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69
1 1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Upload: meena

Post on 11-Jan-2016

13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第五章 平面与空间向量. 2.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1)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向量的加法,向量加法按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 . 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 (2)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向量的减法 . 作法是连结两向量的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要点 · 疑点 · 考点. 1. 向量的有关概念 (1)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长度为 0 的向量叫零向量,长度为 1 个单位长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 (2)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 .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第第 11 节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第五章 平面与空间向量

Page 2: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要点要点 ·· 疑点疑点 ·· 考点考点1. 向量的有关概念

(1)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长度为 0 的向量叫零向量,长度为 1 个单位长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

(2)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

(3)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 .

2.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1)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向量的加法,向量加法按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 . 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

(2)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向量的减法 . 作法是连结两向量的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

Page 3: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课 前 热 身1

B

C

1. 已知 a,b 方向相同,且 |a|=3 , |b|=7 ,则 |2a-b|=_____.

2. 如果 AB=a,CD=b ,则 a=b 是四点 A 、 B 、 D 、 C 构成平行四边形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a 与 b 为非零向量, |a+b|=|a-b|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

(A)a=b (B)a b ∥ (C)a⊥b (D)|a|=|b|

Page 4: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C

B4. 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 )

(A) AB+BC+CA=0 (B) AB-AC=BC

(C) 0·AB=0 (D)λ(μa)=(λμ)a

5. 已知正方形 ABCD 边长为 1 , AB=a,BC=b,AC=c, 则 a+b+c 的模等于 ( )

(A)0 (B)3 (C)22 (D)2

Page 5: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能力能力 ·· 思维思维 ·· 方法方法

【解题回顾】本例主要复习向量的基本概念 . 向量的基本概念较多,因而容易遗忘 . 为此,复习时一方面要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善于与物理中、生活中的模型进行类比和联想 . 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

1. 给出下列命题:①若 |a|=|b| ,则 a=b ;②若 A , B ,C , D 是不共线的四点,则 AB= DC 是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③若 a=b,b=c ,则 a=c ;④ a=b的充要条件是 |a|=|b| 且 a∥b ;⑤若 a∥b,b∥c ,则 a∥c.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______② ,③

Page 6: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解题回顾】解法 1 系应用向量加、减法的定义直接求解;解法 2 则运用了求解含有未知向量 x,y 的方程组的方法

2.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设对角线 AC=a,BD=b ,试用 a,b 表示 AB , BC.

Page 7: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3. 如果 M是线段 AB的 中 点 ,求 证 : 对于 任 意 一点 O ,有

OM= (OA+OB)

2

1

Page 8: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Page 9: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解题回顾】选用本例的意图有二,其一,复习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其二,向量内容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如模型思想、形数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等,复习中要注意梳理和领悟 . 本例深刻蕴涵了形数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 .

Page 10: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解题回顾】 (1) 以上证明实际上给出了所证不等式的几何解释;

(2) 注意本题证明中所涉猎的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 .

4. 对任意非零向量 a,b ,求证: ||a|-|b||≤|a±b|≤|a|+|b|.

【解题回顾】充分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这两个条件,转化为 |AB|=|BC| , AB⊥BC

延伸延伸 ·· 拓展拓展5.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中,∠ B=90°,AB=(1 , 3) ,分别求向量 BC 、 AC

Page 11: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误解分析误解分析

2. 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一定要层次清楚,不重复,不遗漏 .

1. 在向量的有关习题中,零向量常被忽略 ( 如能力 · 思维 ·方法 1.⑤中 ) ,从而导致错误

Page 12: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第第 22 节 实数与向量的积节 实数与向量的积

Page 13: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要点要点 ·· 疑点疑点 ·· 考点考点

2 共线定理 . 向量 b 与非零向量 a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 λ ,使得 b=λa

1. 实数与向量的积的概念 .(1) 实数 λ 与向量 a 的积记作 λa ,其长度 |λa|=|λ||a| ;方向规定如下:当 λ > 0 时, λa 的方向与 a 的方向相同;当 λ < 0 时, λa 的方向与 a 的方向相反;当 λ=0 时, λa=0. (2) 设 λ 、 μ 为实数,则有如下运算律: λ(μa)=(λμ)a , (λ+μ)a=λa+μa , λ(a+b)=λa+λb

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 e1 、 e2 是同一个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λ1,λ2 ,使 a=λ1e1+λ2e2 ,其中 e1 , e2 叫基底 .

Page 14: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1. 设命题 p :向量 b 与 a 共线,命题 q: 有且只有一个实数 λ ,使得 b=λa, 则 p 是 q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 给出下列命题:①若 a,b 共线且 |a|=|b| ,则 (a-b)∥(a+b) ;②已知 a=2e,b=3e ,则 a=3b/2 ;③若 a=e1-e2 ,b=-3e1+3e2 ,且 e1≠e2 ,则 |a|=3|b| ;④在△ ABC 中, AD 是 BC 上的中线,则 AB+AC=2AD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___________

3.(1)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AB=a,AD=b, 那么用 a 和 b 表示向量 AC+DB 为 ( ) (2) 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 E ,设 AB=e1 , AD=e2 ,则用 e1, e2 表示 ED 的表达式为 ( ) (A)2a (B)2b (C)0 (D)a+b

课 前 热 身B

① ,④

A

B

Page 15: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D

ba 2

1

4.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O 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 A(3 , 1) , B(-1 , 3) ,若点 C 满足 OC=αOA+βOB ,其中 a 、 β R∈ ,且 α+β=1, 则点 C 的轨迹方程为 ( ) (A)3x+2y-11=0 (B)(x-1)2+(y-2)2=5 (C)2x-y=0 (D)x+2y-5=0

5. 设 P 、 Q 是四边形 ABCD 对角线 AC 、 BD 中点, BC=a,DA=b ,则

PQ=_____________

Page 16: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能力能力 ·· 思维思维 ·· 方法方法

1. 已知 AB=2e1+ke2,BC=e1+e2,CD=e1-2e2,其中 e1,e2 不共线, (1) 若 A 、 B、 C三点共线,求 k值; (2) 若 A 、 B、 D三点共线,求 k值 .

【解题回顾】可利用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证明几何中的三点共线问题 .

Page 17: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2. 设△ ABC 的重心为 G ,点 O 是△ 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求证:

OG= (OA+OB+OC)3

1

【解题回顾】当点 O 是△ ABC 重心时,有 OA+OB+OC=0 ;反过来,若 P 是△ 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 PA+PB+PC=0 ,则 P必为△ ABC 的重心 .事实上,由 PA+PB+PC=0 得: (OA-OP)+(OB

-OP)+(OC-OP)=0 ,所以 OP= (OA+OB+OC) ,故 P 是△ ABC 的重心

3

1

3. 已知 OA 、 OB 不共线,设 OP=aOA+bOB ,求证: A 、 P 、B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a+b=1.

【解题回顾】由本题证明过程可知,若 P 是 AB 中点,则有

OP= (OA+OB). 利用本题结论,可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

1

Page 18: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4.E 是□ ABCD 的边 AB 上一点, AE/EB=1/2 , DE 与对角线 AC 交于 F ,求 AF/FC.( 用向量知识解答 )

【解题回顾】利用例 3 结论,本题还可这样: 设 AE=e1 , AD=e2 ,∵ D 、 F 、 E 共线,∴可设 AF=λe1+(1-λ)e

2 ,又易知 AC=3e1+e2根据 A 、 F 、 C 三点共线可得 λ=3/4 ,故AF/FC=1/3. 另外还可以用坐标运算的方法来解,略 .

Page 19: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延伸延伸 ·· 拓展拓展5. 如图,已知梯形 ABCD 中, AD∥CB , E , F 分别是 AD , BC 边上的中点,且 BC=3AD ,设 BA=a,BC=b ,以 a,b 为基底表示EF , DF , CD.

【解题回顾】本题实际上是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的应用 .由于 BA与 BC 是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因此平面上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它们表示出来 .

Page 20: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误解分析误解分析

1.很多人认为“若 a∥b ,则存在唯一实数 λ 使 b= λa.” 这是典型错误 .事实上,它成立的前提是 a≠0. 同样,在向量基本定理中,若 e1 , e2 是共线向量,则不能用 e1 , e2 表示与它们不共线的向量 .

2. 在能力 · 思维 · 方法 3 中,充要条件的证明极易混乱,一定要分清条件和结论 . 另外,向量上的箭头不要丢掉,如把 0写成了0.

Page 21: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第第 33 节 节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Page 22: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要点要点 ·· 疑点疑点 ·· 考点考点

1.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1)a= (x , y) 叫向量的坐标表示,其中 x 叫 a 在 x轴上的坐标, y 叫 a 在 y轴上的坐标 . (2) 设 a= (x1 , y1) , b= (x2 , y2) , λ R. ∈则 a+b= (x1+x2 , y1+y2) ,a-b= (x1-x2 , y1-y2) ,λa= (λx1 , λy1) (3)a∥b(b≠0) 的充要条件是 x1y2-x2y1= 0

Page 23: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2. 线段的定比分点 (1) 定义:设 P1 、 P2 是直线 l 上的两点,点 P 是 l 上不同于 P1 、 P2 的任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 λ ,使 P1P= λPP2 ,λ 叫点 P 分有向线段 P1P2 所成的比,点 P 叫定比分点 . (2)公式:设 P1(x1 , y1) , P2(x2 , y2) , P1P= λPP2 ,则

λ1

λyyy

λ1

λxxx 2121

当 λ= 1 时, 为中点坐标公式 . 2

yyy

2

xxx 2121

3. 平移 设原坐标 P(x , y) 按向量 a(h , k) 平移后得到新坐标

y,xP

kyy

hxx

Page 24: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1. 设 A(x1 , y1) 、 B(x2 , y2) 是不同的两点,点 P(x , y)的坐

标由公式 确定 . 当 λ R∈ 且 λ≠-1

时有 ( ) (A)P 表示直线 AB 上的所有点 (B)P 表示直线 AB 上除去 A 的所有点 (C)P 表示直线 AB 上除去 B 的所有点 (D)P 表示直线 AB 上除去 A 、 B 的所有点

λ1

λyyy

λ1

λxxx 2121

课 前 热 身

C

2. 若对 n 个向量 a1 、 a2 …、 、 an ,存在 n 个不全为零的实数 k1 、 k2 …、 、 kn ,使得 k1a1+k2a2+…+knan=0 成立,则称向量 a1 、 a2 …、 、 an “ ”为 线性相关 ,依此规定,能使 a1=

(1,0) , a2=(1,-1) , a3=(2,2)“ ”线性相关 的实数 k1 、 k2 、 k3

依次可取的值是 ___________( 写出一组数值即可,不必考虑所有情况 )

-4 , 2 ,1

Page 25: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3. 三点 A(x1 , y1) 、 B(x2 , y2) 、 C(x3 , y3)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 )(A)x1y2-x2y1= 0

(B)(x2-x1)(x3-x1)= (y2-y1)(y3-y1)

(C)(x2-x1)(y3-y1)= (x3-x1)(y2-y1)

(D)x1y3-x3y1 = 0

C

B4. 若向量 a=(1,1),b=(1,-1),c=(-1,2) ,则 c 等于 ( )

baA2

3

2

1. baB

2

3

2

1. baC

2

1

2

3. baD

2

1

2

3.

5.函数 y=x2 的图象按向量 a=(2,1) 平移后得到的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 ( ) (A)y=(x-2)2-1 (B)y=(x+2)2-1 (C)y=(x-2)2+1 (D)y=(x+2)2+1

C

Page 26: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能力能力 ·· 思维思维 ·· 方法方法

【解题回顾】任何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都可作为基底, i=(1 , 0) , j= (0 , 1) 分别是直角坐标系横、纵两个方向的单位向量,用 i 、 j 表示向量时, xi+yj 中的 x 、 y是惟一的,即为向量的 ( 直角 ) 坐标 . 两个向量用坐标表示时,当且仅当两个向量横、纵坐标分别相等时,两个向量相等 .

1. 设 x 、 y 为实数,分别按下列条件,用 xa+yb 的形式表示 c. (1) 若给定 a= (1 , 0) , b= (0 , 1) , c= (-3 , -5) ; (2) 若给定 a= (5 , 2) , b= (-4 , 3) , c= (-3 , -5).

Page 27: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解题回顾】设 a= (x1 , y1) , b= (x2 , y2) ,若 b≠0 ,则 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 λ ,使得 a= λb. 用坐标形式来表示就是 a b∥ <=>x1y2-x2y1= 0. 而 x1/x2= y1/y2 是a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2. 已 知 在梯形 ABCD 中 , AB CD∥ , A(1 , 1) , B(3 , -2) , C(-3 , -7) ,若 AD (BC-2AB)∥ ,求 D 点坐标 .

3. 已知三点 A(1 , 2) 、 B(4 , 1) 、 C(3 , 4) ,在线段AB 上取一点 P ,过 P 作直线与 BC 平行交 AC 于 Q ,△APQ 与梯形 PQCB 的面积之比是 4 5∶ ,求点 P 的坐标 .

Page 28: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解题回顾】一般地,函数 y= f(ωx) 的图象按 a= (h ,k) 平移后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 y-k= f[ω(x-h)] ,即 y= f[ω(x-h)]+k.

4. 若函数 y = log2(2x-4)+1 的图象按 a 平移后图象的解析式为 y = log22x ,求 a.

Page 29: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延伸延伸 ·· 拓展拓展

【解题回顾】本题 (2) 是一道开放题,求解开放题的一般途径是假定命题成立 . 解出存在的值 ( 如无解,则不存在 ) ,再验证求出的解,如不矛盾,则存在 .

5. 已知点 O(0 , 0) , A(1 , 2) , B(4 , 5)及 OP= OA+tAB ,试问: (1)t 为何值时, P 在 x轴上 ? 在 y轴上 ?P 在第二象限 ? (2) 四边形 OABP 能否成为平行四边形 ? 若能,求出相应的t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Page 30: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1. 利用定比分点解题时,一定要先把定比 λ先明确, λ 的意义是起点到分点的数量除以分点到终点的数量,不能算错 .

误解分析误解分析

2. 利用平移公式解题时,一定要分清原坐标与新坐标之间关系 .

Page 31: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第第 44 节 节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Page 32: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要点要点 ·· 疑点疑点 ·· 考点考点

2.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a·b= b·a (2)(λa)·b= λ·(a·b)= a·(λ·b) (3)(a+b)·c = a·c+b·c

1.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 (1) 设两个非零向量 a 和 b ,作 OA= a , OB= b ,则∠ AOB= θ 叫 a 与 b 的夹角,其范围是 [0 , π] ,|b|cosθ 叫 b 在 a 上的投影 . (2)|a||b|cosθ 叫 a 与 b 的数量积,记作 a·b ,即 a·b= |a||b|cosθ. (3) 几何意义是: a·b 等于 |a| 与 b 在 a 方向上的投影 |b|cosθ 的积 .

Page 33: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设 a 、 b 是非零向量, e 是单位向量, θ 是 a与 e 的夹角,则 (1)e·a= a·e= |a|cosθ(2)a⊥b a·b= 0(3)a·b= ±|a|·|b|(a 与 b 同向取正,反向取负 ) (4)a·a= |a|2 或 |a|=√ a·a

(5)

(6)|a·b|≤|a||b|

ba

bacosθ

Page 34: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1) 设 a= (x1 , y1) , b= (x2 , y2) ,则 a·b= x1x2

+y1y2 ,

|a|2= x21+y2

1 , |a|=√ x21+y2

1 , a⊥b <=>x1x2+y1y2

= 0

(2)

(3) 设 a起点 (x1 , y1) ,终点 (x2 , y2) 则

22

22

21

21

2121

yxyx

yyxxcosθ

222121 y-yx-xa

Page 35: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1. 若向量 a 、 b 的坐标满足 a+b=(-2,-1),a-b=(4,-3) ,则 a·b 等于 ( ) (A)-5 (B)5 (C)7 (D)-1

2. 若 a 、 b 、 c 是非零的平面向量,其中任意两个向量都不共线,则 ( ) (A)(a)2·(b)2=(a·b)2 (B)|a+b| > |a-b| (C)(a·b)·c-(b·c)·a 与 b垂直 (D)(a·b)·c-(b·c)·a=0

3. 设有非零向量 a, b, c ,则以下四个结论 (1)a·(b+c)=a·b+a·c ; (2)a·(b·c)=(a·b)·c; (3)a=b a·c=b·c ; (4)a·b=a·b. 其中正确的是 ( ) (A)(1) 、 (3) (B)(2) 、 (3) (C)(1) 、 (4) (D)(2) 、 (4)

课 前 热 身课 前 热 身

A

C

A

Page 36: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4. 设 a=(1,0),b=(1,1) ,且 (a+λb)⊥b ,则实数 λ 的值是 ( ) (A)2 (B)0 (C)1 (D)-1/2

5. 已知 |a|= 10 , |b|= 12 ,且 (3a)·(b/5) = -36 ,则 a 与 b 的夹角是 ( ) (A)60° (B)120° (C)135° (D)150°

D

B

Page 37: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能力能力 ·· 思维思维 ·· 方法方法

【解题回顾】利用夹角公式待定 n ,利用垂直充要条件求 c.

1. 已知 a=(1,2),b=(-2,n) , a 与 b 的夹角是 45°(1) 求 b ; (2) 若 c 与 b 同向,且 c-a 与 a垂直,求 c

Page 38: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2. 已知 x= a+b , y= 2a+b 且 |a|= |b|= 1 , a⊥b.

(1) 求 |x|及 |y| ; (2) 求 x 、 y 的夹角 .

【解题回顾】 (1) 向量模的计算方法常用的有两种,一是用距离公式,一是用 a2= |a|2把模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问题 .

(2) 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0 , π].

Page 39: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解题回顾】本题中,通过建

立恰当的坐标系,赋予几何图

形有关点与向量具体的坐标,将有关几何问题转化为相应的代数运算和向量运算,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 应深刻领悟到其中的形数结合思想 . 此外,题中坐标系建立的恰当与否很重要,它关系到运算的繁

与简 .

3. 如图, P 是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 BD 上一点,PECF 是矩形,用向量法证明:

(1)PA= EF ; (2)PA⊥EF.

Page 40: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解题回顾】这是一道关于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将问题合理地转化 ,回避了复杂的计算 .

4. 已知 a=(x,0),b=(1,y),且 (a+ b)⊥(a- b). (1)求点 P(x,y) 的轨迹方程 C的方程 .

(2) 若直线 l:y=kx+m(m≠0) 与曲线 C交于 A 、 B两点, D(0, 1) ,且有| AD | = | BD | ,试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

3 3

Page 41: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延伸延伸 ·· 拓展拓展5. 已知向量 a=(x,x-4) ,向量 b=(x2,3x/2),x [-4∈ , 2] (1) 试用 x 表示 a·b (2) 求 a·b 的最大值,并求此时 a 、 b夹角的大小 .

【解题回顾】本题将向量与三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溶于一体,考查知识的综合应用 .

Page 42: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解题回顾】 (1) 是用数量积给出的三角形面积公式, (2) 则是用向量坐标给出的三角形面积公式 .

6. 在△ ABC 中, (1) 若 CA= a , CB= b ,求证△ ABC

的面积

(2) 若 CA= (a1 , a2 ) , CB= (b1 , b2 ) ,求证:△ ABC

的面积

22

Δ 2

1babaS

1221Δ 2

1babaS

Page 43: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1.数量积作为向量的一种特殊运算,其运算律中结合律及消去律不成立,即 a·(b·c)≠(a·b)·c , a·b=a·c 不能推出 b= c ,除非是零向量 .

误解分析误解分析

2. a⊥b 的充要条件不能与 a∥b 的充要条件混淆,夹角的范围是 [0 , π] ,不能记错 . 求模时不要忘了开方,以上是造成不全对的主要原因 .

Page 44: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第第 55 节 节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Page 45: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要点要点 ·· 疑点疑点 ·· 考点考点

1. 若 a 、 b 是空间两个非零向量,它们的夹角为 θ(0≤θ≤π) ,则把 a 、 b 的数量积定义为 |a||b|cosθ ,记作 a·b.即a·b=|a||b|cosθ.

2.a·b=b·a , (a+b)·c=a·c+b·c

3. 若 a={x1 , y1 , z1} , b={x2 , y2 , z2} ,则 a·b=x1x2+y1y2+z1z2

22

22

22

21

21

21

212121

zyxzyx

zzyyxx

ba

bacosθ

Page 46: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1. 在以下四个式子: a+b·c , a·(b·c) , a(b·c) , |a·b|=|a|·|b|中正确的有 ( ) (A)1 个 (B)2 个 (C)3 个 (D)0 个

2. 若 a=(2x,1,3),b=(1,-2y,9) ,如果 a 与 b 为共线向量,则 ( ) (A)x=1 , y=1 (B)

(C) (D)

3. 已知四边形 ABCD 中, AB=a-2c , CD=5a+6b-8c ,对角线 AC , BD 的中点分别为 E , F ,则 EF=_______________

2

1

2

1 yx ,

2

3

6

1 yx ,

2

3

6

1 yx ,

课 前 热 身

A

C

3a+3b-5c

Page 47: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4. 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下面给出四个命题: ①(A1A+A1D1+A1B1)

2=3(A1B1)2②A1C·(A1B1-A1A)=0.③AD1

与 A1B 的夹角为 60°④此正方体体积为: |AB·AB1·AD|

则错误命题的序号是 ______(填出所有错误命题的序号 ).

5. 若 A 、 B 、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对空间任意一点O ,存在 m 、 n R∈ ,满足 OC=m·OA+n·OB ,则 m+n=___.

③ 、④

1

Page 48: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能力能力 ·· 思维思维 ·· 方法方法1. 已知三棱锥 O—ABC 中, G 为△ ABC 的重心, OA=a ,OB=b , OC=c ,试用 a , b , c 来表示 OG.

【解题回顾】 (1) 此例用到的常用结

论为:若 AD 是△ ABC 的中线,则有

(2) 此例是常用结论即重心定理:当

OA 、 OB 、 OC 两两垂直时,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重心坐标公式为:

ACABAD 2

1

333321321321 zzzyyyxxx

G ,,

Page 49: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2. 已知正三棱锥 P—ABC 中, M , N 分别是 PA , BC的中点, G 是 MN 的中点 . 求证: PG⊥BC.

【解题回顾】要证 PG⊥BC ,只

要证 PG·BC=0 ,应选择适当的基

底: PA , PB , PC.

Page 50: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3. 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 AC 交 BD 于 O , G 为CC1 中点 .

求证: A1O⊥平面 GBD.

【解题回顾】欲证 A1O⊥平面 GBD ,只要证 A1O垂直于面 BDG 中两条相交直线,易看出 A1O⊥BD ,而 OG 与 A1

O 垂直较为易证 .( 注:此题亦可用空间坐标来证明 ).

Page 51: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4.沿着正四面体 O—ABC 的三条棱 OA , OB , OC 的方向有大小等于 1 , 2 和 3 的三个力 f1 , f2 , f3 ,试求此三个力的合力 f 的大小以及此合力与三条棱所夹角的余弦 .

【解题回顾】引入 OA 、 OB 、 OC 方向上的三个单位向量是本题得到解决的关键 .

Page 52: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延伸延伸 ·· 拓展拓展5.已知三角形的顶点是 A(1 , -1 , 1) , B(2 , 1 , -1) , C(-1 , -1 , -2).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

【解题回顾】本题实际上是给出了三角形的“向量型”面积公式 .到目前为止,你一共知道多少种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呢 ?

Page 53: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误解分析误解分析

已知 |a|=4 , |b|=5 , |a+b|=√21 ,求 a·b.

【分析】确定两个向量的夹角,应将它们平移,使始点重合,这时这两个向量间的夹角 才是所要求的角.本题中∠ ABC 不是 a 与 b 的夹角,而是 -a 与 b 的夹角 ( 试画图观察 ) ,即 a 与 b 的夹角应是∠ ABC 的补角,

所以

ππ

πθ3

2

3

πxθ 0

-102

154cos

θbaba

Page 54: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第第 66 节 节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Page 55: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要点要点 ·· 疑点疑点 ·· 考点考点

2. 向量 a 与 b 平行的充要条件为: |a·b|=|a|·|b|.

1 .向量 a 与 b 夹角 θ 满足:

22

22

22

21

21

21

212121coszyxzyx

zzyyxxθ

若 a={x1 , y1 , z1} , b={x2 , y2 ,z2} 则

3. 向量 a 与 b 垂直的充要条件为: a·b=0 即 x1x2+y1y2+z1z2=0

Page 56: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1. 四面体每相对两棱中点连一直线,则此三条直线 ( ) (A)互不相交(B)至多有两条直线相交(C) 三线相交于一点(D) 两两相交得三个交点

课 前 热 身C

Page 57: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2. 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棱长为 a , M , N 分别

为 A1B 和 AC 上的点, A1M=AN= a ,则 MN 与平面

BB1C1C 的位置关系是 ( )

(A) 相交 (B) 平行 (C) 垂直 (D) 不能确定

3

2

B

Page 58: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3. 已知 PA⊥⊙O 所在的平面, AB 为⊙ O 的直径, C是圆周上的任意一点 ( 但异于 A 和 B) ,则平面 PBC垂直于平面 _________ . PAC

Page 59: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4. 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 M , N

分别为 A1B1 和 BB1 的中点,那么直线 AM 与 CN 所成的角为 ( ) (A)arccos (B)arccos

(C)arccos (D)arccos

2

3

10

10

5

3

5

2

D

【解题回顾】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是不超过 90° 的角.因此,如果按公式计算分子的数量积为一个负数,则应当取其绝对值,使之变为正值,这样求得的角为锐角,这一说明在以后很多计算问题中经常被用到 .

Page 60: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5. P 是二面角 α-AB-β棱上的一点,分别在 α , β平面上引射线 PM , PN ,如果∠ BPM=∠BPN=45°,∠MPN=60° ,那么二面角 α-AB-β 的大小为 ( ) (A)60° (B)70° (C)80° (D)90°

D

【解题回顾】从本题解法中我们看到,在求二面角时,没有必要一定要从棱上同一点出发引垂直于棱的垂线 .

Page 61: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解题回顾】从本题解法中我们看到,在求二面角时,没有必要一定要从棱上同一点出发引垂直于棱的垂线 .

6.设 n 是平面 α 的单位法向量, AB 是平面 α 的一条斜线,其中 A∈α ,则 AB 与平面 α 所成的角为 ; B 点到

平面 α 的距离为 _________. AB

nABarcsin

AB·n

Page 62: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能力能力 ·· 思维思维 ·· 方法方法

【解题回顾】用向量求异面【解题回顾】用向量求异面

直线所成的角,可能会因为直线所成的角,可能会因为

我们选择向量方向的缘故,我们选择向量方向的缘故,

而求得该角的补角.所以最而求得该角的补角.所以最

后作答时要加以确认后作答时要加以确认 (( 取小于或等于取小于或等于 90°90° 的角作为异的角作为异面直线所成角面直线所成角 ).).

1. 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 AB=a , BC=b ,AA1=c ,求异面直线 BD1 和 B1C 所成角的余弦值 .

Page 63: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解题回顾】本题中,不失一般性,可以取 OB=b=1 ,

OC=c=1 ,这样使过程更加清晰 .

2. 三条射线 OA , OB , OC ,若∠ BOC=α, ∠COA=β,

∠AOB=γ ,又 α 二面角 B-OA-C 的大小为 θ ,试证这些角之间有如下关系:

γβ

γβαθ

sinsin

coscoscoscos

Page 64: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解题回顾】将“两线垂直”问题

向“两线所在的向量的数量积为

0” 转化 .

3. 已知△ ADB 和△ ADC都是以 D 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且 AD=BD=CD ,∠ BAC=60°.

(1) 求证 BD⊥平面 ADC ;

(2) 若 H 是△ ABC 的垂心,

求证 H 是 D 在平面 ABC 内的射影 .

Page 65: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解题回顾】根据向量和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平行六面体中利用量解题应当是最方便的,同学们应用心体会 .

4. 平行六面体 ABCD—A1B1C1D1 中,已知 AB=5 , AD

=4,

AA1=3 , AB⊥AD ,∠ A1AB=∠A1AD= .

(1) 求证:顶点 A1 在底面 ABCD

的射影在∠ BAD 的角平分线上;

(2) 若 M 、 N 分别在 D1C1 、 B1C1 上

且 D1M=2 , B1N=2 ,求 BN 与 CM

所成的角 .

3

π

Page 66: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延伸延伸 ·· 拓展拓展

【解题回顾】求两点间距离可以转化为向量的模 .

5. 四面体 ABCD 中,∠ DAC=∠BAC=∠BAD=60° ,AC=AD=2 , AB=3. (1) 求直线 AC 和 BD 所成角的余弦值; (2) 求点 C到平面 ABD 的距离 .

Page 67: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6. 设 l1 , l2 是两条异面直线,其公垂线段 AB 上的单位向量为 n ,又 C , D 分别是 l1 , l2 意一点,求证 |AB|=|CD·n| ;

【解题回顾】在以上推导中,我们已暗中假定了 n 的方向是由 l1 上的点 A 指向 l2 上的点 B ,而 CD 的方向也是由 l1 上的点 C指向 l2 上的点 D.这样求得的CD·n 是正值 . 如果 n 指向与 CD指向不同则 CD·n 是负值,所以一般地就写成 |AB|=|CD·n|.

又如果 n 不是单位向量,则n

nCDAB

Page 68: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7. 已知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长为 a ,求体对角线 BD1 与面对角线 B1C 的距离 .

【解题回顾】 DA , DC , DD1 有着基底的作用,我们将 BD1 与B1C 的公垂线段向量 n 用这组基底来表示 . 因为相差一个常数因子不影响其公垂性, 所以设定了 n=DA+λDC+μDD1 ,使其只含有两个待定常数,这样就方便多了 .

Page 69: 第 1 节   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

误解分析关于向量的命题: 1. 若 |a|=0 ,则 a=0 ; (×) 2. 若 |a|=|b| ,则 a=b 或 a=-b ; (×) 3.a0 为单位向量, a∥a0 ,则 a=|a|a0 ; (×) 4.0·a=0 ; (×) 5.|a·b|=|a|·|b| ; (×) 6. 若 a·b=0 ,则 a=0 或 b=0 ; (×) 7.a∥b a·b=|a|·|b|(×) 8.a 、 b都是单位向量,则 a·b=1 ; (×) 9. 若 |a·b|=0 ,则 |a|=0 或 |b|=0 ; (×) 10.(a·b)·c=a·(b·c).(×) 尝试说明上述命题为假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