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戏剧艺术的交流,...

1
3 3 责任编辑:任晶晶 电话:(010)65389197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阿维尼翁,一座位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历史文化 名城,这里不仅汇集了罗马教皇宫、圣贝内泽桥、古城墙等人 文古迹,而且以其和煦温暖的阳光、醇美醉人的红酒、浪漫 馥郁的薰衣草吸引着八方来客。然而,对于今天的阿维尼 翁,最为世人所关注的无疑是一年一度的阿维尼翁戏剧 节。“7 月的法国首都不是巴黎,而是在阿维尼翁。”自 1947 年开始,来自世界各地的戏剧人、艺术家和戏剧爱好者,每年 都会在薰衣草盛开的最美季节相约而来,他们通过戏剧分享 着彼此的思考和关切,用艺术的方式交流彼此的理想和愿 望,戏剧成为凝聚不同地区人们情感和精神的纽带。阿维尼 翁戏剧节也是近年来中国戏剧“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平台。 从 6 年前的第一次“亮相”算起,至今已有 20 多部中国原创 戏剧作品登上了阿维尼翁戏剧节OFF单元的舞台,一批中 国青年戏剧人通过这个平台得到历练。今年7月,阿维尼翁 戏剧节迎来了70岁生日,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500部戏剧 在戏剧节IN单元和OFF单元的200多家剧院轮番上演,庞 贝编剧、黄凯导演的《庄先生》,赵淼编剧、导演的《吾爱至斯》 等 5 部中国作品参加了 OFF 单元的演出,其中,《庄先生》连 演25场,成为中国戏剧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演出场次最多 的戏剧之一,被誉为“阿维尼翁最好看的中国戏剧”。7月 初,本报记者奔赴阿维尼翁,除了观摩欧洲最前沿的剧场演 出、感受戏剧节火热的戏剧氛围外,着重关注了《庄先生》的 首次欧洲之行,希望透过该剧的演出所得,为今后中国戏剧 海外传播提供有益启示。 “呈现给观众的是一部真正的戏剧” 话剧《庄先生》用复调手法描写了两个时空中互为镜像 的人物:战国时代的漆园吏庄周、当代研究《庄子》的副教授 庄生;先写庄周欲求自由必先摆脱物欲,再写庄生面对现实 困境欲求自由而不得,续写庄周悟真得道自由自在,再写庄 生精神救还获得再生。自2014年12月在京首演以来,该剧 已在国内演出近70场,并于今年4月在香港获得第10届华 文戏剧节最佳编剧奖。在作家庞贝看来,《庄先生》由“庄周 梦蝶”的经典传说生发,旨在呈现中国道家哲学的现代启示, 不为物役,回归自然,极简生活,精神自由。它的主题很契合 在名利争斗中迷失的现代人的心灵,呈现给人们“一种可能 的生活”,一种亦幻亦真的生命境界。 “《庄先生》很成功,庞贝以戏剧的方式使庄子的思想变 得很生动,让我们看到这位中国古代‘真人’的身影,他不仅 让我们靠近庄子,也让我们穿越了时代的障碍,引起深深的 思考。”法国戏剧编导朱利安·哲拉斯评价说。朱利安是阿维 尼翁人,他在阿维尼翁城长大,其父杰拉尔·哲拉斯是阿维尼 翁戏剧节 OFF 单元创始人之一。哲拉斯家族的黑橡树剧院 位于教皇宫一侧,其前身是一座附属教皇宫的修道院。这是 阿维尼翁最为气派的OFF剧院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全年 开放的阿维尼翁最重要的剧场。 朱利安本人亦是庄子研究专家,谈及阿维尼翁戏剧节与 中国戏剧的关系,他说中国戏剧获邀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是 近几年的事情,苦于语言障碍,很多中国戏剧参加戏剧节都 是刻意压缩台词,甚至不惜牺牲剧情,过度依赖肢体表现;也 有一些戏剧仅仅满足于中国或东方文化符号的展示,从严格 意义上来说,有些作品就很难称作戏剧了。 “一些戏剧人来这 里更多是‘参加’戏剧节,给自己‘镀金’,而不是为了艺术和 思想的表达。”朱利安说,“法国观众不会因为你是中国的戏 剧而主动走进剧场,他们更多希望看到剧作的文化内涵和艺 术创造。而《庄先生》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在尽力克服语言障 碍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剧作的完整性,这样呈现给观众 的就是一部真正的戏剧。就我所见,这无疑是近几年阿维尼 翁最好看的中国戏剧。” “以戏剧的方式激活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在《庄先生》演出之前,庞贝的长篇小说《无尽藏》已备受 好评并入围茅盾文学奖终评,《庄先生》与《无尽藏》一样对语 言品质有着极致追求,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哲学的开 掘独到而深刻。此次赴法国演出的版本,由于时长所限,现 代部分被删去。庞贝表示,这虽有损于主题和剧情的呈现, 但两害相权取其轻,至少能呈现一个完整且丰满的庄子形 象。对于这样一个蕴涵着复杂、深邃的中国式哲思的形象, 国外的观众能接受吗? “《庄先生》其实是与古希腊文化、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弗 洛伊德的‘梦学’以及尼采的超人哲学有着某些神秘的感 应。”庞贝认为,《庄子》的“齐物论”讲的是平等,这不只是人 间的平等,更是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庄子》的“逍遥游”讲 的是自由,人的身心自由。 “这都是当今国际语境中能够引发 共鸣的思想元素,也是能令法国乃至欧洲观众感到亲切的价 值理念。”《普罗旺斯先驱报》总编辑马克·帕吉尔是众多《庄 先生》“知音”中的一位。他感悟到了剧中主角有“超我”的一 面: “《庄先生》是一部意蕴丰富的好戏,其哲学主题使人认识 到,中国人的‘天’不同于西方的神,这个‘天’是与自然及世 俗权力有关的概念。在故事层面,这部戏演员的角色转换很 自然,既是叙事者又是剧中人,既是剧中人又是旁观者,既是 古人也是今人……似有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但更像是某种 东方美学的呈现”。 近年来,青年戏剧研究者段耀国一直在关注中国戏剧的 海外传播,他表示,在中国戏剧走进阿维尼翁戏剧节的道路 上,语言障碍不可避免地成为戏剧走向国际舞台的最大障 碍。如何使戏剧被世界各国的观众理解并接受,这是摆在中 国戏剧人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难题。此次观察《庄先生》在阿 维尼翁的表现,他认为,该剧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庄子的人生追求与法国人本性追求自由与浪漫有着相通之 处。法国人的浪漫是追求生活中的诗意,但其内在追求实际 上又崇尚理性,个人要具有健全的理智,遇事都有清醒的思 考,庄子亦是如此。同样,法国人懂得生活,也会生活,最能 够享受人生,这也是庄子的毕生追求。”在段耀国看来,《庄先 生》能够让法国观众如此喜欢,正是因为剧作中表达的深层 意义已跨越语言的障碍,编剧在对中国文化形象的阐释中, 找到了中西相通的元素,从而实现了心灵的共通。 “戏剧艺术的交流,是故事内容的传递,也是东西方哲学 的对话。”庞贝说,“《庄先生》以戏剧的方式激活中国传统文 化资源,使剧场成为一个精神分享的艺术空间”。 “戏剧不能只图娱乐,亦应有严肃的表达” 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和德国柏林 戏剧节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戏剧节。其中,柏林 戏剧节政治反思色彩较重,爱丁堡艺术节近年来更偏重商 业性,惟有阿维尼翁戏剧节最注重实验性、先锋性和艺术 性。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阿维尼翁戏剧节其实也在 “讲政治”,但这个“政治”的概念对于戏剧而言,其实更 大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严肃性”,戏剧理应对当今人类面临 的社会议题发声。对于“严肃性”的坚守已成为当今世界 很多一流戏剧家的追求,这关乎戏剧家的社会良知,也关 乎戏剧这门艺术存活的理由。 本届阿维尼翁戏剧节 IN 单元的诸多大师级作品在演出 过程中很少能引发笑声,看戏是一个体验、分享和沉思的过 程,这个过程无需有廉价的笑声,更不会有低俗的搞笑。即 便是在OFF单元,很多戏剧也都是既严肃又好看的,因为很 多戏剧都有着扎实的戏剧文本。《安提戈涅》是古希腊悲剧作 家索福克勒斯的经典文本,本届戏剧节OFF单元就有来自 不同国家的五个版本在同时上演。 记者发现,阿维尼翁戏剧节的观众大都具有很高的文 化、审美品位,他们很看重戏剧的文学性,当然这是指戏剧手 段所呈现的文学性,对剧目的选择也相当挑剔。《庄先生》能 获得戏剧节观众的欢迎,显然,离不开剧作扎实的文本支撑 以及主创者们对文学性、艺术性的坚守。美国耶鲁大学历史 学博士郭海妮看过《庄先生》后,赞不绝口:“2000 多年前的 庄子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迷思,这些迷思又构成了《庄先生》 这出好看又有深度的戏。庄子是智者,《庄先生》将庄子的智 慧化为台词,用典自然而接地气,这是当今很多戏剧所欠缺 的高级幽默。”英国诗人西蒙·狄金森慕名来到《庄先生》演出 的闪光剧场,他在演员谢幕时情不自禁地起立鼓掌。 “虽然我 只是略懂法文,跟不上法文字幕,但仍可‘凭感觉’看懂这个 故事。这部戏仪式感很强,舞蹈片段特别有吸引力,出色的 音乐也将观众带入庄子的意境。”狄金森说,“《庄先生》就像 我的诗歌一样,探讨的是在物质社会如何保持个体尊严的主 题,也有一种流浪的情绪。戏剧不能只图娱乐,亦应有严肃 的表达,这很难做到,但《庄先生》是一种很棒的尝试”。 李尧坤的这本《戏曲探索五十年》是一本适时的有意义的书。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 型时期,民族戏曲也就进入了新的生存环境。一方面在新的阳光 雨露下欢欣鼓舞,竞演新戏,竞推新人,取得了新的成就;另一方 面,不少剧种消失,许多剧团停演,大量观众流失,又出现了新的 问题与困难。这种情况引起广大戏曲工作者包括理论评论工作者 的普遍关注和焦虑。在复杂的现实进程中,我们需要对传统和新 的成果进行总结,同时也要对不景气的现象更加重视。清理问题, 探讨原因,研究对策,原就是理论评论工作者的责任。李尧坤献出 的就是这样的书。 李尧坤是一位有责任感的理论评论工作者,写过多种论述戏 剧的著作。这本书虽然只是论文合集,不是成系统的理论大作,但 是作者视野广阔,涉及面广,从戏曲美学到戏曲界的浮躁风气,从 戏曲规律的探索到淡化评奖意识,从具体剧目的评论到戏曲市场 的调查,从对前辈大家的学习到对当前弱小剧团的爱护,都是他 深入研究后,认识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特别是他身处浙 江,对越剧接触密切,理解深透,为越剧写了多篇文章,显示了特 殊的关心。而这一切,给我一个鲜明的印象,就是作者对民族戏曲 的重视与热爱。这种重视和热爱可以说是我们这一代所谓“老戏 改”们共同的“不治之症”。然而我们是以此为荣并有充分自信的。 我们深信,如果没有对戏曲的高度重视与热爱,就不会深入研究, 也不可能对戏曲有正确的认识。 这本书给我的又一突出印象,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虚与实 的结合。在他的几十篇文章中,一方面放眼全国,提出戏曲艺术某 些共同性的理论问题,以虚带实;一方面又以越剧为主,对具体剧 种的具体问题作出具体的探索,以实务虚。现在越剧在地方戏曲 中是有代表性的一个重要剧种,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很快,提高 明显,影响广泛。然而近几年也出现了衰颓的趋势,几个大剧院在 城市中的演出日益减少。李尧坤从多个角度对越剧进行调查研 究,做出多方面的探讨和评论。我相信他的许多见解对越剧的发 展会有有益的参照意义,对其他剧种也是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据我所知,类似《戏曲探索五十年》这样的戏曲评论文集在国 内并不少见,内容大都是结合戏曲当前实际情况作多方面的探 讨。作者们的意见不一定一致,因为各地方各剧种的情况总是有 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可以展开争鸣讨论,但是更突出的一个 问题是,戏曲理论评论工作者的论述文章,他们的见解以至辩论 争鸣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反应。许多戏曲艺术实践工作者以至有些戏曲工作的各 级管理者、领导人,或者忙于演出卖钱企业化,或者热衷于办节争奖搞政绩,对于戏曲 界许多先进经验和种种困难问题却常常是注意不够或者应对不力。对于研讨戏剧现状 的报刊文论或书籍也是阅读很少,更不参与讨论。这是令人扼腕的事。他山之石,可以 攻玉,不广泛听取多方面意见,包括互不相同的意见,戏曲如何更快更好地振兴? 我衷心祝愿李尧坤的这本书能够引起更多的注意和讨论。 书林漫步 是戏剧艺术的交流 是戏剧艺术的交流也是东西方哲学的对话 也是东西方哲学的对话 本报记者 《庄先生》等中国戏剧作品亮相第70届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应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邀请,陕西商洛花鼓戏《带灯》日前晋 京演出。该剧改编自作家贾平凹的同名小说,由徐小强编剧、 导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君梅担纲主演,真实展现了 当前中国基层社会的现状,从一个中国乡镇的角度,折射出了 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剧中女主人公带灯从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偏远山乡樱 镇,成为一名综治办主任。她主要负责处理山村所有的矛盾纠 纷和上访事件,农村的琐事让她心烦,百姓的窘遇又让她同 情。在实际工作中,带灯兢兢业业,爱憎分明,一些基层工作中 难以处理的问题全部落到她身上,面对同事的推诿和圆滑,村 长的霸道和嚣张,带灯像萤火虫一样在夜空中巡行,发挥着点 点光亮。她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充分体现了忠诚、清廉和担 当,展示了一个当代基层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据介绍,该剧 自 2014 年 7 月首演以来已演出 70 多场次。 (徐 健) 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 化厅策划指导,广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 壮族岩画音乐舞蹈诗《花山》8月20日亮相北京保 利剧院,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壮族岩画音乐舞蹈诗《花山》取材于中国第一 处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 化景观。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的艺术杰作,《花山》 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特殊的壮族文化象征。该剧 历经三年倾力创作,三次打磨提升,2015年曾应邀 作为广西惟一的代表作品参加第十七届中国上海 国际艺术节演出,还分别在南宁、上海、南京、杭州 等市开展了巡回演出活动。 作品以舞蹈为载体,用艺术的方式揭秘花山岩 画中隐藏着的壮族人对自然的解读和对生命的认 知,通过将远古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对接、精神的穿 越和连接,将广西左江沿江两百多里的美丽画卷复 活到舞台上,展示广西壮族厚重的文化历史和时代 风貌。剧中对铜鼓、绣球、青蛙、壮锦等具有壮族特 定意义的文化符号进行了巧妙组合,将民族文化符 号融入到舞蹈意象中,并结合壮族多声部的民歌音 乐,使该剧形成了独特鲜明的民族韵味。 任晶晶 由四川省曲协,中共巴中市 委、巴州区委与巴中市、巴州区人 民政府策划、创作的大型情景曲 艺剧《望红台》将于本月底亮相舞 台。 该剧选取红军长征路上的一 个点—苦水台,通过苦水台变 成甜水台再变成望红台的历史演 绎,艺术地反映出红军到来前的 苦难、红军到来时的甘甜与红军 离开后的守望。《望红台》以苏区 为切入点,侧面表现长征,生动揭 示了共产党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 去的政党本色,表达了人民拥党 爱党的不变情怀,彰显了共产党 是人民主心骨的主题。 该剧运用了多种四川曲艺形 式,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四川竹 琴、四川金钱板等四个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都在剧中有所呈 现。此外,四川盘子、四川荷叶、 谐剧、四川莲花落、四川车灯等曲 种的联合演绎,使得作品具有浓 郁的四川文化典型特质。该剧在 舞台呈现方面,力求多空间维度,包括曲 艺演唱空间、情景再现空间、灵魂对话空 间等,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许 莹) 音乐舞蹈诗《花山》复活千古岩画 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儿童戏 剧节日前迎来了戏剧节的老朋友—来自中国台湾 的台北如果儿童剧团。此次剧团带来的《轻轻公主》 改编自同名英国童话,讲述了被女巫施展魔法,从此 变得轻飘飘的小公主的故事。剧作用轻松、幽默的形 式,突显公主在被巫婆诅咒后,失去身体重量与失去 内在的差别,表达人们对于生命中许多有关轻重课 题的探讨,让观众感受爱的真谛,体会人生的大道 理。该剧曾获台北儿童艺术节“金剧奖”第一名,是开 启如果儿童剧团童话系列的重要作品。 演出期间,剧团还组织了以“声音魔法师”为主 题的儿童戏剧教育工作坊,旨在带领小朋友探寻声 音中隐藏的魅力。活动分为“东翻西吵”、“情绪百宝 箱”、“超级音乐会”、“分享与讨论”四个部分,通过基 础的发声练习、用声音传递不同的情绪、感受和声的 魔力等众多方式,带领小朋友认识声音、感受声音、 运用声音。 (徐 健) 台北如果儿童剧团《轻轻公主》感受爱的真谛 《庄先生》主创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开幕大巡游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Jun-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是戏剧艺术的交流, 也是东西方哲学的对话download.people.com.cn/zuojia/wyb3B160824_Print.pdf · 不为物役,回归自然,极简生活,精神自由。它的主题很契合

33责任编辑:任晶晶 电话:(010)65389197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艺 术

阿维尼翁,一座位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历史文化

名城,这里不仅汇集了罗马教皇宫、圣贝内泽桥、古城墙等人

文古迹,而且以其和煦温暖的阳光、醇美醉人的红酒、浪漫

馥郁的薰衣草吸引着八方来客。然而,对于今天的阿维尼

翁,最为世人所关注的无疑是一年一度的阿维尼翁戏剧

节。“7月的法国首都不是巴黎,而是在阿维尼翁。”自1947

年开始,来自世界各地的戏剧人、艺术家和戏剧爱好者,每年

都会在薰衣草盛开的最美季节相约而来,他们通过戏剧分享

着彼此的思考和关切,用艺术的方式交流彼此的理想和愿

望,戏剧成为凝聚不同地区人们情感和精神的纽带。阿维尼

翁戏剧节也是近年来中国戏剧“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平台。

从6年前的第一次“亮相”算起,至今已有20多部中国原创

戏剧作品登上了阿维尼翁戏剧节OFF单元的舞台,一批中

国青年戏剧人通过这个平台得到历练。今年7月,阿维尼翁

戏剧节迎来了70岁生日,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500部戏剧

在戏剧节IN单元和OFF单元的200多家剧院轮番上演,庞

贝编剧、黄凯导演的《庄先生》,赵淼编剧、导演的《吾爱至斯》

等5部中国作品参加了OFF单元的演出,其中,《庄先生》连

演25场,成为中国戏剧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演出场次最多

的戏剧之一,被誉为“阿维尼翁最好看的中国戏剧”。7月

初,本报记者奔赴阿维尼翁,除了观摩欧洲最前沿的剧场演

出、感受戏剧节火热的戏剧氛围外,着重关注了《庄先生》的

首次欧洲之行,希望透过该剧的演出所得,为今后中国戏剧

海外传播提供有益启示。

“呈现给观众的是一部真正的戏剧”

话剧《庄先生》用复调手法描写了两个时空中互为镜像

的人物:战国时代的漆园吏庄周、当代研究《庄子》的副教授

庄生;先写庄周欲求自由必先摆脱物欲,再写庄生面对现实

困境欲求自由而不得,续写庄周悟真得道自由自在,再写庄

生精神救还获得再生。自2014年12月在京首演以来,该剧

已在国内演出近70场,并于今年4月在香港获得第10届华

文戏剧节最佳编剧奖。在作家庞贝看来,《庄先生》由“庄周

梦蝶”的经典传说生发,旨在呈现中国道家哲学的现代启示,

不为物役,回归自然,极简生活,精神自由。它的主题很契合

在名利争斗中迷失的现代人的心灵,呈现给人们“一种可能

的生活”,一种亦幻亦真的生命境界。

“《庄先生》很成功,庞贝以戏剧的方式使庄子的思想变

得很生动,让我们看到这位中国古代‘真人’的身影,他不仅

让我们靠近庄子,也让我们穿越了时代的障碍,引起深深的

思考。”法国戏剧编导朱利安·哲拉斯评价说。朱利安是阿维

尼翁人,他在阿维尼翁城长大,其父杰拉尔·哲拉斯是阿维尼

翁戏剧节OFF单元创始人之一。哲拉斯家族的黑橡树剧院

位于教皇宫一侧,其前身是一座附属教皇宫的修道院。这是

阿维尼翁最为气派的OFF剧院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全年

开放的阿维尼翁最重要的剧场。

朱利安本人亦是庄子研究专家,谈及阿维尼翁戏剧节与

中国戏剧的关系,他说中国戏剧获邀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是

近几年的事情,苦于语言障碍,很多中国戏剧参加戏剧节都

是刻意压缩台词,甚至不惜牺牲剧情,过度依赖肢体表现;也

有一些戏剧仅仅满足于中国或东方文化符号的展示,从严格

意义上来说,有些作品就很难称作戏剧了。“一些戏剧人来这

里更多是‘参加’戏剧节,给自己‘镀金’,而不是为了艺术和

思想的表达。”朱利安说,“法国观众不会因为你是中国的戏

剧而主动走进剧场,他们更多希望看到剧作的文化内涵和艺

术创造。而《庄先生》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在尽力克服语言障

碍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剧作的完整性,这样呈现给观众

的就是一部真正的戏剧。就我所见,这无疑是近几年阿维尼

翁最好看的中国戏剧。”

“以戏剧的方式激活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在《庄先生》演出之前,庞贝的长篇小说《无尽藏》已备受

好评并入围茅盾文学奖终评,《庄先生》与《无尽藏》一样对语

言品质有着极致追求,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哲学的开

掘独到而深刻。此次赴法国演出的版本,由于时长所限,现

代部分被删去。庞贝表示,这虽有损于主题和剧情的呈现,

但两害相权取其轻,至少能呈现一个完整且丰满的庄子形

象。对于这样一个蕴涵着复杂、深邃的中国式哲思的形象,

国外的观众能接受吗?

“《庄先生》其实是与古希腊文化、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弗

洛伊德的‘梦学’以及尼采的超人哲学有着某些神秘的感

应。”庞贝认为,《庄子》的“齐物论”讲的是平等,这不只是人

间的平等,更是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庄子》的“逍遥游”讲

的是自由,人的身心自由。“这都是当今国际语境中能够引发

共鸣的思想元素,也是能令法国乃至欧洲观众感到亲切的价

值理念。”《普罗旺斯先驱报》总编辑马克·帕吉尔是众多《庄

先生》“知音”中的一位。他感悟到了剧中主角有“超我”的一

面:“《庄先生》是一部意蕴丰富的好戏,其哲学主题使人认识

到,中国人的‘天’不同于西方的神,这个‘天’是与自然及世

俗权力有关的概念。在故事层面,这部戏演员的角色转换很

自然,既是叙事者又是剧中人,既是剧中人又是旁观者,既是

古人也是今人……似有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但更像是某种

东方美学的呈现”。

近年来,青年戏剧研究者段耀国一直在关注中国戏剧的

海外传播,他表示,在中国戏剧走进阿维尼翁戏剧节的道路

上,语言障碍不可避免地成为戏剧走向国际舞台的最大障

碍。如何使戏剧被世界各国的观众理解并接受,这是摆在中

国戏剧人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难题。此次观察《庄先生》在阿

维尼翁的表现,他认为,该剧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庄子的人生追求与法国人本性追求自由与浪漫有着相通之

处。法国人的浪漫是追求生活中的诗意,但其内在追求实际

上又崇尚理性,个人要具有健全的理智,遇事都有清醒的思

考,庄子亦是如此。同样,法国人懂得生活,也会生活,最能

够享受人生,这也是庄子的毕生追求。”在段耀国看来,《庄先

生》能够让法国观众如此喜欢,正是因为剧作中表达的深层

意义已跨越语言的障碍,编剧在对中国文化形象的阐释中,

找到了中西相通的元素,从而实现了心灵的共通。

“戏剧艺术的交流,是故事内容的传递,也是东西方哲学

的对话。”庞贝说,“《庄先生》以戏剧的方式激活中国传统文

化资源,使剧场成为一个精神分享的艺术空间”。

“戏剧不能只图娱乐,亦应有严肃的表达”

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和德国柏林

戏剧节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戏剧节。其中,柏林

戏剧节政治反思色彩较重,爱丁堡艺术节近年来更偏重商

业性,惟有阿维尼翁戏剧节最注重实验性、先锋性和艺术

性。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阿维尼翁戏剧节其实也在

“讲政治”,但这个“政治”的概念对于戏剧而言,其实更

大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严肃性”,戏剧理应对当今人类面临

的社会议题发声。对于“严肃性”的坚守已成为当今世界

很多一流戏剧家的追求,这关乎戏剧家的社会良知,也关

乎戏剧这门艺术存活的理由。

本届阿维尼翁戏剧节IN单元的诸多大师级作品在演出

过程中很少能引发笑声,看戏是一个体验、分享和沉思的过

程,这个过程无需有廉价的笑声,更不会有低俗的搞笑。即

便是在OFF单元,很多戏剧也都是既严肃又好看的,因为很

多戏剧都有着扎实的戏剧文本。《安提戈涅》是古希腊悲剧作

家索福克勒斯的经典文本,本届戏剧节OFF单元就有来自

不同国家的五个版本在同时上演。

记者发现,阿维尼翁戏剧节的观众大都具有很高的文

化、审美品位,他们很看重戏剧的文学性,当然这是指戏剧手

段所呈现的文学性,对剧目的选择也相当挑剔。《庄先生》能

获得戏剧节观众的欢迎,显然,离不开剧作扎实的文本支撑

以及主创者们对文学性、艺术性的坚守。美国耶鲁大学历史

学博士郭海妮看过《庄先生》后,赞不绝口:“2000多年前的

庄子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迷思,这些迷思又构成了《庄先生》

这出好看又有深度的戏。庄子是智者,《庄先生》将庄子的智

慧化为台词,用典自然而接地气,这是当今很多戏剧所欠缺

的高级幽默。”英国诗人西蒙·狄金森慕名来到《庄先生》演出

的闪光剧场,他在演员谢幕时情不自禁地起立鼓掌。“虽然我

只是略懂法文,跟不上法文字幕,但仍可‘凭感觉’看懂这个

故事。这部戏仪式感很强,舞蹈片段特别有吸引力,出色的

音乐也将观众带入庄子的意境。”狄金森说,“《庄先生》就像

我的诗歌一样,探讨的是在物质社会如何保持个体尊严的主

题,也有一种流浪的情绪。戏剧不能只图娱乐,亦应有严肃

的表达,这很难做到,但《庄先生》是一种很棒的尝试”。

关 注

李尧坤的这本《戏曲探索五十年》是一本适时的有意义的书。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

型时期,民族戏曲也就进入了新的生存环境。一方面在新的阳光

雨露下欢欣鼓舞,竞演新戏,竞推新人,取得了新的成就;另一方

面,不少剧种消失,许多剧团停演,大量观众流失,又出现了新的

问题与困难。这种情况引起广大戏曲工作者包括理论评论工作者

的普遍关注和焦虑。在复杂的现实进程中,我们需要对传统和新

的成果进行总结,同时也要对不景气的现象更加重视。清理问题,

探讨原因,研究对策,原就是理论评论工作者的责任。李尧坤献出

的就是这样的书。

李尧坤是一位有责任感的理论评论工作者,写过多种论述戏

剧的著作。这本书虽然只是论文合集,不是成系统的理论大作,但

是作者视野广阔,涉及面广,从戏曲美学到戏曲界的浮躁风气,从

戏曲规律的探索到淡化评奖意识,从具体剧目的评论到戏曲市场

的调查,从对前辈大家的学习到对当前弱小剧团的爱护,都是他

深入研究后,认识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特别是他身处浙

江,对越剧接触密切,理解深透,为越剧写了多篇文章,显示了特

殊的关心。而这一切,给我一个鲜明的印象,就是作者对民族戏曲

的重视与热爱。这种重视和热爱可以说是我们这一代所谓“老戏

改”们共同的“不治之症”。然而我们是以此为荣并有充分自信的。

我们深信,如果没有对戏曲的高度重视与热爱,就不会深入研究,

也不可能对戏曲有正确的认识。

这本书给我的又一突出印象,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虚与实

的结合。在他的几十篇文章中,一方面放眼全国,提出戏曲艺术某

些共同性的理论问题,以虚带实;一方面又以越剧为主,对具体剧

种的具体问题作出具体的探索,以实务虚。现在越剧在地方戏曲

中是有代表性的一个重要剧种,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很快,提高

明显,影响广泛。然而近几年也出现了衰颓的趋势,几个大剧院在

城市中的演出日益减少。李尧坤从多个角度对越剧进行调查研

究,做出多方面的探讨和评论。我相信他的许多见解对越剧的发

展会有有益的参照意义,对其他剧种也是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据我所知,类似《戏曲探索五十年》这样的戏曲评论文集在国

内并不少见,内容大都是结合戏曲当前实际情况作多方面的探

讨。作者们的意见不一定一致,因为各地方各剧种的情况总是有

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可以展开争鸣讨论,但是更突出的一个

问题是,戏曲理论评论工作者的论述文章,他们的见解以至辩论

争鸣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反应。许多戏曲艺术实践工作者以至有些戏曲工作的各

级管理者、领导人,或者忙于演出卖钱企业化,或者热衷于办节争奖搞政绩,对于戏曲

界许多先进经验和种种困难问题却常常是注意不够或者应对不力。对于研讨戏剧现状

的报刊文论或书籍也是阅读很少,更不参与讨论。这是令人扼腕的事。他山之石,可以

攻玉,不广泛听取多方面意见,包括互不相同的意见,戏曲如何更快更好地振兴?

我衷心祝愿李尧坤的这本书能够引起更多的注意和讨论。

书林漫步

是戏剧艺术的交流是戏剧艺术的交流,,也是东西方哲学的对话也是东西方哲学的对话

□本报记者 徐 健

《庄先生》等中国戏剧作品亮相第70届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

要重视戏曲理论评者的声音

要重视戏曲理论评者的声音

□□刘厚生

刘厚生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应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邀请,陕西商洛花鼓戏《带灯》日前晋京演出。该剧改编自作家贾平凹的同名小说,由徐小强编剧、导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君梅担纲主演,真实展现了当前中国基层社会的现状,从一个中国乡镇的角度,折射出了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剧中女主人公带灯从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偏远山乡樱镇,成为一名综治办主任。她主要负责处理山村所有的矛盾纠纷和上访事件,农村的琐事让她心烦,百姓的窘遇又让她同情。在实际工作中,带灯兢兢业业,爱憎分明,一些基层工作中难以处理的问题全部落到她身上,面对同事的推诿和圆滑,村长的霸道和嚣张,带灯像萤火虫一样在夜空中巡行,发挥着点点光亮。她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充分体现了忠诚、清廉和担当,展示了一个当代基层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据介绍,该剧自2014年7月首演以来已演出70多场次。 (徐 健)

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

化厅策划指导,广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

壮族岩画音乐舞蹈诗《花山》8月20日亮相北京保

利剧院,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壮族岩画音乐舞蹈诗《花山》取材于中国第一

处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

化景观。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的艺术杰作,《花山》

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特殊的壮族文化象征。该剧

历经三年倾力创作,三次打磨提升,2015年曾应邀

作为广西惟一的代表作品参加第十七届中国上海

国际艺术节演出,还分别在南宁、上海、南京、杭州

等市开展了巡回演出活动。

作品以舞蹈为载体,用艺术的方式揭秘花山岩

画中隐藏着的壮族人对自然的解读和对生命的认

知,通过将远古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对接、精神的穿

越和连接,将广西左江沿江两百多里的美丽画卷复

活到舞台上,展示广西壮族厚重的文化历史和时代

风貌。剧中对铜鼓、绣球、青蛙、壮锦等具有壮族特

定意义的文化符号进行了巧妙组合,将民族文化符

号融入到舞蹈意象中,并结合壮族多声部的民歌音

乐,使该剧形成了独特鲜明的民族韵味。

(任晶晶)

由四川省曲协,中共巴中市

委、巴州区委与巴中市、巴州区人

民政府策划、创作的大型情景曲

艺剧《望红台》将于本月底亮相舞

台。

该剧选取红军长征路上的一

个点——苦水台,通过苦水台变

成甜水台再变成望红台的历史演

绎,艺术地反映出红军到来前的

苦难、红军到来时的甘甜与红军

离开后的守望。《望红台》以苏区

为切入点,侧面表现长征,生动揭

示了共产党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

去的政党本色,表达了人民拥党

爱党的不变情怀,彰显了共产党

是人民主心骨的主题。

该剧运用了多种四川曲艺形

式,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四川竹

琴、四川金钱板等四个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都在剧中有所呈

现。此外,四川盘子、四川荷叶、

谐剧、四川莲花落、四川车灯等曲

种的联合演绎,使得作品具有浓

郁的四川文化典型特质。该剧在

舞台呈现方面,力求多空间维度,包括曲

艺演唱空间、情景再现空间、灵魂对话空

间等,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许 莹)

情景曲艺剧《望红台》月底亮相

音乐舞蹈诗《花山》复活千古岩画

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儿童戏

剧节日前迎来了戏剧节的老朋友——来自中国台湾

的台北如果儿童剧团。此次剧团带来的《轻轻公主》

改编自同名英国童话,讲述了被女巫施展魔法,从此

变得轻飘飘的小公主的故事。剧作用轻松、幽默的形

式,突显公主在被巫婆诅咒后,失去身体重量与失去

内在的差别,表达人们对于生命中许多有关轻重课

题的探讨,让观众感受爱的真谛,体会人生的大道

理。该剧曾获台北儿童艺术节“金剧奖”第一名,是开

启如果儿童剧团童话系列的重要作品。

演出期间,剧团还组织了以“声音魔法师”为主

题的儿童戏剧教育工作坊,旨在带领小朋友探寻声

音中隐藏的魅力。活动分为“东翻西吵”、“情绪百宝

箱”、“超级音乐会”、“分享与讨论”四个部分,通过基

础的发声练习、用声音传递不同的情绪、感受和声的

魔力等众多方式,带领小朋友认识声音、感受声音、

运用声音。 (徐 健)

台北如果儿童剧团《轻轻公主》感受爱的真谛

《庄先生》主创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开幕大巡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