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103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論文 指導教授:李炳昭 博士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f applying Sport Education Model on table tenni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研究生:洪乙瑄 中華民國 107 7

Upload: others

Post on 11-Oct-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論文

指導教授:李炳昭 博士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f applying Sport Education Model on table tenni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研究生:洪乙瑄 撰

中華民國 107 年 7 月

Page 2: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Page 3: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謝辭

一開始得知本校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的錄取通知時,心中滿滿的驚喜與

喜悅之外也充滿了感恩。在這兩年教專班的日子裡,受到許多人的幫助,才能讓

我如此順利的完成兩年的學業。首先,要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李炳昭教授,在繁

忙緊湊的日子裡給了我很大的鼓勵與信心,在我為了論文與重要考試過程中,給

予了我很大的空間,也適時的提點我修改的方向,讓我收穫滿滿。再者,也非常

感激兩位口試委員陳信亨老師 及陳渝苓老師,在論文的計畫審閱階段,耐心地

提供我許多寶貴的建議並解決其中問題,也使我在最後的學位論文撰寫能更加完

整。另外,要特別感謝信亨老師,在面臨論文與重大考試的過程中,協助了我們

很多考試相關的事務,讓我在此段路程能更順利的完成。

接著,要感謝實地研究的學校,讓我有好的教學環境,有機會去學習與磨練,

還有學校裡的每一位師長的幫助,更要感謝研究輔導老師在忙碌之餘,撥空與我

討論教學上的技巧、策略與班級的帶領還解決了我在教學上的疑惑,使我在研究

期間也能充實自己的教學能力。同時也要感謝這兩年的一起打拼的好夥伴們,謝

謝你們總是給沒自信的我無數的鼓勵與幫助,使我能一步步通過層層關卡,並堅

持到最後,能認識你們真好,相信在未來的我們都能一起將所學的回饋給未來的

孩子們,為教育努力並且有所貢獻。

最後,我想感謝我最愛的家人,無論我做什麼決定或遇到什麼困難,你們都

給予了我家中最大資源,就算在路程中跌倒、失敗了也不對我感到失望,反而讓

我無後顧之憂的再繼續往前邁進,使我心靈上能再繼續打起精神來奮鬥,謝謝你

們總是對我無條件的支持與援助,成為了我最堅強的後盾,未來,就讓我成為你

們最堅強的依靠。

乙瑄 謹致

107 年 7 月

Page 4: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Page 5: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I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教學之行動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法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教學後,學童的

桌球比賽表現、情意態度,以及教師對教學及課程的省思與成長。研究採行動

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學童為臺中市彩虹國小五年級學童,人數共 26 位,教學

內容為研究者設計的 12 節運動教育模式之桌球教學課程,並以球類比賽表現

評量工具 (GPAI) 進行教學前、後測驗。將所得的量化資料進行相依樣本t考驗

統計分析,並且蒐集學習回饋單、學生訪談的質性資料及研究者在教學中的省

思日誌、導師回饋,進行整理歸納,以了解學生在接受運動教育模式之桌球學

課程後於桌球比賽表現、情意之學習成長情形。研究顯示: 一、運動教育模式

之桌球課程教學法可提升學生桌球比賽表現的學習成效。二、接受運動教育模

式教學法之桌球課程後的學生,在情意表現方面有所成長。三、從運動教育模

式課程中,教師對於教學課程的時間掌控、課程設計、班級經營以及教師語言

方面有所省思成長並解決問題。此外,本研究提出對於未來研究相關之建議做

為參考之用。

關鍵詞:運動教育模式、桌球教學、行動研究

Page 6: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II

Page 7: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III

An action research of applying Sport Education Model on

table tenni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upervisor: Lee, Ping-Chao

Graduate Student: Hung, Yi-Hsua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Sport Education

Model in Table tenni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included the Table tennis game

performance, affection attitude performance, and teacher's reflection and growth of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from the teacher. The approach of this study is an action

research.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research were 26 fifth-grade students of Rainbow

Elementary School (a pseudonym) in Taichung.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implemented for six weeks with two teaching hours a week, in total 12, used pretest

and posttest. The quantitative data from tests were analyzed by correlated sample t

test and the quant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tudents' interviews and

feedback learning list, and researcher’s reflection of each class were summarized to

understand after Sport Education Model in Table tennis lessons, the students’ learning

growth of performance, affection in Table tennis cour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Sport Education Model in Table tennis can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s of students’

game performance. 2. Students’ learning progress on affection can also be improved.

3. The teacher solved problems after reflection on curriculum design, time control,

and teacher language and class management in class.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

proposes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as references for future physical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Keyword: Sport Education Model, table tennis, action research

Page 8: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IV

Page 9: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V

目 次

摘要 ............................................................................................................. I

目次 ........................................................................................................... V

表次 .......................................................................................................... Ⅸ

圖次 .......................................................................................................... XI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桌球運動之起源與發展..................................................................... 9

第二節 運動教育模式之理論探究 .............................................................11

第三節 運動教育模式之相關研究 ........................................................ 20

第参章 研究方法 .................................................................................................. 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5

Page 10: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VI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26

第三節 研究流程 ........................................................................................ 26

第四節 桌球教學活動設計 ...................................................................... 29

第五節 研究工具 ........................................................................................ 31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 34

第七節 研究倫理 ........................................................................................ 37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 39

第一節 學童桌球比賽表現 ...................................................................... 39

第二節 學童參與體育課之情意態度表現 .......................................... 45

第三節 實施運動教育模式之桌球教學過程中的省思 .................. 5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61

第一節 結論 .................................................................................................. 61

第二節 建議 .................................................................................................. 63

參考文獻 .................................................................................................. 65

附錄 .......................................................................................................... 69

附錄一 研究參與學生、家長同意書 ................................................... 69

Page 11: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VII

附錄二 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表 ........................................................ 70

附錄三 教師省思日誌 ............................................................................... 71

附錄四 訪談大綱 ........................................................................................ 72

附錄五 學生學習回饋單 .......................................................................... 73

附錄六 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桌球教學活動設計 ................................ 74

附錄七 模擬賽與決賽賽程表 ................................................................. 86

附錄八 比賽紀錄表........................................................................87

Page 12: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VIII

Page 13: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IX

表 次

表 2-2-1 運動教育模式內涵 ............................................................................. 19

表 2-3-1 國內外運動教育模式研究結果 ...................................................... 21

表 3-4-1 教學進度表 ........................................................................................... 30

表 3-5-1 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工具標準說明表 ................................... 32

表 3-6-1 資料編號說明表..................................................................................36

表 4-1-1 GPAI 比賽表現前後測差異情形....................................................39

Page 14: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X

Page 15: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XI

圖 次

圖 2-2-1 運動教育模式之概念架構圖........................................................... 14

圖 2-2-2 運動教育模式特徵 ............................................................................. 16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 25

圖 3-3-1 研究流程圖 ............................................................................................ 28

Page 16: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XII

Page 17: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1

第壹章 緒論

本章主要針對研究者的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問題,並對本研究

相關的名詞作解釋與界定,再提出研究範圍與限制。本章分為四節,分別為研

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名詞釋義、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學校體育課程的進行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全發展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國「國

民體育法」第一條指出:「國民體育之實施,以鍛鍊國民健全體格,培養國民道

德,發揚民族精神及充實國民生活為宗旨。」(教育部體育署,2016)。在開放的

情境中,能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想像與思考的空間,並且能自發性的學習也能夠

享受活動的樂趣所在,如此體育才能與真實生活不脫節,並和文化共存與發展

並進,進而成為人人所喜愛 (許義雄,2003)。學校運動課程的核心為運動知能

與正確運動的觀念,若要有終生運動習慣的基礎,就必須培養學生對於運動的

興趣及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此為學生在國小時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張文怡,

2015)。然而在我國的體育課程中,多以技能導向之教學模式與精熟學生的基本

技能為主要的教學方式,而通常會在課程結束前才進行遊戲或比賽,並且經常

沒有周全的計劃,或與真實的運動情境無關聯 (Turner, 1995)。樂趣化的教學方

式逐漸盛行,從中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而運動教育模式的首要教學

目標則是為了培養學生成為能幹的、博學的及熱情的運動參與者 (Siedentop,

1994)。

研究者本身畢業於體育學系,為桌球專長生,從小學的求學階段開始與體

育有著緊密的連結。在學期間,接觸過其他體育相關的教學活動,也曾擔任過

社團教練與從事體育教學。而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於課程的熱忱度維持

時間少或是只喜愛課程中比賽的部分,也經常遭遇到學生對於部分的體育課程

喪失了動機。當時就對於此狀況感到疑惑與好奇,並期望以後自己身為一位體

Page 18: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2

育老師後,能夠在教學上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能對體育課參與的學

習動機能提高並保持。但是,當時只是一名從學校畢業的學生,加上學校社團

課時間不足,以至於未進一步探究其真正原因。直到在大學期間了解體育原理

與考取本校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後,修習體育相關之課程與透過許多研究發

現瞭解到,除了大學期間所學的體育教學方法以外,還有很多的體育教學理論,

因此,便開始針對體育教學理論進行瞭解與探究。

桌球起源於 19 世紀末的英國,是由網球所衍生出來的運動項目。是一項隔

網的運動,也沒有身體對抗性,因此縮小了受傷的機率。除此之外,在打桌球

的過程中,學生必須專注於球的移動,一來一往,對於視力上有極大的幫助 (朱

敏良,2012)。打桌球的過程中,球桌兩端的距離較近,在來回的過程中,能夠

培養出較敏捷的反應能力。根據研究顯示,桌球運動能增強學生的手眼協調能

力。並且對於敏捷性也會有所幫助,甚至在反應能力也會有所幫助 (劉得鈞,

2004)。然而桌球運動並不會受到天氣的限制,在學校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活

動,使用的空間也不大,其只需要一張桌子和球拍與球即可,也可供各年齡層

與各種身材類型的人參與。綜上所述,桌球運動對於學生的生理上會有所幫助,

使用的空間也較少、容易實施教學,所以,桌球教學是一項適合在國小進行教

學的運動。因此,研究者想以桌球運動融入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或許對

國小學生的學習成效及學習動機會有良好的效果。

然而,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一向皆是以不斷的重覆技能訓練,強調重覆練

習以達到熟練的方式來獲取運動項目的技能,以及教師在教學上也教重於技能

的教學,在教學設計、實施、評量皆顯現出對於技能取得的重視 (闕月清、蔡宗

達,2003)。而獲得的技能常與實際比賽狀況脫鉤,也無法讓學生們的運動表現

有更進一步的成長。Siedentop (1994) 認為反覆的操作、動作熟練學習的統體育

課程,使學習到的運動能力與真實情境有所差距,如果能以組織小隊的方式進

行,每個成員皆有該盡的責任義務,可促進學生學習中有所成長與負責任。運

動教育模式教學,則與傳統教學上有明顯的差異,此教學方式是將課程視為一

Page 19: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3

個運動季並以團隊分組學習的方式進行體育課程的活動,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體

育課程時透過團隊小組遊戲、比賽等合作方式學到完整運動內容,並能夠培養

負起不同角色之責任和團隊組織的技巧 (Siedentop, 1994)。

運動教育模式 (Sport Education Model) 是由美國體育學者 Siedentop、Mand

與 Taggart 共同提出的一種體育教學方法,而此教學方法最初的基本觀念架構

來自 Caillois 的遊戲發展學說,以小隊為單位,在體育課當中透過遊戲化的形式

進行。各個小隊可自行決議、分配每個人所擔任的角色,例如:教練、裁判、

隊長、記錄員、記者…等,使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團隊之中。透過教師漸漸的將

學習的主導權轉移給學生,讓他們知道可以掌控與學習課堂中的某些變因後,

會更加認真的學習,並且希望老師能成為輔導者的角色與老師一起學習

(Richardson & Oslin, 2003)。在傳統體育課程教學中,皆以教師為主導掌控,對

於創新的教學方式是非常缺乏的,也在基礎動作與技術上的訓練佔用了很多時

間,無法樂趣化之外也缺乏新意的學習,使學生因而感到無趣、乏味,然而參

與課程的動機也逐漸缺乏。然而運動教育模式的實施以團隊小組的方式進行分

組學習,注重同儕彼此間的團隊互動與情意方面的學習、可透過同儕互評進而

得知互動情形;透過比賽情境而有真實的學習,比賽期的各項紀錄可作為評量

的依據;而團隊小組中學生擔任的角色與隊旗的製作、隊呼的設計以及小隊各

自的完整檔案皆是評量的資料,也符合多元評量的意義 (林靜萍,2006)。學生

熱衷於體育課的比賽和遊戲,將比賽、遊戲對抗融入於課程內容中,不但能夠

提升學生參與運動的動機與興趣,也有豐富的學習歷程,讓學生在體育課程上

的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透過運動教育模式的實施,可以使學生在上

體育課時利用比賽與遊戲學到較完整運動內容。

運動教育模式在美國、紐西蘭、澳洲等先進國家,早已是體育教學的主要

學習方式 (周宏室,1999;陳文亮,2004);而國內外也有許多運動教育模式的

研究,都在實施運動模式教學後,使學生在認知、情意和技能方面的表現有明

顯的進步成效,在比賽當中也能運用運動的戰術 (翁國興,2006;Wallhead, 2004)。

Page 20: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4

此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能從團隊比賽當中有所學習,能夠從中學

習技能與戰術之外,也培養了做決策的能力。運動教育模式是將運動透過遊戲

化的方式,從中學習運動的技能與活用運動戰略、戰術,使其從過程中達到全

人化運動的目標,而運動的禮節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也能夠透過正式比賽的過

程達到了解,並進一步與同儕學習相處、溝通,一同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Hughes (2000) 指出遊戲能增進孩子的內在動機。因此,欲瞭解透過運動教育

模式應用於桌球教學之課程規劃,學生在桌球比賽表現學習成效為何,此為本

研究動機之一。

運動教育模式是運動季作為一整個課程設計,與傳統體育課程有所區別,

在此模式裡,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能夠參與上場比賽,能將課程裡所學到的能力

發揮在比賽情境中,並且透過這之中藉由小隊的團隊運作模式,讓學生有討論、

合作與欣賞別人的機會,學生也均能參與其中,使課程中的學習氣氛是融洽歡

愉的。亦有些研究發現在情意態度表現方面,學生對於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內

容是肯定的,也表示喜歡此上課的方式,並且能增進在比賽中的表現,與引起

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機,增加了學生在體育課的運動參與時間。再者,教育部

於民國 105 年修訂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課程發展以循序性、階層

性、銜接性、統整性、適量性、多元適性等六大向度為課程發展之主軸,養成

終身學習能力的健全國民與世界公民 (教育部,2016)。因此想以運動教育模式

教學設計桌球課程,其瞭解學生在參與此模式之課程後,對體育課情意態度之

表現為何,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教師的反思在教學中佔據重要的一環,也是在現今教學中的一大主流,教

學者自主性的反思、檢討與改進已經是成為一位專業的志業良師不可或缺的一

項教師能力,反思能使教學不斷的修正,達至良好的教學目標,也能促使教學

者讓自己的專業能力更精進、躍進一步,進而使學生得到更好的學習成效。藉

此在從事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或教學活動結束後,會藉由教師日誌或教學過

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狀況進行反思。而行動研究是能夠提升教師專業知識的方

Page 21: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5

法,此外,為了解決不同的的問題,教師必須試圖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並達到

預期的教學目的。因此欲瞭解教師於實施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桌球教學課程後,

對於課程規劃與實施之省思為何,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依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如下: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

(一) 探討學生透過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桌球教學,提升學生桌球比賽表現。

(二) 探討學生在接受運動教育模式桌球教學後,對體育課情意態度表現之情形。

(三) 探討教師在實施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桌球教學之省思與專業成長。

二、待答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 透過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桌球教學,以提升學生在桌球比賽表現的成效如何?

(二) 國小學童參與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桌球教學後,對於體育課情意態度表現之情

形為何?

(三) 教師在實施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桌球教學之省思與專業成長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的重要名詞如下:

一、運動教育模式

是一種從遊戲化的形式發展而來的教學方式,由美國學者Siendtop (1994)

提出運動教育模式的正式理論,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的運動參與者是此模式的主

Page 22: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6

要的宗旨,能夠使學生在認知、情意、技能方面上的學習,皆能均衡的發展,

並且達成學習到完整的運動經驗,亦能在團隊中學習到合作與同儕互動、個人

責任及管理能力等。運動教育模式的特點包括運動季、團隊小組、正式競賽、

決賽時期、成績保存及慶典活動 (Siendtop,1994)。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除了

是以學生為主的教學之外,也強調了學生本身應盡的責任,然而教師必須先了

解與評估學生的能力並且也需要適度的改良運動規則,才能設計出合宜學生的,

使學生們從課堂的活動能傳遞歡樂的學習氛圍 (周宏室,2010)。本研究中所指

的運動教育模式,是以運動教育模式之特色,設計十二節課桌球的教學活動。

二、桌球教學

桌球教學指體育教師在學校體育課當中實施與桌球相關的教學課程。本研

究所指的桌球教學係指運用運動教育模式設計 6 週 12 節課與桌球有關之課程,

包含桌球基本知識與技能之教學,以及桌球比賽應用。

三、學習成效

(一) 比賽表現

比賽表現係指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時所展現出來的運動能力。本研究所指

的比賽表現即學生在桌球比賽中,係以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工具 (Gam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strument, GPAI) 中的「回位還原」、「做決定」以及

「技能執行」三向度作為評量學生在比賽表現之評量工具。

(二) 情意態度表現

情意態度表現意旨了解學生在接受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法之桌球課程後於所

展現出的情意與態度的學習成長情形。研究者使用學習回饋單、訪談作為情意

Page 23: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7

態度表現之工具,再將資料整理後,彙整出學生情意態度的成長狀況。

(三) 教師省思

在教學中,教師的省思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意旨教師在每一堂教學過後能

將課堂中所遇到的問題或教師教學的方式等予以紀錄並解決困難,進而也能增

進教師的專業自我成長。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在本節中說明本研究之範圍,以及研究之各項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 研究內容

本研究之研究內容係以 Siendtop (1994) 所提出之運動教育模式為理論基礎,

設計出國小桌球課程並實際進行教學,使用評量工具針對學生於桌球比賽表現

進行教學前後的比較,並且對體育課的情意態度表現實施學習效果評量,並探

討教師在教學課程中之省思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與成長情形。

(二) 研究項目

本研究是以桌球運動為教學項目,並對學生進行桌球學習效果之檢核。

(三)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參與對象為臺中市彩虹國民小學 (化名) 五年級乙班的學生,男生

13 人、女生 13 人,共 26 人。

Page 24: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8

(四) 研究時間

本研究之研究期程為 2017 年 10 月 17 日至 12 月 31 日,為期共 6 週 ,

每週 2 節課,共 12 節體育課,而每節課 40 分鐘。

二、研究限制

(一) 研究項目

本研究之項目為桌球運動,並不包含其他運動項目,因此研究結果無法類

推於其他運動項目。

(二) 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之授課教師即為研究者,雖然畢業於體育學系,運動專長為桌球項

目,但研究結果可能會因受教師之教學風格及所設計之課程內容而影響。

(二) 教學時間

本研究課程之時間規劃方面,研究者原先預計每週兩節體育課實施運動教育模

式教學,但因學期期間校慶運動會的因素,因此課程之間可能需要空出幾節課

的練習運動會之競賽項目的時間,可能會產生教學時間不連貫的問題,再者,

研究者本身是第一次獨自掌控一個班級的學生教學,在教學時間方面可能需要

做調整與掌控。

Page 25: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內容分為以下三節,第一節為桌球運動之起源與發展、第二節為運動

教育模式之理論探究、第三節為運動教育模式之相關研究,分別論述如下。

第一節 桌球運動之起源與發展

桌球運動為奧運比賽項目之一,在臺灣地區桌球運動風氣盛行,臺灣各縣

市每年皆會舉辦許多各年齡層大大小小的桌球比賽,而學校發展此項桌球運動,

不論是場地、器材等方面,所受到的限制也較小,因此多數人在求學過程中會

容易接觸到桌球這項運動或是相關課程。以下將針對桌球的起源與發展、桌球

運動的特性,以及桌球相關研究分別論述:

一、桌球的起源

桌球運動的發展經過有不同的說法,而真正的起源始於何時,有一種說法,

依據我國的一些史料記錄,在清代初期時就有球檯流傳於民間,當時是用曬乾

的梧桐樹或曬乾的柑樹果子樹作球、長板的木板為拍、用門板當作球檯,兩邊

雙方互相對打,稱之為「臭柑子」遊戲,作為休閒或飯後娛樂的活動,有人稱

之為桌球運動的前身 (游鳳芸,2001)。另一種說法為桌球起源於19世紀末的英

國,是由網球發展而來的運動項目,歐洲人非常熱愛網球這項運動,但因常常

受到氣候與場地的限制,因此將網球運動在室內進行,用餐桌做為比賽的場地,

進而慢慢發展出桌球運動 (蘇丕仁,1995)。

二、桌球的特性

桌球是一項流行的球類運動,可分為單打或雙打,雙方一來一往的回擊直

至一方無法回球,便能得分。根據黃美珍 (2003) 所提出的分析,桌球運動有以

Page 26: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10

下特性:(一) 各種身材體型皆適合參與桌球運動,不受限制。(二) 簡便的設備,

桌球運動所需要的範圍不大。一張桌球桌,再加上兩支桌球拍和一顆桌球即可

進行桌球運動。(三) 為室內運動之一,不受天候影響,所以天候的狀況並不會

影響桌球運動。(四) 運動量彈性,運動量的強度大小可隨運動者的意願做適時

的調整。(五) 運動傷害少,桌球運動所使用的範圍較小,並且是一項隔網運動,

因此可避免大範圍移動時所造成的運動傷害及衝撞。(六) 規則容易懂,只要瞭

解桌球運動的計分方式,即可以進行簡易的比賽並且從中體會到桌球比賽的樂

趣。(七) 經費不用多,雖然桌球拍、球皮、球皆屬於消耗品,但在正常使用的

下,能使用的時間算是很長的。

三、桌球運動相關研究

桌球又稱為桌上網球 (Table Tennis),是19世紀從英國的網球發展而來的,

具備著隔網性質的運動項目,雙方都必須在短時間裡做出對來球的判斷並做出

回擊打法的,是一種速度快、高敏捷的球類運動 (王明月、許吉越,2006)。曹

靜寶 (2007) 指出桌球運動對於五、六歲的兒童至高齡老人皆可以參與此項運動,

是一項老人與小孩皆適宜的運動。研究者發現桌球運動對生理發展與應用在多

元教學法之中產生的學習效果皆有影響。

桌球運動對生理發展的影響。陳全壽 (1997) 提出神經的成熟度會影響運動

的能力,尤其是身體的協調與平衡能力,對於學童的身心發展或是運動的學習,

是如此的重要。劉得鈞 (2004) 曾指出經由十週桌球教學的國小三年級學童,在

敏捷性、手眼協調或是反應上皆有提升並達水準。朱敏良 (2012) 指出8至11歲

的學生經過六週的桌球訓練後,靜態與動態視力皆有顯著的上升之外,且學生

在暫停兩個月的桌球訓練後,在靜態視力與動態視力上,沒有明顯的減退的情

況。翁福興 (2013) 研究上發現,在歷經十週的教學之後的學生,參與桌球課程

與一般體育教學的學生在平衡和敏捷性方面的能力表現,皆達到上升的效果,

Page 27: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11

然而在靜態平衡的面向,並未達到明顯的差別。

洪美娟 (2012) 研究指出桌球運動為隔網性運動,也是智能、技能與體能兼

具的運動項目。再者,不同體育教學方式對應用在桌球運動上,會產生不同的

學習效果和影響。郭彥成 (2006) 指出以桌球教學結合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方式,

能讓男女學生們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認知和技能中的學習效果皆有顯著

的幫助,而對於女生參與運動教育模式教學也更為積極。姚宗呈 (2007) 指出學

生經由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教學後,在情意表現方面有明顯的成長,然而女生

則沒有顯著的進步。男、女生在經由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後,比較正手發球和

反手推擋二項技能方面的測驗成績與前測的成績後,皆有達到顯著水準,然而

發現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女生、男生的技能提升二者間沒有明顯差異。郭懷諄

(2015) 指出學童在接受理解式桌球教學法課程後,對於課程的內容、安排方式

皆保有正向的態度。也有學童產生對體育課的好感,甚至是對桌球運動的有興

趣。

第二節 運動教育模式之理論探究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大部分都單純強調技能教學的方式或是以教師中心為

主,而對學生的主觀性和自主學習的方式有所忽略,並且在運動課程的技能學

習或基本部分的教學皆採用不斷重覆練習同一動作的方法,使該運動技能達到

精熟,或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注入式教學,導致教師說學生做的情況,而整個單

元大部份的時間往往被為了學習完整的動作技能所佔據了,學生也被動式的接

收教師的評價,缺乏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往往只有模仿,而沒有創造,如此會

使得學生開始對於這樣的活動感到乏味、無趣,因此,體育教學便能運用遊戲

或比賽來進行教學,藉由趣味化、多元化的活動設計,使學生能透過運動比賽、

團隊練習與合作學習的方式從中獲得完整的運動經驗。

Page 28: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12

一、運動教育模式的起源

運動教育模式是在體育教學課程設計模式的其中之ㄧ,激發學生去展現運

動的技能,也對參與運動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並對運動養成終身的習慣,此為實

施運動教育模式教學的目的 (林永能,2008)。

運動教育模式的基礎概念是來自於美國的學者 Siedentop 的研究論文,其論

文中,是以遊戲教育的課程理論架構為主要的內容概念,並且也認為身體活動

在社會生活中有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經過教育化過的身體活動,遊戲中的身體

活動對於學校體育目標是適合的 (Siedentop, 2002)。在 1982 年 Siedentop 在英聯

邦運動會議上,說明運動教育模式的概念和理論結合於體育課程中,也認為活

動與遊戲有著相同的性質,然而此模式也受到美國地區的看重和不斷的推廣。

1983 年成立了運動教育的第一支研究組織團隊,並且開始進行實證研究。在 1985

年時,Siedentop 首度發表了運動教育模式在研究上的成果,並且得到了許多正

向的回饋。

從 1990 年開始紐西蘭與澳洲皆進行運動教育模式的研究,也研究出令人滿

意的實驗結果。而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方式在紐西蘭已經被多所學校實施於體

育課程教學之中,並不斷的積極傳播與宣導 (陳昭宇,2004)。1993 年 Siedentop

參加所舉辦的國家會議,並發表了運動教育相關的研究。1994 年 Siedentop 整理

了與 Mand, Taggart 共同提出運動教育模式的體育教學,也提出了有關運動教育

模式理論的書籍資料向全世界廣為傳達運動教育模式的理念。

二、運動教育模式之概念與特徵

(一) 概念架構

Siedentop (1986) 認為運動教育模式是建立在 Caillois 的遊戲基礎理論,

Caillois (1961) 將遊戲定義為一種自發、自願性的行為,在全民運動的理念下,

透過體育教師在課程上的規劃與安排,發展適合於學生認知、情意、技能的各

Page 29: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13

種階段的單元課程,從而之中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及了解運動。在一項運動中,

學生對運動做出適當的決定並且參與公平的團隊比賽,是必須學會的。學生經

由正式的比賽,能使運動技能與體適能的增進,也對於比賽技巧與策略的運用

有所成長,並對整個比賽的模式與程序產生熟悉感,且享受運動中所帶來的樂

趣,使之成為一位喜愛運動的參與者,因此,在體育課程當中運動教育模式是

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如圖 2-2-1 所示。

Page 30: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14

圖 2-2-1 運動教育模式之概念架構圖

資料來源:修改自林永能 (2008,頁 19)

管理 宣傳

遊戲形式的運動

自願性 限制的

人人都能參與運動

適性發展

認知 情意 技能

理性的決定 競賽 典禮與習俗 規劃與管理 使用策略 體適能 技術

修改後的比賽

規則 場地 設備

學生擔任角色任務

裁判 教練 訓練 記錄保存

Page 31: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15

運動教育模式的概念性架構如圖所示,運動的知識為運動教育模式課程架

構的主題,並且使學生能夠對運動規則有所了解,也在技能、規範方面有所收

穫的人 (林建宏,1999)。運動教育模式的課程設計方式以發展合適學生的認知、

情意、技能三個向度為主 (石昌益,2004;林盛基,2002)。分別敘述如下:1. 認

知:能實際的於比賽中運用策略與戰術,並且能有規劃、管理與保存記錄的能

力。2. 情意:藉由歡樂的氣氛下進行比賽,從中培養學生經由公平的競爭學習

到團隊合作的意義,並從中做出適當的決定、增進比賽策略及技巧,並能對運

動的規範和習俗有所瞭解與尊重,成為一位良好的運動參與者。3. 技能:能具

備比賽的技術與良好的體能參與運動,依參與者的能力而調整規則、場地、器

材與設備。

(二) 運動教育模式的特徵

運動教育模式使學習的過程成為一個運動季,在進行時必須使體育課類似

真正的運動 (江文瑞,2005)。過程中,學生以異質分組的模式組成各小隊,使

其學生能夠擁有充分的時間練習技能與戰略運用,達到基本技能動作的標準,

而也能促使學生從正式比賽中提升專注力與團隊向心力的凝聚,藉由舉辦慶祝

活動,對運動家精神有所增進,也使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意願提升。Siedentop

(1994) 提出運動教育模式六特徵,能夠藉由完整的運動賽事,從中學習運動技

能、合作等能力,同時學習負責任,並具有「運動季、團隊小組、正式競賽、

決賽時期、紀錄保存、慶祝活動」六項基本特徵,如圖 2-2-2 所示:

Page 32: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16

圖 2-2-2 運動教育模式特徵

資料來源:參考自謝丙南 (2008,頁 19)

1. 運動季 (Seasons)

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設計是以運動季的方式來實行,而一個完整的運動季

包含季前賽、練習競賽以及決賽三部份,此模式課程的教學時間大約為 4-6 週,

學生在運動競賽的過程中,習得較完整的運動項目知識及經驗,並且能夠擁有

比較充足的時間去學習到該項的運動技巧與技術。反觀與以往傳統大約為 2-3

週的體育課程教學相互比較之下,學生通常比較無法完整的學習到運動的經

驗。

2. 團隊小組 (Affiliation)

學生在運動教育模式的體育課程的整個運動季當中,教師依異質分組的方

式將學生組成各個團隊,以團隊的模式進行課程的活動。在課程中學生在團隊

裡會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了角色的任務,如裁判、隊長、教練、選手、管理或

是記分人員,每一個人皆從中產生團隊的凝聚力、互相合作與學習負責任的態

度,整個團隊小組一起努力與學習。

Page 33: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17

3. 正式競賽 (Formal competition)

在運動季中,正式的比賽是重要的活動。透過正式的比賽除了讓學生能夠

有互相學習的機會之外,也能夠使學生感到興奮刺激與激勵作用(廖智倩,2000)。

通常在正式比賽前都會進行練習賽,使各團隊對比賽的程序與規則有了熟悉感

之後,並且比賽的籌備與賽程表的規劃是由學生自行負責,然而賽程表會在正

式比賽前告知所有的小隊,讓學生進行先前的準備。利用比賽的模式設計遊戲

活動,能夠促使成員產生奮發向上的動力,並且達到更高理想的目標 (徐元民,

2000)。

4. 決賽時期 (Culminating event)

決賽是最後的決戰期,成為勝利者是整個運動季的比賽過程中最高潮的時

刻,因此各隊為了成為決賽裡最後的勝利者,無不全力爭取此榮耀,然而此刻

運動技術的教學並非最重要的目標,更重要的是能夠一起參與、體驗活動並激

發起學生努力向上的動機,從中比賽的刺激也會漸漸的提升。無論任何的賽事

賽,應在最後創造慶祝的機會,將比賽氣氛提升到最高潮 (呂天得,1999)。

5. 紀錄保存 (Record keeping)

在一個運動季裡,成績紀錄能提供個人或團體競賽過程的回饋之外,也有

助於因應往後的比賽,做為調整與改進的依據。過程中的各項表現,學生也可

以學習紀錄與保存資料也是教師評量學生的方法之一,並且也可以作為下次比

賽的參考,期待往後有更好的成績表現。

6. 慶祝活動 (Festivity)

整個運動季中充滿歡愉的氣氛是必要的。慶祝的活動想在學習過程中製造

一個充滿歡樂的氣氛,最後在總決賽或循環比賽時,讓學習氣氛達到最高點 (周

Page 34: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18

宏室、蔡易峻,1998)。從隊員的互動、隊呼、隊旗及隊名的設計過程直至結束

等一連串的活動中,每位學生均能有愉悅的感覺,達到喜愛參與運動的目標。

三、運動教育模式之課程目標與內涵

(一) 運動教育模式的課程目標

體育教學的課程目標,是在教學之中教師與學生一同努力的指標。而運動

教育模式教學法的目標是要鼓勵學生能夠參與和欣賞運動,也讓自己有勇於承

擔責任與領導的能力,並且從當中靈活運用學習過的運動經驗,使自己成為一

位受過身體教育的人 (Siedentop, 1994)。其主要發展目標如下列所示:

1. 從體育課程中,發展學生運動的技能。

2. 在團體中一起為共同的目標努力前進。

3.在運動中,能欣賞運動並運用合適的戰術策略於競賽中。

4. 學習相關的知識與擔任教練、裁判、記分員等各種不同角色。

5. 啟發學生負責的態度與領導能力。

6. 在學生不同的發展階段,給予適合的參與機會。

7. 能了解與欣賞運動的儀式、意義、習俗。

8. 培養學生對運動的議題做出合理決定的能力。

9. 在過程中能與他人分享運動經驗的計畫與管理。

10. 鼓勵學生能主動的在休閒時間進行體育活動。

由上述目標中可發現,在運動教育模式課程教學中能夠促發學生對於技能、

認知與情意三方面的進步與成長。使學習者成為一位能夠對運動有所投入與欣

賞並且對事務懷著責任感和良好的態度、也能夠好好的運用本身所具備的運動

經驗、培養自己成為一位擁有民主式領導的人,即是運動教育模式課程的目標

(周宏室、潘義祥,2005) 。運動教育模式的整個課程,除了對學習者運動技巧

的發展有所注重之外,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習者成為一個全方位的運動參與者,

Page 35: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19

並且能夠與其他人一起分享、努力,進而對運動的水平有所提升,達到人人都

能運動的目的 (陳蒂勻,2002)。

(二) 運動教育模式之重要內涵

在運動教育模式課程中,多樣化的學習機會環繞在課程當中,然而教師鼓

勵學生多參與,不論是不同角色的擔任,例如裁判員、球員、記分員或教練,

學生都能在之中有愉悅的感受與成就感並產生成功的經驗,讓自己成為一位樂

於投入運動的參與者,在此模式當中,異質分組是學生組成小團體的方式,能

夠在團隊中相互學習與幫助,並慢慢減少與改善自己因不佳的技能而對體育課

程的恐懼感,並提升參加運動的動機 (陳昭宇,2004)。下表為運動教育模式之

內涵,如表 2-2-1 所示:

表 2-2-1 運動教育模式內涵

模式分類 運動教育模式

重要概念

遊戲式理論為運動教育的主要概念,透過遊戲化

方式運動,使動作的技能提升,進而達到全民運

動的目的

課程目標

「使人成為受過身體教育的人」,即成為一位能

積極投入與欣賞運動並勇於接受責任、應用自己

的運動經驗、使自己成為一位具備領導的人。

課程觀念 激勵學生成為一位擁有技能,了解運動規則、規

範的人,進而成為一位良好的運動參與者。

教師角色

有一個合適的環境是教師的責任,並且使學生的

技術提升,培養成為喜愛運動的人。在體育課中

指導學生學習運動的技能、知識為必要的。

課程設計

體育課程,其觀念主要是建立在全民運動理念之

上,使之學生成為一位良好的運動參與者。而在

運動教育模式課程中,可以歸類為一位教師與一

個班級的課程設計或多位教師與多個班級的課

程設計。

資料來源:修改自周宏室 (2002,頁 133)

Page 36: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20

第三節 運動教育模式之相關研究

體育教學運用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法,使學習者對於認知、情意、技能方面

皆能有所了解,也促進同儕關係的發展,有益於學生在各方面的學習。運動教

育模式廣受體育專業人員與學術界的肯定。國內運動教育模式之相關研究不少,

欲瞭解運動教育模式應於體育教學之學生學習成效為何,勢必對其相關研究進

行探討,以求對運動教育模式有更深入的認識。研究者蒐集近幾年來運用運動

教育模式所進行之相關研究,期能經整理分析後可以更完整、清楚的知道運動

教育模式應用於教學之過程,並對本研究之進行有所幫助。

運動教育模式係由國外學者Siedentop, Mand與Taggart共同提出的體育教學,

然而國內開始有學者關注運動教育模式,並對其教學法做相關研究。針對研究

者所蒐集到的文獻當中,關於運動教育模式之研究,以呂天得 (1999) 探討運動

教育模式對國小男女學生的認知表現、情意態度、技能學習效果研究為最早,

直到黃雪雲 (2016) 運動教育模式融合 TGfU遊戲概念對國小中年級學童排球發

球技能與 ARCS 學習動機影響,得知所探討的內容係以認知表現、技能表現、

情意態度及比賽表現等層面為主。欲對運動教育模式相關研究之發展情形做更

深入的瞭解,研究者蒐集國內外近餘年來關於運動教育模式之相關研究論文,

並以運動教育模式研究現況、研究結果進行文獻整理與分析。

一、運動教育模式研究現況

運動教育模式源自於美國學者 Siedentop,此為一種課程設計模式之外,也

是一種教學的方法,其目的是讓學生習得一種真實並且具有教育意義的經驗

(Siedentop, 2002)。然而為了更瞭解運動教育模式的研究現況,研究者參考陳昭

宇、林靜萍 (2008) 針對國內外運用教育模式運動教育模式相關研究分析探討的

成果,並依據研究結果,分為研究對象、研究主題、研究發展與方法、研究項

Page 37: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21

目與發現方面提出整理如下:

研究對象方面 最多數量為國中小學生,而大學生的數量較少見。

研究主題方面 1. 國外是以教學成效與學生在人際互動當中為最多。

2. 國內以教學的成效影響較多數,再者以比較運動教育模式、傳

統或其他體育教學法之研究。

研究發展與方法 1. 國外在 1990 年代後研究數量逐漸往上攀升。以質性、量化並

用的方式較居多。

2. 國內則在 2004 年之後數量才有增加的趨勢。早期以量化的方

式為輔以較少量質性資料較多,然而近年來研究方法逐漸蛻變

為以質性為主量化為輔的方式。

研究項目及發現 以團隊球類的項目研究為最多,但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研究於

個人或非球類項目。當中研究發現最為重視的是學生的情意發展

與社會發展,第二重視為認知的學習。

二、運動教育模式研究結果

研究者除了瞭解目前運動教育模式的研究發展現況之外,也瞭解了應用運

動教育模式課程實行後的成效,茲就蒐集國內外運動教育模式研究之相關學習

結果。

表 2-3-1 國內外運動教育模式研究結果

研究者 (年代) 對象 實施課程 研究結果

呂天得

(1998)

國小六年級學生 排球教學 1. 男生的情意發展優於女生。

2. 學生運動技能皆有提升。

3. 學生能自主性互動與習得團隊互助合作的精

神。

陳勝雄

(2002)

國小五、六年級學

新式拔河教學 1. 運動教育模式體育課程在學生學習滿意度明

顯高於傳統教學。

2. 男生女生在選擇角色上有所差異,男生較喜歡

擔任教練、裁判及選手角色。女生則較偏愛

靜態工作。

黃清祥

(2004)

國小六年級學生 羽球教學 1. 學生個人特質、經驗及同儕互動歷程會影響團

隊中小組的角色安排。

陳文亮

(2004)

國小六年級學生 籃球教學 1. 主客觀技能評量、情意量表評量皆比傳統課程

更好。

陳昭宇

(2004)

國中二年級學生 籃球教學

1. 學生角色的擔任激發學習動機,技能有明顯成

長。

2. 學生抱持積極正面的態度與良好的社會互動。

Page 38: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22

陳建志

(2004)

國中一、二、三年

級學生

籃球教學

1. 學生對運動教育模式結合教學科技體育課程

較傳統教學滿意。

顏嘉生

(2004)

國小六年級

巧固球教學

1. 運動教育模式課程有助於認知、情意、技能的

提升。

2. 能夠從活動中增進體適能的發展。

黃至賢

(2005)

國小高年級學生 籃球教學 1. 學生在情意學習效果及人際關係表現比傳

統教學更好。

2. 在認知、情意、技能方面有所提升。

郭彥成

(2005)

大學生

桌球教學

1. 多數大學生有正向、肯定的態度。

2. 學生在班級的學習氣氛較佳,在認知、情意、

技能方面有所提升。

翁國興

(2005)

國小五年級學生 排球教學 1. 學生能在在學習活動中有較多的互動。

林永能

(2007)

國小五年級學生 巧固球課程 1. 運用運動教育模式課程特質有效改善學生不

適合的行為。

2. 學生能在課程中歡愉的學習。

蕭明芳

(2008)

國小六年級學生 樂樂棒球課程 1. 能從課程中有益於學生反省思考的能力,提升

動作技能的能力、感受運動樂趣。

蔡明昌

(2009)

國小六年級學生 籃球教學 1. 能使學生在課程中獲得成就感。

2. 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動機。

李鎮哲

(2010)

國小五年級學生 籃球教學 1. 學童在運動教育模式課程學習中,動作技能的

學習上有明顯的進步。

謝丙南

(2011)

林敬翔

(2011)

林品軒

(2017)

高年級學生

國小五年級學生

國小三年級學生

排球課程

籃球課程

飛盤課程

1. 教師從三方面著手,能夠有效解決學生選擇角

色問題。

2. 能改善學生在課程中練習、互動問題。

1. 運動教育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運動教育

模式更能增進學生學習動機。

1. 學生在專注力、運動技能有明顯的進步。

2. 全部學生在比賽表現及專注力測驗前後測有

顯著不同。

Synder

(1997)

國小四、五年級學

籃球課程 1. 運動教育模式教學和期待參與不同角色的扮

演,備受學生喜愛。

2. 低技能學生樂於參與裁判工作比例高。

3. 技能與策略運用有明顯的進步。

Hastie

(2000)

國小六年級女學生 壘球 1. 學生較喜愛被學生教練指導,高於教師教學。

2. 學生有高程度的運動參與。

3. 學生喜歡擔任不同角色,特別是管理階層的角

色。

Hastie & Trost

(2002)

國中七年級男學生 曲棍球課程 1. 運動教育模式能夠提供學生足夠的課程參與。

2. 對於運動技能有顯著的進步。

Richardson&

Oslin

(2003)

高中學生

舞蹈課程

1. 學生主導課程能夠提升學習動機。

2. 團隊小組中有共同的目標,相較於傳統教學

下,學生的感受較有意義。

Page 39: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23

Macphail,Kirk

& Kinchin

(2004)

國小五年級學生

籃球課程

1. 學生有足夠時間練習之外,也能獲得高技能

同學的指導。

2. 學生在運動教育模式的課程中獲得滿足。

Wallhead &

Ntoumanis

(2004)

高中男學生 籃球課程 1. 積極的團隊模式對於學生動機表現有幫助。

2. 學生喜歡運動教育模式。

3. 學生喜愛程度及努力學習等類目在運動教育

模式實施前、後,有明顯差異。

Hastie &

Sinelnikov

(2006)

國小六年級學生 籃球課程 1. 學生藉由課程能提升參與和練習。

2. 運動教育模式對學生的技能和籃球的理解都

有所提升。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彙整

由研究成果可知,小組團隊是運動教育模式課程中強調的學習模式,小隊

成員之間的合作和各隊之間的公平競爭,不僅能使學生們相互了解、溝通,也

能從團隊中互相學習、合作,從中使學生能夠對團隊產生凝聚力與向心力,然

而也在過程當中增進同儕間的人際關係建立與之間的情誼。再者,在學習上學

生也能有一個較完整的學習,對於學習活動有較高的熱情,學習動機也相對提

高。而運動教育模式讓學生能夠對運動有認知與體驗之外,在各種角色的擔任

中,也讓學生有能夠發展不同能力的機會,並學習到更完整的運動。

Page 40: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24

Page 41: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25

第参章 研究方法

本章主要在說明本研究之方法,共分為七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

為研究流程;第三節為研究對象;第四節為教學設計;第五節為研究工具;第

六節為資料處理;第七節為研究倫理。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是以運動教育模式教學設計桌球課程,了解學生接受

此模式桌球課程後的情形,並以第壹章所述之研究目的、研究問題提出本研究

架構圖,如圖3-1-1所示。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利用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法應用於現場教學課程中,探討學生在桌球比賽表

現的學習成效及對體育課情意態度之表現為本研究之目的。本研究的研究方法

為行動研究,透過此研究方法瞭解實際教學現場中所遇到的問題,並解決教學

現場上所面臨之問題,進而精進教學的品質。

比賽表現 省思日誌

教師

學習回饋

國小五年級學童

運動教育模式之桌球課程實施

同儕教師

回饋單 情意態度

Page 42: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2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在本節研究對象分別以研究之學生與參與研究之教師為主,內容說明如

下:

一、參與研究學生

研究對象為臺中市幸福 (化名) 國民小學,五年級的五年乙班的全體學生,

男生 13 人,女生 13 人,共計 26 位學生。該班學生在進行教學前,先請每位學

生及其家長填寫參與研究學生同意書,始成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

二、參與研究教師

本研究之授課教師即為研究者,國小至大學階段皆為桌球體保生,曾參加

過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自由盃、全國大專盃賽等全國性比賽,並擁有中華民

國桌球協會 C 級桌球教練證照。大學為體育學系畢業,修習過體育教學研究之

相關課程,並深入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法之內涵。目前為該校教師專業碩士學位

學程的學生。

第三節 研究流程

行動研究能協助教學者了解在教學現場中所面對之問題,並適時的調整,

以求改進。本節說明此研究之三階段。

一、研究準備階段

此階段共分成三部分,分別:確定研究主題,蒐集、整理相關文獻,確定

研究方法、對象及工具。傳統的體育教學多以技能為主的教學方式,降低學生

的學習動機,且在比賽表現上應用技能的成效不盡理想,針對對此問題做更深

入的探究,因此,希望藉此研究的進行以及相關理論的探討,以期能改善學生

Page 43: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27

在體育課教學的學習狀況。決定以運動教育模式教學之後,研究者蒐集與此教

學模式相關之資料、活動之相關文獻、課程方案,並做初步的整理與閱讀。確

定研究主題後,選擇以行動研究法進行,並以研究者在教學現場中,國小五年

級學童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實施階段

此階段經由與指導教授、同儕教師討論後,編寫、規劃活動教學計畫的相

關事宜,為正式實施教學之階段,以行動研究法進行,進行為期 6 週的實施桌

球教學。在實施教學階段,根據研究者對於教學過程中的觀察與學生學習回饋

單、訪談,了解學生的學習情形,並針對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及學生的表現情

形,進行修正、擬訂因應策略,另外,諮詢指導教授與同儕教師之建議,歸納

及蒐集資料,並透過教學日誌進行反思,進而修正教學活動方案,再發展第二

循環桌球教學之計畫。

根據第一部份之桌球教學後,研究者將所遇的問題稍做修改,接著實施第

二部份的桌球教學活動。研究者持續撰寫教師省思日誌,並參考同儕教師所提

供的觀察回饋紀錄,同步將資料進行整理與檢核。並於第十二節課時,將進行

「GPAI 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工具紀錄表」之後測 (附錄二),做為學生在比賽

表現上的一項檢核資料。並諮詢指導教授與同儕教師之建議,進而完成此方案,

蒐集並歸納資料,對資料做整理與省思,可作為日後實際教學之參考。

三、統整與分析階段

在教學研究實施結束後,將所蒐集到的相關資料加以整理歸納,並進一步

將所得到的資料進行分析,最後撰寫成研究報告,並依據真實研究結果完成論

文。

Page 44: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28

確定研究主題

確定研究問題

諮詢專家意見

實施第一次教學計畫 分析與反思

整理、分析資料

撰寫論文、提出結論

資料收集與紀錄

進行下一階段教學方案

閱讀、整理相關文獻

反省與回饋

量化資料

調整與修正

段 質性資料

圖 3-3-1 研究流程圖

Page 45: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29

第四節 桌球教學活動設計

在本節研究者係以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法融入桌球教學課程設計,分為三個

部分論述之,第一部分為教學時間安排,第二為教學大綱,第三則為實施流程,

其內容說明如下:

一、教學時間安排

本研究的體育課之桌球教學時間為每週兩節課,為期6週,每節課40分鐘。

研究者設計了十二節課,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分別是季前、練習與競賽期、決

賽期,第一階段的教學時程為第一節至第四節,第二階段的教學時程為第五節

至第八節課,第三階段的教學時程為第九至第十二節。

二、教學大綱

本研究之教學設計,參考教育部於民國 96 年所發行的桌球教材教法與評量

進行編寫設計,再經由體育專家及國小體育教師修訂而成桌球教學方案,並以

運動教育模式為理論基礎,應用於國小五年級桌球課程,由於多數學生對桌球

運動已有初步接觸,因此,研究者在第 1 節課當中施行比賽表現的前測,於第

12 節實施比賽表現之後測,然而,研究者也將運動教育模式的特徵,融入教學

之中,參與學生以團隊進行課程,也將課程以趣味化比賽進行,提升學生學習

的動機。本研究應用運動教育模式於桌球教學之教學進度如表 3-4-1。

Page 46: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30

表 3-4-1 教學進度表

季前

(一~四節)

1.介紹說明上課流程、規定

第一節 2.分配各組名單

3.前測

1.基本熱身與反手推練習

第二節 2.發球動作講解教學

3.分享經驗

1.基本熱身運動

第三節 2.發球結合反手對推

3.正手攻動作講解教學與對攻練習

4.正手攻結合反手推練習

1.基本熱身運動

第四節 2.發球結合正手與反手練習

3.發球結合左推右攻練習

4.發球、反手推、正手攻經驗分享

練習及競賽期

(五~八節)

1.趣味左推右攻練習-追趕小白球

第五節 2.趣味魔王賽

1.基本熱身運動

第六節 2.基本動作練習

3.比賽規則與裁判訓練

4.分組對抗模擬賽

1.基本熱身運動與各組練習

第七節 2.小組戰術訓練

3.分組對抗模擬賽

1.基本熱身運動

第八節 2.各組練習

3.分組對抗模擬賽

決賽期

(九~十二節)

第九節 1.正式分組比賽

第十節 1.正式分組比賽、決賽

第十一節 1.正式分組比賽、決賽

第十二節 1.正式分組比賽、決賽、後測、慶祝活動、分享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編

三、實施流程

本研究係以桌球比賽為主要活動,研究者將學生以分組的方式,每組五位

學生,在分組過程中,係以蔡憲清 (1998) 指出的異質分組的方法,以不同性別、

程度的運動技術等背景的學生分為一組別,其分組的結果各隊的實力相當,各

團隊成員之間有共同的學習目標之外,也有團隊的精神。

Page 47: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31

第五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所使用研究工具包含以下:GPAI 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工具紀錄

表、訪談大綱、回饋單以及教師省思日誌等文字資料。

一、GPAI 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工具紀錄表

利用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 (GPAI) 能夠讓教學研究者觀察與紀錄學生在

比賽時所表現的行為 (Mitchell, Oslin, & Griffin, 2003),此評量的工具包含括「做

決定、回位還原、位置調整、技能執行、支援接應、補位、防守」等七個向度。

此研究採用「做決定」、「技能執行」、「支援接應」等三個向度作為學生在

桌球比賽表現之評分工具評量。

(一) 評量標準

桌球此項運動依 Almond (1986) 所提出的依據其屬性進行分類,桌球項目

則是列為網牆性運動 (Net/Wall Games),網牆性運動的主要目標為「將球成功的

擊入對方範圍,並且使對手無法成功回擊而得分」,然而其戰術原理可分為瞄

準、位置選擇、攻擊或放小球三向度 (Hopper, 1998), 配合七項球類運動比賽

表現評量工具類別,類別「做決定」,可由上述的瞄準與大力擊球或放小球來

評量;類別「回位還原」可由選擇位置則評量,而是否能成功做出所選的技能

則是以類別「技能執行」來評量。然而,此研究使用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紀

錄,並以其中的「回位還原」、「做決定」及「技能執行」作為評量類別,下

表3-5-1 為此三類評量工具之標準說明。

Page 48: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32

(二) 記算方式

從攝影機中觀察學生,按照「回位還原」、「做決定」及「技能執行」的

表現情形,記錄在運動表現評量表中,並依下列公式計算出學生桌球比賽表現

指數 (Richard & Griffin, 2003)

表 3-5-1 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工具標準說明表

評量

觀察項目

適當 不適當

做決定 發球:

1. 成功並發適當的邊角球、近球

網、底邊球或中線球。

發球:

1. 選擇發對手的有利球。

正手攻球、反手推球:

1. 選擇擊向對手的反方向球。

2. 選擇擊出適當的近網球。

3. 選擇擊出適當的邊角球。

正手攻球、反手推球:

1. 選擇球朝對手的方向擊球。

2. 將球擊出桌外或球未過網球。

技能執行 發球:

1. 成功將球落於有效的範圍內。

發球:

1. 發球未先落於己方檯面。

2. 發球未落於他方檯面。

3. 發球時未順利擊中球。

正手攻球、反手推球:

1. 成功將球打進有效範圍內。

正手攻球、反手推球:

1. 擊球時未落於他方檯面。

2. 擊球時未擊中球。

3.擊球時擊中己方檯面

回位還原 發球:

1. 球完後還原回適當的位置。

正手攻球、反手推球:

1. 回擊球之後回到適當的地方。

發球:

1. 發球後停留在左邊或右邊靠桌。

2. 發球後停留在左邊或右邊離桌。

正手攻球、反手推球:

1. 回擊後後停留在左邊或右邊靠桌。

2. 回擊後後停留在左邊或右邊離桌。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編

Page 49: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33

二、訪談大綱

研究者依據學童在接受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桌球教學之後的學習情形,研

究者利用空堂時間或彈性時間,針對學生所給予的回饋進行討論、訪談 (附錄四),

使研究者能更加了解學生心裡真正的想法以及在問題行為背後可能產生的原因

與事件的影響和感受,並在過程之中予以紀錄、錄音,以便日後教師進行分析。

三、教師省思日誌

透過省思日誌進行反思並作為教學活動調整之依據,研究者在每一堂教學

活動後進行詳實的記錄與省思,能夠自我檢視並呈現於教師省思日誌,內容包

含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反應、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問

題,以及教學活動後的反思。

(BI+ DMI+ SEI) ÷3 4.比賽表現(GPI)=

3.回位還原(BI) = 適當回位還原次數

適當回位還原次數+不適當回位還原次數

×100%

2.技能執行(SEI) =

有效執行技能之次數

有效執行技能之次數+無效執行技能之次數 ×100%

1.做決定指數(DMI) =

做適當決定之次數

做適當決定之次數+做不適當決定之次數

×100%

Page 50: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34

四、同儕教師回饋

於每一堂教學活動後與同儕教師討論所遇到的問題或困難,讓教學者能在

教學過程中順利掌控一個班級、迅速的解決突發問題,並且藉由同儕教師回饋

單給予研究者相關教學建議、指導與實質的幫助,能使教學中更加順利與精實。

五、學生學習回饋單

在實施教學中與活動後,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想法,請學生填寫回饋

單 (附錄五),以利教學者能在教學活的中的內容作出適時的調整與修改,並且

可做為日後教學活動安排設計參考。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的資料分析分為量化與質性資料,其說明如下:

一、量化資料

本研究進行GPAI比賽表現評量紀錄表,利用錄影的方式,記錄學生前測與

後測的比賽表現,並在結束後計算出學生在之中所獲得的成績,蒐集其資料後,

採用統計套裝軟體 SPSS for windows 12.0 中文版處理其數據資料,並進行瞭解

分析,比較學生前、後測之差異情形。

(一) 比賽表現量化資料的蒐集

研究者使用 GPAI 比賽表現評量紀錄表來進行前測與後測,並在測驗時以錄

影的方式予以紀錄,課程結束後再將資料登入電腦裡進行數據資料的統計與分

析。

Page 51: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35

(二) 比賽表現量化資料的分析

本研究進行比賽前、後測的記錄表整理,將資料透過統計套裝軟體SPSS for

windows 12.0中文版進行資料的統計分析並且輸入在電腦。以平均數與標準差來

了解在桌球比賽表現之學習成效為何並依樣本t考驗來分析在桌球比賽表現的前、

後測成績,是否達.05的顯著水準。

二、質性資料

(一) 質性資料的蒐集

研究者將所回收後的質性資料詳細研讀後,進行資料編碼整理、分類。研

究中的質性資料包含:教學省思日誌、同儕教師回饋、學生學習回饋單、學生

訪談。

1. 教師省思日誌

研究教學者在每一節的教學活動過後皆撰寫教師省思日誌,此研究計畫進

行 6 週,每週進行兩節教學,依據教學課程活動中所發生的情況、過程中的教

學予以確實紀錄,以及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反應,並進行檢討、反思,進而

使整個研究更加順暢、完整,也使教學研究者在當中更加成長與精進。

2. 同儕教師回饋單

研究者實施教學前,與同儕教師詳細說明教學計畫與流程,並於每一堂教

學活動後,積極的與同儕教師討論教學上所發生的問題與疑問,研究者並且依

據教師所給予的回饋與建議加以改進、修正或調整教學內容,藉此也能減少研

究者可能在教學上過於主觀的觀點。

Page 52: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36

3. 學生學習單

教學活動後,藉由學生所填寫的學習回饋單瞭解教學活動的整體感受與感

想,並瞭解學生在課程當中的學習情形,作為下次活動進行的改良與參考依據。

4. 學生訪談

在每一堂教學活動結束後,研究者使用各團隊或個人的模式開始進行訪談

的程序,每團隊的學生人數大約六至七人。從訪談中瞭解學習者在各方面的學

習情況與想法,並且將訪談內容以錄音和紙筆記錄的方式做蒐集,作為教學活

動的修改之參考依據。

(二) 質性資料的分析

本研究所蒐集的質性資料:教師省思日誌、同儕教師回饋單、學生學習單、

學生訪談的資料。首先,研究者先閱讀研究中所得相關資料並進行統整,接著

依資料性質,進行分類整理內容,並依日期與順序作編碼,以利對照分析,最

後進行內容分析,以瞭解學生學習的感想。資料編號的方式如下表 3-6-1:

表 3-6-1 資料編號說明表

資料類別 編號 說明

日期 西元年月日來表示 20171017 為西元 2017 年 10 月 17 日。

教師省思日誌 日誌 20171017 於西元 2017 年 10 月 17 日寫教師省思日誌。

學生學習回饋單 學饋 S01,20171019 1 號學生回饋於西元 2017 年 10 月 19 日。

學生訪談單 學訪 S01,20171019 1 號學生訪談於西元 2017 年 10 月 19 日。

同儕教師回饋單 師饋 20171019 同儕教師回饋於西元 2017 年 10 月 19 日撰寫。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編

Page 53: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37

三、資料的信度與效度

在研究進行的期間,研究者於每堂課後撰寫教師省思日誌,對於教師教學

上與學生所表現出的反應做自我反思,確實記錄研究的歷程,並且密切與指導

教授及同儕教師進行討論與徵詢,以避免產生研究者的偏見。

第七節 研究倫理

本研究的進行的過程中,關於研究中的教學、資料整理亦或是研究出的結

果,重要的是研究者應必須遵對於研究的倫理有所遵守,以保護研究參與者的

隱私。其說明如下:

進行研究前,學生及家長會從研究者得知本研究的目的,並且研究的歷程,

取得學生與家長的同意書後才會開始進行此研究。同意書中特別聲明學生之研

究結果不會作為研究以外之其他用途,並且也不會作為學生的學習成績之依據。

在教學研究前,學生不參與研究是個人的權利,而研究者也必須尊重其學生意

願。

本研究的過程中,為了確認此研究參與者的隱私,將完全保密所獲得的資

料,並且妥善處理與保管,另外,也以化名的方式呈現在撰寫相關資料中,確

保研究當事者的隱私與權益。最後,以客觀的方式對產生的研究結果和資料的

蒐集、分析,進行真實的記錄,不可隨意更改資料與內容,確實的呈現出本研

究資料的內容。

Page 54: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38

Page 55: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39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章旨在分析研究中所得的資料,包含量化資料與質性資料,並依據第一

章的研究目的,將本章分為以下三節進行分析和討論:第一節為學童桌球技能

表現;第二節為學童參與體育課之情意態度表現;第三節為教師對課程及教學

之省思與成長。

第一節 學童桌球比賽表現

本節主要呈現的內容為量化資料及質性資料兩部分進行說明學童桌球比賽

表現之情形。

一、量化資料

本研究針對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法介入桌球教學課程實施前後,運用球類運

動比賽表現評量工具紀錄表對學生進行前、後測,並將測驗所得的成績於做決

定、回位還原、技能執行,以及比賽表現等項目,進行相依樣本t考驗。其統計

分析之結果如表4-1-1。

表4-1-1得知,學生參與教學實驗在做決定的向度中,前測成績的平均數為

41.42±18.24,後測成績的平均數為 60.00±16.05,而將前後測進行相依樣本的檢

表 4-1-1 GPAI 比賽表現前後測差異情形

變項

前測

(n=26)

後測

(n=26)

95% CI

M SD M SD t p LL UL

比賽表現

做決定

回位還原

技能執行

43.77

41.42

41.85

48.96

9.22

18.24

17.77

19.45

64.04

60.00

66.19

66.58

9.13

16.05

13.94

16.43

-8.73

-5.57

-5.16

-3.63

.000

.000

.000

.001

-15.49

-11.71

-14.64

-7.62

-25.04

-25.43

-34.05

-27.6

*p<.05

Page 56: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40

定之結果t值為-5.57,而p值為.000,p <.05,考驗結果達顯著,表示這二十六名

參與教學實驗學生在後測成績 (60.00) 表現平均數較前測成績 (41.42) 高,且兩

次評量成績有顯著的不同,顯示國小五年級學童在接受運動教育模式教學後,

在比賽表現中之做決定的向度有明顯的進步。

其次比賽表現中回位還原方面,參與教學實驗之學生在回位還原的向度中,

前測成績的平均數為 41.85±17.17,後測成績的平均數為 66.19±13.94,而前後

測在相依樣本的檢定之t值為-5.16,而p值為.000,p <.05,表示這二十六名參與

教學實驗學生在後測成績 (66.19) 表現平均數優於前測成績 (41.85) ,教學前後

成績間結果達顯著水準,因此可以了解到國小五年級學童在接受運動教育模式

教學後,在比賽表現中回位還原項目有明顯的進步。

技能執行的向度中,參與教學實驗之學生在技能執行的向度中,前測成績

的平均數為 48.96±19.45,後測成績的平均數為66.58±16.43,而前後測在相依樣

本的檢定之t值為-3.63,而p值為.001,p <.05,顯示這二十六名參與教學實驗學

生在後測成績 (66.58) 表現平均數高於前測成績 (48.96) ,教學前後成績間結果

達顯著水準,由此結果可以了解到國小五年級學童在接受運動教育模式教學後,

在比賽表現中技能執行項目有明顯的進步。

最後,綜合以上三個向度所計算出比賽表現的指數,參與教學實驗之學生

在比賽表現的向度中,前測成績的平均數為 43.77±9.22,後測成績的平均數為

64.04±9.13,而前後測在相依樣本的檢定之t值為-8.73,而p值為.000,p <.05,顯

示這二十六名參與教學實驗學生在後測成績 (64.04) 表現平均數高於前測成績

(43.77) ,教學前後成績間結果達顯著水準,由此結果可以了解到國小五年級學

童在接受運動教育模式教學後,在比賽表現中有顯著的進步。

由以上的量化分析結果可以得知,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法應用於桌球教學課

程中,對於參與實驗之學生在比賽表現方面有明顯的進步,不論是在做決定、

回位還原或技能執行等三項目,後測的平均數均比前測平均數高,並且三個項

目p值均達顯著水準。

Page 57: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41

二、質性資料

本研究歸納與分析蒐集到的各種資料做分析與統整,透過學習回饋單、學

生訪談、與教學省思日誌,統整學生在比賽表現的成長情形,發現學生在比賽

表現方面與前測的比賽表現有所不同,如:在前測時,學生擊球的位置一成不

變,直接回擊給對方好打的球,到後來比賽中,學生會討論並控制球的不同位

置,使自己更有機會得分。以回位還原、做決定及技能執行三類分別呈現,歸

納結果如下:

(一) 回位還原

1. 遭遇困難 : 回位還原的準備度不熟練。

在教學過程中,會發現學生對於回位還原的準備度還不足,以至於常常產

生回擊不到球的情況。

「我跟同學對打都來不及打下一顆。」(學饋S12,20171024)

「○○把球打太快了啦,打不到。」(學饋S05,20171024)

「老師今天跟我說我打球時身體太側了,可以轉正一點試試看,才不會一直沒打到球。」(學饋

S10,20171024)

「今天課程結束的時候,團隊在討論時,提出自己發完球後下一顆球會打不到,然而我藉由討

論時間後,示範不同的動作再請小隊進行觀察,而小隊們也都能說出『原來發完球或是擊完球

後皆需要多一個還原的動作』,這個小細節容易忽略而影響到擊球狀況。」(日誌20171024)

2. 因應策略:引導小隊討論、學習。

而在透過小隊討論、練習與教學者的引導後之後,學生能了解並正確地做

出在還原準備時應站的位置。學生從中能夠觀察到教師不同動作的相異點,雖

然一開始學生會對於此步驟感到不適應、不流暢,但在經過教師或同儕的互相

提醒後,學生的動作有所改變,也慢慢的進步,能將此回位還原的動作表現出

Page 58: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42

來,讓連續擊球更流暢。

「雖然學生對於此動作的改變有點慢,但在這幾次上課當中不斷的請學生在練習時將球速放慢、

力量減輕的對打方式,讓學生能夠有時間去做出回位還原的動作,然而學生也都會試著去做。」

(日誌20171027)

「經過了幾次的練習,也在這當中不斷的請學生在練習時將球速放慢、力量減輕。而在今天上

課前,教學者再複習了回位還原的課程內容,學生今天在練習中與比賽中也都能應用出來,也

能夠多來回幾顆球。」(日誌20171031)

(二) 做決定

1. 遭遇困難 : 學生對於球路的靈活度較弱。

桌球運動在做決定的面向中,學生能將球擊到不同的方向,是一項細膩的

改變動作,學生經常會為了讓自己不失誤,會以保守的心態而只打出自己較為

熟悉的球路,然而雙方在對打當中若只打固定的方向,會使球路太僵硬、無變

化。

「觀察到學生為了不讓自己失誤,而打自己熟悉的路線居多,若是一直保持如此,會使學生在

之後的學習上呆版、無變化,所以雖然可能會讓學生不習慣,但也是需要讓學生了解到有不同

的打球方式。」(日誌20171031)

2. 因應策略:學生互相分享與嘗試變換球的路線。

藉由團隊互相練習、組員互相指導,逐步的引出教學中的目標。研究者以

學生分享的方式,引發學生不同的思考策略,讓學生在桌球運動中了解有很多

不同做決定的方式,進而在團隊中互相學習或在練習、比賽中能有所發揮,使

學習更加有趣。李鎮哲 (2010) 研究結果為學童在課程學習中,動作技能學習上

有明顯的進步,因此,運動教育模式課程能使其技能學習進步。

「比賽結束後時,我藉由其中幾位學生發表比賽有什麼技巧,引發其他學生在擊球時應該可以

打哪邊(對方的反邊或是弱點),而學生也能夠了解到在比賽中,利用不同的球路能夠增加讓自己

Page 59: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43

贏得比賽的機會。 在團隊練習時,學生一開始在試著變換方向時,雖然有較高的失誤率,但在

經過持續練習後,反而增加了學生打球的變化。」(日誌20171107)

「今天觀察到學生在比賽時會試著打出不同方向的球路,雖然穩定性還不夠,但也讓原本的比

賽增加了一點刺激感,學生也會在比賽中思考策略,讓自己能夠有機會贏得比賽,學生從中也

慢慢進步了。學生能試著變化球路是一個好的開始,接著穩定性也會慢慢增進。」(日誌20171109)

(三) 技能執行

1. 遭遇困難:學生表示技能有難度,造成對打不順利。

桌球運動的技能對於學童來說會有點難度,除了有學習過的一些學生之外,

部分學生在看完動作示範與講解後,並無法立即就學習起來,課程開始不久時,

部分學生表示因技能不佳而無法對打。

「在打球的時候很容易把球打出界,不然就是球就沒過網子。」(學訪S11,20171019)

「今天打正手攻,我覺得有點難,常常都會沒打到球。」(學訪S07,20171019)

「發球好難發喔,都發不過去。」(學饋S06,20171031)

「用左手拋球很難拋,常常拋太歪。」 (學饋S05,20171031)

「發球很容易直接打到對方的桌子,但要先彈到自己桌子一次。」(學饋S09,20171031)

「本來發球會犯規,覺得有點難,但後來就比較好了。」(學饋S23,20171031)

2. 因應策略:利用動作技能拆解與更換球體練習。

對於正手技能上的問題,教師將技能動作拆解與指導動作技巧,並安排與

技能執行有關之活動,利用空手抓球的活動,讓學生了解等待擊球的時間並加

強學生擊球的成功機率,進而有效的練習與執行技能、戰術。

「我之前很容易把球打出去,但我看完老師的動作後和老師也跟我說過後,我知道我之前都會

把球拍面微微地朝上,所以很容易就打飛了,雖然現在也有時候會。」(學訪S11,20171024)

Page 60: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44

「正手有點難,但比上次好一點了。」(學訪S07,20171024)

「今天老師和同學也有在教我正手,老師有把球放慢讓我打看看,我都會太快打,沒等球。」(學

訪S17,20171024)

「抓球好好玩喔!很刺激,一開始都碰不到球,但後來可以碰到了。」(學訪S22,20171024)

「原來要等一下球再打比較好打。」(學訪S15,20171024)

「本來沒有拿球拍,之後拿了覺得有點怪,但也會碰到球了。」(學訪S01,20171024)

在發球技能上,對於初次接觸此項技能的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需要使

用到非慣用手將球拋出,也需要協調持拍手將球打出,一系列的流程對學童是

不容易的,所以研究者將原本的桌球球體替換成叫大的網球、塑膠球,使學生

用非慣用手在練習拋球時,能夠藉由不同球體的體積與重量而對發球有球感。

先練習將球往上拋直,進而熟悉後再接著利用塑膠球實際將球發出,最後再轉

換至真正的桌球,如此能夠增強學生對於發球的概念與提升進球率。

「我們組討論覺得用塑膠球發球比較好打到球,換回去桌球後,老師說注意看著球然後再做出

一樣的動作練習。」(學饋S06,20171107)

「老師今天有拿網球讓我們練拋球,球比較大顆比較好拋。」 (學饋S05,20171107)

「我有用塑膠球發發看,覺得比較好對準ㄟ,小安也有教我,就發進了。」(學饋S20,20171108)

「比較會拋球了,不會像之前會拋很歪。」(學饋S21,20171108)

透過上述的練習後,在往後的練習或比賽,學生在課程當中有了進步,大

部分的學生能運用正手擊球將球擊至有效範圍內並且能在正確的擊到球。而在

平擊發球的技能裡,學生對於器材 (球體) 的轉換感到特別與新奇,小組也能在

當中互相討論與學習,使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達成有效的學習。

Page 61: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45

三、總結

研究者經由整理質性資料的內容與量化分析資料內容可得知,運動教育模

式應用於桌球課程對於參與教學之學生在比賽表現方面上,運動技能能力確實

有明顯的進步。Synder (1997) 研究發現學生經由運動教育模教學後,技能的學

習成效有明顯的提升;呂天得 (1999) 提及經過運動教育模式教學後,學生的運

動技能的學習成效有明顯的進步;郭彥成 (2005) 研究表示經過運動教育模式教

學後,A 班和 B 班的大學生在技能學習表現皆有顯著的提升;李鎮哲 (2010)

以實施運動教育模式應用在國小五年級學童的籃球教學,在課程結束後,對投

籃之技能的傳球、運球與投籃的動作有明顯的進步效果,由此可知,說明了運

動教育模式在教學上確實能夠增進學生動作技能。然而本研究在量化資料中的

做決定、回位還原、技能執行的三向度,後測的平均數皆呈現高,三個向度均

達到顯著水準,換言之,經由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後,學生在桌球動作技能方

面皆有進步。此外,質性資料的內容,也呈現學生在比賽表現的三向度測驗中

皆有提升並獲得成長,研究者從並教學省思日誌上的紀錄,輔證資料的結果。

第二節 學童參與體育課之情意態度表現

本節內容主要呈現的為想瞭解學童在參與運動教育模式桌球課程後,對於

體育課之情感態度方面的覺知表現情形。呈現方式以質性資料進行說明。

一、質性資料

本研究依據教學研究過程中,教師實際觀察、學生訪談、學習回饋單與研

究者教學後的省思日誌後,所獲得的資料中找出之間的相關性並做整理歸納,

且配合研究問題將資料歸納重點,其結果以題目分別呈現學童在運動教育模式

課程中學習之情感的的回饋,發現絕大多數的學童喜歡運動教育模式桌球教學

課程,歸納結果如下:

Page 62: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46

(一) 對於這次的桌球課程,你 (妳) 學到了什麼?

此次的課程中,有部分學生有接觸過桌球此項運動,有些部分的學生則無,

進行完此模式的桌球課程教學後,再經由學生完成學習回饋單中的此題目,從

回饋中能發現,大多數的學生在此次桌球課程中,學到正確比賽的知識最多,

而其次對於桌球技能方面上也有所進步與成長。

「當桌球裁判。」(學饋S10,20171205)

「學到了怎麼比賽。」(學饋S26,20170105)

「我可以幫自己算比數也可以幫別人算。」(學饋S01,20171205)

「以前我算錯了,第一顆發球碰到網子是不算的。」(學饋S05,20171205)

「我最喜歡比賽,本來不知道規則的,有計分牌比較知道。」(學饋S11,20170106)

「我不用裁判幫我算比分,我就會自己算了。」(學饋S20,20170106)

在此次的課程當中,也有學生認為自己在桌球課程裡學習到成功的將球發

出的技能和能應用正手攻或反手推的技能而與對方相互有連續擊球的能力,使

學生在學習桌球上,能更增添信心。

「我學到發球和反手推。」(學饋S02,20171207)

「本來不會發球,但老師給我們不同球的練習用左手拋,所以現在學會了。」(學饋S17,20171207)

「我可以跟別人對打很多下。」(學饋S10,20171212)

「正手攻可以打進了。」(學饋S19,20161215)

在實施運動教育模式教學後,學生能在技能方面有良好的學習成效,而除

了知識和技能之外,也有學生也能體會到運動教育模式桌球教學所要傳達的意

Page 63: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47

念,能在團隊中了解並力行做到合作、互助,是件重要的目標。陳政吉 (2011) 研

究提出教師妥善使用教學方式改善小隊互動間的問題,學生更能表現團結和和

諧,組員也能相互督促、鼓勵,讓學生有追求勝利以外的目標。

「組員要負責任務和互相幫忙。」(學饋S14,20171212)

「要一起合作認真。」(學饋S16,20171212)

「教別人很累,但我還是會去幫組員。」(學饋S25,20171212)

郭彥成 (2005) 研究發現透過運動教育模式桌球教學後,大學生對於桌球規

則、技能等概念有進一步的體驗與見解,另外,杜亞田 (2010) 也指出「夜光天

使」的學生從運動教育模式的課程中有得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能在運動技能上

有明顯的提升並且對桌球的認知有所進步之外,對於情意方面也有正向的成長,

換言之,學生能在運動教育模式桌球教學課程中,能有助於學生在認知、情意、

技能方面的提升與成長。

(二) 你 (妳) 喜歡現在的上課模式嗎?為什麼?

研究者將學童對於上課模式的感覺的回饋加以整理再進行下一步的分類與

分析,起初,雖然大多數學童均能接受教師所安排的組別,但有少部分學童因

團隊裡有不喜歡的隊友所以不喜歡團隊的上課模式,然而教師利用團隊鼓勵與

提出團隊共同目標的方式並且設定教室公約的方式,使其獲得學童相互接納,

則與黃清祥 (2004) 的方式相似,學童互相討厭、不接納會造成團隊活動無法持

續進行下去,但若學童一起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給予彼此鼓勵,學童因此能

共同討論、協調,此方式是符合運動教育模式的特質。另外在學習過程中也發

現學童最喜歡運動教育模式中比賽的部分,此部分與杜亞田 (2010) 的結論結果

相同,學生在課堂中所獲得的感受除了喜歡比賽之外,也會很期待上課,讓學

生對上課感興趣。此運動較模式的課程設計,除了正式比賽之外,在練習當中

Page 64: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48

也加入一些多元的技能小比賽,不只能夠讓教師了解學童的學習情形,也能夠

讓學生喜愛此課程,因此研究者發現在學生回饋裡出現較多次的比賽字眼。舉

例說明:

「我不喜歡我們團隊裡的一個人,可以換○○嗎?」(學訪S17,20171019)

「○○○都不配合,不想跟他一組。」(學饋S22,20171019)

經由學生學習單得知,少數學生不喜歡分組的結果,教師了解其狀況並協

調後,藉由團隊鼓勵、目標與設定團隊成員需互相加油與稱讚的下課公約的方

式,使其學生能夠融入團隊、不分彼此,一起朝著共同目標努力。

「喜歡小隊的比賽,因為比較刺激、好玩。」(學訪S21,20171123)

「我覺得大家一起想隊名還有一起比賽很有趣也很好玩。」(學饋S03,20171123)

「有很多比賽可以打,更了解比賽規則。」(學訪S18,20171123)

「喜歡,很好玩,而且隊員會教我不會的地方。」(學訪S02,20171207)

「每個人都可以打到比賽,而且大家也都有不一樣的任務。」(學訪S12,20171207)

「有不同的任務很特別。」(學訪S13,20171207)

「還可以,因為隊裡雖然有不喜歡的人,但還是要合作。」(學饋S22,20171207)

學生的興趣與動機是能夠從比賽的活動中被提起和激發的,對學生來說若

能夠從課程裡感到好玩、有趣,使其課程就會像是遊戲一樣讓學生喜愛。遊戲

能夠強調心理的內在動機 (Hughes, 1999)。再者,Synder (1997) 認為學生參與

不同的角色的是讓學生喜愛的,並且擔任角色除了能夠培養責任感,亦可激發

學習的好奇心與動機。而陳政吉 (2011) 研究指出課程中學生在一起學習的過程

裡彼此之間的有良好的互動。由上述可知運動教育模式與傳統體育教學課程相

Page 65: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49

比之下,是深受學生喜愛的。

(三) 在團隊裡你(妳)有收穫或進步嗎?隊員曾給你(妳)幫助嗎?

黃月嬋、李翠玲、趙信賓 (2005) 指出在運動教育模式的研究中發現了學生

在和同儕之間的互動獲得了改善。此班級是新學期編班過後的班級,因此有部

分學生之間還不熟悉,透過這次的課程,使其原本小隊內較不熟悉的隊員們彼

此熟識、努力,並且增進情誼。學生表示:

「我們這組大家都會互相分工合作完成擔任的任務,原本不會當裁判的,但現在學會了。」(學

訪S15,20171207)

「學到很多我不知道桌球知識,因為能問隊友,忘記的話,隊友還會提醒我。」(學訪S09,20171207)

「本來比較沒那麼好的同學變得比較好了,因為我們是同一隊的,所以會一起討論 。」(學訪

S06,20171128)

「不要怪隊友輸了比賽,要鼓勵隊友。」(學訪S03,20171212)

「我隊員會教我打球,還會一起練習,我覺得自己有進步一點。」(學訪S22,20171212)

運動教育模式教學以團隊小組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友

誼,彼此增加同儕互動之外,隊員之間也會互相協助、合作並且教導需要幫助

的同學,共同為了目標努力,才有可能提升團隊的成績。陳文亮 (2004) 的研究

中提到,情意的評量與傳統體育課程教學,相較之下來得更好,此研究結果與 (陳

昭宇,2004;黃志賢,2005;郭彥成,2005;翁國興,2005) 之研究結果相符應,

學生能在學習活動中有良好的社會互動之外,也在團隊之中抱持積極正面的態

度,增進同儕間良好的發展,而蔡明昌 (2009) 研究指出在一個強調團隊、強調

合作的運動教育模式中,學生不只能學習到與他人相處方式之外,也能體認到

與同儕合作、分工的重要性。團隊小組的方式與合作學習的精神相符。在合作

學習之下,學生之間的互動目標明確也完成自己所負責任務,可提升學習的效

Page 66: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50

果 (Johnso & Johnso, 1998)。

(四) 這次桌球課程與以往有什麼不一樣,比較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經由學生受訪後,發現學生皆喜歡運動教育模式的課程設計和上課方式,

學生也從此次課程中覺得上課的方式與以往不一樣,與以前比起來,覺得比較

有自主、彈性的學習方式,小團隊的互相合作、學習對於學生而言也是一大的

幫助。學生認為 :

「以前是每個人都要做一樣的揮拍動作,現在可以自己隊的趕快練比較不好的,比較好,不然

很無聊。」(學訪S01,20171130)

「比較好玩、有趣,而且我的隊友常常會教我不會的地方,學會了之後也比較喜歡打桌球了,

以前的課都比較多一直練習,很無聊,現在可以從很多比賽中去練習,我覺得這樣比較好玩。」

(學訪S14,20171128)

「比較喜歡這次的,也會期待下一堂桌球課,因為我們隊很厲害,別隊不會的,我們很快就會

了,還可以趕快練習我們比較弱的地方,也都會幫忙我。」(學訪S24,20171130)

「以前上桌球課都要等到最後快下課才能打比賽,有時候都沒辦法打完就下課了,有時候又沒

辦法輪到自己打,現在可以有比較多的時間打還有人當裁判員會比較公正。」(學訪 S08,

20171130)

「這次的,因為我有當到裁判跟選手,可以看比賽跟也會打比賽。」(學訪S01,20171130)

所以從中可以發現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法應用於桌球課程教學當中讓學生感

到非常喜愛,學生認為這樣的上課方式與以前很不同,覺得課程很有趣、彈性、

自主,不再只是一味機械式的練習,而是透過團隊同儕的主動幫忙學習到自己

不足之處。王品心 (2016) 研究顯示學生一致認同以團隊小組的方式學習很好,

學習方式較有彈性,能有較大的空間讓團隊自主學習。而陳勝雄 (2002) 提出運

動教育模式體育課程,學生對此學習的滿意度明顯較高於傳統的教學方式,然

而,當中也可發現與 Wallhead 與 Ntoumanis (2004) 的結果相符,認為在同儕

Page 67: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51

之間積極的互助能改善學生在課程中練習的問題與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喜愛,

學生能在課程中歡愉的學習。

二、總結

從學童參與課程之情意態度表現的質性資料分析,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法運

用於桌球教學之課程中,能使其學生在情意方面擁有正向的情感態度,對於課

程模式、桌球規則、技能運用、同儕協助等方面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體驗,而

學生也能從團隊和比賽情境中習得技能,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在團隊中歡愉的與

同儕互相學習、互相溝通、接納,並表現出合作與團結的態度。簡而言之,此

次桌球教學透過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方式的課程設計,學生在情意、認知與技能

方面皆有所進步與成長。此研究觀點與顏嘉生 (2004) 認為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法

能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認知、情意、技能學習成效相符。

由以上敘述可了解,學生對於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之桌球課程設計,表現

出正面的態度,對於桌球運動的規則、技能執行等方面,有更一步的認識與體

會,而學童也能在歡愉的氛圍中習得技能。然而起初時,少數學生表示不喜歡

此上課方式,但經過教師以團隊鼓勵並提出團隊共同目標與設定教室公約的方

式,使同儕們之間相互接納、互相激勵的環境下,學童願意參與其中並且融入

團體之中。再者,從資料的紀錄可得知,學童對於運動教育模式的上課方式感

到喜愛,並且在同儕社會互動中產生良好的友誼,因此,學童能在團隊中獲得

成長與進步,並同時在質性資料中獲得佐證,顯示出學在透過運動教育模式的

教學後,在認知、技能與情意方面皆有顯著的進步。

第三節 實施運動教育模式之桌球教學過程中的省思

教學的反思是一位教學者所必備的事情,可以讓教學變得更有效率之外,

也可以讓教學者修正教學不足之處,使下一次的教學更有意義。研究者在教學

Page 68: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52

歷程中,進行課程與教學的反思,體會到此教學模式對學童的影響並對自我的

教師專業成長獲得許多助益。透過觀察紀錄教學活動、省思的方式來了解實施

課程與教學的優缺點,也讓教學者有許多值得努力的方向,改善較不妥的課程

與方式,使學生有更好的學習效果。本節主要呈現的內容為教師在實施運動教

育模式桌球教學後,對於教學過程中的發現、成長之省思情形,以整理歸納教

師教學省思日誌、同儕教師回饋及學生學習回饋單,針對教師對課程的省思與

成長,以及教師對教學的省思與成長等二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師對運動教育模式桌球課程的省思與成長

在課程內容設計方面,本研究以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法的特徵設計桌球課程,

首先整個教學流程分為三大階段,第一階段為季前期,其進行認知與技能學習,

第二階段練習及競賽期,最後第三階段為決賽期,期望學生能透過流程中獲得

完整的運動經驗,本研究的課程設計在教師實際執行時,在課程設計、教學時

間、學生能用正確的發球方面有所省思,以下分別說明。

(一) 課程設計

研究教學設計方面,教學者依據運動教育模式特徵的設計原則進行課程設

計與規劃,在教師思考規劃教學課程的部分,起初教學者將此模式的特徵融入

課程規劃,但由於教學者對融入特徵的設計不夠周全,經由與師長討論後,做

出課程設計的修改,使一整個桌球課程能有更紮實、詳細的設計。而教師原先

也將課程安排設計了過於緊湊的教學進度,造成教師為了能夠達到課程教學進

度目標,反而較忽略學生進行技能的練習,並且壓縮小隊成員們互相討論時間。

「今天急著想要把正手攻和發球的技能交給學生,認為大部分學生以前已經有上過桌球課程,

所以應該很快就能上手,忽略了還是有少許學生未接觸過這項運動,而未接觸過的學生要學習

一項新的動作技能是需要一些時間的。」(日誌20171024)

Page 69: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53

「教學者可能因本身為此運動項目的專長,在課程的安排上,對於學生來說比較快了一點,急

著想要讓學生盡快學會技能,對於剛開始接觸新運動的孩子,要學會一項運動的新技能是較不

容易的,而今天這節課教了兩項技能,發現有些學生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建議課程教學不要

心急,教學還是需要一步一步來的。」(教師饋20171024)

省思檢討後,最初安排緊湊的教學進度課程的原因是在於,教學者希望學

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習技能,爾後會有更多的時間練習,因此將課程安排過於

緊湊,然而小組內成員學習程度參差不齊,有些學童需要練習,有些程度較好

的學童能夠繼續學習新技能,進而導致教學目標只有部分學生達到,因此在往

後的教學課程設計方面,必須先熟悉學生的起點行為之外,也要提醒自己不要

先將課程安排過於緊湊、急躁,反而不利於學生的學習,應讓課程能保有彈性,

一個步驟完整交付後在接續下一個進度,對於程度較落後的學童,也或許能將

一個動作技能拆解數個步驟來進行教學,如此在教學上將能更有效的運用時間

掌握教學進度。

(二) 教學時間

能在所訂定的時間內達到有效的教學是身為教學者所需的專業能力,由於

一節課的上課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教學者必須精準的掌控每一個活動完成的時

間的,方能使教學更順暢並且執行徹底,起初研究者在進行教學時,因教學者

本身是第一次獨自掌控一個班級學生的教學,所以對於時間的控管能力不佳,

也或許因為學生也需時間熟悉此教學模式的上課方式、角色擔任之因素,以致

於在掌控時間方面需再做調整。

「上課鐘響完時,學生零零散散的走進桌球教室,而有些學生也忘記了自己的組別,造成現場

的情況有點紛亂與吵雜,所以教學者在這方面也再次重覆提醒了一次,導致課程的最後壓縮了

學生們的討論時間。和原班教師請教方式後得到一些教學方式、方法,所以教學者的方式是使

用隊長責任的方法,將小隊的責任私下提醒各隊長,再與學生一同先將上課的規則訂定好,就

不會浪費太多時間。」(日誌20171024)

「一個班級的學生很多,老師必須要應對很多學生,可以與學生訂定之間的默契,然後也可以

Page 70: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54

再稍微嚴肅一點的對學生,讓學生明確了解到要達到目標,或許能讓教學時間更順暢唷。」(教

師饋20171026)

若是每次上課皆由教學者一再提醒上課規則、小隊的上課方式,再次整頓

每個小隊就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也會耽誤學生真正學習的時間。然而透過將小

隊任務交付給各小隊隊長後,並且討論出小隊成員必須一同準時的規則,就再

也沒出現過學生忘記自己的組別、零散的到上課地點或是學生紛亂的場面,也

可以慢慢看出學生越來越有自己小隊的歸屬感,從中也讓教學者慢慢感到一點

一滴的成就感,小隊成員們能相互提醒並遵守規定是一個班級良好的風氣,而

對於教學者的教學也是個很好的開始。學生表示:

「今天我們curry隊是第一個到球室集合的隊伍,而且我們大家都很合作」。(學饋S16,20171031)

「我上次請假沒上到體育課,我的隊員們會提醒我。」(學饋S11,20171031)

「我會提醒隊員們的,才不會遲到。」(學饋S20,20161031)

「今天幸好聽到別隊的在說快去桌球室,不然我差點忘記。」(學饋S26,20161031)

「天才隊是最棒的,我們會得第一。」(學饋S12,20161122)

(三) 學生能用正確的發球

課程學習當中,大多數學生對於發球此項技能感到困難,一隻手須持拍,

而非慣用手須將球體小的桌球平放在手掌中並直上拋出再擊球,此過程讓多數

學生無法正確的成功將球發出。

然而研究者在課堂中,設計了拋拋球、發球九宮格的比賽活動,讓學生能

達成用正確發球動作將球擊過網之教學目標。拋拋球活動主要是讓學生能體會

左手將球垂直拋起不犯規的動作要領,並體會正確擊球的位置。再者,透過這

個練習,對於下一個發展活動-碰碰九宮格中亦有幫助。教師於課堂中發現,大

部的學生經過練習後能正確發球,將球成功發出去,亦能抓到訣竅 (球拋直、彈

Page 71: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55

自己球桌一次再彈至對方桌),而只有少數同學還是會做出犯規的發球動作,因

此在下一堂課中的前半段,教師替換了不同球體的小活動,藉以改善學生發球

的動作。

「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做出正確的發球姿勢,只有少數人還是會做出犯規的動作,而有些人的發

球動作還是需要多加關注,以免重回犯規的發球動作,因此下堂課應多注意學生的發球狀況,

並加入對反手對推的小活動。」(日誌20171205)

「今天教使用了不同球體 (玩具球、網球) 的活動,很特別,也讓學生感到新奇,學生在發球的

動作上也能較穩定了一些。」(教師饋20171205)

在加入反手對推的活動後,學生表示有時候球會發歪掉,沒到達指定的位

置,不過經由教師觀察發現,學生犯規的動作有改善,發球成功過網的次數亦

增加,亦代表學生瞭解發球時,手拋球的好壞與球擊出去有關。

在碰碰九宮格的活動當中,學生覺得很有趣,並表示沒有玩過類似的遊戲

或比賽。而隊伍在比賽中要依桌面上的格子發球,球彈至哪一個格子就代表是

該隊所佔領的堡壘,該對連成一條線即代表獲勝,但在決勝負時,幾乎都由重

要他人決定,缺乏隊友間的討論,因此,宜將規則改善重要決策都由某些重要

他人決定之問題。

「改變遊戲規則,例如:每小隊伍必須先排列好上場的順序,隊伍中的每個成員必須至少上場

發一次球,其後上場機會才可再重複,最多兩次。此外,增加至少上場的次數,降低全部皆是

最強者互相比賽的場面,而增加每位球員上場的次數,同隊的隊員們可藉此機會多加指導較弱

的學生,從中學生也會更有凝聚力也感到被重視。」(日誌20161205)

二、教師教學之省思與成長

教師在教學現場中會面臨到不同的狀況,然而所面臨到的狀況往往容易突

如其來,課程進行中可能會出現許多突發狀況,而學生也不可能永遠依照教師

事先所模擬好的步調一五一十的達成,從過程之中,教師本身必然有許多學習

之處,進而提升教學能力,使教師更具有專業的能力。而在研究期間,亦有可

Page 72: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56

能會受到其他外力因素的影響,因此,透過教師自我省思日誌以及同儕教師之

專業的探討與相關建議,將教學現場的省思與成長以教師教學語言、班級經營

技巧方面分別說明:

(一) 教師的教學語言

學生在教學者的教學之下進行課程的學習,所以教學語言是一位教學者在

教學的過程中所必備的技巧之一。換句話說,教學者的引導過程即顯得相當重

要,簡潔明瞭的指導語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進入狀況。反之,話語之中含有太

多的冗詞贅字,使學生容易抓不到重點,因此會嚴重影響到教學活動的進行。

「在講述方面,應該要讓語言更加簡單明瞭,使學生很快的清楚明白,可以多加強或自己模

擬練習,使口語方面更加精簡、精確且簡潔,避免教師說得太多太複雜,學生卻不了解教師所

下的指令。」(日誌20171026)

教學者與師長請教與討論,並經過自我省思檢討,教學者宜精簡教學指導

用語,避免模糊不清,教學前可先自我練習說話,教學過程中不斷的磨練自己,

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以利在未來教學之路。

(二) 班級經營方面

維持一個有效率的學習環境、營造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教學者有效的教

學並達到學生成功學習是班級經營的主要目的 (陳木金,1999)。教學中首要面

對並且是否能夠順利的進行,班級經營是個重要的關鍵,因此在進行研究前,

研究者即教學者便已經是該班的實習教師,在期間也觀摩學習體育課程,瞭解

該班的學習情形與學生的本身能力掌握,再進行研究會比較容易上手。教學者

除了教學的行為和語言之外,在本教學研究中,秩序管理是最常遇到的問題。

1. 秩序管理

本研究在進行教學實驗時,教學者是以不破壞歡愉的學習氣氛為考量來進

Page 73: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57

行管理,但在課程歡樂的進行時,面臨好動學生的表現,有時會造成學童過於

興奮,而使秩序變的吵雜,然而有效的秩序管理,成為教學者的一大挑戰,部

分學生的表現行為會影響教學者本身教學節奏的掌控,像是教學者在講解要領

時容易遭到學生讚過程中突如其來的打斷,以致影響到有些學童無法定下心來、

有些人會和旁邊的同學講話,甚至會突然站起來走動。

「教學者在講解時,發現容易被學生突然的打斷,學生積極的想將自己知道的說出來,再加上

過於激動,甚至會站起來說話,有時候還會邊說邊搞笑,讓其他學生分心,因此在課後詢問了

教學現場的教師如何使用哪些技巧,才不會將很多時間花在秩序管理上。」(日誌20171102)

教學者為了使教學節奏更順暢與學生建立良好默契,在每堂教學課後便與

教學現場的教師請益,讓教學者在體育課程教學方面學到多班級經營的技巧。

「對於學生秩序的這個問題,可以利用哨音、語音、語調來讓學生注意或是阻止不良行為的發

生,或是在吵雜時有時候教師講到一半可以試著突然停下來,有些學生可能會注意到,會注意

到教師沒聲音了,也注意到自己現在不該是說話的時,有時候,有些同學也會提醒還在講話的

人。這樣你就不用一直大聲喊他們了。」(師饋20171102)

經過檢討,教學者需要在歡愉的課程當中製造一點嚴肅的提醒,當教學者

在講解時有學童不守秩序,可以適當的使用哨音或語音語調引起注意或是時的

做停頓,讓正在講話的學童有所警覺,或其旁邊的同學也會立即給予提醒。但

是,已停頓的方式是比較屬於被動的方式,使用太頻繁可能會沒有效果,也可

能會影響到教學的進度。

「原先只用口頭說的方式,但長時間下來教學者的音量也慢慢減弱了,爾後我做了些許的調整,

班級經營方面,我利用了哨音的長短聲音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指令,使學生能注意並且有效

率的達到指令,並也搭配了被動停頓的方法,讓學生產生警覺。」(日誌20171114)

Page 74: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58

「教學者在班級上的管理有再慢慢的進步,與一開始的教學很不一樣,進步了很多,與教學者

一起討論出來的方法也有派上用場,不用一直依靠大聲說話的方式了,很棒喔~進步了」(師饋

20171107)

再次檢討過後,同儕教師建議,認為可以透過收回不使用到的器材,可避

免學生在聽教學者說明講解時一直玩弄旁邊或手上的物品而無法專心聆聽,或

是與旁邊的同學一起玩器材,所以教學者在教學時應減去其他不必要的吸引力,

使其學生將注意力放在教學者身上。

「今天在進行課程當中,進行活動轉換交接時,應該可以先將不需要使用到的器材回收,比如:

小組的角錐。教師在說話的時候容易有學生會被身邊的器材給吸引,所以如果先將其不使用到

的器材收回,不只能夠避免學生會因玩弄器材而受影響之外,也能夠讓環境比較整齊,更重要

的是也能讓我今天的課程轉換較順利的進行下去。」(日誌20171107)

2. 學生角色責任

在運動教育模式教學中,學生以小隊的方式進行學習,小隊之中的每個成

員皆會擔任所分配到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會有不同要負責的任務,在這之中

能夠學習到較完整、多元的運動內容之外,同時也會學到個人的責任和有效的

組織團隊技巧。研究者發現在本研究的初期,教學者在進行此部分時,學生大

部分感到興奮,少部分學生則是擔憂自己會無法勝任角色的工作。

「我是教練耶~好特別喔~希望我可以當好,也希望可以快點教會其他人。」(學饋S03,20171017)

「我們隊選我當隊長,我一定可以當很好的。」(學饋S15,20171017)

「我擔任了不是隊裡的隊長,隊員們都覺得我最適合當隊長了,但我怕自己做不好,所以有點

緊張。」(學訪S25,20171017)

「我其實不太想當裁判的,因為我怕我記不起來。」(學饋S21,20171018)

「老師說隊裡面的每個人都要擔任一種角色,每個人都身負重任,雖然我們這隊還沒討論出來

誰要擔任什麼,但我好期待。」(學饋S16,20171017)

Page 75: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59

雖然有少部分學生會對於自己所擔任的角色而感到擔憂,而教學者在當中

瞭解了各小組的情況後,也適時的給予小隊一些勉勵與打氣的話,並適時利用

社會性增強的方式,當中,較有信心的學生也給予組員鼓勵,皆有助於小組成

員提升信心。然而在經過幾堂課後,發現小隊的成員為了想贏比賽和隊上的成

績榮譽而多少會有產生之間的小摩擦衝突。

「我們隊上今天有兩個人意見不合,但幸好隊長有幫忙,所以他們兩個人才沒有吵架,兩個人

也合好了。」(學饋S18,20171031)

「有人今天吵架,但下課時也好了,我們組也都覺得我們要一起加油才能得到前二,希望他們

不要在吵架了。」(學饋S18,20171031)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質、不同的想法,所以會有小衝突是正常的,但如何化解這些摩擦衝

突才是必須正視的問題,今天小一小隊雖然隊內有小吵架,教學者先是在一旁觀察其他成員會

用如何的方式解決,發現小隊內其他成員互相幫忙勸說兩位吵架的隊員,才讓這個摩擦解決,

但教師本身在下課後也有私下找這兩位同學來了解狀況並解決,讓兩位學生還是保持友好關係

的狀態。」(日誌20171031)

Page 76: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60

Page 77: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6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本章就第肆章的研究結果與分析,加以歸納、整理出結論與建議,並提供

在教育現場的體育教學及未來研究上作為參考之建議。本章共分為兩節,第一

節為結論;第二節為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節的內容根據研究目的、問題,與第肆章研究結果與討論,本研究在了

解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之桌球教學,能否提升學童的學習成效和教師

的省思與成長,以下分別針對運動教育模式對學生在桌球比賽表現的學習成效、

國小學童在接受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法應用於桌球教學過程中的情意方面之學習

成長情形,以及教師在實施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法應用於桌球教學的省思,提出

本研究之結論。

一、運動教育模式教學可提升學生桌球比賽表現的學習成效

本研究在探討學童接受運動教育模式教學後,學童桌球比賽表現的學習成

效為何。根據量化資料的統計分析結果,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方法應用於國小

學童之桌球課程教學中,學生不論是在比賽表現中的做決定、回位還原、技能

執行之三個向度,顯示皆有明顯的進步情形之外,學生在桌球比賽表現方面也

是呈現進步的,其學生在後測的平均數成績表現皆高於前測平均數的成績,且 p

值皆小於.05,說明了在教學前後所得的成績有顯著差異。

依據質性資料的統整歸納,學生透過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法課程中的桌球比

賽活動與相關遊戲,於後期的比賽表現皆比前測時的比賽表現有明顯的進步情

形,學童經過運動教育模式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懂得與同儕團結合作、互

相指導與練習,也能夠在歡愉的情境中學習不同角色所應負責的任務,能有負

責任的態度,並於一整個運動季過程中學習紀錄賽程、瞭解賽制,也在比賽過

Page 78: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62

程中做出適當的決定,提升有利小隊或我方勝利的局面,此外學生也能夠在學

習之中協助需要幫助的隊員,同時也增進了同儕之間良好的情誼。

二、國小學童在接受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法應用於桌球教學課

程後的情意態度表現

在情意方面,學生在接受運動教育模式桌球課程後,喜歡以小隊的方式融

入至課程中的上課模式並對於課程中的內容、安排方式皆有持正面的態度,學

生認為這樣的上課模式不再只是一直強調技能練習,而是透過遊戲或比賽學習

到更多有關桌球的知識與技能。另外,學生於遊戲或比賽當中獲得正向經驗,

透過與隊友間的互相指導、合作,發展出團隊凝聚力與提升良好的人際關係,

因此,大多數學生都積極參與教師所安排的活動,有更多自主的學習,認為這

樣的桌球課比較有趣,不會覺得非常乏味。

三、教師在實施運動教育模式桌球教學課程後,對課程、教

學方面有所省思與成長

在運動教育模式課程之規劃方面,研究者規劃了緊湊的課程,經省思後認

為,技能的教學需給予足夠的時間。然而課程規畫融入了比賽與遊戲,藉由團

隊合作、分工的精神,大部分的學生都能朝著目標前進並達到目標。學生能學

會動作的技能和比賽規則,了解正反手、發球基本概念並運用合適的擊球動作

將球成功打回給對方,此外,亦能與隊員互相指導並且能負責任的將角色的任

務作完善。在課程設計中,教學者設計的活動內容,能使學生運用技能,並透

過多樣化的活動也能了解並熟悉比賽,進而增進同儕間的情誼,使學生能在一

個歡愉的環境中有一個完整的運動經驗。

在運動教育模式課程之教學方面,研究者認為明確的教學語言能幫助學生

在技能方面或是規則上學習上更順利,並且適時的運用班級經營的技巧能更有

效率的利用時間,在教學中宜與學生建立默契,使活動中能減少不必要的狀況,

Page 79: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63

而能有較多時間讓學生進行技能練習或比賽。在前幾堂課程中,研究者的講話

速度會不經意的變快與未掌控班上秩序,使學生無法理解, 由此可知,帶領一

個班級的教學,是需要有良好的技巧,才能使教學活動持續的進行下去。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與討論、過程中的收穫與心得以及輔導老師所提供的回

饋,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學校、未來相關研究參考。

一、對學校之建議

本研究發現,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對學生桌球比賽表現、技能及情意態度

皆有顯著的提升,此教學法以團隊小組、樂趣的氛圍方式學習,是能讓多數學

生接受與喜愛的,也使教學不再只是一味的枯燥乏味的重複練習運動動的技能,

從運動教育模式的課程設計中,也能藉由不同的情境,讓學生之間透過溝通、

協調的方式解決團隊中所遇到的問題,因此建議學校可以鼓勵體育教師們參與

運動教育模式教學之相關資訊,進而增進教師們本身的體育專業知能。

一、對未來小學的體育教學建議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桌球教學中確實有良好的學習成效,因此,在體育課

教學,教師能以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法來設計相關課程,藉由團隊比賽或遊戲的

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樂趣化,讓學生在一個歡愉的氛圍情境中學習,並且藉由

小隊模式,隊友間能夠互相幫助、自主的學習之外,也在之中潛移默化的培養

學生負責任的使命感與增進同儕間的情誼,而學生從學習過程中獲得一個完整

的運動經驗,並激起與保持學生樂於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對於體育課產生與以

往不同的感覺,亦讓教學者與學生同時達到教學的成效和良好的學習的效果。

教師在進行運動教育模式之體育課時,教師應於教學過程中建立學生完整

Page 80: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64

的運動經驗並發現學生的學習難處,能立即在教學現場中調整教學,透過課堂

學生之間或師生間互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法

的教學流程為季前、競賽練習期、決賽期,建議若要進行此教學法,在各個活

中應掌握各個活動進行的時間,使各小隊能擁有更多的時間練習、參與比賽。

二、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首先,時間因素方面,本研究設計授課節數為 12 課程,其中安排了 2 節課

程進行比賽表現的前、後測,由於學生能力處於基礎階段,僅能學習到反手推

球、正手擊球與發上旋球的技能,對於其他不同旋轉球的打法等桌球技能皆未

安排其課程中,因此建議後續研究者在設計課程時或許可以增加授課時數,使

教學更豐富之外,也讓學生能在桌球運動中學習到更多不同旋轉球的打法,並

且能夠讓學生在參與比賽時能更多元,也更接近完整與真實的桌球比賽情境。

接著,本實驗研究課程對象為國小的學生,桌球為持拍的運動,對於國小

階段的學童來說,控制擊球力量的大小並將球成功的擊回給對方,是屬於技能

難度較高的之一,特別是針對完全沒有接觸過桌球運動的初學者,因此,有時

候學生在執行基本技能時會容易到較多困難,也容易放棄,建議未來研究者在

進行技能課程時,應加入學生對於球感與手感的練習並依學生能力做規劃,選

擇容易理解及適當的目標,使達到能有意義的學習。

在教學設計方面,學生對於比賽、遊戲的活動總是充滿著興趣,然而對於

現代學生若還是一成不變的制式化教學,早已經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所

以教師在桌球課程中可設計多樣化的比賽、遊戲,使其學生能在歡樂的環境中

投入學習。一個技能當中能有許多不同的小活動,教師能先了解學生的程度,

在依其程度,帶入所需的學習活動,從中也慢慢培養學生對於小球的球感,進

而融入教學課程之中,學習運動知識與技能,並且引發學生對於學習的興趣與

動機,此外,比賽也可成為評量之一,使學生能對於此運動項目更加瞭解。

Page 81: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65

參考文獻

王明月、許吉越 (2006)。桌球課程樂趣教學法芻議。大專體育,84,1-5。

朱敏良 (2012)。桌球運動介入學生視力健康促進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

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江文瑞 (2005)。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領域實施「運動教育模式」之探討。學校

體育,15(5),115-119。

呂天得 (1999)。體育教學設計模式--運動教育模式 (Sport education model) 之探

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9(2),161-175。

杜亞田 (2010)。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桌球教學之行

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鎮哲 (2010)。運動教育模式對國小學童動作技能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靜萍 (2006)。體育教學策略與評量簡介。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

究與發展中心。

林永能 (2008)。國小體育教學實施運動教育課程模式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敬翔 (2011)。運動教育模式對學生技能表現及學習動機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林品軒 (2017)。行動反思學習策略融入運動教育模式對國小生飛盤課比賽表現

及專注力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周禾埕 (2002)。運動教育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周宏室 (1999)。運動教育的實施。載於阮志聰 (主編),運動教育教學手冊--國

民小學體育科教學資料(十)(頁 20-24)。臺北縣;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

研習會。

周宏室 (2002)。運動教育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Page 82: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66

周宏室 (2010)。體育課程與教學專業。臺北市:師大書苑。

周宏室、潘義祥 (2005)。運動教育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洪美娟 (2012)。桌球運動對中年人的健身作用之探析。大專體育,120,42-48。

姚宗呈 (2007)。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桌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翁國興 (2006)。運動教育模式介入在國小五年級學生排球教學上學習效果之研

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翁福興 (2013)。桌球教學對國小學生平衡能力與敏捷性的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曹靜寶 (2007)。乒乓球健身與終身體育。青海大學學報,2,104-106。

張文怡 (2015)。理解式球類教學應用於國小六年級排球教學之行動研究 (未出

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教育部體育署 (2016)。教育部 105 年度施政目標與重點。取自:

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17782&ctNode=282&mp=11&idPath=21

4_224

許義雄 (2003)。遊戲是體育的種子。學校體育雙月刊,13 (74),114-128。

郭彥成 (2006)。運動教育模式對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以大學體育桌球教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文亮 (2004)。運動教育模式在國小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陳全壽 (1997)。由性別、地域差看兒童大肌肉活動能力、小肌肉活動能力、學

科學習能力的發達傾向及相關。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陳蒂勻 (2002)。另類的體育課程-運動教育模式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

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昭宇 (2004)。運動教育模式對學生技能學習與學習態度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Page 83: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67

陳政吉 (2011)。運動教育模式學生教練角色扮演與小組互動之行動研究 (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游鳳芸 (2001)。我國參加 2000 年奧運桌球選手訓練歷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黃清祥 (2004)。國小學生在運動教育模式課程中團隊運作過程之探究 (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月禪、趙信賓、李翠玲 (2005)。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課程教學方案—運動教

育模式的實踐。國教輔導,44(3),23-28。

黃至賢 (2005)。運動教育模式對國小學童學習效果及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 (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劉得鈞 (2004)。桌球教學對國小學生手眼協調、敏捷與反應能力之影響 (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蔡憲清 (1998)。體育教材教法。臺北市:中正書局。

蔡明昌 (2010)。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民小學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謝丙南 (2011)。運動教育課程團隊互動問題及解決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闕月清、蔡宗達 (2003)。體育教學的新概念。體育課程設計教學理論與實務

(24-42)。臺北市:國立教育研究院。

蘇丕仁 (1995)。乒乓球教學與訓練。北京市:人民體育。

Caillois, R. (1961). Man, play and games. New York: Free Press.

Griffin, L., Mitchell, S., & Oslin, J. (1997). Teaching sport concepts and skill: A

tactical games approach. Champaign: Human Kinetics.

Hastie, P. A., & Trost, S. G. (2002). Student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during a season of

sport education. 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 14, 64-74.

Richardson, M., & Oslin, J. (2003). Creating an authentic dance class using sport

Page 84: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68

educatio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74 (7), 49-55.

Siedentop, D. (1994). Sport education: Quality PE through positive sport experience.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Snyder, P. P. (1997). The effects of a Sport Education Model on the participation and

achievement levels of elementary stud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The Oh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Siedentop, D. (2002). A retrospective.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21,

409-418.

Page 85: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69

附 錄

附錄一

研究參與學生、家長同意書

研究題目: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教學之行動研究

學校系所: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指導教授:李炳昭 博士

研 究 生:洪乙瑄

同意人:

家 長:

日 期: 年 月 日

各位同學,你好:

本研究計畫是以運動教育模式之理念為基礎,設計12節桌球課程的教學研究,

其目的於為瞭解各位同學在桌球運動表現的學習成效及在課堂中之學習情形。研究

期間會採用錄影之方式來記錄學生的學習情形,但此影像只做為研究所需之資料參

考,不會對外公開影像內容,並在研究完成後予以刪除。此外,在研究期間所獲得

的測驗成績或比賽結果,只做為提供研究所需之資料參考,並不會影響你在校的體

育成績及表現評量;本研究非常需要你的協助與參與,若你同意參與本研究,請在

「同意人」處簽名,並將此同意書攜帶回家交由你的家長簽名。萬分感謝你的協助

及參與!

(簽章)

(簽章)

Page 86: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70

附錄二

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表

類目

學生

資料

做決定

回位還原

技能執行

比賽表現

座號

適當

不適當

A

適當

不適當

B

適當

不適當

C

(A+B+C)÷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Page 87: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71

附錄三

教師省思日誌

教學日期 教學節次

省思日期 教學年級

教學內容與

目標

□達成:

□未達成,原因:

教學過程與

摘要

學生學習成

效、反應

□積極參與並很有興趣

□一般,需適當鼓勵

□缺乏興趣,可能原因為:

□其他

省思與回饋

Page 88: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72

附錄四

訪談大綱

一、妳覺得這次的桌球課程與之前上過的桌球課程有什麼不一樣?

二、那你(妳)喜歡以前上桌球課的方式,還是像現在的上課模式呢?

為什麼?

三、在團隊裡你(妳)有收穫或進步嗎?隊員曾給你(妳)幫助嗎?

四、你在小隊中扮演什麼角色?有什麼收穫呢?

五、分享上課心得或是你覺得上課的哪一部分你印象最深刻?

Page 89: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73

附錄五

學生學習回饋單

一、經過這次的桌球課程當中,你(妳)學到了什麼?

二、你覺得這次的桌球課與之前所上過的桌球課有什麼不一樣?

三、你喜歡這樣上桌球課的方式嗎?為什麼?

四、你有用什麼樣的方式能夠幫助自己或是團隊贏得比賽得分或是

呢?

五、我有話要說 (任何想對老師說的話,都可以寫下來喔!)

日期: 姓名: 座號:

Page 90: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74

附錄六

運動教育模式教學桌球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 動動小白球 適用年級 五年級

課名稱 第一、二節 教學時間 每節 40 分 ,共 80 分鐘

教學目標 學生能熟悉小球的球感、執行反手推

器材 桌球拍 26 支、球

教學內容 時間 評量方式 教學資源

一、準備活動

(一)動態與靜態伸展

(二)正確握拍方式

10’

觀察評量

桌球拍

二、發展活動

(一)保護小白球

1.活動目標:學生能熟悉小球的球感,穩定

控制球。

2.場地:桌球室。

3.活動說明:

(1)全班按照小隊分為四隊。

(2)其中兩隊對抗,每隊排列好棒次。

(3)將球放至球拍上,維持不落地,必須要

繞著角錐前進,再交給下一名隊友即可

出發。

(4)球落地則須從落地的位置再出發。

(二)向上擊球(需先練習)

1.利用球拍將球往上彈擊(向上擊球)

2.球往上彈至合適的高度即可。

3.連續擊球

(三)前測

三、綜合活動

(一)整理器材與場地復原

(二)學生分享與討論

(三)教師歸納

……………………第一節結束…………………

15’

10’

5’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桌球拍、球

角錐

Page 91: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75

一、準備活動

(一)各小隊成員練習球感。

(二)前測

二、發展活動

(一)反手推

1.教師講解、示範反手推動作。

2.活動目標:學生能利用正確的反手動作,

將球擊出。

3.利用空手將球放置桌面,等待球彈至

最高,再將球擊至對面的桌子。(練習抓

球的最高點再出手)。

4.教師至各小組指導,並利用做球方式,讓

學生練習與熟悉反手推動作。

5.各小隊進行練習。

(二)發表與分享經驗

1.各組分享反手推練習經驗。

三、綜合活動

(一)整理器材與場地復原

(二)教師歸納

……………………第二節結束…………………

15’

15’

5’

觀察評量

桌球拍、球

桌球拍、球

Page 92: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76

單元名稱 動動小白球 適用年級 五年級

課名稱 第三、四節 教學時間 每節 40 分,共 80 分鐘

教學目標 學生能能成功將球發出,並利用反手推動作擊回。

器材 桌球拍、球、學習單

教學內容 時間 評量方式 教學資源

一、準備活動

(一)動態與靜態伸展。

(二)反手推練習。

10’

觀察評量

桌球拍、球

二、發展活動

(一)發球

1.活動目標:學生能成功將球發出,並利用

反手推動作擊回。

2.場地:桌球室。

3.活動說明:

(1)教師示範與講解發球動作,每小隊至指

定場地練習。

(2)學生可於場地內安排順序與討論。

(3)首先,先熟悉空手拋球。

(4)學生於熟悉後,練習持拍將球擊。(小組

時間)

(5)每小隊成員輪流練習與相互討論。(小組

時間)

三、綜合活動

(一)分組 PK 發球

1.一人 5 顆球機會,成功將球發進球桌上的

九宮格即得格子的分數。

2.各組成員累積分數,最高分小隊則為隊伍

加分。

3.問題討論、分享與學習單。

(二)整理器材與場地復原

……………………第三節結束…………………

15’

5’

5’

觀察評量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學習單

2

9

9

6

6

5

Page 93: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77

一、準備活動

(一)動態與靜態伸展。

(二)發球、反手推練習。

8’

觀察評量

桌球拍、桌

二、發展活動

(一)正手攻

1.活動目標:學生能使用正手攻動作成功將

球發出。

2.場地:桌球室。

3.活動說明:

(1)教師講解與示範正手攻動作。

(2)學生於練習場地進行空拍揮擊練習。

(3)於各小隊球桌進行正手攻練習。(小隊時

間)

(4)每小隊成員輪流練習與相互討論。(小隊

時間)

三、綜合活動

(一)挑戰發球結合正手攻

(二)整理器材與場地復原

(三)教師歸納

……………………第四節結束…………………

22’

10’

觀察評量

Page 94: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78

單元名稱 動動小白球 適用年級 五年級

課名稱 第五、六節 教學時間 每節 40 分,共 80 分鐘

教學目標 學生能運用發球結合反手推、正手攻、比賽。

器材 桌球拍、球、學習單、計分牌

教學內容 時間 評量方式 教學資源

一、準備活動

(一)動態熱身(步伐結合正、反手揮擊)。

7’

觀察評量

桌球拍、球

二、發展活動

(一)左推右攻-追趕小白球:

1.活動目標:學生能判斷來球、移動步伐結

合揮擊動作。

2.活動說明:

(1)各小隊至指定球場定位。

(2)由一位成員負責發球,隨機發至兩邊位

置。

(3)接球方將判斷來球,正確使用揮擊動作

擊球。

(4)須輪流主控發球者。

(二)魔王我來當

1.活動說明:

(1)先推選出一位成員當魔王,站在球桌的

一端,其餘成員為士兵,在另一端的球

桌。

(2)由士兵們主發球,打敗魔王者的士兵,

即可成為魔王。

(3)最終成為魔王者,將與其他小隊競爭主

魔王的名號,並且為小隊加分。

三、綜合活動

(一)分組分享與討論(寫學習單)

(二)整理器材與場地復原

(三)教師歸納

……………………第五節結束…………………

15’

8’

10’

觀察評量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學習單

Page 95: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79

一、準備活動

(一)動態與靜態伸展。

5’

觀察評量

桌球拍、球

二、發展活動

(一)分組基本練習

1.由隊長安排練習內容(發球、正手攻、反手

推)

2.教師至各小隊指導並觀察。

(二)裁判與比賽的知識

1.教師講解並請學生示範,由真實情境讓學

生了解比賽規則。

2.結合計分牌與裁判手勢,使學生從中獲得

裁判基本正確手勢。

3.各小隊成員輪流比賽與練習裁判學習。

三、綜合活動

(一)學習單與討論

(二)整理器材與場地復原

(三)教師歸納

……………………第六節結束…………………

10’

10’

10’

5’

觀察評量

實作評量

口頭評量

計分牌

學習單

Page 96: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80

單元名稱 動動小白球 適用年級 六年級

課名稱 第七、八節 教學時間 每節 40 分,共 80 分鐘

教學目標 分組對抗模擬賽

器材 桌球拍、比賽球、積分牌、椅子、比賽登記表、筆

教學內容 時間 評量方式 教學資源

一、準備活動

(一)動態熱身。

(二)各組練習。

10’

觀察評量

二、發展活動

(一)比賽程序與流程解說。

1.根據各隊代表的抽籤結果,排出賽程。

2.各隊依據賽程表進行比賽。

3.請裁判依據隊伍的勝負登記至大表單。

(二)循環賽開始

1.每小隊會依照賽程表順序而領到一張出

賽單,各組須在五分鐘內將表單填寫好並

交出。

2.依照指定的出賽球桌進行比賽。

3.裁判需控制場面秩序與公平公正作出判

決。

4.各小隊的隊長及每位隊員須按照比賽規

則與運動家精神在場邊進行加油、指導。

三、綜合活動

(一)教師統計成績並鼓勵

(二)整理器材與場地復原

(三)教師歸納

…………………第七節結束……………………

10’

18’

2’

觀察評量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抽籤筒、

筆、賽程單

計分牌、

紙、筆、比

賽球、計分

一、準備活動

不是隊

天才隊 神風隊

勇士隊

Page 97: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81

(一)動態伸展。

(二)各隊賽前練習

10’ 觀察評量 桌球拍、球

二、發展活動

(一)賽程表與出賽單介紹

1.了解與規劃賽程表的賽制。

2.出賽表單的介紹。

(二)循環賽開始

1.每小隊會依照賽程表順序而領到一張出

賽單,各組須在五分鐘內將表單填寫好並

交出。

2.依照指定的出賽球桌進行比賽。

3.裁判需控制場面秩序與公平公正作出判

決。

4.各小隊的隊長及每位隊員須按照比賽規

則與運動家精神在場邊進行加油、指導。

5’

20’

觀察評量

賽程表、出

賽單

計分牌、

紙、筆、比

賽球

三、綜合活動

(一) 整理器材與場地復原

(二) 教師歸納

(三) 教師提醒接下來進入決賽期

…………………第八節結束……………………

5’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不是隊

天才隊 神風隊

勇士隊

Page 98: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82

單元名稱 動動小白球 適用年級 五年級

課名稱 第九、十節、十一節 教學時間 每節 40 分,共 120 分

教學目標 學生能瞭解與熟練桌球正式比賽規則概念與流程

器材 計分牌、筆、紙、比賽球、椅子

教學內容 時間 評量方式 教學資源

一、準備活動

(一)動態伸展。

(二)各組行賽前練習。

(三)小組時間。

10’

觀察評量

二、發展活動

(一)正式比賽(後測)

1.各隊依據正式比賽流程進行抽籤。

2.各隊依照賽程表進行比賽。

3.每場比賽均依照正式賽制五戰三勝。

4.開始比賽

三、綜合活動

(一)教師公布成績並鼓勵

(二)整理器材與場地復原

(三)教師歸納

…………………第九節結束……………………

25’

5’

觀察評量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賽程表、紙

筆、計分牌

Page 99: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83

一、準備活動

(一)動態與靜態伸展。

(二)各組進行前練習。

(三)小組時間。

二、發展活動

(一)正式比賽(後測)

1.各隊延續上次賽程進行比賽。

2.每場比賽均依照正式賽制五戰三勝。

3.開始比賽

三、綜合活動

(一)公布成績並鼓勵

(二)整理器材與場地復原

(三)教師歸納

…………………第十節結束……………………

10’

25’

5’

觀察評量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觀察評量

賽程表、紙

筆、計分牌

Page 100: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84

一、準備活動

(一)動態與靜態伸展。

(二)各組進行前練習。

(三)小組時間。

二、發展活動

(一)正式比賽(後測)

1.各隊延續上次賽程進行比賽。

2.每場比賽均依照正式賽制五戰三勝。

3.開始比賽

三、綜合活動

(一)公布成績並鼓勵

(二)整理器材與場地復原

(三)教師歸納

…………………第十一節結束…………………

10’

25’

5’

觀察評量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觀察評量

賽程表、紙

筆、計分牌

Page 101: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85

單元名稱 動動小白球 適用年級 五年級

課名稱 第十二節 教學時間 40 分鐘

教學目標 學生能了解正式比賽規則並培養良好的運動家精神、態度

器材 計分牌、筆、紙、比賽球、椅子

教學內容 時間 評量方式 教學資源

、準備活動

(一)動態與靜態伸展。

(二)各組進行前練習。

(三)小組時間。

二、發展活動

(一)正式比賽(後測)

1.各隊延續上次賽程進行比賽。

2.每場比賽均依照正式賽制五戰三勝。

3.開始比賽

三、綜合活動

(一)公布成績並鼓勵

(二)整理器材與場地復原

(三)教師歸納與進行頒獎慶祝儀式

(四)學生分享

10’

20’

10’

觀察評量

觀察評量

口頭評量

觀察評量

賽程表、紙

筆、計分牌

學習單

…………………第十二節結束………………

Page 102: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86

附錄七

模擬賽與決賽賽程表

天才隊 不是隊

神風隊 勇士隊

4 3 2 1

(一) (二)

(三)

冠軍

Page 103: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桌球 教學之行動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539/2/BTP105127.pdf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87

附錄八

比賽紀錄表

隊 v

s 隊

1 1

2 2

3. 3

4. 4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