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独立分配规律

47

Upload: dustin

Post on 19-Jan-2016

14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二 独立分配规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在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分离规律基础上,孟德尔继续研究两对和多对因子杂交的遗传规律,提出独立分配规律,也称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1 ) F 2 出现的四种类型:圆形、绿和皱形、黄色两类是和亲本一样的性状组合;另两类,圆形、黄色,皱形、绿色是不同于亲本的新的性状组合,即性状重新组合的类型。. 2 )若将两对性状分别考虑: ( 1 )粒形:圆形 =315+108=423 占 76%     皱形 =101+32=133 占 24%      圆形:皱形 =3 : 1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二   独立分配规律

独立分配规律

独立分配规律

Page 2: 二   独立分配规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在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分在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分离规律基础上,孟德尔继续研离规律基础上,孟德尔继续研究两对和多对因子杂交的遗传究两对和多对因子杂交的遗传规律,提出独立分配规律,也 规律,提出独立分配规律,也称自由组合定律。称自由组合定律。

Page 3: 二   独立分配规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Page 4: 二   独立分配规律

       11 )) FF22 出现的四种类型:圆形、出现的四种类型:圆形、绿和皱形、黄色两类是和亲本一样绿和皱形、黄色两类是和亲本一样的性状组合;另两类,圆形、黄色,的性状组合;另两类,圆形、黄色,皱形、绿色是不同于亲本的新的性皱形、绿色是不同于亲本的新的性状组合,即性状重新组合的类型。 状组合,即性状重新组合的类型。

Page 5: 二   独立分配规律

22 )若将两对性状分别考虑:)若将两对性状分别考虑:(( 11 )粒形:圆形)粒形:圆形 =315+108=423 =315+108=423 占占 76%76%     皱形    皱形 =101+32=133 =101+32=133 占占 24% 24%      圆形:皱形     圆形:皱形 =3=3 :: 11(( 22 )粒色:黄色)粒色:黄色 =315+101=416 =315+101=416 占占 74.8%74.8%    绿色   绿色 =108+32=133 =108+32=133 占占 25.2%25.2%      黄色     黄色 :: 绿色绿色 =3:1=3:1

Page 6: 二   独立分配规律

同时出现两种性状的概率:同时出现两种性状的概率:黄子叶、圆粒=黄子叶、圆粒= 3/4×3/4=9/163/4×3/4=9/16黄子叶、皱粒黄子叶、皱粒 =3/4×1/4=3/16=3/4×1/4=3/16黄子叶、圆粒黄子叶、圆粒 =1/4×3/4=3/16=1/4×3/4=3/16绿子叶、皱粒绿子叶、皱粒 =1/4×1/4=1/16=1/4×1/4=1/16

Page 7: 二   独立分配规律

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表达:  黄子叶 黄子叶 3/43/4 :绿子叶:绿子叶 1/41/4 × ×  圆种子 圆种子 3/43/4 :皱种子:皱种子 1/4 1/4         黄圆黄圆 9/169/16 :黄皱:黄皱 3/163/16 :绿、圆:绿、圆 3/163/16 :绿、皱:绿、皱 1/161/16

Page 8: 二   独立分配规律

  如果将孟德尔获得的 556 粒 F2 种子,按上述 9:3:3:1 理论推算 , 即 556 分别乘以 9/16 、3/16 、 3/16 和 1/16 ,得出以下结果: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实得粒数 315   101   108   32 理论推算 312.75 104.25 104.25 34.75 差 数 +2.25   -3.25 +3.75 -2.75  从统计分析看,是完全符合的。

Page 9: 二   独立分配规律

   1 、独立分配基本要点  不同的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遗传过程中,这一对因子与另一对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

(二)、独立分配规律的解释

Page 10: 二   独立分配规律

、、

F1 自交结果

Page 11: 二   独立分配规律
Page 12: 二   独立分配规律

   F2

Page 13: 二   独立分配规律

(三)、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

Page 14: 二   独立分配规律

1 、测交法用 F1 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当 F1 形成配子时,不论雌配子或雄配子,都有四种类型,即 YR、 Yr 、 yR 、 yr ,而且出现的比例相等,即 1: 1: 1: 1

Page 15: 二   独立分配规律

F1 黄圆 ( YyRr ) X (yyrr)

F1 配子 绿皱配子 测交子代合子

YR YyRr

Yr yr Yyrr

yR yyRr

yr yyrr

F1 黄圆 ( YyRr ) X (yyrr)

F1 配子 绿皱配子 测交子代合子

YR YyRr

Yr yr Yyrr

yR yyRr

yr yyrr

Page 16: 二   独立分配规律

F1 黄、圆 YyRr 绿、皱 yyrr

豌豆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的 F1 和双隐性亲本测交的结果 

 

配子 YR Yr yR yr yr

理论期望的测交后代

YyRr黄圆 1

Yyrr黄皱 1

yyRr绿圆 1

yyrr绿皱 1

 

实际测交结果

F1 母本F1 父本

3124

2722

2625

2626

 

Page 17: 二   独立分配规律

   F2

Page 18: 二   独立分配规律

   22 、自交法  ( 、自交法  ( FF22 自交结果)自交结果)

Page 19: 二   独立分配规律

(四)、独立分配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Page 20: 二   独立分配规律

  实质:控制这两对性状的是两对等位基因 . 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布在 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

Page 21: 二   独立分配规律

  

Page 22: 二   独立分配规律

(五)、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Page 23: 二   独立分配规律

  1 、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Page 24: 二   独立分配规律

  P YYRRCC × yyrrcc 

 

 

F1 YyRrCc 

 

 

F2 27:9:9:9:3:3:3:164 组合、 8 表型、 27 基因型

Page 25: 二   独立分配规律

  2 、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Page 26: 二   独立分配规律

杂交中包括的基因对数

显性完全时,子代表型数

子一代杂种形成的配子数

子二代的基因型数

子一代配子的可能组合数

分离比

1 2 3 4 . . . n

2 4 8

16 . . .

2n

2 4 8

16 . . .

2n

3 9 27 81 . . .

3 n

4 16 64 256

.

.

. 4 n

(3:1)1 (3:1)2 (3:1)3

(3:1)4

.

.

. (3:1)n

表 3-1 杂交中包括的基因对数与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

Page 27: 二   独立分配规律

(六)、基因互作

Page 28: 二   独立分配规律

  1 、互补作用

  两对独立基因分别处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作用称为互补作用。发生互补作用的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Page 29: 二   独立分配规律

香豌豆花色遗传中有两种白花品种,杂交 F1 代开紫花,F2 代分离出 9/16 紫花和 7/16 白花。如下图分析P      白花 CCpp×CCPP 白花       ↓F1       紫花 CcPp       ↓ F2 9 紫花( C_P_ ): 7 白花( 3C_pp+3ccP_+1ccpp )属于二对独立基因的互补作用F1 和 F2 的紫花植株和它们的野生祖先的花色相同。返祖遗传:在杂种后代重现祖先的某些性状。

Page 30: 二   独立分配规律

 

对互补作用的解释

Page 31: 二   独立分配规律

  2 、积加作用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则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

Page 32: 二   独立分配规律

P      圆球形 AAbb× 圆球形 aaBB       ↓F1      扁盘形 AaBb      ↓F2   9 扁盘形( A_B_ ): 6 圆球形    ( 3A_bb+3aaB_ ): 1 长圆形( aabb )

南瓜果形遗传:圆球形对扁盘形为隐性,长圆形对圆球形为隐性。

Page 33: 二   独立分配规律

  3 、重叠作用

  不同对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称为重叠作用。

Page 34: 二   独立分配规律

荠菜果形的遗传: 常见果形为三角形蒴果,极少数为卵形蒴果。P 三角形 T1T1T2T2× 卵形 t1t1t2t2

↓F1 三角形 T1t1T2t2

↓F2 15 三角形( 9T1_T2_ +3T1_t2t2 +     3t1t1T2_ ) : 1 卵形 ( 1t1t1t2t2 )

Page 35: 二   独立分配规律

  4 、显性上位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称为上位性。反之,后者被前者所遮盖,称为下位性。如果是显性起遮盖作用,称为上位显性基因 。

Page 36: 二   独立分配规律

西葫芦的皮色遗传:显性白皮基因(W)对显性黄皮基因( Y)有上位性作用。P 白皮WWYY × wwyy 绿皮 ↓F1 WwYy白皮 ↓ F2 12 白皮 (9W_Y_+3W_yy): 3 黄皮(wwY_ ): 1 绿皮(wwyy)

Page 37: 二   独立分配规律

  5 、隐性上位作用

  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

Page 38: 二   独立分配规律

玉米胚乳蛋白质层颜色的遗传 P  红色 CCprpr×ccPrPr白色    ↓ F1     CcPrpr紫色    ↓ F2 9 紫( C_Pr_ ) : 3红( C_prpr) : 4 白 (3ccPr_+1ccprpr)  

Page 39: 二   独立分配规律

  上位性和显、隐性作用的不同是什么?  

Page 40: 二   独立分配规律

  6 、抑制作用

  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称之基因抑制 。

Page 41: 二   独立分配规律

玉米胚乳蛋白质层颜色的有无遗传:P 无色 CCII×无色 ccii ↓ F1    无色 CcIi ↓ F2 13无色( 9C_Ⅰ_+3ccⅠ_+1ccii)          : 3 有色 C_ii)  

Page 42: 二   独立分配规律

上位作用和抑制作用有何不同?  

Page 43: 二   独立分配规律

西葫芦的皮色遗传:显性白皮基因(W)对显性黄皮基因( Y)有上位性作用。P 白皮WWYY × wwyy 绿皮 ↓F1 WwYy白皮 ↓ F2 12 白皮 (9W_Y_+3W_yy): 3 黄皮(wwY_ ): 1 绿皮(wwyy)

Page 44: 二   独立分配规律

玉米胚乳蛋白质层颜色的有无遗传:P 无色 CCII×无色 ccii ↓ F1    无色 CcIi ↓ F2 13无色( 9C_Ⅰ_+3ccⅠ_+1ccii)          : 3 有色 C_ii)  

Page 45: 二   独立分配规律

  可以看出,基因间互作各种表现型的比例都是从 9:3:3:1 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只是比例有所改变,而基因型的比例仍然和独立分配是一 致的,由此可见,虽然这种比例不同,但并不能由此否定孟德尔的基本规律,而应该是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Page 46: 二   独立分配规律

  (七)、一因多效和多因一效 

Page 47: 二   独立分配规律

   1 、一种性状受许多不同基因的影响,为“多因一效”现象。   2 、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叫“一因多效”现象。 3 、修饰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