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衝擊下的財經禪學

34
時時時時時時時時時時 時時時時時時時時時時 時時時

Upload: rachelle-roy

Post on 31-Dec-2015

2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時代衝擊下的財經禪學. 台灣佛教少室山寶林會 林玄通. 時代的衝擊 1 . 外在環境 : 雷 曼次貸、美國景氣金融不穩定、 歐 債 危機、房價高漲、所得追不上、股市套牢、就業問題、物價問題、業績壓力、經濟成長遲緩、油價高漲。 2. 資訊爆炸 : 訊息流通快速、全球無國界、起浮更大 3. 產業競爭 : 國與國 4 . 鄰國壓力 : 中國 崛起 、韓國 壓力、台商的下一步 5. 從業人員 : 面臨 台灣市場邊緣化 6 . 財經人員 : 如何 自 處 --- 禪學 修心 --- 心理因素決定勝負. 禪宗之起始. 禪宗五祖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時代衝擊下的財經禪學

台灣佛教少室山寶林會林玄通

2

時代的衝擊

1. 外在環境 : 雷曼次貸、美國景氣金融不穩定、歐 債危機、房價高漲、所得追不上、股市套牢、就業問題、物價問題、業績壓力、經濟成長遲緩、油價高漲。

2. 資訊爆炸 : 訊息流通快速、全球無國界、起浮更大3. 產業競爭 : 國與國4. 鄰國壓力 : 中國崛起、韓國壓力、台商的下一步5. 從業人員 : 面臨台灣市場邊緣化6. 財經人員 : 如何自處 --- 禪學修心 --- 心理因素決

定勝負

3

禪宗之起始 禪宗五祖 : 初祖 : 達摩大師 --- 梁武帝時到中國 二祖 : 慧可 三祖 : 僧璨 四祖 : 道幸 五祖 : 弘忍 六祖 : 北漸 : 神秀 : 身如菩提樹,心似明鏡臺, 每日長打掃,勿使染塵埃。 南頓 : 惠能 : 菩堤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4 北少林 : 北禪,北漸派,河南嵩山少林寺 南少林 : 南禪,南頓派,廣東曲江曹西南華寺 嵩山 --- 中國五嶽之一 嵩山又分為少室山和太室山 少林寺坐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

中,所以取名少林寺。 少林寺以禪宗和武術並稱於世。

5

股票市場投資的風險1. 技術面風險 --- 正負離差 ( 正負乖離 ) 未知的風

險 --- 當日股票收盤價與其移動平均線間的垂直距離稱為離差或乖離

2. 公司題材炒作風險 : 買股票是買未來,所以市場對具潛力的題材會給予較多的本夢比。

3. 盲目跟進的風險 --- 誘多,殺多,多數人依然存在幻想

4. 輕信消息面的風險 : 媒體配合炒作,大股東釋出消息

6

投資心法 往下跌時不要急著接,一日峰,百日底 切入點很重要,以本益比看上漲及下降空間的

比率 買股票不是買最低,而是最適化 借錢買股票就是 ---賭徒 因投資報酬率對散戶而言是不可控的變因,而散戶進場沒有穩定的投資報酬率,就無法與市場利率比較高低

7

非心謂之悲 人生最難的是等待 --- 不要急。 買了希望它漲,賣了希望它跌,可能嗎?股市

像苦海,永遠在後悔。 好的時候看更好,壞的時候看更壞? 人性的貪婪與恐懼 要學習大將之風

8

如何放下? 接受別人,接受一切。

1. 一年有四季 ---春、夏、秋、冬。2.有白天,有黑夜,有晴天,有雨天。3.有潮起有潮落4.有漲有跌5. 接受之後就能放下,不喜歡的話用方法去應對。6. 接受別人,要先明白宇宙不變的道理。7. 人為物性,有虎、豹、羊、狗…8. 以自我的認為,自以為凡事就該如何。9. 太多的我執,產生了事情判斷的是非心,心中有太多

的對錯則看不慣 --- 非心 --- 不快樂。

9

如何快樂

1.讓自身心情多接觸快樂、喜歡的事 ---像游泳。2.珍惜身邊擁有的,一口飯、一道陽光、花香、鳥鳴,積小樂為大樂。

3.修身修心修行,為了讓自己放下才快樂。4. 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屋寬不如

心寬。5.積極解決才能放下,才能快樂 ---用方法。

10

財經禪學

1.由春夏秋冬看景氣循環。2.等待的禪機,看最佳買點,與投資機會。3.個人偏好與投資工具4. 得失心與起起伏伏 ---苦海5. 學習接受、平常心看待一切6.十分把握、把握十分與投資決策。7. 學會過好每一天與理財生活8. 如何讓自己快樂與看清投資世界9.莽夫與勇者,看攤平與逢低進場10. 不動怒與情緒控管

11

11. 面對自己,反省與認錯出場12.做最壞打算的心理準備與停損點的建立13.信仰是福報,相信比較幸福14.積德行善、財源廣進15.努力與財富16.冷暖這碗飯很難吃17.過好每一天18. 高峰思危,低擋不悲19. 五行的運用20. 何謂迷信

12

21 . 定、靜、安、慮、得22 . 心理因素決定投資成敗23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24.老鷹捉小鳥的故事25. 大將之風…小兵的慌張26. 在上位者的情緒管控,決策方向決定勝負27. 學會生活,積小樂,不要永遠在等待那一天28.了解人生無常,人情冷暖29.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把握既有,否則滿天金條,要拿沒半條

13

30. 機會與時機,頭腦清醒才能把握 ---獵人的故事

31.慢才是功夫32.專注、思慮不紛飛33. 學會養生 --- 身體好則頭腦清醒則事業好,運

動與中醫 --- 五行34. 知命行運 ---命與運、 中國統計學 ---個性決

定命運,流年影響磁場 ---計程車的故事,放牛地主的故事。

35. 人生的選擇 ---左右前後,如何能選擇正確 --- 問神? ?36. 笨與聰明都有福報,半信半疑最麻煩

14

37.選擇自己適合的 --- 大學新鮮人的故事38. 是非爭吵 --- 人世間的無意義39. 來者是客,好好對待每一個人40. 不要急著處理難處理的事41. 中庸之道的應對42. 不要投資與自己不和的行業

15

職場禪機 世上唯一的敵人就是自我個性上的缺失 做任何事的準則 : 明白敵人 , 打敗敵人 兵者詭道 上兵伐謀 中兵伐交 下兵伐城 行人當行之事 , 在人以列位為分別 , 在事以當為應

為而分 升遷則必須與上司達到絕對共識 , 對下則須執行

到底 (否則就當閒雲野鶴 ) 成本決定利差 ,利差決定生存的長短 展現出的是「氣度」不是「爭執」 , 更不是「懦弱」

嶄露頭角之後要開始學習「圓融」 「圓融」 --- 處事【用正確的方法處理而不是動

氣】 態度謙和 ,內心剛毅 ----應對

16

正確方法 --【靜】 --【謀】 --【動】 (靜代表心靜 ,冷靜觀察 /謀代表因觀察而後知其

所以 / 動代表擬定方法執行 ) 靜能轉【識】為【智】 (識代表過去某種之形態方式 )

遇【境】時先以【靜】再以智慧謀求方法 , 以增智慧

大贏嬴心 ,小贏嬴一時 (逞一時之快 ) 【吞下】利人利己 ,利人 ---贏人心 ,「利己」修

身養性 (吞下代表靜下來 ) 面子 ---居高而不驕 ,居下而不卑 , 於眾而能和 ,才謂之【面子】

17

面子是人給的 , 不是自己ㄍㄧㄥ來的 贏人心是一輩子 ,贏一時是結怨 【靜】與【畏縮】不同 ,靜是能謀而後動 ,畏縮則

是懦弱 心理準備與多慮的不同 凡事皆有定數 , 勿須想東想西自亂陣腳 , 心浮氣躁 似是而非 , 似非而是 , 是是非非 , 到底是是還是非 萬里長城是功還是過 中台禪寺是功還是過 所以看一件事情除了當下正反外 ,還包括時間和距

18

對向思考 : 凡事皆有好的一面懷的一面 ,思考一件事情要放棄我執 (自我 ) 的觀念 ,由各面向去思考

活在現在 :過去的種種 ,傷心 , 快樂 ,難過 ,已成過去 , 如有想起要用意志去除 ,好好活在當下 ,多欣賞周遭美麗的事物 ,用心去體會 , 當下的快樂

恆心 ,毅力 ,執行 打天下容易 , 坐天下難 學會管理的方法 -----行程與流程的控管

19

工作不安全感 擔心業績不好 , 會受到裁員 ,裁分部 如何放下? 業績好壞與工作權無關 , 因為上面考量到一個人

存在的價值是多方面的 , 分部存在的價值也是多方面的 , 在金控底下承銷部是不會消失的 , 為了把面做出來 , 為了通路考量 , 為了名聲 , 為了老闆自身手握王牌價值的考量 ( 不一定是實際的 )所以不會撤分部

20

有可能的做法 : 1先行擴大業務範圍 2第二步才會考量分部整併 3 就算人員多出來 ,也可南北支援 ,最後就算要減少人員 ,也不會減少到我

所以要學會不要急躁 , 要沉著穩定 , 在平靜中生智慧 ,主管要表現的胸有成竹之樣 ,讓上面感受到你的穩定

重要的是 ,好比牧羊人 , 重點是看守老虎和狼不要吃了羊 ,而不是管羊 ,老虎代表長官 ,狼代表外在事件

21 行當行之事 ---主管不要到處跑去做兵的事

要在平心靜氣中思考 , 在平靜中生智慧 , 一急就容易出錯 ,反而慢下來是一種學問 ,容易成事

透過改變自己事業才可以順利

22

實質的修行 第一關都以『我認為』為出發點 , 所以突破不了 為何要修行?要放下 , 要離苦得樂 第一個覺知 : 打破我認為 一知半解最可怕 , 有一正必有一反 ------ 打破自

己 凡事以為自己對 , 已經違反修行了 , 從內心去紮

根去明白才是實質的修行 大部分的修行是個人想要如何如何 , 此為個人自

己認為的修行 , 修行是違背自己接受別人 , 放下自我是非好惡接受他人

23

修行是真實不虛的 ,而非意識形態 修心達理 ,先檢視自己的內心 ,用相對法來看事情 好 ---看不好 不好 ---看好 外求不行 ,反觀自己 ( 三次說不聽 ,自己先放下 ) 見到歡喜的事物 ,必須先照見自己有歡喜的起心

動念 , 然後再檢視歡喜的相對之下是受甚麼影響 ,(有些人是照不見自己的問題也不承認自己的問題 ) 。所謂的相對法 , 是指照見自己內心問題的根源以及外再苦痛的根源 ,也就是我與事物相對下 , 起了甚麼樣的心

一句話不喜歡聽要去撿視為甚麼不喜歡聽 , 一句話喜歡聽 , 要去檢視為何喜歡聽

24

是希望別人聽我的還是真心希望別人好 不要用太多的時間去檢視別人 (苦集 ) 唯有不斷檢視自己 ,才能快樂 認為對或錯就是執著起來了是非就多了 , 學著讓自己先放下清醒一下 ,跳脫出來對或錯

不要行一善而造十惡 ,執著於善 ( 對 )而看不慣不對

會對你講真話的人都是至親 , 可是卻聽不進去 ,越親近的人仇恨越深 ------ 業障深 ! 學會借力使力

說世間的是非 , 就像蒼蠅看到屎 ---( 所以要斷是非 )

25

修行是讓自己去接受他人 ,而不是拿來指責別人( 以為自己懂很多 )

放下 (善的惡的 )皆要放下 ,好意說不聽自己要放下 (善的 )

不否定自己永遠在累世的業障中輪迴 死於世間才能生於修行 檢視自己是否犯錯 , 不優越自己貶低別人

26

會說是非的人本身就是是非 佛法不是論金錢多寡而是內心善的一面 , 不是飛

機的機位 ,捐的多到西方世界就坐頭等艙 ;而捐的少 , 就用跑的

27

解脫的心 ( 煩惱 )

1.煩惱不是智慧,很多人把煩惱當成智慧,然後不斷增加煩惱,絲毫沒有覺知,任何一件的產生都有其根本問題,如果不是從根本問題上去解決,只是增加更多的煩惱,佛智慧的本質是在於明白根本問題進而能夠達到離開問題不管是否接受問題或找放下問題,都不在因問題而產生煩惱,這才是個人認定所謂佛的智慧,因為佛的智慧不是像我這般的凡夫所能臆測的,所以才會說這是自我的認定。

28

2.煩惱不是智慧,煩惱只是煩惱,在煩惱中找解脫是不可能的,只有短暫解決煩惱,而後更多的煩惱隨之來,例如養魚,就佛學的比喻法來說,魚就是煩惱,例 :有一天阿漂到同學家,看到同學有一五花十色的小魚,此時他的同學就說 :這魚很美吧 ?阿漂回答 : 是阿,同學說送兩隻給你養好嗎 ?這魚好養,只需一小魚缸即可,於是阿漂便帶著小魚回家,開始布置環境,學習養魚的知識,魚缸換來換去,過了半年,終於完成理想中的樣子,阿漂心滿意足的觀賞著魚與佈置半年的魚缸。

29

3.這時魚缸又出現了許多小魚,但小魚不斷增加,阿漂的煩惱也跟著增加,他煩惱著該如何布置更多的空間照顧好所有的魚,有一天同學來看阿漂,阿漂述說著養魚的煩惱,阿漂的同學說,既然煩惱如此多,你可以不要養阿 ! 阿漂說 :對呀 !我怎麼沒想到,於是阿漂放掉了所有的魚,從此又自由自在了。

30

煩惱不是智慧,放下才是智慧,在放下的同時,是放下自我認知的一切,惟有放下,才能解決煩惱,在煩惱中只會生出煩惱,此一世間,是無盡的大海,而眾生如魚,不斷的在這世間,生出煩惱。

31

解脫的心(發心)

發心指的是所謂升起心 , 以用比喻諸佛菩薩的本心誓願 , 在過去以往 ,諸佛菩薩都是以發菩提心而成就的

例如 :觀世音菩薩升起的大慈悲心 大慈悲心是平等心 , 是無為心 , 是無染著心 , 是空觀心 , 是恭敬心

, 是卑下心 , 是無雜心 , 無見取心 , 是無上菩提心。以這九種心來面對一切事物 ,才能與觀世音菩薩相契 ,這就是所謂修行上的發心

32

在修行上的發心 ,我們應該明白所謂的發心事發甚麼樣的心 ,我們也應該時時刻刻檢視自己的心 ,以下這則故是供各位瞭解此為何種心

有天阿漂到佛寺拜拜禮佛 , 非常的有心修行 ,因此阿飄就法師前法師後的跟隨 ,希望能修成正果。有一天佛寺準備供佛法會來做功德 ,阿飄就請示法師供佛和有何功德 , 於是法師就向阿飄解說供養法及其功德。阿飄當下明白供養的供得如此的殊勝 ,因此準備了許多物品供佛 , 心裡想著不能讓別人供的比我多 ,法會現場阿飄用心比較著誰供的比較多 ,猛一看有人供的比阿飄多 ,阿飄氣得要命 ,恨不得掐死他 ,法會結束後 ,把供品佈施給於大眾用以成就佈施功德時 ,

33

阿飄看著他的供品 ,被大眾拿著 ,阿飄有些不捨 ,有的人拿了多一點 ,阿飄就說你少拿一點 , 心裡非常不高興 ,回到家連罵了好多年 ,因為這幾年家不平靜 , 所以阿飄認為佛法是無用的 , 所以退轉道心不修行了

34

唯有清淨的發心 ,才能與諸佛菩薩相應 ,而清淨發心指的是跟隨諸佛菩薩的心 ,佈施供養是要升起利益大眾的慈悲心而不是升起利益自己的私心 ,佈施供養有其不可思議的功德 ,也是佛方便利益眾生而設的法 ,讓眾生有種福田的機會 , 佛法是如此的慈悲 ,但眾生老是把自己的私心呈現在諸佛菩薩六道眾生前 ,總是不好的吧 !

希望大眾在發心的時候 , 能升起清淨的心 , 那必然功德無量觀世音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