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25
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 小小小小 小小 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

Upload: chua-siok-shyen

Post on 07-Feb-2016

7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小说

TRANSCRIPT

Page 1: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小说概念的发展与演变小说的文体要素

中国古代小说的类型与特点

Page 2: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小说概念的发展与演变中国古代所谓的“小说”,与现代所谓的“小说”观念不同。

• 今:小说乃虚构故事,以反映人生,指导人生的一种文学作品。

• 古:小说多为神话传说的记录,浅薄琐细,荒诞不经,无关治道。

Page 3: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饰,靠也。干,追求。县,古悬字,高也,县令,美好的名声),其于大达亦远矣。”

庄子把“小说”和“大达”做一相对比较,而其中小说指的是淺薄而不重义理的学说,这个观念和古代文人眼中的小说观念很类似。

Page 4: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目录学的名词过去所谓的小说,只是目录学上的名词,而与文学上的体式无关。

目录学家为了方便分类书籍,把那些浅薄琐细,荒诞不经的书,都称之为小说。

这内容琐细,篇幅短小的文章,和今天所谓的小说,完全没有关系。

Page 5: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小说”渐有文类的意义•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子部中列有诸子十家,最后一家是“小说家”。

• 《汉书‧艺文志‧ 诸子略》中說:“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这是相对应于帝王之道、政教得失等高士文人的话题。所谓的小说,只是乡亲父老、衣食住行等和自己切身有关的话题罢了。

Page 6: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小说”的地位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子部中列有诸子十家,最后一家是“小说家”。

《汉书‧艺文志‧ 诸子略》說:“诸子十家,可观者九家而已。”独不使小说入流。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九流十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西汉学者刘歆作《七略》,其中《诸子略》将先秦和汉初诸子学派分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并分别指出其学术渊源及主要特点。十家中小说家属于艺文,除去不算,称为九流。

Page 7: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小说”属于“子部”唐代贞观年间,魏征把中国所有书籍,分成经史子集四部,小说是属于子部的。

在内容方面,把谈笑应对,叙艺术器物游乐一类的文字也加入进去,因此更趋驳杂而已。

经部:指儒家学说,儒家经书等。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子部:指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集部:凡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

Page 8: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宋仁宗年间,欧阳修撰写《艺文志》,更扩充了小说家的范围。

不仅将许多杂传类的文字归入小说(如张华的《列异传》),而且将史部的耆旧,高隐、孝子、良吏、列女等传也与小说同列,再加上些垂教训、数典故、叙服用等的文章也放在小说一类。所谓的小说,其内容复杂。

Page 9: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明代胡应麟将小说分成 6类一曰志怪:《搜神》《述异》;二曰传奇:《飞燕》《太真》;三曰杂录:《世说》《语林》:四曰丛谈:《梦溪》《容斋》;五曰辩订:《鸡肋》《鼠璞》;六曰箴规:《家训》《劝善》。

丛谈: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若干部分合成的文章或书。辩订:引证解释

Page 10: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清代纪昀《四库全书》乾隆年间纪昀奉旨修《四库全书》,将小说分为三派:“凡有三派,其一叙述杂事,其一记录异闻,其一缀辑琐语也。

与胡应麟不同之处:将传奇摈弃于小说范围之外。将丛谈、辩订、箴规改隶为杂家。所剩下的只有“志怪”和“杂录”

Page 11: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清代纪昀《四库全书》只将那“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类的杂录,有裨于王者之“欲知闾巷风俗”的,才得谓之小说,才够资格入小说类。

这表示对中国小说史尽了最大贡献的文言长篇小说——传奇,宋元以后的白话短篇长篇小说——平话、演义都将之摈弃。

这种分类,是继承了《汉书艺文志》的传统精神——不使小说入流。

Page 12: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小说的真面目根据目录学的分类,看不见中国小说的真面目,要得知小说的全貌,必须从神话与传说这角度来搜求。

一般人认为,小说源于神话和传说,以神为对象的是神话,以人为对象的是传说。

神话与传说,不但与小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与古代历史也密密相连。

譬如《左传》是史书,却有很多荒诞不经之处,这就是为什么汉魏六朝的小说常多列入史部,然后才逐渐进入小说类。

Page 13: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历史与小说后来,历史与小说都慢慢摆脱了神话与传说的范围,历史往求“真”的路上走,小说则更趋向于“美”。

Page 14: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早期的小说内容中国早期的内容,逃不出搜奇志怪。属于搜奇志怪的书,汉以前有《山海经》《穆天子

传》。《山海经》是专记八荒异物的,但零零碎碎,不能构成系统,却算是中国古代神话的结集。

《穆天子传》记周穆王北绝流沙,西登昆仑,见西王母的故事。

汉魏六朝搜奇志怪的书,差不多都逃不出这两书的规范。

Page 15: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搜奇志怪一类专记绝域殊方的山川产物,是《山海经》的流派,衍成后来的杂录类;

一类是专记神仙灵异之迹,是《穆天子传》的流派,衍成后来的志怪类。

Page 16: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小说的文体要素三大元素 主题(主要元素)

人物(主要元素)故事情节(主要元素)

相关元素 题材(相关元素)语言(相关元素)时间、地点、背景等(相关元素)

结构特征 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开展来描绘人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觉和情绪。运用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对人物、情节、故事、环境等具体描写、广泛而多方面细致地表现社会生活。

Page 17: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小说的文体要素故事 故事,是按照一连串事件的发生时间,依序排列而成的叙

事;就像晚餐在早餐之后,周二在周一之后,死亡之后才是腐烂等等。身为一则故事,它唯一的价值,是激起读者想知道后续发展的兴趣。反之,它也只能有一个过失:无法激起读者想知道后续发展的兴趣。

人物 人的生命始于一个被遗忘的经验,终于一个他参与、却无法了解的经验。这就是小说家打算在小说中介绍的人物,或是说,小说家所创造的人物就是类似这样。只要小说家认为适当,他可以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他对人物的内心生活一清二楚。

情节 倘若这是故事,那我们问的是:“然后呢?”倘若这是情节,我们关心的则是:“为什么?”这是两个不同小说面向的基本差异。情节,是不能说给张口结舌的原始人或苏丹暴君听的,也不适合他们的现代同类——电影观众;他们只有好奇心。情节,需要理解和记性。

Page 18: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中国古代小说的类型与特点魏晋南北朝之志人、志怪笔记小说唐传奇话本小说章回小说

请参阅模组的资料

Page 19: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发展 文体 篇幅 备注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

文言小说 短篇 古代最正宗小说也称为笔记小说

唐代传奇小说 文言小说 短篇 虽有改变,但去志人志怪小说未远

宋代话本小说 白话小说语体小说

长篇和短篇

清修《四库全书》未收取

明清章回小说 白话小说 长篇 清修《四库全书》未收取

Page 20: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 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托名东方朔《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 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 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旧题曹丕的《列异传》,葛洪的《神仙传》,托名陶潜的《后搜神记》等。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例子:《东海孝妇》《韩凭夫妇》《李寄斩蛇》《干将莫

邪》等

Page 21: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志人小说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志人小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 " 丛残小语 " 、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 ;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

四是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约旨丰。著名志人小说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Page 22: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笔记小说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

笔记小说可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南朝宋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是笔记小说。小说中的民间文学因素十分浓郁。

Page 23: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唐传奇“传奇”之名始见于晚唐裴铏短篇小说集《传奇》。明胡应麟曾说:“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

( chuCn’ F),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 ,乃作意传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少室山房笔丛》)这说明了唐人传奇小说乃渊源六朝志怪小说。

唐人传奇无论是在思想性上还是在艺术性上,开始摆脱了六朝那种“传录舛讹”、“粗陈梗概”的状态。作家逐渐由“搜奇记逸”转向对现实生活进行较深入细致的描绘,作品主题思想的社会意义更加深广,同时在人物塑造、结构布局、情节安排合语言运用等艺术表现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Page 24: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宋话本宋、元时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笔录小说家之语的叫话本,笔录讲史书家之语的叫平话,后来统称为话本,或称为话本小说。

(“说话”是唐宋说唱艺术的一种。“说话”即讲故事之意。宋人说话分四家,大致包括“小说”、“说经”、“讲史”、“合生”(诨话))

Page 25: k1-小说的概念文体特征、类别与特点

章回小说长篇小说的一种, 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讲史说的是历史兴亡和战争故事,如《全相平话五种》、《五代史平话》等。

说话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在每次讲话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看官”“且听下回分解”等字样,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