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120
2009-9-1 1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VCD 第第第 第第第第VCD 第第 --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 ()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Upload: gaille

Post on 07-Jan-2016

7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第一节 中草药疗法( VCD ) 第二节 针灸疗法( VCD 、实验 -- 灸疗法) 第三节 拔罐疗法(实验) 第四节 按摩疗法(详见第十七章实验) 第五节 物理疗法(实验 — 蜡疗法、红外线疗法) 第六节 固定疗法 第七节 伤后的康复锻炼. 第一节 中草药疗法( VCD ). 伤科常用的中草药. (一)活血药 桃仁 (桃核仁)、红花 、血竭 、三七、丹参 、元胡、当归、乳香、没药等。. 三七. 血竭. 桃仁. 红花. 没药. 丹参. 当归. 乳香.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第一节 中草药疗法( VCD )第二节 针灸疗法( VCD 、实验 -- 灸疗法)第三节 拔罐疗法(实验)第四节 按摩疗法(详见第十七章实验)第五节 物理疗法(实验—蜡疗法、红外线疗法)第六节 固定疗法第七节 伤后的康复锻炼

Page 2: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2

第一节 中草药疗法( VCD )

Page 3: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3

伤科常用的中草药(一)活血药

桃仁 (桃核仁)、红花 、血竭 、三七、丹参 、元胡、当归、乳香、没药等。

桃仁 红花血竭

三七

丹参 当归 乳香

没药

Page 4: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4

(二)理气药 黄芪、木香、青皮、香附、檀香、陈皮、厚朴、丁香、麝香等。

黄芪 木香 青皮 香附

厚朴陈皮 丁香 麝香檀香

Page 5: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5

杜仲

(三) 续筋接骨药 杜仲、续断、牛膝、龙骨、自然铜、骨碎补、接骨木等。

接骨木

续断 牛膝

龙骨 自然铜 骨碎补

Page 6: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6

•(四)祛风寒湿药 羌活、独活、防风、麻黄、细辛、秦艽、苍木、五加皮等。

羌活独活 防风 麻黄

细辛秦艽

苍木 五加皮

Page 7: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7

•(五)清热药 大黄、黄柏、黄连、黄芩、丹皮、生地、金银花、栀子等。

栀子金银花生地丹皮

黄芩黄连黄柏大黄

Page 8: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8

治疗运动损伤的常用方剂 (一) 1 号新伤药(郑怀贤方)

黄柏 40g ,延胡索、血通各 15g ,白芷、 木香各 12g ,羌活、独活各 15g ,血蝎 4g 。 主治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期。 (二)消肿散

生大黄 150g ,山枝、血蝎、地鳖虫、 蒲公英、乳香、没药各 30g 。 主治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期。

延胡索

血通

白芷

蒲公英

Page 9: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9

治疗运动损伤的常用方剂 (三)活血生新剂

官桂 15g ,生川乌、生草乌、年南星、乳香、没药、木香、木通、续断各 9g ,土鳖、红花、刘寄奴各 12g 。

主治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中期。 (四) 2 号新伤药(郑怀贤方) 红花 、血竭 、牛膝、木通、檀香、羌活、独活、

海桐皮、元胡各 9g ,大黄、川宆、木香、白芷各15g ,黄柏 30g 。

主治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红肿热痛者(早期)。

血通

Page 10: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0

骨伤科用药 成  份: 制川乌、三棱(制)、莪术(制)、

青皮、香附(醋制)、当归、三七、续断、牡丹皮、蒲黄、防风、延胡索(醋制)、五灵脂(制)、红花、郁金、白芍(炒)、木香、乌药、柴胡、枳壳(炒)、大黄(制)、地黄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4 片,一日 2 次 产品性能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伤筋动骨,

瘀血肿痛闪腰岔气。联系王经理: 0755-25542478 , 13632938671 。请以电话号码为名字留言便于联系。

Page 11: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1

桃仁 别名:桃核仁 类别:活血化瘀药

药用部位:成熟种子药材性状:呈扁长卵形,长 1.2 ~ 1.8cm ,宽 0.8 ~ 1.2cm ,厚 0.2 ~ 0.4cm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有颜色略深不甚明显的合点,自合点处散出多数纵向维管束。种皮薄,子叶 2 ,类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苦。性味归经:平;苦、甘;归心、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6 ~ 10g ,打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细蜜、油调敷。禁忌:孕妇及无瘀血血者禁服。

Page 12: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2

红花 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

类别:活血化瘀药 药用部位:花药材性状:本品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 1 ~ 2cm 。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 5 裂,裂片呈狭条形,长 5 ~ 8mm ;雄蕊 5 ,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栽培要点:产地:河南、浙江、四川采收加工: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地道沿革:性味归经:温;辛;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癜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3 ~ 10g ,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浸酒搽。禁忌: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服。

Page 13: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3

血竭 别名:海蜡、木血竭、麒麟血 类别:活血化瘀药

药用部位:树脂药材性状:本品略呈类圆四方形或方砖形,表面暗红粉,有光泽,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红粉。质硬而脆,破碎面红色,研粉为砖红色。气微,味淡。在水中不溶,在热水中软化。

栽培要点:产地:印度、马来西亚、伊朗采收加工:冬季采树脂。树脂经加工制成。地道沿革:性味归经:平;甘、咸;归心、肝经功能主治:祛瘀定痛,止血生肌。用于跌扑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用法用量:内服:研末, 1~ 1.5g ,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入膏药内敷贴。禁忌:无瘀血者慎服,孕妇慎用。

Page 14: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4

三七 别名:山漆、金不换、血参、人参三七、田三七

药材性状: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 1~ 6cm ,直径1~ 4cm 。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药用部位:根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筋条呈圆柱形,长 2~ 6cm ,上端直径约 0. 8cm ,下端直径约 0. 3cm 。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及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白色,边缘灰色。栽培要点:喜温暖阴湿气候,忌严寒酷暑。土壤含水量以 22- 40% 为宜。夏季气温不超过 35C,冬季气温不低于零下 5C ,均能生长。土质以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肥力要求中等,过于肥沃的土壤不宜栽培。但过粘、过砂以及低洼易积水的地方不宜种植。忌连作。用种子播种,再育苗移栽。

Page 15: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5

产地:云南、广西采收加工:种植 3~ 4 年后即可采收。在 7~ 8月采收的称“春三七”,质量好,产量高;在 12月至 1月采收的三七称“冬三七”,质量差产量低。挖取的块根,洗净泥土,剪去茎秆,日晒或火烘约六成干时,将支根、须根分别剪下,地道沿革:始载于《本草纲目》。并云:“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采根暴干,黄黑色。团结者,状略似白及;长者如老干地黄,有节。”《纲目拾遗》云:“人参三七外皮青黄,内肉青黑色,名铜皮铁骨。此种坚重,味甘中带苦,出右江土司,最为上品。”《植物名实图考》云:“作闻田州至多,采以煨肉,盖皆种生同,非野卉也。”《药物出产辨》云:“产广西田州为正地道。”现今所用三七主要为云南,其产量已远超过广西。性味归经:温;甘、微苦;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3~ 9g;研末,每次 1~ 3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调敷。禁忌:孕妇慎用。

Page 16: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6

丹参

类别:活血化瘀药 别名:赤参、紫丹参、红根、活血根、红参、血参根药用部位: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本品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 10 ~ 20cm ,直径 0.3 ~ lcm 。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栽培品较粗壮,直径 0.5 ~ 1.5cm 。表面红棕色,具纵皱,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栽培要点:产地:河北、山西、甘肃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地道沿革:性味归经:微寒;苦;归心、肝经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瘴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9 ~ 15g(大剂量 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膏涂敷或煎水洗。禁忌:月经过多而无瘀血者禁服,孕妇慎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Page 17: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7

名称:没药 类别:活血化瘀药 拼音: MO YAO拉丁: Myrrha别名:末药药用部位:渗出的油胶树脂药材性状:干燥的胶树脂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块,大小不一,一般直径约 2.5cm ,有的可达 10cm ,红棕色或黄棕色,表面粗糙,覆有粉尘。质坚脆,破碎面呈不规则颗粒状,带棕色油样光泽,并伴有白色小点或线纹,薄片半透明。气微弱而芳香,味苦微辛。栽培要点:产地: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印度采收加工: 11 月至翠年 2 月或 6 ~ 7 月采收。多由树皮的裂缝处自然渗出。采得后去净树皮及杂质,在干燥通风处保存。地道沿革:性味归经:平;苦、辛;归心、肝、脾经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用于外伤科跌打损伤,疮疡痈肿,瘀血阻滞诸痛证。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3 ~ 10g ,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禁忌:脾胃虚弱、孕妇及虚证无瘀者慎服。

Page 18: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8

名称:当归 类别:补益药

拼音: DANG GUI拉丁: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别名:干归药用部位:根药材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 3 ~ 5 条或更多,长 15 ~ 25cm 。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 ( 归头 )直径 1.5 ~ 4cm ,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主根 ( 归身 ) 表面凹凸不平;支根 ( 归尾 )直径 0.3 ~ lcm ,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栽培要点:耐寒怕旱,喜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

产地:甘肃、陕西、四川采收加工:秋末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待水分稍蒸发后,扎把搭棚,以烟火慢慢熏干。地道沿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云:“当归生陇西川谷。”《本草经集注》云:“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稍难得。西川北部当归,多根枝而细。”《新修本草》云:“今出当州、宕州、翼州、松州,宕州最胜,细叶者蚕头当归,大叶者马尾当归。”《本草图经》云:“当归生陇西川谷,今川蜀、陕西诸郡及江宁府、滁州皆有之,以蜀中者为胜。”《本草纲目》云:“今陕,蜀,秦州,汶州诸处,人多栽莳为货。以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归,最胜他处。”根据历代本草记载均以陕西出产者质量最佳。与现代当归主产区(岷县产最大,质量最优。)相一致。另滇西北栽培的当归以个大、体坚实、味香浓、色白肥润等,称之为“云归”性味归经:温;甘、辛;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6 ~ 12g ;或熬膏、浸酒;或入丸、散。禁忌:热盛出血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Page 19: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9

木香

名称:类别:理气药 拼音: MU XIANG拉丁: Radix Aucklandiae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药用部位:根药材性状:本品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 5 ~ lOcm ,直径 0.5 ~ 5cm 。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纵沟及侧根痕。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周边灰黄色或浅棕黄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气香特异,味微苦。栽培要点:喜凉爽气候及阴湿环境,耐寒耐旱,怕高温强光。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忌连作。用种子繁殖。产地:木香:云南、广西 川木香:四川、西藏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地道沿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生永昌山谷(云南保山县)。”《本草经集注》云:“此即青木香也。永昌不复贡。今皆从外国舶上来。乃支大秦国以疗毒肿,削恶气有验。”《新修本草》云:“此有二种,当以昆仑来者为佳,出西胡来者不善。”《本草图经》云:“今惟广州舶上有来也,他无所出。”《药物出产辨》云:“产西藏、印度、叙利亚等处。”综上所述,木香自古来源复杂,不止一种。国产进口皆有,但以广州进口,形如枯骨的质量为最好,称为“广木香”我国种植广木香始于 30年代未,种子来源于印度,试种成功后得以大量种植,云南产量最大,并提供药材,故有“云木香”之称。性味归经:温;辛、苦;归肺、胃、大肠、胆、三焦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3-10g ,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掺;调敷;或熬膏涂。禁忌:脏腑燥热,气虚、阴虚者禁服。芳香不宜久煎。

Page 20: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20

乳香 名称:类别:活血化瘀药 拼音: RU XIANG拉丁: Olibanum别名:马尾香、乳头香、塌香、西香、浴香、天泽香药用部位:渗出的树脂药材性状:干燥胶树脂,多呈小形乳头状、泪滴状颗粒或不规则的小块,长 0.5 ~ 3cm ,有时粘连成团块。淡黄色,常带轻微的绿色、蓝色或棕红色。半透明。表面有一层类白色粉尘,除去粉尘后,表面仍无光泽。质坚硬,断面蜡样,无光泽,亦有少数呈玻璃样光泽。气微芳香,味微苦。嚼之,初破碎成小块,迅即软化成胶块,粘附牙齿,唾液成为乳状,并微有香辣感。遇热则变软,烧之微有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栽培要点:产地: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采收加工:春、夏均可采收。采收时,于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并开一狭沟,使树脂从伤口渗出,流入沟中,数天后凝成干硬的固体,即可采取。地道沿革:性味归经:温;辛、苦;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用于外伤科跌打损伤,疮疡痈肿,瘀血阻滞诸痛证。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3 ~ 10g ,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禁忌:脾胃虚弱、孕妇及虚证无瘀者慎服。

Page 21: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21

Page 22: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22

针灸是用各种特制的金属针具,采取不同的手法,针刺人体有关的腧穴,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使用艾叶捣成艾绒,制成艾条或艾柱,点燃后熏灼有关腧穴或病变部位,用以防治某些疾病。拔罐疗法是以杯罐为吸附工具,利用火的燃烧使膨胀空气排出罐内,以负压形式吸附在皮肤上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针灸、拔罐疗法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一、针法 (一)常用的针具的种类 针的种类很多,如毫针、皮肤针、皮内针、三棱针、水针、

电针、耳针等。其中应用较广的是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电针、水针和耳针。

第二节 针灸疗法( VCD )

Page 23: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23

针灸使你脸部苗条 在颜面针灸中, 藉由刺激脸部及耳部的穴位,让疲劳、浮肿的脸恢复活力。 你只需每天 1 次,每次 1个小时, 2个星期后,就会看到效果。但要注意,一开始做时慢慢来,适应以后,甚至可以一边敷面,一边做针灸运动。

针灸美容的分类和原则 ---- 针灸美容,就是运用针刺、艾灸的方法,补益脏腑,消肿散结,调理气血,从而减轻或消除影响容貌的某些生理或病理性疾患,进而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目的。

百会穴———预防过量饮食、便秘。左右两耳洞向上升,在头部连结后的那条线的顶点,即是百会穴。它可以起到安定精神预防饮食过量。

攒竹穴———缓和眼睛的疲劳和浮肿。眉头下方凹陷之处即是。眼睛疲劳以及头痛,都会引起眼部四周的浮肿。此穴位可以缓和不适。

太阳穴———消除眼睛疲劳、浮肿。眼睛与眉毛间的侧面,向后约 1横指处,快接近发际处。此穴位可促进新陈代谢。

承泣穴———眼袋松弛。位于眼球正下方,约在眼廓骨附近。由于有胃下垂的人眼袋容易松弛,所以此穴能提高胃部机能,从而防止眼袋松弛。

现代白领女性“热爱”针灸减肥 ----追求形体美是人们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白领女性为了在竞争中更有优势,非常重视保持良好的形象。 

球后穴———提高小肠的机能。眼尾正下方,脸颊头下处。能调整小肠机能,帮助吸收。 迎香穴———减轻肩膀酸痛及鼻塞。眼球正下方,鼻翼的旁边即是。此穴位不仅可以消除眼部浮肿、预防肌肤松弛,还能减轻肩膀酸痛。

颊车穴———消除脸颊的浮肿。沿脸部下颚轮廓向上滑,就可发现一凹陷处,即为此穴位。它可以有效消除因摄取过多的糖分所造成的肥胖。

地仓穴———抑制食欲。嘴角旁约 0.5cm处即是。胃部如果持续处于高温状态,就会促进食欲,所以此穴的功能是降低胃温、抑制食欲。

承浆穴———消除胸部浮肿。下唇与下颚的正中间凹陷处即是。它能控制荷尔蒙的分泌,保持肌肤的张力,预防脸部松弛。

天突穴———促进水分的排除。位于喉斜下方肌肤的内侧。它能刺激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去除脸部多余的水分。

Page 24: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24

1.毫针 毫针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针具,目前常用

的毫针都是采用不锈钢制成。毫针的结构可分为五个部分:针柄、针尾、针尖、针身、针根(见图 3-3-1 )。毫针的规格是指针身的粗细长短,根据针法部位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规格。

2.三棱针 适应于热病,扁桃腺炎,局部皮肤淤血红

肿等病。以浅,快出血为特点。分点刺,散刺和划刺。三棱针主要用于点刺或放血,使用时出血量不宜过多,对患有出血性病的患者禁用。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见图 3-3-2 )。

3.皮肤针(梅花针) 适应于神经衰弱,慢性肠胃病,神经性皮炎,末梢神经炎等疾患。是一种用于浅刺皮肤的针具,由 5-7枚不锈钢针组合而成。使用时针尖在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叩击,使局部皮肤潮红、充血或微出血为度。注意不要忽轻忽重的叩刺,防止出血过多(见图 3-3-3 )。

Page 25: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25

4.电针 是用两根以上毫针针刺人体穴位“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脉冲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能比较好地掌握刺激参数,代替手法运针,提高疗效,节省人力。使用时可参照电针器的使用说明书。

5.水针 水针是把针刺与药水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是将药水注入穴位以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能提高疗效。凡是可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都可供水针用。如:当归、红花、板蓝根、复方丹参、普鲁卡因、阿托品、生理盐水等。使用时可根据病情来选用药物及用药剂量和使用说明。

6.耳针 耳针是在耳廓穴位用针刺等刺激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耳针

的刺激方法很多,临床上最常用的有毫针法、压籽法、刺血法。注意严密消毒,无菌操作,以防感染。对年老体弱的高血压患者及动脉硬化者针刺时手法宜轻,以防发生意外。

Page 26: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26

(二)针刺体位

选择好针具以后,根据针刺的穴位,指导病人采取合适的姿势,一般可采用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仰靠坐位和伏案坐位 等 ( 见图 3-3-4 )。总之,要以病人舒适、耐久和便于针刺操作为原则。应尽可能采取卧位,因为卧位一般不易发生晕针或其他事故。

Page 27: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27

针疗法 2.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 1 )角度 指进针时针身

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和平刺三种(见图 3-3-8①②③④)。 

① 直刺:适用于肌肉丰满的腰、臀、腹、四肢等部位的腧穴。

② 斜刺:适用于内有重要脏器的胸、背部和肌肉较薄部位的腧穴。

③平刺:又称为沿皮刺或横刺。适用于皮肉特别浅薄的头部及胸骨部等腧穴。  

Page 28: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28

深度 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浅。临床操作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2.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Page 29: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29

第二节 针灸疗法( VCD ) 常用的针灸疗法,是用各种针具刺激、艾绒燃灼

或薰熨人体的经络穴位,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拔罐疗法是以杯罐为吸附工具,利用火的燃烧使膨胀空气排出罐内,以负压形式吸附在皮肤上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经络学说是针灸学和拔罐疗法的理论依据。由于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并籍以运行气血,营养全身。因此,针灸、拔罐刺激可以通过穴位、经络,对人体起到整体性的调节作用,能够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调节肌体的虚实状态,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Page 30: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30

一 . 针法 针法是用各种针具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从而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

(一)常用的针具的种类 针的种类很多,如毫针、皮肤针、皮内针、三棱针、水针、电针、耳

针等。其中应用较广的是毫针、三棱针、皮肤针和电针。 1.毫针 毫针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针具,目前常用的毫针都是采用不锈钢投影成。毫针的结构可分为五个部分:针柄、针尾、针尖、针身、针根(见图 )。

毫针的规格是指针身的粗细长短,根据针法部位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规格。毫针要妥善保藏,擦后放在垫有棉花或纱布的针盒、针管里,以保护针尖不受碰撞。

2. 三棱针 由不锈钢制成,长约 2-3寸,针柄圆柱形,针身呈三棱形,针尖锋利。三棱针主要用于点刺或放血,使用时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3. 皮肤针 又称“梅花针”,是一种用于浅刺皮肤的针具,由 5-7枚不锈钢针组合而成。 使用时针尖在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叩击,使局部皮肤潮红、充血或微出血为度。具有安全、简便、适应症较广的特点。

4. 电针 是用两根以上毫针针刺人体穴位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脉冲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能比较好地掌握刺激参数,代替手法运针,提高疗效,节省人力。使用时可参照电针器的使用说明书。

Page 31: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31

(二)针刺的练习 初学针灸者必须练习好指力和手法。通过纸垫和棉团练习

后,可进行提插、捻转的手法练习。掌握了一定的指力和针刺手法,便可以在自己身上选择一些穴位进行试针,也可以彼此相互试针,以体会进针时皮肤的韧性和进针需力度的大小,以及针刺后的各种感觉。

(三)针刺前的准备 选择好针具以后,根据针刺的穴位,指导病人采取合适的姿势,一般可采用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仰靠坐位和伏案坐位等。总之,要以病人舒适、耐久和便于针刺操作为原则。应尽可能采取卧位,因为卧位一般不易发生晕针或其他事故。

针具和施术部位要消毒。针具可采用煮沸消毒或高压消毒法,也可放在 75%酒精中浸泡 30分钟取出擦干备用。施术部位和医生的手指用 75%酒精棉球消毒。

Page 32: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32

(四)针刺方法 1.进针手法 ( 1 )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端切按在穴位旁,右手持

针,紧靠指甲面刺入皮肤,适用于短针的进针。(图) ( 2 )夹持进针法: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右手持针柄,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皮肤,适用于长针的进针。(图)

( 3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针刺部位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进针。(图)

( 4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适用于皮肤松驰部位的腧穴进针。(图)

Page 33: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33

2.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 1 )角度: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和平刺三种。(图)

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90°角垂直刺入,适用于肌肉丰满的腰、臀、腹、四肢等部位的腧穴。

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45°角左右刺入,适用于内有重要脏器的胸、背部和肌肉较薄部位的腧穴。

平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10°-20°角沿皮刺入,故又称为沿皮刺或横刺。适用于皮肉特别浅薄的头部及胸骨部等腧穴。

( 2 )深度: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浅。临床操作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Page 34: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34

3.得气与行针手法 进针后,为了取得针刺感、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

各种针刺手法,称为行针,也叫运针。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而医者会感到针下沉紧的感觉,称为得气,也称针感。

( 1 )提插法:毫针刺入腧穴后,用右手中指扶持针身,抵住穴位,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将针反复上提下插。要求提插幅度相等、指力均匀,防止针身弯曲。本法痛感较小,但易刺伤血管,多适用四肢部位。

( 2 )捻转法:以右手拇、食、中三指捏持针柄,一前一后地来回捻动。本法不易刺伤血管,但作大幅度单向捻转时,可使肌纤维缠绕针身,引起疼痛或滞针。在接近主要脏器的部位,宜使用本法得气。

( 3 )刮针法:用左手拇指和中指夹持针根部,以食指轻轻抵住针尾,然后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地反复刮动针柄,以增强针感或用于催气。

( 4 )震颤法: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夹持针柄,作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动作,使针身发生轻微的震颤,以增强针感。

Page 35: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35

得气与行针手法 进针后,为了取得针刺感、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称为行针,也叫运针。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而医者会感到针下沉紧的感觉,称为得气,也称针感。

( 1 )提插法 毫针刺入腧穴后,用右手中指扶持针身,抵住穴位,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将针反复上提下插。要求提插幅度相等、指力均匀,防止针身弯曲。本法痛感较小,但易刺伤血管,多适用四肢部位(见图)。

Page 36: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36

(三)针刺方法 1.进针手法 ( 1 )指切进针法 左手拇指端切按在穴位旁,右手持针,紧靠指甲面刺入皮肤,适用于短针的进针(见图 3-3-5 )。

( 2 )夹持进针法 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右手持针柄,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皮肤,适用于长针的进针(见图 3-3-6 )。

Page 37: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37

(三)针刺方法 ( 3 )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针刺部位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进针(见图 3-3-7①)。

( 4 )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适用于皮肤松驰部位的腧穴进针(见图 3-3-7②)。

Page 38: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38

4. 留针与出针 留针是指进针后,将针留置在穴位内一定时间,

以加强针刺的持续作用和便于间歇行针施术。留针与否及留针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病情。

出针时先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身旁皮肤,右手持针微捻转退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或将针直接向外拔出。对于血管丰富部位的皮肤可用消毒干棉球按住孔,以防出血。。

Page 39: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39

( 2 )捻转法 以右手拇、食、中三指捏持针柄,一前一后地来回捻动。本法不易刺伤血管,但作大幅度单向捻转时,可使肌纤维缠绕针身,引起疼痛或滞针。在接近主要脏器的部位,宜使用本法得气(见图)。

( 3)刮针法 用左手拇指和中指夹持针根部,以食指轻轻抵住针尾,然后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地反复刮动针柄,以增强针感或用于催气(见图)。

( 4)震颤法 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夹持针柄,作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动作,使针身发生轻微的震颤,以增强针感(见图)。

得气与行针手法

Page 40: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40

二 . 灸法

灸法,是借灸火的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穴位的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因为施灸的原材料主要是艾,所以灸法常俗称艾灸。艾炙所用的艾,是用干燥的艾叶捣成艾绒做成的艾条或艾柱。艾叶气味芳香、易燃,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以及防病保健等作用。

Page 41: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41

艾灸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温灸养生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和13种名贵中草药特成香条状,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滚动于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散发健康神采。配合能量释放按摩,按摩中着重全身各部位的协调,身体系统与精神意识的和谐,同时在人体的背部用中医刮痧、拔罐、舒经活络精油按摩方法,可疏通经络、淋巴排毒,以达到舒缓压力、放松神经、调节五脏六腑的效果。它能充分改善气滞血淤、肿胀酸麻,使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解除疲劳,享受轻松,达到内外和谐完美统一的最高境界。

Page 42: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42

Page 43: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43

温灸养生在身体方面有六大功效: 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逐疲;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温灸养生在美容方面有两大功效。面部皮肤方面: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老化细胞代谢,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白嫩,延缓衰老。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

Page 44: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44

温灸按摩的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2.温灸后,不要冷水洗手或洗澡;3.温灸顺序依次为排泄器官反射区、脑部各反射区,再其次为消化器官反射区,除此以外其它各区的次序,就可随意不拘;4.无论温灸过任何病痛区,最后一定要温灸肾脏膀胱及输尿管此三个反射区;5.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帮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的毒素;6.坐骨神经的反射区在温灸时必须向心脏的方向,否则会使淋巴的循环受到不良的影响;7.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温灸按摩时,孕妇禁用;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身体发炎的部位禁灸。

Page 45: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45

无烟灸条 无烟灸条是在传统灸条和基础上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造成。经过多年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 , 本品既保持了传统灸条疗效 ,又具有灸力强劲无烟 ,耐燃 , 气味芳香 ,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主要成份 :艾叶 , 羌活 , 细辛等。 功能与主治 :温经散寒驱风 ,行气活络 , 活血止

痛 ,升阳举陷 , 补虚固脱 . 用于风 , 寒 , 湿痹痛 ,痿症 ,虚寒咳喘 ,泄泻 ,胃脘冷痛 ,遗精 ,阳痿等 . 以及各种灸法的适应病症。

使用方法 :将灸条点燃 ,对准穴位 , 以感觉温热舒适 , 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灸二十至三十分钟为宜 , 或遵医嘱使用。

Page 46: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46

温灸是根据中国五千年的中医理论——属中医物理疗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故灸术医学不仅完全合乎科学,灸疗的效果也获得极高的评价。

温灸是用百分之七十的艾草加百分之三十的名贵中草药特制成香条状,点燃放入温灸器中产生温热的刺激,配合艾油 ( 或精油 ) 的渗入在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肤色、散发出健康美丽的神采。同时能使体内白血球、红血球增加、血红素与血中钙质份量增高,故能增强活力,调整生理机能而达到防病的目的。

Page 47: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47

专业经络温灸艾条:主要成份 : [纯艾 .太乙 .念盈 . 香艾 ]

Page 48: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48

芳香五行经络疗法

眼部温灸棒艾条

不锈钢温灸棒 $

铜眼部温灸棒

Page 49: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49

(二)灸治的作用 1.温经散寒,舒筋活络 2.温养气血,扶赢补虚 3.升提中气,扶阳固脱 4.温中散寒、消瘀散结 5.预防保健,抗病延年

Page 50: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50

面部、眼部温灸 面部皮肤方面: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老化细胞代谢,

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白嫩,延缓衰老。

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脸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

面部温灸次序:额头——太阳穴——眼部 (瞳子髎、承泣、四白 )——脸颊——鼻翼——嘴周——颌尖—颈部—耳周。

温灸方式:以下向上打圈,上有力下无力。面部时间 10分钟,眼部时间 3分钟。

面部温灸通过热原理与中草药艾草的作用结合,通过美容师在顾客面部进行排毒滚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打开毛孔,温补气血,增强肌肤的免疫力及对产品的吸收。

优点:温灸所具有的特殊温热功效再配合纯中草药艾草条,在面部轻轻滚动,不但替代了美容师手工按摩,还让顾客面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对产品更好的吸收,让顾客在温肌散寒、活络经气的享受中完成有效的美容护理。

Page 51: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51

第三节 拔罐疗法

Page 52: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52

Page 53: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53

第三节 拔罐疗法(一)火罐的种类及特点

1.罐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主要有陶罐、竹罐、玻璃罐、抽吸负压罐、电罐、橡胶罐、有机玻璃罐等(见图①②③④)。

Page 54: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54

第三节 拔罐疗法1.火罐的种类及特点

拔罐疗法是以杯罐为吸附工具,利用火的燃烧使膨胀空气排出罐内,以负压形式吸附在皮肤上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罐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主要有陶罐、竹罐、玻璃罐、橡胶罐、有机玻璃罐、抽吸负压罐等。

陶罐 特点是吸拔力较强。 竹罐 特点是能够吸收药涂,可用中药煎煮后作药罐之用,以提高疗效。

玻璃罐和有机玻璃 特点是质地透明,可直接观察罐内皮肤颜色变化及出血情况,便于掌握拔罐时间。橡胶罐 特点是轻巧方便。

橡胶罐和有机玻璃罐的特点是不易破碎。 抽吸负压罐 特点是不必点火自身便可拔罐治疗,更适用于家庭(目前抽吸负压罐多用玻璃、有机玻璃或透明塑料制作)。

陶罐、竹罐、像胶罐的缺点是罐壁不透明,所以拔罐时不易观察罐内的皮肤变人及出血情况。陶罐和玻璃罐的缺点是容易破碎,而且拔罐时需要点火,所以容易出现烫伤。竹罐容易燥裂,不适于北方干燥地区。

Page 55: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55

2.罐的特点 ①陶罐,特点是吸拔力较强。

②竹罐,特点是能够吸收药涂,可用中药煎煮后作药罐之用,以提高疗效。

③玻璃罐和有机玻璃 特点是质地透明,可直接观察罐内皮肤颜色变化及出血情况,便于掌握拔罐时间。

④橡胶罐 特点是轻巧方便。橡胶罐和有机玻璃罐的特点是不易破碎。

⑤抽吸负压罐 特点是不必点火自身便可拔罐治疗,更适用于家庭(目前抽吸负压罐多用玻璃、有机玻璃或透明塑料制作)。

陶罐、竹罐、像胶罐的缺点是罐壁不透明,所以拔罐时不易观察罐内的皮肤变人及出血情况。陶罐和玻璃罐的缺点是容易破碎,而且拔罐时需要点火,所以容易出现烫伤。竹罐容易燥裂,不适于北方干燥地区。

Page 56: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56

3.拔罐疗法的作用 ( 1)溶血作用 拔罐时因罐内形成的负压使皮肤局部毛细血管充血,致使毛细血管破裂而产生瘀血,瘀血在消退过程中发生自身溶血,释出的血红蛋白通过末梢感受器对大脑皮质是一个良性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皮质的功能,使大脑对各器官系统的调节功能得到改善,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 2)穴位作用 在穴位上拔罐对经络穴位是一种刺激,有疏通经络、宣通气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作用。

( 3)温热作用 拔罐时局部皮肤有温热感,温热刺激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具有热疗的作用。

( 4)散瘀作用 拔罐时因罐内形成的负压,可吸拔出体内的毒血、寒气、湿气及热邪,瘀滞销散,尤其是血罐疗法效果更好。

Page 57: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57

2.拔罐疗法的作用

( 1)溶血作用 拔罐时因罐内形成的负压使皮肤局部毛细血管充血,致使毛细血管破裂而产生瘀血,瘀血在消退过程中发生自身溶血,释出的血红蛋白通过末梢感受器对大脑皮质是一个良性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皮质的功能,使大脑对各器官系统的调节功能得到改善,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 2)穴位作用 在穴位上拔罐对经络穴位是一种刺激,有疏通经络、宣通气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作用。

( 3)温热作用 拔罐时局部皮肤有温热感,温热刺激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具有热疗的作用。

( 4)散瘀作用 拔罐时因罐内形成的负压,可吸拔出体内的毒血、寒气、湿气及热邪,瘀滞销散,尤其是血罐疗法效果更好。

Page 58: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58

3.拔罐疗法的特点 ( 1)适应证非常广泛,凡是能够用针灸、按摩、中医、中药等方法

治疗的各科疾病基本上都可以使用拔罐治疗,尤其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各种软组织损伤,各种急、慢性炎症,各种风寒湿,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经脉 闭阻不通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均有较好的疗效。有些疾病应用现代医学的手段治疗效果不好时,往往应用拔罐疗法而奏效。

( 2)疗效好,见效快,尤其是即时效应明显,有些疾病往往一次见效或痊愈,如一般的腰背疼痛在疼痛部位拔罐之后立即感觉疼痛减轻或消失,感冒发势在大椎穴刺血拔罐或膀胱经走罐一次多数病人即可治愈。

( 3)易学易懂,易于推广,拔罐疗法本身来源于民间,许多百姓有病都会自己在家中进行简单的拔罐疗法。

( 4)经济实用,采用拔罐疗法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如果病人在家会自行拔罐治病,可买一套负压罐或买几个玻璃罐,也可临时采用玻璃杯或罐头瓶代替,而且这些罐具可以反复使用。

( 5)无副作用,采用拔罐疗法,只要注意按规程操作,就不会引起烫伤。无任何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Page 59: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59

5.拔罐的方法 ( 7)走罐法 在将要拔罐的部位涂适

量的润滑液,然后将罐吸于皮肤上,也可先拔罐,然后在罐的周围涂润滑油,循着经络或者需要拔罐的线路来回推拉罐,至皮肤出现红色瘀血为止(见图 3-3-18)。

Page 60: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60

( 2)投火法将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迅速将火罐扣在欲拔部位(见图 3-3-13)。此法适用于拔身体的侧面,使罐体横置,以免纸片掉在皮肤上而引起烫伤。

( 11)起罐法 起罐法是用一手轻按罐具向左(右)倾斜,另一手以食、中指按住倾斜对方罐口外的皮肤(肌肉),是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让空气进入罐内,吸力就会消失,则罐具自落。(见图 3-3-21)。

Page 61: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61

( 3)架火法 以胶木瓶盖、小酒杯等作为隔物摆放于皮肤上,再将酒精棉球置于摆好的隔物上点燃,把罐体迅速扣在其隔物上即可(见图 3-3-14)。

( 8)闪罐法 闪罐法是将罐吸拔于皮肤后,用腕力立即将罐起下,然后再次将罐吸拔于同一个部位,如此反复拔罐起罐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熨罐法 熨罐法是反复闪罐使罐体变热时,立即将罐本翻转,用温热的罐底按摩穴位经络的皮肤,达到熨摩的效果。

Page 62: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62

( 4)贴棉法 贴棉法与投火法有相似之处,都是将燃烧物投入罐中,但贴棉法是将燃烧物贴于罐壁(见图 3-3-15)。

( 5)滴酒法 将酒精或白酒滴入罐内,燃烧产生负压的拔罐方法(见图 3-3-16)。

( 6)留罐法 留罐法也称坐罐法。将罐拔于皮肤,留置一定的时间,等皮肤出现瘀斑后起罐的一种方法(见图 3-3-17)。

Page 63: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63

( 9)血罐法 是拔罐与放血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先用三棱针快速点刺穴位一下或数下,也可在病变部位散刺,然后在刺破部位拔罐,留罐 5~10分钟,拔出一定量的瘀血为止(见图3-3-19)。血罐法也可配合梅花针使用。血罐法最好选用透明的罐具,以便随时观察出血情况,如出血量达到所需剂量,可随时起罐;如针刺深度不够,出血量太少,可随时起罐重刺,以达到治疗目的。

( 10)药罐法 药罐法是拔罐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将竹罐或木罐放入中药中煎熬,可起到拔罐与中药的双重治疗作用(见图 3-3-20)。

( 12)针罐法 针罐法是先将所选定的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用毫针针刺后,然后在针上拔罐,留罐 10~12 ,一般以玻璃罐为宜,因为玻璃罐可随时观察罐内的情况(见图 3-3-22)。

Page 64: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64

( 1)闪火法

以一只手持点火工具,一只手握住罐体,罐口朝下,将火点燃后,迅速伸入罐底并马上抽出,迅速将罐体扣在需要拔的部位,此时罐内形成负压即可吸附于 皮 肤 ( 见图)。

Page 65: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65

4.拔罐的方法 ( 1)闪火法 以一只手持点火工具,一只手握住罐体,罐口朝下,将火点燃后,迅速伸入罐底并马上抽出,迅速将罐体扣在需要拔的部位,此时罐内形成负压即可吸附于皮肤(图 3-1)。注意不要将酒精沾在罐口以免烫伤皮肤,棉球上也不要蘸酒精过多,蘸完酒精后应挤出多余的酒精,以免滴在人身上而烫伤皮肤。

( 2)投火法 将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迅速将火罐扣在欲拔部位(图 3-2)。此法适用于拔身体的侧面,使罐体横置,以免纸片掉在皮肤上而引起烫伤。

( 3)架火法 以胶木瓶盖、小酒杯等作为隔物摆放于皮肤上,再将酒精棉球置于摆好的隔物上点燃,把罐体迅速扣在其隔物上即可(图 3-3)。

( 4)贴棉法 贴棉法与投火法有相似之处,都是将燃烧物投入罐中,但贴棉法是将燃烧物贴于罐壁。

( 5)滴酒法 将酒精或白酒滴入罐内,燃烧产生负压的拔罐方法。 ( 6)留罐法 留罐法也称坐罐法。将罐拔于皮肤,留置一定的时间,等皮肤出现瘀斑后起罐的一种方法(图 3-6)。

Page 66: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66

4.拔罐的方法 ( 7)走罐法 在将要拔罐的部位涂适量的润滑液,然后将罐吸于皮肤上,也可先拔罐,然后在罐的周围涂润滑油,循着经络或者需要拔罐的线路来回推拉罐,至皮肤出现红色瘀血为止。

( 8)闪罐法、熨罐法 闪罐法是将罐吸拔于皮肤后,用腕力立即将罐起下,然后再次将罐吸拔于同一个部位,如此反复拔罐起罐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熨罐法是反复闪罐使罐体变热时,立即将罐本翻转,用温热的罐底按摩穴位经络的皮肤,达到熨摩的效果。

( 9)血罐法 是拔罐与放血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先用三棱针快速点刺穴位一下或数下,也可在病变部位散刺,然后在刺破部位拔罐,留罐 5~10 分钟,拔出一定量的瘀血为止。血罐法也可配合梅花针使用。血罐法最好选用透明的罐具,以便随时观察出血情况,如出血量达到所需剂量,可随时起罐;如针刺深度不够,出血量太少,可随时起罐重刺,以达到治疗目的。

( 10)药罐法 药罐法是拔罐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将竹罐或木罐放入中药中煎熬,可起到拔罐与中药的双重治疗作用。

Page 67: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67

(三)拔罐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 1. 适应证 ( 1)风寒湿痺所致的肩背痛、腰腿痛等。 ( 2)胃痛、呕吐、腹泻等。 ( 3)咳嗽、哮喘等。 ( 4)各种扭伤或外伤所至的肿痛。 2. 禁忌证 ( 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 2)皮肤严重过敏者或皮肤患有疥癣等皮肤传染性疾病的患者。 ( 3)患恶性皮肤肿瘤或局部皮肤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皮肤丧失弹性者。

( 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胝部及乳部不宜拔罐。 ( 5)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 ( 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 ( 7)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

Page 68: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68

注意注意事项

3.注意事项 拔罐时室温应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患者受凉。患者应选择舒

适的体位,否则由于留罐时患者改变体位,容易使罐具脱落而致破碎。拔罐时应根据患者所需拔罐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的火罐,一般宜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有毛发和无骨骼关节凹凸的部位进行拔罐,以防掉罐。

拔罐时的操作动作要迅速而轻巧,要做到稳、准、轻、快。罐内的负压与扣罐的时机、动作的快慢、火力的大小、罐具的大小直接有关,只有掌握好操作技巧,才能将罐拔紧而不致过紧,罐内负压适宜。拔罐治疗的间隔时间一般根据病情而定。慢性病或病情较缓和的,一般隔 3-5日次,病情急者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前一次拔罐部位的未消退之前,一般不宜再在原处拔罐。拔罐期间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患者局部和全身的反应,这样既可正确掌握拔罐时间,又可防止出现晕罐现象。

Page 69: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69

针灸、拔罐疗法的取穴原则和配穴方法 1.取穴原则 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以及穴位与经络脏腑的关系,常用的选穴原则

有以下几种: ( 1)局部选穴 即在病变部位局部取穴进行治疗。如胃痛在胃脘部委取中脘,头痛在头部取太阳,膝关节痛在膝部取犊鼻等。这种取穴规律,除适用于体表局部病痛外,对于脏腑疾病、慢性疾病,也有良好效果。阿是穴也属于局部取穴。

( 2)临近选穴 即在病变部位邻近取穴进行治疗。如目疾取风池,鼻病取上星,胃病取天枢等。这种取穴规律,适用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亦可与其他取穴法配合使用。

( 3)循经选穴 即在病变部位的经脉循行路线上取穴进行治疗,这种取穴法多取该经四肢肘、膝以下的穴位,故又称远道取穴。如肚腹病取足三里,腰背痛取委中等。

( 4)对证选穴 即针对全身性的某些疾病,结合穴位的特殊作用而选穴治疗。如外感发热取大椎,曲池、复溜;身体虚损取关元、气海、足三里;肝病取干俞,肺病取肺俞,肾病取肾俞等。

Page 70: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70

2.配穴方法 根据病症治疗的需要,常选择两个以上具有协同作用的穴

位配合使用,此法称为配穴方法。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 1)前后配穴法 如胃病前取中脘、天枢,后取脾俞、胃俞等。

( 2)上下配穴法 如牙痛,上肢取合谷,下肢取内庭等。 ( 3)左右配穴法 如左侧面瘫取右侧合谷,右侧疝痛取左侧太冲等。

( 4)远近配穴法 如胃痛近取中脘、胃俞,远取内关、足三里等。

( 5)表里配穴法 即根据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关系配穴。如眩晕取肝经的太冲,配胆经的风池等。

Page 71: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71

针灸、拔罐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 (一)针刺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1. 适应证 ( 1)运动引起腰背四肢的肌肉、筋膜、腱鞘、韧带等组织损伤和

形成的后遗症压通点。 ( 2)损伤或疲劳过度引起的慢性骨膜组织炎。 ( 3)软组织扭伤引起的畸形淤血或血肿需松懈减压者。 ( 4)指(趾)末端损伤引起的甲下淤血需减压治疗者。 2. 禁忌证 ( 1)发热及严重内脏疾病者。 ( 2)针刺部位有皮肤病证或肌肉坏死者。 ( 3)针刺部位红肿或有深部脓肿者。 ( 4)针刺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主要脏器无法避免者。 ( 5)凝血机制不全、妊娠期及月经期等不适宜针刺治疗者。

Page 72: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72

注意注意事项

3.注意事项 针刺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妊娠等情况下,不宜针刺。体质虚弱者,不宜过强刺激。婴儿未闭的囟门、眼球、前阴、乳头部位不宜针刺。颈、胸、背、胁、缺盆以及内有重要脏器的部位,不宜过深直刺,以免损伤脏器。皮肤有感染、溃疡、肿瘤的部位不

宜针刺,此外对有出血倾向的疾病也不宜针刺。

Page 73: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73

(二)灸治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 1. 适应证 ( 1)适用于寒湿痹症所致的肢体麻木酸痛等。 ( 2)适用于体质虚弱所致的头昏、乏力、乳少、经闭、阳萎等症。

( 3)适用于中气下陷所致的胃下垂、子宫脱垂、久泻脱肛以及阳气虚脱所致的昏厥、休克等。

( 4)适用于外寒或内寒所致的腹痛、吐泻、咳喘、能经以及一切沉寒痼疾和外科皮下阴性肿块、痰核、瘘管等。

( 5)经常灸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等穴,能提高抗病能力,起到预防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

Page 74: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74

注意事项 2. 禁忌证 ( 1)内有实热、阴虚发热者。 ( 2)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 (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灸。 ( 4)皮肤破溃处及其它禁灸穴位。 3.注意事项 施灸后,局部会遗有不同程度的烫伤,轻度患者局部仅有微红的灼热征象,这种情况无须处理。较重者皮肤上出现水泡,水泡小者,只要注意不使擦破,数天后可自行吸收而愈;如灸后局部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使水液流出,或用消毒注射器抽去水液,再涂以龙胆紫,并以纱布包敷。如用瘢痕灸者,在灸疮化脓期要注意局部和敷料的清洁,待其自然愈合。

Page 75: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75

常见运动损伤的针灸、拔罐治疗方法

为了提高针灸、拔罐治疗效果,针灸、拔罐治疗时,毫针、电针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和拔罐等几种治疗方法经常相互配合使用。

(一)肩周炎 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囊和关节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性疾病。祖国董学称为肩凝证、漏肩风、老年肩、肩痹、冻结肩、五十肩等,属中医“痹证”范围。本病多发生在 40岁以上之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非体力劳动者为多见。

取穴肩骨禺 、肩髎、肩前(位于肩骨禺 前 1寸凹陷中的奇穴)、曲池。配穴,大椎、肩中俞、肩贞、腰俞、天宗、巨骨、外极泉(在腋前皱臂尽头凹陷中的奇穴)、臂月需 、外关。

方法 1 :采用针灸罐法。主穴每次均取,配穴随证选用。肩部穴位运用轻刺捻转手法,针后加温灸 1~3壮;余穴针刺。起针后进行拔火罐 10~15分钟。连续治疗 2~3 次后,改用隔日治疗 1 次。

取穴天宗、肩骨禺 、肩髎、肩内陵,配穴曲池、合谷。 方法 2 :多方向透刺。

Page 76: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76

(二)肱骨外上髁炎

又称网球肘。中医称为肘痛。本病多见于网球、乒乓球运动员,以及钳工、木工、泥瓦工等特殊工种人员。多因长时间、反复过度屈伸腕关节和前臂旋前旋后活动所致。

取穴阿是、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 方法 1 :针对压痛点可用一针多向透刺,或一穴多针刺。并可结合

温针、电针治疗。 也可取阿是穴(肱骨外上髁压痛最明显处)。 方法 2 :采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先用梅花针叩刺至皮肤微出血,然后以抽气罐法拔罐 10 分钟,或用闪火法拔罐 10~15 分钟。起罐后,擦净血迹,外敷丁桂散(丁香、肉桂、片姜黄、元胡各 15克,冰片1.5克,共研细末。每取药末适量,用生姜汁调敷患处,外以胶布固定)。再在胶布以外施以艾条灸,使局部产生温热舒适感。 2~3日治疗 1次, 5次为 1 疗程。

Page 77: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77

(三)腰背肌肉筋膜炎

属慢性运动损伤,各种运动项目均有出现。主要原因是运动员过多的或超重的反复练习腰背动作,多次慢性损伤所致。

取穴阿是为主,配穴上髎、次髎、中髎、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胞盲、要奇,下肢感疼痛者加用秩边、承扶、殷门、委中。

方法 1 :对压痛点作一针多向透刺,或以压痛点为中心作一穴多针围刺。

方法 2 :对压痛点用艾条灸 10~20 分钟,或用隔姜灸 1~3壮。

方法 3 :对压痛点先用皮肤针叩刺出血,再加拔火罐。

Page 78: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78

(四)下腰痛

多见于各种运动项目。如腰椎间盘突出后遗症、坐骨神经疼等。本病有显著自觉症状,不同损伤部位,出现各种不同的剧烈的下腰部的各种痛点,有的病例还伴有单侧坐骨神经疼,疼痛多向臀部、大腿后侧和小腿外侧放射,脊柱扭转时痛感加重。

取穴阿是、命门、肾俞、志室、上、次、中、下髎穴。配穴秩边、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昆仑、绝骨、窍阴、至阴等穴。

方法:针刺完后卧针 30 ~ 40 分钟,卧针后开始用电针治疗仪,阿是穴或主穴用 ( 一 )极,远端辅助穴用 (十 )极,同时用红外线或辅射热光疗照射。根据治疗仪的波形,开始用“可调波”次用“疏密波”,后用“断续波”“锯齿波”等,以此类推,每个波形大约 5 分钟。辅以红外线照射。

Page 79: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79

(五 )肩袖损伤 在投掷、手球、体操等运动项目中最多见,是由于过大的转肩动作,使肩袖牵扯致伤。多数患者上臂外展、内旋、外旋,均疼痛受限。

取穴阿是、肩颙、肩髎、臑俞。配穴:肩井、曲池、外关。

方法:同下腰痛。

Page 80: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80

(六)腱鞘炎和腱鞘囊肿 好发部位,以腕的屈伸肌腱、腱鞘、足及踝的伸屈肌腱、腱鞘等处为多见。运动中肌肉不断地反复收缩,肌腱和腱鞘反复磨擦过多,产生肌腱、腱鞘的损伤性炎症和变性。

治疗囊肿取穴:在囊肿周围上、下、左、右边缘取穴,配穴曲池、外关、阳陵泉、绝骨。

方法:上、下、左、右向中心斜刺 4针,中心点直刺一针。 腱鞘炎取穴:在发炎的鞘边缘处取阿是穴。配穴曲池、外关、阳陵泉、绝骨。

方法:针完后卧针 10 ~ 30 分钟,电针治疗仪辅助。中心点接 ( 一 )极,配穴接 (十 )极。治疗腱鞘炎,可加照红外线。治疗腱鞘囊肿,不用红外线。

Page 81: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81

(七)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损伤多见于球类、跳高、跳远等运动项目。是由

于运动中膝关节在轻度屈曲位时,小腿突然外翻所造成。

取穴阿是、配穴居髎、曲泉、膝关、阴陵泉、委中等穴。

方法 1 :针完后卧针 10 ~ 30 分钟,电针治疗仪辅助。中心点接 ( 一 )极,配穴接 (十 )极。

取穴阿是。 方法 2 :用艾条在压痛点灸 20~30 分钟;也可用隔姜灸 3~5壮。

Page 82: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82

(八)肌肉拉伤

以大腿肌肉、臀部肌肉、小腿后侧肌肉拉伤为多见。这种大面积肌肉拉伤,如治疗不当,反复拉伤,常易形成瘢痕。

取穴阿是穴及上、下、左、右痛区边缘穴,配穴阿是穴远端的大穴(如大腿拉伤配穴足三里、阳陵泉、井穴、历兑、窍阴)。

方法:大面积拉伤部位在上、下、左、右痛区边缘周围约针刺 4 ~ 6针,远端大穴刺 1 ~ 2针。可辅助电针治疗。

Page 83: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83

(九)软组织损伤 是指除骨骼以外的组织损伤,包括筋膜、肌腱、韧带、脂肪垫、皮下组织、肌肉、关节囊及关节软骨等。多因碰撞、挤压、跌打、牵拉或扭曲所致。

取阿是穴上下左右约 10~20厘米的皮部。 方法:先用多针浅刺 3~5次,然后再用橡胶

气罐吸拔,留罐 20~30 分钟。起罐后,再用艾条在阿是穴温泉和灸 30~50 分钟。每日 1次, 5次为 1 疗程,隔日再行第 2 疗程。

Page 84: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84

Page 85: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85

第七节 固定疗法 常用的固定方法较多,如布类固定、粘胶固定、夹板固定、石膏固定、支架固定、牵引固定和手术固定等。治疗运动创伤时应根据病情和制动程度的不同要求来选用。

一、布类固定 (一)种类 1.布带 这是为了保护皮肤,直接缠在皮肤上,然后再在上面进行包扎。缠绕的不带尽可能要薄,层数过多会影响效果。不要留有间隙,更不能有皱褶,否则会摩擦皮肤,引起疼痛和水疱。

2.扎带 扎带也叫做弹性包带,比普通的包带要厚,呈肌色,尺寸分为 5.1cm、 7.6cm、 10cm和 15cm4种规格。除 10cm和 15cm长度为9 米外,其它规格均为 3米。主要起固定作用。

3.纱布绷带 这是一种用布做成的没有弹性的绷带,使用时用手可以撕开,颜色是白色的,俗称白纱布绷带。主要用于关节的固定和压迫肌肉,增强支撑力量。尺寸有 4种规格, 1.3cm , 2.5cm , 3.8cm , 5.1cm , 他们是绷带族中使用频率最多的 4种。

Page 86: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86

4. 软的弹性绷带 这是一种有弹性、稍薄、柔软的绷带,称白色,可以用手撕开。因为

软而缺乏强度,所以使用时一般都与纱布绷带和硬性绷带兼用。这种绷带对活动范围的限制能力有限,多在包扎最后作覆盖使用。尺寸分为 2.5cm 、 3.8cm 、 5.1cm3 种规格。

5.硬的弹性绷带 这是一种具有弹性、稍微有点厚的绷带,时开时需用剪刀,颜色一般

为肤色。这种绷带因为有弹性和强度,所以可用于限制活动范围大的关节,起到增强力量的辅助作用。尺寸分为 2.5cm 、 5.1cm 、 7.6cm3 种规格。

6.肌肉绷带 绷带成肌色,有弹性,要用剪刀剪开。绷带下带有垫纸,使用时要将纸揭去。肌肉绷带顾名思义主要是用于支撑肌肉,沿着受伤的肌肉,直接贴在皮肤上。与其他绷带不同的是使用量很小,需要连续贴 2~3天才有效。不能沾湿,湿了要及时更换。

7. 油纱布 是一种薄的、带有尼龙性质的纱布,涂上凡士林盖于关节容易摩擦的

部位,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如果没有油纱布、纱布,直接涂在皮肤上也可以。

Page 87: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87

(二)使用方法 包扎基本上是从远端肢体(距心脏)开始向近肢端进行。当然,根据损

伤的程度和损伤部位也有例外。使用包扎的种类是随着固定方法、损伤程度、包扎目的的不同而不同。

1. 布带的包扎方法 布带是为了保护皮肤使用的,只要把包扎部位的皮肤全部遮盖住就可以了。如踝关节包扎:绕脚一周,经踝关节前缠绕半周。从跟腱向斜下方足根、经脚掌再向踝关节前方缠绕。

2.扎带的包扎方法 若经常用扎带作覆盖包扎,可以节约绷带。如膝关节包扎:为了防止扎

带的错位,包扎开始时就把扎带一段留出一个角来,然后把它折进去,再做螺旋包扎。最后用纱布绷带来固定扎带。

3. 软的弹性绷带的包扎方法 关节部位包扎时,要注意把关节露出来。如肘关节包扎:将软的弹性绷

带做螺旋状向上包扎。包扎至固定处,最后用纱布绷带加以固定。 4.硬的弹性绷带固定方法 硬的弹性绷带用手是撕不开的,需量出需用的长度,用剪刀剪开。如膝关节固定:由于硬的弹性绷带容易脱落,所以两端必须用纱布绷带固定。这样容易造成局部过厚,因此注意纱布绷带要薄一些。

5.肌肉绷带的包扎方法 肌肉绷带需贴在需支撑的肌肉附着骨的部分,被贴的部位要处于伸展状态,贴的时候不要拉长绷带,不要有皱褶,要贴紧。

Page 88: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88

(三)绷带的选择 要根据不同的部位和包扎面积来选择绷带

的宽度。比如,包扎手指不使用窄副绷带,就很难包扎的好;男女的形态差别很大,使用的绷带宽度也不相同。此外,还要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技术动作,对完成动作的主要部位使用弹性绷带进行包扎,而对需要固定的部位,则使用非弹性绷带进行完全固定的包扎。

Page 89: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89

保持支持带在运动创伤中的应用

1.保持支持带的作用 (1)保护关节稳定。(2)避免受伤韧带或其他组织松驰。 (3)限制肌肉、肌腱超常范围的活动,以免已伤组织再伤,并使已伤组织适当休息。

2.保护支持带的种类 支持带常用的材料有粘膏、弹力绷带、粘膏绷带、粘膏弹力绷带、膏药 (如狗皮膏等 )及一般纱布绷带等。

Page 90: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90

3.保护支持带的包扎方法 包扎方法分为绷带包扎和三角巾两种。 图 1-2 环形包扎法 图 1-5 “8” 字形包扎法 (a)    (1)绷带包扎法:有四种①环形包扎法 (图 1-2) :常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均匀的部位,如额头,手腕等处, 也用于其它包扎法的开始与结束。②螺旋形包扎法 (图 1-3) :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不多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部等处。③反折螺旋形包扎法 (图 1-4) :常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如小腿,前臂等处。④“ 8” 字形包扎法 (图 1-5) :此种包扎适用于经常活动的关节处,包扎方法有两种:一是从关节中央开始的包扎法;二是从关节下放开始的包扎法。

图 1-6 大悬臂带挂法 图 1-7小悬臂带挂法 (2) 三角巾包扎法:有两种 (图 1-6 ,图 1-7) 。 大悬臂带法:常用于手部和前臂的损伤。 小悬臂带法:常用于肱骨及锁骨骨折。 

Page 91: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91

4. 常用的保护支持带有以下几种: (1)手及腕部支持带 手支持带:将健指与伤指捆在一起,应用时注意两条粘膏

的位置不应妨碍各关节活动。用后可以参加练习。如指间关节扭伤粘膏支持带、第一掌指关节粘膏支持带、蚓状肌捩伤支持带 ( 为布制用于铅球运动员练习 )(图 1-8 ,图 1-9 ,图 1-10) 。

腕支持带:用膏药及绷带制成,粘膏除有治疗作用外,又起固定与限制关节活动的作用,单纯带固定 ,于练习时易产生肢端肿

图 1-11碗支持带 胀。这种支持带多用于腕关节及尺桡关节扭伤,腕部的创

伤性腱鞘炎恢复期,用后可练习腕部支撑 (图 1-11) 。

Page 92: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92

(二 )粘膏固定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

1. 粘膏固定的作用 (1)保护关节稳定。 (2)避免受伤韧带或其他组织松驰。

(3) 限制肌肉、肌腱超常范围的活动,以免已伤组织再伤,并使已伤组织适当休息。

2. 粘膏固定的应用 将健指与伤指捆在一起,应用时注意两条粘膏的位置不应妨碍各关节活动。用后可以参加练习。如指间关节扭伤粘膏支持带、第一掌指关节粘膏支持带 (见图 3-4-3,图 3-4-4)。

Page 93: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93

二、粘胶固定

粘胶固定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固定绷带、胶带和进行伤口保护。 (一)种类及其使用 粘胶固定主要分膏类固定和喷雾剂类固定。 1.粘膏、粘膏绷带、膏药和橡皮膏等及其使用 常用的粘胶固定有粘膏、粘膏绷带、粘膏弹力绷带、膏药 (如狗皮膏 )等。适用于伤后关节、韧带松弛以及需限制关节、肌肉、肌腱活动范围等症状。治疗运动损伤后训练中正确使用保护支持带,对促进创伤愈合、防止再伤有着重要价值,它能保护关节的稳定性,限制关节、肌肉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使伤部组织的以适当休息,因而有利于创伤的愈合。橡皮膏多用于包扎绷带前的伤口保护。

2.喷雾剂极其使用 喷雾剂分为粘着剂和去膜剂。包扎时使用粘着剂是为了更好地固定胶带,包扎绷带要在粘着剂完全干了以后进行。由于粘着力强,粘着剂的使用不要过于集中。为了顺利拆除绷带,一定要用去膜剂。

Page 94: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94

(2) 膝关节前十字韧带陈旧断裂的粘膏支持带:用粘膏带制成用于十字韧带陈旧性、股四头肌无明显萎缩的运动员,用后可参加练习或比赛 (图 1-12) 。

(3)胫骨结节骨软骨炎的粘膏支持带:用粘膏带将膝固定于直伸位。固定 3至 4周 (图 1-13) 。

(4) 大腿肌肉拉伤的弹力护腿:举凡大腿肌肉拉伤,再训练时都必需用护腿以限制肌肉收缩的范围,避免再伤及局部肿胀 (图 1-14) 。

Page 95: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95

Page 96: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96

(5)胫腓骨骨膜炎粘膏弹力绷带:应以粘膏弹力绷带由足向小腿方向裹敷包扎固定。可用以治疗或用以参加练习(图 1-15) 。胫骨外伤性骨膜炎多见于足球及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用时将伤部围以海绵花圈,以粘膏固定后再以弹力护腿或用绷带固定,用于比赛 (图 1-16 ) 。

(6)跟腱支持带 (粘膏制成 ) :跟腱腱围炎或捩伤时可用粘膏带将踝微背伸位 (80) 固定,使跟腱得到保护与休息(图 1-17) 。

(7)踝关节支持带:踝关节以弹力绷带或粘膏带支持固定,用以防止并限制踝的异常屈伸与内外翻活动,用于踝的创伤性关节炎、腱鞘炎及韧带伤,必要时也可先用膏药再用绷带 (图 1-18) 。

Page 97: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97

(8)距腓前韧带损伤的粘膏支持带:先以粘膏条将足固定于外翻位再裹以弹力绷带。伤后再练习时用 (图 1-19) 。

(9)足的支持带固定法: (图 1-20 ,图 1-21) 第一跖趾关节扭伤固定法和跖腱膜拉伤固定保护法。先用粘膏带、后裹绷带。

   图 1-20     图1-21

第一跖趾关节扭伤固定法 跖腱膜拉伤固定保护法

(10)肘关节支持带固定法: 肘关节内侧韧带损伤粘膏支持带 (图 1-22) 。

Page 98: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98

(7) 足的粘膏带固定法 ( 见图 3-4-11 ,图 3-4-12) 第一跖趾关节扭伤固定法和跖腱膜拉伤固定保护法。先用粘膏带、后裹绷带。

(8)肘关节支持带固定法 肘关节内侧韧带损伤粘膏支持带(见图 3-4-13)。

Page 99: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99

二、粘胶固定 粘胶固定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固定绷带、胶带和进行伤口保护。 (一)种类及其使用 粘胶固定主要分膏类固定和喷雾剂类固定。 1.粘膏、粘膏绷带、膏药和橡皮膏等及其使用 常用的粘胶固定有粘膏、粘膏绷带、膏药等。适用于伤后关节、韧

带松弛以及需限制关节、肌肉、肌腱活动范围等症状。治疗运动创伤后训练中正确使用保护支持带,对促进创伤愈合、防止再伤有着重要价值,它能保护关节的稳定性,限制关节、肌肉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使伤部组织的以适当休息,因而有利于创伤的愈合。橡皮膏多用于包扎绷带前的伤口保护。

2.喷雾剂极其使用 喷雾剂分为粘着剂和去膜剂。包扎时使用粘着剂是为了更好地固定胶带,包扎绷带要在粘着剂完全干了以后进行。由于粘着力强,粘着剂的使用不要过于集中。为了顺利拆除绷带,一定要用去膜剂。

Page 100: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00

三、小夹板固定 小夹板固定主要是针对骨折时所使用的一种固定方法。其作用是防

止骨折端再错位。 (一)小夹板的种类 小夹板主要分为薄板、铁丝夹板、托马氏夹板和简状气袋夹板等。 1. 薄板 是最常用的一种。各种治疗用的小夹板、硬纸板等都可使用。 2.铁丝夹板 这种夹板使用时,长短随意,可屈成任何角度。 3.托马氏夹板 有上肢和下肢之分。其上端有圆环或半环,下连铁架 ,

用时可加牵引,易得较确切固定位置。 4.简状气袋夹板:便于携带,套在伤肢,气吹起即能起固定作用。

如以上各种夹板不易找到,枪枝、木棍等也可代用。此外,还可用身体固定法,例如,上肢骨折固定在胸边,下肢骨折将两腿并绑固定等。

Page 101: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01

(二)小夹板固定材料 小夹板固定时所需的材料还有固定垫(棉垫或纸垫)、横带、布带、绷带、棉花、胶布等。

(三)小夹板固定包扎方法 小夹板固定法有续增包扎法和一次包扎法两种。 1.续增包扎法 骨折复位后先用绷带自远端向近端缠绕 1~2层作为内衬以保护皮肤,然后再安放小夹板。用绷带对起主要作用的两块小夹板缠绕两圈后,再安放另外两块小夹板,用绷带包扎覆盖,以保持各层小夹板的位置。最后,由近侧到远侧用 3~4 条布带各绕肢体两周后结扎。松紧度以上下移动 1cm 为宜。

2. 一次包扎法 骨折复位后,内衬绷带后将几块小夹板一次性安放在伤肢四周,最后用 3~4 条布带捆扎固定。此法小夹板容易移动应经常检查。

Page 102: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02

(四)注意事项 除关节附近骨折外,小夹板的长度以不超

过上下关节为宜。密切注意伤肢固定和血液循环情况,前 4天内,尤其要注意肢端动脉搏动、温度、颜色、感觉及肿胀程度,并及时调整固定的松紧度。嘱患者抬高伤肢并指导患者及时进行功能锻炼。

Page 103: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03

四、石膏固定 固定用石膏加水后非常坚固,一般 10~20min凝固, 24~72h 干燥。将石膏粉撒在脱脂稀孔纱布上即成石膏绷带。

(一)石膏固定在治疗运动损伤中的的作用 石膏固定是治疗运动损伤的常用方法。如骨折、脱位、肌腱或韧带断裂、半月板撕裂或手术后等,用石膏绷带浸水后缠绕在伤肢上即成石膏管型,或制成石膏托,对伤肢起固定作用。

(二)石膏绷带的固定方法 在运动外伤的治疗中,特别是在韧带、肌腱断裂或手术后,常常需

要石膏固定。某些开放骨折或脊柱骨折也需石膏固定。因此,运动医学工作者仍需掌握简单的石膏固定技术。

1.石膏绷带在创伤骨科中的作用 (1)固定 (2)畸形矫正 (3)防止畸形(4) 治疗某些疾病。

2.石膏绷带在临床中的类别 (1) 有垫石膏绷带 (2) 无垫石膏绷带 (3)石膏绷带的塑形。

Page 104: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04

3.石膏绷带的使用技术要点

(1)上石膏绷带时应根据需要与石膏绷带类别的要求做好准备。如石膏卷和带的数量、长度、大小等。同时,准备一定数量的棉花,不同大小、长度的线套与毡垫。

(2)注意事项:石膏绷带内最好不用绷带,以免石膏凝固时将绷带固定拉紧影响血流;上石膏绷带前应将皮肤洗干净,将肢体的关节保持在功能位,或根据需要将某个关节保持在一定的角度。一批石膏更换时,应注意或测验其凝固时间。

(3)石膏绷带的用法:种类很多,根据病情不同需要的石膏绷带类别也不同。例如上管型石膏时,应先在骨的隆起部放置棉花或毡垫,然后上石膏绷带,再以石膏卷缠绕。

Page 105: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05

(4)使用石膏绷带的常用合并症及其处理 使用石膏绷带时往往引起合并症,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 ①石膏绷带压迫疮及神经压迫损伤:压迫疮分为三度;即皮肤红肿、水泡及皮肤坏死。第一、二度疼痛明显,皮肤坏死后疼痛即消失。因此,使用石膏绷带后,病人感到疼痛时即应仔细检查。造成神经压迫最常见的部位是膝的腓骨小头部腓神经受压造成麻痹。

②肢体的缺血性坏死及挛缩:肢体上石膏绷带后,由于石膏绷带的束缚,使伤部静脉血流阻滞,动脉血照常通过,以致组织水肿,反过来又使静脉阻滞加重,构成恶性循环,肿胀越来越重,最后动脉血流也被阻塞,引起肢体的缺血坏死。因此,在处理时即应将石膏绷带完全纵行剖开,切缝应予扩大,塞入棉花,然后外面再以绷带缠裹。缝中不充填棉花,常常使肿胀的皮肤突入缝中造成新的压迫疮。

③石膏过敏:个别患者石膏过敏,贴皮应用时可以发生接触性皮炎,应予注意。

(三)注意事项

Page 106: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06

(三)注意事项 石膏内最好不用绷带以免石膏凝固时将绷

带固定拉紧而影响血液循环。上石膏前应将皮肤洗干净,将肢体的关节保持在功能位,或根据需要将某个关节保持于一定的角度。预防和及时处理石膏固定可能引起的合并症,如石膏压迫伤、神经压迫伤、肢体的缺血性坏死及痉挛、石膏过敏等。

Page 107: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07

五、支架固定

常用支架有前臂托板、颈托、围领、围腰等。支架的固定作用比石膏固定差,但具有轻巧、简便的特点,可根据需要定时佩带和取下,一般适用于不许要持续固定的伤病患者。

Page 108: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08

六、常见运动损伤的固定方法

(一)肩关节脱位的固定方法 肩关节前脱位较常见,其中以喙突下脱位最多,后脱位极少见。前脱位还分

为喙突下、盂下、锁骨下三种 (图 ) 。 固定方法 取三角巾两条,分别折成宽带,一条悬挂前臂,另一条绕过上肢上臂,在健

侧腋下打结。 一般可用胸壁绷带固定法,将患肢上臂保持在内收内旋位,肘关节屈曲 6

0 ~ 90° ,前臂依附胸前,用纱布棉垫放于腋下和肘内侧,防止胸壁与上臂内侧皮肤长期接触发生糜烂。将上臂用绷带包扎固定于胸壁,前臂用颈腕带或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固定 2 ~ 3周 (图 2-8) 。

(二)肘关节脱位的固定方法 将铁丝夹板弯成合适的角度,置于肘后,用绷带缠稳,再用小悬带挂起前臂。如无铁丝夹板,可直接用大悬臂带包扎固定。

固定方法 复位后,用绷带或直角托板固定屈肘 90° 位,并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固定时间为 2 ~ 3周。关节积血较多者,可无菌穿刺抽吸,预防关节粘连与损伤性骨化。

Page 109: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09

(三)颈项疼痛的固定方法

1 、颈部脖领固定 为限制经部过渡申屈或旋转等活动,宜在白天围带特制的脖领,夜间睡眠时则枕中式圆枕。脖领的制作方法简单:可用具有一定弹性的硬纸板或废 x光胶片,按病者经部的高度和围长剪成前高后低的形状(图 ),并用棉花衬垫内面,宜可用二层剪成上述形状的羊毛毡合在一起,然后放入线织或毛织的套筒内,一段钉纽扣,而另一端锁扣眼,或两端皆钉上布带以固定。脖领围上后,应使颈部保持于轻度前屈、 部稍内收位(图 )。

2 、头颈部圆枕固定 圆枕的软硬要适中,中间稍凹陷,仰卧位时颈部枕上后应高低合适,以稍加限制头部向左右旋转,侧卧位时力求颈脊柱不行成侧弯,以避免其过分前曲和后伸。

Page 110: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10

第八节 牵引疗法

牵引是应用力学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对某些骨伤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一、牵引的作用 牵引治疗具有复位、固定、解除肌肉痉挛与挛缩、减轻神经压迫和纠正关节畸形的作用。它适用于对某些骨折(颈椎骨折与脱位、四肢不稳定性骨折、骨盆骨折等)、畸形或慢性损伤引起的腰部或颈部疼痛、肌肉痉挛与挛缩引起的功能障碍或畸形的治疗。

Page 111: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11

二、牵引的方法种类 牵引的方法种类很多,有人手牵引、门框牵引、皮肤牵引、布托牵引、骨盆牵引、电动机械牵引、自身体重牵引等。下面仅介绍几种。

(一)皮肤牵引 通过皮肤间接牵垃肌肉和骨骼,方法简便易行,但牵引重量不能超

过 5kg ,时间不宜过长,皮肤破损者不宜采用。 1.操作方法 局部皮肤洗净后(如汗毛较多应予剃除),涂以复方安息香酊,以增加皮肤的粘着性,保护皮肤,预防感染。关节与骨突周围应放置纱布加以保护。根据肢体粗细、长短选用适宜的胶布。一般宽为 5~8cm ,下肢至大腿的上中 1/3 至足底,小腿自膝下至足;上肢自肘关节至手指端。下肢的胶布在内、外侧,上肢的胶布贴在前、后面,粘贴要平整,然后再用绷带包扎。胶布的近端应稍露出绷带外,以便观察胶布有无滑脱。胶布的远端经折叠后穿如扩张板两侧的夹头中,在扩张办的中央钻一小孔,穿入牵引绳,牵引绳按照牵引方向穿入滑车后悬挂一定重量以做牵引,需将床脚一端垫高,利用身体重量做反牵引,并保持肢体处于适宜位置。皮肤牵引一般不超过 4~6周。

Page 112: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12

2. 适应证 肱骨 上骨折(经手法复位失败,肿胀严重,屈肘固定会引起血循环障碍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儿童股骨骨折、股骨手术整复内固定者、髋关节或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拇指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脱位者。

(二)布托牵引 布托牵引主要指枕颌牵引和骨盆牵引。枕颌牵引又分为仰卧位牵引和坐位牵引两种方法。

1.枕颌牵引 (1)仰卧位牵引 患者头高脚低,将枕颌带套入患者头部并缚住。床头置一附有滑车的牵引架将布托系于牵引绳上,通过滑车后挂上重量做牵引。连续牵引的重量约为 2 ~ 3kg ,一般不超过 3周,间歇性牵引时重量可达 5 ~ 10kg ,每日 1 ~ 2次,每次 30min 至 1h 。

(2)坐位牵引 重量一般为 1 ~ 10kg 。颈椎病牵引时头颈宜前倾 20°牵引的效果较佳。因此种体位的牵引力多作用于钩椎关节和锥体后缘,使颈椎后缘的间隙距离牵开更大些,对神经起到减压作用。

Page 113: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13

2. 骨盆牵引 骨盆牵引分骨盆悬吊牵引和腰部牵引两种。前者

适用于耻骨连合分离、对位良好的耻骨骨折、严重的骶髂关节分离、髂骨翼骨折等。后者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腰部肌肉筋膜炎、骶髂关节脱位、脊椎小关节半脱位等。

(三)骨牵引 在骨骼所需的部位上穿入不锈钢针或钢钉,可系上较大的重量维持较长时间的牵引。但需要一定的技术、设备条件。

Page 114: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14

三、注意事项 牵引疗法在具体使用时,必须根据病人选择适当类型的牵引方法。宜先试几次,尤其在急性期,观察病人对牵引的反应,如疼痛未缓解或未加重可继续使用,如疼痛加重侧停用。对中央型和游离型髓核突出及巨大髓核突出则不宜采用,以免加重病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卧床休息。

Page 115: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15

四、常见运动损伤的牵引治疗方法 (一)颈椎病的牵引治疗方法 通常采用枕颏吊带坐位间歇性牵引,其方法简便,不许要特殊的设备,一般病人均可在家中进行。病者端坐在椅子上,套上以双层布制的枕颏吊带,枕、颏两叶缚在一起,每侧上角分别挂在比头稍宽的木弓两端,木弓中间接上牵引绳,牵引绳事先穿过固定于前上方横杆(可钉在门框或窗框上)的两个滑车,然后在另一端挂上所需要的重量(宜可用沙袋代替重锤)即可(图 )。临行牵引前,最好先以热水袋热敷 10 分钟,以缓解颈肌的痉挛;牵引时应保持颈部轻度屈曲或侧屈位(病者宜根据症状减轻或加重的自我感觉找到合适的头位),颈背部肌肉放松;牵引结束后围带脖领固定 3小时以上,有助于巩固和提高疗效。

Page 116: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16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牵引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用骨盆牵引法,在家中进行即可。 1. 用具 骨盆牵引带、绳、滑车、滑车固定架及重砣。牵引带可按图 仿制。 2. 治疗方法 围上牵引带后,卧于板床,将床脚垫高 20cm ,使头低脚高,这样可借体重做为反牵引。每日上、下午及晚间各牵引一次,每次半小时至一小时,每 3周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 5~6日,可进行 2~3个疗程。一般患者在牵引最初几天症状迅速减轻,第 2周末达到应有的疗效,第 3周为巩固阶段。若第 1周症状无明显减轻,则可将重量适当增加;若仍无明显好转,则初步判断牵引对其无效。牵引重量宜逐渐增加或减少。重量应根据患者病情、体格和肌肉发达情况而定,已不使患者疼痛为标准,一般双下肢每侧重 5~10kg 。

Page 117: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17

(三)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牵引治疗方法 做骨盆或重力牵引,可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牵引治疗方法进行。 (四)颈椎疼痛的拔伸牵引治疗方法 1.拔伸牵拉法 患者取座位,医者立于病人背后,双手大鱼际抱住枕骨后方,掌指托住病人下颌骨,医者双侧前臂压住病人双肩,再以腕部用力将颈部向上拔伸,维持 2 分钟左右。牵引放松颈部肌肉,扩大椎间隙。

2.颈部侧板法 患者取座位,医者立于病人背后,医者用胸及上腹部抵住病人背部,以求固定病人身体,用一手抱住病人对侧的面颌部向同侧缓缓板动,维持 2 分钟左右。牵引放松病人对侧的胸锁乳突肌及前斜角肌群。

Page 118: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18

3.颈部旋转侧板法 患者取座位,医者立于病人背后,医者用胸及上腹部抵住病人背部,以求固定病人身体,令病者低头 10~20º以达放开颈椎后关节。医者一手大拇指抵按在病变棘突,另一手按抱住病人对侧的下颌部,相同侧缓缓向同侧板动,当选转至 30~40º 时,一手大拇指开始用力下压,同时另一手稍用力板动,有时可听到“喀达”一声。对扩大椎间孔容积有作用。

4.颈部卧式旋转侧板法 患者取卧位,医者站立在病人头顶上后方,弯腰以一手托抱病人枕部,另一手扶住病人对侧面颌部,将病人头部微微上托至 20º ,以求放开颈椎后关节,扶面一手将病人头部向手同侧慢慢转动,转至 30~40º 时稍稍加力,有时可听到病人颈部“喀达”一声。此法作用同前法,但比坐位更正确、安全。

5.颈部前屈后伸法 患者取座位,医者立于病人背后,一手扶助病人头顶与前额,另一手在颈部做滚法或推法,同时帮助病人往返做颈部前屈后伸动作。作用是牵拉放松颈部肌肉,改善颈部受限的前屈后伸活动。

Page 119: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19

6.颈部侧屈法 患者取座位,医者立于病人背后,一手按住病人同侧肩部,另一手按在病人头顶部,同时慢慢用力,使病人颈部向被压的肩部对侧侧屈,然后维持约 1~2 分钟,放松被拉一侧颈部的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群及斜方肌的上部。

Page 120: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009-9-1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