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77
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 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Upload: sonya-welch

Post on 31-Dec-2015

7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 一、概述. 一、概述.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

Page 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概述一、概述一、概述一、概述

Page 3: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伤的死因是低血容量休克和创伤性休克。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伤的死因是低血容量休克和创伤性休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1/31/3 休克病人死于休克病人死于 ARFARF 。 。 5050 年代年代 ~60~60 年代:朝鲜、越南战争期间,主要死因年代:朝鲜、越南战争期间,主要死因 ARFARF 、、 ARDS ARDS 、 、 DIC…… DIC…… 7070 年代后:器官支持疗法的发展,单器官衰竭抢救成功率↑,出年代后:器官支持疗法的发展,单器官衰竭抢救成功率↑,出      现了两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      现了两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 19731973 年:年: TilneyTilney 报道报道 1818 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手术成功,但相继出现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手术成功,但相继出现     器官和系统衰竭。     器官和系统衰竭。 19751975 年:年: BaueBaue 提出了多器官衰竭提出了多器官衰竭 ( 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     强调序惯性。     强调序惯性。 19761976 年:年: BorderBorder 提出多系统器官衰竭(提出多系统器官衰竭( multiple system organ 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MSOF) failure,MSOF) 1991 1991 年:美国胸科和危重医学会会议建议:用年:美国胸科和危重医学会会议建议:用 MODSMODS 代替代替 MOFMOF 。。 因为有的器官早期只有功能障碍,不一定衰竭。 因为有的器官早期只有功能障碍,不一定衰竭。 19951995 年:庐山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会议上也将年:庐山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会议上也将 MOFMOF 更名为更名为 MODSMODS 。。

Page 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现状现状 成功率↑ 单器官衰竭       可逆转 MODS …… ? MSOF

死亡率高 (急性危重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死亡率为 30%—100% )

             

及时抢救及时抢救

Page 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定义:定义:MODS 是指在严重创伤、感染和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个以上系统和器官功能障碍。特点:⑴全身性病理性连锁性变化; ⑵ 各器官病变轻重不一。 (3) 一旦治好,不留后遗症。注意:肺心病,肺性脑病,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征均不属 MODS 。

Page 6: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二、病因、诱因二、病因、诱因

Page 7: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病因(一)病因1 、感染性因素(占 70% ) 常见于腹腔内感染 , 胆道严重感染和创面严重 感染导致的毒血症,败血症;老年人以肺部 感染多见。 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立克 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等。2 、非感染性因素 严重创伤、大手术、烧伤、 缺血—再灌注损 伤、低血容量休克、抗原 - 抗体复合物、严重 缺血缺氧、变性坏死组 织以及急性胰腺炎等。

Page 8: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二)诱因(二)诱因 抵抗力下降 年龄≥ 55 岁 吸氧浓度过高 营养不良 输液过多 肠道缺血性损伤 大量反复输血 糖尿病

复苏不充分或延迟复苏 应用糖皮质激素 持续存在感染病灶 恶性肿瘤 嗜酒 高乳酸血症

Page 9: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三、发病经过及临床类型三、发病经过及临床类型

Page 1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1 、速发单相型、速发单相型 (rapid single-phase)(rapid single-phase)

由损伤因子直接引起,又称原发型 多发性创伤直接引起两个以上器官

功能障碍, 或原发损伤先引起一个器官功能障碍,随后导致另一个器官功能障碍。如:休克→ ARF→ 尿毒症性胃肠功能障碍。

特点:病情发展快,一次打击, 一个高峰,一个时相。

Page 1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2 、、迟发双相型迟发双相型 (delayed two-phase)(delayed two-phase)

常在创伤、失血、严重感染和休克原发因子(第一次打击)作用经过一定时间后又受致炎因子的第二次打击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又称继发型。如:休克复苏后出现休克肺、休克肾……

休克 、创伤 再次感染(败血症 )

(第一次打击 ) (第二次打击)

特点:两次打击,两个高峰,两个时相。

缓解1—3周

MODS

Page 1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四、发病机制四、发病机制

Page 13: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炎症失控学说(一)炎症失控学说

在多种体液因子的参与下,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交错在一起的错综复杂过程,是产生 MODS 的基础。

Page 1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1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ndrome SIRS ))

SIRS 是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广泛的炎症细胞活化和炎症介质泛滥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Page 1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11 )原因:严重感染(包括来自肠道细菌转)原因:严重感染(包括来自肠道细菌转位)位) 非感染性打击(失血、创伤、烧伤、 非感染性打击(失血、创伤、烧伤、 急性胰腺炎 见图 急性胰腺炎 见图 11 ))

Page 16: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22 )主要临床体征:)主要临床体征:

1 、体温 >38℃或 <36 ℃2 、心率 >90 次 / 分3 、呼吸 >20 次 / 分或 PaCO2<32mmHg4 、 WBC计数 >12×109/L 或 <4×109 /L5 、全身高代谢状态

Page 17: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33 )产生机制)产生机制 体内蛋白质分解↑ N— 内分泌功能↑→全身高代谢状态: 体温↑心率↑致病因子 ↑    呼吸↑ →激活多种炎症细胞→多种炎症介质→损伤组织和器官 失控性释放 (炎症介质泛滥)

多种炎症细胞:各种白细胞,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的巨噬细胞(简称单核——巨噬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

Page 18: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炎症细胞的激活炎症细胞的激活 + 血浆中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 )以脂多糖( LPS )为例 LBP-LPS 复合物 胞浆中 NF-KB-I-KB (无活性)→与巨噬细胞表面 CD14受体 结合 ↓ NF-KB (有活性) ↓ 通过核孔,与相应的启动子结合 ↓ 诱导多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合成

TLRTLR

Page 19: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释放的多种炎症介质释放的多种炎症介质表 1 参与 SIRS 主要促炎介质及其作用

促炎介质 来源 主要作用 TNF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活化内皮细胞、 PMN 及巨噬细胞 ;发热IL-1 巨噬细胞 活化内皮细胞、 活化巨噬细胞 ;发热IL-2 淋巴细胞 活化 T淋巴细胞、 活化巨噬细胞 IL-6 巨噬细胞 活化内皮细胞、 活化巨噬细胞 IL-8 巨噬细胞 PMN趋化、释放整合素( CD11/CD18 )IFN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活化巨噬细胞 、抗病原微生物LTB4 中性粒细胞 PMN趋化LTC4D4E4 中性粒细胞 平滑肌收缩PAF 白细胞、血小板、 巨噬细胞、内皮细胞 活化血小板、 PMN 、巨噬细胞、内皮细胞AM 白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 促进白细胞、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粘附活性氧 内皮细胞、 PMN 、吞噬细胞 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杀灭病原微生物溶酶体酶 PMN 、吞噬细胞 损伤弹性纤维、胶原纤维组织因子 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胞 促进凝血TXA2 血小板巨噬细胞 血小板聚集和活化、血管收缩血浆源介质 Ⅻ活化血浆前体物质 促进凝血、纤溶、激肽、补体活化

Page 2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泛滥入血的促炎介质越多,持续时间越泛滥入血的促炎介质越多,持续时间越长,长, MODSMODS 的死亡率就越高。给动物注入的死亡率就越高。给动物注入TNFTNF 可引起发热、休克、可引起发热、休克、 DICDIC 、肾小管坏、肾小管坏死和急性肺损伤。证明死和急性肺损伤。证明 SIRSSIRS 时促炎介质时促炎介质泛滥是引起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主要泛滥是引起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主要机制。机制。

Page 2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2.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ome ,, CARSCARS ))

Bone(1996) 提出:在 SIRS 发展过程的同时,体内也产生许多内源性抗炎介质;这些抗炎介质抑制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等产生细胞因子,有利于调控炎症,是一种损伤的代偿反应。

但如抗炎介质产生过量并泛滥入血,可产生免疫功能过度抑制;并增加感染的易感性。主要的抗炎介质有:可溶性 TNF受体( soluble TNF receptor,sTNFR )、 IL-1受体拮抗剂( IL-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 ) IL-4 、 IL10 、IL-13 、 PGE2 、 PGI2 、脂氧素( lipoxin )、NO 和膜联蛋白 -1 ( annexin-1 ) , 后者又称脂皮质素(表 2 )

Page 2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表表 2 2 参与参与 CARSCARS 的主要抗炎介质及其作的主要抗炎介质及其作用用

抗炎介质 来源 主要作用 sTNFR 巨噬细胞 TNF受体离解后入血,可降低血中 TNF 浓度 IL-1ra 巨噬细胞 与 IL-1同源,但无活性,可占据 IL-1受体位置

IL-4 巨噬细胞 抑制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IL-10 Th2 巨噬细胞 抑制巨噬细胞和 PMN产生细胞因子 IL-13 Th2 抑制巨噬细胞产生 TNF 、 IL-1

PGI2 PGE2 内皮细胞等 刺激 IL-10 ,对抗 TXA2

Lipoxin PMN 由 15脂加氧酶产生,抑制 LTB4

NO 内皮细胞、巨噬细胞 与氧自由基 结合成过氧亚硝酸盐,扩血管 Annexin-1 细胞膜 抑制磷脂酶 A2活性,抑制巨噬细胞活化

Page 23: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 Bone3. Bone 又提出了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又提出了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概念:合征概念:

当 SIRS与 CARS同时并存又相互加强,则会形成对机体产生更强的损伤,导致炎症和免疫的更严重障碍,称为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 mixed antagonist response syndrome,MARS) 。

SIRS 、 CARS与MARS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自我级联放大是引起MODS 不断发展变化的病理基础。

Page 2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图图 2 SIRS2 SIRS 和和 CARSCARS 的相互关系的相互关系

图图 2 SIRS2 SIRS 和和 CARSCARS 的相互关的相互关系系

Page 2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二)肠源性损伤学说(二)肠源性损伤学说

1 、概况: 部分脓毒血症患者找不到明确的感染灶 80 年代后,重视体内最大的细菌及毒素储库

( 肠),可能是“策源地”,是 MODS 发病的“启动器官”。

肠粘膜功能↓ 正常肠腔细菌 细菌毒素入血 → 败血症、

肝功能↓ 内毒素血症        ↓ MODS

Page 26: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2 、正常肠粘膜屏障的功能、正常肠粘膜屏障的功能

( 1 )机械屏障:由粘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 菌膜组成。

( 2 )生物屏障:常驻菌的恒定性、繁殖性,可防止外 来菌。 ( 3 )免疫屏障: T 、 B淋巴细胞分泌免疫活性物质。如 分泌型 IgA

Page 27: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3 、细菌毒素入血的三条途径、细菌毒素入血的三条途径

( 1 )淋巴途径(主要):经肠系膜淋巴结→ 胸导管→体循环 ( 2 )门脉循环 ( 3 )腹腔

Page 28: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44 、内毒素入血 、内毒素入血 MODSMODS

(详见图 4 、 5 )

Page 29: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图图 4 4 内毒素引起内毒素引起 MODSMODS示意图示意图

Page 3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图图 5 5 肠源内毒素血症在肠源内毒素血症在 MOFMOF 发生中的作用发生中的作用

Page 3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三)器官微循环灌注学说(三)器官微循环灌注学说

1 、概述: 70 年代:休克的微循环障碍是该学说的理论基础: 休克器官和休克细胞观点。 80 年代:休克复苏中出现再灌注损伤,强调氧自由 基 (OFR) 和炎症介质作用。 90 年代后: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相互作用→损伤 EC

及器官实质细胞。

Page 3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缺氧、三羧酸循环障碍、缺氧、三羧酸循环障碍、 ATP↓ATP↓ 乳酸↑细胞受损乳酸↑细胞受损重要器官重要器官 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 →↑ → OFROFR ↑ ↑

MCMC 灌注↓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灌注↓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 EC EC )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 →粘附反应 →损伤 →粘附反应 →损伤 ECEC 及实质细胞及实质细胞

致病因子

MODS

Page 33: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图图 6 MODS6 MODS 时时 ATPATP减少,导致细胞器肿胀,钠减少,导致细胞器肿胀,钠泵障碍,泵障碍,蛋白质合成障碍蛋白质合成障碍

Page 3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2 、黄嘌呤氧化酶使、黄嘌呤氧化酶使 OFROFR 增多及增多及 OFROFR 的作的作用用

ATP→ADP→AMP

缺 腺嘌呤核苷 黄嘌呤脱氢酶血 期 次黄嘌呤核苷 黄嘌呤氧化酶期 次黄嘌呤

黄嘌呤+ O2-+ H2O2

…………………………………… 再 O2

← 黄嘌呤氧化酶灌 注

尿酸+ O2-+ H2O2

期 OH 

.

.

.

Page 3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氧自由基使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氧自由基使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

① 膜脂质氧化 ( 图 7 自由基对膜的损伤)

② 使蛋白质、某些酶发生交链,形成二聚体或更大聚合物

③破坏核酸及染色体

Page 36: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图 7 自由基对膜的损伤

Page 37: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3 、白细胞与、白细胞与 ECEC 相互作用相互作用

多种粘附分子

白细胞 ,EC 粘附反应 炎症介质

损伤 EC 和

器官实质细胞

Page 38: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1) 正常情况正常情况 白细胞、 EC 均带负电 白细胞在血管中央 流动,远离 EC

EC 有 4 大功能: ①促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②调节血管张力 ③调节血管通透性 ④抗 PMN 在 EC 上粘附

Page 39: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2) 粘附分子有三类:粘附分子有三类: ①选择素: PMN 上表达 L- 选择素, EC 上表达 P-

选择素和 E- 选择素 ②整合素:仅在 PMN 上表达,如: CD11a/CD18

③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主要在 EC 表达,包 细胞间粘附分子 -1 及 2(ICAM-1 及 2), 血管内

皮细胞粘附分子— (VCAM-1), 血小板 / 内 皮细胞粘附分子 -1(PCEAM-1)

Page 4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33 )全身炎症反应时)全身炎症反应时 白细胞与 EC 受炎症介质激活,并相互作用,损伤 EC 的三个步骤:

①E 选择素和 P 选择素与白细胞表面配体结 合白细胞粘附,可逆而滚动 ②白细胞上的整合素与 EC 上的 ICAM-1 牢 固结合,白细胞粘附在表面 ③白细胞在 IL-8 等趋化因子作用下,浸润、 呼吸爆发产生氧自由基,并释放多种炎 症介质→损伤 EC 、实质 C ,产生 M

ODS 。 (图 8 )

Page 4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图 8 白细胞粘附血管内皮细胞模式

Page 4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Page 43: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Page 4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五、常见器官功能障碍五、常见器官功能障碍

Page 4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一一 )) 肺功能障碍肺功能障碍 (pulmonary dysfuncti(pulmonary dysfuncti

on)on)

最常累及器官,发生率 83%--100%

急性肺损伤 ARDS 恶化

Page 46: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1 、、发生机制发生机制

代谢产物 易损伤肺 损伤 EC 、全身 V 血滤器 活性物质 → PMN粘附 → 肺泡上皮 C 、

活化炎性 C 激活Mφ 细胞 Ⅱ型上皮 C

损伤呼吸膜ARDS

Page 47: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2 、、病理与临床病理与临床

开始: ARDS 四大主要病理特点

晚期

肺泡萎陷 肺水肿Cap 内 DIC

透明膜形成

气体弥散障碍V/Q比例失调Ⅰ型呼衰 ( 早期)

进行性 PaO2↓ 和紫绀

进行性呼吸困难 (窘迫 )

PaO2↓ 、 PaCO2↑

Ⅱ型呼衰 (晚期 )广泛病变广泛病变

Page 48: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3 、临床分级、临床分级

Ⅰ 级:呼吸窘迫, PaCO2 < 33mmHg , PaO2

> 60mmHg

Ⅱ级: PaO2 < 60mmHg ,紫绀

Ⅲ级:严重呼衰, PaO2 < 50mmHg ,

      PaCO2 ↑( 广泛肺部病变

          和肺泡性肺水肿所致 )

Page 49: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二二 )) 肝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     (hepatic dysfunction)(hepatic dysfunction)

由于肝脏的解剖部位和组织学的特征, MODS 发生率高达 95% ± 。

Page 5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1 、发生机制、发生机制

细菌和毒素通过肠道转位 经门脉入肝 

枯否氏细胞 PMN粘附 分泌 TNF

活化后分泌 IL-8 IL-1 :氧自由基  

肝再灌注时,黄嘌呤氧化酶↑ 大量氧自由基

损伤肝细胞

Page 5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2、病理与临床、病理与临床

肝细胞脂变、空泡变 血胆红素↑→黄疸线粒体氧化功能↓ 肝功能↓: 转氨酶↑ LDH↑ ALP ↑ 均超过上限 2倍

Page 5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3 、临床分级、临床分级 Ⅰ级:胆红素> 2.0mg/dLⅡ级:胆红素> 4.0mg/dLⅢ级:胆红素> 8.0mg/dL  另有分级标准:Ⅰ级: SGPT> 正常值 2 倍以上 胆红素 >17.1μmol/L <34.2μmol/LⅡ级: SGPT> 正常值 2 倍以上 胆红素 >34.2μmol/L Ⅲ级:有肝性脑病

Page 53: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三)三)肾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 renal dysfunctiorenal dysfunctionn ))

易发生 ARF ,仅次肺、肝;重度休克,可在休克后 1~ 5天内发生ARF 。

Page 5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1 、发生机制、发生机制

早期:交感 - 肾上腺髓质系统 +↑

肾素 - 血管紧张素过多释放

晚期:持续缺血→肾小管缺血比肾小球严重 肾毒素、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阻塞 肾内 DIC 形成

PMN 活化释放氧自由基、细胞因子

肾血流↓↓→ GFR↓↓

(功能性 ARF )

肾小管坏死(器质性 AR

F )

Page 5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2 、病理与临床、病理与临床

多数为少尿型

少数为非少尿型 尿量不少,但同样有氮质血症,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少尿氮质血症水、电解质紊乱酸碱紊乱

GFRGFR 降低降低

Page 56: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3 、临床分级、临床分级Ⅰ级: Pcr > 1.8mg/dL

Ⅱ级: Pcr > 2.5mg/dL

Ⅲ级: Pcr > 5.0mg/dL (需血透) 另有标准:Ⅰ级:尿量≌ 40ml/h , Pcr 正常Ⅱ级:尿量 20~ 40ml/h

尿钠 20~ 30mmol/L Pcr 176.8μmol/L≌Ⅲ级:尿量 <20ml/h

尿钠 >40mmol/L Pcr>176.8μmol/L

MODS 时,如发生 ARF ,预后不佳。有统计,即使有三个器官功能 碍,只要没有 ARF ,也可存活,若有 ARF难以存活。

Page 57: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四)胃肠道功能障碍(四)胃肠道功能障碍

强烈的致病因子→应激反应→胃肠缺血

缺血—再灌注→黄嘌呤氧化酶↑→大量自由基 损伤胃肠粘膜 ( 肠道富含此酶 )

长期静脉营养,胃肠粘膜萎缩,屏障功能↓ 

细菌、毒素转位→激活枯否细胞→大量细胞因子

1 、发生机制

Page 58: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2 、病理与临床、病理与临床

胃肠粘膜损伤 应激性溃

肠出血

腹痛

消化不良

呕血

黑便应激性溃疡多发生在胃近段

Page 59: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3 、临床分级:、临床分级: Ⅰ级:腹部胀气;肠鸣音减弱; 胃肠: pHi≤7.1 ,> 7.0

血 D-乳酸或 L/M≥1.5 倍正常值 (L/M :尿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排出量比值 )

四项中具备两项Ⅱ级:高度腹部胀气,肠鸣音消失; 胃肠 pHi≤7.0

以上三项中具备两项 Ⅲ级:麻痹性肠梗阻,应激性溃疡出血(胃近端多见)

( > 600ml/24h)

Page 6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五五 ))心功能障碍心功能障碍 (Cardial dysfunctio(Cardial dysfunction)n)

心功能障碍发生率只有 10%~ 23% ,而且一般只有在晚期才发生。

Page 6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1.发生机制.发生机制

心肌高代谢率、高耗氧率加上冠脉供血不足 酸中毒: H+↑→心肌收缩力↓ 高钾血症:兴奋性↓、收缩性↓、     传导性↓、自律性↓ 脂多糖和 TNF 、 IL-1 等细胞因子

心功能

障碍

Page 6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2.病理与临床.病理与临床

心肌局灶性坏死 心舒缩功能↓线粒体↓ 心输出量↓心内膜下出血 心指数↓

Page 63: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3 、临床分级、临床分级

Ⅰ级:心指数< 3.0L/min.m2

Ⅱ级:心指数< 2.0L/min.m2

Ⅲ级:心指数< 1.5L/min.m2(需药物维持)

Page 6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六六 ))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机制 : 当血压降到 50mmHg 以下,脑血流自我调节失控;

脑血管内出现 DIC C. N. S 功能障碍

表现:反应迟钝,意识和定向力障碍,进行性加重 昏迷分级:Ⅰ级:兴奋或嗜睡;语言呼唤能睁眼;能交谈;能听从指令,

有定向障碍;Ⅱ级:疼痛刺激能睁眼;不能交谈;语无伦次;疼痛刺激有屈

曲或伸展反应;Ⅲ级:对语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无反应

Page 6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七七 )) 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

pt进行性↓,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 200mg/dL ,并有 FDP↑ ,出现 DIC 临床表现。

Page 66: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八八 )) 免疫系统抑制免疫系统抑制

抗炎介质泛滥 免疫系统全面抑制 杀菌能力↓(IL-4 , IL-10 , IL-13…) ( 单核 -巨噬 C 和淋巴 C) 抗体产生↓ 产生 TNF 、 IFN 、 IL-1… 均↓ 特异性免疫 功能↓

出现难以控制的感染

Page 67: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六、防治原则六、防治原则

Page 68: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的原则:在去掉病因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治疗,最大限度地保护各器官系统功能,切断可能的恶性循环。

Page 69: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一一 ))坚持预防是最好的治疗——及早坚持预防是最好的治疗——及早  防治病因  防治病因

控制感染十分重要 及时清创,清除坏死组织 减轻过度的应激反应;  镇静、镇痛、降温、适当降低心   率 ……

Page 7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二二 ))一般支持方法:及早支持 一般支持方法:及早支持 脏器功能,保护重要器官 脏器功能,保护重要器官

1 、肺:机械通气须注意:(1) 避免采用大潮气量通气,以低潮气通气为宜。优点有三点:

①防止过度充气,损伤肺; ②有利于冠脉供血; ③CO2略高,氧离曲线右移,有利于组织供氧(2)ARDS患者或经机械通气而 PaO2仍无改善时应采用    PEEP 。(3) 保持病人一定程度的自主呼吸。(4) 注意气道湿化,防止感染,及时清除分泌物

Page 7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2 、循环、循环

(1) 注重循环监护(2) 合理使用心肌正性肌力药物和 / 或降低后负荷 药物(3) 保护心肌能量合剂、纠正水、电解质、酸碱 紊乱(4) 及早控制心律失常

Page 7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3 、肾、肾

(1) 保证肾灌流量,维持足够尿量(2) 避免医源性肾损伤:不用或慎用肾毒性 抗生素,避免不恰当使用缩血管药(3) 挤压伤、急性溶血病人:注意碱化尿液

(4) 一旦诊断ARF (少尿),尽早净化血液

Page 73: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44 、肝、肝

(1) 保持良好肝脏血流(2) 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如麻醉剂(3) 维护肠胃功能(4) 用支链 AA为主的制剂和降氨药物(5) 常规给 vit k ,酌情补凝血因子。

Page 7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55 、胃肠、胃肠

(1) 重视病人的全身营养:支持物由碳水化合物、脂肪和 AA 组成; 40%非蛋白热量由脂肪乳剂供给;

(2) 注意胃肠外营养或肠内营养的并发症;(3) 预防或减轻胃肠道的缺血、缺氧;可通过胃 肠粘膜内 pH (pHi)监护,可间接反映胃肠粘膜内循环和氧合状态,病情恶化时 pHi↓↓

(4) 防治应激性溃疡出血,用洛赛克。

Page 7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三三 ) ) 防治休克、防治休克、 DICDIC 与再灌注损伤与再灌注损伤

Page 76: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四四 ) ) 防止过度的免疫,炎症反防止过度的免疫,炎症反应应 在 MODS 发病过程中由于有炎症失控,多种炎症介质与抗炎介质释放,如何阻断或拮抗这些细胞因子,具有重要意义,正在大力研究,如 TNF 的单克隆抗体、 IFNr 的单克隆抗体等。

Page 77: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