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 - epaper.cqcb.com€¦ · 概念作文大赛中,她又是一等奖的30位得主之 一。...

1
娱体汇 2019年11月1日 星期五 主编 赵本春 责编 黎伟 视觉 胡颖 但雯婷 责校 刘玛利 12 10月27日午后,阳光穿透云层,一缕缕洒在江北嘴嘉陵江边的景观平台上,第十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盛典的红毯已 经铺好……刘慈欣、韩松、何夕、王晋康,中国科幻新生代“四大天王”最先踏上红毯,星云奖组委会主席陈楸帆紧随其后。 身着浅蓝色大衣的郝景芳从红毯上走过来时,记者并没能第一时间认出她来。这一刻,郝景芳更像一位邻家女孩:浅浅 的微笑挂在脸上,走到签名墙前签名,转身面向镜头,一系列动作尽显温婉。 但,中国第二位“雨果奖”得主就像一张标签,让郝景芳站到高亮的聚光灯下已有三年。记者和她的对谈显然也因此而 起,只是镜头里的她依然平静、自然得像一汪湖水…… 遇见 正常打卡上班、每天只睡5小时、专门安排写作时间…… 科幻作家郝景芳的生活 其实一点也不科幻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今年首次来到山城 重庆免费展出。10月30日,经过展期延长后,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油画展区和雕塑展区 的展览完美落幕。 2020 年“全国美术高峰论坛”又将首次落 户重庆。为何美术界盛会如此青睐重庆?让我 们来听听专家、艺术家都是怎么说的。 “这是对重庆美术的肯定” 重庆能够同时获得两大展区的承办,中国 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美协主席、四川美术 学院院长庞茂琨认为:“首先是近年来,重庆的 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建成了重庆美术馆、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大批文化设施,为全国 美展来渝举办创造了条件。另外,这更是对重 庆美术本身影响力的肯定。” 庞茂琨说:“作为中国美术重镇,重庆一直 是中国西南非常有代表性的城市,对西部有着 重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据不完全统计,在已举办的历届全国美展 中( 从 1980 年五届美展始) ,重庆参加全国美展 共获得金奖作品4件、银奖18件、铜奖33件、优 秀奖150件,入选作品近1000余件。在本届全 国美展中,重庆的艺术家们则创下了参加全国 美展的最好成绩。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重庆组委 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重庆市美术家协会 秘书长魏东告诉记者,重庆艺术家在本届全国 美展中已经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包括油画、雕 塑、陶艺、艺术设计、综合材料等共有 7 件作品 被评为获奖提名作品,将参与最终的金银铜奖 角逐,同时还有37件作品被评为进京作品,获 奖提名和进京作品都将参加 12 月 19 日在中国 美术馆举行的展览。 “一次将进入美术史的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组委会副主任吴为山谈到重 庆承办全国美展雕塑展区展览时认为,重庆的 雕塑一直闻名全国,“整个山城就是一座雕塑。 相信全国美展雕塑展区在重庆吸引到那么多艺 术家来观展、相互学习,肯定会一定程度上推动 中国美术发展。” 著名理论家、批评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 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则告诉 记者,本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区展览在重庆、在川 美美术馆举行,特别有历史意义。“川美油画上 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让重庆成为了油画重 镇,川美所建立的油画对于新时期油画艺术来 说是标志性的,也是一个时代的最高水平。今 天能在重庆、在川美举办全国美展油画展,无疑 是对川美油画的肯定,这是很有历史意义的,也 是一次将进入美术史的展览。”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 工看来,重庆的艺术家们将追求写实性和讲究 诗意做到了统一。 “重庆艺术家总是力求通过作 品还原现实生活,表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 受。特别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川 美涌现出的以罗中立为代表的一批青年艺术家 的作品,更是把这种写实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郑工说: “同时重庆美术的另一大特点是相当讲 究诗意,习惯于把人物诗意化,进而摆脱对某种 风格化语言的依赖,更好表达现实题材中的人 物精神。艺术作品通过诗意化的表达,让作品 更为直观感人。”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孔令强 雨果奖得主 “好处是让我认识了更多的人” 有些暗的颁奖现场突然亮起了一道光,它 跟着郝景芳一路从嘉宾席到了舞台中央。另一 侧,第十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主席陈楸帆 正在念着颁奖词:“你( 获得“雨果奖” )为中国科 幻人争了光,为中国争了光。我们为你骄傲,为 了表达中国科幻人对你的敬意,特授予你中国 科幻最高成就奖,颁发科幻星云特等功勋章。” 接过勋章,郝景芳一边连称有点愧不敢当, 一边笑着说:“这感觉像个退休奖啊( 大笑 )。”玩 笑留在舞台上开过就算了,走下来她才正经地 敞开了心扉。就像她多年前说过的那样,获得 “雨果奖”在她心里并没有大众、媒体看得那么 重要和特别。“得奖本身让我认识了更多的人, 这是肯定的。”郝景芳说,不可否认的是更多的 人是因为“雨果奖”才听说了她的写作。 “但如果真要说得奖前后我自己感受的变 化,其实不算大。间接好处可能更多一些吧。 比如更多的出版社来找我了,我想要出书也方 便多了。”她笑言,之前她还真有过想出书找不 到出版社的时候。 自称“学渣” “文理科其实是有共通的核心的” 过去三年间,因摘得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 “雨果奖”而一夜爆红的郝景芳,自然“根根底 底”都被挖了个遍。其中,有一个关键词格外显 眼:清华学渣。 能考上清华物理系还自称“学渣”,这还不 算郝景芳最“气人”的地方。2002 年,第四届新 概念作文大赛中,她又是一等奖的30位得主之 一。 接下来的对话,郝景芳极好地展现了自己 文理贯通的思辨能力。“( 文理科 )都学好,我觉 得还是方法问题,这里面是有共通的核心的。” 郝景芳说,做一件事就像面对一棵大树,你不能 陷到树叶中去,而是要找到树干。“理科包含的 科学学科的思维方法就是‘树干’,这是底层能 力;但同时人文学科里面的无论是文学,还是历 史艺术创作,也能提炼出思想、方法,它也是‘树 干’。”在郝景芳看来,它们之间就是清晰地可以 互通的。“相反,‘树叶’是各种各样的。而咱们 很多时候的学习都不是去学提炼出思想,而是 一味地追究细节、细节,这样孩子就不可能找到 共通的思维方法。” 郝景芳歪了歪脑袋,继续举例说:“比如物 理的结构性思维对写小说、带领团队做管理都 有帮助;同时,文艺创作也不是有些人想象的一 拍脑袋就行。从小说的基本结构方法,写剧本、 画画的构图等等这些偏文科的文艺创作都是有 思维方法的。觉得灵感是一拍脑门就来了,这 真是大家对文艺创作最大的误解。哪怕是基于 现实的非虚构写作也是有很深的方法论的。” 艰辛创业者 目前主要致力于儿童通识教育 在更多大众媒体上,“雨果奖”就像一阵风 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但网友、读者会有些惊 讶地发现,到了 2017 年,郝景芳的名字开始频 频出现在教育、财经新闻的字里行间。“晴晴妈” “童行学院”创始人成了她的新身份。 郝景芳目前放在事业上的精力首要部分就 是分给了“童行学院”。在她的规划中,这是一 个致力于儿童通识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 程,最初缘起就是郝景芳自己对女儿“晴晴”的 教育。“我是怎么教女儿晴晴的,我们在网上出 售的课程就是怎么教的。”郝景芳说,“童行学 院”涉及的科学、人文、艺术、思维等等领域的课 程,女儿晴晴都是第一个用户。 “童行学院”创立过程中,组建团队、募集资 金、寻求经验、市场调研,几乎每一样都是郝景 芳在亲力亲为。她希望帮孩子们完成的是公立 教育课程之外知识面、视野上的开拓,以及她格 外重视的思维能力训练。其中像启蒙课就是郝 景芳自己写的,她会为孩子依次讲解“我是谁” 包含人类、人体、食物、衣服等知识 )、“我在哪” 包括中国、地球、太阳、宇宙等地理科学常识 )、 “世界是什么样”( 包括森林、沙漠、极地、天空等 地理知识 )、“世界的过去与未来”( 包含时间、进 化、文明、未来等历史、物理、天文等知识 )。 精力旺盛者 大多数时候每天只睡 5 个小时 斩获“雨果奖”之后,各种合作、邀约纷至沓 来,但郝景芳自觉对自己的日常影响并不大。 “首先我不是职业作家,一直以来我的写作习惯 都是利用早晨或晚上的时间,另外每周会专门 安排一天用来写作。”写作进度也不会强求,凭 自己感觉的顺畅程度,写到哪里算哪里。 除此之外,郝景芳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 “童行学院”和科幻工作室的日常运营上。“白 天我和普通上班族一样,都是正常上班。即便 有很多邀约,需要谈的也是正常工作。”但让记 者吃惊的是,在郝景芳自曝的作息时间表里, 她每天留给自己的睡觉时间一般只有 5 个小 时,差不多从她大一开始就是这样了。“正常的 话,我会 11 点睡,第二天早上 5 点前起床。如 果工作忙,凌晨2点左右睡,我可以睡到早上6 点。” 郝景芳笑称,自己觉得少睡觉是人生必须 做到的,“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多做一些自己喜欢 做的事啊。”并且,郝景芳还有一个有趣的习惯, “我不会专门花时间来吃饭。要么是工作餐(指 一边吃饭一边处理工作),要么就是必须得同时 做点什么。” 科幻的未来 科幻“出圈”关键在于跨界合作 走下舞台,郝景芳跟记者感叹的是,星云奖 走过十年确实是了不起的成就,但也不能忽视 的是科幻确实小圈子现象严重。“还是要靠作品 来说话,但在创作方式上应该多注意。”郝景芳 举例说,你看现在的 B 站( 哔哩哔哩 )、抖音和微 博其实已经有了大量科幻的内容,“科幻‘出圈’ 还是要靠大众语言来交流、沟通,还有跨界合 作。” 郝景芳透露,本月自己会有科幻的音频节 目上线,12月则是短视频节目。郝景芳给这个 项目起的名字叫“打开折叠宇宙,看见跨界未 来”。“这些努力就是用其他圈子熟悉的方式来 沟通,讲科幻。封闭的世界就一个独立的小宇 宙,不打通就会越来越封闭。” 在创作方面,郝景芳也留意到了近年的科 幻文学似乎都从探索宇宙开始转向关注人类自 身。“还是(因为)科学技术上没有出现大突破 吧。”郝景芳说,可以说人类的基础科学、宇航科 技近些年都没有出现突破性进展。“当下的科技 也就能让人类最多可以去一下太阳系的行星, 走不太远。”相反,人类科技发展已经转变到了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因编辑上了,社会关注 自然会变。不过,郝景芳还是透露,自己明年出 版的全新长篇小说《文明之远》,依然聚焦的是 宇宙科幻,同时会涉及考古情节。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全国美展油画展区和雕塑展区才落幕,2020年“全国美术高峰论坛”又将首次来渝 美术界盛会为何青睐重庆?专家们这么说 郝景芳,1984 年 7 月出生, 著名科幻小说作家。 2002年获第四届新概念作 文大赛一等奖。2006年,毕业于 清 华 大 学 物 理 系 ,2006—2008 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 心,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毕业。 2016 年 8 月,郝景芳的小说 《北京折叠》获得了全球公认的科 幻艺术界最高奖“第74届世界科 幻协会雨果奖”。这是继刘慈欣 的《三体》之后中国作家第二次获 得该奖项。 大咖档案 郝景芳接受采访。 上游新闻记者高科摄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观展现场。 上游新闻记者 高科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遇见 - epaper.cqcb.com€¦ · 概念作文大赛中,她又是一等奖的30位得主之 一。 接下来的对话,郝景芳极好地展现了自己 文理贯通的思辨能力。“(文理科)都学好,我觉

娱体汇2019年11月1日 星期五 主编 赵本春 责编 黎伟 视觉 胡颖 但雯婷 责校 刘玛利

12

10月27日午后,阳光穿透云层,一缕缕洒在江北嘴嘉陵江边的景观平台上,第十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盛典的红毯已经铺好……刘慈欣、韩松、何夕、王晋康,中国科幻新生代“四大天王”最先踏上红毯,星云奖组委会主席陈楸帆紧随其后。

身着浅蓝色大衣的郝景芳从红毯上走过来时,记者并没能第一时间认出她来。这一刻,郝景芳更像一位邻家女孩:浅浅的微笑挂在脸上,走到签名墙前签名,转身面向镜头,一系列动作尽显温婉。

但,中国第二位“雨果奖”得主就像一张标签,让郝景芳站到高亮的聚光灯下已有三年。记者和她的对谈显然也因此而起,只是镜头里的她依然平静、自然得像一汪湖水……

遇见大咖

正常打卡上班、每天只睡5小时、专门安排写作时间……

科幻作家郝景芳的生活其实一点也不科幻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今年首次来到山城重庆免费展出。10月30日,经过展期延长后,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油画展区和雕塑展区的展览完美落幕。

2020年“全国美术高峰论坛”又将首次落户重庆。为何美术界盛会如此青睐重庆?让我们来听听专家、艺术家都是怎么说的。

“这是对重庆美术的肯定”重庆能够同时获得两大展区的承办,中国

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美协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认为:“首先是近年来,重庆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建成了重庆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大批文化设施,为全国美展来渝举办创造了条件。另外,这更是对重庆美术本身影响力的肯定。”

庞茂琨说:“作为中国美术重镇,重庆一直是中国西南非常有代表性的城市,对西部有着重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据不完全统计,在已举办的历届全国美展中(从1980年五届美展始),重庆参加全国美展共获得金奖作品4件、银奖18件、铜奖33件、优秀奖150件,入选作品近1000余件。在本届全国美展中,重庆的艺术家们则创下了参加全国美展的最好成绩。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重庆组委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魏东告诉记者,重庆艺术家在本届全国美展中已经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包括油画、雕

塑、陶艺、艺术设计、综合材料等共有7件作品被评为获奖提名作品,将参与最终的金银铜奖角逐,同时还有37件作品被评为进京作品,获奖提名和进京作品都将参加12月19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展览。

“一次将进入美术史的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组委会副主任吴为山谈到重

庆承办全国美展雕塑展区展览时认为,重庆的雕塑一直闻名全国,“整个山城就是一座雕塑。相信全国美展雕塑展区在重庆吸引到那么多艺术家来观展、相互学习,肯定会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美术发展。”

著名理论家、批评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则告诉记者,本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区展览在重庆、在川美美术馆举行,特别有历史意义。“川美油画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让重庆成为了油画重镇,川美所建立的油画对于新时期油画艺术来说是标志性的,也是一个时代的最高水平。今天能在重庆、在川美举办全国美展油画展,无疑是对川美油画的肯定,这是很有历史意义的,也是一次将进入美术史的展览。”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工看来,重庆的艺术家们将追求写实性和讲究诗意做到了统一。“重庆艺术家总是力求通过作品还原现实生活,表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特别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川美涌现出的以罗中立为代表的一批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更是把这种写实性体现得淋漓尽致。”郑工说:“同时重庆美术的另一大特点是相当讲究诗意,习惯于把人物诗意化,进而摆脱对某种风格化语言的依赖,更好表达现实题材中的人物精神。艺术作品通过诗意化的表达,让作品更为直观感人。”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孔令强

雨果奖得主“好处是让我认识了更多的人”

有些暗的颁奖现场突然亮起了一道光,它跟着郝景芳一路从嘉宾席到了舞台中央。另一侧,第十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主席陈楸帆正在念着颁奖词:“你(获得“雨果奖”)为中国科幻人争了光,为中国争了光。我们为你骄傲,为了表达中国科幻人对你的敬意,特授予你中国科幻最高成就奖,颁发科幻星云特等功勋章。”

接过勋章,郝景芳一边连称有点愧不敢当,一边笑着说:“这感觉像个退休奖啊(大笑)。”玩笑留在舞台上开过就算了,走下来她才正经地敞开了心扉。就像她多年前说过的那样,获得

“雨果奖”在她心里并没有大众、媒体看得那么重要和特别。“得奖本身让我认识了更多的人,这是肯定的。”郝景芳说,不可否认的是更多的人是因为“雨果奖”才听说了她的写作。

“但如果真要说得奖前后我自己感受的变化,其实不算大。间接好处可能更多一些吧。比如更多的出版社来找我了,我想要出书也方便多了。”她笑言,之前她还真有过想出书找不到出版社的时候。

自称“学渣”“文理科其实是有共通的核心的”

过去三年间,因摘得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而一夜爆红的郝景芳,自然“根根底底”都被挖了个遍。其中,有一个关键词格外显眼:清华学渣。

能考上清华物理系还自称“学渣”,这还不算郝景芳最“气人”的地方。2002年,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她又是一等奖的30位得主之一。

接下来的对话,郝景芳极好地展现了自己文理贯通的思辨能力。“(文理科)都学好,我觉得还是方法问题,这里面是有共通的核心的。”郝景芳说,做一件事就像面对一棵大树,你不能陷到树叶中去,而是要找到树干。“理科包含的科学学科的思维方法就是‘树干’,这是底层能力;但同时人文学科里面的无论是文学,还是历史艺术创作,也能提炼出思想、方法,它也是‘树干’。”在郝景芳看来,它们之间就是清晰地可以互通的。“相反,‘树叶’是各种各样的。而咱们很多时候的学习都不是去学提炼出思想,而是

一味地追究细节、细节,这样孩子就不可能找到共通的思维方法。”

郝景芳歪了歪脑袋,继续举例说:“比如物理的结构性思维对写小说、带领团队做管理都有帮助;同时,文艺创作也不是有些人想象的一拍脑袋就行。从小说的基本结构方法,写剧本、画画的构图等等这些偏文科的文艺创作都是有思维方法的。觉得灵感是一拍脑门就来了,这真是大家对文艺创作最大的误解。哪怕是基于现实的非虚构写作也是有很深的方法论的。”

艰辛创业者目前主要致力于儿童通识教育

在更多大众媒体上,“雨果奖”就像一阵风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但网友、读者会有些惊讶地发现,到了2017年,郝景芳的名字开始频频出现在教育、财经新闻的字里行间。“晴晴妈”

“童行学院”创始人成了她的新身份。郝景芳目前放在事业上的精力首要部分就

是分给了“童行学院”。在她的规划中,这是一个致力于儿童通识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最初缘起就是郝景芳自己对女儿“晴晴”的教育。“我是怎么教女儿晴晴的,我们在网上出售的课程就是怎么教的。”郝景芳说,“童行学院”涉及的科学、人文、艺术、思维等等领域的课程,女儿晴晴都是第一个用户。

“童行学院”创立过程中,组建团队、募集资金、寻求经验、市场调研,几乎每一样都是郝景芳在亲力亲为。她希望帮孩子们完成的是公立教育课程之外知识面、视野上的开拓,以及她格外重视的思维能力训练。其中像启蒙课就是郝景芳自己写的,她会为孩子依次讲解“我是谁”(包含人类、人体、食物、衣服等知识)、“我在哪”(包括中国、地球、太阳、宇宙等地理科学常识)、“世界是什么样”(包括森林、沙漠、极地、天空等地理知识)、“世界的过去与未来”(包含时间、进化、文明、未来等历史、物理、天文等知识)。

精力旺盛者大多数时候每天只睡5个小时

斩获“雨果奖”之后,各种合作、邀约纷至沓来,但郝景芳自觉对自己的日常影响并不大。

“首先我不是职业作家,一直以来我的写作习惯都是利用早晨或晚上的时间,另外每周会专门安排一天用来写作。”写作进度也不会强求,凭

自己感觉的顺畅程度,写到哪里算哪里。除此之外,郝景芳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

“童行学院”和科幻工作室的日常运营上。“白天我和普通上班族一样,都是正常上班。即便有很多邀约,需要谈的也是正常工作。”但让记者吃惊的是,在郝景芳自曝的作息时间表里,她每天留给自己的睡觉时间一般只有5个小时,差不多从她大一开始就是这样了。“正常的话,我会11点睡,第二天早上5点前起床。如果工作忙,凌晨2点左右睡,我可以睡到早上6点。”

郝景芳笑称,自己觉得少睡觉是人生必须做到的,“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啊。”并且,郝景芳还有一个有趣的习惯,

“我不会专门花时间来吃饭。要么是工作餐(指一边吃饭一边处理工作),要么就是必须得同时做点什么。”

科幻的未来科幻“出圈”关键在于跨界合作

走下舞台,郝景芳跟记者感叹的是,星云奖走过十年确实是了不起的成就,但也不能忽视的是科幻确实小圈子现象严重。“还是要靠作品来说话,但在创作方式上应该多注意。”郝景芳举例说,你看现在的B站(哔哩哔哩)、抖音和微博其实已经有了大量科幻的内容,“科幻‘出圈’还是要靠大众语言来交流、沟通,还有跨界合作。”

郝景芳透露,本月自己会有科幻的音频节目上线,12月则是短视频节目。郝景芳给这个项目起的名字叫“打开折叠宇宙,看见跨界未来”。“这些努力就是用其他圈子熟悉的方式来沟通,讲科幻。封闭的世界就一个独立的小宇宙,不打通就会越来越封闭。”

在创作方面,郝景芳也留意到了近年的科幻文学似乎都从探索宇宙开始转向关注人类自身。“还是(因为)科学技术上没有出现大突破吧。”郝景芳说,可以说人类的基础科学、宇航科技近些年都没有出现突破性进展。“当下的科技也就能让人类最多可以去一下太阳系的行星,走不太远。”相反,人类科技发展已经转变到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因编辑上了,社会关注自然会变。不过,郝景芳还是透露,自己明年出版的全新长篇小说《文明之远》,依然聚焦的是宇宙科幻,同时会涉及考古情节。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全国美展油画展区和雕塑展区才落幕,2020年“全国美术高峰论坛”又将首次来渝

美术界盛会为何青睐重庆?专家们这么说

郝景芳,1984年 7月出生,著名科幻小说作家。

2002年获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06—200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毕业。

2016年8月,郝景芳的小说《北京折叠》获得了全球公认的科幻艺术界最高奖“第74届世界科幻协会雨果奖”。这是继刘慈欣的《三体》之后中国作家第二次获得该奖项。

大咖档案

郝景芳接受采访。上游新闻记者高科摄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观展现场。 上游新闻记者 高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