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文課堂教學規律, 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

12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內地語文教師協作交流教學計劃(第四期) 1 內地語文教師協作交流教學計畫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探索中文課堂教學規律,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協作老師 上海市寶山區教師進修學院 李躍平 2003 1 11 日全港分享會講稿 我作為協作教師,與香港大埔舊墟公立學校中文科老師圍繞課 「探索中文課堂教學規律,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進行了有步驟、 有重點地探索。 表達與審題、立意、構思、及修改等構成學生寫作的基本能力。 這種能力又包括兩個方面,即運用表達方法的能力與語言表達能 力,它是現代社會人們交流思想與情感的重要能力。根據小學生學 習特點,小學中文教學應該把重點放在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上──即駕馭語言表情達意的能力。我們致力於探索中文課堂教學 規律,重點通過對讀 文教學的研究,提高 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 確立理念:語言實踐是中文課堂教學的特徵 1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中文課堂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充滿情趣地學習語 言、學習溝通的交際活動。建構主義與多能智慧理論認為,學生是一個個不同 的鮮明個體,他們的認知結構是自我構建的。學習的實現是學生自身體驗、自 身實踐、自身努力的結果,教師只是起引導、促進、激發的作用。課堂的主人 是學生,教師的教必須圍繞學生的學展開。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Oct-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內地語文教師協作交流教學計劃(第四期)  1 

    內地語文教師協作交流教學計畫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探索中文課堂教學規律,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協作老師 上海市寶山區教師進修學院 李躍平 

    2003 年 1 月 11 日全港分享會講稿

    我作為協作教師,與香港大埔舊墟公立學校中文科老師圍繞課

    題 「探索中文課堂教學規律,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進行了有步驟、

    有重點地探索。

    表達與審題、立意、構思、及修改等構成學生寫作的基本能力。

    這種能力又包括兩個方面,即運用表達方法的能力與語言表達能

    力,它是現代社會人們交流思想與情感的重要能力。根據小學生學

    習特點,小學中文教學應該把重點放在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上──即駕馭語言表情達意的能力。我們致力於探索中文課堂教學

    規律,重點通過對讀 文教學的研究,提高

    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 確立理念:語言實踐是中文課堂教學的特徵 

    1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中文課堂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充滿情趣地學習語

    言、學習溝通的交際活動。建構主義與多能智慧理論認為,學生是一個個不同

    的鮮明個體,他們的認知結構是自我構建的。學習的實現是學生自身體驗、自

    身實踐、自身努力的結果,教師只是起引導、促進、激發的作用。課堂的主人

    是學生,教師的教必須圍繞學生的學展開。

  •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內地語文教師協作交流教學計劃(第四期)  2 

    2 學生語言活動應該是中文課堂教學主旋律。

    語言是交流的產物,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教育與教學,

    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交際活動,這種活動當然可以借助各種工

    具,但最主要的途經還是通過語言。語言學習的課堂上應該有

    學生間、師生間、師生與教材(學習材料)之間的多向交流活

    動,應該是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場所。對學生而言,交際

    是一種願望,學生的生活是豐富、獨特的,他們渴望與同伴的

    交往,與老師交流,在交往與交流中得到啟迪、得到滿足、得

    到提高。課堂教學必須給予學生良好的語言實踐機會,滿足學

    生希望交流的願望,在教師的設計、組織、引導下,學生感受

    民族文化,認識世界的各種事物,提高審美情趣,提升聽、說、

    讀、寫能力,為以後進一步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3 小學中文課堂教學,必須引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綜合訓練,它是中文 課堂教學所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

    根據學生語言學習的特點,要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必須引導學生反復地

    實踐語言,感悟、理解、運用教材範文,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在

    訓練中形成能力,在實踐中提升水準。例如,閱讀中朗讀能力的培養,由於文

    字與作品本身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要求學生從讀正確、流利,到讀出感情、

    讀出對作品的獨特理解,必須在課堂上不斷地練習,這種練習要有時間的保

    證,有過程中的指導,更要提供學生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在聽、說、讀、

    寫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能力。在讀文教學中,提倡與落實聽、說、讀、寫並

    進。

    多讀:

    讀文教學要千方百計地給學生讀書的機會。在中低年級,朗讀訓練處於第

    一位,朗讀生字、詞語、句子、片斷、課文。朗讀有助於積累、感知、理解語

    言,也能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朗讀課文,必須有想像與情感參與,是培

    養學生語感的一條途經。讀文課堂要書聲朗朗,要有全班學生齊聲朗讀,也可

    以適當增加學生個別朗讀及老師必要的指導,爭取學生人人參與,個個有提

    高。經驗告訴我們:朗讀水準高的學生之所以優秀,是有一點天賦,更重要的

    是他們往往比一般學生得到較多練習的機會。

  •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內地語文教師協作交流教學計劃(第四期)  3 

    多說:

    現代社會生活,說話的作用與能力越來越被重視。課堂上,可以從兩個方

    面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個人獨白與情景討論。借助讀文內容及教師創設

    的情景,進行說話訓練,促進學生將課文規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說話訓

    練在低年級要特別重視,這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兩個途經,一有專門設置

    的說話訓練;二是滲透于平時的讀文學習與寫作指導之中。到了中高年級,要

    繼續訓練學生說話,要說得得體,態度要大方。要重視在學習課文過程中的說

    話訓練,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規範語言,並將它們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逐步

    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傾聽:

    從一個人能力發展來說,傾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它是人們接受資訊的一

    條途經,也是個人修養及對人尊重的外在表現。聽的訓練主要是習慣與態度的

    培養,能靜下心來,比較專心地聽講,傾聽別人發言。要從培養目標方面提出

    要求,能聽懂大意、分清主次、抓住主要意思等。

    勤寫:

    不同年級段有不同的訓練要求,在中文教學時要多讓學生動筆,質疑,做

    一些筆記,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圈劃與摘記。許多課堂練習,應該讓學生動筆寫

    一寫的,而作文講評後的修正要指導學生動筆修改。

    當然,中文課堂教學任務遠遠不止這些,還有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培養

    學生的感悟力、理解力、想像力等,但一切均蘊含在聽、說、讀、寫之中,從

    這個意義來說,課堂上聽、說、讀、寫實踐既是能力目標,又是訓練的過程與

    管道。

  •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內地語文教師協作交流教學計劃(第四期)  4 

    二、 探索規律:提高中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做法

    追求中文課堂教學品質與效益,希望獲得學生最大的學習效果,追求課堂

    教學高效低耗,使教學盡可能地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是我們堅持不懈地進行

    教學改革的動力,也促使我們進一步探索中文課堂教學規律。 

    1 制定清晰的教學目標。

    從期望學生達到的學習結果去預測、去制定出教學目標。又為達到目標,

    確定學生的學習任務。上課之前,教師對教學任務及如何完成這些任務,有個

    計畫,作個次序的安排、方法的運用等,就是教學過程的設計。制定教學目標

    與過程的設計是成功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而教學目標的制定尤為重要,它是

    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宿,它關係到教學的導向,內容的取捨,方法的選取與效果

    的評價等。在課題實踐中,我們認識趨向一致:一堂課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取

    決於目標是否正確與適當。目標越清楚,教學效率就越高。我與中文組三年級

    老師在探討教材「一件小事」時,確定的教學目標: 

    A、 引導學生讀通課文,瞭解課文大意,明白應該從小關心別人的道理。 B、認識生字新詞,重點理解詞語:困難、繼續、感激、慚愧、假裝等,能運

    用部分詞語。 C、認識課文中「……可是……」的句子,並試著運用這個句式造句。 D、 培養學生勇於發表自己意見的習慣,並在學習中善於與同學合作學習。

    目標 A 是“道"的要求,即思想品德教育,學習一篇篇課文,透過語言 文字感受與學習各種文化,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語文教學

    要進行思想的薰陶、道德的培養,這是義不容辭的任務,這種傳授又是通過語

    言學習滲透其中的,不要進行外加的說教,也不必每課讓學生聯繫自己談學習

    後的體會,思想道德教育在語言學習的潛潛移默化之中實現。探索中,「一件

    小事」──-樂於助人,從小關心他人,讓學生感受一下即可;

    目標 B、C 是對學生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的要求,是中文學科課堂教 學的主要任務,也是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獨特目標要求。一篇課文,有哪些生字、

    哪些詞語、句式,必須掌握;哪些修辭與語法知識要瞭解;在聽、說、讀、寫

    等能力要求上,有什麼新的意見?等等,教師要有清楚的認識,做到心中有數。

    以布盧姆的目標分類來定位,這裏包含著認知與動作技能兩大領域;

  •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內地語文教師協作交流教學計劃(第四期)  5 

    目標 D 是從學習情感與學習態度上提出的(還包括學習習慣、學習策略等 培養)。一般說來,中文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從三個方面入手:道德與思想、

    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制定了清晰的目標,才會較好地設計教學過程,教

    師上課才能胸有成竹,教學實施也會比較緊湊,抓住主幹全面推進,教學效率

    就比較高。 

    2 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校教師辦公室裏張貼著一句話:只要能令學生投入學習就是好的教學方

    法。借用一下,教學一定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投入到語言學習中去,

    才會產生高的教學效率。從辯證法的角度看,教師的教是外因,但外因也是非

    常重要的,它能夠促進學生(內因)發生變化。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是眾

    所周知的道理,在中文教學中要注意幾點: 

    A、中文教師形象流暢的語言。學生幾乎每天都與中文教師接觸,感受教 師的語言。中文教師要不斷修煉自己的語言,努力提高語言的修養與品味。富

    有魅力的語言是很能吸引學生的,能提高學生對語言學習的強烈興趣。所以,

    中文教師的語言要生動、有文學底蘊,又要兒童化,以流暢、親切的語言打動

    學生,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美的感染。其中,保持一顆童心,運用兒童化的語

    言組織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小青蛙學本領一課中,在學習課文內容基本

    結束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小青蛙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改為:

    你遇到小青蛙會對它說什麼?小小的一改動,學生的興趣就濃得多,在童話般

    故事的學習中感悟、完成了思想道德教育。 

    B、適當地運用直觀教學。由於中低年級小學生年齡特點決定,在認識事 物時,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教學中採用一些直觀方法,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

    積極性,幫助學生比較迅速地、全面地理解教材內容 。例如,「烏鴉喝水」一

    課教學,指導學生自己將小石子放進小口瓶,觀察水位上升,再引導他們理解

    烏鴉能夠喝到了水的道理。今天,多媒體等類比直觀教學已經越來越普通,應

    該發揮其作用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C、根據小學生學習的特點,採用「演一演」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所謂「演 一演」,就是讓學生在自己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採用演課本劇形式表演一

    些小片斷,另一部分同學當評委,提出意見。學生既有興趣,又實踐與發展語

    言。在實踐中,要針對教學實際,選擇好教材,面向大多數學生,使課堂成為

    全體學生語言實踐的場所,而不要變成幾個優秀學生表演的舞臺。

  •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內地語文教師協作交流教學計劃(第四期)  6 

    D、啟發學生思惟。大多數學生,是喜歡開動腦筋的,「喜歡上聰明課」。 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蕩漾著思維火花的地方,引導學生質疑,善於提出問題

    並想辦法去解決。要挖掘與教材中的矛盾衝突,創設思辯場景,激發學生參與

    學習、提高克服難點的勇氣。另外,也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情景,引發學生

    想像力,使學生真正進入「悱」「憤」狀態,進入理解課文的新境界。 

    3 及時回饋,充分肯定。

    語言學習是艱苦的活動,是在不斷地糾正錯

    誤中前進的。課堂上,通過交流,教師要得到學

    生學習時的各種資訊。正確的,給予充分肯定;

    不正確的,及時糾正,使之逐步形成正確的語言

    技能,不要到學生錯誤的概念「定型」,再去化大力氣糾錯。需要注意的是,

    教師評價指向性要明確,有針對性。例如,朗讀指導,不能儘是「讀得不錯」

    之類的評語,而要從音準、音速、音量、語調、神情姿態、語句的正確、流暢、

    表情達意的力度等去要求,(每一次不宜過多,但隨著年級的升高,應該清楚

    地提出來。) 回饋,就是讓學生知道學習結果,它是具有強化學習動機的作用。

    在教學時,有些環節實施時一定要注意回饋:學生自學以後評議;問題討論之

    中點撥;學生的自測回饋激勵。要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尤其是讚賞暫時學習

    有困難學生的意見。 (放在後面稍具體談)課堂上,要允許學生在學習中發生

    「故障」,這就要求教師教育理念發生變化,教學方式要豐富、更新。要真誠

    地讓學生提出 「教師指導以後還不懂的問題」,提供完整的資訊回饋予以指導。 

    4 注意學習方法,習慣的培養。

    古人講──授之於漁,提倡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方法、掌握工具,運用正

    確策略,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識字、解詞的方法;讀懂小節的技巧;清楚

    表達的習慣……尤其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識字教學時,有意識地引導

    學生從字形結構上去分析、去記憶,當時可能會導致教學節奏慢一點,化得時

    間多一點,但堅持一段時間後,學生記住生字的速度會迅速提高;又比如,在

    小學中、低年級指導學生概括小節意思,引導學生從課題上得到啟發,抓關鍵

    字語來歸納,也有些可以找含義較深句子來突破……這些訓練,在當時是比較

    費勁的,但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掌握了正確方法,學習效率就會大大地提高,

    促進了學生的學習遷徙,以後學習概括段意,獨立讀懂課文大意,會大有益處。

  •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內地語文教師協作交流教學計劃(第四期)  7 

    中文課堂教學要促進學生學習遷移,讓一種學習對後面的學習產生積極影響,

    它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經。至於學習習慣培養是必不可少的,(經過不斷

    的重複與練習鞏固下來並變成正確的行動方式即習慣,)在小學讀文教學中顯

    得特別重要。要注意的細節很多,例如學生寫作要提倡課內完成,這樣便於教

    師指導,便於培養良好習作的態度與習慣,等等。要關注的是,除了一般學習

    習慣培養以外,要注意培養哪些良好的讀文習慣,例如,經常朗讀的習慣、專

    心聽講的習慣、多讀書勤動筆的習慣,(包括摘抄、記筆記、圈劃、做學習卡

    等)這些需要在日常的中文教學中,細水長流、逐步養成。

    追求教學效率,是教育者長期所努力的,大教育家誇美紐斯在 「大教授論」

    的「前言」中提出,他的研究,就是希望化比較少的時間與精力,取得較大的

    教育效果。我想,處於教學改革的前列,孜孜不倦工作著的中文老師,應該向

    先哲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 合作嘗試:在讀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的實踐

    讀文教學貫穿學生整個小學階段的語言學習,重視

    對這個領域的研究,在這個領域強化對學生表達能力的

    培養,是非常有意義的。曾以為讀文教學似乎就是指導

    學生讀懂一篇篇文章,只是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似乎應該是寫作教學的任務。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對構成學生表達能力

    的各種因素進修分析及對中文教學進一步理解,感到讀文教學對提高學生表達

    能力是極為重要的,可以在這一領域作深入地思考與研究。

    讀文教學應該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讀與聽是吸收,說與

    寫是表達,訓練時,兩者有不同的側重點,但往往是密不可分的。讀文教學要

    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也必須提高學生的表達水準。就學生的語言發展來看,

    學生語言表達情況,能比較集中地檢驗出其語文水準的高低,同時,也可以檢

    驗出讀文教學的成效。讀文教學應該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應該有

    意識地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全面的語文素質。

  •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內地語文教師協作交流教學計劃(第四期)  8 

    1 營造和諧的氛圍,促進多向交流,鼓勵學 生大膽參與課堂學習

    要使學生善於表達,具有一定表達能力,

    就必須給他們表達練習的機會,並使學生樂於表達、敢於表達,讓他們在讀文

    中感受、理解的內容經過內化以後,再表達出來。當然,參與中文課堂學習本

    身就是一種表達實踐。那麼,營造好有利於學生表達氛圍,誘導學生參與課堂

    學習是重要的。

    提倡中文課堂教學上多向交流,對學生參與課堂學習語言表達提出一定的

    要求。中文課堂教學交流要形成一個「場」,即立體的、多向的、交叉的學習

    空間。課堂上,不應該只是教師居高臨下的單通道傳授,應該是教師與學生之

    間、學生之間、師生與教材之間多管道的主動交流。從改進課堂教學實際進程

    看,必須進一步提倡讓學生發表意見,允許學生出現學習障礙,注重學生學習

    過程的指導。有老師與我交流時,談到學生不願意表達,也不會表達。在觀課

    中,發現有許多地方可以改進,突出的問題是課堂沒有形成學生主動參與、師

    生平等交流的氛圍。教師只管傳授,不太注意學生的學習,一問一答的形式比

    較普遍,更有甚者,在課堂上只要學生點點頭即可。舉個例子,假如教學二年

    級「做早操」,師說:「我和哥哥一進公園就跑步,是不是?」學生點頭或搖頭,

    教師就認可了,這不太妥當,語言教學一定要讓學生張開嘴,否則,提高表達

    能力,尤其是口頭表達能力是難以實現的;又有些課堂似乎有師生的交流,但

    學生的理解與表達水準都不高,你稍仔細聽的話,教師沒有提出交流語言上的

    要求,會發現學生基本上是以詞語參與討論的。

    例:如果是「畫蛇添足」教學,師:第一個畫好蛇的人吃到酒了嗎?(生:

    沒有)他為什麼沒有喝到酒?(添足)這種一問一答的教學實施,停流在對內

    容的串講上,在教師一再「追問」下,學生似乎是「懂」了,但提問沒有提供

    給學生應有的思維空間,學生不可能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這種師生對

    話,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幫助不大,也無助于學生思維力的培養。

    在一般的語言環境裏,交流是可以運用詞語或形體語言等來完成,但中文

    課堂教學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語言學習環境,應該對學生表達提出語言上的要

    求,至少應該引導學生運用句子來表達理解的內容,參與中文課堂教學的交

    流。(大多數情況應該如此)。

  •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內地語文教師協作交流教學計劃(第四期)  9 

    年級越高,對運用句子表達內容的要求也應該相應提高,這樣,學生的口

    頭表達能夠才能逐步嫺熟。另外,到了中高年級,必須給學生一些自己支配的

    時間,在深究教材時,讓學生動手練練筆。例:「畫蛇添足」的教學中,課後

    有討論題「那個最先把蛇畫好的僕人喝到酒了嗎?為什麼?」能不能讓學生獨

    立動筆做一下?先讓學生做(學生嘗試與教材交流)再討論(師生交流,教師

    引導學生理解)。總之,在對文章理解的過程中,讓學生的語言運用參與進來,

    促成課堂的多向交流,學生的表達能力才會在實踐中提高。

    發揮小組學習形式的作用,增加學生表達練習的機會。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中文課堂教學均採用小組圍坐的學習形式,它改變、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使大家能處於平等、協作的環境裏學習,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實驗中,

    提倡發揮其更大的作用,即增加學生組內交流的機會,促進學生學習時的相互

    協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小組學習的作用,給小組學習以明確的學

    習任務,做到人人有事做,並給以必要的指導。(儘量給可以操作的任務)例:

    佈置學習任務,小組內每人讀一節文章,交流後討論一下,學習了「鏡子裏的

    小貓」,你與別人說話時,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另外,要注意小組學習以後的

    回饋,對小組學習的成效予以適當的評價,這有利於小組學習品質的提高。中

    文課堂教學中,將學生個人的體驗、夥伴的商量、小組的合作、全班的討論等

    組織形式,按學習需要交替使用,學生的理解、表達能力能夠得到較為充分的

    訓練。

    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表達內驅力。小學生在語言學習中,需要外界不斷刺

    激,現在的中文課堂學習中,教師的表揚、同學的鼓勵太少了,應該提倡「我

    們一起學」「你真棒」「你能說得很好」「你又進步了」之類、充滿讚賞的聲音

    不時在課堂學習中複現,以此來推進學生進行艱難的語言表達實踐。 

    2 重視積累與運用 提倡語言訓練 將理解和 表達結合起來

    要促進學生提高表達能力,必須重視學生語言的

    積累。讀文教學要引導學生積累語言,一是增加讀書與背誦的量,有意識地讓

    學生背誦、默寫部分片段。清末學者王筠指出:十五歲以前的兒童好記性少悟

    性。小孩子是記憶的黃金時期,教師不要求他們記憶是浪費的行為;二是誘發

    背誦,在讀文教學時,教師提要求或引導一下,例如,多好的句子啊,我們哪

    些同學能夠背誦?(給一定時間)這樣做,主要是激發學生的積累動機,讓他

    們在比較寬鬆、積極的情況下,自己去嘗試記憶。有選擇地背誦課文,應該是

    讀文教學的一部分,在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方面,採取「下要保低,上不封頂」

    的策略,力求在不加重學習負擔的情況下讓學生多積累一點語言。

  •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內地語文教師協作交流教學計劃(第四期)  10 

    讀文教學中要感受與理解文章內容,也要引導學生理解表達的形式。例:

    爸爸喜歡紅紅的桃花,媽媽喜歡清香的水仙,我喜歡金黃的桔子。爸爸喜歡什

    麼?桃花。什麼顏色的桃花?紅紅的(內容),教學不能到這裏就結束,還要

    引導學生學習表達特點,體會詞語「紅紅的」「清香的」「金黃的」在句子中的

    作用,(這些詞語寫出了事物的特點)領會作者運用詞語的準確、句子表達的

    清楚與生動。讓學生體會詞語在句子表達上的作用,並引導他們將平時積累的

    詞語,在課堂學習時自覺地運用。又比如:年宵市場裏十分熱鬧,有賣鮮花的,

    有賣玩具的,也有賣日用品的,吸引了不少遊人。「課文:逛年宵市場」這個

    片斷學習中,既要感受內容──年宵市場的熱鬧;又要理解句式──帶有總分

    的表達形式; 還要聯想──例如、體育活動時操場上的情景……將理解的內

    容表達出來,這是一個由理解內容到體驗表達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理解教材

    要從感受內容入手,少一點脫離教材內容的學習,儘量避免遠離課文內容的、

    孤立的詞語與句式訓練。

    如何利用、創設時機對學生進行表達訓練?在理解文章內容與形式的過程

    中練說、練寫?

    「讀中練」:在閱讀、理解文章內容與朗讀訓練的過程中,將語言的理解

    與運用結合起來。例如:我握著子元的手,慚愧地說:「子元,你真是我的好

    朋友。」(課文:好朋友)這個處於文章結尾的、富有較深含義的句子是一定

    要反復朗讀與理解的──有意識地將口頭表達的訓練與之結合起來。

    (1)感受,反復朗讀句子。(包括個別學生的朗讀指導) (2)理解,你從這句話中知道了什麼? (a.  感到難為情、對不起朋友、知道自己錯了等內容的理解; (b.  表達方式是自然結束時的小結作用──這個可以不講) (3)綜合,練習說話:從這句話中,我讀懂了我讀懂了:自己的行為與

    想法錯了,子元是我真正的朋友。)──如學生有其他表達,意思、句式正確,

    不僅肯定,還要鼓勵與提倡。加強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以口頭表達為主)

    不是一朝一夕的,要細水長流,在讀文中練習表達。

    「議中練」:

    在深入理解文章的過程中,老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探究,但這種討

    論、探究要有目的性與針對性。有時也可以適當地要求學生動筆來練習表達,

    進行書面表達的練習。你認為司馬光為什麼要說謊?「課文:剝核桃」讓學生

    動筆寫下來,再討論。(或者議論後,再寫下來。)讀文教學中,讓學生動手

    寫,是讀文教學中的一個弱項,許多老師總是擔心沒有時間,不敢嘗試,又在

    抱怨,學生動手寫的機會太少了。如果加強課前設計,並設計得再科學一點,

    課堂上去掉一些多餘的情節、內容的分析,是可以達到預期教研目標的。

  •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內地語文教師協作交流教學計劃(第四期)  11 

    「演中練」:

    針對課文具體內容,讓學生將課文中某一片段,通過活動來感悟內容,採

    用演一演來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但「演一演」不是目的,是一個加深

    理解的過程,重要的落實語言訓練。在「演」的準備與實施時,請學生讀書、

    領悟與設計,經過積極的思維與聯想,感悟文章表達的精妙之處及特點,而評

    議又能在情景中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需要引導的是讓學生說得更規範。

    (有時還可以讓學生寫下來,練練筆。例:我認為_____演得好,因為______ 

    3 變換語言環境 運用與重組課文語言 進行大面積的表達練習

    讀文教學中使用的文章是用來幫助學生拓展知識背景,進行感悟與理解訓

    練、進而提高理解能力的,但它也可以是學生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練習的材料。

    教材是學的材料,也是表達練習的範本。在積累、理解語言的過程中,教師指

    導學生變換、創設語言環境,要求學生主動採用課文語言,大膽地進行表達練

    習,改善與提高表達能力。 

    A.可以採取下面途經進行: 運用文章語言,通過大量地運用課文的語言,不斷地修正、豐富自己的語

    言。例:小貓咪第一次是這樣照鏡子的。

    (課文:鏡子裏的小貓)這是積累性的表達訓練,學生在運用課文語言的

    過程中,需要積累、理解,還要注意表達的條理性,這種大段大段地運用課文

    語言進行練習,可以幫助學生修正、構建自己的表達語系,尤其對規範學生的

    口頭表達有很大的作用。堅持實驗,學生表達能力應該能得到比較顯著提高。 

    B、選擇與重新組合課文的語言,將教材變為練習的材料,這是較高層次 的表達訓練,需要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選擇、重組語言,再按自己的表達方式、

    有所創新地進行練習,這是理解性的表達訓練。例:教學「鏡子裏的小貓」,

    師:小朋友,請你們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像,完成下面練習。

    小咪遇到它的好朋友小妮,告訴它「照鏡子的秘密」:

    又比如,根據下面句子的意思,寫一段話。

    第一個畫好蛇的僕人沒有喝到酒,

  •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內地語文教師協作交流教學計劃(第四期)  12 

    C、變換學習課文的文體等,啟發學生有 創造地改變課文的表達形式。比如,變課本劇

    「東郭先生與狼」為一般的記敍文;變記敍文

    「問路」為課本劇(以對話為主);改變一些

    詩歌等,給學生更大的表達練習的空間。這種

    練習的設計,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與教學的

    具體情況來安排。

    為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圍繞協作課題,

    我們作了一些改進課堂教學的實驗與探索,力

    求確立現代教學的理念,構建比較科學的中文

    課堂教學,加大語言的積累與運用,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由於時間

    短促等局限,課題涉及的領域與研究深度均有不足,剛剛進入學生寫作指導這

    一環節,還沒有作出理性思考與實質性的改進。然而,溝通是真誠的,合作是

    有意義的,作為協作老師,為大埔舊墟公立學校課題組老師科學務實精神所感

    動,也感謝學校給予我協作課題工作中的理解、支持與友情。 感謝教育署陳

    錦雄先生多次蒞臨學校關心、商量課題進展情況、參與我的講座與分享活動,

    並作出指導。

    主要參閱著作與文獻:

    『語文教育學』 (謝象賢先生著)

    『面向二十一世紀 深化語文教學改革』(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論文選)

    『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學導論』 (朱作仁先生等)

    『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 (林進才先生著)

    『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 (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議會編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