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計畫摘要表 ·...

24
1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計畫摘要表 學校名稱 國立嘉義大學 申請類別 □A類:未來大學推動計畫 B類:無邊界大學推動計畫 計畫名稱 人山文海城鄉共榮計畫 主責單位 教務處 新增單位 計畫摘要 (每項 250 ) 計畫目標與標竿學習對象 1 本校座落嘉義縣市,地理環境上鄰山近海,生活型態上橫跨都市與鄉村,學生 來源亦以中南部學生為主,本校擬藉由引導學生了解在地環境,以及透過輔導鄉村 學生學習,進而一方面促進學生在地關懷,一方面亦能提升鄉村學生知能,共同翻 轉教育與學習經驗。本計畫從兩個面向:「環境教育」及「人文關懷」,分別提出「山 海環教工程計畫」及「山海文教工程計畫」。說明如下: 【A 主軸】山海環教工程計畫 由本校水生生物科學系、生物資源系帶領,走出校園與地區機關合作,對 社會大眾進行環境教育。並由本校通過環境教育學程的學生作為種子教師,結 合不同專業的老師設計課程,對社區進行與觀光結合的環教課程,如此學校師 生有面對面接觸社會實踐的機會,地區獲得充足的高素質種子教師,以期能持 續發展的觀光素材。 本主軸的標竿學習對象為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身為加拿 大傳統強校,其環境教育研究方面更是首屈一指,通過開設 UBC Outdo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EE)課程連接學校研究人員與地區的教育工作者, 並在戶外與學員以及地區住民交流思想、實踐和資源共享。事實上,嘉義大學 本身也有植物園及昆蟲館等環教設施,再加上生物資源系眾多的生態相關教 師、訓練良好的學生,與開設有環境教育學程,正可以補足地方專業環境教育 人員不足,解決無法自行發展環教課程的窘境。 本校師生近年開始走入社會,而在加拿大,大專院校接受政府機關委託進 行政策性探討與實踐則相當普遍,像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就常參與公共衛生以及 教育政策方面的研究,也同時開設像(OEE)課程這樣在社群範圍上課的實境課 程,能培養實務性強,與在地連結很強的學生,在這方面臺灣較為落後,應該 跟加拿大的大學多加學習。 【B 主軸】山海文教工程計畫 本主軸計畫針對嘉義地區的民眾所面臨的問題,把本校的授課延伸到校外 1 自國內外同性質大學中具指標地位之大學,選擇至少一所作為標竿學習對象,簡述申請學校與標竿學校之落差,並 說明該標竿學習對象值得學習之處。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May-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計畫摘要表

    學校名稱 國立嘉義大學

    申請類別 □A類:未來大學推動計畫

    B類:無邊界大學推動計畫

    計畫名稱 人山文海城鄉共榮計畫

    主責單位 教務處 新增單位 無

    計畫摘要

    (每項 250字)

    計畫目標與標竿學習對象1

    本校座落嘉義縣市,地理環境上鄰山近海,生活型態上橫跨都市與鄉村,學生

    來源亦以中南部學生為主,本校擬藉由引導學生了解在地環境,以及透過輔導鄉村

    學生學習,進而一方面促進學生在地關懷,一方面亦能提升鄉村學生知能,共同翻

    轉教育與學習經驗。本計畫從兩個面向:「環境教育」及「人文關懷」,分別提出「山

    海環教工程計畫」及「山海文教工程計畫」。說明如下:

    【A 主軸】山海環教工程計畫

    由本校水生生物科學系、生物資源系帶領,走出校園與地區機關合作,對

    社會大眾進行環境教育。並由本校通過環境教育學程的學生作為種子教師,結

    合不同專業的老師設計課程,對社區進行與觀光結合的環教課程,如此學校師

    生有面對面接觸社會實踐的機會,地區獲得充足的高素質種子教師,以期能持

    續發展的觀光素材。

    本主軸的標竿學習對象為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身為加拿

    大傳統強校,其環境教育研究方面更是首屈一指,通過開設 UBC Outdo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EE)課程連接學校研究人員與地區的教育工作者,

    並在戶外與學員以及地區住民交流思想、實踐和資源共享。事實上,嘉義大學

    本身也有植物園及昆蟲館等環教設施,再加上生物資源系眾多的生態相關教

    師、訓練良好的學生,與開設有環境教育學程,正可以補足地方專業環境教育

    人員不足,解決無法自行發展環教課程的窘境。

    本校師生近年開始走入社會,而在加拿大,大專院校接受政府機關委託進

    行政策性探討與實踐則相當普遍,像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就常參與公共衛生以及

    教育政策方面的研究,也同時開設像(OEE)課程這樣在社群範圍上課的實境課

    程,能培養實務性強,與在地連結很強的學生,在這方面臺灣較為落後,應該

    跟加拿大的大學多加學習。

    【B 主軸】山海文教工程計畫

    本主軸計畫針對嘉義地區的民眾所面臨的問題,把本校的授課延伸到校外

                                                           1自國內外同性質大學中具指標地位之大學,選擇至少一所作為標竿學習對象,簡述申請學校與標竿學校之落差,並

    說明該標竿學習對象值得學習之處。 

  • 2  

    的學習場域,透過人文藝術學院所新開設的課程,包括:「家人關係與家庭經

    營」、「從鏡頭下看人生」、「美學拼圖」及淺碟課程「人文關懷專題」,結合合作

    夥伴,希望能解決銀髮族、單親家庭小孩、偏鄉小朋友、和新住民所面臨生活

    和教育的問題。本校將推廣具嘉義地區人文藝術的特色課程、活動、展演、讀

    書會、工作坊等等,並幫助弱勢族群國小學生課業輔導。

    本校人文藝術學院目前已跟在地的文教基金會簽訂合作契約,未來也會陸

    續與嘉義地區其他機構,例如興中國小及嘉義特教學校、嘉義基督教醫院等討

    論合作事宜。

    總之,為將原本侷限於教室及研究室的學習空間,納入鄉鎮資源,擴大學

    生的學習場域,本校將結合在地的文教基金會等等,透過課程的方式,打造創

    新的學習環境。透過創新的學習方式,希望培育本校學生具備競爭力的社會新

    鮮人,並希望能解決地區民眾所面臨的問題和帶給鄉鎮更多活力。

    本主軸計畫的標竿學習對象是盧布爾雅那大學(UNIVERSITY OF LJUBLJANA),該校座落於中歐斯洛維尼亞共和國(Slovenian),為本校的姊妹校。主要原因是該校師生找到了潛在合作夥伴,共同提出新解決方案和關鍵領

    域活動。這些商業和公共部門的合作夥伴都非常有興趣參與學校社區計畫。透

    過計畫,學生可以利用更創意的思維來解決科學、商業或社會機構的問題。 

    計畫推動策略與創新作法

    【A 主軸】山海環教工程計畫

    第一階段:走出校園,迎向未來

    創新作法:先期凝聚校內共識,整合校內資源,以跨系所師生共同參與的方式

    向地區提出環教教案設計,場域規劃,整合性方案計畫,並主動出擊接觸合

    適地區夥伴團體,以達成產官學三贏的合作方案。

    第二階段:生態養殖,永續山林

    創新作法:由本校師生共同對場域進行生物項調查,透過小組討論與數據分

    析,設計出創新與場域結合的課程,與永續的場域利用方式,並讓學員進行

    對不同社群的試教,並對教育成果進行分析。

    第三階段:行動學習,夥伴成長

    創新作法:藉由在經營環教課程中學習成長,以「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學

    態度,讓不論是本校師生,或是夥伴團體成員,甚至是義工,都在經營與磨

    合中得到成長,並將引入財務分析俾使組織更健全。

    第四階段:綠色旅遊,環境永續

    創新作法:藉由多方面團體合作,希望能得到同時充分了解經營技巧與清晰環

    教理念的經營團隊,一方面可透過環教課程結合地方觀光與地方創造共榮,

    同時將拉近學校研究及社會實踐的距離,也可以提供本校畢業生一條通往綠

    色永續旅遊業的途徑。

    【B 主軸】山海文教工程計畫

    第一階段: 探索嘉義,民間合作

    創新作法:了解在地團體和民眾問題,建立大學與社區緊密合作關係,共同創

    造區域願景及特色。

  • 3  

    第二階段:師生下鄉,教室延伸

    創新作法:教師與民間夥伴團體共同開課,將教室延伸到校外,修課同學除了

    一般學生外,社區民眾和團體志工人員都可一同修課。

    第三階段:從做中學,社會參與

    創新作法:結合在地議題,與夥伴團體合作舉辦讀書會、研習營、展演、策

    展、暑期營、和學生創作發表。教師由 learning by doing (做中學)過程,

    持續改革課程;學生到社會企業(e.g., 基金會)實習,透過 learning by

    doing (做中學),自主學習和反省思考。

    第四階段:組織再造,城鄉共榮

    創新作法:提升人文藝術學院的組織功能,結構性改變由學院主導發展教研方

    向。大學也因地區繁榮而更繁榮。

    預期效益與關鍵績效指標

    【A 主軸】山海環教工程計畫

    第一期

    計畫草擬階段,藉由廣泛與學校內老師及與地方社群(包含阿管處風管處以及休閒漁業廠商)溝通,並調查環教學程修課同學意願,草擬出合作協議與簽訂產學合作備忘錄,以實際情況修改計畫目標,對其他協力團體接觸並草擬出未來合作方向

    及計畫。 1.預期成果:提出教案構想書(包含資源整合構想),與環教夥伴 MOU 及協議簽約完成。

    2.關鍵績效指標:與環教夥伴 MOU 及協議簽約完成。

    第二期 初步執行階段,透過地方協力廠商,與夥伴團體的結合,將學校內師生所設計的

    課程,透過場域調查的資料呈現,將環境教育與地方觀光結合,進行最初的磨合。

    1.預期效果: 學校師生的專業得以在課程設計展現,透過與夥伴團體的磨合加以修正營運策畫。

    2.關鍵績效指標: 二課程試教完成,並有完整評估檢討分析。 第三期 課程修正階段,透過前一期的磨合測試,修正與夥伴團體的分工與課程太理想化

    的部分,提出財務與營運分析,並開始進行多次試教以及義工培訓,並將場域建

    設基礎完成。

    1.預期效果: 完成義工培訓,提出營運計畫,進行資源整合。 2.關鍵績效指標: 完成義工增能培訓,提出財務與營運分析報告。

    第四期 正式營運階段,將營運主導轉移到資源整合後的營運團隊,由本校師生進行新課

    程與周邊產品開發,正式對外進行營運。 1.預期效果: 組建營運團隊,正式營運。 2.關鍵績效指標: 營運計畫提出,並提出未來發展計畫。

    【B 主軸】山海文教工程計畫

  • 4  

    第一期

    提出創新整合行教學計畫,確定計畫成員分工及規劃目標進度。 1.預期成果:進行社區問題田野調查或與相關民間機構人員座談、訪談、與合作夥伴 MOU 及協議簽約完成、準備新課程和種子課程的開設

    2.關鍵績效指標:整合校內外資源,提出創新課程,招募人員(專任助理、及助理)、邀請夥伴團體分享社區民眾的問題、定期召開工作會議

    第二期

    和夥伴團體合作共同開課及舉辦活動,為解決地區民眾生活上問題為目標 1.預期成果:在民雄、新港地區和嘉義市推動課程和活動、透過銀髮族的故事得以文化繼續傳承、幫助單親或隔代教養小孩課輔及訓練志工媽媽、幫助偏鄉小

    孩學習英語及訓練志工媽媽、協助編輯多國語新住民手冊、協助嘉義地區家長

    或補教業者尋找人才。 2.關鍵績效指標:開設 1~3 門院級/校級微型課程、每季開課 3~5 門種子課程、約

    3~5 位大學教師參與計畫、舉辦 10 場教師的策展、展演、讀書會、工作坊、夏令營等等,一組學生夏令營、一場學生創作發表。

    第三期

    提升嘉義大學在地的貢獻和服務 1.預期成果:將把計畫範圍擴展到嘉義線梅山鄉、尋找梅山鄉的民間團體夥伴合作,並簽訂合作意向書、提升院辦公室的功能及結構性改革、協助教師能關切

    在地問題,進而設計符合解決在地需求的課程、培育學生成為具人文關懷素養

    的社會公民、使得學校、夥伴團體更密切合作,共同促進城鄉發展 2.關鍵績效指標:總結前一年度缺失,修正並賡續和擴大進行。

    第四期 建立與社區資源和機構合作模式,讓大學和城鄉共榮。 1.預期成果:將把計畫範圍擴展到嘉義縣布袋鎮、尋找布袋鎮的民間團體夥伴合作,並簽訂合作意向書、提供本校學生在社會企業(如基金會等)實習,培有他們具備人文關懷素養、提高嘉義大學品牌價值,持續為社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將嘉義文化產業特色資源引入校園,師生與嘉義鄰近之城市形成學習生態、檢

    討四期計畫的優缺點,並與民間團體討論在計劃結束後未來合作模式。 2.關鍵績效指標:總結前一年度缺失,修正並賡續和擴大進行。 

  • 6  

     

     

     第一期

    105 年 2月 ~ 105 年 7月 第三期

    106 年 8月 ~ 107 年 7 月

    與學校內老師、與地方社群接觸 

    配合學校課程,提出初步還教方案 

    草擬出合作協議與夥伴簽署合作備忘錄 

    環教場域基本建設設計動工

    進行課程試教以及財務評估 

    提出場域認證申請 

    第二期

    105 年 8 月 ~ 106 年 7月

    開發休閒漁業與試運行 

    環教課程撰寫完成與初步試教進行 

    環教場域基本建設,以配合教案執行 

    第四期

    107 年 8 月 ~ 109 年 1 月

    環教認證申請進入審查 

    完成環境教育場所的基本建設,並持續辦

    理志工培訓與工作坊

    開發周邊商品以及營運正式開始 

    配合系上環教課程帶領參與學生先對場地

    進行田野調查

    邀請社區居民與相關單位參與規劃,提出

    未來課程的計畫與產

    業開發的可行性報

    告。

    與夥伴簽署合作備忘錄

    環境監測建立初期資料

    設計適合當地資源的環境教育課程

    提出對社區的動植物資源與地景之永續經

    營方法,並設計出相

    對應的深度生態旅遊

    模式

    進行環境教育課程試教及辦理環境教育工

    作坊。

    開始於學校內與社區構築環境教育場域主

    體建築,以及財務評

    估。

    並對環境教育場域認證提出申請

    環教認證申請進入審查

    完成環境教育場所的基本建設,並持續辦

    理志工培訓與工作坊

    開發周邊商品以及配套商品以及營運正式

    開始

    人山文海城鄉

    共榮計畫

    山海環教計畫

    (質性指標)

    海洋部分

    山林部分

    增加學生實務

    工作經驗以及

    增強就業

    促進學校研究

    與地方結合

    與地方經濟共

    幫助地方弱勢

    族群

    山海人文計畫

    (質性指標)

    與學校內老師對話,介紹計畫構想

    及目標

    建立老師與夥伴團體溝通管道

    配合學校課程,提出初步種子課程

    配合課程帶領參與學生進行社區田野

    調查

    尋找嘉義地區未來可合作夥伴團體進

    行訪談/參觀

    與可合作的夥伴簽署合作意向書

    將把計畫範圍擴展到嘉義線梅山鄉。

    尋找梅山鄉的民間團體夥伴合作,並簽訂

    合作意向書。

    提升院辦公室的功能及結構性改革。

    協助教師能關切在地問題,進而設計符合

    解決在地需求的課

    程。

    培育學生成為具人文關懷素養的社會公

    民。

    使得學校、夥伴團體

    將把計畫範圍擴展到嘉義縣布袋鎮。

    尋找布袋鎮的民間團體夥伴合作,並簽訂

    合作意向書。

    提供本校學生在社會企業(如基金會等)實

    習,培有他們具備人

    文關懷素養

    提高嘉義大學品牌價值,持續為社會問題

    提出解決方案  將嘉義文化產業特色

    資源引入校園,師生

    與嘉義鄰近之城市形

    成學習生態。

    在民雄、新港地區和嘉義市推動課程和活動。

    透過銀髮族的故事得以文化繼續傳承。

    幫助單親或隔代教養小孩課輔及訓練志工媽

    媽。

    幫助偏鄉小孩學習英語及訓練志工媽媽。

    協助編輯多國語新住民手冊。

    協助嘉義地區家長或補教業者尋找人才。

     

  • 7  

    105 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計畫書

    申請類別 □A類:未來大學推動計畫

    B類:無邊界大學推動計畫

     

    壹、申請學校概況與未來十年發展潛力分析

    一、嘉義大學概況

    本校座落於南臺灣沃野平疇的嘉南平原,是一所新興整合且具有悠久歷史的學校。2000 年 2月 1日由培育農業人才的國立嘉義技術學院(前身成立於 1919年)及培育優秀小學師資的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前身成立於 1957年)整併而成,是臺灣高等教育整合之首例,既承續優良師資培育及良好技職人才養成之傳統,也是締造臺灣高等教育整合成功之典範。 

    本校成立後,以「光耀嘉義揚名全國躋身國際」為發展使命,邁開步伐,推動校務的革新與精

    進,持續改進校園的生態體質,提升教學、研究、輔導及推廣服務的品質,傳承努力、創新發展,

    落實學術殿堂「以知識服務社會,以科技引領進步,以人文美化生命」的理念,希冀從「優秀」漸

    進轉型提升到「卓越」(從 A到 A+)的境界。 

    本校目前共有師範、人文藝術、管理、農、理工及生命科學等六個學院,分設有 39個學系、1個學士學位學程、39個碩士班、13個碩士在職專班、3個外籍生全英語碩士學位學程、6個博士班、1個博士學位學程。專任教師(含專案教學人員)521位,職技人員 335位。學生人數共有 12,834人(學士班 7,825人、進修學士班 2,132人,碩士班 1,674人、碩士在職專班 1,008人、博士班 195人),學生與教師比例約為 25:1,研究生人數佔全校學生人數 22.7%。 

    本校校地面積達 285.798公頃,四個校區分別位於嘉義市、縣,在既有的研發基礎與潛能下,將繼續結合各領域研究人員專長,協助嘉義市、縣在地產業進行升級與轉型,並就近與經濟部嘉義

    產業創新研發中心、工研院南分院、經濟部南臺灣創新園區、高雄軟體園區、農委會屏東農業生物

    技術園區形成南臺灣產業創新走廊,進行產學研間緊密的合作,共同推動學術交流與合作、創新研

    發、產業育成營運,以有效運用研究資源,發揮產業連結、催生新興產業功能,引領群聚產業成為

    重要引擎。另配合行政院 102年 8 月 8日通過之「自由經濟示範區推動計畫」,將以「高附加價值的高端服務業為主,促進服務業發展的製造業為輔」為原則,發展智慧物流、國際健康、農業加值、

    金融服務、教育創新等五大重點經濟活動,大幅度鬆綁物流、人流、金流、資訊流及知識流的各項

    限制,打造便利的經商環境,落實市場開放,並規劃發展具前瞻性之高端產業活動,以吸引國

    內外投資,成為推動我國經濟成長之重要引擎,並有助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前述自由經濟

    示範區五大重點經濟活動與本校相關學院、系所之領域與發展方向有關,有利於本校之配合與發展,

    將成為本校相關學院、系所尋求突破與改變之契機。 

    二、本校未來十年發展潛力分析

    本校優勢包括悠久的歷史與優良的傳統、培育無數傑出校友、校務運作穩健、校地廣闊、基礎

    軟硬體建設完整、校務發展定位務實明確等等,具有發展為國際一流大學之潛力。 

    本校定位為「具卓越教學並整合特色研究與產業實踐之綜合大學」,曾執行教育部奬勵教學卓

    越計畫七年,各項教學措施及軟硬體設備皆已璨然完備,2014‐2015 年則獲得區域資源中心教學增能計畫 2000萬元之補助,將持續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學習成效及畢業後之職場競爭力。此外,

  • 8  

    為善盡大學引領產業發展之社會責任,將更致力於特色的學術研究與創新研發,並結合在地產業之

    發展。本校於 104學年度起實施(學術與實務)課程分流,系所課程採模組化、學程化,以利學生提早決定生涯方向。在實務課程方面,強化實驗、實習能力,實施業師協同教學,並訂定校外專業

    實習辦法,大四學生可全年或半年至業界進行校外專業實習,提前接受職場訓練。 

    具體言之,本校在教育部計畫之支持下,預計兩年內建構Match Maker產學合作平臺,以利學術界與產業界技術與人才之媒合,其架構圖如下: 

    產學連結

    創新導向

    永續經營

    業界關懷

    育成中心

    媒合平臺

    產學手冊

    e-Profolio

    e-corner

    e-presentation

    管考機制

    產學互動平臺 特色實力儲備平臺

    產業界

    (需求端)

    學術界

    (供給端)

    分類

    精選

    學生

    教師

     Match Maker產學特色平臺建立計畫架構圖 

     

    此一平臺建置完成之後,將可提供鄰近地區各家廠商更完善之服務,亦可幫助本校學生順利找

    到適合的職場完成實習。本校預計在未來 10 年內,可達成縮短學用落差之目標,成為可充分提供國家優秀實務人才之高等學府。 

    在拉近城鄉差距方面,本校與財團法人懷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於 104年 7 月 16日簽訂10年經費 1200萬元之「山海希望工程計畫」產學合約,針對山區與海區偏鄉弱勢小學為基地,共同推動固本拔尖扶弱的人才培育,強化及振興發展精油產業短、中及長程計畫,達到以教育及引進

    產業發揮山區與濱海區域之特色資源,創造更高價值帶動城鄉共榮發展。第一年以山區嘉義觸口黎

    明國小與海區東石國小及其型厝分校為基地,結合嘉大社口林場及藥用植物園選育栽培木本及草

    本精油植物盆苗,提供生命科學院香水香精香料研發團隊進行精油精密儀器分析及高加值產品開

    發。最後一年,將會有國內第一個配合當地特色之精油觀光工廠成立,達成人才培育、產業創新及

    繁榮永續。在此一計畫之基礎上,本校未來將更積極走入偏鄉,為城鄉共榮奉獻心力。 

    其次,農業乃立國之本,然而近年來由於農村人力老化,可能造成農業斷層。有鑑於此,農委

    會特別委託本校開辦「農場管理學位學程」,以公費培養農村人才。第一屆招收 30位農村青年,已於本學年度正式開班,下一年度起,學生人數將擴增至 45 人,預計 10 年內可培養農村建設人才400人以上。本校現正研擬雲端農業計畫,結合校內專業系所之雲端技術,所培育之農業人才必能符合時代需求,亦將成為本校推動各項城鄉共榮計畫之生力軍。 

    再次,本校人文藝術學院推動藝術季活動多年,卓有成效,除了受到地方政府肯定,與地方藝

    文團體亦互動良好。刻正規劃「區域文化中心」之計畫,陸續推動雲嘉嘉圖書與資訊中心以及文化

    藝術教育與推廣行動,包括民雄地區大學城風貌特色經營、陶藝及版畫等藝術活動推廣等。預計 10年內,本校當可成為區域文化之領頭羊! 本校由嘉義師範學院與嘉義技術學院整併已經十五年,十五年來各項基礎建設已璨然完備,未來

    十年將是嘉大起飛的時期。十五年前本校訂定「光耀嘉義,揚名全國,躋身國際」之願景,如今

    已和在地緊密結合,達成第一階段光耀嘉義之目標,將以此基礎,持續朝向揚名全國、躋身國際

    之目標邁進!

  • 9  

    貳、計畫目標與標竿學校

    本校座落嘉義縣市,地理環境上鄰山近海,生活型態上橫跨都市與鄉村,學生來源亦以中南部

    學生為主,本校擬藉由引導學生了解在地環境,以及透過輔導鄉村學生學習,進而一方面促進學生

    在地關懷,一方面亦能提升鄉村學生知能,共同翻轉教育與學習經驗。本計畫從兩個面向:「環境

    教育」及「人文關懷」,分別提出「山海環教工程計畫」及「山海文教工程計畫」。說明如下:

    【A 主軸】山海環教工程計畫

    依據環境教育法規定,環境教育的推動,乃用以促進國民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

    係,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

    與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永續發展。因此環境教育應該是全民的,與社區完美結合的,而不應該僅

    在環境教育中心,或是學校內以一個普通課程存在。因此本計畫希望由本校水生生物科學系、生物

    資源系帶領,走出校園與地區機關合作,對社會大眾進行環境教育,並由本校通過環境教育學程的

    學生作為種子教師,由不同專業的老師設計課程,對社區進行與觀光結合的環教課程,如此學校師

    生有面對接觸社會的實踐機會,地區獲得充足的高素質種子教師,以及能持續發展的觀光素材。 

    嘉義大學在未來因應少子化,生員減少,學生需要增強參與社會的活動等前提下,應該鼓勵本

    校師生走出校園,加強與地區社群的連結,以助於增強學校與地區的互動。而「環境教育」是非常

    好的題材,藉由深入的調查,與在地社群的互動,經驗與學術資源的互補,不但可以增加觀光資源

    的深度,也可以繁榮地方經濟,提供學校師生固定可以經營的實驗場域,並為學生提供未來出路的

    選擇。本校文教之標竿學習對象為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身為加拿大傳統強校,其

    環境教育研究方面更是首屈一指,通過開設 UBC Outdo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EE)課程連接學校研究人員與地區的教育工作者,並在戶外與學員以及地區住民交流思想,實踐和資源共享。事實

    上,嘉義大學本身也有植物園及昆蟲館等環教設施,再加上生物資源系眾多的生態相關教師、訓練

    良好的學生,與開設有環境教育學程,正可以補足地方專業環境教育人員不足,解決無法自行發展

    環教課程的窘境。 

    由於本校師生近年才開始走入社會,而在加拿大,大專院校接受政府機關委託進行政策性探討

    與實踐是相當普遍,像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就常參與公共衛生以及教育政策方面的研究,也同時開設

    像(OEE)課程這樣在社群範圍上課的實境課程,這能培養實務性強,與在地連結很強的學生,在這方面臺灣落後不少,應該跟加拿大大學學習。 

    【B 主軸】山海文教工程計畫

    一、計畫目標 

    目前嘉義地區居民所面臨的社會、經濟、或教育問題如下:

    對象 問題

    銀髮族 嘉義地區老年人多,老人家因為大多已經退休,閒暇時間很多。他們退休後,無法常常做一些腦力的活動,進而造成失智症。 另外,有關那個年代的嘉義地方文化歷史記錄,似乎也都沒有留下來。這些回憶無法傳

    承給下一代子孫了解社區的歷史發展。

    單親家庭或

    隔代教養小

    單親家庭或或隔代教養的小孩,常常因為家長需要賺錢養家,無法常常陪伴小孩。阿公

    阿嬤也無法輔導小孩課業。沒有家長的指導,小孩的課業成績落後。加上家裡也沒有費

    用讓小朋友參加補習班加強課業。使得這些小孩課業無法跟上學校進度,造成學習成就

    低。

  • 10  

    偏鄉小孩 偏鄉小孩藝文活動少,才藝師資資源較不足,特別在英語的學習,比較英語師資和學習時數,偏鄉小朋友更是明顯不足於都市小孩。所以,急需要注入更多有英語專長的志工

    來幫助這些小朋友的英語學習。

    新住民 外籍配偶需要融入到台灣的社會,了解當地的生活、文化和歷史。但是,教授新住民的教材除了語言課本外,用新住民母語所寫成的中華及台灣文化歷史教材很少,急需開發

    這些教材來協助新住民了解台灣,快速融入台灣的社會。

    一般大眾 嘉義地區許多家長需要幫小朋友尋找家教,但由於沒有管道,通常只能透過認識的人介紹,並沒有公開的管道來找尋人才。或者有些嘉義地區補習班,都需要找尋學生來輔導

    國中小課業,但也都只能透過學生的互相介紹,品質也良莠不齊,而沒有一個比較公開

    及有信用的平台來尋找人才。

    針對嘉義地區的民眾所面臨的問題,將把教課延伸到校外的學習場域,透過人文藝術學院所新

    開設的課程,「家人關係與家庭經營」、「從鏡頭下看人生」、「美學拼圖」或一門淺碟課程「人文關

    懷專題」,結合合作夥伴,希望能解決銀髮族、單親家庭小孩、偏鄉小朋友、和新住民所面臨生活

    和教育的問題。本校將推廣具嘉義地區人文藝術的特色課程、活動、展演、讀書會、工作坊,並幫

    助弱勢族群國小學生課業輔導。

    人文藝術學院目前已跟在地的文教基金會簽訂合作契約,未來本校也會陸續與嘉義地區其他

    機構,例如興中國小及嘉義特教學校、嘉義基督教醫院等來討論合作事宜。

    總結,為將原本侷限於教室及研究室的學習空間,納入鄉鎮資源,擴大學生的學習場域。本校

    將結合在地的文教基金會等等,透過課程的方式,打造創新的學習環境。透過創新的學習方式,希

    望培育本校學生具備競爭力的社會新鮮人,並希望能解決地區民眾所面臨的問題和帶給鄉鎮更多

    活力。

    二、計畫目標與其未來十年的校務發展關聯 

    計畫目標與本校「善盡社會責任」發展目標一致。本校珍惜嘉大以地方為名的榮耀,肩負帶動

    地區發展的社會責任,試圖了解地方民眾的問題,並希望結合校外資源解決這些地區民眾困境。希

    望因為嘉義大學使得嘉義因「嘉大而更繁榮,嘉大則因嘉義而更永續」,奠定兩者相得益彰共創雙

    贏的局面。三、標竿學習對象、差異及學習之處

    三、標竿學習對象、差異及學習之處

    山海文教工程計畫標竿學習的對象是,盧布爾雅那大學(UNIVERSITY OF LJUBLJANA),位於中

    歐南部斯洛維尼亞共和國(Slovenian)首都盧布爾雅那的一所大學,為斯洛維尼亞歷史最悠久、規

    模最大的大學。這一所大學也是嘉義大學的姊妹校。盧布爾雅那大學共有 26 系所單位,包括 3 個

    藝術科系(音樂、美術設計系、戲劇系)和 23 個學術系所(社會科學系、教育、法律、建築等系所),

    以及三個相關單位,包括國立大學圖書館,盧布爾雅那中心技術大學圖書館,盧布爾雅那創新發展

  • 11  

    研究機構,每年約有歐盟 419 計畫進行。

    盧布爾雅那大學除了致力於科學研究計畫外,也積極與校

    外夥伴團體合作。盧布爾雅那大學強調結合科技,教育,商業部

    門和與社會議題連接,這樣的合作方式已經成為競爭日益激烈

    和全球化的世界的必需品。盧布爾雅那大學早已開始創造知識

    並通過教育轉移到學生。然後,學生就業後,又把知識轉移到工

    作環境。但是,大學是不是知識的唯一創造者。知識是工作過程的產物。因此,盧布爾雅那大學的

    目標是加快知識轉移,需要加強科研開發或和與合作夥伴密切合作。計畫和合作夥伴提供畢業生技

    能,進行獨立的職業道路。盧布爾雅那大學的目標是加強在學習研究過程中的教育,科研,企業和

    社會等互相聯繫。盧布爾雅那大學建立網站,讓他們院系和學院展示他們活動的機會,並公開給商

    業和公共部門,學生和研究人員之間的知識轉移合作。

    另外,面臨的高校的挑戰,盧布爾雅大學的師生找到了潛在合

    作夥伴,共同提出新解決方案和關鍵領域活動。這些商業和公共部

    門的合作夥伴都非常有興趣參與計畫。透過計畫,學生可以加入讓

    他們,利用更創意的思維來解決目前科學、商業或社會機構的問題。

    盧布爾雅那大學 http://www.uni-lj.si/academies_and_faculties/faculties/2013071111490274/  

    參、計畫推動重點與方法

    本校為促進學生在地關懷,以及提升鄉村學生知能,拉近城鄉差距,共同翻轉教育與學習經驗。

    本校從兩個面向「環境教育」(山海環教工程計畫)及「人文關懷」(山海文教工程計畫)加以作為:

    【A 主軸】山海環教工程計畫

    嘉義大學的地理位置背山面海,考量學生必須與在地社群結合,計畫成為地區學術中心,因此

    本校生命科學院提出以山海不同環境為此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的意象,以山海工程做為計畫的

    題目。山‐‐‐為阿里山地區,海‐‐‐為東石布袋地區,希望藉由與山海不同環境來引導學生進入環境教育領域,因此選定雲嘉南風景區管理處與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作為在地配合機構,這兩單位都

    有申請環境教育場域的需求,尤其是阿管處,已於去年與本校合作送出申請,本校吳淑美老師更將

    於今年合作進行營運計畫探討,而風管處,也提出與嘉義大學合作開發臺南市將軍區馬沙溝遊憩區

    北側大池,此地占地三十公頃以上,目前並無單位使用。 

    一、山‐阿里山地區 

    阿里山鄉達邦村位於阿里山山脈的尾端,海拔約九百公尺,是鄒族的故鄉。大約在三百年前,

    兩大舊社達邦和特富野,在曾文溪上游的長谷川溪和伊斯基安娜溪匯流處附近,形成達邦村,是鄒

    族最大的部落。 

    達邦的主要產業是茶葉和高冷蔬菜,以山葵為主,並且盛產竹筍。它是阿里山鄉各個部落的中

    心,也是鄒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行政單位集中地,包括許多公家機關和文化工作室都設在這裡。 

  • 12  

    達邦到現在都還保留著許多鄒族的傳統習俗、祭典和文物,村內每年都會舉辦豐年祭、戰祭…等原住民慶典。除人文歷史的特色外,達邦最大的特色是具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居民為了保護

    達邦社區的自然資源,因此規劃出「伊斯基安娜自然生態區」和「達德安生態區」。 

    達德安自然生態區地處偏僻,保留了原始林相,飛禽走獸相當多,光是有紀錄的鳥類就有 73種,例如紅嘴黑鵯、山紅頭、五色鳥及棕面鶯等都很常見,溪裡的魚群也非常多樣。另外,生態區

    內盤根錯節、濃蔭蔽日的老茄苳巨木群及豐富的寄生植物群也讓人印象深刻。 

    和達德安生態區一樣,伊斯基安娜生態保護區也保留有原始林相,生態資源非常豐富,所受到

    的人為破壞並不大,多數必要性的人工設施也皆取材自周邊的自然素材。生態區內隨處可見巨大的

    山蘇、奇巖、樹木、野生花果、苔蘚、蕨類和野生小動物…等等,同時也是賞鳥的好地方。沿著伊斯基安娜溪谷而下,清澈的溪流從山頂穿越濃密的森林,沿途可見蛇莓、桑椹結實累累,食茱庾、

    姑婆芋、小山芋、糯米糰、腎蕨、土黨參及五節芒等植物。另外還可以沿著伊斯基安娜溪谷溯溪而

    上到獅王峽谷和彩虹瀑布等景點。 

    達邦目前規劃出兩條步道,這兩條蒼鬱的古道都兼具了以前鄒族的獵道和戰道功能,沿途滿佈

    著日治時代的人造針葉林。 

    因此本計畫提出與達邦村進行環境教育與生態旅遊的模式來提振地區觀光的想法,主要分為

    兩個部分: 

    (一)生態旅遊部分:利用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原有的景觀步道來設計深度的生態旅遊活動。 

    (二)環教課程部分:生態旅遊之操作課程可以融入科學理論模式,進而設計課程使達到環教的效果。 

    階段  工作內容 

    第一  計畫草擬階段及田野調查。針對達邦地區自然資源以及人文資源進行調查,建立當地的特色資料。 

    第二  利用上述資料,提出對山區動植物資源與特色地景的永續利用建議,以及設計出相對應的深度生態旅遊模式。 

    第三  藉由生態旅遊資金挹注,以及其他外部資源資金挹注,開始開發設計善用當地資源的環境教育課程,並開始構築環境教育場域主體建築,及環教課程試教以及財務評

    估。並對環境教育場域認證提出申請。 

    第四  環教場域認證申請通過後,開始對環境教育試營運,開發周邊商品以及配套商品,正式開始營運。 

    二、海‐馬沙溝與布袋將軍地區 

    臺南市將軍區馬沙溝遊憩區北側大池鄰近將軍漁港,並位在遊憩區北側,距離整個馬沙溝遊憩

    區相當近,如能合理應用,對於提升馬沙溝遊憩區整體觀光資源有極大好處,因此本計畫提出利用

    此大池進行環境教育與漁村體驗的模式來提振地區觀光的想法,因此在此大池可以做: 

    (一)休閒漁業部分 

    1.蚵學家體驗營:可開發親子或是針對小學生的活動,包括串蚵殼,蚵殼創意秀,採蚵體驗,蚵苗發育觀察,烤烤蚵學家等活動。 

    2.潟湖捕魚體驗:由蚵農駕竹筏改造之動力船載著學員,學習利用淹網來捕漁,在來來網網的體驗中,感受捕魚的樂趣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此體驗活動適合高年級小學生,青年,與社

    會大眾。 

    3.垂釣競賽:  藉由垂釣競賽的方式,同時可以進行大池魚類生物相調查,並寓教於樂此體驗活

  • 13  

    動適合高年級小學生,青年,與社會大眾。 

    4.定置蝦籠蟹籠捕撈體驗,此體驗活動適合高年級小學生,青年,與社會大眾。

    5.龍鬚菜養殖此體驗活動適合高年級小學生,青年,與社會大眾。 

    (二)環教課程部分:休閒漁業之操作課程可以融入科學理論模式,進而設計課程使達到環教的效果。 

    1.從場域到餐桌的科學物語:藉由「生態養殖的『有機』操作」,融入生態平衡的知識,藉由食物鏈的遊戲,讓學員理解那些海鮮是較不利於生態的的能量平衡原則。 

    2.「潮間沙岸的精靈‐‐西部濱海生物介紹」 

    3.「生生不息—養殖中的元素循環」 

    4.其他可持續開發之課程。 

    階段  工作內容 

    第一  計畫草擬階段,藉由廣泛與學校內老師接觸,與地方社群包含阿管處風管處以及休閒漁業廠商,並調查環教學程修課同學意願,草擬出合作協議與簽訂產學合作備忘

    錄,以實際情況修改計畫目標,對其他協力團體接觸並草擬出未來合作方向及計畫。

    第二  馬沙溝遊憩區休閒漁業的開發:透過承租馬沙溝遊憩區北側大池與周邊,配合養蚵漁民(有遊樂船舶執照)與養殖漁戶契約,在大池中進行休閒漁業展示以及捕撈體驗,其中漁撈體驗由漁民帶領,學員穿著救生衣在安全水域(大池內)進行漁撈體驗,蚵農則可一旁擔任指導老師引導學員體驗,而大池中進行不同養殖模式的體驗。在此

    前並透過水池生態調查對池中生物相及分佈進行初步普查,以確定各類養殖展示規

    模與數量。 

    第三  藉由休閒漁業資金挹注,以及其他外部資源資金挹注,開始構築環境教育場域主體建築,並開始開發環教課程,此時必須包含主場館,生態教室,展示辦公區以及廁

    所,並開始環教課程試教以及財務評估。對場域認證提出申請。 

    第四  環教認證申請通過後,開始對環境教育試營運,開發周邊商品以及配套商品,正式開始營運。 

    【B 主軸】山海文教工程計畫

    推動策略

  • 14  

    1、人文藝術學院與夥伴團體共同開設三門特色課程:「家人關係與家庭經營」、「從鏡頭下看人

    生」、「美學拼圖」以及/或一門淺碟課程「人文關懷專題」。

    人文藝術學院將結合在地的文教基金會等機構,開設一個深碗課程。課程名稱將是「家人

    關係與家庭經營」、「從鏡頭下看人生」、「美學拼圖」,每門為二學分。「家人關係與家庭經營」

    課程中將以說故事,讓學生知道隔代教養、單親家庭或是新住民的家庭關係以及如何家庭經

    營。 「從鏡頭下看人生」 課程中將以電影談生命教育與生命態度。「美學拼圖」課程中將以多

    元方式帶領學生體察生活周遭的美感。希望能透過課程和與夥伴團體的合作,能解決嘉義地區

    民眾在生活、教育、等問題。

    這三門課程,若有需要,將由二位不同領域的教師共同授課,以共時方式開授。例如,「語

    言與文化」課程,課程規劃需要編制一本多語文化教材,可能一位應用歷史系教師和一位外語

    系教師來共時開課。

    另外,為了培養人藝院學生具備人文關懷素養,也將提出一門一學分淺碟課程(例如:人文

    關懷和地區發展),將邀請夥伴團體,或是民間組織的社會服務者、義工、機構負責人等等來分

    享與社區議題相關的演講。人藝院教師可以透過演講,更深入了解社區問題,進而設計相關課

    程來配合。學生也可以透過這個淺碟課程「人文關懷專題」,培養人文關懷,規劃如何利用本身

    力量來幫助社區民眾。這個課程可能規劃不納入畢業學分,而是以實用意義為目的。

    2.招募人文藝術學院的教師成為種子教師,規劃種子課程

    除了三門由院開設的課程外,本校也將召集人藝院的教師,若授課的課程能與社區議題結

    合,也成為種子課程,並可部分授課在嘉義大學,部分課程在校外機構開課,課程內容需解決

    地區問題為規劃。課程或有需要,將規劃由二位不同專業領域老師共時授課。

    例如:外語系龔書萍老師的課程「語言與大腦」,未來可與結合嘉義特教學校為合作夥伴,

    課程內容將討論大腦是如何理解語言,以及腦傷的病人語言特徵。課程可以開授到民雄校區,

    或是直接開設到嘉義特教學校,除了大學生修課外,也可以讓嘉義特教學校老師聽課,了解身

    心障礙者的語言特徵,進而了解如何設計符合不同身障生的語言教材等。

    3. 串連民雄-嘉義市-新港的文教基金會等地點為課程學習據點

    課程將配合夥伴團體,每個課程一部分時間會開設在嘉義大學民雄校區或林森校區,而一

    部分時間若需要實習、訪談、課輔等等需要開設在社區,例如在地的文教基金會。

    4.本校師生與夥伴團體合作辦理策展、展演、工作坊、讀書會、研習營、暑期營活動

    為了推展計畫更為順利,以及召集更有理念的老師共同參與解決社區議題,鼓勵教師可以

    1•人文藝術學院與夥伴團體共同開設三門特色課程: 「家人關係與家庭經營」、「從鏡頭下看人生」、「美學拼圖」以及一門淺碟課程

    2•召募人文藝術學院的教師成為種子教師,規劃種子課程

    3•串連民雄‐嘉義市‐心港文教基金會地點為課程學習據點

    4•本校師生與夥伴團體合作辦理策展、展演、工作坊、讀書會、研習營、暑期營活動

    5•結合在地議題,與夥伴團體合作舉辦本校學生創作發表

    6•建置本校與夥伴團體的互動平台及家教人才網

    7•提升人文藝術學院的組織功能,結構性改變由學院主導發展方向

  • 15  

    申請與地區合作的計畫。例如,視覺藝術系教師若想要在在地的文教基金會辦理一個畫展,若

    在地的文教基金會也有活動需求,教師可以向本計畫申請活動計畫申請,進行策展活動。又

    如,中文系老師想要在文教基金會舉辦老人家的詩詞吟唱的工作坊,若文教基金會也非常需要

    訓練老人家多動動腦,也可以向本計畫申請活動計畫來進行。又如音樂系老師想要讓偏鄉小朋

    友參與音樂藝文活動,可以申請演奏發表,在偏鄉地區進行展演。

    學生若想要組隊在暑假辦理營隊,針對偏鄉學生,與在地的文教基金會合作共同辦理暑假

    營隊。例如,利用寒暑假辦理兒童夏令營,指導偏鄉學生的中英文閱讀、寫作能力提昇,培養

    學生閱讀英語繪本、指導小學生演奏樂器(鋼琴、小提琴、管樂等等)、補足偏鄉教育資源的不

    足。

    5.結合在地議題,與夥伴團體合作舉辦本校學生創作發表

    本校學生可以提出計畫,向人文藝術學院申請創作發表計畫書,創作可以是微電影、記錄

    片、戲劇、音樂劇、兒童英語劇、展演、演奏發表、裝置藝術、漫畫、遊戲等等。學生的創作

    需要與在議題結合,例如偏鄉兒童英語劇非常缺乏,外語系學生可以提出英語戲劇公演的申

    請,希望為偏鄉兒童注入更多英語藝文活動。通過計畫的學生團體,可以得到經費補助。

    6. 建置本校與夥伴團體的互動平台及家教人才網

    為了與夥伴團體更能有效互動,本校將委外或是自建的方式設立一互動平台。互動平台除

    了已有簽 MOU 的夥伴團體外,希望透過平台的設立,吸引更多民間團體加入畫,共同解決嘉義

    地區民眾在社會、民生、教育所面臨的議題。

    另外,本校也將在這個平台架設家教人才資料庫,希望能統合嘉義地區家教課輔人才平

    台,服務嘉義地區的父母或民間機構。人才庫來源為本校人文藝術學院大學部學生或畢業生學

    生,可教授各學科的專長,例如英語、作文、鋼琴、小提琴、或是素描、油畫等等。若家長、

    民間團體或補習班想要尋找人才,可以透過資料庫媒合人才,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7.提升人文藝術學院的組織功能,結構性改變由學院主導發展方向

    以往人文藝術學院只是學校行政單位,職責在於統整各系所提交的議案或開課課程,並沒

    有主導各系所決策和制定方向。目前這個計畫將提升人文藝術學院的功能,除了制定未來院內

    各系所的發展外,也能有開課的權利。更能整合各系所資源和師資,納入校外夥伴團體,與社

    區發展議題結合,更能發揮大學在社會的功能。

    實施步驟,分為四期說明:

     

      

    第一階段:田野調查及課程設計 

    第四期

    第三期

    第二期

    第一期

    ‧在民雄、新港、嘉義市、太保、梅山、布袋推動課程

    ‧在民雄、新港、嘉義市、太保推動課程

    ‧在民雄、新港、嘉義市推動課程

    ‧嘉義地區人文藝術田野調查及課程設計

  • 16  

    進行嘉義縣市地區人文資源進行田野調查,建立人文藝術不足及需求,進而提出對嘉義城

    市及鄉鎮人文藝術資源的需求建議,以及設計出相對應的課程。另外,藉由廣泛與學校內老師

    接觸,與地方社群 包含在地的文教基金會、嘉義特教學校、故宮南院等等,並調查修課同學意

    願,草擬出合作協議與簽訂產學合作備忘錄,以實際情況修改計畫目標,對其他夥伴團體接觸

    並草擬出未來合作方向及計畫。

     

    計畫目標:提出創新整合行教學計畫,確定計畫成員分工及規劃目標進度。 

    推動重點:整合校內外資源,提出創新課程,招募人員(專任助理、及助理)、邀請夥伴團體分享社區民眾的問題(每季一次)、定期召開工作會議(每個月一次) 

    當期計畫預期成果: 

    1  進行社區問題田野調查或與相關民間機構人員座談、訪談 

    2  與合作夥伴MOU及協議簽約完成 

    3  準備新課程和種子課程的開設 

     

    第二階段:在民雄和新港等嘉義地區推動深碗課程/或淺碟課程並推動各項校內外活動   與在地的文教基金會、合作推出三門課程。另外,本校也開始公告申請種子課程招募,各

    系所老師若授課課程符合申請需求,將納入本計畫課程,並與予經費補助。開始公告並收件本

    校師生申請的讀書會、工作坊、策展、展演、演奏表演、暑期營隊等計畫。並開始公告及收件

    學生創作發表計畫書。通過計畫申請的師生,將給予經費補助,開始執行計畫。

     

    計畫目標:和夥伴團體合作共同開課及舉辦活動,為解決地區民眾生活上問題為目標 

    推動重點:開設 1~3門院級/校級微型課程、每季開課 3~5門種子課程、約 3~5  位大學教師參與計畫、舉辦 10場教師的策展、展演、讀書會、工作坊、夏令營等等,一組學生夏令營、一場學生創作發表。 

    當期計畫預期成果:   

    1 讓銀髮族有機會說出自己年代的故事。透過分享,讓老人家動動腦,可以 減緩或延後老人失智症的發生。

    另外,透過分享故事,修課學生可以將內容記錄下來,變成報紙 刊物、紀錄片等等讓後代子孫有機會了解嘉義地方那個時代的歷史及文化價 值。

    所謂「道理難記,故事難忘」,透過說故事方式,這個方法能讓年輕人更願

    意了解老一代的文化和價值觀。 

    2 幫助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小孩課輔及訓練夥伴團體志工媽媽。

    訓練在地的文教基金會的志工媽媽 如何指導課業落後的小孩。透過合作,授課老師可以理解學業落後小孩的 問題。而合作夥伴的志工也可以進一步學習教學技巧和輔導方法。

    另外,修課學生也將參與指導這些小孩,學習和小朋友如何有效溝通及和教

    學技巧。 

  • 17  

    3 幫助偏鄉小孩學習英語及訓練夥伴團體志工媽媽

    訓練文教基金基會的志工媽媽 如何指導小孩學習英語。透過合作,授課老師可以偏鄉小孩英語的程度及 如何介入教學活動。而合作夥伴的志工也可以進一步學習英語教學技巧和 輔導方法。

    另外,修課學生也將參與指導這些小孩,學習和小朋友如何有效溝通及和 英語教學技巧。 

    4 幫助新住民了解嘉義地區的風土民情。

    本校規劃修課學生來編製以越南語或印尼語和英語討論嘉義地區人文風情的

    文化教材。這個教材將可以協助嘉義地區新住民更能融入台灣的生活。 

    5 協助嘉義地區家長或補教業者尋找人才。

    透過互動平台集家教人才網的建立,可以解決嘉義地區家長的人才需求,透

    過平台,也可以讓嘉大學生有更多機會工讀或家教的機會。 

    6 提升院辦公室的功能及結構性改革 

    7 協助教師能關切在地問題,進而設計符合解決在地需求的課程 

    8 提供本校學生實習的場所 

     

     

    第三階段:在民雄、新港及嘉義市、太保市推動深碗課程/或淺碟課程並推動各項校內外活動 除了持續推動第二階段的工作,計畫將延伸到太保地區,本校將尋找太保地區的公部門(例

    如故宮南院、嘉議縣政府) 或民間團體,了解他們的社區民眾問題或公部門的問題,並規劃相

    關課程配合。

     

    計畫目標:提升嘉義大學在地的貢獻和服務 

    推動重點:總結前一年度缺失,修正並賡續和擴大進行。 

    當期計畫預期成果: 

    1  培育學生成為具人文關懷素養的社會公民 

    2  使得學校、夥伴團體更密切合作,共同促進城鄉發展。 

     

    第四階段:在民雄、新港及嘉義市、梅山、布袋推動深碗課程/或淺碟課程並推動各項校內外活動 除了持續推動第三階段的工作,本校將延伸到梅山地區,希望能找梅山地區民間團體,了

    解他們的社區民眾問題,並規劃相關課程配合。。

     

    計畫目標:建立與社區資源和機構合作模式,讓大學和城鄉共榮。 

    推動重點:總結前一年度缺失,修正並賡續和擴大進行。 

    當期計畫預期成果: 

    1  重複辦理前年的活動,並進行檢討修正。 

    2  提高嘉義大學品牌價值,持續為社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 18  

    3  將嘉義文化產業特色資源引入校園,師生與嘉義鄰近之城市形成學習生態。 

    肆、學習生態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

    【A 主軸】山海環教工程計畫

    項目  疑慮內容 法規財務  在第二期初始啟動資金本系並不具備,因此籌措初始啟動資金的方法為,水池中

    原有的魚貨以及休閒漁業收入。但是本地目屬於國有地,因此就算得標之後,漁

    獲的歸屬權為何仍然有爭議的部分,而休閒漁業廠商如何找尋,是否需要公開招

    標,仍有待研究。 嘉義大學為非營利性組織,因此本計畫如有盈餘(第四階段有正式營運以及周邊商品開發),盈餘的分配以及賦稅上產生的問題,有待相關法令解套。 

    本計畫需引入廠商進行日常維護以及營運,營運維護中所產生的安全保險問題以

    及廠商使用水域之租金問題,都必須仰賴風管處以及學校行政部門提出相關法令

    解套。 教學與行

    政單位行

    政運作風

    險 

    目前日常維護以及場所安全的人力計畫是由廠商負責,初期環教人員由嘉義大學

    環教團隊負責,導覽由休閒漁業廠商負責,而風管處與阿管處為場域提供者,可

    能必須提供硬體設施,不過初期建設需要較多人力,嘉大團隊不一定能籌備如此

    多人力與經費。 水上導覽同時帶有風險,以學校的角度來看,盡量不使用在學學生負責重大事務,

    因此合格的人力資源其實是欠缺的。 教 師 教

    學、學生

    學習、師

    生關係方

    面的風險 

    本計畫是藉由與外部廠商單位合作開發環教資源為主的計畫,因此會發生在教師

    教學上的改革,藉由課程發展引入學生參與設計,引起學生的興趣,加強學校跟

    在地的連結,不過最後課程產品的智慧財產權歸屬,必須是學校與出資單位,但

    是使用智慧財產單位為,風管處與廠商營運單位,這其中的法律關係必須釐清。

    因為是要到校外場域進行教學與調研,教師與學員的交通保險費用是必須納入考

    慮的。學員的交通安全與保險可能由第一期計畫經費支應,但是第一期費用應該

    不夠支付學員的實習交通費,而學生分組研究又有個別交通費用報銷的需求,交

    通問題應該要另行設法解決。 學習環境

    與空間管

    理、校園

    文化傳統

    方面的風

    險 

    因為是以學校名義跟校外團體與地區機關合作,其中關於硬體投資跟廠商招標方

    式,以目前學校法令尚無先例,因此關於經費流轉、支付、收費等疑問必須由行政

    單位提出法令解套。 本計畫最後營運希望由廠商接手,此部分行政運作方式還要詳加考慮。 

    執行環境教育的空間由場域提供者管理,因為由廠商運營,因此其中的權利義務

    由雙方協議達成。 

    因應策略 (一)關於經費動支與營運收支,將於第一階段研擬方法,經由學校行政單位的協助下對法規解套,

    並用簽訂協議方式保障彼此權利義務。 (二)人力方面的需求擬將由合作廠商提供,學員擬將進行研究,課程試教,課程設計部分 (三)學員的交通費擬盡量以校內公車以節省交通費 

  • 19  

    【B 主軸】山海文教工程計畫

    項目  疑慮內容 授課鐘點  部分課程是跨領域,需要兩位教師共時授課,可能會造成教師因為花同樣時間,

    卻只能算一個小時授課時數而參與意願低弱 不諳社區

    議題 老師和學生可能對於社區議題不了解,也無管道與社區民眾或民間團體接觸,導

    致教師或學生參與計畫意願低。 開課時間

    及交通 計畫的課程和活動大部份時間都於校外上課,可能使得修課學生不易前往。或是

    上課時間因為配合社區民眾的時間,可能會於夜間或是傍晚開課,甚至週末,而

    使得學生修課意願不高。

    智慧財產

    權歸屬 開發的新住民多語台灣文化教材,由於是由嘉義大學和夥伴團體共同研發,有關

    智慧財產權歸屬可能有法律問題需要進一步釐清。

    因應策略 (一)為了鼓勵進行跨領域教學,教務處需要制定辦法討論教師共時上課的辦法,制訂出優惠的條

    件可以讓教師參與共時上課。

    (二)為了增加教師和學生對社區議題了解,計畫第一期會舉辦座談會或田野調查,或是開設一堂一

    學分淺碟課程「人文關懷專題」,課程中將邀請夥伴團體或是未來可能成為夥伴團體的人員為大

    家解說社區民眾所面臨問題或實際拜訪夥伴團體的工作人員、義工媽媽等,直接了解第一線人員

    的困境。人藝院教師可以透過課程來了解社區民眾議題,並提出一門種子課程。學生也可以透過

    課程的演講,培養具人文關懷素養的社會實踐公民。

    (三)為鼓勵學生修習這類課程,課程建議以實作代替考試,提高學生修課意願。另外,修課學生可

    能需要有機車,或者沒有機車的同學必須自行尋找交通工具前往,例如同學互載、以及搭公車前

    往。 (四)後續計畫進行時,將與夥伴團體共同討論商品歸屬問題。 

     

    伍、預期成果及效益評估

    【A 主軸】山海環教工程計畫

    一、質性指標 

    期別  項目  質性指標 

    第一期  環境教育與生態旅

    遊 (山林方面) 

    兩項主要工作:第一,配合系上環教課程帶領參與學生先對場地進行田野

    調查,包括步道路線探查及生物相調查,獲得的資料將用作為未來環教課

    程開發的資源。第二,進行文獻蒐集分析,邀請校內各專長的教師共同討

    論,也邀請社區居民與相關單位參與規劃,溝通想法,提出未來課程的計

    畫與產業開發的可行性報告。 

    休閒漁業

    與生態養

    殖 (海洋方面) 

    帶領學生先進行場地的初探,包括基本水文以及生物相初步調查,做為課

    程開發依據,進行文獻處理蒐集分析,經校內溝通腦力激盪,提出課程計

    畫與可行性報告,並與相關單位溝通想法,將夥伴關係以產學合作計畫或

    合作備忘錄方式訂定,明確權責。 

    第二期  環境教育與生態旅

    遊 (山林

    1.研究方面:開始對整個場域進行環境監測建立初期資料,以作為往後施行生態旅遊後對環境的影響評估。 

    2.環境教育課程方面:利用生資系環境教育學程之教材教法課程,讓學生

  • 20  

    方面)  利用第一期獲得的資料著手設計適合當地資源的環境教育課程,並設計教案。 

    3.生態旅遊方面:結合第一期的調查資料與社區居民的生活經驗,提出對社區的動植物資源與地景特色利用與永續經營方法,以及設計出相對應

    的深度生態旅遊模式。同時收集遊客與消費型態的數據,做為績效與改

    進的依據。 

    休閒漁業

    與生態養

    殖 (海洋方面) 

    1.研究部分:本期目標以調查物種分布與族群研究為主,首先會先調查池中生物相,將掠食蝦類的生物先以流刺網,圍網,蝦籠移除,並研究記

    錄在還沒有增加的主養殖物‐‐草蝦  (Penaeus monodon)  其起始的生物相組成,取得照片與影音資料供日後環境教育課程使用。在本期會加入

    粗放式養殖密度的草蝦苗,以及一部分的濾食性生物如牡蠣等,並以粗

    放的標準添加飼料以供草蝦食用,詳細紀錄其成長與水質資料,在蝦成

    長到 25~30g 時收穫蝦與貝類計量,與監測水質資料綜合探討生態養殖池在養殖期間能量的流動方式。 

    2.環境教育課程前期發展部分:本期目標將以休閒漁業之活動推出,以吸引一般大眾及中小學學生戶外教學的參與,使人們關注漁業和生活的關

    係,導入生產,生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關係,以作為未來在開發環境

    教育課程,以及提出環境教育場域認證申請的基礎,完成課程開發課程

    主軸一「生態養殖—養殖的"有機"操作」以及課程主題二「愛護潮間

    沙岸的精靈‐‐—非你不可西部濱海生物介紹」之兩套課程模組,並協助完成環境教育場域認證書面申請的準備。 

    3.促進觀光部分:在此階段會完成初步場地整理,基本防盜措施,以及未來場域利用初步設計。 

    第三期  環境教育與生態旅

    遊 (山林方面) 

    1.研究方面:持續對整個場域進行環境監測,作為評估施行生態旅遊後對環境的影響,並對生態旅遊模式進行修正。 

    2.環境教育課程方面:進行環境教育課程試教,並辦理環境教育工作坊。開始於學校內與社區構築環境教育場域主體建築,以及財務評估。並對

    環境教育場域認證提出申請。 3.生態旅遊方面:進行生態旅遊的動線設計與活動規劃書的建立。 

    休閒漁業

    與生態養

    殖 (海洋方面) 

    1.研究部分:本期目標以利用第一年所作的資料進行進一步的永續養殖發展,除了第一期所加入的營養鹽生產者—草蝦,以及下游的營養鹽消費

    者—牡蠣,本期會額外加入營養鹽吸收者—龍鬚菜進入此一系統,並完

    成營養鹽的二次利用。本期會先採取斗網預培蝦苗方式,增加幼蝦存活

    率,再增加飼餵飼料比例,依據第一期所建立的模式進行預測,求出剩

    餘營養鹽的量,再增加海藻(龍鬚菜)進行吸收,所得結果與第一期結果進行比較,預測出海草的最佳配比,並針對水棲生物以及底棲生物相進

    行調查,與第一期與初始生物相進行比較,以確定此系統對環境的友善

    程度。 

    2.環境教育課程發展部分:本期目標進行環境教育課程之試教,並且辦理環境教育工作坊,實施志工招募以及組織環教講師團,並與附近學校或

    NGO 團體建立夥伴關係,以此基地作為基礎申請環教相關活動計畫之申請。以及輔導通過環境教育場域認證申請,並且舉辦環教志義工訓練

    增能培訓課程,並會同時規劃完成環教場所的基本建設(包括環教研習中心以及教學路線之規劃電力以及防盜部分)之藍圖,包括貨櫃屋教室

  • 21  

    及部分戶外教學設施。 

    3.促進觀光部分:在此階段會進行環教課程試營運,並推動預約參觀。 

    第四期  環境教育與生態旅

    遊 (山林方面) 

    1.研究方面:持續對整個場域進行環境監測,作為評估施行生態旅遊後對環境的衝擊,以對生態旅遊模式進行修正。 

    2.環境教育方面:本期完成環境教育場所的基本建設,並持續辦理志工培訓與工作坊等活動。待環教場域認證申請通過後,開始對環境教育試營

    運,開發周邊商品以及配套商品。 

    3.生態旅遊方面:開始正式營運階段,並推動教育機構預約參觀。 

    休閒漁業

    與生態養

    殖 (海洋方面) 

    1.研究部分:本期目標以利用第一二期所作的資料進行更進一步的多層次養殖發展,本期將裝設電動水閘門系統,進行潮差換水與外界相通(第一二期幾乎不換水),並將草蝦生產量提升到半粗放式養殖,增加餵食增加水流動率,並增加消費海藻與殘渣的生物如九孔黑星銀拱

    (Scatophagus argus  :變身苦、金錢魚)及海膽、海參等,並同時針對水棲生物以及底棲生物相進行調查,與前兩期生物相進行比較,以確定多

    層次生態養殖對環境的友善程度是否隨著養殖營養層級增多而增加。 

    2.環境教育課程發展部分:本期會規劃完成環教場所的基本建設,包括教室部分以及戶外教學設施,並製作規劃課程的參觀動線與教學地圖與課

    程的銜接。繼續辦理環教工作坊及課程試教活動,累積辦理環教相關活

    動,使達到三年累積 400小時的基本申請環教設施場所的基本門檻。並完成相關聯新教案的開發與試教如,主軸一延續課程「生生不息—養殖

    中的元素循環」以及主軸二延續課程「海藻海草傻傻地分不清楚」。 

    3.促進觀光部分:綜合試營運的經驗開始進入正式營運階段,並推動教育機構預約參觀,尤其是可以組織各地漁民前來參觀,舉辦研討會,推展

    新型態的綠色養殖。 

     

    二、量化指標 

    期別  項目  量化指標 

    第一期  環境教育與生態旅

    遊(山林方面) 

    1.結合生資系相關課程,進行場域內的基本生物相資料及既有生態步道路線資料的建立。 

    2.邀請當地居民與相關單位參與活動的規劃,相互訂定合作備忘錄或是產學合作計畫。 

    休閒漁業

    與生態養

    殖(海洋方面) 

    1.結合水生系相關課程,進行場域內的基本生物相調查及初步環教課程框架建立。 

    2.邀請當地居民與相關單位參與活動的規劃,相互訂定合作備忘錄或是產學合作計畫。 

    第二期  環境教育與生態旅

    遊(山林方面) 

    1.辦理步道生態導覽活動:包括蕨類多樣性、賞鳥、植物導覽等活動,至少 3個場次。 

    2.至少開發 2套課程模組,各含兩個課程教案的設計。 

    休閒漁業

    與生態養

    1.辦理水產養殖之體驗活動:包括捕魚體驗,生生不息之漁業產業鏈,釣魚與護魚活動,採漁獲等等活動,至少辦理 30小時。 

  • 22  

    殖(海洋方面) 

    2.開發 2套課程模組,各含 2個課程方案的設計。 

    第三期  環境教育與生態旅

    遊(山林方面) 

    1.與在地團體及社區建立夥伴關係,至少建立 3個單位的夥伴關係。 2.結合在地團體及社區進行志工培訓至少 20 小時。 3.試辦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至少 40 小時。 4.辦理環境教育工作坊至少 2場次。 

    休閒漁業

    與生態養

    殖(海洋方面) 

    1.辦理環境教育工作坊至少 30小時的活動。 2.進行夥伴關係之訪談,至少建立三個單位的夥伴團體,包含場域提供者與廠商。 

    3.實施志工培訓環教增能活動,至少 30小時。 4.課程試教活動至少辦理 40小時。 

    第四期  環境教育與生態旅

    遊(山林方面) 

    1.持續辦理志工培訓與工作坊等活動,並進行檢討修正。 2.試辦深度生態旅遊活動至少 4場次。 3.持續辦理環境教育活動使活動時數累積達 400小時之門檻。 

    休閒漁業

    與生態養

    殖(海洋方面) 

    1.重複辦理前一期的活動,並進行檢討修正。 2.製作環教教學的動線與課程地圖。 3.持續辦理環教活動使時數累積達 400小時之門檻。 

     

    三、評估方式:活動方面:辦理年終成果發表會;利用參與活動者的回饋意見調查單,來評估分析

    活動執行成效。組織結構方面:定期召開組織績效評估會議,邀請夥伴團體共同與會。 

    【B 主軸】山海文教工程計畫

    一、質化指標

    期別  質化指標 

    第一期  1.與學校內老師對話,介紹計畫構想及目標 2.建立老師與夥伴團體溝通管道 3.配合學校課程,提出初步種子課程 4.配合課程帶領參與學生進行社區田野調查 5.尋找嘉義地區未來可合作夥伴團體進行訪談/參觀 6.與嘉義縣市可合作的民間團體成為夥伴,簽署合作意向書 

    第二期  1.與民間夥伴團體合作,在民雄、新港地區和嘉義市推動課程、活動、讀書會、展演等等。 

    2.透過讓銀髮族說出自己年代的故事,重建家庭之間的倫理關係及文化傳承。 3.幫助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小孩課輔及訓練夥伴團體志工媽媽。 4.幫助偏鄉小孩學習英語及訓練夥伴團體志工媽媽。 5.為使新住民了解嘉義地區的風土民情,協助編輯多國語新住民手冊。 6.協助嘉義地區家長或補教業者尋找人才。 

    第三期  1.除了繼續在民雄、新港地區和嘉義市推動活動,將把計畫範圍擴展到嘉義線梅山鄉。2.尋找梅山鄉的民間團體夥伴合作,並簽訂合作意向書。 3.提升院辦公室的功能及結構性改革 4.協助教師能關切在地問題,進而設計符合解決在地需求的課程 

  • 23  

    5.培育學生成為具人文關懷素養的社會公民 6.使得學校、夥伴團體更密切合作,共同促進城鄉發展。 

    第四期  1.除了繼續在民雄、新港地區、嘉義市、和梅山推動活動,將把計畫範圍擴展到嘉義縣布袋鎮。 

    2.尋找布袋鎮的民間團體夥伴合作,並簽訂合作意向書。 3.提供本校學生在社會企業(如基金會等)實習,培有他們具備人文關懷素養 4.提高嘉義大學品牌價值,持續為社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5.將嘉義文化產業特色資源引入校園,師生與嘉義鄰近之城市形成學習生態。 6.檢討四期計畫的優缺點,並與民間團體討論在計劃結束後未來合作模式。 

     

    二、量化指標

    期別  量化指標 

    第一期  1.進行夥伴關係之訪談或座談,至少建立三個單位的夥伴團體 2.舉辦至少一場校內計畫說明會及徵求各活動計畫(教師或學生) 3.規劃三門六學分深碗課程,一門一學分淺碟課程,需配合解決在地議題 4.招募人文藝術學院 3~5門種子課程,配合解決在地議題 5.規劃並初步建置嘉義大學和夥伴團體互動平台及家教人才網 

    第二期  1.與夥伴團體合作,開設三門六學分深碗課程、一門一學分淺碟課程,以及 3~5門種子課程 

    2.辦理教師與合作夥伴辦理策展、展演、讀書會、工作坊等共 10場 3.辦理學生暑期營至少 1營隊 4.辦理學生創作發表共 1場 5.完成嘉義大學和夥伴團體互動平台及家教人才網 

    第三期  1.與夥伴團體合作,開設三門六學分深碗課程、一門一學分淺碟課程,以及 4~6門種子課程 

    2.辦理教師與合作夥伴辦理策展、展演、讀書會、工作坊等共 15場 3.辦理學生暑期營至少 2營隊 4.辦理學生創作發表共 2場 5.維護嘉義大學和夥伴團體互動平台及家教人才網,使用次數 250人次 

    第四期  1.與夥伴團體合作,開設三門六學分深碗課程、一門一學分淺碟課程,以及 10門種子課程 

    2.辦理教師與合作夥伴辦理策展、展演、讀書會、工作坊等共 25場 3.辦理學生暑期營至少 3~4營隊 4.辦理學生創作發表共 3~4場 5.維護嘉義大學和夥伴團體互動平台及家教人才網,使用次數 1000 人次

    三、評估方式

    辦理年終成果發表會;利用參與活動者的回饋意見調查單,來評估分析活動執行成效。組織結

    構方面:定期召開組織績效評估會議,邀請夥伴團體共同與會。 

  • 24  

    陸、當期計畫推動進度規劃

    【A 主軸】山海環教工程計畫

    第一期計畫:105年 2 月至 105 年 7月 

    計畫目標:提出創新整合行教學計畫 

    推動重點:整合校內外資源,提出創新教學計畫 

    當期計畫預期成果: 

    1  提出教案構想書(包含資源整合構想) 

    2  與環教夥伴MOU及協議簽約完成 

    【B 主軸】山海文教工程計畫

    第一期計畫:105年 2 月至 105 年 7月 

    計畫目標:提出創新整合行教學計畫,確定計畫成員分工及規劃目標進度。 

    推動重點:整合校內外資源,提出創新課程,招募人員(專任助理、及助理)、邀請夥伴團體分享社區民眾的問題(每季一次)、定期召開工作會議(每個月一次) 

    當期計畫預期成果: 

    1  進行社區問題田野調查或與相關民間機構人員座談、訪談 

    2  與合作夥伴MOU及協議簽約完成 

    3  準備新課程和種子課程的開設 

  • 25  

     

    捌、計畫參與成員之增能與激勵措施

    一、教師 本校刻正推動多元升等機制及升等辦法修正作業,對於積極投入教學提升或服務推廣之教

    師,均於「教學服務考核表」之計分項目「綜合考評」中列入相關績效之考量,並刪除項目內多

    個之計分天花板,將強化教師適性發展效果以及出現拔尖之外部政策效益。 對於有效翻轉教學現場,促進學生學習生態之教師,本校亦設有「教學績優」、「服務績優」、

    「實習績優教師」等獎勵機制,並輔以彈性薪資之鼓勵,創造友善教師的環境。 另本校併同於教師評鑑辦法中,特別強調執行計畫之績效:「曾擔任行政院所屬機關單位專題

    研究或主持人或總主持人平均每年一件以上者,或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技術移轉累計金額達三十

    萬元以上者,得免一次接受評鑑」,皆是鼓勵教師不侷限於研究,而往相關產學或教學服務推廣工

    作發展。 二、行政人員

    伴隨計畫推動及衍生之新業務內容,行政人員增進其工作豐富化,並得於過程中強化自身職

    能及發展更厚實的溝通協調能力。