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晁毓山 实习编辑:刘坤(010 68667266转247 e-mail...

1
12 26 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中关村 管委会和通州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张家湾设计小镇创 新中心入驻企业签约活动,首批 33 家科技创新企业集 中入驻北京城市副中心,并在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 安家落户,中关村(通州)城市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来建筑设计院也正 式揭牌。 谋划宏伟蓝图 打造副中心产业发展新高地 2018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副中 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 2016 -2035 年)》,确定北 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定位是:要坚持聚焦行政办公、商务服 务、文化旅游三大主导功能,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带动非首 都功能疏解,承接吸纳创新资源要素。 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是中关村管委会和通州区在 副中心联合打造的首个城市科技和创新设计特色产业 园。双方将以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等重点区域为 载体,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创新之城、活力之城、高质 量发展之城。 首批入驻企业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民生服务和 城市新兴产业,集中在智慧城市 、软 件 信 息 、人 工 智 能 、虚 拟现实、机器人、创新设计等多个领域,为副中心产业高 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 院作为中国建筑设计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同时具备科技 创新和文化创新属性,将整建制落户张家湾设计小镇创 新中心,对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 的引领作用 入驻企业可享受 最高 5000 万元政策支持 活动现场发布了《支持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城市 科技与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关村管委会和通 州区将联合从产业项目落地、房租补贴、住房配套、研发合 作、创新平台建设、企业孵化、示范应用、人才落户、子女入 学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政策支持有三大亮点。一是覆盖 全。政策的支持对象实现从园区建设发展、项目落地发展、 企业创新发展全流程覆盖。二是支持专。始终围绕引导创 新资源集聚、促进产业项目落地、加快城市科技与创意设计 产业发展,针对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瓶颈 问题形成具体支持措施。三是力度大。支持资金由市级财 政和通州区财政共同安排,充分体现市区两级政府打造张 家湾设计小镇起步区产业发展生态、促进北京城市副中心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度和决心。比如,城市科技企业面向 副中心建设以及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开展重 大前沿技术产品的示范应用,最高可获得 2000 万元的资金 支持;同一单位同一年度通过本措施获得的各项支持资金 累计不超过 5000 万元。 提升“高精尖”产业发展能力 促进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据悉,下一步,中关村管委会和通州区将以全面提升 中关村通州园“高精尖”产业发展能力为抓手,围绕空间 聚焦、产业聚焦、资源聚焦和政策聚焦,进一步促进副中 心高质量发展。 在空间聚焦方面,优先发展张家湾、西集和运河三 个组团,按照分园产业定位,加强空间整合利用,促进空 间形态与产业业态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张家湾设计小 镇和西集网安园建设,探索闲置楼宇、腾退空间盘活利 用和升级改造新路径,推动壹至贰处面积较大的闲置厂 房实现转型升级,打造有副中心特色、有中关村特色的 产业园区。 在产业聚焦方面,面向城市科技产业应用环节、创 新设计产业高端环节、网络安全重点关键环节,吸引一 批能形成产业链的、成长性好的企业在副中心落地。强 化中关村优质溢出项目推介导入,编制完成《中关村城 市科技产业链图谱及典型企业目录》和《面向副中心的 重点导入企业目录》,聚焦重点领域,梳理头部企业,加 快高端资源要素集聚,打造产业创新生态。 在资源聚焦方面,围绕提升通州园高精尖产业发展 能力,支持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在通州园聚集, 促进产业开放协同创新。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支持和帮 助通州园引入适配度高的产业运营服务机构,强化溢出 资源承接功能,增强园区规划研究能力、产业生态打造 能力和资源链接能力。 在政策聚焦方面,结合副中心产业发展定位和现 状,在落实好《支持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城市科技 与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基础上,研究制定 支持重点企业落地副中心的“一企一策 + 服务包”的专 项政策,发挥好专班企业服务职能,及时协调解决企业 落地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应用场景供需对 接,完善园区配套政策,提升产业发展的吸引力,实现副 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创上市公司进河北 支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 本报讯 近日,在石家庄市举办的“科创上市公司进 河北”培训对接会上,来自生物医学、互联网、企业信息化 等科创板和主板上市公司负责人、行业专家,与近百家河 北科技企业围绕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难题展开讨 论,同时开展技术、产业和资本对接。 河北省科技厅副厅长郭玉明表示,河北省毗邻京津, 地理位置优越,科技成果丰厚,但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 技术交易总额有较大差距,技术转移体系不健全、科技成 果转移转化效率低、科技成果供给质量不够高等问题仍 比较突出。 专家建议,作为科技企业,第一,要明确公司定位,抓 住核心技术,围绕技术创新这一突破口发展主营业务,突 出科创板的“科”字。第二,在企业管理方面,要真正做到 高标准严要求,科学规划企业发展方向,规范企业各项管 理制度,对标上市公司,有效提升综合管理能力。第三, 要合理调整企业股权结构,规避利益输送、暗箱操作等敏 感问题。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科技成果转化正 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核心内容,是创新驱动发展的 重要环节。在此背景下,专家建议科技企业要借力政府 支持政策,充分利用政府部门在科技项目、税收优惠、资 金支持等方面的奖励机制,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发展。 冯维健 王民 石嘴山进入“一枚印章管审批”时代 本报讯 近日,在石嘴山市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 窗口,石嘴山市农特产品街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胡 雪飞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盖有“石嘴山市审批服务管 理局行政审批专用章”的营业执照。这是石嘴山市审批 服务管理局正式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后核发的第一份 营业执照,这也意味着石嘴山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 革迈出实质性一步,进入了“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新时 代。 据了解,今年以来,石嘴山市把深化相对集中行政 许可权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相对集 中行政审批权限、创新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对传统 意义上的行政管理框架进行重塑,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 政府职能转变。日前,石嘴山市发改委、工信局等 12 部门的 81 项事权已划转至市审批服务管理局集中行使, 19 枚印章合并为 1 枚,审批事项由“分环节流转”变为“一 体化循环”,行政审批流程实现了大幅“瘦身”。 石嘴山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局长刘强说,这次改革通 过整合审批职责、机构编制、审批人员,将相关部门的审 批服务职权划转至市审批局集中行使,大幅提升了行政 审批效能,改变了“多部门审批、多环节流转、多头跑路” 现状,促使审批周期由长变短、办理环节由繁变简、申报 材料由厚变薄,使各部门职能由“审批式管理”向“监管 式服务”转变,让群众少跑路、项目快落地、审批更透 明。 朱凤玲 兰建勇 合肥:“养人之城”人才吸引力凸显 本报讯 近日从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获悉,合肥市人才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将启动招标,为高 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优质资源,打造更有吸引力 的“养人之城”。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合肥市陆 续推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实施基层成长计划、拓宽人 才能力提升渠道、加强创业资金扶持、加大安居保障力 度等一系列人才新政,不断营造更加优良的就业环境、 创业环境、科研环境,进一步吸引支持各类人才来肥创 新创业, 2018 年合肥市新增落户高校毕业生及技能人才 10 万人, “养人之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凸显。 今后将发挥合肥高新区管辖的合肥国际人才城优 势,打造政务能力集中、公信力强、双创服务全覆盖、大 数据平台、安全保密建设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并且依托 “合肥国际人才网” “人才综合服务窗口”整合政务服务资 源,打造集人才政策查询、人才项目申报、人才服务咨询、 人才需求收集等服务的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基地。 同时,依托“创新创业人才之家”集聚社会服务资 源,合肥市广泛开展以才智交流为主题的论坛、路演、沙 龙、报告会等活动,与海外各类人才协会密切合作交流, 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共享资源。依托合肥国际人 才城链接市场服务资源,联合优质第三方服务中介机 构,为人才提供双创辅导、成果转化、保险代理等市场服 务,打造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各具特色的高层 次人才服务体系。 吴奇 双创建设 10 10 创新园区 创新园区 编辑:晁毓山实习编辑:刘坤( 010 68667266 247 E-mail[email protected] 组版:王新明 2019.12.30 星期一 首批 33 家科创企业集中入驻 北京城市副中心“高精尖”产业发展提速 本报记者 张伟报道 本报讯 12 25 日,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党 建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市海淀区举行。据悉,这是全国 第一家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旨在加强政府和企业、企 业和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以党建促进生产力发展,推 动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北京市海淀区委副书记孟景伟在会上指出,成立中 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是为了探索加强新时 期独角兽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推动独角兽 企业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解决独角兽企业发展面临的 共性问题,以实现产业促进和科技创新有机统筹和深度 融合。这也是海淀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大创新,是党建 引领基层治理的深入实践,更是海淀区委优化营商环 境,深入推动“两新两高”战略落实落地,推动党建引领 区域创新管理格局转型迈出的坚实一步。 据了解,独角兽企业是指成立 10 年以内、估值 10 亿 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业。截至目前,北京市 82 家独角 兽企业中,海淀区就有 40 家,估值占全市的 60%小米科技、滴滴、三快在线、旷视科技、拉卡拉、贝壳 找房、融联世纪、氪空间、便利蜂、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 企业协会……首批 41 家会员以独角兽企业为主体,同 时吸纳部分已上市但曾经被列为独角兽企业的企业、部 分准独角兽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参加。 据介绍,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将推动 独角兽企业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解决独角兽企业发展 面临的共性问题,实现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双提升,促 进区域经济和科创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关村科学城独 角兽企业党建联盟承载这些功能,得到会员企业的一致 点赞。“联盟里有曾经的独角兽企业、准独角兽企业,小米曾 经是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有很多经验和 教训,作为首届会长单位,希望通过联盟,把我们的经验 分享给更多成长中的独角兽企业。”中关村科学城独角 兽企业党建联盟会长单位、小米科技代表施艳表示。 “中关村科学城是全球独角兽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 一,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很多共性的问题,以前大家 没有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联盟成立后,通过党建引 领,能让大家互通有无,更好地发展。”旷视科技代表蒋 燕说。 目前,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的“服务 包”已经准备好,包括上市、融资、海外发展、人力资源 等,各类政府机构、中介组织将主动围绕企业需求定期 提供服务,引导企业有序平稳发展,推动企业之间加强 业务合作,共同做强做大。同时推动党建联盟会员单位 中做得好的企业和个人得到更多社会认可、更多行业认 可,畅通优秀企业和员工相互交流渠道,拓宽企业参与 社会公益的途径,搭建企业贡献社会的平台。 近年来,威海高新区创新工作思路,更加注重搭建人才 干事创业的舞台,通过构建双创平台体系打造招才引智“强 磁场”,引进培养国家级特聘专家、泰山系列人才等重点人 才工程人选 200 多人次,推动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 业总产值比重达 80%以上。2018 年,威海高新区打造“双 创”平台体系的做法荣获山东省第二届人才工作创新案例 优秀案例。2019 年,威海高新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 示范基地。 威海高新区按照“高校院所育苗、政府孵化加速、企业 ( 园区) 产业化”思 路 ,支 持 4 所驻区高校共建 35 万平方米 创新创业园,培育优质初创项目,并给予资金、配套、创业 辅导等全方位支持;明确 16.3 万平方米政府孵化器功能 定位为加速,引导企业建设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专业双 创园区 40 万平方米,承接项目产业化,构建从人才初创 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的全产业链孵化载体。近 3 年园区 孵化载体面积增长 100% ,达 90 万平方米,孵化项目增长 150%,超 1000 家,其中建设省级国家级孵化器( 众创空间) 16 家,培育国家级特聘专家 3 人、泰山系列人才 17 人。 按照“园区共建、设施共 享、平台共用”思路,威海高 新区高标准打造医疗器械与 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与智能 制造两大国家级产业园,建 80 万平方米专业立体厂房, 配套研发中心、灭菌中心、人才公寓等生产生活设施,引进 工信部电子信息产品检测中心、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 检验中心等高端专业服务平台,可以为来区人才及项目提 供“厂房定制、租售灵活、拎包入住”的专业化、便利化服 务。目前,两大园区汇聚园区 80%以上高层次人才及团队, 其中仅园区内企业威高集团就入选泰山系列人才9 人,数量位 居他们山东省民营企业前列,并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 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与此同时,威海高新区积极整合三类创新平台。首先 是积极研发创新平台。实施“一企一平台”工程,威海高新区 对获批高端平台的企业给予最高300 万元资助,累计建设省级 以上企业研发平台 96 家、企业海外研发中心 20 处,实施市级 以上科技计划2000 余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75 项。 其次是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 究中心、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 众多高端服务平台,由政府主导整合高校院所及企业平台资 源,加速推进全国第一个“创新综合体”—国家(威海)区域创新 中心建设,全力打造“1+4+N”创新平台体系,项目建成后将形 成海内外人才加速汇聚的“虹吸效应”。 最后是产学研合作平台。与全国 15 所高校共建大学 创新威海联盟,引进高校技术成果转移平台 22 个,建设高 校科技创新机构 135 个,推动校企地人才双向交流、成果互 相转化,全区 95%的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长期合 作关系, 60%以上的专利授权来源于产学研合作。 王晓 沈玉荣 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成立 威海高新区 威海高新区构建 构建 双创 双创平台体系 平台体系 打造引才 打造引才 强磁场 强磁场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Dec-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编辑:晁毓山 实习编辑:刘坤(010 68667266转247 E-mail ...paper.chinahightech.com/pc/attachment/201912/30/78c83c70...合肥:“养人之城”人才吸引力凸显

12月 26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中关村

管委会和通州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张家湾设计小镇创

新中心入驻企业签约活动,首批 33 家科技创新企业集

中入驻北京城市副中心,并在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

安家落户,中关村(通州)城市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来建筑设计院也正

式揭牌。

谋划宏伟蓝图打造副中心产业发展新高地

2018年 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副中

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确定北

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定位是:要坚持聚焦行政办公、商务服

务、文化旅游三大主导功能,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带动非首

都功能疏解,承接吸纳创新资源要素。

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是中关村管委会和通州区在

副中心联合打造的首个城市科技和创新设计特色产业

园。双方将以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等重点区域为

载体,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创新之城、活力之城、高质

量发展之城。

首批入驻企业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民生服务和

城市新兴产业,集中在智慧城市、软件信息、人工智能、虚

拟现实、机器人、创新设计等多个领域,为副中心产业高

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

院作为中国建筑设计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同时具备科技

创新和文化创新属性,将整建制落户张家湾设计小镇创

新中心,对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

的引领作用

入驻企业可享受最高5000万元政策支持

活动现场发布了《支持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城市

科技与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关村管委会和通

州区将联合从产业项目落地、房租补贴、住房配套、研发合

作、创新平台建设、企业孵化、示范应用、人才落户、子女入

学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政策支持有三大亮点。一是覆盖

全。政策的支持对象实现从园区建设发展、项目落地发展、

企业创新发展全流程覆盖。二是支持专。始终围绕引导创

新资源集聚、促进产业项目落地、加快城市科技与创意设计

产业发展,针对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瓶颈

问题形成具体支持措施。三是力度大。支持资金由市级财

政和通州区财政共同安排,充分体现市区两级政府打造张

家湾设计小镇起步区产业发展生态、促进北京城市副中心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度和决心。比如,城市科技企业面向

副中心建设以及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开展重

大前沿技术产品的示范应用,最高可获得 2000万元的资金

支持;同一单位同一年度通过本措施获得的各项支持资金

累计不超过5000万元。

提升“高精尖”产业发展能力促进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据悉,下一步,中关村管委会和通州区将以全面提升

中关村通州园“高精尖”产业发展能力为抓手,围绕空间

聚焦、产业聚焦、资源聚焦和政策聚焦,进一步促进副中

心高质量发展。

在空间聚焦方面,优先发展张家湾、西集和运河三

个组团,按照分园产业定位,加强空间整合利用,促进空

间形态与产业业态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张家湾设计小

镇和西集网安园建设,探索闲置楼宇、腾退空间盘活利

用和升级改造新路径,推动壹至贰处面积较大的闲置厂

房实现转型升级,打造有副中心特色、有中关村特色的

产业园区。

在产业聚焦方面,面向城市科技产业应用环节、创

新设计产业高端环节、网络安全重点关键环节,吸引一

批能形成产业链的、成长性好的企业在副中心落地。强

化中关村优质溢出项目推介导入,编制完成《中关村城

市科技产业链图谱及典型企业目录》和《面向副中心的

重点导入企业目录》,聚焦重点领域,梳理头部企业,加

快高端资源要素集聚,打造产业创新生态。

在资源聚焦方面,围绕提升通州园高精尖产业发展

能力,支持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在通州园聚集,

促进产业开放协同创新。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支持和帮

助通州园引入适配度高的产业运营服务机构,强化溢出

资源承接功能,增强园区规划研究能力、产业生态打造

能力和资源链接能力。

在政策聚焦方面,结合副中心产业发展定位和现

状,在落实好《支持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城市科技

与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基础上,研究制定

支持重点企业落地副中心的“一企一策+服务包”的专

项政策,发挥好专班企业服务职能,及时协调解决企业

落地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应用场景供需对

接,完善园区配套政策,提升产业发展的吸引力,实现副

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创上市公司进河北

支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

本报讯 近日,在石家庄市举办的“科创上市公司进

河北”培训对接会上,来自生物医学、互联网、企业信息化

等科创板和主板上市公司负责人、行业专家,与近百家河

北科技企业围绕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难题展开讨

论,同时开展技术、产业和资本对接。

河北省科技厅副厅长郭玉明表示,河北省毗邻京津,

地理位置优越,科技成果丰厚,但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

技术交易总额有较大差距,技术转移体系不健全、科技成

果转移转化效率低、科技成果供给质量不够高等问题仍

比较突出。

专家建议,作为科技企业,第一,要明确公司定位,抓

住核心技术,围绕技术创新这一突破口发展主营业务,突

出科创板的“科”字。第二,在企业管理方面,要真正做到

高标准严要求,科学规划企业发展方向,规范企业各项管

理制度,对标上市公司,有效提升综合管理能力。第三,

要合理调整企业股权结构,规避利益输送、暗箱操作等敏

感问题。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科技成果转化正

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核心内容,是创新驱动发展的

重要环节。在此背景下,专家建议科技企业要借力政府

支持政策,充分利用政府部门在科技项目、税收优惠、资

金支持等方面的奖励机制,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发展。 冯维健 王民

石嘴山进入“一枚印章管审批”时代

本报讯 近日,在石嘴山市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

窗口,石嘴山市农特产品街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胡

雪飞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盖有“石嘴山市审批服务管

理局行政审批专用章”的营业执照。这是石嘴山市审批

服务管理局正式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后核发的第一份

营业执照,这也意味着石嘴山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

革迈出实质性一步,进入了“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新时

代。

据了解,今年以来,石嘴山市把深化相对集中行政

许可权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相对集

中行政审批权限、创新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对传统

意义上的行政管理框架进行重塑,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

政府职能转变。日前,石嘴山市发改委、工信局等 12个

部门的81项事权已划转至市审批服务管理局集中行使,

19枚印章合并为1枚,审批事项由“分环节流转”变为“一

体化循环”,行政审批流程实现了大幅“瘦身”。

石嘴山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局长刘强说,这次改革通

过整合审批职责、机构编制、审批人员,将相关部门的审

批服务职权划转至市审批局集中行使,大幅提升了行政

审批效能,改变了“多部门审批、多环节流转、多头跑路”

现状,促使审批周期由长变短、办理环节由繁变简、申报

材料由厚变薄,使各部门职能由“审批式管理”向“监管

式服务”转变,让群众少跑路、项目快落地、审批更透

明。 朱凤玲 兰建勇

合肥:“养人之城”人才吸引力凸显

本报讯 近日从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获悉,合肥市人才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将启动招标,为高

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优质资源,打造更有吸引力

的“养人之城”。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合肥市陆

续推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实施基层成长计划、拓宽人

才能力提升渠道、加强创业资金扶持、加大安居保障力

度等一系列人才新政,不断营造更加优良的就业环境、

创业环境、科研环境,进一步吸引支持各类人才来肥创

新创业,2018年合肥市新增落户高校毕业生及技能人才

近10万人,“养人之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凸显。

今后将发挥合肥高新区管辖的合肥国际人才城优

势,打造政务能力集中、公信力强、双创服务全覆盖、大

数据平台、安全保密建设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并且依托

“合肥国际人才网”“人才综合服务窗口”整合政务服务资

源,打造集人才政策查询、人才项目申报、人才服务咨询、

人才需求收集等服务的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基地。

同时,依托“创新创业人才之家”集聚社会服务资

源,合肥市广泛开展以才智交流为主题的论坛、路演、沙

龙、报告会等活动,与海外各类人才协会密切合作交流,

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共享资源。依托合肥国际人

才城链接市场服务资源,联合优质第三方服务中介机

构,为人才提供双创辅导、成果转化、保险代理等市场服

务,打造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各具特色的高层

次人才服务体系。 吴奇

双创建设

1010 创新园区创新园区■ 编辑:晁毓山 实习编辑:刘坤(010)68667266转247 E-mail:[email protected] ■组版:王新明

2019.12.30 星期一

首批33家科创企业集中入驻

北京城市副中心“高精尖”产业发展提速▶ 本报记者 张伟报道

本报讯 12 月 25 日,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党

建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市海淀区举行。据悉,这是全国

第一家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旨在加强政府和企业、企

业和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以党建促进生产力发展,推

动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北京市海淀区委副书记孟景伟在会上指出,成立中

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是为了探索加强新时

期独角兽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推动独角兽

企业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解决独角兽企业发展面临的

共性问题,以实现产业促进和科技创新有机统筹和深度

融合。这也是海淀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大创新,是党建

引领基层治理的深入实践,更是海淀区委优化营商环

境,深入推动“两新两高”战略落实落地,推动党建引领

区域创新管理格局转型迈出的坚实一步。

据了解,独角兽企业是指成立 10 年以内、估值 10 亿

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业。截至目前,北京市 82 家独角

兽企业中,海淀区就有 40 家,估值占全市的 60%。

小米科技、滴滴、三快在线、旷视科技、拉卡拉、贝壳

找房、融联世纪、氪空间、便利蜂、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

企业协会……首批 41 家会员以独角兽企业为主体,同

时吸纳部分已上市但曾经被列为独角兽企业的企业、部

分准独角兽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参加。

据介绍,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将推动

独角兽企业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解决独角兽企业发展

面临的共性问题,实现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双提升,促

进区域经济和科创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关村科学城独

角兽企业党建联盟承载这些功能,得到会员企业的一致

点赞。“联盟里有曾经的独角兽企业、准独角兽企业,小米曾

经是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有很多经验和

教训,作为首届会长单位,希望通过联盟,把我们的经验

分享给更多成长中的独角兽企业。”中关村科学城独角

兽企业党建联盟会长单位、小米科技代表施艳表示。

“中关村科学城是全球独角兽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

一,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很多共性的问题,以前大家

没有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联盟成立后,通过党建引

领,能让大家互通有无,更好地发展。”旷视科技代表蒋

燕说。

目前,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的“服务

包”已经准备好,包括上市、融资、海外发展、人力资源

等,各类政府机构、中介组织将主动围绕企业需求定期

提供服务,引导企业有序平稳发展,推动企业之间加强

业务合作,共同做强做大。同时推动党建联盟会员单位

中做得好的企业和个人得到更多社会认可、更多行业认

可,畅通优秀企业和员工相互交流渠道,拓宽企业参与

社会公益的途径,搭建企业贡献社会的平台。

近年来,威海高新区创新工作思路,更加注重搭建人才

干事创业的舞台,通过构建双创平台体系打造招才引智“强

磁场”,引进培养国家级特聘专家、泰山系列人才等重点人

才工程人选 200多人次,推动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

业总产值比重达 80%以上。2018 年,威海高新区打造“双

创”平台体系的做法荣获山东省第二届人才工作创新案例

优秀案例。2019年,威海高新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

示范基地。

威海高新区按照“高校院所育苗、政府孵化加速、企业

(园区)产业化”思路,支持 4 所驻区高校共建 35 万平方米

创新创业园,培育优质初创项目,并给予资金、配套、创业

辅导等全方位支持;明确 16.3 万平方米政府孵化器功能

定位为加速,引导企业建设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专业双

创园区 40 万平方米,承接项目产业化,构建从人才初创

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的全产业链孵化载体。近 3 年园区

孵化载体面积增长 100%,达 90 万平方米,孵化项目增长

150%,超 1000 家,其中建设省级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6 家,培育国家级特聘专家 3 人、泰山系列人才 17 人。

按照“园区共建、设施共

享、平台共用”思路,威海高

新区高标准打造医疗器械与

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与智能

制造两大国家级产业园,建

设 80万平方米专业立体厂房,

配套研发中心、灭菌中心、人才公寓等生产生活设施,引进

工信部电子信息产品检测中心、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

检验中心等高端专业服务平台,可以为来区人才及项目提

供“厂房定制、租售灵活、拎包入住”的专业化、便利化服

务。目前,两大园区汇聚园区80%以上高层次人才及团队,

其中仅园区内企业威高集团就入选泰山系列人才9人,数量位

居他们山东省民营企业前列,并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

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与此同时,威海高新区积极整合三类创新平台。首先

是积极研发创新平台。实施“一企一平台”工程,威海高新区

对获批高端平台的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累计建设省级

以上企业研发平台96家、企业海外研发中心20处,实施市级

以上科技计划2000余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75项。

其次是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

究中心、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

众多高端服务平台,由政府主导整合高校院所及企业平台资

源,加速推进全国第一个“创新综合体”—国家(威海)区域创新

中心建设,全力打造“1+4+N”创新平台体系,项目建成后将形

成海内外人才加速汇聚的“虹吸效应”。

最后是产学研合作平台。与全国 15 所高校共建大学

创新威海联盟,引进高校技术成果转移平台 22个,建设高

校科技创新机构 135个,推动校企地人才双向交流、成果互

相转化,全区 95%的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长期合

作关系,60%以上的专利授权来源于产学研合作。

▶ 王晓 沈玉荣

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成立

威海高新区威海高新区::构建构建““双创双创””平台体系平台体系 打造引才打造引才““强磁场强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