者的人身密不可分,劳动力的使用失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劳动法要将用人单位的行为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世界各国的立法经验,国家应通过劳动法确定最低标准,既使劳动者得到最基本的保护,也为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协商、用人单位行使自主权留下充分的余地。根据“基准化”的要求,无论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营单位,最低的保护要求应当是一致的,否则会形成不平等竞争。
Page 23: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法的原则的作用是确立劳动法律是确立劳动法律 规范的准则, 规范的准则,是处理劳动问题是处理劳动问题 的依据, 的依据,是与其他部门法是与其他部门法 相区别的标志。 相区别的标志。

Page 25: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法原则

劳动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法的调整模式

 劳动法规

Page 26: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一、劳动法的内容二、劳动法的形式

第六章 劳动法的内容和形式

Page 27: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法的宏观内容:

劳动法律制度

合同制度基准制度保障制度执法制度

劳动法的调整原则

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

劳动条件的基准化

劳动执法的规范化

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

Page 28: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 促进就业 社会保险

劳动仲裁    劳动监察    法律责任

合同制度基准制度保障制度执法制度 —

— 劳动合同 集体合同

劳动条件

Page 29: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行为模式:假定     处理

保证手段:假定行为     法律后果

劳动法的微观内容:

劳动法律规范

( P91)

Page 30: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任意性规范•强制性规范 • 禁止性规范

• 命令性规范

法律规范的分类 

任意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命令性规范

可以不得(不作为)应当(作为)

Page 31: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 任意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 命令性规范• 程序性规范

合同制度基准制度保障制度执法制度

( P96—98)

Page 32: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原则-规范-制度• 合同化• 基准化• 社会化• 规范化

• 任意性• 禁止性• 命令性• 程序性

合同制度基准制度保障制度执法制度

Page 33: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 平等 财产关系 隶属 人身

劳动 实现:促进就业 行政关系 保护:社会保险 劳动监察

劳动法的调整对

Page 34: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第六章 劳动法的内容和形式一、劳动法的内容二、劳动法的形式

第六章 劳动法的内容和形式

Page 35: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法律

法 法规

规章

基本法律单行法律

地方性法规

行政法规

行政规章地方性规章

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常委会

地方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国务院

( P96—98)

国际公约

Page 36: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4年 7月 5 日八届八次全国人

大常委会上以 121 票赞成, 1 票反对, 3 票弃权, 1 人未按表决器的表决结果得以通过 。

• 1995年 1月 1 日实施

Page 37: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第七章 劳动法的调整模式

一、劳动基准法调整全部劳动关系

二、集体合同调整集体劳动关系 

三、劳动合同调整个别劳动合同

第七章 劳动法的调整模式

Page 38: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第七章 劳动法的调整模式 一、劳动基准法调整全部劳动关

系二、集体合同调整集体劳动关系三、劳动合同调整个别劳动关系

Page 39: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法的传统调整模式:劳动力资源行政配置

国家行政机关

| —— 命令与服从

用人单位

| —— 命令与服从

劳动者

Page 40: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国家行政机关

|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

劳动者 劳动者 劳动者

伞状结构的调整模式

Page 41: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力是计划配置

用工形式是国家用工

调整方式是行政调节

劳动管理是公共管理

Page 42: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力已从计划配置转向市场配置

用工形式 已从国家用工转向企业用工

劳动管理 已从公共管理转向经营管理

调节方式 已从 行政调节转向合同调整

Page 43: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行政关系(前:促进就业;中:劳动监察;后:社会保

险)

国家机关

用人单位 劳动者 工 会

个别劳动关系

集体劳动关系

Page 44: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微观:劳动合同 调整个别劳动关系中观:集体合同 调整集体劳动关系宏观:劳动基准法调整全部劳动关系

微观:劳动合同微观:劳动合同 调整个别劳动关系调整个别劳动关系中观:集体合同中观:集体合同 调整集体劳动关系调整集体劳动关系宏观:劳动基准法宏观:劳动基准法 调整全部劳动关系调整全部劳动关系

这是一种“法定优先”的调整模式,劳动关系区别于劳动行政关系而成为“企业用工”

总结:

Page 45: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微观:劳动合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

义务的协议。

( P 139)

Page 46: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个别劳动关系

劳动者个人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时与用人单位之

间发生的关系

Page 47: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中观:集体合同由一个或几个雇主或其组织为一方与一个或几个工人的代表组织(不存在这种组织的,应由通过按照国家法律或法规由工人正常选举产生并认可的工人代表)为另一方所达成的,涉及工作条件

和就业条件的任何书面协议。 ( P122)

Page 48: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集体劳动关系

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组织为工会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涉及劳动者整体内容

的社会关系 

Page 49: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 合同主体不同• 合同内容不同

• 合同效力不同• 合同作用不同

( P124—125)

Page 50: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基准是指为了保障劳动者最起码的劳动报酬、劳动条件而规定的最低的措施。

• 劳动基准法是有关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最低标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凡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劳动规则凡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劳动规则(( 厂纪厂规厂纪厂规 )) 确定的标准未达到国家确定的标准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劳动标准的,均无法律效力规定的劳动标准的,均无法律效力。。

宏观:劳动基准

( P111)

Page 51: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基准法:工时休假 (最高工时)劳动基准法:工时休假 (最高工时) 工资(最低工资) 工资(最低工资) 劳动安全卫生 劳动安全卫生 女工及未成年人保护 女工及未成年人保护

劳动合同中的强制性规定劳动合同中的强制性规定• 如:医疗期如:医疗期• 经济补偿经济补偿• 无固定期限合同无固定期限合同• 不得解除合同规定不得解除合同规定

Page 52: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我国劳动法的调整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劳动基准法• 集体合同• 劳动合同

Page 53: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讨论: 我国劳

动基准的水平是过高还是过低或者恰如其分 ?

吕刚
现实中,很多工伤事故,是由于民事侵权造成的。这就产生了工伤责任和民事责任竞合的问题。这个问题经常导致很多纠纷得不到妥善解决。从一般的法理上和我国现有的法规来看,涉及到第三人侵权的案件,受害者有选择权。他既可以追究第三人的民事侵权责任,也可以向企业申请工伤待遇。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不重复计发原则。一般来说,工伤保险实际上是雇主责任险的性质。按保险法的基本法理,出险后,当事人要么选者民事赔偿、要么要求保险金给付。当民事赔偿不足是,才可以要求保险金的给付。工伤保险也是如此。按现行规定基本遵循“不重复受益”原则。 基准补偿原则。如果,民事赔偿高于工伤待遇给付,那么法律对此予以确认,不加干涉。如果民事赔偿低于工伤待遇,则可以要求企业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补足差额。这反映出工伤保险是我国“基准法”规范的特点。劳动条件的基准化原则是“保护劳动者原则”在调整方法上形成的原则。基准化是根据劳动关系所具有的隶属性和人身性的特征,国家制定劳动标准,明确劳动的基本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的任务是双重的:一方面,劳动关系具有隶属关系的特点,要求法律充分保障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另一方面,劳动关系又具有人身关系的特征,劳动力和其物质载体----劳动者的人身密不可分,劳动力的使用失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劳动法要将用人单位的行为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世界各国的立法经验,国家应通过劳动法确定最低标准,既使劳动者得到最基本的保护,也为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协商、用人单位行使自主权留下充分的余地。根据“基准化”的要求,无论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营单位,最低的保护要求应当是一致的,否则会形成不平等竞争。
Page 54: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给劳动者带来什

给劳动者带来什

么么WWTTOO

Page 55: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取消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满 10年,距法定退休年龄 3年以内劳动合同不能解除、终止的规定

《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

Page 56: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

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满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满 1010年,距法定退休年龄年,距法定退休年龄 55 年年以内劳动合同不得解除以内劳动合同不得解除。。

Page 57: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北京市关于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合同的规定• ~ 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

力的;• ~ 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 应征入伍,在义务服兵役期间的;• ~ 复员、转业退伍军人退伍后初次参加工作未满 3 年的;• ~建设征地农转工人员初次参加工作未满 3 年的;• ~ 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 10 年以上,且距法定退休年龄

5 年以内的;• ~ 实行集体合同制度的企业,职工一方协商恰巧须劳动合同

期限内自担任代表之日起 5 年以内的;• ~ 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情形。

Page 58: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我国大陆与香港我国大陆与香港 劳动立劳动立

法比较法比较

Page 59: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我国大陆与香港劳动基准比较

按 80% 工资发给工资照发产假工资

10周产假统一产假为 90天加计划生育另有产前假,哺乳假规定

产假

有协定按协定(不少于 7天)无协定按一个月计30天提前通知月薪 ×2/3× 年资月薪 × 年资经济补偿

与平时工资类似加点 150% 的工资报酬加班 200% 的工资报酬节假日加班 300% 的工资报酬

加班工资12 日10 日节假日每周 1天每周 2天公休假日每周 44小时每周 40小时标准工时

香港大陆内容

Page 60: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1 、传统调整模式中低工资、高福利体制的延续。

2 、过于强调劳动关系中人身关系的影响  

我国大陆劳动标准过高的原因

Page 61: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标准过高的弊端

1、企业规避法定标准

2、政府法不责众(严立法、宽执法)

3、执法者寻租

Page 62: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思考: 为什么

会有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之争 ?

吕刚
现实中,很多工伤事故,是由于民事侵权造成的。这就产生了工伤责任和民事责任竞合的问题。这个问题经常导致很多纠纷得不到妥善解决。从一般的法理上和我国现有的法规来看,涉及到第三人侵权的案件,受害者有选择权。他既可以追究第三人的民事侵权责任,也可以向企业申请工伤待遇。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不重复计发原则。一般来说,工伤保险实际上是雇主责任险的性质。按保险法的基本法理,出险后,当事人要么选者民事赔偿、要么要求保险金给付。当民事赔偿不足是,才可以要求保险金的给付。工伤保险也是如此。按现行规定基本遵循“不重复受益”原则。 基准补偿原则。如果,民事赔偿高于工伤待遇给付,那么法律对此予以确认,不加干涉。如果民事赔偿低于工伤待遇,则可以要求企业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补足差额。这反映出工伤保险是我国“基准法”规范的特点。劳动条件的基准化原则是“保护劳动者原则”在调整方法上形成的原则。基准化是根据劳动关系所具有的隶属性和人身性的特征,国家制定劳动标准,明确劳动的基本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的任务是双重的:一方面,劳动关系具有隶属关系的特点,要求法律充分保障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另一方面,劳动关系又具有人身关系的特征,劳动力和其物质载体----劳动者的人身密不可分,劳动力的使用失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劳动法要将用人单位的行为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世界各国的立法经验,国家应通过劳动法确定最低标准,既使劳动者得到最基本的保护,也为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协商、用人单位行使自主权留下充分的余地。根据“基准化”的要求,无论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营单位,最低的保护要求应当是一致的,否则会形成不平等竞争。
Page 63: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务公司

劳动关系

职工

用工单位

劳动关系

职工

劳务输出

Page 64: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上海的做法

适当降低人身型标准

适当提高财产型标准

Page 65: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我国劳动法的调整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劳动基准法• 集体合同• 劳动合同

Page 66: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讨论: 我国

集体合同的缺陷在哪里 ?

吕刚
现实中,很多工伤事故,是由于民事侵权造成的。这就产生了工伤责任和民事责任竞合的问题。这个问题经常导致很多纠纷得不到妥善解决。从一般的法理上和我国现有的法规来看,涉及到第三人侵权的案件,受害者有选择权。他既可以追究第三人的民事侵权责任,也可以向企业申请工伤待遇。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不重复计发原则。一般来说,工伤保险实际上是雇主责任险的性质。按保险法的基本法理,出险后,当事人要么选者民事赔偿、要么要求保险金给付。当民事赔偿不足是,才可以要求保险金的给付。工伤保险也是如此。按现行规定基本遵循“不重复受益”原则。 基准补偿原则。如果,民事赔偿高于工伤待遇给付,那么法律对此予以确认,不加干涉。如果民事赔偿低于工伤待遇,则可以要求企业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补足差额。这反映出工伤保险是我国“基准法”规范的特点。劳动条件的基准化原则是“保护劳动者原则”在调整方法上形成的原则。基准化是根据劳动关系所具有的隶属性和人身性的特征,国家制定劳动标准,明确劳动的基本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的任务是双重的:一方面,劳动关系具有隶属关系的特点,要求法律充分保障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另一方面,劳动关系又具有人身关系的特征,劳动力和其物质载体----劳动者的人身密不可分,劳动力的使用失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劳动法要将用人单位的行为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世界各国的立法经验,国家应通过劳动法确定最低标准,既使劳动者得到最基本的保护,也为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协商、用人单位行使自主权留下充分的余地。根据“基准化”的要求,无论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营单位,最低的保护要求应当是一致的,否则会形成不平等竞争。
Page 67: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集体合同的两大作用

1、弥补劳动合同的不足

2、弥补劳动基准法的不足

Page 68: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集体合同(国际)当事人当事人:工会  雇主团体

  职工代表  雇主 内容内容:就业条件、工作条件

Page 69: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集体合同(我国)

当事人当事人:工会  企业  职工代表

内容内容:就业条件、工作条件

Page 70: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我国劳动法的调整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劳动基准法• 集体合同• 劳动合同

Page 71: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讨论: 如何

理解劳动合同 ?

吕刚
现实中,很多工伤事故,是由于民事侵权造成的。这就产生了工伤责任和民事责任竞合的问题。这个问题经常导致很多纠纷得不到妥善解决。从一般的法理上和我国现有的法规来看,涉及到第三人侵权的案件,受害者有选择权。他既可以追究第三人的民事侵权责任,也可以向企业申请工伤待遇。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不重复计发原则。一般来说,工伤保险实际上是雇主责任险的性质。按保险法的基本法理,出险后,当事人要么选者民事赔偿、要么要求保险金给付。当民事赔偿不足是,才可以要求保险金的给付。工伤保险也是如此。按现行规定基本遵循“不重复受益”原则。 基准补偿原则。如果,民事赔偿高于工伤待遇给付,那么法律对此予以确认,不加干涉。如果民事赔偿低于工伤待遇,则可以要求企业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补足差额。这反映出工伤保险是我国“基准法”规范的特点。劳动条件的基准化原则是“保护劳动者原则”在调整方法上形成的原则。基准化是根据劳动关系所具有的隶属性和人身性的特征,国家制定劳动标准,明确劳动的基本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的任务是双重的:一方面,劳动关系具有隶属关系的特点,要求法律充分保障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另一方面,劳动关系又具有人身关系的特征,劳动力和其物质载体----劳动者的人身密不可分,劳动力的使用失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劳动法要将用人单位的行为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世界各国的立法经验,国家应通过劳动法确定最低标准,既使劳动者得到最基本的保护,也为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协商、用人单位行使自主权留下充分的余地。根据“基准化”的要求,无论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营单位,最低的保护要求应当是一致的,否则会形成不平等竞争。
Page 72: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劳动合同 确立劳动关系

确立劳动关系 签订劳动合同

Page 73: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三)

如何理解劳动合同

•保护企业?•保护双方?

•保护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