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近日, 中 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

13
Na osnovu clana 31 . i 53. Zakona o uredenju prostora i izgradnji objekata ("Siuzbeni list CG", br. 51/08,40/10, 34/11 , 40/11 , 47/11 , 35/13 i 39/13) i clana 72. Statuta Glavnog grada ("Siuzbeni list RCG - propisi", br. 28/06 i "Siuzbeni list CG - opstinski propisi", br. 39/10 i i Programa uredenja prostora Glavnog grada - Podgorice za 2014.goainu (,Siuzbeni list CG - opstinski propisi", broj 39/13), Gradonacelnik Glavndg grada- Podgorice, denio je- ODLUKU 0 IZRADIIZMJENA I DOPUNA DETALJNOG URBANISTICKOG PLANA ,MURTOVINA" U PODGORICI Clan 1. Pristupa se izradi lzmjena i dopuna Detaljnog urban·stickog plana "Murtovina" u Podgorici ("Siuzbeni list SRCG- opstinski propisi", broj 038/90-984), u daljem tekstu: lzmjene i dopune Plana. Clan 2. lzmjenama i dopunama Plana obuhvaceno je podrucje povriine cca 128 ha. Granice zahvata su definisane grafickim prilogom Odluke - skicom, kao i sledecim koordinatama tacaka: 6607705.37 4702831.75 6607700.41 4702839.20 6607693.00 4702849.46 6607680.51 4702860.57 6607672.33 4702865.92 6607644.77 4702876.54 6607632.28 4702884.82 6607619.90 4702896.34 6607605.44 4702912.65 6607604.69 4702941.11 6607637.71 4702950.29 Clan 3. Finansijska sredstva potrebna za izradu lzmjena i dopuna Plana i pripremne poslove predvidaju se u iznosu od 15 000 €, koja ce obezbijediti Glavni grad Podgorica. Clan 4. I lzrada lzmjena i dopuna Plana uradice se u roku od 130 dana i to: pripremni poslovi na izradi lzmjena i dopuna Plana .................... 10 dana

Upload: others

Post on 11-Sep-2019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月 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近日, 中 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 …paper.jyb.cn/zgjyb/images/2015-12/01/02/pinglunc01c.pdf · 主编:张树伟 编辑:杨国营

新闻 评论·2015 年 12 月1 日 星期二 02主编:张树伟 编辑:杨国营 张贵勇 设计:丁京红 校对: 郭诚德

电话: 010-82296506� 邮箱: [email protected]

未来5年, 还应加大对贫困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扶持力度, 基于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协调发展这一基本战略, 实现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两条腿走路”。

国考冷热不能仅凭数据说话

■文峰

昨日下午5时, 2016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落下帷幕。 2016年国考计划招录2.7万余人, 比去年增加5000多个招录名额, 最终有139.46万人通过审核成功报考, 竞争比约50:1, 低于往年的58:1, 因此本次国考也被称为“最好考的国考”。

今年在参加国考的“千军万马” 中, 有多少人还在追逐所谓的“铁饭碗”, 我们不

得而知。 不过, 招考人数创历史新高, 但平均竞争比却是5年来最低, 这是本次国考的一大特点。 单从这个数据来看, 也许有人会说, 今年国考是5年来最不热的一年。 然而,笔者以为, 如果仅从招考和报考人数这个角度去看国考的冷热, 其实并没有多大解读价值。

原因有这么几点。 其一, 与往年一样,在参加考试的群体中, 有不少人在“打酱油”。 这些人拉高了国考的议论热度。 也就是说, 对比的数据本就存在虚的成分。 其二, 今年部分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招录门槛提升了 ,比如有的要求有基层经验、有的有专业限制, 这使得一些职位看起来很冷, 可这并不代表人们不想报。 其三,与往年相比, 本次国考招录规定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即首次仅面向体制外人员。

这必然会影响报考人数。 其四, 在大的就业背景之下, 与其说大学生向往公务员饭碗,不如说他们在找工作的压力下, 从众地进行了更多的职业选择。

故而, 在数据框架内, 从纵向角度去分析国考冷热, 可能并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 国考热与冷背后存在很多心理, 它们是难以通过数据体现的。

毫无疑问, 人们持续热议国考, 实际指向的核心问题是公务员的待遇。 有一个常识无需赘言: 一个职业待遇好, 证明这个职业吃香, 才会引来千军万马竞争。 就拿国考各个岗位的报考冷热度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有些单位的岗位仍然很热。这表明, 人们的报考行为反映了其职业取向, 体现了个人就业的理性思维。

当然, 待遇分为明收入和隐性收入。 在这个话题之下, 又牵系着反腐和作风建设,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隐性收入。 这种收入不单指钱财, 更指职位权力带来的办事便利和社会人脉积累。 比如, 早前人们普遍诟病的“办事难” 就是其体现。 因为, 办事难的主语一般是群众。 而“一张报纸一包烟, 优哉游哉过一天” 的主语才是某些单位的公务员。 所以, 以往社会上存在这样的心理, 以为考上公务员就幸福了。 而这种社会心理下的国考热就特别需要我们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 而今公务员培训班仍然火热、 公务员教辅依旧畅销, 这说明国考温度并未大降。 毋庸置疑, 在当今中国, 各个领域都需要人才, 体制内更需要真正有政治抱负的人才。 发展中的中国需要的是大批真正“有手艺的人”, 公务员队伍也是如此。 故而, 我们不能只从招报考数据上剖析国考的冷热, 而更该看其背后存在的社会心理。

(本文原载11月30日《长沙晚报》,有删改)

网言························································································································································································································································································

························································································································································································································································································

义务教育经费“钱随人走”彰显以人为本

■储朝晖

2015年11月25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 明确提出从2016年1月1日起, 建立起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由于我国过去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 现实情况是各县财力差别较大, 城市与农村财

力差别较大, 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差别较大。 尽管近年来也强调省级统筹,但这些差距仍难以消弭。

另一方面, 义务教育阶段有数以千万计的流动儿童, 他们只有在户籍所在地才能享受到财政的义务教育经费, 流动到城市就享受不到。 但人是活的, 需要流动, 这与义务教育财政经费不能流动形成强烈的反差。

此次 《通知》 针对上述问题, 实现了城乡统一“两免一补” 政策、 统一公用经费基准定额、 统一经费分担机制的“三个统一”, 并提出巩固完善农村地区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的“两个巩固”, 体现了将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平等看待、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钱随人走” 的基本精神, 也显

示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向以人为本又迈出了一大步。

对于随父母从农村流入城市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而言, 过去国务院的政策文件中规定的是“以流入地为主、 以公立学校为主” 的“两为主”政策。 中央政府请客了, 却未落实由谁来买单, 实行起来常常遇到流入地认为负担过重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这部分学生的切身利益。 此次实行“钱随人走”、“两免一补” 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估计将惠及1300多万农民工随迁子女, 也为流入地办好义务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更明确了流入地政府办好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

这次调整有一个行外人不太关注

的点, 那就是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 “两免一补” 政策经费同样适用于包括民办学校学生在内的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学生。 需要说明的是, 本人经过实地调查, 发现约1300万名农民工随迁子女中, 仅有一小部分属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 由于当地农村的公立学校办得不够好, 外出务工的父母不放心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当地公办学校, 只好选择将孩子送进当地的民办学校。 这部分花费在过去很长时间内需要外出务工的父母承担, 未能享受到财政补助, 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同时也应该看到, 《通知》 在落实上还可能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 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两免一补” 政策经费仅是教育经费

总额中的一部分。 如何推进义务教育经费的全口径预决算, 以更有效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和公平, 确保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完全平等地享受义务教育, 依然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其次, 《通知》 中没有将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校舍安全、 教师工资补助等项经费列入财政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 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收费问题依然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政策执行中的难点。

由此可见, 此次调整只能看作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向以人为本迈出了一大步, 还需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以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此次政策调整体现了将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平等看待、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钱随人走”的基本精神, 是向以人为本又迈出了一大步。

························································································································································································································································································

························································································································································································································································································漫画图说

违法玩笑开不得

近日, 湖北一高校惊现“炸弹疑云”: 一名学生在网上发帖称要炸了学校, 最起码也要炸了宿舍楼里的浴室。 警方经过排查后证实, 这是学生开的一个玩笑。

这起乌龙事件的始作俑者是一名大一新生。 因不满学校的洗澡条件, 他一气之下上网宣泄不满, 如此任性的举动惊呆众人。大冬天洗个热水澡都难, 这事确实让人不痛快。 但是, 身为成年人, 不通过正常渠道向学校反映问题, 反而逞一时口舌之快, 殊不知这样的言论可能给校园安全带来负面影响, 甚至弄得人心惶惶。

一句玩笑话竟然惹来这么大的麻烦, 恐怕是这名学生没有想到的, 最终他也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代价———民警与校方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 这名学生递交了书面检讨。也许有人认为仅仅是个玩笑, 民警和校方有些小题大做, 但事实上, 发布虚假涉恐消息是违法行为, 可不是随便闹着玩的。 看来, 很有必要给大学生补上法制教育这一课。

焦以璇 文 薛红伟 绘

补上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短板

■汪明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近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 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 向基础教育倾斜, 向职业教育倾斜, 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

高中阶段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 虽然我国已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但从全国范围看, 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平衡、 资源不足、 经费短缺等问题依然存在, 尤以贫困地区最

为突出。 “十三五” 规划建议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实现这个目标, 亟需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重点和难点也在贫困地区。 只有补上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短板, 才能最终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是衡量普及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统计看, 2014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6.5%, 已经实现基本普及目标, 但不同地区之间的毛入学率存在较大差距。 其中, 大部分省 (区、 市)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而且近21个省 (区、市) 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在90%以上。 但是, 部分中西部省 (区、市) 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最低的只有70%左右。 即便是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部分中西部省 (区、 市), 省 (区、市) 域内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差

距也依然明显。以四川省为例, 2014年全省高中

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88.01%,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但甘孜、 凉山、 阿坝的毛入学率较低, 分别只有32.06%、 38.54%、 45.89%。 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进程中, 对于部分中西部省 (区、 市), 特别是这些省 (区、市) 域内的贫困地区, 如何提升普及水平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除了要进一步提升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如何实现有质量的普及同样值得关注。 因此, 按照扶贫工作会议的要求, “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实现有质量的普及, 办学条件、 师资、 经费等方面的条件保障必须同步跟上, 这对贫困地区而言是一个巨大挑战。 以普通高中的经费和班额为例, 2014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平均为9024.96元,

部分中西部省(区、 市) 仅有6000多元, 最低的不足6000元。 2014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平均为2699.59元, 部分中西部省 (区、 市) 仅为1600、 1700元。 虽然近年来全国普通高中大班额 (56人及以上) 所占比例逐年下降, 但中西部近10个省 (区、 市) 的大班额所占比例达50%以上。 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 高中教育资源不足问题, 师资和经费短缺问题非常突出。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普及水平, 必须加大扶持力度。 如果没有对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一系列倾斜政策, 很难想象义务教育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对于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来说, 同样如此。

未来5年, 还应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扶持力度, 要基于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

展这一基本战略, 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进行统筹考虑。 在一些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明显短缺的贫困地区, 亟需扩充高中教育资源, 新建和改扩建一批高中学校。 同时, 提升高中学校设施设备配备水平, 使一批办学条件不达标学校尽快达标, 并加强高中师资队伍建设,补充一批紧缺学科教师。

还应当看到, 中等职业教育的普及对扶贫开发也有着特殊意义。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是明显的短板, 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 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 对于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至关重要。 而加大对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 要紧紧围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这一核心, 优化学校布局, 调整专业设置,充实专任教师, 加大经费投入, 积极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 研究员)

教育观察■■■■

■■■■

■■

在数据框架内, 从纵向角度去分析国考冷热, 可能并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 国考热与冷背后存在很多心理, 它们是难以通过数据体现的。

微话题························································································································································································································································································

························································································································································································································································································

武汉外国语学校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公告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 我校将面向全国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

� � 引进人员范围: 高中奥赛金牌教练、 2016年应届优秀博士毕业生。

录用与待遇: 经考核录用后, 按国家规定办理引进手续, 解决事业编制, 享受相应待遇。

学校地址: 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48号邮 编: 430022学校网址: www.wfls.com.cn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联系人及电话: 吴老师 027-85730190

安老师 027-85764750

高校防艾教育需冲破观念藩篱

■王学进

如今, 高校男男同性恋者已成为艾滋病高发人群。 原因除了生理因素外,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大学生日益开放的性观念与同性恋行为不被社会所接受之间构成的紧张关系, 导致大学生男同性恋者背负了诸多精神压力和社会歧视, 深感压抑和痛苦, 从而更加放纵自己, 形成一个封闭的、 混乱的的地下社交圈。

作为一个特殊人群, 大学生同性恋者既得不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接纳, 也得不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关爱和指导。 与“谈艾色变” 一样, 很多高校都忌讳谈论大学生同性恋行为, 遑论对他们进行性教育和防艾教育了。 几年前, 一位性工作者找到浙江省某高校副校长, 直言不讳地指出高校内存在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该副校长承认这种风险, 但他不同意对学校进行调查, 更不能曝光。 该副校长无奈地表示, 目前的大学教育中, 性、 同性恋、 艾滋病等仍是忌讳话题。

笔者认为, 当务之急是各高校要冲破观念藩篱, 解放思想, 正视现实, 再不能掩耳盗铃, 讳疾忌医。 根据 《艾滋病防治条例》 要求, 应将艾滋病知识纳入相关课程, 在性教育课程中设立专门的防艾课程, 提高在校学生预防艾滋病感染的风险意识。 同时, 为大专院校提供开展艾滋病防治的专项行动基金。

(作者系媒体时评人)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近日,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透露, 近5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 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主要以性传播为主, 主要是男性之间性传播。 截至今年 10月底, 统计显示我国15-24岁的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9152例。 (《新京报》 11月30日)

谁该对男同性恋高艾滋病感染率负责

■王江涛

近年来, 对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和报道日益得到政府和媒体的重视。 仔细梳理媒体报道的角度可以发现, 作为新特点来阐释的大多是关于男同性恋者的感染率不断提高和男同性恋群体感染等问题。 虽然男同性恋者感染率上升是疾控中心根据工作实际统计出的结果, 但从社会公众对男同性恋者的认知来看, 相关报道呈现出娱乐化、猎奇化、片面化的倾向,这无疑影响着对艾滋病的社会认知。

就今年报道的青年学生感染率高这一问题来看, 这样的关注仍在继续。 具体来说, 这种关注只将男同性恋人群放在艾滋病的认识框架中来呈现, 整个社会并不能对同性恋有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认识。这一方面干扰了公众对艾滋病的科学认识和必要的重视, 另一方面将男同性恋与艾滋病画等号,客观上使同性恋群体污名化,使得整个社会更难接纳同性恋群体, 甚至导致很多同性恋者难以接纳自己, 这无疑使得艾滋病防治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互联网进入中国已经20多年,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通过快速传播的知识知道了自己的性取向, 人们也得以通过便捷开放的媒介知道了同性恋这一群体。 因此, 在艾滋病报道和男同性恋群体的呈现问题上, 开放、 及时、 全面的信息呈现, 才能提升同性恋群体的社会能见度。 将社会对同性恋问题的认知纳入社会管理中, 才是社会治理的应有姿态。 只局限在艾滋病的议题中认识同性恋, 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时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