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預防門診推展經驗—...

15
268 跌倒預防門診推展經驗— 台灣南部某醫學中心之先驅性研究 陳仕瑜 1 陳清惠 2 白惠文 3 林桑伊 2 郭乃文 2 林麗娟 4 黃盈翔 5 楊宜青 5,6 摘 要 目的:介紹台灣南部某醫學中心跌倒預防門診之推展現況,由跨領域之醫療團隊提供預 防老人跌倒的整合性多重因子介入措施服務,以期提供臨床老人跌倒防治之參考。 方法:本文為描述性研究,針對 2008 5 月至 2009 10 月間,跌倒預防門診照護模式 之推展及接受該照護模式的老年病人進行資料蒐集及分析,並嘗試找出跌倒危險因子。 結果:本研究之照護模式乃採整合性多重因子介入措施,以家醫科為整合協調中心的醫 療團隊進行照護,參與之醫療專業人員包括家醫科或老年科醫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護 理個案管理師、臨床心理師及體適能專業人員等,共同擬定跌倒危險因子系統性之評估與提 供照護的機制。此試驗性門診收案期間共服務 46 位老年病人,排除無法聯繫或拒絕者 (4 ),共 42 位納入分析。病人來源以各科門診轉介為主 (50%),平均年齡為 78.4±8.3 歲,其 54.8%為女性。在四肢及平衡功能檢測方面的跌倒危險因子中,以右腳單腳站立 (88.1%)左腳單腳站立 (81%) 及起走測試 (69%) 等異常者較多。在整合性評估跌倒危險因子中,以 「過去一年有跌倒病史」為最多 (83.3%) ,其次「害怕跌倒」、「使用藥物種類 4 種」、年 紀在 75 歲以上、有高血壓病史、女性、有尿失禁症狀者等均為易跌倒之高危險群。整合性評 估後與初步評估跌倒因子相比較,兩者之間危險因子的差異,以「害怕跌倒」、「使用藥物 種類 4 種」、「輔具或鞋子不適當」等方面差別較大。 結論:本門診之運作模式,因先經轉介者 (如臨床醫師) 及病人自評跌倒危險因子,再 經本門診整合性評估,此照護模式能提升門診醫療人員及病人對跌倒危險因子之認識,繼而 提供更具個別化之照護措施,但確實之照護成效仍須進一步探究。未來對於多重用藥、平衡 能力、下肢肌力、適當輔具使用之評估與介入,為跌倒預防不可忽視的要項。 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 20116(4)268-282關鍵詞:老年人、跌倒預防門診、跌倒危險因子 〔簡報〕 1 美和科技大學護理系、 2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健康照護科學研究所、 3 嘉義基督教醫院老人醫學科、 4 國立成功 大學管理學院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 5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 6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家庭 醫學科 通訊作者:黃盈翔 通訊處:70428 台南市勝利路 138 號(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 電話:(886) 6-2353535 ext. 5210, 5486 傳真:(886) 6-2754243 E-mail: [email protected]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Oct-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台灣老誌 跌倒預防門診推展現況 第 6 卷第 4 期

    268

    跌倒預防門診推展經驗—

    台灣南部某醫學中心之先驅性研究

    陳仕瑜 1 陳清惠 2 白惠文 3 林桑伊 2 郭乃文 2 林麗娟 4 黃盈翔 5 楊宜青 5,6

    摘 要

    目的:介紹台灣南部某醫學中心跌倒預防門診之推展現況,由跨領域之醫療團隊提供預

    防老人跌倒的整合性多重因子介入措施服務,以期提供臨床老人跌倒防治之參考。 方法:本文為描述性研究,針對 2008 年 5 月至 2009 年 10 月間,跌倒預防門診照護模式

    之推展及接受該照護模式的老年病人進行資料蒐集及分析,並嘗試找出跌倒危險因子。 結果:本研究之照護模式乃採整合性多重因子介入措施,以家醫科為整合協調中心的醫

    療團隊進行照護,參與之醫療專業人員包括家醫科或老年科醫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護

    理個案管理師、臨床心理師及體適能專業人員等,共同擬定跌倒危險因子系統性之評估與提

    供照護的機制。此試驗性門診收案期間共服務 46 位老年病人,排除無法聯繫或拒絕者 (共 4位),共 42 位納入分析。病人來源以各科門診轉介為主 (50%),平均年齡為 78.4±8.3 歲,其中 54.8%為女性。在四肢及平衡功能檢測方面的跌倒危險因子中,以右腳單腳站立 (88.1%)、左腳單腳站立 (81%) 及起走測試 (69%) 等異常者較多。在整合性評估跌倒危險因子中,以「過去一年有跌倒病史」為最多 (83.3%),其次「害怕跌倒」、「使用藥物種類 4≧ 種」、年紀在 75 歲以上、有高血壓病史、女性、有尿失禁症狀者等均為易跌倒之高危險群。整合性評估後與初步評估跌倒因子相比較,兩者之間危險因子的差異,以「害怕跌倒」、「使用藥物

    種類 4≧ 種」、「輔具或鞋子不適當」等方面差別較大。 結論:本門診之運作模式,因先經轉介者 (如臨床醫師) 及病人自評跌倒危險因子,再

    經本門診整合性評估,此照護模式能提升門診醫療人員及病人對跌倒危險因子之認識,繼而

    提供更具個別化之照護措施,但確實之照護成效仍須進一步探究。未來對於多重用藥、平衡

    能力、下肢肌力、適當輔具使用之評估與介入,為跌倒預防不可忽視的要項。 (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 2011;6(4):268-282)

    關鍵詞:老年人、跌倒預防門診、跌倒危險因子

    〔簡報〕

    1美和科技大學護理系、2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健康照護科學研究所、3嘉義基督教醫院老人醫學科、4國立成功

    大學管理學院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5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6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家庭

    醫學科 通訊作者:黃盈翔 通訊處:70428 台南市勝利路 138 號(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 電話:(886) 6-2353535 ext. 5210, 5486 傳真:(886) 6-2754243 E-mail: [email protected]

  • Vol.6 No.4 陳仕瑜 等 Taiwan Geriatr Gerontol

    269

    一、前言

    隨著老化與其衍生的疾病問題,跌

    倒已成為老年人生活中的隱形殺手。研

    究指出,每五位老年人中,每年至少一

    位會發生跌倒意外 [1],有跌倒經歷的老

    年人中 30-40%會再次跌倒,其中 5-15%

    會造成髖骨骨折、頭部外傷等嚴重傷

    害,甚至造成死亡 [1-3]。跌倒後不僅活

    動受限,也會造成心理上對跌倒的恐

    懼,進而影響生活品質與社交活動 [3]。

    由公共衛生及預防醫學觀點來看,跌倒

    不僅造成病人傷害,更會因此增加醫療

    成本的支出 [4],因此,各國不斷發展預

    防跌倒的醫療照護模式,以期降低老年

    人跌倒的發生率。

    文獻顯示,目前針對跌倒預防之照

    護模式包括:1.僅執行單一種類介入的措

    施,如運動訓練、視力改善等;2.多因子

    介入措施,亦即未經評估跌倒危險因子

    而直接施行兩種以上的預防策略,如同

    時提供教育與環境改善等;及 3.整合性

    多重因子介入措施,主要先對病人進行

    跌倒風險評估找出介入的著力點,確認

    危險因子後再針對個別缺失進行強化或

    改善跌倒相關問題 [5];其中整合性多重

    因子介入措施為目前最有效的跌倒預防

    措施 [5]。跌倒預防門診亦為文獻中常見

    的照護模式,一般多運用整合性多重因

    子介入措施,對具高跌倒危險老人提供

    個別化照護 [6-8];病人來源多以轉介為

    主,以跨學科醫療團隊,彙整多學科評

    估觀點,整體性的評估病人跌倒相關的

    危險因子,再依照病人所需,設計個別

    化的介入措施。由於各研究所組成的醫

    療專業團隊成員不同,故評估及執行亦

    有所差異,但整體而言可降低高跌倒危

    險群 35-77%的跌倒發生率 [6-8]。

    台灣南部某醫學中心之跌倒預防門

    診,於 2008 年 5 月起,每週提供一個門

    診時段,由跨領域之醫療團隊提供預防

    老年人跌倒的整合性多重因子介入措施

    服務。本文就此跌倒預防門診推展之現

    況提出說明,以期提供臨床推展防治老

    年人跌倒經驗之參考。

    二、跌倒預防門診照護模式的推展

    門診開辦之前由老年科、家醫科、

    物理治療、護理等背景相關成員進行約

    半年之討論,完成病人跌倒危險因子整

    體性評估所需之項目、評估表格內容及

    門診流程的設計、在院內及院外宣導之

    方式、以及推展過程中之種種行政相關

    事宜等。經討論整合後,為因應病人跌

    倒原因之多樣性,現階段醫療照護團隊

    包含門診人員與醫療諮詢人員兩部份。

    門診人員為每週實際參與跌倒預防門診

    評估者,包含家醫科或老年科醫師、物

    理治療師、營養師、護理個案管理師等;

    醫療諮詢人員則包括:骨科、老年科、

    家醫科、物理治療、護理、臨床心理、

    職能治療、體適能專業人員等相關成

    員。藉由每月一次固定的會議,進行該

    月門診個案的審視與討論;先由門診醫

    師提出個案報告,護理個案管理師提供

    家訪後評估之建議,醫療諮詢人員與門

    診人員共同審視討論跌倒相關因素及可

  • 台灣老誌 跌倒預防門診推展現況 第 6 卷第 4 期

    270

    進一步提供的適切照護措施。病人主要

    來源為院內醫師轉介、國民健康局之研

    究計畫-老人跌倒整合預防保健介入模

    式建置先驅研究計畫之轉介、以及看見

    醫院內宣傳海報而主動求診者等。院內

    之轉介條件為:在過去一年內曾跌倒或

    有近乎跌倒的病人,由院內醫師填寫轉

    診單後即可轉診,轉診單內容涵蓋病人

    目前醫療問題及用藥、跌倒史及可能原

    因、與希望本門診協助評估之問題及衛

    教指導等;國民健康局之研究計畫轉介

    條件為:過去一年曾跌倒一次且執行起

    走試驗步態不正常或不穩定之情形者、

    多次跌倒者、一年內曾因跌倒而就醫

    者;院內宣傳海報之病人來源,主要為

    病人自覺需要此門診之評估與介入者。

    由於此試辦性門診,目的在建構未

    來可長期執行之醫療服務,目前仍持續

    在檢討、修正與進行當中。門診醫療照

    護進行之流程,主要以家醫科或老年科

    醫師為主,物理治療師及護理個案管理

    師為輔,整體門診照護流程如圖 1 所示。

    首先由物理治療師及護理個案管理師進

    行跌倒相關危險因子資料的收集與評

    估,收集的資料與評估的項目包括:

    一、 基本資料:性別、年齡、婚姻狀況、

    教育程度、家庭結構、住家型態與

    居住狀況、居家與外出時之行走型

    態。

    二、 疾病史:罹患的症狀與相關疾病、

    服用藥物種類與數目。

    三、 生活品質:運用 the EuroQol quality

    of life scale (簡稱 EQ-5D) 中文版

    [9] 進行評估。

    四、 心智狀態:運用「簡短心智狀態評

    估 」 表 (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 中文版 [10]

    進行評估。將病人依教育程度進行

    分組,低教育程度組 (受教育<2 年)

    分數低於 16 分、中高教育程度組

    (受教育 2≧ 年) 分數低於 24 分者,

    則表示受檢者可能有認知功能異

    常。

    五、 憂鬱傾向:使用「老年人憂鬱量表」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 簡

    短版 [11] 評估,若分數大於或等於

    7 分以上即認為可能有憂鬱傾向。

    六、 害怕跌倒程度:採用 Likert scale 五

    點量表評估 [12],依害怕跌倒程度

    依次給予 1-5 分,分數愈高代表對

    跌倒愈感到害怕。兩分以上則視為

    異常。

    七、 日常生活活動功能:使用「巴氏量

    表」(Barthel index) 測量 [13],其

    中輕度失能:61-80 分;中度失能:

    31-60 分;極重度失能:小於或等於

    30 分。

    八、 身體活動量:運用「國際體能活動

    問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 IPAQ) 進 行 測 量

    [14],男性每週工作及休閒總活動量

    小於 383 大卡 (<383 Kcal/wk),女性

    每週總活動量小於 270 大卡 (<270

    Kcal/wk) 者視為身體活動量不足。

    九、 營養評估:採用「營養不良通用篩

    檢 工 具 」 (malnutrition universal

  • Vol.6 No.4 陳仕瑜 等 Taiwan Geriatr Gerontol

    271

    圖 1 台灣南部某醫學中心試辦之跌倒預防門診照護流程

    screening tool,MUST) [15] 進行評

    估,將病人營養不良狀態分為中度

    風險 (分數為 1分) 及高度風險 (分

    數 2≧ 分) 兩種。

    十、 膀胱過動檢測:採用「膀胱過動症

    調 查 問 卷 」 (overactive bladder

    questionnaire,OAB-q) 進行檢測,

    當其得分 8≧ 分則表示可能有膀胱

    過動症 [16]。

    十一、四肢及平衡生理功能檢測:主要

  • 台灣老誌 跌倒預防門診推展現況 第 6 卷第 4 期

    272

    為運用 Lord、Menz 與 Tiedemann

    於 2003 年提出的跌倒因子評估,經

    團隊討論後稍作調整,內容包含色

    差辨識能力 — 墨爾本邊縫測試

    (edge contrast sensitivity)、手握力、

    膝伸直肌力、膝彎曲肌力、上肢反

    應時間 (reaction time - hand)、起走

    測試 (timed up and go test)、前伸試

    驗 (forward reach test) 及單腳站立

    平衡試驗 (one-leg standing test)

    [17-19]。各項檢驗值異常標準如

    下:墨爾本邊縫測試<16 分;膝伸

    直肌力<15 公斤、膝彎曲肌力<5

    公斤;上肢反應時間>300 秒;起走

    測試>14 秒;前伸試驗<15 公分;

    單腳站立平衡時間,60-69 歲:男性

    <28.7 秒、女性<25.1 秒;70-79 歲:

    男性<18.3 秒、女性<11.3 秒;80-99

    歲:男性<5.6 秒、女性<7.4 秒。

    其中起走測試並加以錄影,以提供

    每月防跌會議個案討論時步態、平

    衡及肌力討論之參考。

    完成上述評估相關資料後,再由門

    診醫師進行跌倒風險評估與鞋子輔具適

    用性之評估。跌倒風險評估內容涵蓋三

    大部份: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實驗室

    檢查。病史詢問包括,過去病史、跌倒

    史、藥物的使用等;理學檢查包括生命

    徵象、視力、聽力、步態與平衡、身體

    檢查、神經學檢查等;以病史詢問及理

    學檢查的結果必要時安排實驗室檢查,

    如全血球檢查、血糖、甲狀腺功能、電

    解質及藥物濃度,以及神經影像學、心

    電圖等。最後由醫師、物理治療師及護

    理個案管理師彙整各種測量結果、問卷

    資料與跌倒風險評估檢測結果,進行跌

    倒危險因子之「整合性評估」,提出個別

    化的因應處理方式,及跌倒預防相關建

    議給病人,若有必要時轉診至其他專科

    協助治療,例如有巴金森氏症者轉診至

    神經內科治療。

    物理治療師評估病人後,設計適合

    病人的肌力及運動訓練,於看診後 1-2

    週內,由護理個案管理師進行家訪時同

    時教導病人肌力訓練及運動之執行。家

    訪時同時使用居家環境安全評估表 [20]

    進行評估,以改善與居家環境相關的危

    險因子,並依照病人狀況進行衛教諮

    商,項目包含居家環境及擺設、移位安

    全、跌倒預防安全知識、膀胱訓練、營

    養狀況等,將詳情紀錄於家訪紀錄單

    中。每月之跌倒預防門診個案討論會議

    再針對病人整體情況與所給予的跌倒預

    防建議進行討論,以補不足之處,必要

    時再由護理個案管理師以電話通知的方

    式提醒病人或家屬其他相關建議。家訪

    後一個月,由護理個案管理師再進行電

    話追蹤訪查,了解建議執行情形並評估

    是否有再次跌倒,並依照病人之狀況進

    一步諮詢與衛教。電訪後由醫師與護理

    個案管理師將整體執行之措施紀錄於跌

    倒預防門診報告回覆單,轉知原轉診醫

    師、病人及家屬。

    每位病人參與物理治療師及護理個

    案管理師所執行之跌倒相關危險因子評

    估、門診醫師進行跌倒風險評估與鞋子

    輔具適用性之評估、及護理個案管理師

  • Vol.6 No.4 陳仕瑜 等 Taiwan Geriatr Gerontol

    273

    執行之居家訪視,各約花費 1 小時,各

    評估所需時間視病人的情況略有調整。

    由於整合性評估較為耗時,故每次門診

    時段以 3 人次進行初診或回診為上限,

    以維護評估品質。

    三、研究對象與資料蒐集

    為瞭解此試辦性門診之推展狀況,

    本研究針對 2008 年 5 月至 2009 年 10 月

    間,對接受跌倒預防門診介入措施之老

    年病人,排除拒絕參與研究或後續家訪

    無法取得聯繫者,進行資料蒐集。搜集

    之資料內容包括上述所有照護流程中之

    表單資料。

    四、統計分析

    資料經編碼後,以 SPSS 17.0 套裝軟

    體進行資料分析。採用描述性統計,運

    用人數、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中

    位數、四分位數等呈現研究對象之基本

    屬性、跌倒預防評估與各項功能檢測、

    以及跌倒危險因子之分析結果。

    五、結果

    收案期間門診共服務 46 位老年病

    人,排除後續家訪無法聯繫或拒絕者 (共

    4 位),最後納入分析者共 42 位。由於部

    分病人無法回答相關測驗 (如憂鬱傾向

    評估、膀胱過動檢測),加上門診初期許

    多評估模式正在制定修改,故部分資料

    無法完整呈現所有病人之檢測結果。四

    肢及平衡生理功能檢測部分,可施測者

    之平均值列於表格中,身體狀況無法接

    受此項評估者,列於異常人數計算。病

    人居住於外縣市或病人拒絕家訪者,亦

    無法取得完整的居家環境評估資料。

    參與跌倒預防門診老年受試者之人

    口學基本資料如表 1 所示。受試者女性

    略多於男性 (54.8% VS 45.2%),平均年

    齡為 78.4 ± 8.3 歲,其中以 75-85 歲者佔

    最多 (54.7%),最長者達 108 歲;藥物使

    用種類數目平均 5.7 ± 2.6 種,有 78.6%

    的受試者使用超過 4 種以上的藥物。病

    人來源以門診轉介為主共 21 人 (50%),

    其次為來自社區轉介 (33.3%),社區轉介

    部份乃由本研究醫療團隊所承接之社區

    老人跌倒整合預防保健介入模式之國民

    健康局計畫轉介而來。婚姻狀況已婚有

    偶者佔 61.9% (26 人);教育程度則以小

    學程度最多 (40%),其次為未接受正式

    教育者 (19%)。居住狀況以有家人同住

    者所佔比率最高 (92.9%)。

    受檢老年人跌倒危險因子評估與四

    肢及平衡功能檢測結果呈現於表 2。在心

    智狀態方面,低教育程度者平均為 18.4

    分,認知功能異常者佔 22.2% (2 人);中

    高教育程度者平均為 23.9 分,認知功能

    異常者則佔 27.3% (9 人)。憂鬱傾向評估

    方面,平均值為 5.4,其中可能有憂鬱傾

    向者佔 31.7% (13 人)。跌倒害怕程度平

    均值為 3.1,對跌倒感到害怕者佔 81% (34

    人)。日常生活活動功能方面,輕度失能

    者有 5 位 (11.9%),中度與極重度失能者

    各 1 位 (各佔 2.4%)。在身體活動量方

    面,男女性總活動量偏低者分別佔

  • 台灣老誌 跌倒預防門診推展現況 第 6 卷第 4 期

    274

    31.6%、26.1%。營養評估方面,有營養

    不良中度風險者 14 人 (33.3%),高度風

    險者 6 人 (14.4%)。膀胱過動檢測平均值

    為 7.5,可能有膀胱過動者佔 41.5% (17

    人)。居家環境跌倒危險因子評估平均有

    2.7 項危險因子。四肢及平衡功能檢測

    中,墨爾本邊縫測試平均值為 18.1 分,

    受測者中有 19.0%異常;在下肢肌力方

    面,以右腳膝伸肌力異常者比率最高

    (36.6%);上肢反應時間平均值為 400.9

    秒,受測者中異常者佔 52.4% (22 人);

    有起走測試異常者約七成 (69.0%);右

    腳、左腳之單腳站立平均值分別為 9.0 秒

    與 7.7 秒,異常者都超過八成 (88.1%、

    81.0%)。

    病人轉介至本試辦性門診前,轉介

    者先針對個案之跌倒危險因子進行評

    估,並記錄於轉介單中,此與病人主觀

    認定之跌倒危險因子,合稱為「初步評

    估之跌倒危險因子」;病人轉至跌倒預防

    門診後,由門診團隊執行整合性評估,

    重新確認之危險因子稱為「整合性評估

    之跌倒危險因子」,各評估結果及兩者間

    之差異如表 3 所列。由表 3 中可知:過

    去一年曾跌倒者、年齡超過 75 歲、以及

    女性是跌倒的高危險群。在慢性疾病部

    分,以有高血壓疾病 (57.1%)、尿失禁

    (40.5%)、以及有頭昏暈眩症狀者 (38.1%)

    較易跌倒。在各項身體功能檢測部分,

    肌肉無力 ( 3 8 . 1 % )及平衡能力差者

    (35.7%),也是較易跌倒的高危險群;其

    他易跌倒危險因素尚包括:害怕跌倒的

    心理因素 (81%)、使用藥物種類 4≧ 種

    (78.6%)、輔具及鞋子不適當 (35.7%) 等

    等。整合性評估後與初步評估跌倒危險

    因子相比較,兩者之間危險因子的差

    表 1 參與跌倒預防門診老年受檢者之人口學基本資料 (N=42) 變項 人數 (%) 變項 人數 (%) 年齡 藥物使用 65-74 12 (28.6) <4 種 9 (21.4) 75-84 23 (54.7) 4≧ 種 33 (78.6) 85≧ 7 (16.7) 婚姻狀況 性別 已婚有偶 26 (61.9) 男 19 (45.2) 喪偶 16 (38.1) 女 23 (54.8) 教育程度 轉介來源 未接受正式教育 8 (19.0) 門診 21 (50.0) 小學 17 (40.5) 家醫科 15 (35.7) 中學 (初高中職) 6 (14.3) 老年科 4 (9.5) 大專大學 5 (11.9) 一般內科 2 (4.8) 研究所以上 6 (14.3) 社區 14 (33.3) 居住狀況 病房 3 (7.1) 獨居 1 (2.4) 急診 3 (7.1) 有家人同住 39 (92.9) 自行掛號 1 (2.4) 僅與看護同住 2 (4.7)

  • Vol.6 No.4 陳仕瑜 等 Taiwan Geriatr Gerontol

    275

    表 2 跌倒預防門診老年受檢者各種評估項目及四肢平衡功能檢測結果 變項 人次 平均值±標準差 中位數 (四分位) 異常人數 (%) 生活品質 42 7.2 ± 1.9 7 (6-8) 心智狀況 低教育程度 9 18.4 ± 4.8 19 (15.5-21.5) 2 (22.2) 中高教育程度 33 23.9 ± 6.4 26 (22-27.5) 9 (27.3) 憂鬱傾向 41 5.4 ± 3.9 5 (2-8) 13 (31.7) 跌倒害怕程度 42 3.1 ± 1.5 3 (2-5) 34 (81.0) 日常生活活動功能 42 92.6 ± 17.1 100 (95-100) 輕度失能 5 (11.9) 中度失能 1 ( 2.4) 極重度失能 1 ( 2.4) 身體活動量 (Kcal/wk) 男性 19 2,151 ± 2339 1,386 (165-3666) 6 (31.6) 女性 23 1,704 ± 1873 873 (231-2520) 6 (26.1) 營養不良評估 42 0.5 ± 0.7 0 (0-1) 中度風險 14 (33.3) 高度風險 6 (14.4) 膀胱過動檢測 41 7.5 ± 7.7 5 (3-10) 17 (41.5) 居家環境危險因子 29 2.7 ± 1.3 3 (2-4) 四肢及平衡功能檢測 墨爾本邊縫測試 42 18.1 ± 3.3 19 (16-20) 8 (19.0) 手握力_右手 (公斤) 40 18.4 ± 19.0 14.0 (11.0-18.7) 手握力_左手 (公斤) 32 14.9 ± 6.4 14.7 (10.0-18.1) 下肢肌力 (公斤) 膝屈肌力_右腳 41 9.7 ± 4.5 8.0 (6.5-11.0) 6 (14.6) 膝屈肌力_左腳 27 10.0 ± 4.3 10.0 (6.0-13.3) 5 (18.5) 膝伸肌力_右腳 41 20.0 ± 8.3 18.5 (14.0-24.0) 15 (36.6) 膝伸肌力_左腳 27 23.7 ± 9.3 22.0 (17.5-30.5) 9 (33.3) 上肢反應時間 (秒) 42 400.9 ± 328.6 316.7 (267.1-376.0) 22 (52.4) 起走測試 (秒) 42 24.5 ± 19.2 17.0 (12.8-24.5) 29 (69.0) 前伸測試 (公分) 40 23.0 ± 7.5 23.1 (18.3-28.0) 9 (22.5) 單腳站立_右腳 (秒) 42 9.0 ± 9.7 4.3 (2.3-12.8) 37 (88.1) 單腳站立_左腳 (秒) 42 7.7 ± 8.8 3.5 (1.9-9.5) 34 (81.0)

    表 3 在不同評估情形下,受檢老年病人跌倒危險因子人次之比較 (N=42) 變項 初步評估之

    跌倒危險因子人次 (%) 整合性評估之

    跌倒危險因子人次(%) 人口學危險因子 年齡 75≧ 歲 30 (71.4) 女性 23 (54.8) 獨居 1 (2.4) 過去一年曾跌倒 35 (83.3) 慢性疾病 高血壓 22 (52.4) 24 (57.1) 糖尿病 14 (33.3) 14 (33.3)

  • 台灣老誌 跌倒預防門診推展現況 第 6 卷第 4 期

    276

    心臟疾病 6 (14.3) 8 (19.0) 腦中風 10 (23.8) 12 (28.6) 姿態性低血壓 0 (0) 5 (11.9) 巴金森氏症 8 (19.0) 9 (21.4) 下肢關節炎 6 (14.3) 11 (26.2) 尿失禁 11 (26.2) 17 (40.5) 憂鬱傾向 1 (2.4) 13 (31.0) 認知功能障礙 6 (14.3) 11 (26.2) 頭昏暈眩 6 (14.3) 16 (38.1) 各項身體功能檢測 肌肉無力 6 (14.3) 16 (38.1) 起站困難 0 (0) 4 (9.5) 下肢變形 0 (0) 2 (4.8) 步態問題 0 (0) 9 (21.4) 平衡能力差 4 (9.5) 15 (35.7) 視力不佳 3 (7.1) 5 (11.9) 其他因素 藥物種類 4≧ 種 0 (0) 33 (78.6) 精神科用藥 0 (0) 1 (2.4) 不適當用藥 2 (4.8) 11 (26.2) 害怕跌倒 0 (0) 34 (81.0) 營養較差或脫水 2 (4.8) 11 (26.2) 輔具或鞋子不適當 0 (0) 15 (35.7) 無活動 1 (2.4) 8 (19.0)

    異,以「病人害怕跌倒」(81.0%)、「使用

    藥物種類 4≧ 種」(78.6%)、「輔具及鞋子

    不適當」(35.7%)、「有憂鬱傾向」(28.6%)

    及「平衡能力差」(26.4%) 等方面差別較

    大。

    六、討論

    本跌倒預防門診之照護模式與多數

    相 關 研 究 之 建 議 門 診 模 式 相 似

    [6,21-23],照護模式強調醫療團隊之合作

    與系統性之評估,最終提供病人具個別

    化之照護建議;雖然目前仍無具體數據

    以確認此照護模式之成效,但由本研究

    初步結果顯示,本門診提供之整合性評

    估所發現之跌倒危險因子均較轉診前轉

    介者 (如轉介醫師) 及病人自行所評估

    者為多。由整合性評估所發現跌倒危險

    因子之數據,已初步展現此項服務對跌

    倒危險因子掌控度之提升,而成功的掌

    控跌倒相關危險因子,乃提供有效預防

    措施的重要關鍵。另外由初步評估跌倒

    危險因子與整合性評估跌倒危險因子之

    差異可以看出,很多危險因子都被臨床

    醫師及病人所忽略而低估了,尤其是在

    病人害怕跌倒的心理作用、多重藥物使

    用、輔具及鞋子使用不當、憂鬱傾向以

    及病人步態問題、平衡能力差等方面的

    危險因子,更常被忽略。

    跌倒預防門診病人之四肢及平衡功

  • Vol.6 No.4 陳仕瑜 等 Taiwan Geriatr Gerontol

    277

    能檢測當中,大多以單腳站立、起走測

    試、膝伸肌力異常者較多,此與其他研

    究 跌 倒 預 防 門 診 的 評 估 結 果 相 同

    [21-22],顯示平衡能力與下肢力量為此

    族群需強化防範之處。本研究亦顯示,

    超過 80%的個案對跌倒感到害怕,文獻

    指出,增強行走的信心,可作為介入措

    施有效性之評估指標之一 [24],本研究

    尚未深入評估經介入服務後,個案對害

    怕跌倒的程度是否下降,此項限制將是

    後續追蹤研究的重點。此外,本研究中

    接受居家訪視環境評估之病人比率較其

    他研究為少 [21-22],主要因部分門診病

    人拒絕家訪或居住外縣市路途遙遠而無

    法執行居家環境訪視評估。雖然,本研

    究並無顯示居家環境改善後之成效,但

    文獻指出過去曾跌倒的老人接受居家環

    境評估,其跌倒次數較未接受評估的老

    年人減少 [25],未來研究方向將針對居

    家環境改善之執行及其成效作進一步的

    探討。

    本研究跌倒危險因子中,多重用藥

    佔了相當的比例,未來針對多重用藥者

    宜加強疾病與用藥必要性或重複用藥之

    評估,此部分更需與其他專科醫師取得

    良好的溝通,在疾病醫療與病人生活品

    質及安全之間,取得適切的平衡。此外

    有高血壓病史及尿失禁病人,也是易跌

    倒高危險群,故在高血壓及尿失禁等方

    面之用藥評估、藥物副作用之告知及預

    防等衛教方面,愈凸顯其重要性。在易

    導致跌倒的慢性疾病中,經本門診整合

    性評估後,憂鬱傾向者明顯增多,意即

    此為之前分科診斷治療常被忽略的慢性

    症狀。老年慢性病患者之共病症甚多,

    分科醫療有其盲點,此結果也突顯出家

    醫科或老年科醫療對多重慢性病症老年

    病人提供整體性全人照護之必要性。身

    體功能檢測部分以肌肉無力、平衡能力

    差及輔具或鞋子不適用最多,顯示多數

    病人自述跌倒相關情況或醫師初步診察

    時,常會忽略這些重要之跌倒危險因

    子,但此部分是可經由復健或輔具的改

    善而加以預防的,由此點也更顯示出物

    理治療師參與跌倒預防照護之重要性。

    多數的文獻中顯示物理治療師不僅參與

    各項身體功能檢測,同時也提供多項物

    理治療、復健運動計畫、安全或適合的

    輔具設備等相關建議,為跌倒防治醫療

    團隊不可或缺的成員 [22-23]。

    本院跌倒預防門診開辦一年多期

    間,常出現無病人掛號、轉診或回診之

    情況。統計資料顯示病人來源多由家醫

    科與老年科轉診而來,而急診、一般內

    科、骨科、神經外科病房病人轉診極少,

    而這些科部的門診及住院病人不乏因跌

    倒產生併發症而就醫者。跌倒預防門診

    開辦期間,門診及相關成員也曾至急診

    進行宣導,宣導後起先轉介病人會增

    多,但一段時間後轉介病人數又逐漸減

    少。臆測其原因,可能為醫護人員對病

    人跌倒後需進一步執行相關評估與處置

    不甚了解,或無管道協助轉介,甚至不

    知道有本門診之設立。如何加強至這些

    相關科部宣導,以喚起醫護人員對防跌

    之重視,穩定病人來源,甚至於出院電

    腦資訊系統中加以設定提醒系統,以養

    成醫護人員重視「保命防跌」之習慣,目

  • 台灣老誌 跌倒預防門診推展現況 第 6 卷第 4 期

    278

    前正進行相關研究中。

    在回診部份,相較於一般門診不同

    之處,本門診主要目的在找出病人跌倒

    原因,提供跌倒預防評估與建議,若須

    調整相關用藥或重複用藥時會予以建

    議,請原處方醫師進行調整,必要時才

    會開立藥物處方,故若無電話通知病人

    回診,現階段暫無須病人主動回診的必

    要。未來需持續向病人或家屬,甚至醫

    療人員定期宣導跌倒預防評估之重要,

    並針對醫療相關系統建立完善之轉介與

    回診追蹤流程,以提升跌倒預防門診之

    使用率與防治成效。

    由研究結果知道,跨領域醫療專業

    的團隊合作,能提升對跌倒危險因子之

    確認度。為提升評估工具之適用性,每

    月防跌會議也會根據門診執行現況反映

    同步修正使用之相關量表,例如近期使

    用之居家環境評估表單,即改用行政院

    衛生署國建局出版的居家環境安全評估

    單,增加電梯與臥室等評估要項以提升

    其完整性。雖然近期在荷蘭 de Vries 等人

    運用隨機分派之實驗性研究顯示,接受

    一般治療照護與跌倒預防門診介入之個

    案,再次跌倒比率並無顯著差異 [26];

    但因提供跌倒防治措施之不同與健康體

    制差異之影響 [27],本整合性多重因子

    跌倒防治介入措施在防治跌倒發生之確

    實效益,需進一步探討。此外,此門診

    人力耗費可觀,未來在分析介入成效之

    同時,亦需針對成本效益進行分析,以

    作為跌倒預防門診常規性醫療照護模式

    推展之實證依據。

    七、致謝

    本文承國民健康局 DOH 97-HP-

    1301 研究計畫-老人跌倒整合預防保健

    介入模式建置先驅研究,及國科會 NSC

    97-2314-B006-003-MY3 研究計畫-功能

    性伸取測試改進計畫等經費之補助,特

    此致謝。

    參考文獻

    1. Chu LW, Chi I, Chiu AY: Incidence and

    predictors of falls in the Chinese elderly.

    Ann Acad Med Singapore 2005; 34:

    60-72.

    2. Mahoney JE, Shea TA, Przybelski R, et

    al: Kenosha County falls prevention

    stud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n intermediate-intensity, community-

    based multifactorial falls intervention. J

    Am Geriatr Soc 2007; 55: 489-98.

    3. Chu LW, Chiu AY, Chi I: Falls and

    subsequent health service utilization in

    community-dwelling Chinese older

    adults. Arch Gerontol Geriatr 2008; 46:

    125-35.

    4. 陳玉枝、林麗華、簡淑芬:住院病患傷

    害跌倒的影響因素與其醫療資源耗用

    之相關性。慈濟護理雜誌 2002;1:

    66-76。

    5. Gillespie LD, Robertson MC, Gillespie

    WJ, et al: 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ng

    falls in older people living in the

    community.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 Vol.6 No.4 陳仕瑜 等 Taiwan Geriatr Gerontol

    279

    2009: CD007146.

    6. Hill KD, Moore KJ, Dorevitch MI, et al:

    Effectiveness of falls clinics: an

    evaluation of outcomes and client

    adherence to recommended interventions.

    J Am Geriatr Soc 2008; 56: 600-8.

    7. Perell KL, Manzano ML, Weaver R, et al:

    Outcomes of a consult fall prevention

    screening clinic.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06; 85: 882-8.

    8. Hart-Hughes S, Quigley P, Bulat T,

    Palacios P, Scott S: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reducing fall risks and falls.

    J Rehabil Med 2004; 70: 46-51.

    9. Chang TJ, Tarn YH, Hsieh CL, et al:

    Taiwanese version of the EQ-5D:

    validation in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the Taiwanese population. J Formos Med

    Assoc 2007; 106: 1023-31.

    10. 郭乃文、劉秀枝、王珮芳等:簡短式智

    能評估之中文施測與常模建立。中華民

    國復健醫學會雜誌 1988;16:52-9。

    11. Sheikh JA, Yesavage JA: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 Recent findings

    and development of a shorter version.

    Clin Gerontol 1986; 5: 165-73.

    12. Mann R, Birks Y, Hall J, Torgerson D,

    Watt I: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ar of falling and neuroticism: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community-

    dwelling women over 70. Age and

    Ageing 2006; 35: 143-7.

    13. Mahoney FI, Barthel DW: Functional

    evaluation: the Barthel index. Md State

    Med J 1965; 14: 61-5.

    14. Craig CL, Marshall AL, Sjostrom M, et

    al: 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12-country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Med Sci Sports Exerc 2003; 35:

    1381-95.

    15. Stratton RJ, Hackston A, Longmore D, et

    al: Malnutrition in hospital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prevalence, concurrent

    validity and ease of use of the

    ‘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

    (‘MUST’) for adults. Br J Nutr 2004; 92:

    799-808.

    16. Coyne K, Revicki D, Hunt T, et al:

    Psychometric validation of an 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the OAB-q.

    Qual Life Res 2002; 11: 563-74.

    17. Lord SR, Menz HB, Tiedemann A: A

    physiological profile approach to falls

    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Phys

    Ther 2003; 83: 237-52.

    18. Langley FA, Mackintosh SFH: Functional

    balance assessment of older community

    dwelling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Allied Health 2007; 5:

    1-17.

    19. Giorgetti MM, Harris BA, Jette A:

    Reliability of clinical balance outcome

    measures in the elderly. Physiother Res

    Int 1998; 3: 274-83.

    20. 林慧珍、胡月娟:老年人安全及環境上

    的考慮。周慧琍編輯,老年護理學。五

    版。臺北市:華杏,2008:305。

  • 台灣老誌 跌倒預防門診推展現況 第 6 卷第 4 期

    280

    21. Puisieux F, Pollez B, Deplanque D, et al:

    Successes and setbacks of the falls

    consultation: report on the first 150

    patients.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01;

    80: 909-15.

    22. Hill KD, Dwyer JM, Schwarz JA, Helme

    RD: A falls and balance clinic for the

    elderly. Physiother Can 1994; 46: 20-7.

    23. Perell KL, Manzano ML, Weaver R, et al:

    Outcomes of a consult fall prevention

    screening clinic.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06; 85: 882-8.

    24. Dukyoo J, Juhee L, Lee SM: A meta-

    analysis of fear of falling treatment

    programs for the elderly. West J Nurs

    Res 2009; 31: 6-16.

    25. Cumming RG, Thomas M, Szonyi G, et

    al: Home visits by an occupational

    therapist for assessment and mod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hazards: a randomized

    trial of falls prevention. J Am Geriatr Soc

    1999; 47: 12: 1397-402.

    26. de Vries OJ, Peeters GM, Elders PJ, et al:

    Multifactorial intervention to reduce falls

    in older people at high risk of recurrent

    fall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rch

    Intern Med 2010; 170: 1110-7.

    27. Close J, Ellis M, Hooper R, Glucksman

    E, Jackson S, Swift C: Prevention of falls

    in the elderly trial (PROFET):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1999;

    353: 93-7.

  • [Brief Report]

    281

    Falls Prevention Clinic for the Elderly-Experience of a Medical Center in Southern Taiwan

    Shih-Yu Chen1, Ching-Huey Chen2, Huey-Wen Pai3, Sang-I Lin2, Nae-Wen Kuo2, Li-Chuan Lin4, Ying-Hsiang Huang5, Yi-Ching Yang5,6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fall

    prevention clinic, establish a care service model of comprehensive multidisciplinary

    assessment, and provide essentia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geriatric health care.

    Methods: For this descriptive study, we enrolled elderly subjects visiting the fall

    clinic of a medical center in southern Taiwa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ay 2008 to

    October 2009; related data of the enrolled subjects were analyzed to help identify main

    fall risk factors.

    Results: The service model of the fall clinic is multidisciplinary and multifactorial

    intervention. The clinic team incorporates geriatricians, family physicians, physical

    therapists, nutritionists, clinical psychologists, physical fitness specialists, and case

    managers with a nursing background; all members work together to perform a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fall risks. Of the 46 subjects visiting

    this fall prevention clinic, 4 were excluded due to loss of follow-up or refusal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resulting in a total of 42 subjects available for analysis.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78.4±8.3 years old, were mostly referred from other

    clinics (50%) while 54.8% of the enrolled subjects were female. Muscle power and

    balance tests in extremitie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major fall risks; the percentages

    of patients reporting abnormalities in right leg standing test, left leg standing test, and

    timed up-and-go test emerged to be 88.1%, 81.0%, and 69.0% respectively. Generally

    speaking, major fall risk factors include previous fall history in the past year, number of

    medications taken≧4, age over 75 years, hypertension history, urinary incontinence

    history, and female gender. The following three fall risk factors were marked with

    obvious difference in initial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s: fear of a repeat fall;

  • 282

    number of medications taken≧4; inappropriate use of a walking aid.

    Conclusion: The fall prevention clinic service model can be expected to equip

    medical staff wit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ssential fall risk factors for providing

    patients with more effective, individualized care. Further studies, however, are needed

    to verify the model’s actual effectiveness. Moreover, future evalua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fall prevention should direct more attention towoard multiple medication, balance,

    lower extremities muscle training, and proper use of walking aids.

    (Taiwan Geriatr Gerontol 2011; 6(4): 268-282)

    Key words: elderly, falls prevention clinic, fall risk factor

    1Department of Nursing, Mei H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Institute of Allied Health Sciences, 6Department of Family Medicine, College of Medicin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3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4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alth & Leisure Studies, College of Management,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5Department of Family Medicin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Hospital Correspondence to: Ying-Hsiang Huang 138 Sheng-Li Rd., Tainan 70428, Taiwan

    (Department of family Medicin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Hospital) Tel: (886) 6-2353535 ext. 5210, 5486 Fax: (886) 6-2754243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